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性红血球增多症

作者&投稿:枞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参考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QtQCQBwTkAP1BklpnjkD7toAlGJUKUNSPeaARBgpm6kNvlr14xhXfgGRdKZon4xi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是一种原因未明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属骨髓增殖性疾病范畴。临床以红细胞数及容量显著增多为特点,出现多血质及高黏滞血症所致的表现,常伴脾大。PV起病隐袭,进展缓慢,晚期可发生各种转化。PV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但已知红细胞生成素(EPO)和发病无关,其血清EPO水平降低或低至无法检测。皮肤和黏膜显著红紫,尤以面颊、唇、舌、耳、鼻尖、颈部和四肢末端(指趾及大鱼际)为甚。眼结合膜显著充血。约2/3患者常有肝大,大多为轻度。后期可导致肝硬化,称为Mosse综合征。患者多有脾大,大多较明显,可发生脾梗死,引起脾周围炎。
临床表现
1.血管与神经系统症状
因血容量增多,血液黏滞度增高,导致全身各脏器血流缓慢和组织缺血。早期可出现头痛、眩晕、疲乏、耳鸣、眼花、健忘等类似神经症症状。重者复视、视力模糊。
2.血栓形成、栓塞或静脉炎
当血流显著缓慢,尤其伴有血小板增多时,可有血栓形成和梗死。血栓形成最常见于四肢、肠系膜、脑及冠状血管。严重时出现瘫痪症状。
3.出血倾向
由于血管充血、内膜损伤以及血小板第3因子减少、血块回缩不良等原因,可有出血倾向。最常见于皮肤淤斑、牙龈出血,有时可见创伤或手术后出血不止。
4.皮肤瘙痒及消化性溃疡
本病嗜碱性粒细胞也增多,嗜碱颗粒富有组胺,大量释放刺激胃腺壁细胞,可导致消化性溃疡,剌激皮肤有明显瘙痒。
5.高尿酸血症
可产生继发性痛风、肾结石及肾功能损害。
6.约半数病例有高血压
合并高血压而脾不大称为Gaisbock综合征。
检查
1.血象
血红蛋白≥180g/L(男),≥170g/L(女);红细胞计数≥6.5×1012/L(男),≥6.0×1012/L(女)。白细胞计数>12.0×109/L(无发热及感染)。血小板计数>400×109/L。
2.骨髓象
增生明显活跃,粒、红及巨核细胞系均增生,以红系增生显著。
红细胞容量增加:51Cr标记红细胞法:男>39ml/kg,女>27ml/kg。
红细胞压积增高:男性≥55%,女性≥50%。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增高>100(无发热及感染)。
3.动脉血氧饱和度
正常(≥92%),血清维生素B12增高(>666pmol/L)

3诊断
1.临床有多血症表现:
2.血红蛋白测定及红细胞计数明显增加:
3.红细胞压积增高:男性≥0.54;女性≥0.50。
4.无感染及其他原因而白细胞计数多次>11.0X1012。
5.血小板计数多次大于300X1012/L。
6.骨髓象示增生明显活跃,粒、红与巨核细胞系均增生,尤以红系细胞为显著。
7.能除外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特别是由于心肺功能不全,肾、肝、小脑及妇科肿瘤等所致者。

4治疗
治疗目的是尽快使血容量及红细胞容量接近正常,抑制骨髓造血功能,从而缓解病情,减少并发症。
1.静脉放血
可在较短时间内使血容量降至正常,症状减轻,减少出血及血栓形成机会。每隔2~3天放血200~400ml,直至红细胞数在6.0×1012/L以下,红细胞压积在50%以下。放血一次可维持疗效1个月以上。本法简便,可先采用。较年轻患者,如无血栓并发症,可单独放血治疗。但放血后有引起红细胞及血小板反跳性增高的可能,反复放血又有加重缺铁倾向,宜加注意。对老年及有心血管疾患者,放血要谨慎,一次不宜超过200~300ml,间隔期可稍延长。血细胞分离可单采大量红细胞,但应补充与单采等容积的同型血浆,放血时应同时静脉补液,以稀释血液。
2.化疗
(1)羟基脲系一种核糖核酸还原酶,对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有良好抑制作用,且无致白血病副反应,每日剂量为15~20mg/kg。如白细胞维持在3.5~5×109/L,可长期间歇应用羟基脲。
(2)烷化剂有效率80%~85%。环磷酰胺及左旋苯胺酸氮芥(马法仑)作用较快,缓解期则以白消安及苯丁酸氮芥为长,疗效可持续半年左右。苯丁酸氮芥副作用较少,不易引起血小板减少,为其优点。烷化剂也有引起白血病但较放射性核素为少。
(3)三尖杉酯碱国内报告应用本品2~4mg,加于10%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连续或间歇应用到血细胞压积及血红蛋白降到正常为止。达到缓解时间平均为60天,中数缓解期超过18个月。
3.α干扰素治疗
干扰素有抑制细胞增殖作用,近年也已开始用于本病治疗。皮下注射治疗3个月后脾脏缩小,放血次数减少。缓解率可达80%。
4.放射性核素治疗
32P的β射线能抑制细胞核分裂,使细胞数降低。约6周后红细胞数开始下降,3~4个月接近正常,症状有所缓解,约75%~80%有效。如果3个月后病情未缓解,可再给药一次。缓解时间达2~3年。32P有可能使患者转化为白血病的危险,故近年已很少应用。
5.对症治疗
(1)继发性痛风性关节炎:服别嘌呤醇、消炎痛治疗。
(2)瘙痒:口服赛庚啶、息斯敏或西米替丁。
(3)对伴有肢端或脑缺血表现者,可短期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潘生丁。

