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最早出现镜子是什么时候

作者&投稿:瞿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什么时候有镜子?~

  镜子

  英文名:mirror
  镜子的历史渊源:
  中国奴隶制社会初期正处青铜器时代,人们在长期的青铜冶铸实践中,认识了合金成分、性能和用途之间的关系,并能人工的控制铜、锡、铅配比。古书《考工记》中记载 “金有六齐”,即合金的六种配比。其中最后一齐: “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就是制作铜镜用的配比。 “鉴”即是镜,含锡较高,是因为铜镜磨出光亮的表面和银白色泽,还需要有铸造性能以保证花纹细致。我们的祖先早在2000多年以前就制出了精美的 “透光镜”,它能反射出铜镜背后的美丽图案,因此引起世人的极大兴越。为了解开 “透光镜”之谜,国内外学者花了几百年时间进行研究探索,直到近代才发现,这是由于镜面在制造加工以后,有相对于背面图案的轻微不等的曲率,通过反射映出背面的图案。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古代高超的制镜技术和对光反射特性深刻认识。

  在欧洲古希腊、罗马时代,也是用一种稍凸出的磨光金属盘作镜,其不反光的一面刻有花纹,最早的镜子是带柄的手镜,到公元1世纪出现了可以照全射的大镜,中世纪时,手镜在欧洲普遍流行,通常为银制或磨光的青铜镜,中世纪时,装在精美的象牙盒内或珍贵的金属盒内的小镜子,成为妇女随身携带的时髦品,背面涂金属的玻璃镜子是12至13世纪之交出现的,到文艺复兴时期,纽伦堡和威尼斯已成为著名的制镜中心。

  14世纪初,威尼斯人用锡箔和水银涂在玻璃背面制镜,照起来很清楚,15世纪纽伦堡制成凸透镜,是制玻璃球时在内部涂一层锡汞齐。

  现代镜子是用1835年德国化学家利比格发明的方法制造的,把硝酸银和还原剂混合,使硝酸银析出银,附在玻璃上。一般使用的还原剂是食糖或四水合酒石酸钾钠。1929年英国的皮尔顿兄弟以连续镀银、镀铜、上漆、干燥等工艺改进了此法。

  随着技术的进步 ,镜子的成本降低,各种各样曲面镜的出现,使镜子的使用日益广泛,具有了除映照仪容以外的更多的用途。如汽车上用的球面后视抛物面镜,在望远镜中用于聚集和在探照灯中用于反射出平行光的抛物面镜等。

