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国的关于谭姓

作者&投稿:笃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谭姓的唯美句子~

我姓谭却探不出你心。


希望你喜欢和采纳
﹎﹎﹎﹎﹎﹎﹎﹎﹎﹎﹎﹎﹎﹎﹎
by:知道团队【写意天下】

一、来源:
1、出自姒姓。相传尧时中原洪水泛滥,尧派鲧治水,鲧采用堵的方法,结果失败了。据说鲧的妻子梦食薏苡,醒来后有了身孕,生下了禹。舜即位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禹采用疏的方法,结果成功了。禹治水成功后,舜赐姒姓于禹。
周初大封诸侯时,姒姓的一支被封于谭国(今山东省章丘县西),爵位为子。春秋初期,齐桓公称霸诸侯,于周庄王四年(公元前683年)吞并了谭国。谭国国君之子逃亡到莒国(今山东莒县)。子孙就以国为氏,称谭氏,史称谭氏正宗,是为山东谭氏。
2、出自古代西南少数民族。据《万姓统谱》的考证,巴南(云南、贵州一带)六姓有谭氏,自称盘古的后代,望出弘农,是为云南、贵州谭氏。

3、源于瑶族,出自瑶族始祖盘瓠,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万姓统谱》的考证,巴南(今云南、贵州一带)六姓有谭氏,自称盘瓠之后,望出弘农。
4、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5、谈氏有避讳改姓谭氏。又据《万姓统谱》所载,谭氏有避仇去言旁为覃,岭南(泛指五岭之南,大致相当今广西大部分地区。)
6、源自偃姓,偃姓为避战乱,其中一支迁徙至蜀,一支迁徙队改姓谭。
7、源自嬴姓。秦亡后,嬴姓宗室为避战乱,其中一支迁徙至巴郡,与巴南的部分谭氏融合,改姓谭。
二、家史:
1、先秦时期,谭姓活动于山东和河南地区。历经秦汉晋南北朝,谭姓已经繁衍到各地。唐朝时谭姓已是湖南的著名大姓,而且其主体也由北方移入了华南地区。
2、唐宋元之际的几次大移民和民族的融合,南部谭姓不断地得到充实和发展,形成了典型的南方姓氏。
3、明清时期,山东地区向东北的移民,以及清满洲八旗汉化过程的加速,形成了胶东和辽东两半岛的谭姓群。
4、宋朝时期,谭姓大约有23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3%,排在第六十七位。谭姓第一大省是湖南,约占全国谭姓人口的59%。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湖南、广东,这两省谭姓大约占全国谭姓总人口的75%,全国形成了以湖南为中心的湘、粤、赣、川谭姓大聚集区。
5、明朝时期,谭姓大约有26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28%,排在第七十八位。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谭姓人口增长低于全国人口的增长。明朝时期,湖南仍为谭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谭姓总人口的25%。
6、宋元明期间,谭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不大,其人口主要向东南、向西迁移。全国仍以湖南为中心,形成了湘、粤、川、赣谭姓大聚集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谭姓
大中华族谱网-谭姓起源

