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待佛教经书及其他的求教,切勿胡答,谢谢!

作者&投稿:愈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佛教经书里对时间有解释吗?~

有 不过我也说不确切 时间过去始 未来无终 时间和空间都是假象 不是真的 至于出自哪部经 就不知道了 是听法师讲法时 听到的

  读经须知——————印光大师法语


  印光大师法语

  何谓恭敬?印光大师云:“净手洁案、主敬存诚、如面佛天、如临师保,则无边利益自可亲得。”凡欲阅读经典,须先洗手漱口、洁净几案、端身正坐、合起双掌,然后以拇指与二指翻开经本,慎重小心保护经文,勿令染污、勿使损毁。一则保持经文寿命,二则保持经文完整,三则能生福德及智慧性,四则远离诸过也。

  何谓不恭敬?印光大师云:“若肆无忌惮、任意亵渎、及固执管见、妄生毁谤,则罪过弥天、苦报无尽也。”例如将经典放置不净几案上、或置于世间杂乱书中、或放置最底处、或床头上、或置衣物中,或用指甲划经页翻阅、令经篇上有指甲划痕,或用口涎沾于指上来翻经页,或用二指及中指夹起经文翻阅,或穿鞋时用手指提鞋、再用此手翻阅经典,或眼看经文、心思经文,双手无事,则闲摩其脚及脚指隙,然后再用手翻阅经典。或正在观阅经时,咳嗽、打喷嚏、打呵欠不用手掩口,或正阅经时,未将经覆盖便与人谈话、及大说大笑,或不端身正坐、及半坐半卧、并斜身翘起脚来阅读,或将经置于腿上翻阅,或将经书卷起,当小说唱本看等等。以上各举不敬经典有十五种,若详举则无量矣。

  祈缁素大德,于观览经文之时,必须仔细思量,对于三藏圣教灵文,恭敬与不恭敬之福罪为要。

  附:如何正确阅读佛经(印光大师作 文章来源:弘化社)

  入道多门,唯人志趣,了无一定之法。其一定者,曰诚,曰恭敬。此二事,虽尽未来际诸佛出世,皆不能易也。而吾人以博地凡夫,欲顿消业累,速证无生,不致力于此,譬如木无根而欲茂,鸟无翼而欲飞,其可得乎?!

  世欲读书,绝无敬畏。晨起则不加盥漱,登厕则不行洗濯。或置座榻,或作枕头。夜卧而观,则与亵衣聚;对案而读,则与杂物乱堆。视圣贤之语言,同破坏之故纸,漫不介意,毫无敬容。念佛一法,乃至简至易,至广至大之法。必须恳切志诚之极,方能感应道交,即生亲获实益。若懒惰懈怠,毫无敬畏,虽种远因,而亵慢之罪,有不堪设想者也。

  经典乃三世诸佛之师,如来法身舍利,亦当作真佛看,不可作纸墨等看。对经象时,当如忠臣之奉圣主,孝子之读遗嘱。能如是,则无业障而不消,无福慧而不足矣。

  现今士大夫学佛者多,然率皆读其文,解其义,取其供给口头,以博一通家之名而已。至于恭敬志诚,依教修持者,诚为难得其人。余常谓,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若无恭敬而致亵慢,则罪业愈增,而福慧愈减矣。哀哉!

  礼诵持念,种种修持,皆当以诚敬为主。诚敬若极,经中所说功德,纵在凡夫地不能圆得,而其所得,亦已难思难议。若无诚敬,则与唱戏相同,其苦乐悲欢,皆属假妆,不由中出。纵有功德,亦不过人天痴福而已;而此痴福,必倚之以造恶业,其将来之苦,何有了期!

  曰诚,曰恭敬。此语举世咸知,此道举世咸昧。(某某)由罪业深重,企消除罪业,以报佛恩,每寻求古德之修持懿范,由是而知诚与恭敬,实为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之极妙秘决。故常与有缘者谆谆言之。

  至于阅经,若欲作法师,为众宣扬,当先阅经文,次看注疏。若非精神充足,见解过人,罔不徒劳心力,虚丧岁月?

