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凿大运河,开创科举制 引发隋末农民起义的历史人物是谁?

作者&投稿:衡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叫历史?~

上海是怎样形成的?历史上经历了怎样的变迁

上海地标性建筑“东方明珠”图
一、上海之名的由来
上海简称沪,又称申。因此,上海的地方戏沪剧亦称申曲。相传上海一带是战国时期楚国宰相黄歇的封邑。黄歇是战国“四公子”之一,号春申君,与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并称。传说黄浦江是由春申君黄歇所开凿,故称黄歇浦,又称春申江。
今上海市郊龙华塔及市内静安寺是上海最早的建筑物,相传是三国时吴帝孙权赤乌年间(公元238-250年)建造。龙华塔原名报恩塔,是孙权所建十三塔之一,孙权因母亲信佛,所以建寺建塔以报母恩。静安寺初名重玄寺,在吴淞江侧沪渎上,北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改今名,南宋嘉定中迁市内。

龙华寺图
龙华寺图
关于黄浦江,南宋以前文献,都没有记载。到了元朝才出现关于黄浦的记载,但不称黄浦江,黄浦逐渐成为太湖下游的重要泄水道是元代以后的事。故黄浦江由战国春申君黄歇所凿之说,是元朝以后文人附会而成的。龙华塔据宋《绍熙云间志》记载,建于五代时吴越国钱俶时期(公元947-978年)。而静安寺据南宋《舆地纪胜》记载,建于吴越国宝正元年(公元926年),故龙华塔与静安寺属五代末北宋初的建筑。
上海的简称沪,与沪直接有关的是“沪渎垒”古迹。沪即是一种捕鱼的工具簖(duan断),是用竹子编成的。当地人用此插入江海中,潮来沉没,潮退又露出,鱼随潮而来,被竹子拦住,故海称沪海,江称沪渎。梁简文帝吴郡石像碑称:“松江之下,号曰沪渎”,《太平寰宇记》也记载:“松江东泻海曰沪海,亦曰沪渎。”古人称松江下游为沪渎。但古人指的松江下游是指今距苏州城不到百里的一段吴淞江。而沪渎垒在青浦县东北旧青浦西沪渎村。从广义来说,沪渎统称松江下游;唐宋以来松江下游已伸展到上海境内,故上海又称沪。

二、上海的形成
二、上海的形成
龙华塔和静安寺的建筑年代证明,至少古迹所在地在 五代以前唐代已成陆,上海城区至迟在九世纪已成陆。唐开元初兴建的第一条海塘——旧瀚塘,对上海形成具有决定意义。从此,海塘内土地免除海潮的侵蚀,农业生产有了一定的保证。当时属昆山县土地日见辽阔,户口日增。于是三十多年后的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划昆山南部、嘉兴东部、海盐北部设华亭县,即今松江县。华亭县的范围很大,据《嘉庆一统志》记载:“天宝……置华亭县,其东北为华亭海”,包括了华亭沿海海面。
由于近海,则是天然的盐场,土地含卤量高,农业生产并不发达,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经过一个时期的开发,到了宋朝,随着东南沿海贸易日益发展,华亭以东海滩不仅是重要盐场,而且是个重要的海口。熙宁七年(公元1075年)已是“人烟浩穰,海舶辐辏”的对外贸易重地,引起了宋朝廷的注目。于是北宋末在此设立舶提举司和榷货场,以管理诸蕃贸易,并设立上海镇。在唐天宝年间青龙镇是吴淞江下游海运中心。到宋朝,由于吴淞江上游日益淤浅,下流也随之狭窄,海船已不能直接进入青龙镇,故宋末设上海镇,在今上海旧城。