谭国故城的考古发现与结论
谭国故城,古史记载繁多。《春秋.庄公十一年》杜预注:“谭在济南平陵县西南。”今城子崖在平陵西南两公里处。《齐乘》:“东平陵在济南东七十五里。春秋谭国,齐桓灭之。古城在西南,龙山镇相对。”今城子崖隔武源河与龙山镇相对。《水经注.济水》:“关芦水来源马耳山,北经博亭城西,西北流,至平陵城与武源水汇合,水出谭城南平泽中,世谓之武源泉。北经谭城东,俗谓之有布城也。又北经东平陵县故城西,故陵城也,后乃加平,谭国也。”武源水从发源至入巨合水,流经不过十余里,而滨河古遗址平陵,巨合皆在其北,南则仅有城子崖,可见是谭城非城子崖莫属。
城子崖是一处高出平地三至五米的长方形台地,其外观状如城垣。故村民呼之曰“城子崖”。城子崖位于山东省章丘市龙山镇东略北,西倚今小青河支流巨野河,南距胶济铁路平陵城站0.5公里,东北距汉代齐国国都平陵古城2公里,北距商代谭国的早期都城0.5公里,旧济青公路东西穿过遗址。系武源河畔一隆起的台地。
古谭城(城子崖)是1928年中国著名考古学家吴金鼎先生首次发现。1930年至1931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首次进行发掘,揭露面积15.600平方米,整个遗址南北长530米,东西宽430米,墙基宽12.113米,总面积22,36万平方米。文化堆积一般为4米左右。1989年至1991年又再次进行发掘,遗址分为上下两层,下层薄沙之上有一层黄土,黄土上层为一米左右的文化层,即为周代谭国故城遗存,史称灰陶文化。出土的豆鬲等灰陶器物,是典型的谭国文化代表。下层文化堆积,厚3米左右,为首次发现的以磨光黑陶为显著特征的新时器时代遗存,她代表了龙山文化时期的先进生产力水平。初称为黑陶文化,距今约4000年左右。在遗址周围还发现了龙山、岳石、谭国三个历史时期长方形版筑夯土城墙叠压的遗迹,即龙山文化城(新器时代)、岳石文化城(夏代),谭文化城(周时期)。
最下层是龙山文化城址。修筑城垣采用了堆筑方法,也就是边堆土边夯实的方法,也采用了版筑法。一般在外侧取土,取土沟就成为城壕,城壕内壁和城垣外壁成一整体,加高了城垣外壁的高度。城子崖龙山城是一种台城,即城内地平面高于城外,只有南北两门,城门门道不在城垣缺口处而在缺口外方,筑了缓坡形门道,南门门道西沿发现墙和房址,可能是门卫房。这是全国首次认识这种史前台城,对后来确定龙山时代的城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间层是岳石文化城是在龙山城的基础上修筑的,大多是贴龙山城垣内侧修筑,后又贴先筑的岳石文化城垣内侧修筑,城内面积约17万平方米。城垣都有基槽,全采用原始版筑,使用成把的小棍夯筑,夯土层面上留下了密密麻麻的小夯窝。
最上层是周代城,即《城子崖》一书中所说的灰陶文化时期,确切地说基本上是春秋城,不是商周城。尽管此城的修筑是在岳石文化城废弃以后很久,但城垣仍在岳石文化城垣的基础上修筑。春秋城的地面高于现今遗址地面,地面城垣已基本不存,地下墙基也很不完整。
考古发掘证明,龙山文化人来此居住时就开始建城,但并无龙山文化城以前的龙山文化堆积。而且龙山文化城主要是用堆积法筑成的,夯筑技术比较原始,而岳石文化城是版筑的,两者城垣的夯土结构迥然有别。因此,证明上世纪30年代发现的黑陶文化城址是岳石文化城,而不是龙山文化城。龙山文化城是这次的新发现,同时对灰陶文化城的年代作出修正,确认是春秋城而非商周城。
这就不禁让人产生这样的疑问?即,城子崖没有商代文化遗迹,下层是龙山文化层、中层是夏文化层、上层是周代文化层。因此,是不是城子崖的诸侯“历唐虞以迨夏、商、周,世袭子爵”,还是这三个文化层是由不同的诸侯受封,他们之间有没有关联,关联是怎样的?根据考古结论:最先在城子崖居住,即龙山文化层,是“东夷部族”,夏文化层的是“夏部落”,但这两个文化层的居民都在夏代末或商代初期已全部离开了城子崖。商代和西周前期约700余年城子崖一片废墟。直至西周后期,约公元前976-前922年间,周穆王封懿公于谭,才重新开启了城子崖的辉煌,所以这才是周代文化层。这应该是谭氏的直系祖先。下面就这三个部族的情况作简要的说明。
1、东夷部族。‘东夷’是东南沿海的古老部族,少昊是其中的一支。传说少昊为史前五帝之首,是黄帝的儿子,姓已名挚,号金天氏,古代东夷族首领。因修太昊之法,故称少昊。少昊自穷桑登帝位,徙都在曲阜,以金德望天下,故称金天氏。图腾为鸟,赢姓,都于曲阜。《史记·五帝本纪》:“少昊青阳氏降居江水。”《尸子·仁意》:“少昊金天氏,邑于穷桑。”青阳氏即黄帝之子玄嚣,江水即古渎之一的沂水;穷桑在鲁北泗水之阳,是黄帝氏族的发祥地,是当时泰山周围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夏部落。指的是大禹的部落;公元前2070-前1600间,大禹的儿子帝启废除推举禅让制度,杀原定继承人伯益,自立为王嗣位,从此确定了家天下;伯益“赢”姓后裔被逼自“城子崖”故地西迁,至皇覃氏故地“覃卩”城,而“城子崖”故地从此住满了夏启的“姒”姓后裔。
3、周穆王封懿公于谭。懿公系周文王同母弟弘农西虢侯虢仲之裔。六世西虢侯,其三弟名懿者,官拜车骑将军,因讨平东方诸侯之乱有巨勋,周穆王曰:“卿之兄居宏农列侯爵,今封卿于谭列子爵矣,再立殊勋乃复侯爵”,于是周穆王封懿公于谭(谭宗浚处族谱明确记载为‘周穆王十五年封于谭’,谭宗浚,南海人(现在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神山管理区沙龙村。清同治十三年(1874)甲戌科陆润庠榜进士第二人。)
4.《刺桑谭氏》记载:大宋绍兴四年九代孙喆公序:谭国国君是商汤之后,也就是子姓。这个记载符合历史学家编写的《济南通史》论述。