  若欲随分亲得实益,必须至诚恳切,清净三业。或先端坐少顷,凝定身心,然后拜佛朗诵,或止默阅。或拜佛后端坐少顷,然后开经。必须端身正坐,如对圣容,亲聆圆音,不敢萌一念懈怠,不敢起一念分别,从首至尾,一直阅去,无论若文若义,一概不加理会。如是阅经,利根之人,便能悟二空理,证实相法。即根机钝劣,亦可以消除业障,增长福慧。六祖谓,但看金刚经,即能明心见性,即指如此看耳,故名曰□但□。能如此看,诸大乘经,皆能明心见性,岂独金刚经为然。

  若一路分别,此一句是甚么义,此一段是甚么义,全属凡情妄想,卜度思量,岂能冥符佛意,圆悟经旨,因兹业障消灭,福慧增崇乎?若知恭敬,犹能少种善根,倘全如老学究之读儒书,将见亵慢之罪,岳耸渊深。以善因而招恶果,即此一辈人也。

  古人专重听经,以心不能起分别故。如有一人出声诵经,一人于旁摄心谛听,字字句句,务期分明。其心专注,不敢外缘一切声色。若稍微放纵,便致断绝,文义不能贯通矣。诵者有文可依,心不大摄,亦能诵得清楚;听者惟声是托,一经放纵,便成割裂。若能如此听,比诵者能至诚恭敬之功德等。若诵者恭敬稍疏,则其功德,难与听者相比矣。

  今人视佛经如故纸,经案上杂物与经乱堆。而手不盥洗,口不漱荡,身或摇摆,足或翘举,甚至放*抠脚,一切肆无忌惮,而欲阅经获福灭罪,唯欲灭佛法之魔王,为之证明赞叹,谓其活泼圆融,深合大乘不执着之妙道。真修实践之佛子见之,唯有黯然神伤,潸焉出涕,嗟其魔眷横兴,无可如何耳。

  智者诵经,豁然大悟,寂尔入定,岂有分别心之所能得哉。一古德写法华经,一心专注,遂得念极情亡,至天黑定,尚依旧写,侍者入来,言天黑定了,只么还写,随即伸手不见掌矣。如此阅经,与参禅看话头,持咒念佛,同一专心致志。至于用力之久,自有一旦豁然贯通之益耳。明雪峤信禅师,宁波府城人,目不识丁。中年出家,苦参力究,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其苦行实为人所难能,久之大彻大悟,随口所说,妙契禅机。犹不识字,不能写,久之则识字矣。又久之则手笔纵横,居然一大写家。此诸利益,皆从不分别专精参究中来。阅经者亦当以此为法。

  阅经时,断断不可起分别,自然妄念潜伏,天真发现。若欲研究义理,或翻阅注疏,当另立一时,唯事研究。当研究时,虽不如阅时之严肃,亦不可全无恭敬,不过比阅时稍舒泰些。未能业消智朗,须以阅为主,研究但略带;否则终日穷年,但事研究,纵令研得如拨云见月、开门见山一样,亦只是口头活计,于身心性命、生死分上,毫无干涉。腊月三十日到来,决定一毫也用不着。

  若能如上所说阅经,当必业消智朗,三种情见,当归于无何有之乡矣。若不如是阅经,非但三种情见,未必不生,或恐由宿业力,引起邪见,拨无因果,及淫杀盗妄种种烦恼,相继而兴,如火炽然。而犹以为大乘行人,一切无碍,遂援六祖心平何劳持戒之语,而诸戒俱以破而不破为真持矣。甚矣,修行之难得真法也!

  所以诸佛诸祖,主张净土者,以承佛慈力,制伏业力,不能发现耳。当以念佛为主,阅经为助。〖若法华,楞严,华严,涅盘,金刚,圆觉。或专主一经,或此六经,一一轮阅,皆无不可。而阅之之法,断断不可不依吾说,而苟且从事。致令不思议利益,由肆无忌惮并分别妄情而失之。岂不哀哉!〗

  夫如来灭度,所存者唯经与像。若以土木金彩等像视作真佛,即能灭业障而破烦惑,证三昧而出生死。若以土木金彩视之,则亦土木金彩而已。又土木金彩,亵之则无过;若以亵土木金彩之佛像,则其过弥天矣。

  读诵佛经祖语,直当作现前佛祖为我亲宣,不敢稍萌怠忽。能是如者,我说其人必能即生高登九品,彻证一真。否则是游戏法门,其利益不过多知多见,说得了了,一丝不得真实受用,乃道听途说之能事也。古人于三宝分中,皆存实敬,不徒泛泛然口谈已也。今人口尚不肯谈一屈字,况实行乎?