  镜子的历史内涵:
  上古的镜,就是大盆的意思,它的名字叫监。《说文》中说:“监可取水于明月,因见其可以照行,故用以为镜。”在三代之初,监都是用瓦制成的,所以古代的监字是没有金字旁的。到商代初年的时候,开始铸造铜鉴,后来鉴字也有了金字偏旁。商周时期,虽然有铜鉴,但是瓦鉴依然通行。到秦朝时期,才开始铸造铜镜,因为镜的适用优于鉴的方面很多,所以到秦以后,再不用水作鉴了。秦汉以后,镜的使用更加广泛,镜的制作也更加精良。它的质料包括金、银、铜、铁等,以铜最为多,也有镀金银的、背面包金银的、或镶嵌金银丝的。隋唐以来,还有带柄的、四方的,各种花纹应有尽有。直到明代末期,开始有以玻璃为镜子的。清代乾隆以后,玻璃开始大兴于民间。直至民国初年,少数边远地区还有以铜为镜子的。
  嫫母,又名丑女。5000年前,黄帝为了制止部落“抢婚”事件,专门挑选了品德贤淑,性情温柔,面貌丑陋的丑女(封号嫫母)作为自己第四妻室。黄帝还说:“重美貌不重德者,非真美也,重德轻色者,才是真贤。”5000年前,黄帝战蚩尤,降神农,平息了战争,统一了三大部落,结束了野蛮时代,人类进入文明社会才刚刚开始。制衣冠,造舟车,梳妆打扮也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情。那时,先民们为了整理自己的蓬头垢面,经常面对一盆水,或者站在平静的河边、水边,整理一番。所以,古籍书上记载,把这种“照镜”子,叫“鉴于水”。那么,这与嫫母有什么关系呢?
  相传,人类使用第一面镜子就是嫫母发现制作。那时,黄帝宫里人经常站在水边映照自己的脸面,梳妆打扮。嫫母觉得自己长的丑,轻易不去水边梳妆打扮自己,每逢节日也不随便抛头露面。整天只知道在黄帝身边干活儿。有一次,彤鱼氏叫嫫母和她一起上山挖石板,嫫母二话没说,就随同彤鱼氏叫嫫母和她一起上山去了。嫫母气力大,挖石板比别的女人都快。不到半天就挖了二十多块。这时,太阳正当中午,阳光普射大地。嫫母突然发现石头堆里有一块明光闪闪的石片,阳光一照非常刺眼。嫫母弯腰用手轻轻从地里刨出来,拿在手中一看,不由得吓了一跳。这是什么怪物,自己丑陋的面孔全照在这块石片上。连她自己也觉得奇怪!她悄悄把这块石片藏在身上,回到黄帝宫里对任何人也没有讲这件事。她乘周围无人,又把石片取出来,发现石片的平面凹凸不平。照映在上面的面孔怪模怪样。嫫母到制作石刀、石斧的厂房,找了一块磨石,把石片压在上边反复磨擦,不大工夫,石片表面上全部磨平了。她用来一照,比刚才清晰多了。只是自己的面貌还是那样丑。她又磨了一阵子,拿起来再一照,自己仍然很丑。嫫母自言自语的叹息说:“看来面丑不能怪石片(镜子)。”从此以后,嫫母再也不去河边、水边去梳妆打扮了。每天早上起来,照着石片,收拾打扮一下自己,用后又悄悄藏起来。时间一长,嫫母也大意了。有一次嫫母帮助彤鱼氏在石板上烧肉,因火力过大,石板被烧炸了,飞起一块碎石渣,打破了嫫母的脸,血流不止。嫫母赶忙回去,拿出石片,照着自己脸上贴药。谁知,黄帝不知什么时候回来,轻手轻脚走到嫫母身后,发现嫫母一手拿着什么东西照着自己,一手向脸上贴药。黄帝走向嫫母身后,头贴近嫫母的肩膀,刚要仔细观看,不料,嫫母惊呼一声!她发现石片上出现了黄帝面孔。扭头一看,才知黄帝站在她的身后。黄帝问嫫母:“你手里拿着什么东西。”老实忠厚的嫫母,一听黄帝问话,知道此事绝不能哄骗黄帝,噗嗵一声跪在黄帝面前。嫫母把发现这块能照人的石片,从头至尾向黄帝诉说了一遍,恳求黄帝宽恕她。黄帝听罢,哈哈大笑,双手搀起嫫母说:“这是你一大发现,你不但没错,还立了一大功!”黄帝说罢 ,立刻叫来嫘祖,方雷氏,彤鱼氏,把嫫母这块能照见人面孔的石片拿出来,叫她三位妻室见识一番。嫘祖笑着说:“黄帝,怪不得很长时间不见嫫母去水边梳妆打扮,原来她有这个照人宝物。”彤鱼氏紧接着说:“黄帝,这个发现,应该给嫫母妹妹记一功!”黄帝兴奋地说:“当然要记一功!”
  人类使用镜子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从此就开始了。
  难怪,有一本《物原》古书上说:“轩辕作镜”。《轩辕内传》这本书上也说:“帝会王母,铸镜十二,随用而用。”《述异》这本书上也说:“饶州旧传轩辕氏铸镜于湖边,今有轩辕磨镜石。”
  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人类发明了铁镜和铜镜。4000年前,埃及出了古铜镜。随后我国也出土了青铜镜。秦汉以后,我国铜镜制造水平已闻名中外。铜镜不仅是梳妆、整容的用具,而且是造型优美的工艺品。