上海老城区(一)
上海老城区(一)
元代,上海继续迅速发展,市场贸易日益茂盛,户口骤增,“民物富庶”。到至元年间(公元1264-1295年)据嘉庆上海县志记载,已是“一切解运权衡特达不与他府埒(等)”说明上海的经济力量已超过其他城镇,也说明上海与内地的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此时已形成了以上海镇为中心的经济区域了。于是,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以华亭县东北的长人、高昌、新江、海隅五乡始置上海县,县治即今旧城。这时上海县辖境较大,包括今青浦、南汇、川沙三县,南北四十八里,东西达百里。
明代的上海县更为繁华。永乐时又凿通范家浜,交通便利,北方的商人到上海贩运布匹,南方的商人则运糖到上海,把棉花运回南方。到这时期棉花已成为上海的主要经济作物,而织布则是农民的主要副业。据《弘治上海县志》记载,此时的上海已是“人物之盛,财赋之伙,盖可当江北数郡,蔚然为江南名邑”。明代中叶,我国沿海倭寇侵扰日益严重,为了抵御倭寇,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年)始筑城郭,城周九里,高八尺,开设东、南、西、北、小东、小南六门,城周开城壕。即今上海旧城(上海城垣于公元1912年后拆除,旧城垣遗址在今人民路)。明代的上海不仅是东南一经济中心,政治作用也日益加强,成为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城市。这时上海辖境南北九十里,东西达一百六十余里,面积达二千平方里。

上海老城区(二)
上海老城区(二)
由于上海经济发达,户口日增,沿海土地猛涨,明末清初陆续在上海县境内设立三县。嘉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划上海西部三乡为青浦县。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又在上海南部设南汇县。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划浦东高昌一带设立川沙县。
三、上海河道的变迁
黄浦江和吴淞江穿上海市区而过,今天吴淞江(即苏州河)自太湖经吴山、昆山、青浦、嘉定入上海,过外自渡桥入黄浦江,黄浦江源于淀山湖,自松江过闵行镇转向北流,在陆家咀与吴淞江相汇,转东北流至吴淞口入海。今天黄浦江水量丰富,江面大,吴淞江只是黄浦江的一支流,这种情况正与历史情况相反。古代黄浦江是吴淞江的一支流,故至今黄浦江入长江之口仍称吴淞口,而不“黄浦口”。

龙华寺图
龙华寺图
历史上的吴淞江流量大,江面宽,唐代江面最宽处达二十米吴淞江口有个小岛,由于吴淞江的流量大,一直扩展不大,但到了宋代,由于水源减束,河道弯曲,河床变窄,河面宽度迅速变小,造成吴淞江下游经常淤塞,而吴淞江口的小岛迅速扩大,这时的上海早已成陆。到了元代这种情况更加剧,吴淞江下游经常发生水患。而江口小岛因江流海潮夹带混沙加速了沉积,经过一个时期的发展,竟与南岸相连,吴淞江被迫向西北入海,即成今吴淞江的流向。
这时靠上海县治最近的有一范家浜,北入吴淞江,南接黄浦水。至明代,情况更严重,吴淞江上游逐渐淤塞,太湖水无法宣泄,通吴淞江的黄浦水也日益缩小。永乐时期(公元1403-1425年)由户部尚书夏原吉治理,他采用分吴淞江水,使其从白茆浏河直接入海,以分其势;同时开浚范家浜,让其上接黄浦以达泖湖的水,从此,吴淞江逐渐淤塞,吴淞江的水通过目前的河道注入范家浜。范家浜由于水源充沛,下流日益阔深,而昊淞江下游日益萎缩,目前仅存虬江遗迹。自吴淞江流入范家浜后,遂称黄浦江,至于浦东一带旧黄浦江就逐渐成为了平陆。

四、上海于清代闻名世界
四、上海于清代闻名世界
清代的上海不仅是东南沿海的经济中心,也是贸易中心。上海地处滨海的优越地理位置,早已引起英国商人的注意。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东印度公司向英国政府建议,要以上海为北方通商枢纽。此后又多次派人窥视上海要求通商,都遭到拒绝。
公元1842年,英国用炮舰攻打吴淞口,迫使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从此上海被迫开为商埠,法美日等国接踵而来,他们在上海划定租界,使租界面积达四十六平方公里,成为全国大城市租界面积最大的一个城市。在划租界的同时,帝国主义攫取各种筑路、驻扎军队、领事裁判等权。他们还开银行,倾销商品,开设工厂榨取大量的高额利润,把上海变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基地,从此上海以“冒险家的乐园”而闻名于世界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本名杨英,小字阿ᡉ,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隋朝第二位皇帝(604年—618年在位),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嫡次子。