  附:弘化社网经书免费结缘-恭敬经典-请经必读

  本社为继承印光法师的弘法理念,所有法宝均为免费结缘,随缘助印。为使广大莲友通过恭敬法宝,远罪求益,获得真正的法益,“有一份恭敬,即得一份利益;有十分恭敬,即得十分利益”,故制定以下恭敬佛经的要求,请佛子参照执行。

  (一)迎请法宝须知

  1、迎请法宝者,须生大恭敬心,感恩心,作难遭想,根据自己的需要来电、来信迎请。

  2、佛经非藏品,若束之高阁,而不使其流通,则恐招遮挡佛光之罪过;可待前次所请法宝阅读毕,再行迎请其他所需法宝。

  3、本社法宝均为免费结缘,不可贩卖。本社亦无派人在外募化。

  4、个人请书的,自发出迎请信息之日起,一般三个工作日内,本社即为邮出法宝。三个工作日后,请书莲友可至本社网站结缘名单中搜索详细邮寄情况,或发电子邮件、电话等方式至本社查询。

  5、收到本社法宝后,若发现有印刷装订错误,请来电、来函告知,并寄回本社更换。

  (二)佛经安置须知

  1、经典应放在其他书籍的上面,经书有它的层次,由上而下依次为:原文经典,经典注释,一般佛学名相常识、课诵等佛学书籍,圣者言论集,教育性书籍,一般性书籍。

  2、经书应恭敬放于清净高处,不可随意扔放床上、座椅上等不净处。

  3、如手捧或装于口袋携带时,不得低于腰部,不可挟腋下。男居士更不可将佛书卷起放入裤袋中,女居士不可将佛书塞入女用皮包中,女用皮包杂物太多,此皆不如法;小本佛经只宜放入上衣口袋,否则犯失敬意,虽细微小节,也不可不知,知即改正,不应再犯。

  4、不得口吹经上灰尘,应以专用净布拭去。

  5、不可在经典所在的地方,有种种污秽行为。

  6、凡经书等法宝阅毕,可辗转流通,赠送其他莲友,不可任意烧毁或丢弃。

  (三)读诵佛经须知

  1、经典乃三世诸佛之师,如来法身舍利,亦当作真佛看,不可作纸墨等看。礼诵持念,种种修持,皆当以诚敬为主。

  2、必须端身正坐,如对圣容,亲聆圆音,不敢萌一念懈怠,不敢起一念分别,从首至尾,一直阅去,无论若文若义,一概不加理会。凡情妄想,卜度思量,将见亵慢之罪。

  3、不可以口水沾指翻经页。

  4、不可躺着看经书,更不可以污手触经。

  5、经书上不可涂写。不得一边谈说杂话、吃东西,一边看经书,其他经论善书亦复如是。

  6、中断不看时,应夹放纸条做记号。不可折页、折角,或经书面朝下、作“人”字形搁置。

  7、不可在洗手间内看经。

  8、若自己有数本相同的经书,可以广为流传,务须告知对方应当十分尊重恭敬,方可予以恭请,则功德无量。

  (四)破损处理

  1、佛经是法宝,为众生离苦的指南,应尊重恭敬,若有破损,应速修补,经典所在之处皆有龙天护佑,若任其损坏废置,罪过无量。

  2、以前请到过一些印刷不精美的经书,或有缺字、漏字的情况。后来又请到了精美的经书,您可以把前者的错别字找出来,用不干胶、计时贴等修正过来,以后再结缘给需要的莲友。

  3、对破损比较严重,无法修复的经书或者错误比较多的经书,可以焚化,但不可以作一般字纸化,须另设化器,严加防守,不使灰飞它处。以其灰取而装于极密致之布袋中,又加以净沙或净石,俾入水即沉,不致漂于两岸。有过海者,到深处投之海中,或大江深处则可,小沟小河断不可投。如是行者,是为如法。