.参考资料:
济南通史(一)远古时代的济南
(二)商朝前期商人东进与大辛庄聚落的建立及发展  (三)商朝后期谭国易姓与大辛庄聚落的衰落  (四)商朝在济南的殖民点及其殖民统治  (五)帝辛征夷方与征夷方路线考五、西周时代的济南  (一)齐鲁建国及济南一带的诸侯国  (二)周道的修通与《大东》诗篇  (三)齐的西进和周的东征六、春秋时代的济南  (一)齐灭祝与“公会齐侯于泺”  (二)齐桓公伐谭及其对济南地区的经略
谭氏族源辨析
上章所提的“谭子”,作为西周王朝的侯爵中五等中的四等--子爵。在成周时封七十一国之中并无“谭国”,所以“谭为不得姓之国”①。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治郡县亦无“谭”。但《左传·庄公十年》明确所载,在公元前684年,齐师伐谭,谭国不能力敌,谭子奔莒国君奔莒国避难。
西汉元鼎四年(前113年),汉武帝设置弘农郡,其辖陕、渑池、新安、宜阳、陆浑、卢氏、丹水、析、商、上雒等十一县。
“谭氏望出弘农”有两层意思:①古谱记载“奔莒即郡称弘农”指的是“谭氏来自弘农故地”,故谭氏总堂称《弘农堂》,而并非自西汉始才有此郡望。②在弘农郡故地屡世仕宦,也称“望出弘农”。而《齐郡堂》是留居青州的谭氏后裔所立的总堂名。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对先祖的源流的认识也就越来越模糊。所以,对于谭氏的源流的说法众说纷纭。
谭氏系出“赢、姒、姬、子、己、妫”的说法都有,到底出自何姓?
(1)出自“赢”姓
一说:夏封高阳氏之裔,伯益次子“若木”为徐侯,周武王封其裔36世“姬孝公”于“谭”,51世“祁义”始姓谭,71世“玉成”迁弘农。
二说:夏封高阳氏之裔,伯益长子“大廉”承伯益爵位为箕山诸侯,其裔附周伐商,周武王封其裔53世“襄”于“谭”,54世“雍”始姓谭,73世“宣”奔莒,76世“祁”周匡王四年(前609年)迁弘农,97世玉成迁南粤。此二说都自认为是位于今城子崖古谭国“前684年奔莒谭子”之前的谭氏源流世系,事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认知,如冠以“谭”是不能成立的世系。我们从下面的文献就可以看出:
《竹书纪年》有记载:“夏后相三年,征风夷”。“皇覃氏”城(城子崖龙山文化层)已被夏启族人占领,变成了大禹后裔“姒姓”的领地。“伯益”并未继承“大禹”的位置,一说被禹子“帝启”所杀(见《容成氏》“启于是乎攻益自取”);一说 “避子启于箕山之阴”(见《孟子.万章上》 “禹荐益于天,七年禹崩,三年之丧毕,益避禹之子于箕山之阴”)。不论怎么说,证明在“大禹”后裔到来之时“皇覃氏”暨伯益之后裔已迁徙。
在陕西、河南等地出土的器物,《父已卤》、《父已爵》、《覃父已》、《亚中覃父乙》、《共覃父已》、《共覃父乙》、《父丁爵》、《父艾丁》等青铜器,标明了器物生产者和所有者的族氏。铭文族徽显示,“覃”是皇覃氏家族的徽识,有“覃”这个徽识的器物表明均系“皇覃氏”之器。在四川都江郾流域的彭州,竹瓦街,出土大批窖藏青铜器,其中《覃父癸》、《牧正父已》这两行铭文,与当时的“皇覃氏”青铜器铭文完全一致。