参考维基百科 http://en.wikipedia.org/wiki/Polycythemia_vera
内容挺多的,你想了解哪方面,我可以帮你翻译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简称真红)是一种克隆性以红细胞增多为主伴有白细胞、血小板增多的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总血容量绝对增多;血液粘稠,临床表现皮肤红紫、头昏、头晕、头痛、高血压、肝脾肿大,严重患者可出现血管、神经并发症出血、梗塞等。

��一、临床表现:患者多为中年或老年,男性多于女性。起病缓慢,可在病变若干年后才出现症状。有的在偶然查血时才被发现。临床表现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是血(红细胞)总容量增多,血液粘滞度增高,导致全身各脏器血流缓慢和组织缺血。早期可出现头痛、眩晕、疲乏、耳鸣、眼花、健忘等类似神经官能症症状。以后有肢端麻木与刺痛、多汗、视力障碍、皮肤瘙痒及消化性溃疡症状。本病嗜碱粒细胞也增多,嗜碱颗粒富有组胺,大量释放刺激胃腺壁细胞,可导致消化性溃疡,刺激皮肤有明显瘙痒症。由于血管充血,内膜损伤,以及血小板第3因子减少、血块回缩不良等原因,可有出血倾向。在血管性症状方面,约半数病例有高血压。Gaisbock综合征指本症合并高血压而脾不大。当血流显著缓慢尤其伴有血小板增多时,可有血栓形成、梗塞或静脉炎。血栓形成最常见于四肢、脑及冠状血管。严重的神经系统表现有瘫痪等脑血管损伤引起的症状。

��患者皮肤和粘膜显著红紫,尤以面颊、唇、舌、耳、鼻炎、颈部和上肢末端(指趾及大小鱼际)为甚。眼结合膜显著充血。统计资料显示约有79.9%患者肝肿大,部分系因充血所致,大多为轻度,后期可导致肝硬变,称Mosse综合征。87.8%患者有脾大,大多较明显,可发生脾梗塞,引起脾周围炎。
��二、辅助检查:
��血象:血红蛋白≥180g/L(男),≥170g/L(女);红细胞计数≥6.5×1012/L(男),≥6.0×1012/L(女)。白细胞计数>12.0×109/L(无发热及感染)。血小板计数>400×109/L。
��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粒、红及巨核细胞系均增生,以红系增生显著。
��红细胞容量增加:51Cr标记红细胞法:男>39ml/kg,女>27ml/kg。
��红细胞压积增高:男性≥55%,女性≥50%。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增高>100(无发热及感染)。
��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92%)。血清维生素B12增高(>666pmol/L)

��三、诊断要点:

1.临床有多血症表现。

①皮肤、黏膜呈绛红色,尤以两颊、口唇、眼结合膜、手掌等处为著。

②脾肿大。

③高血压,或病程中有过血栓形成。

2.血红蛋白测定及红细胞计数明显增加。

①血红蛋白:男性>180g/L、女性>170g/L;