  果能依如上所说而行者,无论奉持经书、恭诵经书,乃至助印佛书,均能培植福慧资粮,增长菩提善根,以期于此生中,径证佛果,不退成佛。


  有关“读经须知”的其他文章
  · 佛教与其它宗教的区别 (摘录于《生与死》)
  · 念佛法门是佛法中最根本的法门
  · 念阿弥陀佛的利益 (莲池大师)
  · 地藏法门之殊胜
  · 地藏法门方法与方便
  · 地藏菩萨法门及圣德
  · 返回 学佛入门 目录

1,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一切法就叫做经,经一般都是用“如是我闻”开头的,证明是佛说的。你说红皮折叠本是可以拉开的那种吧,那种经书比较窄,不过和书店买来的蓝皮经书内容是一样的,带翻译本的叫白话经书。
2,买经书时,或拿经书读时,都可以说是请经。
3,经书平时你放在自己觉得恭敬干净的地方就可以,要是条件不允许,也不用供奉。
4,和上面方法一样。
5,皈依三宝是受居士戒,居士五戒“杀、盗、淫、妄、酒”皈依时你如果觉得有的戒你做不到,可以先不持,五戒中可以持一戒持两戒等比如说酒戒,因为生活或工作需要,必须喝酒,可以先不持这个戒。
6,一日诵几遍经都可以,不过吃肉最好吃三净肉。
7,有恭敬心就可以。