美姿仪,少聪慧,初封雁门郡公。开皇元年(581年),册立为晋王,参与灭陈朝,阴谋夺宗。开皇二十年(600年),册立为皇太子。仁寿四年(604年)七月,正式即位。在位期间,在前人修的众多运河基础上疏浚修隋朝大运河,营建东都洛阳,迁都洛阳。改州为郡,又改度量衡依古式;频繁发动战争,西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滥用民力、穷奢极欲,引发全国范围农民起义,天下大乱,导致隋朝崩溃覆亡。

大业十四年(618年4月11日),江都兵变之后,为宇文化及叛军所弑。隋恭帝杨侗追谥为明皇帝,庙号世祖;唐高祖李渊追谥为炀皇帝,夏王窦建德追谥为闵皇帝,《全隋诗》录存其诗四十余首。




隋炀帝杨广开科举、修运河,为何后世却说他是昏君?
而隋炀帝干过很多的大事,看上去也说的通,没什么不对,而且看上去还是很正确的,但是却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后果。隋炀帝对后世贡献最大的两件事应该就是修大运河和开科举,这两件事一直影响了中华千年的文明,就是隋炀帝杨广开启的。随着门阀贵族的逐渐衰落,隋炀帝杨广一方面开科举,用一套严谨的选拔...

杨广对历史有什么贡献?
杨广对历史的贡献有:1、登基前完成祖国统一。2、修建东京迁都洛阳。3、下令修建完成大运河。4、亲自开拓疆土。5、畅通丝绸之路。6、开创科举。7、开发西域。8、建立天朝体系。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一名英,小字阿摐,华阴人(今陕西华阴),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次子,隋朝第...

开运河,设科举,隋炀帝功过究竟几何?
杨广的一生可以说是功过参半,有功绩比如修建京杭大运河、确立科举制度;也有过错,比如荒废朝政。杨广是一个十分善于伪装的人,凭借着精湛的演技和政治能力才把杨勇给挤下去。隋朝开国君王杨坚当时是立杨广的哥哥杨勇当太子,不过很有野心的杨光并没有放弃。在大臣和杨坚面前,他总是演得像一个“...

都说历史人物具有两面性,你怎么看隋炀帝?
首先看看隋炀帝可以受到赞誉的功绩:谈到隋炀帝的功绩,很多人会都会提到他主导兴修了千古工程大运河,开创了科举制度,军事上四面出击等等,还有人说他个人是和曹操、李世民一样兼具政治、军事、文学之才的优秀复合型人才。其实他的这些“功绩”要么是建立在百姓的痛苦之上,要么是站在前人的肩膀...

隋炀帝是个怎样的皇帝
隋炀帝杨广资料 姓名:杨广 性别:男 民族:汉族 谥号:(隋)炀帝 年号:大业 在位时间:604年~618年 生卒年份:569年~618年 登基前完成祖国统一(一统江山)功绩 一、下令修建完成大运河(修通运河)二、亲自开拓疆土畅通丝绸之路(西巡张掖)三、开创科举 四、开发西域 那么,隋炀帝到底是怎样的...

功在千秋的杨广与李世民,为什么一个千夫所指,一个却人人敬仰?
杨广在执政前期,也做出了不好的政绩。一是修建大运河,二是三次攻打高句丽,三是开创科举,四是打击了门阀贵族,五是讨伐吐谷浑。杨广的设想很好,但他本人却志大才疏。杨广为了修大运河,滥用民力,每次征发的民力都以百万计。杨广讨伐吐谷浑已经耗费了大量的民力和军力,又马不停蹄地三次攻打高句...

