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词是什么

作者&投稿:毓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英语虚词是什么?~

实词是指有实在意义,能独立承担句子成分的词,包括名词、代词、形容词、副词、动词和数词。而且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实词有词形的变化,尤其是动词,可谓变化多端:
1、名词(n.):表示人、事物、地点或抽象概念的名称。如:boy,morning,bag,ball,class,orange. 2、代词(pron.):主要用来代替名词。如:who,she,you,it .
3、形容词(adj..):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或特征。
如:good,right,white,orange .
4、数词(num.):表示数目或事物的顺序。如:one,two,three,first,second,third,fourth.
5、动词(v.):表示动作或状态。如:am,is,are,have,see .
6、副词(adv.):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说明时间、地点、程度等。如:now,very,here,often,quietly,slowly.

与实词相对,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不能独立承担句子成分,包括冠词、介词、连词和感叹词:而且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虚词没有词形的变化:
7、冠词(art..):用在名词前,帮助说明名词。如:a,an,the.
8、介词(prep.):表示它后面的名词或代词与其他句子成分的关系。如in,on,from,above,behind.
9、连词(conj.):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如and,but,before .
10、感叹词(interj..)表示喜、怒、哀、乐等感情。如:oh,well,hi,hel


助词,主要有两种用法。
一种是附在别的词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如:
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指南录〉后序》)
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用芽者自从本说,用花者取花初敷时,用实者成实时采。(《采草药》)

"者"的另一种用法是放在一个词或一组词后边,起提顿作用:先用"……者 "提出要说明的事物,稍微停顿一下,然后说明或论断。如: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古之让天之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五蠹》)

"者"有时放在时间词之后,起语助作用,可不译。如: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
"者"有时放在数词后边,可译为"个""样"之类。如: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赤壁之战》)


1.用作助词。
经常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短语,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如:
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信陵君窃符救赵》)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余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指南录〉后序》)

"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如: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指南录〉后序》)
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信陵君窃符救赵》)

2.在有些句子中,"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如: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指南录〉后序》)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信陵君窃符救赵》)

3.复音虚词"所以"。"所"和"以"连用,文言中也常见。用法主要有两种:一种表示原因,一种表示手段和目的。
表示原因的,如: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出师表》)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表示手段或凭借的如: 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信陵君窃符救赵》)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1.用作副词。
"盖"用在句首,作副词,表示下边说的一些话,是带有推测性的断定,相当于现代汉语中"大概"推想"的意思。
如: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游褒禅山记》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季氏将伐颛臾》)
表示这种意思的"盖",也有用于句中的。如:
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 (《与妻书》)

2.用作连词。
连接上文,起说明原因的作用,也含有不十分确定之意。
如: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游褒禅山记》)
谢灵运为永嘉守,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独不言此山,盖当时未有雁荡之名。(《雁荡山》)



1.用作介词。
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依据、方式,可分别译为"因为""由于","趁着""凭借","经过""通过"。
例如: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后汉书?张衡传》)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

2.用作连词。
表示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便"。
例如:
因拔刀斫前奏案……(《赤壁之战》)
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如列传》)

惟(唯、维)

1.用作副词。
(一)表示限于某个范围,相当于"只"。
例如:
天下健者,惟有足下。(《谭嗣同》)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琵琶行》)

(二)表示限于某个范围,相当于"只有""只是"。
如:
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赤壁之战》)
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梦溪笔谈》)

(三)表示祈使或命令,相当于"希望"或"请"。
如: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四)表示动作行为的根据与缘由,相当于"正因为""只因为"。
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之战》)

2.用作助词,常与"是"搭配成固定结构"唯……是……"。
如:
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问说》)

"惟""唯""维"作为虚词使用时,古时可以通用。



"为"在文言中经常用作动词和介词,也可以用作助词。用作动词,意思是"做"。还可作判断词"是"用。这些都属于实词范围。下文介绍作虚词用的几种用法。

1.用作介词。除表被动外,一般读去声。
(一)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向""对"等。
例如: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二)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等。
例如:
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
公为我献之。(《鸿门宴》)

(三)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
例如: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