其实只要你有恭敬心,心中有佛,这些问题都无所谓。
仅供参考,这些问题你最好有机会去寺院里问一下师傅,以他说的为准。

佛教是三大宗教之一。它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他原来姓乔达摩,名悉达多。他的生死,传说不一,大抵说他生于主前557年,死于主前477年者较为普遍,近来有人说他约是在主前563-483年。他的父亲净饭王是尼泊尔和印度边境上释迦族一个贵族,迦毗罗卫城地方的一个部落首领,属刹帝利种姓。
释迦牟尼感到印度社会上阶级的不平等,又感到人类的生、老、病、死4大痛苦,他29岁出家,入山修道。修道7年,达到了至高无上的精神境界,终于成“佛”。他周游印度等诸国,特别在恒河流域传教40年。
“佛”是“佛陀”(觉悟者)的略称,是梵语的译音,有时译作菩提,其义为觉,意即自觉,觉人与觉行圆满也。“释迦牟尼”亦为梵语译音,其意为能仁,意即他德全道备,能济万物也;也就是释迦族的隐修者或释迦族的圣人。他死了以后,人们为对他成佛后的尊称,才称他(悉达多)为释迦牟尼或佛陀。佛教寺院的“大雄宝殿”里,当中那个是“如来佛”,“如来”和“大雄”都是释迦牟尼的称号。
释迦牟尼不承认婆罗门教经典“吠陀”的权威性,反对杀生献血的祭祀等;但佛教继承了婆罗门教关于“轮回”的教义。所谓“轮回”,就是说,有生命的东西,总是象车轮似的一生一生流转不停。他们认为,有生命的东西,有一个前生和一个来生。一个人的前生不一定是人,也许是鬼,畜牲,也许是神。至于你是什么,则决定于前生的“业”。“业”是行为,包括思想、言语、行动。他们认为世界是个苦海,人免不了生、老、病、死,总的来说就是苦。如果一个人今生修善,他来生也许是人;若他行恶,来生就会变鬼或禽兽;修得好一点,也许能做皇帝。但他们认为,就算做了皇帝,也免不了生、老、病、死,充其量免了老,那就更苦,因为要早死。因而他们的人生也是悲观的,什么“金也空,银也空,死后何曾在手中……”。一切皆苦,苦的根源在于欲望,由欲望而造业,就不免于轮回。
“涅盘”:他们不愿轮回,他们认为修行再好,不过当皇帝,还是要受生、老、病、死的苦,所以他们为了要摆脱“轮回”,就创造“涅盘”之说。就是说,必须消灭一切欲望,才能达到不生不灭的境界,修行止于至善,达到寂灭入涅盘,再也不轮回,止于至善,灭绝一切欲望而达到完全静寂的至高无上的境地。如果修道不到家即不能止于至善,还要轮回做个皇帝呢!他们什么都不愿做,故一直修到止于至善了,即入涅盘。后来,涅盘一词多指成佛或得道和尚的死亡。
佛教的教义是“四谛”:1.“苦谛”,指人们都要经生老病死等,这都是苦的;2.“集谛”,指苦的原因,有欲望就有行为(业),因此不免轮回之苦;3.“灭谛”,是消灭致苦的原因,要摆脱苦就要消灭欲望;4.“道谛”,是导致消灭苦因的道路,要消灭苦因就要修道。
早期佛教没有承认一个创造世界的主宰,这一点不同于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当时佛教没有神庙,也不崇拜偶像。释迦牟尼死后,佛教徒把他火化后留下来的骨灰,分发并保存在圣地兴建的“宰堵波”(一种印度塔)里,即“佛牙”、“舍利”。佛寺和偶像是以后才出现的,而崇拜偶像大约是主历1世纪以后的事。
他们有“戒律”。在家的和出家的教徒都必须遵守“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出家的教徒就是和尚(僧),除了剃头发胡须,穿僧袍并完全脱离家庭生活外,还遵守另一些戒律,如饭食要有节制;不观赏舞蹈、音乐、戏剧;不佩戴饰物等。
佛教在印度盛行一时,主前3世纪,阿育王时期,曾立佛教为国教。早期佛教认为修行虽然可以使人入涅盘,但不能人人成佛。后期,佛教的一派造了寺庙,崇拜偶像。他们宣扬信佛修行,人人都能成佛,并说这样气派大,乘的是大车,故有“大乘”佛教之称,即把保持原来说法的另一派贬为“小乘”佛教。
主前3世纪,佛教由印度传入斯里兰卡。过了几个世纪后,传到中国西南的傣族地区,主要是小乘佛教。到东汉孝明帝(主后58年到75年),佛教由印度北方开始传入中国汉族地区。到主后1世纪下半叶,佛教大量传入,但以大乘为主。在印度北方兴起的以大乘佛教为基础而注重念咒和魔法的秘教,13世纪传入蒙古地区,形成喇嘛教。至于佛经之东来,为时也很早,主前2年,博士弟子秦景儿接见大月氏王使伊存,曾亲受其口授的佛屠经,其后传入洛阳。其运行时是用白马负来,因而立白马寺于洛城雍关之西,这寺便成为中国第一座佛寺。
法显为平阳武阳人,主后399年(东晋安市隆安三年),西行求法,历15年始归。玄藏为洛州缑氏人,主后628年(唐太宗贞观2年),西行求法,历17年始归。义净为范阳人,主后671年(唐高宗咸享2年),西行求法,历25年始归。翻译佛经的以鸠罗什、真谛、玄藏、不空等4人可称为中国佛教史上的4大翻译家。
僧尼之数:东晋时为24,000人;北齐时最多,计300万;到唐朝时则为265,000多人。
寺院之数:西晋时仅180所;北齐时为40,000所;唐代最多,竟达44,600多所。
寺院主要是供僧尼居住;但有时也成为达官贵人的家庭;有时则供其他活动之用。
“浮屠”:是梵文的译音,中文称为“塔”。塔或五级,或七级,或九级,或十三级不等,为储藏经典之用,如长安宫城南大慈恩寺。造砖浮屠,藏译玄藏所取西域佛经,名雁塔。还有为纪念之用,即如雁塔本为纪念一特殊之雁而来的。
至于“石窟”,是凿石壁成窟,用来安置佛像。
“佛像”;自佛教传入,雕琢佛像。有用铁铸成的,有用石凿成的,有用石灰胶成的,有用木雕成的。最大的竟达60-70尺之高。“显祖于天宫寺造释迦立像,高43尺,用赤金100,000斤,黄金600斤。”《魏书》造像立碑,始于北魏,迄于唐之中叶。大抵所造者释迦、弥陀、弥勒及观世音等为最多。
佛书是很有名的,尤其在敦煌千佛洞,各种佛书都有,如《千手佛观世音菩萨》,又有表示极乐世界或天堂等的佛书。
佛教曾一度兴盛,在印度则由盛而衰,到12-13世纪时几乎完全消失了,其实佛教在印度还不如印度教(婆罗门教)。目前印度居民83%信印度教,而佛教信徒只有2%-3%左右,为数甚少。尼泊尔居民信印度教为85%,而信佛教的只有13%。作为佛教发源地的印度和尼泊尔,现在信佛教的人寥寥无几。
有人认为信佛教可以上天堂(西天、极乐世界)。我们前面已经说过,早期佛教教义没有承认有宇宙主宰、有天堂。他们最高目标就是止于至善入涅盘,不再轮回,死后什么都没有,再也不投胎。它认为世界是个苦海,一切皆空,可是它所要达到的是寂灭,还是个“空”。以空补空才是它的目的。人死后到西天是中国人后来的说法,意思是到佛教圣地(印度和尼泊尔),它是在中国的西方,所以说西天。
原先的佛教解决不了人的归宿,用寂灭入涅盘怎能满足人的要求?它不信天地有创造主,人死后也不能上天堂。可惜今日有不少人信佛教寄望于将来上西天。大乘佛教有所改变,所以主历1世纪传入时,以大乘为主。佛教传到中国后,为了满足一些人的欲望而创造出许多原先没有的事。请记得,佛教并不像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相信创造主宰。它既没有主宰,也没有天堂。所以我们说,天地之间的真神绝不是佛教的释迦等,我们不是故意把它说成这样。我们必须分辨初期佛教与后期佛教。连创立佛教的释迦也不提倡有主宰与天堂,信佛又怎能上西天得永生呢?请信佛的朋友再研究佛教!