【注】:以上所举《父已卤》....等,有可能是“商代”后期之文物,依此分析有可能“覃”的标志未必是“皇覃氏家族的徽识”;现代考古见有“妇好子曰覃”。
因为上世纪九十年代,考古学家对城子崖的最后考古发掘证明“城子崖”没有“商周”文化层,暨“夏”代末至“西周”初,“城子崖”有700余年断代。“出自赢姓说”记载“谭”建国的时间都与考古发掘所见不符。其唯一可依据的是司马迁写的《史记》对“郯”与“谭”的混淆记载:《史记·齐太公世家》“二年,伐灭郯,郯子奔莒。初,桓公亡时,过郯,郯无礼,故伐之”。
【注】事实上“郯”以鸟为图腾,也有可能是商族;并非赢姓独有。“郯”有可能是商族后代,“帝喾击磬,凤皇舒翼而舞”(《帝王世纪》)。
(2)出自“姒”姓
此说最根本的依据是:第一,“夏后相三年,征风夷”,此时大禹后代,大将“汝艾”占领了位于城子崖的“皇覃氏”故城。之后未见史书记载大禹后代从此地迁出。故推测后来的“谭国”就是“汝艾”的后代所建。第二:“姒”姓说的始作俑者是万姓通谱载,明朝苏平仲“谭氏家谱序”。以明朝的文人所著的家谱序来作为论据,未免太草率。今江西保存有宋朝绍兴四年谭喆《谭氏族谱序》、宋咸淳三年《谭氏源流记》。
【注】姒”姓说在《济南同史》论述为夏代至商中期居谭国之地的夏族姒姓,为商武丁所灭。
(3)出自“子”姓
此说主要依据“平陵为殷商帝乙之都”的传说,认为“谭子”与商帝乙“子姓”为同姓。此说实为误解。谭子的“子”为爵位。商帝乙“子姓”的“子”则为姓氏。是把“子爵”与“子姓”混淆的缘故。在20世纪30年代考古学家对“城子崖”的初步考古结论,误把属于岳石文化时代的“黑陶文化城址”当成了“龙山文化城”,因此“灰陶文化城”的年代也出现了相应的错误认定。混淆了“城子崖”没有“商周”(夏末至周初)文化城的事实。在城子崖北五里河叉处,发现商周文化遗迹,但并无城址。当为商遗族采盐之地。
【注】出自“子”姓主要依据:《济南通史》,《春秋大事表列国爵姓及存灭表撰异》,民国档案。及.《刺桑谭氏》记载:大宋绍兴四年九代孙喆公序。皆注谭国国君是商汤之后,子姓。
(4)出自“己”姓
“己”姓出自“莒”,因谭子奔莒,故有己姓说。“莒国”己姓子爵,开国君主为兹舆期。旧都介根,春秋初迁于莒。
(5)出自“妫”姓
因公元前684年之后,“谭国”逐渐成了齐国的附庸。故有“谭,齐所出”之说。公元前386年齐国大臣田和被周王室列为诸侯“妫”姓,彻底取代了姜姓政权,但仍以“齐”为国号,都临淄。故有谭氏“妫”姓说。有人认为:“谭”人夺了“田齐”的权,后“谭”得以复国。但此不见有史籍记载,我斗胆认为这是臆造。
(6)出自“姬”姓
出自高辛氏帝喾“姬”姓说,江西刺桑谭氏宗支、江西浯溪谭氏宗支,湖南《弘农堂》宗支,广东梧村宗支等四大宗支的谭氏老谱序都有记载。谭氏系出自高辛氏帝喾,其后裔古公亶父幼子季历传虢仲,武王克商封虢仲于宏农②,为西虢侯。传至六世西虢侯时,其三弟名“懿”官拜车骑将军③,随周穆王东征有功,周穆王封“懿”于“谭”为谭国,子爵。关于谭国始建于周穆王时期,衍昌公宗支古序有较详尽的记载,《弘农堂》宗支古序也有记载(见宁乡五修谱谱),梧村宗支也有记载(见梧村谱)。这些古谱记载的“谭国”建立时间与20世纪末考古学家对城子崖考古发掘得到“谭国”建国的时间出奇的吻合!
所以说周穆王封懿于谭,子爵;前684年谭子奔莒,以国为姓,以爵为名。