我国古代用来自鉴的镜子是铜镜,自殷商以来至唐宋元明清,使用不辍,考古资料多有证明,不复赘述。中国的玻璃镜子起于何时?是舶来货,还是起源于我国?这就需要作一番考证了。
玻璃镜子的主要原料是石英、长石和石灰石,加热后经冷处理后便成为钠钙玻璃:起折光作用的涂抹剂,其主要成分是汞,也就是炼丹家所称的朱砂。这些原料我国先民早有发现。战国墓出土的串珠、晋墓出土的料杯,已是玻璃的制成品。汞在炼丹术和医学上早有所用。我国古代的玻璃制品经过化学分析,多为铅玻璃,这种玻璃多属于半透明的混浊体,很难使之做到全透明:朱砂的主要成分是硫化汞,在无机化学不发达的中国,也很难提炼成纯洁的水银。这就是为什么在清初,在广大内地,还广泛使用铜镜的道理。但是在明末清初,已有钠钙玻璃出现在我国,这便是西方传教士携带的玻璃镜子。说它是舶来品,还真有依据可寻。

中国最早的玻璃镜子出现在明清之际,它是由来华的传教士从欧洲带来的。这种欧式玻璃镜由于要经历数万里海路,一路颠簸,考虑到易碎的缘故,镜面一般比较窄小,便于携带;其镜多用于刮脸剃须,镜面仅够影照局部胡须即可。17、18世纪的欧式镜,其镜框还保留着路易十四时代洛可可文化痕迹。镜面一般在10×12厘米左右,如手掌大小。从欧洲到亚洲东端,走海路常达数月之久,为了使镜面牢固在船舱墙面上,镜面镶嵌在较大的可折叠的背板上,然后钉在船舱墙面,可做临时的梳妆台。镜面只有9×6厘米大小,背板仿照德国哥特式建筑模样,很有时代特点。随着中外文化交流日益扩大,妇人用的修饰镜和穿衣镜也出现了。早期的妇人修饰镜是法国制造的立挂式镜子,镜面长28厘米,宽20厘米,镜边包铜,鎏银,镜框两端各有一对枢轴,连接支架,上翻,可挂在墙上,下翻,可立在梳妆台上。早期的穿衣镜是由衣架和镜面两部分组成,中间由枢轴连接。因为要反映全身影像,故比较高大。框架由坚硬的橡木、柚木制作,通高2米,宽60厘米。取哥特式柱础作为支架的立柱,既牢固,又耐看。镜上有镂空卷叶纹雕饰。清初,由于玻璃镜造价低廉,清晰度高,立挂式镜子很快传播到民间;穿衣镜则通过达官贵人传播到宫廷,成为乾隆后期王妃贵人的日常用品。透明的玻璃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透明的玻璃,早在公元前3500年前,古埃及人就已经能够将其制成器皿。到了中世纪,意大利威尼斯人已经发明了玻璃镜,至1234年,意大利人已经发明了眼镜,此时法国已经制造玻璃瓶和彩色玻璃。到了17世纪前半叶,欧洲已经出现望远镜,1620年出现酒精式温度计,1643年出现水银式温度计。在17世纪20年代,伽利略已经利用自己制造的望远镜发现了木星上的两颗卫星。由此证明,欧洲人在制造玻璃工艺上,远远走在国人的前面。我们发现和研究这些清初的舶来镜,目的是要厘清这一历史史实。

玻璃最早出现於5000年前的埃及.中国最早的玻璃出现於西周早中期。经化学成份

分析,西周至汉代玻璃的助熔剂成份主要是铅、钡、及其他著色剂,与西方沿用几千

年而不变的钠、钙配方完全不同.

中国古代铜镜最早见于四千多年前的齐家文化时期,直至清末民初玻璃镜子才大量使

用,中国最早出现玻璃镜是在明清时期.

中国最早的玻璃镜子出现在明朝,它是由来华的传教士从欧洲带来的,没有实物。清初,由于玻璃镜造价低廉,清晰度高,立挂式镜子很快传播到民间;穿衣镜则通过达官贵人传播到宫廷,成为乾隆后期王妃贵人的日常用品。故从清初起,铜镜慢慢被玻璃镜子所取代。

详见下文:

我国古代用来自鉴的镜子是铜镜,自殷商以来至唐宋元明清,使用不辍,考古资料多有证明,不复赘述。中国的玻璃镜子起于何时?是舶来货,还是起源于我国?这就需要作一番考证了。
玻璃镜子的主要原料是石英、长石和石灰石,加热后经冷处理后便成为钠钙玻璃:起折光作用的涂抹剂,其主要成分是汞,也就是炼丹家所称的朱砂。这些原料我国先民早有发现。战国墓出土的串珠、晋墓出土的料杯,已是玻璃的制成品。汞在炼丹术和医学上早有所用。我国古代的玻璃制品经过化学分析,多为铅玻璃,这种玻璃多属于半透明的混浊体,很难使之做到全透明:朱砂的主要成分是硫化汞,在无机化学不发达的中国,也很难提炼成纯洁的水银。这就是为什么在清初,在广大内地,还广泛使用铜镜的道理。但是在明末清初,已有钠钙玻璃出现在我国,这便是西方传教士携带的玻璃镜子。说它是舶来品,还真有依据可寻。

中国最早的玻璃镜子出现在明清之际,它是由来华的传教士从欧洲带来的。这种欧式玻璃镜由于要经历数万里海路,一路颠簸,考虑到易碎的缘故,镜面一般比较窄小,便于携带;其镜多用于刮脸剃须,镜面仅够影照局部胡须即可。17、18世纪的欧式镜,其镜框还保留着路易十四时代洛可可文化痕迹。镜面一般在10×12厘米左右,如手掌大小。从欧洲到亚洲东端,走海路常达数月之久,为了使镜面牢固在船舱墙面上,镜面镶嵌在较大的可折叠的背板上,然后钉在船舱墙面,可做临时的梳妆台。镜面只有9×6厘米大小,背板仿照德国哥特式建筑模样,很有时代特点。随着中外文化交流日益扩大,妇人用的修饰镜和穿衣镜也出现了。早期的妇人修饰镜是法国制造的立挂式镜子,镜面长28厘米,宽20厘米,镜边包铜,鎏银,镜框两端各有一对枢轴,连接支架,上翻,可挂在墙上,下翻,可立在梳妆台上。早期的穿衣镜是由衣架和镜面两部分组成,中间由枢轴连接。因为要反映全身影像,故比较高大。框架由坚硬的橡木、柚木制作,通高2米,宽60厘米。取哥特式柱础作为支架的立柱,既牢固,又耐看。镜上有镂空卷叶纹雕饰。清初,由于玻璃镜造价低廉,清晰度高,立挂式镜子很快传播到民间;穿衣镜则通过达官贵人传播到宫廷,成为乾隆后期王妃贵人的日常用品。透明的玻璃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透明的玻璃,早在公元前3500年前,古埃及人就已经能够将其制成器皿。到了中世纪,意大利威尼斯人已经发明了玻璃镜,至1234年,意大利人已经发明了眼镜,此时法国已经制造玻璃瓶和彩色玻璃。到了17世纪前半叶,欧洲已经出现望远镜,1620年出现酒精式温度计,1643年出现水银式温度计。在17世纪20年代,伽利略已经利用自己制造的望远镜发现了木星上的两颗卫星。由此证明,欧洲人在制造玻璃工艺上,远远走在国人的前面。我们发现和研究这些清初的舶来镜,目的是要厘清这一历史史实。

中国奴隶制社会初期正处青铜器时代,人们在长期的青铜冶铸实践中,认识了合金成分、性能和用途之间的关 系,并能人工的控制铜、锡、铅配比。古书《考工记》中记载“金有六齐”,即合金的六种配比。其中最后一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就是制作铜镜用的配比。“鉴”即是镜,含锡较高,是因为铜镜磨出光亮的表面和银白色泽,还需要有铸造性能以保证花纹细致。我们的祖先早在2000多年以前就制出了精美的“透光镜”,它能反射出铜镜背后的美丽图案,因此引起世人的极大兴趣。为了解开“透光镜”之谜,国内外学者花了几百年时间进行研究探索,直到近代才发现,这是由于镜面在制造加工以后,有相对于背面图案的轻微不等的曲率,通过反射映出背面的图案。这充分说明了中国古代高超的制镜技术和对光反射特性深刻认识。    在欧洲古希腊、罗马时代;也是用一种稍凸出的磨光金属盘作镜,其不反光的一面刻有花纹,最早的镜子是带柄的手镜,到公元1世纪出现了可以照全身的大镜,中世纪时,手镜在欧洲普遍流行,通常为银制或磨光的青铜镜,中世纪时,装在精美的象牙盒内或珍贵的金属盒内的小镜子,成为妇女随身携带物品。