1.怎么样的经书应该当经书看?寺院流通处的红皮折叠本?书店买来的蓝皮带翻译本?或其他?切望明者指教!谢谢!

有大德解释的经书 可以钻研

因为佛经是佛说的 凡夫子又怎么能测其真实之意呢??所以需要大德来牵线搭桥。

如果没有大德的解释 可以读诵

要钻研就要完整 切勿断章取义 如果不是大德成就者的解释就不要看(如果自己没有辨别正邪的能力)

2.“请经”是什么意思?

恭敬的把经书请来 你去寺院向出家人拉 或者在地摊上啊。 心存恭敬,好比对贵宾就是请了
3.“应该被当做经书的经书”和世俗典籍在对待上有何区别?比如可否放置于一起,前者是否应当被视为佛像供奉,等。切望明者指教!谢谢!

世俗典籍讲某一方面的道理 经书讲的是了生脱死究竟成佛的道理,前者是法,为三宝之一,可被供奉
至于能否放在一起,根据情况而定。与不正当的读物是一定不能放在一起的(比如淫秽书刊,邪教读物)

4.对于介绍佛教的书籍(如赵先生的《佛教常识答问》)应该当世俗典籍看么?是否因其封面或内页印有佛画等就应该拿来供奉?切望明者指教!谢谢!

供奉里面的佛画 人是世俗人 典籍为世俗典籍
汝可听过俗人能言真谛??该怎样就怎样
5.皈依了三宝是否类似于受戒?皈依了三宝是否就有了必须遵守的戒(包括任何戒)?切望明者指教!谢谢!

皈依三宝 就是皈依戒

不得究竟皈依外道 外道典籍 外道邪众

其他戒可根据情况努力为之

6.在下目前是高中学生,一日只诵经一遍可否?吃了东西(或肉鱼等)就不可诵经?经典应该如何安置?

一日诵一遍经 可 ,吃了东西诵经 可,你有恭敬心,自然知道如何。

7.《道德经》及《万神圭旨》算世俗读物吗?该如何对待?(本人信佛且稚觉道不背佛)切望明者指教!谢谢!

既然道不背佛 了佛就是了道
没听说过到一个目的地 同时在两条道上走

本人信佛奈何难遇大师指教,若有解吾上述不安者,不甚欢喜!

汝信佛 却难遇善知识 有往生因缘之故

有今生发心之故,为什么学佛??汝当努力思之

心诚心敬是根本。其它一切乃方便耳。不必过虑。


佛教经典经书之一:药师经的作用
对于任何一个宗教,我们都应该非常的尊重,每一个宗教的文化不同,而且每一个宗教也都有各自的经书,那么在佛教文化中,就有佛经大全。本期佛经大全,就要来讲述,佛教经典经书之一:药师经的作用。一:药师法门以读诵《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念药师咒,念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为根本,法门殊胜...

