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说明文中表程度、表限制、表估计的词语有哪些?

作者&投稿:佛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中考语文说明文中表程度、表限制、表估计的词有:

1、表程度:很、非常、极、十分、最、顶、太、更、挺、极其、格外、分外、更加、越、越发、有点儿、稍、稍微、略微、几乎、过于、尤其。

2、表限制:仅仅、只、光、净、单、单单。

3、表估计:会、可、能、可以、可能、能够、应该、应当。

扩展资料:

中考语文说明文的十大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从单方面往往不容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方面的异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

作用: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2、列数字: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

作用: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3、作比较: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有时可以从人们已有的感性知识出发,利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较,从而唤起读者的想象,获得一个深刻的印象。

作用:把两种食物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特点、地位、影响、成因、结构等。

4、下定义:即用简明扼要的话对被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做周全、周密地规定地说明。它用一种基本固定的判断句式。揭示出这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本质属性。

作用:使读者对概念有确切的了解。能够科学、严密和简明地揭示说明对象的本质特点,使说明对象更加严密。

5、举例子:即举出实物来说明事物。

作用: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6、打比方:即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对事物作形象的说明。

作用:将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7、摹状貌:就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

作用: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生动。

8、作诠释:能通俗地介绍或解说事物或事理的特点或特性。

作用: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9、画图表:这是一种运用直观的示意图和表格等形式,说明事物和事理的一种说明方法。

作用: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给人以清晰的认识,便于理解和记忆。

10、引资料:就是引用有关资料、故事、名言、诗词等来充实说明的内容,或者作为说明的依据。

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权威性和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可读性。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相对”在说明文中表程度加强吗?
1、表程度:很、非常、极、十分、最、顶、太、更、挺、极其、格外、分外、更加、越、越发、有点儿、稍、稍微、略微、几乎、过于、尤其。2、表限制:仅仅、只、光、净、单、单单。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它的中心鲜明突出,文章具有科学性、条理性,语言确切生动。说明文通过...

关于说明文中 关键词语 表…… 的答题技巧 (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体会...
1、对整篇文章语文的品析,一般从二个角度谈: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 A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B是针对不同语文风格的角度谈。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 规范性的答题格式如下: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文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

中考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的答题技巧。。。
(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 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

高考语文说明文记叙文的答题模式是什么?
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 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四、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 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五、说明方法...

语文中有哪些表达方式,说明方法,论证方法等
语文中有哪些表达方式,说明方法,论证方法等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引用、下定义、作图表、作诠释、作假设、摹状貌。 论证方法: 事实论证 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 因果论证 理论论证 比较论证 1、记叙 2、说明 3、议论 4、描写 5、抒情 (1)叙述...

中考说明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有哪些?
中考阅读常见的就是记叙文和说明文,议论文较少,限于篇幅,不再赘述。希望对你在学习和考试时有所帮助.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技巧方法 1、基本要领:整体把握,抓住关键语句,在文中找答案 2、步骤:(读文章共两遍)第一遍:通读全篇,大致了解。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感知文章大意即可;阅读时凭感觉划出自认为重点的词语...

说明文的写作顺序有哪些
说明文的写作顺序有时间、空间、逻辑等三种顺序。1、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等等一一介绍说明。不管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器物等,还是抽象的事理,如思想、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初三语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
说明文分类: 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 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四、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 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语文说明文的答题技巧
说明文主要考查考生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设题主要围绕准确认读、准确理解、准确筛选来考虑。考题常设置干扰性因素:(1)增减扩缩,就是对原文的句子加以改动,通过增加某些字或减少某些词语的办法,扩大或缩小说明范围。(2)鱼目混珠,就是用似是而非的词语或句子来替代正确的,造成歧意。(3)颠三...

考试的时候写说明文,可是自己什么都不知道怎么办啊?
我也要考说明文而且就是明天…首先题目不会出你不怎么了解的东西。然后,说明方法中除了列数字,其他都可以不用十分了解。只要你看过他就可以,数字也可以随意估计。没有哪个阅卷老师会改你说明文还去查阅资料看你对不对。主要的是要条理清楚。你说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当然是要符合生活实际了。像人类不依靠工具飞上天...

共和县18467064837: 说明文中,什么表限制,什么表…………,归纳并举例 -
成柿海昆: 我没太明白你的意思! 估计是指修辞句中的限制词语! 比如你形容一个东西的大小、说他像一座山似的!那么“山”就是限制词!你在文章的后面就不能说他想一辆车大或者与你的限制词不符的话了!

共和县18467064837: 说明文表示程度、表示估计、表示限制、时间、范围词语 -
成柿海昆: “比较”“几乎”“相当”“很”“尤其”“稍微”等词表程度; “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 “多”“有余”等表数量; “全”“都”等表范围; “屡次”“常常”等表频率.这些词语放在动词、形容词前统称为“修饰、限制语”. 为了使说明语言准确严密通常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修饰限制: 程度、状态、性质、范围、数量、表估计、时间、空间、频率、等

共和县18467064837: 极少在说明文中限制什么? -
成柿海昆: 语文说明文限制性词语的定性分类如题1、表时间限定:已经、一直、早已、一向、渐渐、在当时,最早等.2、表程度限定:最、比较、几乎、相当、很、尤其、稍微、更加等.3、表估计或推测:大约、可能、左右等.4、表数量限定:多、有余、很少等5、表范围限定:全、都、大部分、总共、少数等.6、表频率的词语:屡次、往往、常常、经常、通常7、表质地的词语:软、硬、

共和县18467064837: 说明文主要表什么? -
成柿海昆: 说明文主要表什么?中考语文说明文表程度、表限制、表估计有哪些词表程度:很、非常、极、十分、最、顶、太、更、挺、极其、格外、分外、更加、越、越发、有点儿、稍、稍微、略微、几乎、过于、尤其.表限制:仅仅、只、光、净、单...

共和县18467064837: 中考语文阅读中常用回答问题的修饰词 -
成柿海昆: 阅读的,套用这些,比较快. 语文解题方法归类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

共和县18467064837: 说明文表示程度、表示估计、表示限制、时间、范围等的词语 -
成柿海昆: 表示程度 深,浅,快,慢,十分,刻骨,铭刻,全部 表示估计 大概,大约,可能,假如,比方,差不多 表示限制 至多,至少,最大可能,两天之内,只能胜不能败 时间 清晨,上午,中午,昼夜,过去,未来,三五年,上世纪,千百年,千秋万代 范围 全,齐,都,举家,举国,全世界

共和县18467064837: 中考语文虚词于都有什么解释 -
成柿海昆: 一. 出自古汉语字典: 1.《做动词》往,去. 2.《作介词》引出动作的时间,处所,对象范围和原因,可意为在,向,到,从,对,对于,由于,在.......中,在.......方面. 3.《介词》引出行为的主动者,用于被动句,可意为“被”. 4.《介》比...

共和县18467064837: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归纳记忆备战2021
成柿海昆: 教育从本质上讲,不是传输,不是给予,而是一种师生间的平等交往和心灵对话.下面是小偏整理的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归纳记忆备战2021,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中考语文...

共和县18467064837: 初中语文的艺术手法及写作手法 -
成柿海昆: 以下是方法,要结合具体课文去理解: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

共和县18467064837: 语文中考题常考类型 -
成柿海昆: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