古代多以水照影,称盛水的铜器为鉴。汉代始改称鉴为镜。公元前3000年;埃及已有用于化妆的铜镜。中国在公元前2000年已有铜镜。汉魏时期铜镜逐渐流行,并有全身镜。最初铜镜较薄,圆形带凸缘,背面有饰纹或铭文,背中央有半圆形钮,用以安放镜子,无柄,形成中国镜独特的风格。明代传入玻璃镜。清代乾隆(1736~1795)以后玻璃镜逐渐普及。日本及朝鲜最初由中国传入铜镜。日本在明治维新时玻璃镜开始普及。

最早在公元前3000年,埃及就有了铜镜。


我想问一下送人镜子代表是指什么?
镜子代表“破镜重圆“,所以道歉是送镜子最传统的代表含义,一般都是吵架的恋人之间会互相赠送。当然到了今天,镜子已经被赋予了更多形式,比如精巧别致的便携化妆镜,镜盖上可专属定制文字或图案,会让对方永记您的情意,不仅是送恋人,送朋友,送家人也都会是很好的选择。

...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 可以知得失 中的镜子是谁? 它重用的人才还有哪...
这是唐太宗李世民对魏征的评价!第一个镜指的就是唐朝以前的历史等等;第二个镜指的就是丞相魏征了;当时唐朝经过征战获得天下,第一位皇帝是李渊;经过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获得了皇位,史称唐太宗;魏征是李世民的丞相,以直言进谏而著称;连李世民都畏惧他三分;和魏征在同一时代的还有褚遂良、长孙无忌...

门槛下放一物连旺好几代人
门槛下放一物连旺好几代人,这个说法在很多文化和传统中都有体现,但具体放什么物品以及它如何影响家族的兴旺,则因地域和信仰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一些地方,人们相信在门槛下放置一面镜子可以带来好运。镜子被认为具有反射负面能量的能力,从而保护家庭免受不幸和邪恶的侵害。这样的信仰可能会让家族成员...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一、出处:《资治通鉴·第一百九十六卷》二、原文(节选):上思征不已,谓侍臣曰:“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三、译文(节选):太宗不停地思念魏徵,对身边的大臣说:“用铜做成镜子,可以用来端正衣帽;将历史作为镜子,...

文言文翻译太宗谓梁公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唐太宗评价魏征说:”一个人用铜当镜子,可以使衣帽穿戴得端正;用历史当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当镜子,可以发现自己的对错。“一、原文: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一一零·列传第二十二魏徵》太宗谓梁公曰:“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

人旬奇迹还有哪些
人类最早的工具——石器 中医中药对世界最伟大的贡献是其防病治病的实践技术。 中国是数学古国,《九章算术》、《数术九章》是古代数学名著。 中国还是天文学古国,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文字记载太阳黑子、哈雷彗星、超新星等天象的国家。 在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四大发明,中医中药、10进位值制、赤道坐标系...

为何很多人都不相信镜子就是你的真实颜值?是自我安慰吗?
我认为这不是自我安慰,而是一种自我保护心理在起作用。人在镜子里看到的自己的颜值一般会有两种感觉,一是这个人长得很帅很漂亮,二是这个人长得比较丑陋。对于前者来说,他们往往是因为距离镜子较远,而忽略了面部的缺点,以至于认为自己确实更好看一些;对于后者来说,他们或许是因为角度或距离问题,...

本人有个辟邪铜镜,一见到就感觉浑身阴冷,不知道是为什么?
请参考。“旧的镜子及雨伞,不可贪便宜买。这两样东西比较易藏灵界,特别二手、三手及古镜等,否则易请难送。准提镜可以用来照妖。比如:有个人上了身,用块镜一照,是神是鬼?在镜中就立刻现形,一看就明白是什么在作怪!如果懂准提法的话,更可用手印将妖怪缚在镜中不能动弹;要缚就缚,要放...

谁能介绍一下法国当代的一位数学家卢梭
同时我们还看到《忏悔录》是整个一生的镜子,叙述这一生完全是为了个人;他把这部书是当作遗嘱来写的,写的时候只怕来日无多而不能写完;写完后又不愿留给同时代人而要留给后世人去看,这些说明卢梭写这部书时的思想上的复杂性。 在隐庐订立的写作计划中有一部大著作,书名可称为《感性伦理学》或《贤者唯物主义》...