经典佛教有哪些经书典籍
意、舌、耳、三根,一一摄于佛号,则眼也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嗅别种气味,身也不会懒惰懈怠,名为都摄六根。都摄六根而念,虽不能全无妄念,校彼不摄者,则心中清净多矣,故名净念。净念若能常常相继,无有间断,自可心归一处。——净土宗念佛法门)而开悟、明心见性,也就是在念念...

佛教的基本经书是什么?
1. 经藏,即佛教经典,是佛教教义的基础,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2. 重颂,以偈颂形式重复阐释经文的内容,是对长行内容的复述。3. 授记,特指佛陀对弟子未来修证果位的预言,是经典中佛陀明确告诉弟子何时可以成佛的经文。4. 孤起,完全以偈颂形式记载佛陀的教说,不依附于长行文的意义...

初学佛应读的5部经书有哪些
对于初学佛者,应该先了解一下佛教的基本教义及一些礼仪规范。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著的《佛教常识问答》是一本通俗易懂的书,一般的书店都可以买到,可以作为学佛者入门的书籍。关于佛教经书方面,可以看《观音菩萨普门品》、《阿弥陀经》、《地藏经》、《心经》、《金刚经》等一些常见的经书。

自己手抄的经书可以烧掉吗
关于烧毁手抄的经书,这个行为在佛教中并没有统一的规定,这涉及到对待佛教文献的态度和个人的信仰理解。在佛教传统中,手抄的经书被视为一种修行方式,通过抄写经文来净化心灵,加深对佛法的理解和领悟。抄写的经书本身具有一定的宗教意义和尊重。在一些传统观念中,认为经书是佛法的体现,应当恭敬对待,不...

佛教的哪些经文是必读的?
《楞伽经》全称《楞伽阿跋多罗宝经》,认为宇宙万有都是虚假不实的自心所致,鼓励修习者在精神上追求不生不灭的涅槃境界。该经书在中国的流传,得益于菩提达摩传授慧可,后成为禅宗、法相宗、法性宗等佛教宗派的主要经典。5. 《楞严经》《楞严经》阐述了心性本体,属于大乘佛的秘密部。尽管经中杂见神化...

对佛教初学者,您会推荐阅读哪些相关书籍?建议如何计画 ?
下面要看的就是我个人认为所有经中最经典的经书《楞严经》,它是佛教的总集合,阐述了所有方面的所有问题,还特别针对末法时期如何修行的问题做了具体阐述,如果没看过它就不算真正了解和学习过佛法(纯属个人意见)。虽然有人对它有争议,但我力挺它,而且我推荐宣化上人翻译的版本,讲的真是深入浅出...

我信仰佛教的理念,可是那些经书看不懂也听不懂
太好了,阿弥陀佛。你可以先看简单的,否则,太深奥,打击信心,不容易。最好是先看视频版的《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然后,或者搜搜“海涛法师”,他讲了无数的高清视频讲座,多数都是非常通俗易懂的,你一定听了非常高兴,受益匪浅。然后,根据他的开示,你还会知道很多很多,就知道路怎么走了...

佛教的基本经书是什么
推荐你看《唯说念佛》,《念佛感应录》,《阿弥陀经》略讲,讲的非常非常详细,很容易看懂,很容易对佛教相信,(特别是六道轮回,我以前就很难相信),对佛教有一个真实,总体的认识,知道怎样修行才可以达到释佛,很诸佛的心愿,今生决定生“极乐世界”成菩萨。我看完很对往生就很有把握了,以前虽然...

佛教有哪些经书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无量寿经》、《地藏经》、《华严经》、《金刚经》、《阿弥陀经》、《楞严经》、《十善业道经》、《妙法莲花经》、《圆觉经》、《六祖坛经》、《四十二章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药师经》、《楞伽经》、《普贤行愿品》、《佛说盂兰盆经》、《八大人觉经...

