无为爱民,修之于天下——读《道德经》第十章感悟

作者&投稿:辛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今日早晨读《道德经》第十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关于原文的解释不过多说明,主要谈一谈这个里面含藏的要领,也是容易被人忽略的地方。

      古人的思维逻辑性没有现代人这么强,所以读古人所著的文章的时候不要陷入逻辑性的思考陷阱,更多的要遵循古人想要表达的意思去感悟才可得其精髓,就好像去理解《论语》一般,如果你非要找到逻辑性,那么只会陷入“术”的研究陷阱,其实对于古人来说逻辑性没有那么重要,就好像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一样的道理,所以对《道德经》的理解不要陷入其中了。为什么说这段话,接下来的解释就说明了这些,这段话按照今人的理解来看,老子实际上始终阐述了一个修之于身升华到修之于天下的境界转化。其实真实的逻辑是这样的:修身讲究精神肉体合一,所以才有“抱一”、“无离”。“涤除玄览”说的就是清除杂念,摒除妄见,而反自关照内心的本明,这也是修炼形与神的最高境界。“专气致柔”是集气到最柔和的境地。“气柔”是心境极其静定的一种状态,最终达到了“如婴儿”般和守“雌”的状态。直到这里都是说的自我身心的调整。最后的“无知”、“无为”乃是升华到了社会和国家层面的意思,做到爱民治国,修之于天下了。

      这个里面的排序不重要,关键是要读懂老子的本意,所以由此可见,老子并未阐述修身避世学说,反而是在告诫人们一种规律性的东西,也说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同样的理念,从这一点看来,其实道家与儒家崇尚的责任意识并无两样,反而是后人的解读千差万别,所以每一个人对老子的《道德经》的理解都会出现偏差,一旦你觉得你很客观的时候,这其实本身就是一种主观意识了。所以我还是那句话,不去争论对错,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分辨心,而且每个人都会遵照自己主观经验的理解去解读《道德经》,说教并无意义,就好像很多的读者与我争论对这部经典的理解道理一样,其实读经典品人生,你永远都挑不出自己的人生经历这个框架去理解经典,所有的理解都是建立在你曾经的经历意识层面上的,不是吗?所以品的人生其实永远都不过是自己过去的经历带来的某种感受而已罢了。

      我看到过很多的中年男人女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发福”,人的容颜衰老,这个是在所难免的,但是为什么依然有人会至少在表面显得比比人年轻呢?起到关键作用的其实精神方面的修炼,懂得节制欲望是最重要的一点,人很容易陷入即时满足欲望的陷阱,这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比比皆是,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自助餐的文章,那个自助餐的形式就是在放大人的食物欲望。当人进入到一个充满美食的环境,你的欲望被高度放大,你就一定会有放纵自我的意识出现,这不是你想控制就能控制的,因为这个是人类的本能,有时候你无法控制本能,就好像海里的鲨鱼闻到血腥味一定会追踪撕咬猎物一般,而人们也是利用它们的弱点来捕杀它们的。所以这种被放大的欲望就好像一个个陷阱,在我们的身边而我们却浑然不觉,每天我们都满足着自己的感官上的享受,《道德经》里面有一句话:“乐与饵,过格止”,其实就是说的要适可而止的道理,我们要开始看清事物的本质是什么,这样做人才会回归原位,所以所谓的让自己做到自律,其实并不是克制隐忍如此简单,而是首先你要认清事物的本质,从中真的理解其意义所在,那么你的坚持就开始出现快乐,唯有快乐才会让我们精神愉悦的抵抗纠正那些贪婪与诱惑,让我们走上正确的习惯的道路。

      修之于身还只是对自我的要求,但也是基本要求,人要想走入正确的轨道,还需要好的环境营造,环境是需要我们改造和适应的,这个两者 其实都是共同作用的,环境改变分大小,不要过分纠结,努力就好,只要我们的自性觉醒了(意识到了以上问题,看清了事务本质),那么我们改变环境的能力就具备了,并且也在不断提升之中,因为我们自己的习惯不断变好,开始进入良性循环,从自己身边的亲人、家人、朋友、同事开始,能力大的改变大环境,能力小的改变小环境,总之要努力的改变环境,让我们的周围不断向好,这也是作为一个人的使命和责任。这也是本章提倡的终极目标:修之于天下。所以《道德经》其实是一部冷静内敛含藏动力的修身治世绝学,这也是我为什么这么爱这部经典的原因了。

      读经典,品人生,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很短暂,能否活好首先是自己,然后是家人,最后是社会,不上升到社会责任层面的灵魂和意识,无论你身份地位多么高贵,你其实依然生活在思维的底层,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努力修炼自我,尽快到达老子说说的这种“无为爱民,修之于天下”的人生境界,这样的人生才没有遗憾。


《五蠹》翻译
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宋有人耕田者,田中...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 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
盖天下之本在国,故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也。然要治一国的人,又必先整齐其家人,以为一国的观法,盖国之本在家,故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也。然要齐一家的人,又必先修治己身,以为一家之观法,盖家之本在身,故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也。身不易修,而心乃身之主宰,若要修身,又必先...