古诗的由来?
80年代中后期以后,诗坛又出现了自称为“第三代诗人”的现代派潮流.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何必当真r 2014-09-21 知道答主 回答量: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731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古诗”的原意是指古代学者所作的诗。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

贺兰县15318739734: 古代人最早出现镜子是什么时候 -
农厕介宁:[答案] 玻璃最早出现於5000年前的埃及.中国最早的玻璃出现於西周早中期.经化学成份 分析,西周至汉代玻璃的助熔剂成份主要是铅、钡、及其他著色剂,与西方沿用几千 年而不变的钠、钙配方完全不同. 中国古代铜镜最早见于四千...

贺兰县15318739734: 古代什么时候有镜子? -
农厕介宁: 镜子的历史渊源: 中国奴隶制社会初期正处青铜器时代,人们在长期的青铜冶铸实践中,认识了合金成分、性能和用途之间的关系,并能人工的控制铜、锡、铅配比.古书《考工记》中记载 “金有六齐”,即合金的六种配比.其中最后一齐: ...

贺兰县15318739734: 古代人最早出现镜子是什么时候 -
农厕介宁: 公元前4000到公元前3000年间,用抛光铜制造的镜子出现在美索不达米亚(今天的伊拉克)和埃及.约1000年后,中美洲和南美洲的人开始用抛光石材制造镜子.与此同时,中国和印度人用青铜制造镜子.

贺兰县15318739734: 中国古代是从哪个朝代开始有玻璃的? -
农厕介宁:[答案] 我国古代用来自鉴的镜子是铜镜,自殷商以来至唐宋元明清,使用不辍,考古资料多有证明,不复赘述.中国的玻璃镜子起于何时?是舶来货,还是起源于我国?这就需要作一番考证了. 玻璃镜子的主要原料是石英、长石和石灰石,加热后经冷处理后...

贺兰县15318739734: 中国古代从何时起有了镜子? -
农厕介宁: 青铜镜最迟出现在商朝末期,在明清时期,已有玻璃镜出现.基本靠进口.哇咔咔....丫头...

贺兰县15318739734: 镜子最早起源于哪个朝代? -
农厕介宁: 上古的镜,就是大盆的意思,它的名字叫监.《说文》中说:“监可取水于明月,因见其可以照行,故用以为镜.”在三代之初,监都是用瓦制成的,所以古代的监字是没有金字旁的.到商代初年的时候,开始铸造铜鉴,后来鉴字也有了金字偏...

贺兰县15318739734: 镜子出现在什么时候? -
农厕介宁: 镜子发明趣话在漫长的远古时代,人类没有镜子,但人类还是用“土”办法看到了自己的身形,那就是在平静而清澈的水面上观看自己的倒影.后来,原始人类在打制石器工具时,发现有一种叫“黑曜岩”的石头可以磨平照人,这就是所谓的...

贺兰县15318739734: 我国古代镜子的起源?有哪几种? -
农厕介宁: 镜子的起源嫫母,又名丑女.5000 年前,黄帝为了制止部落“抢婚”事件,专门挑选了品德贤淑,性情温柔,面貌丑陋的丑女(封号嫫母)作为自己第四妻室.黄帝还说:“重美貌不重德者,非真美也,重德轻色者,才是真贤.”5000年前,...

贺兰县15318739734: 中国是什么时候有的玻璃镜子?什么朝代? -
农厕介宁:[答案] 在漫长的远古时代,人类没有镜子,但人类还是用“土”办法看到了自己的身形,那就是在平静而清澈的水面上观看自己的倒影.后来,原始人类在打制石器工具时,发现有一种叫“黑曜岩”的石头可以磨平照人,这就是所谓的“石镜...

贺兰县15318739734: 中国古代是从哪个朝代开始有玻璃的? -
农厕介宁:我国古代用来自鉴的镜子是铜镜,自殷商以来至唐宋元明清,使用不辍,考古资料多有证明,不复赘述.中国的玻璃镜子起于何时?是舶来货,还是起源于我国?这就需要作一番考证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