(四)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为着"、"为了"。
例如: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序))

(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例如: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庖丁解牛》)

(六)表示被动关系。读阳平声,可译为"被"。"为"所引进的是动作行为的主动者;有时亦可不出现主动者;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
例如:
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五蠹》)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赤壁之战》)

2.用作助词。读阳平声,放在疑问句之末,表示诘问,前面有疑问代词跟它呼应。可译为"呢"?
例如:
如今人方为刀俎……何辞为?(《鸿门宴》)



1.用作代词。

(一)表对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
例如:
若毒之乎?(《捕蛇者说》你)
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你的)

(二)表近指,相当于"这""这样""如此"。
例如:
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论语?宪问》)

2.用作连词。

(一)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
例如: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二)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
例如:
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汉书?高帝纪》)
"若"和"夫""至"结合,组成"若夫""至若",放在一段或另一层意思的开头,表示他转。例如:
若夫霪雨霏霏……至若春和景明……(《岳阳楼记》)



1.用作代词。

(一)表对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
例如:
若毒之乎?(《捕蛇者说》你)
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你的)

(二)表近指,相当于"这""这样""如此"。
例如:
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论语?宪问》)

2.用作连词。

(一)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
例如: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二)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
例如:
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汉书?高帝纪》)
"若"和"夫""至"结合,组成"若夫""至若",放在一段或另一层意思的开头,表示他转。例如:
若夫霪雨霏霏……至若春和景明……(《岳阳楼记》)



1.用作连词,主要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可是""但是"。
例如:
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鸿门宴》)
"然"有时和"而"连用,"然"代指上文所说情况,"而"表示转折,等于说"如此(这样),可是……"。]
例如: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然"还常和"则"结合,"然"是承接上文事实,"则"是由此进行阐述或论断,可译为"既然如此,那么(那就)",也可单译为"那么"。
例如: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2.用作代词。相当于口语中"这样""如此"。
例如:
?使之然也。(《劝学》)
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3.用作助词,又分两种情况。
(一)用在形容词之后,作为词尾,相当于口语的"……地"。
例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捕蛇者说》)
大石……森然欲搏人……(《石钟山记》)
(二)用在名词或短语之后,前面有"若""如""犹"等词与之照应的,可译为"的样子""一般""那样"。
例如: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登泰山记》)
"然"还常作应对之辞,同口语中"是的""对的"相似。或者表示赞成、同意,即"认为是""认为对"的意思。
例如:
袁曰:"然,固有所闻。"(《谭嗣同》)
成然之。(《促织》)


1.用作介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
例如: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察今》)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
(二)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
例如: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
例如: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
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赤壁之战》)
(四)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
例如: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汉书?西南夷传》)
(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
例如:
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周策》)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

2.用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一)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例如: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二)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
例如: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
(三)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
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剑赀财以送其行。(《五人墓碑记》)
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四)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
例如: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
古人……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五)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
例如: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

3.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例如: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庖丁解牛》)


1.用作连词。

用在复句的前一分句表示让步,可译为"即使""纵使";或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假如"。
例如:
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与妻书》)
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贾谊《论积贮疏》)

2.用作副词。

用在动词前,表示前后两件事紧相衔接,或表示两种情况紧相联系。可译为"立即""马上""就"等。例如:
(樊)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鸿门宴》)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记》)
其无宿根者,即候苗成而未有花时采。(《采草药》)

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
例如:
水旱疾疫,即天地调剂之法也。(《治平篇》)



1.用作副词。
表示动作行为的完结。可译为"……以后""已经""完全"等,有时"既已"连用,可译为"已经……之后";也表示在隔了一段短时间以后,发生了某事,可译为"不久",有时"既而"连用,意义不变。例如: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廉颇蔺相如列传》)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子鱼论战》前"既",已经;后"既",完全。)
弗听,既,又欲立王子职而黜太子商臣。(《左传》文公元年)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五人墓碑记》)

2.用作连词。
连接词与词、分句与分句,表示两种情况同时存在,或者由前一分句的事实引出下一分句的推论。常和"且""则""又"等词前后呼应。例如:
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谋攻》)