“覃”姓氏的起源及典故
覃(tán)出自姒姓,源自春秋时谭氏为避难所简改为覃氏(tán,音谭)。谭姓源自春秋时代是以国为氏。根据《万姓统谱》、《谭氏家谱序》等文献记载,谭姓家族的祖先本是上古圣君夏禹的姒姓后裔,周朝初年大封先圣之后时,把他们封于谭国,爵位为子爵,后为齐国的附庸国,到春秋时代齐桓公称霸诸侯,...

谭家族的由来
第一个分支来自儿子的姓氏。后谭郭,三十六代传至,楚灭,后人以郭为氏。第二支以司命名。谭,老家在今山东济南东龙山镇,被齐庄公灭于齐国十年,后支为。谭姓的历史约有2600年。第三支是我的姓。谈国家,大做文章。故位于今山东郯城西南,为少昊后裔。相传皇帝的儿子有14个姓氏,庆阳一古是他自...

谭姓的来源和历史
谭姓的来源和历史如下:谭姓,中国姓氏之一。谭姓人主要出自姒姓,其他来源(少数民族和谈氏避讳改姓)人数较少。相传尧时中原洪水泛滥,禹治水成功后,舜赐姒姓给禹。周朝初分封诸侯时,姒姓的一支以军功获封于谭国(今山东省章丘县西),爵位为子。这支姒姓的后人以国为姓。汉代巴南(今川东、鄂西...

谭姓的来源和历史
谭姓的来源和历史如下:来源和历史:1、公元前1046,周武王姬发灭商建立周王朝,周武王把夏王朝的建立者大禹的后代分封在谭国,春秋初期,齐国内乱,齐国公子姜小白即后来的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逃到谭国寻求避难,被谭国君拒绝,齐桓公一行只好逃到莒国。2、后来,齐国内乱平息,姜小白一行率先到达齐国被立...

中国百家姓谭姓多少人
谭姓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湖南、广东、四川三省,大约占全国谭姓总人口的49%,其次分布于重庆、广西、湖北、山东、辽宁、安徽,六省市的谭姓又集中了29%。湖南为谭姓第一大省,大约占全国谭姓总人口的22%。全国重新形成了湘粤桂、川渝鄂两大块谭姓聚集区。在近600年期间,谭姓人口流动的程度...

姓谭的来历与家史
周初大封诸侯时,姒姓的一支被封于谭国(今山东省章丘县西),爵位为子。春秋初期,齐桓公称霸诸侯,于周庄王四年(公元前683年)吞并了谭国。谭国国君之子逃亡到莒国(今山东莒县)。子孙就以国为氏,称谭氏,史称谭氏正宗,是为山东谭氏。2、出自古代西南少数民族。据《万姓统谱》的考证,巴南(...

谭姓的由来
即我国谭氏家族的祖先,正是出自圣君夏禹的姒姓后裔。据史书记载,周朝初年大封诸侯时,建立谭国(今山东省章丘县西),爵位为子,由于国势一直不强盛,不久沦为齐国的附庸。春秋初年,齐桓公称霸诸侯,吞并了谭国。谭国国君之子便逃到莒(今山东莒县)国,而留在故国未走的子孙,只好以国为氏,称谭氏。 史书中关于谭姓的...

谭姓的来源和历史
1. 谭姓的起源可追溯至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灭商后建立周朝。周武王封夏朝建立者大禹的后代于谭国。2. 春秋初期,齐国内乱,齐桓公(姜小白)曾逃至谭国寻求避难,但被谭国君拒绝,随后逃至莒国。3. 齐国内乱平息后,齐桓公成为新国君,周边小国派使祝贺,谭国君却未派使,未知其因。4. 在管...

谁知道中国姓谭的祖先是谁?
春秋初年,齐桓公称霸诸侯,吞并了谭国。 谭国国君之子便逃到莒(今山东莒县)国,而留在故国未走的子孙,只好以国为氏,称谭氏。史书中关于谭姓的记载最早见于《左传》鲁庄公十年:“冬十月,齐师灭谭,谭子奔莒。”无独有偶的是,在《诗经》中也有类似记载,诗曰:“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

“覃”姓氏的起源及典故
1. 覃姓起源于姒姓,春秋时期,谭姓为避难所简改为覃姓。2. 谭姓源自春秋时代,是以国为氏。根据《万姓统谱》、《谭氏家谱序》等文献记载,谭姓家族的祖先本是上古圣君夏禹的姒姓后裔。3. 周朝初年,他们被封于谭国,爵位为子爵,后成为齐国的附庸国。到了春秋时代,齐桓公称霸诸侯,于周庄王...