历史上的杨广真是昏君吗
杨广在位期间修建大运河,营造东都洛阳城,开拓疆土畅通丝绸之路,推动大建设,开创科举,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等

隋炀帝是个怎样的皇帝?他有没有什么功绩呢?
可历史上的隋炀帝真的是这样吗?杨广在称帝之前人品还是很不错的,可等到他当上皇帝之后,就像是变了一个人,频繁的对外发动战争,经常做一些劳民伤财的事情,这是一个王朝末期才应该有的景象,可以说是民不聊生。他做的最成功的的一件事就是开凿大运河,虽然开凿的过程十分艰难,可它带来的经济效...

最重要的贡献是创造了科举制还是开凿了大运河
毫无疑问是大运河.都说科举是隋唐时期创立的,但是没有独说隋朝创造的.事实上隋朝的时候是出现有科举而授官的情况,但是科举是不定期举行的,考试科目也不明确(虽然大致内容也就那样)一直到唐太宗才明确订立科举选官这个制度.隋朝只能说是有这情况,但是这不是正式的政治制度.所以说隋朝创造了科举制这个...

隋炀帝一生的功绩?
2、开凿大运河 先后开凿疏浚永济渠、广通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将这五段共五千多里链接贯通,成了大运河。加强了隋王朝对南方的军事与政治统治,而且使南方的物资能够顺利的到达当时的洛阳和长安,在有利于军事和政治的同时,南北方的文化交流也得到了有力的加强。3、改进科举制度 削弱了门阀士族...

阳朔县13765337345: 隋末农民起义与大运河的关系 -
查趴双灵: 隋炀帝下令名人开凿大运河意识为了他能够方便的浏览江南的风景而是为了能够将江南剥削来的物资更方便和快捷的运往北方的首都,所以花了大量的资金和劳动力.但是他的暴虐的执政态度和手法...

阳朔县13765337345: 隋炀帝的措施的作用 -
查趴双灵: 隋炀帝即位后,下令开凿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修订了法律,主要是针对隋文帝末年比较严酷的法律进行了改革;设立了进士科,促成了科举制的形成;兴办学校,访求遗散图书,并加以保护;几次派遣使者去流求和西域,加强了内地同边境的关系.

阳朔县13765337345: 隋炀帝当年开凿大运河是导致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吗
查趴双灵: 不对,隋灭亡的根本原因是隋炀帝的暴政引发了农民起义,但是开凿大运河确实加重了人民徭役负担,激化了矛盾,加速了隋的灭亡.

阳朔县13765337345: 皮日休的《汴河怀古》的观点是否符合史实?为什么? -
查趴双灵: 不全面,但有一定的道理.隋朝开凿大运河动用了大量的劳动力,从而引发农民起义,这是导致隋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隋炀帝如果一心为民,悬崖勒马,不巡游江都、大兴土木、三征高丽,隋朝还不至于走向灭亡.隋朝开凿大运河,尽管有消极的一面,但总的看来,其积极作用还不小:沟通了南北交通,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和商业城镇的发展,对巩固统一有积极作用,对后世更是带来深远的积极影响.

阳朔县13765337345: 隋朝有哪些重大创举 -
查趴双灵: 1.开凿大运河 2.创立科举制度 3.确定三省六部制

阳朔县13765337345: 隋炀帝经济措施的影响 -
查趴双灵: 【一】深化均田制——大业元年,免除妇女、奴婢课役(受田);大业五年,又“诏天下均田”;试图在隋文帝均田制的基础上继续深化推进均田制. [利]在一定程度上,侧面刺激了人口的增殖,抑制了豪强势力的增长; [弊]由于推行过程中...

阳朔县13765337345: 隋炀帝当年开凿大运河是导致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吗
查趴双灵: 不是,因为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阳朔县13765337345: 隋炀帝人物100字评价 -
查趴双灵: [思路分析]列出三条思路,可以任选一个方向来写. [解题过程] (1)否定说.这种观点认为隋炀帝是历史上最突出的暴君之一,即位以后,大肆浪费,炫耀统治阶级的豪华和威武,对内采取疯狂的血腥统治,对外则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黑暗笼罩...

阳朔县13765337345: 隋炀帝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
查趴双灵: 开创科举制,开通大运河,三征高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