②红细胞计数:男性>6.5X10^12几、女性>6.0X10^12/L。

3.红细胞压积增高:男性≥0.54;女性≥0.50。

4.无感染及其他原因而白细胞计数多次>11.0X10^9几。

5.血小板计数多次大于300X10^9/L。

6.骨髓象示增生明显活跃,粒、红与巨核细胞系均增生,尤以红系细胞为显著。

7.能除外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特别是由于心肺功能不全,肾、肝、小脑及妇科肿瘤等所致者。此外病史中要注意有无嗜烟癣,是否居位高原地区,有无遗传性疾病等。

�� 四、鉴别诊断

��应与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心肺疾博�异常血红蛋白病;某些肿瘤(肾上腺样瘤、肝癌、肾癌等)、囊肿和血管异常引起的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鉴别

��五、治疗原则:
����治疗目的是尽快使血容量及红细胞容量接近正常,抑制骨髓造血功能,从而缓解病情,减少并发症。

��1、静脉放血 可在较短时间内使血容量降至正常,症状减轻,减少出血及血栓形成机会。每隔2~3d放血200~400ml,直至红细胞数在6.0×1012/L以下,红细胞压积在50%以下。放血一次可维持疗效1个月以上。本法简便,可先采用。较年轻患者,如无血栓并发症,可单独放血治疗。但放血后有引起红细胞及血小板反跳性增高的可能,反复放血又有加重缺铁倾向,宜加注意。对老年及有心血管疾患者,放血要谨慎,一次不宜超过200~300ml,间隔期可稍延长。血细胞分离可单采大量红细胞,但应补充与单采等容积的同型血浆,放血时应同时静脉补液,以稀释血液。

��2、化疗:

��(1). 羟基脲�系一种核糖核酸还原酶,对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有良好抑制作用,且无致白血病副反应,每日剂量为15~20mg/kg。如白细胞维持在3.5~5×109/L,可长期间歇应用羟基脲。

��(2). 烷化剂�有效率80%~85%。环磷酰胺及左旋苯胺酸氮芥(马法仑)作用较快,缓解期则以白消安及苯丁酸氮芥为长,疗效可持续半年左右。苯丁酸氮芥副作用较少,不易引起血小板减少,为其优点。烷化剂也有引起白血病但较放射性核素为少。烷化剂的用量和方法:开始剂量环磷酰胺为100~150mg/d,白消安,马法仑及苯丁酸氮芥为4~6mg/d,缓解后停用4周后可给维持剂量,环磷酰胺为每日50mg,白消安等为每日或隔日2mg。

��(3). 三尖杉酯碱�国内报告应用本品2~4mg,加于10%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连续或间歇应用到血细胞压积及血红蛋白降到正常为止。达到缓解时间平均为60d,中数缓解期超过18个月。

��3、α干扰素治疗:�干扰素有抑制细胞增殖作用,近年也已开始用于本病治疗,剂量为300万U/m2,每周3次,皮下注射。治疗3个月后脾脏缩小,放血次数减少。 缓解率可达80%。

��4、放射性核素治疗 32P的β射线能抑制细胞核分裂,使细胞数降低。初次口服剂量为11.1×107~14.8×107Bq,约6周后红细胞数开始下降,3~4个月接近正常,症状有所缓解,约75%~80%有效。如果3个月后病情未缓解,可再给药一次。缓解时间达2~3年。32P有可能使患者转化为白血病的危险,故近年已很少应用。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怎么综合治疗?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治疗原则是使血容量、红细胞和血小板接近正常,并适当抑制骨髓造血,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缓病情,延长生存期。因此,其治疗是多方面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静脉放血开始每隔1~3天,每次放血200~400mL。老年患者及合并心血管病患者,放血间隔期应延长,每周2次,每次不超过300...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病因和发病机制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简称真红,是一种克隆性的以红细胞异常增殖为主的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其外周血总容量绝对增多,血液粘滞度增高,常伴白细胞和血小板升高,脾大,病程中可出现出血、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临床特征有皮肤粘膜红紫、肝脾大及血管性与神经性症状,起病隐袭,病程进展...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如何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1、诊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主要根据外周血化验男性血红蛋白大于18.5g\/dl,伴有JAK2V617F突变或JAK2 exon12突变。骨髓检查对诊断意义不大。您目前是否能诊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尚无法回答。2、真红目前尚无法治愈,治疗可以口服羟基脲、也可以注射干扰素。(北京医院常乃柏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

红细胞增多症的病因
1.相对性增多是指血浆容量减少,使红细胞容量相对增多。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是血中的红细胞生成素增多所致,EPO增多可以是先天性的,也可以后天因素造成。(1)后天性EPO增多 常见下述原因:...