茶陵县17192664315: 谭姓在历史上的起源是什么?
运蚂济克: 谭姓源自春秋时代的谭国.关于其得姓源流, 明代苏平仲所作的一项谭氏家谱序记述得十分清 楚:“谭本姒姓,子爵,其分布在今济南历城之间,实 齐之附庸也,入春秋卅九年,周庄王之十四年,鲁庄 公之十年,见灭于齐桓公,而谭子奔宫,谭自为齐所 灭,子孙遂以国为氏焉.”

茶陵县17192664315: 谁可以给我介绍一下“谭”这个姓氏的由来? -
运蚂济克: 来源:1、周代有谭国(在山东章丘县西,公元前684年为齐国所灭),子孙以国为氏;2、盘瓠(盘古氏)之后.

茶陵县17192664315: 百家姓寻根祭祖谭氏祖藉在哪? -
运蚂济克: 谭姓来源:(1)出自姒姓.以国名为氏.据《姓谱》、《元和姓纂》及《谭氏家谱序》所载,春秋时代有谭国,在今山东省章丘县西.公元前684年为齐桓公所灭.谭子逃亡至莒国(在今山东省莒县)子孙以原国名“谭”为氏.(2)谈氏有避讳改姓“谭”氏者.谭氏有避仇去言旁改姓覃氏者. 百家姓寻根祭祖谭氏祖籍在今山东省章丘县西谭国古城.

茶陵县17192664315: 谭姓氏的来源!?我姓谭、想知道我们家族的姓氏来源?!!!!
运蚂济克: 谭——周有谭国国为氏,山东莒县是祖籍.一、 姓氏源流 谭姓来源有三: 1、出自姒姓.相传尧时中原洪水泛滥,尧派鲧治水,鲧采用堵的方法,结果失败了.递舜即位...

茶陵县17192664315: 谭姓皇帝一共36位 -
运蚂济克: 谭姓皇帝一共有36位.1、谭姓出自谈姓,谈姓源于谭国,出自姒姓,属于以国名为氏.2、谈姓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若雅,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3、谭姓是一个汉姓,与谭国有关的谭姓最早发生在夏朝初期.4、谭姓在中国古代对西南少数民族的影响很大,古代的谭姓中国人,多生活在湖南、贵州两省.

茶陵县17192664315: 谭氏的由来? -
运蚂济克: 1、出自姒姓.即我国谭氏家族的祖先,正是出自圣君夏禹的姒姓后裔.据史书记载,周朝初年大封诸侯时,建立谭国(今山东省章丘县西),爵位为子,由于国势一直不强盛,不久沦为齐国的附庸.春秋初年,齐桓公称霸诸侯,吞并了谭国.谭国国君之子便逃到莒(今山东省莒县)国,而留在故国未走的子孙,只好以国为氏,称谭氏.

茶陵县17192664315: 关于谭(姓)的知识 -
运蚂济克: 谭姓来源 来源有三. 出自姒姓.相传尧时中原洪水泛滥,尧派鲧治水,鲧采用堵的方法,结果失败了.递舜即位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据说鲧的妻子梦食薏苡,醒来后有了身孕,生下了禹.禹治水成功后,舜赐姒姓于禹.周初大封诸侯时,...

茶陵县17192664315: 谭这个姓氏的来原有人知道吗?是什么时候有的/ -
运蚂济克: 谭氏 历史来源 「谭」源出:谭姓来源有三:1、 出自姒姓.相传尧时中原洪水泛滥,尧派鲧治水,鲧采用堵的方法,结果失败了.递舜即位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据说鲧的妻子梦食薏苡,醒来后有了身孕,生下了禹.禹治水成功后,舜赐姒...

茶陵县17192664315: 谭姓迁变是什么样的?
运蚂济克: 齐国灭谭国之后,有一部分谭姓人沿着东南沿海到了吴越地区. 魏晋南北朝时期,因为北方战乱,北方谭姓人大举南迁,使得谭姓由一个典型的北方姓氏转变为典型的南方姓氏.这期间,谭姓出现了遍布大江南北的趋势.东汉巴人起义被镇压后,巴南谭姓人随其他巴族人一起被迁到江夏(今湖北云梦东南).这一部分谭姓人在以后的发展中将活动范围扩大到了河南东南部和湖北东北部.19世纪晚期,谭姓人开始闯荡欧美,开发东南亚,现在谭姓人已遍布海外.谭姓人在迁移的过程中形成了谭姓的小聚居区.如江西南康谭氏;江西吉州谭氏;河南大名谭氏;河南兴德谭氏;滁州清流谭氏;浙江嘉兴谭氏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