"于"是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
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由于"等。
例如:
得复见将军于此。(《鸿门宴》在)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公输》在……方面)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在……中)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向)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到)
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元。(《左忠毅公逸事》从、自)
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跟、同)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对、对于)
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记王忠肃公翱事》给)

2.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
例如:
良曰:"长于臣。"(《鸿门宴》)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有时则只是表示对象的性质和状态,可不译。例如: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五人墓碑记》)

3.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例如: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五人墓碑记》)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4.复音虚词"于是",用法与现代汉语的"于是"不完全相同。

(一)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在的承接连词或因果连词相同。现代汉语也这样用。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廉颇蔺相如列传》)
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记》)

(二)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于是"属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可根据"于"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在这""从这"等。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这职业上"《捕蛇者说》)



1.用作副词。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就""这才"等;也可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是逆转相背的,可译为"却""竟(然)""反而""才"等;还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才""仅"等。
例如: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曹刿论战》)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
臣乃敢上壁。(《谦颇蔺相如列传》)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

2.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
例如: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3.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
例如: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
嬴乃夷门抱关者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乃"有时还作连词用,释为"若夫"、"至于""如果"等。例略

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
1. 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但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参见“ 虚字 ”。“副词,这一术语译自英语的adverb,即附于动词、形容词及其他副词的词类。马建忠仿效西洋语法所写的《马氏文通》,立‘状字’一类,‘凡实字以貌动静之容者’曰‘状字’,相当于英语的adverb。《马氏文通》以后的语法著作里,改状字为副词,一直沿用到现在。”(张静《论现代汉语副词的范围》商务1983,第10页) 词在汉语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古往今来,人们都非常重视副词的运用。
  2. 空话;假话。《商君书·慎法》:“彼言说之势,愚智同学之;士学於言说之人,则民释实事而诵虚词,民释实事而诵虚词,则力少而非多。” 唐 蒋防 《霍小玉传》:“ 玉 自生逾期,数访音信。虚词诡说,日日不同。”《红楼梦》第六八回:“那察院深知原委,收了赃银,次日回堂,只说 张华 无赖,因拖欠了 贾 府银两,妄捏虚词,诬赖良人。” 孙犁 《秀露集·读<蒲柳人家>》:“历史最正直公平,不需要虚词,更厌弃伪词。”
18个文言文虚词
  18个: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虚词是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词,有连接或附着各类实词的语法意义。分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六类。它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
特点:一是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二是不能单独成名,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三是不能重叠。这些与虚词无词汇意义有关。




什么是词?有没有词的格式规定?
词是词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是一种配合音乐的诗歌,是唐宋时代的乐府诗。适应文化生活的需要,结合当时在音乐和诗歌上的发展而流行的词,它的前身是民间小调。词牌名是词的一种制式曲调的名称,亦即唐宋时代经常用以填词的大致固定的一部分乐曲的原名,有固定...

什么是诗,什么是词?
古代称不合乐的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统称为诗歌。但是诗最终与音乐分离,并且在与音乐分离之后,走向了自己的成熟和繁荣。而词是在音乐的土壤中萌芽产生的,音乐性是词体文学的最基本特征,即使在南宋,词不再完全入乐歌唱,而成为一种新的韵律诗歌后,它仍是要按照词谱所规定的韵律乐调填写。【四...

什么是词
词是诗的别体,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关于诗的各类,问题是相当复杂的。《唐诗三百首》的编者...

词与曲的区别是什么?
词与曲的区别为:概念不同、特点不同、发展不同。 1、词:是一种诗的别体,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 2、曲:与“歌”相对,表示非歌曲、声乐曲形式的器乐曲或其他音乐作品。词:是由诗衍化而来的。词的用韵、平仄、字数、句数与近体诗一样,都有严词是一种合乐而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诗、赋有什么区别?
1、词:是一种诗的别体。2、 诗:是一种用高度凝练的语言,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诗是用来抒发主观感情的,要写得华丽而细腻。3、赋:兼具诗歌和散文性质。赋是用来描绘客观事物的,要写得爽朗而通畅。三、和音乐的关系 1、词: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