红细胞增多症家族性良性红细胞增多症
起病缓慢,症状包括血液粘稠、血流不畅、微循环障碍,表现为头痛、眩晕、视力障碍、皮肤发红、眼结膜充血、血压增高、肝脾肿大,甚至血管栓塞。鼻出血和皮肤瘀斑也常见。此外,夜间多汗和体重下降也是症状之一。眼底检查可见视网膜静脉扩张等异常。部分病人可能出现舒张压升高。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Secondary ...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血常规结果可出现( )。
【答案】:D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贫血轻重不等,半数以上的患者MCHC增高,MCV减小,典型的为小细胞高色素性贫血(MCV减小),发生造血危象时血红蛋白可低至30g\/L左右。可见深染的小球形红细胞,无中央淡染区及双凹盘状,仅少数病人球形红细胞数量少或红细胞形态改变不明显。

骨髓增殖性疾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血压升高和脾脏肿大也是常见表现,血液检查结果显示血红蛋白水平高达18至23克\/分升,血球压积在55%至80%之间,红细胞容量增加(男性每千克体重超过36毫升,女性超过32毫升),血氧饱和度超过92%。在排除其他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后,可诊断为本病。治疗方面,放血是一种简便的对症疗法,短期内能够帮助将血...

原发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吗?
如果有出血的钱的话就会严重的危及到了身体健康,而且生命也会受到影响的。及时治疗如果自己的身体出现了原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在严重的情况下需要及时的进行手术。这样才能够保证红细胞他都不会扩散,而且能够将数值控制到一定的范围内,这样就能够保证在以后的生活中不会因其而受到影响。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诱因是什么?如何治疗?治愈机率有多大?
2.PV的细胞和分子水平缺陷在半固体培养基中PV患者骨髓细胞培养能形成自发性的CFU-E和BFU-E集落而正常人和继发性细胞增多症患者均无或很少有自发性集落形成且与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不同PV患者血浆及尿中的促红细胞生长素(EPO)水平不增高因此人们推测可能与EPO)信号传导途征异常也许是EPO受体(EPO-R)...

红血球偏高是怎么回事???
上述的各种情况能阻碍红细胞获得足够供应组织使用的氧,于是骨髓就产生反就应,制造出更多的红细胞。这种疾病还有较不重要的第三种类型,它叫做相对性红细胞增多症,或假性红细胞增多症。在这种情况下,血样中的红细胞数量很高,但其病因则是血液中的血浆减少之故。这种现象通常是吸烟所引起的,但服用利尿...

如东县13171443141: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 搜狗百科
由师利咽: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简称真红)是一种克隆性以红细胞增多为主伴有白细胞、血小板增多的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总血容量绝对增多;血液粘稠,临床表现皮肤红紫、头昏、头晕、头痛、高血压、肝脾肿大,严重患者可出现血管、神经并发症出...

如东县13171443141: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什么 -
由师利咽: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简称真红)是一种克隆性以红细胞增多为主伴有白细胞、血小板增多的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总血容量绝对增多;血液粘稠,临床表现皮肤红紫、头昏、头晕、头痛、高血压、肝脾肿大,严重患者可出现血管、神经并发症出...

如东县13171443141: 真性红血球增多症 -
由师利咽: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简称真红)是一种克隆性以红细胞增多为主伴有白细胞、血小板增多的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总血容量绝对增多;血液粘稠,临床表现皮肤红紫、头昏、头晕、头痛、高血压、肝脾肿大,严重患者可出现血管、神经并发症出...

如东县13171443141: 什么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由师利咽: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是一种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PV起病隐袭,进展缓慢,通常经历以下两个进展阶段: ①增殖期或红细胞增多期 常有红细胞增多; ②红细胞增多后期 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髓外造血、肝脾肿大、脾亢和骨髓纤维化.出血和血栓是PV的两个主要临床表现,少数患者可进展为急性白血病.

如东县13171443141: 什么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由师利咽: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简称真红,是一种克隆性的以红细胞异常增殖为主的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其外周血总容量绝对增多,血液粘滞度增高,常伴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升高,脾大,病程中可出现出血、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临床特征有皮肤粘膜红紫、肝脾大及血管性与神经性症状,起病隐袭,病程进展缓慢. 发病高峰年龄集中在50~60岁之间,因此是一种中老年性疾病.男性患病稍多于女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简称真红)是一种克隆性以红细胞增多为主伴有白细胞、血小板增多的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总血容量绝对增多;血液粘稠,临床表现皮肤红紫、头昏、头晕.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