硚口区13596468185: 请经回家 如何正确恭敬经书 -
阳油立普: 与全国各大寺院,印经处,法物制作处,以及著名出版社,均建立了业务联系.那么,当佛弟子或有缘人把这些经书请回家后,该怎么办呢? 网友分享:一位善知识讲解请经书回家后应该如何正确恭敬经书: 1、佛友们请回家的佛经,一定要恭...

硚口区13596468185: 读佛经真的有这么多禁忌吗? -
阳油立普: 读《金刚经》功德无量,可不能因小失大,放弃读诵太可惜啊! 1.佛从没说过“读佛经不能吃肉”,尽可放心.目前中国佛教,只有出家人才禁肉食(西藏藏传佛教出家也可肉食),其他所谓“禁忌”,要以佛经为准,或以古代祖师言论为准. 2.读经唯须恭敬,印光祖师开示说:“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既然想得修身养性的利益,只有恭敬对待佛经才好. 3.,当然,对佛教信徒来说,佛经是佛的法身舍利,如同佛祖亲临.可不比普通书,如果随意污损,随手丢放,确实有罪过的,这点禁忌是有的.,这只需恭敬对待就好了,不难做到的.

硚口区13596468185: 如何供奉佛经 -
阳油立普: 佛经安置须知:1.经典应放在其他书籍的上面. 2.经书应恭敬放于清净高处,不可随意扔放床上、座椅上等不净处. 3.凡经书等法宝阅毕,可辗转流通,赠送其他佛友,不可任意烧毁或丢弃. 4.如手捧或装于口袋携带时,不得低于腰部,不可...

硚口区13596468185: 佛教徒对于全部佛经的态度怎样 -
阳油立普: 圣严法师著述 佛教的大小乘经典,非常之多.至于佛经之有大规模的文字结集记载,是在佛灭度后数百年间的事.虽从律部中可以看到,佛陀时代已有了成文的经卷,例如根本有部律卷四十四、卷四十八、杂事卷四、药事卷三,已有读经写经的...

硚口区13596468185: 手抄佛经 手抄的佛经怎么处理 -
阳油立普: 1.东林寺的大安法师的《学佛》里,专门回答了关于有佛教报纸和不能再读的佛经的处理问题,他开示说,只要心存恭敬,而且是为了不让佛经文字更遭污秽,可送寺院处理,也可以自己烧掉,或包好后埋于地下,不必心生执着.(大安法...

硚口区13596468185: 如何对待佛经经文?放在书架不看会怎样?有什么禁忌?
阳油立普: 不打算看的话就结缘给别人吧,放在自己手里根本不看的话起码是个浪费.佛经放在洁净的地方就好不要往床上放,你可以看看印光大师的文钞,有讲到佛经的对待问题,总之大原则就是恭敬

硚口区13596468185: 如何劝解父母对于佛教不要过分迷信 -
阳油立普: 佛教本身是不讲迷信的,如果要劝解父母对于不要过分迷信,那么子女首先要对佛教有些了解,对照佛经看看父母究竟是否对佛教的理解是否正确,在像《楞严经》等佛经中对于什么是邪教邪师有定义,参照这些经文看看父母所信的是不是佛教·······如果子女对佛教一点也不知晓,看到父母信仰佛教就说是迷信,这也是不正确的;对佛教不知晓又如何劝别人呢?

硚口区13596468185: 佛教徒对于全部佛经的态度怎样呢?
阳油立普: 续-《§佛教徒对于全部佛经的态度怎样呢?》摘自《圣严法师正信的佛教》养的法师,断不可自行妄断佛经的义理;因为有许多属于境界上的名词及观念,若 非多看佛经或自己没有实践的体验工夫,便不容易通透得过. 佛教的经典很多,中国翻译了一千年,也不能确知究竟译出了几万卷,现存的 佛典连同中国人的注释讲述在内,还足足有三千多部一万五千多卷(日本、西藏、 南传各国所传集的还不在其内),所以,直到现在尚无法确切地列出那些是最主要 的经典来.如果要看佛经,对一个初阅读佛经的人来说,佛法概论及佛教史等的入 门书籍是必须看的,入门性的书籍,会告诉我们进一步的工作是什么?本文仅作通 俗性及一般性的皮相介绍,至于更进一步的研究指导,不是本文的范围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