词是一种什么?
词是一种诗歌艺术形式,是中国古代诗体的一种,亦称宋词、曲子词、诗余、长短句。始于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在宋代达到其顶峰。一开始伴曲而唱,所以写词又称作填词、倚声。后来逐渐独立出来,成为一门专门的诗歌艺术。词牌,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词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

什么是词?什么是词牌?
一、什么是词 词属于音乐方面的一种文体,最早产生于民间音乐,是被人们拿来吟唱的。用最通俗易懂的话来讲,词就跟我们所唱的歌曲一样,它有自己固定的韵律,比如《如梦令》有特定的平仄韵律,而《浣溪沙》也是有自己的平仄韵律,其他词牌也是如此。二、关于词牌 词牌也就好比于我们现在的歌曲名。三、...

词的定义是什么呀?
词的定义是诗歌的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词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即为用歌配合唱出的诗),...

什么是诗,什么是词,什么是诗词?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

什么是词,词的起源在哪里?
小令是指在58字以内的词,中调59字至90字,长调则长达91字以上。不过到了宋代之后,宋人又将词分为令、引、近、慢四种。其中令就是小令引、近等于中调,慢是长调。我们在学校中学的短词多是令。词的风格种类可以分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清照、秦观,而豪放派的代表人有苏轼、...

白下区18085198828: 虚词(没有完整意义的词汇) - 搜狗百科
阙诚鼻渊: 虚词就是起连接下文的作用,可表示转折,反问等语气,也有的虚词不译,作用是为了使文章读起来抑扬顿挫,更加通顺和富于美感.复合虚词通常是由两个字组成的,作用和单一的虚词一样.“若夫”是用来引出下文的,如果要翻译可理解为“像那...”,但通常不用翻译.

白下区18085198828: 急,语文中的虚词是什么词 -
阙诚鼻渊:[答案] 语文中的虚词指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虚词的共同特点:一是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二是不能单独成名,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三是不能重叠.这些与虚词无词汇意义有关.

白下区18085198828: 什么是虚词?
阙诚鼻渊: 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汉语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 例如:啊,吧,哦,

白下区18085198828: 什么是"虚词"?
阙诚鼻渊: 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 虚词包括介词in at on、连词if when though、助词do did 、冠词a an the等

白下区18085198828: 什么是虚词?举个例子 -
阙诚鼻渊: 虚词是没有完整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的词汇,例如:也、而、因、且、则、与等.虚词的分类如下:1. 副词 副词是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的词; 例如:很、都、岂、还、必等; 2. 介词 介词是用在名词或...

白下区18085198828: 什么是“虚词”???
阙诚鼻渊: 实词是有实在意义的词. 虚词就是感觉意义空虚的词.主要在句子中起到语气或语法作用,而不表达实在的意义. 一般来说,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都是虚词. 而像名词、形容词、动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拟声词、叹词,都是实词. 根据以上,就可以判断出哪些是实词,哪些是虚词. as while between from nor都是虚词 down一词有几个词性,做介词时,down是虚词,而做形容词、副词、动词和名词时,是实词.

白下区18085198828: 什么是 虚词 -
阙诚鼻渊: 虚词,你是说什么里面的虚词?语文里面的? 虚词的定义是,一般不作句子成分,不表示实在的意义的词,主要的作用是组合语言单位. 虚词种类: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它是种抽象的但并不模糊的没有实在意思的词...

白下区18085198828: 虚词是什么? -
阙诚鼻渊: 虚词的定义是,一般不作句子成分,不表示实在的意义的词,主要的作用是组合语言单位. 虚词种类: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 它是种抽象的但并不模糊的没有实在意思的词,所以是“看不见”的,但它不包括你说说的...

白下区18085198828: 什么是虚词?
阙诚鼻渊: “实词”的对称.虚词是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词,有连接或附着各类实词的语法意义.可以把虚词分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六类.副词能修饰动词或形容词;不能修饰名词.介词不能单独充当谓语;经常附着在名词、代词、动词前边组成介词结构;有些介词可附着在动词后构成一个整体,相当于一个动词.例如: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而”为连词,表转折;“之”为代词,指冰;)故之学者必有师(“之”为助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