求早于西汉,未被儒生篡改的《道德经》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 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 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 天下然哉?以此。 五十五章(18)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 固。未知牝牡之合而□...

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什 ...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 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凡为天下...

《管子》小匡第二十
夫是故商之子常为商。相地而衰其政,则民不移矣。正旅旧,则民不惰。山泽各以其时至,则民不苟。陵陆、丘井、田畴均,则民不惑。无夺民时,则百姓富;牺牲不劳,则牛马育。” 桓公又问曰:“寡人欲修政以干时于天下,其可平?”管子对曰:“可。”公曰:“安始而可?”管子对曰:“始于爱民。”公曰:“爱民之...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
然后天下平定。“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大学》里的“八条目”,是儒学所倡导的人格阶梯。《大学》所列的“八条目”包括“内修”和“外治”两个层面,前四级属于“内修”,后三级属于“外治”,其间的“修身”是连接二者的桥梁,为理想的实现疏通了道路。正因为如此...

桓公问治民于管子文言文答案
管仲对曰:“信也者,民信之;忠也者,民怀之;严也者,民畏之;礼也者,民美之。 语曰,泽命不渝,信也;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坚中外正,严也;质信以让,礼也。”桓公曰:“善哉!桓公又问曰:“寡人欲修政以干时②于天下,其可平?”管子对曰:“可。 ”公曰:“安始而可?”管子对曰:“始于爱民。”...

孟子公孙丑下 全文译文
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 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 乐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桓公之于管仲,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霸。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

道德经完整版哪有?
道德经原文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台江县19677442397: 道德经全文诵读
翟堵确复: 《道德经》原文: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台江县19677442397: 老子道德经里面的“无为”是什么意思呢? -
翟堵确复: 老子的无为是在有作为之时,必须遵循自然原则,而不妄为.法天地的无私,法大自然,如江水大海的不争、善下.他说:“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老子善于使用柔性的方式去改变社会,以无为为手段,达成无不为的目的 不过,老子的无为思想,常受到人们的误解与引用错误,如潘清芳所说:“回归原典!”,唯有从原典深入的了解圣贤的思想,才能了解圣贤的真义所在,所以我们就能知道无为是顺道而行的不敢为,体天地无私的无以为及各遂其生,各得其所的无不为. 老子的无为,基本上还是有为的,只是圣贤不私为,只为天下而有为.

台江县19677442397: 老子的道德经讲的是什么?
翟堵确复: 老子所著的《道德经》,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哲学经典,只有五千字的《道德经》,一直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难读懂的经典.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

台江县19677442397: 老子《道德经》里写的是啥 -
翟堵确复: 《道德经》是解释道教哲学的主要经文.提出了“无为而治”的主张.全书阐述了老子的宇宙观,人生观以及社会政治观. “道”是老子的学说的核心与基础,老子的哲学是以“道”为中心而推展开来的.

台江县19677442397: 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翟堵确复: 老子的思想,特别是他的“无为而治”的思想对中华民族影响极大.通观五 千言的《道德经》,我们可以发现:老子的政治主张是“无为而治”,他认为“道”是 宇宙万...

台江县19677442397: 道德经哪几章讲的是老子无为的思想? -
翟堵确复: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断句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圣人待在那里,就是用不成就什麽功业来治理侍奉(天下),圣人做事,就是不说话地在教诲.道德经的主要思想在“道”,看清了“道”,才能懂什麽才是真正的无为.现代人都在望文生义.

台江县19677442397: 老子的无为究竟是什么意思? -
翟堵确复: 一、老子的无为,道家的标签无为这个词,最早见诸于《诗经》中:“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逢此百罹.”《诗经·兔爰》“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诗经·泽陂》“天之方懠,无为夸毗,威仪卒迷,...

台江县19677442397: 老子的道德经第五十章 -
翟堵确复: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译文】 圣人总是没有自私的意念,常以百姓的意念为...

台江县19677442397: "圣人无为而无所不为,圣人无私而故能成其私"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第几篇? 是什么意思? -
翟堵确复: 第一句句话出自道德经第37章.第2句话出自道德经的第7章.第1句话的意思是圣人他所谓的无为并不是不作为,而是能够做到所有的事情他都能够用一种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所谓的无为就是去掉人心之后.并不是用人心去作为,而是用道...

台江县19677442397: 道德经中讲的无为治有为是什么意思 -
翟堵确复: 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导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不珍爱难得的财物,导使老百姓不去偷窃;不显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导使民心不被迷乱.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则是:排空百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腹,减弱百姓的竞争意图,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经常使老百姓没有智巧,没有欲望.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为造事.圣人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做,办事顺应自然,那么,天下就不会不太平了. “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另:《道德经》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大部分人所知的“道可道,非常道”版本,一个是马王堆出土版本,区别虽然不大,但还是有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