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

作者&投稿:运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 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经验是洋务运动,教训是只有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增强本国的实力或综合国力才有发言权。

从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进程中得到的启示:
中国近代化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不完成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任务,要想实现近代化是根本不可能的。
无论是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不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都不能使中国革命获得成功。
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扩展资料
发展历程
起步阶段(1840年鸦片战争到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前)。这一阶段,主要是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迈出了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政治近代化尚未提上议事日程。同时,由于洋务运动的需要,近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
整体发展阶段(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
曲折前进阶段(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

借鉴的经验有: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凡是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就蒸蒸日上、节节升高;一旦脱离实际,犯下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主观主义的错误,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就会遭受重大挫折。

在这方面,我们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惨痛的教训。正是由于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和中国经济的客观状况认识不足,我们党才犯了“左”倾冒进的错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遭受重大损失。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的辩证统一。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中国现代化建设70年留给我们的最强大的制胜法宝。具体如下:

一、目标指向:坚持物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的辩证统一

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不仅是物的现代化,更是人的现代化。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资本主义的现代化尽管极大改善了人们的物质条件,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见物不见人”的消极状况,使人们在更深程度上受制于“物”。

马克思曾在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中描述过未来社会的样子,他认为社会主义应当是一种“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因此,在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物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必须辩证统一、协调发展。

如果缺乏物的现代化作为支撑,那么人的现代化也不过是空中楼阁、镜花水月;如果只重视物的现代化层面,就会出现信仰缺失、道德滑坡等种种问题,而且人的现代化如果跟不上,就会成为持续推进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巨大障碍。

由于在起步时严重落后于西方,因此70年来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完成农业、工业、国防、科学技术等器物层面的现代化,但人的现代化也始终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主题和任务,而且这一任务的重要性随着现代化事业的推进愈益凸显。

70年中国现代化建设之路告诉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当前在继续推进物的现代化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人的现代化问题。要确保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全体中国人民的现代化创造更好的物质前提。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为人的政治现代化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优秀人文精神教育,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借鉴国外优秀文化,加快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切实提升人的道德文化素养。

大力发展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事业,为人的现代化提供资源保证,同时以美丽中国建设为人的现代化提供可持续的发展空间。持续深入推进物的现代化,在更高水平上推动和实现人的现代化,是新时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崇高使命。

二、制度保证:坚持基本制度不动摇和制度创新的辩证统一

制度因素是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因素。纵观人类现代化进程,成功的现代化无一不是以一套稳定成熟、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打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70年现代化探索和建设历程中不断形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

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显著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阔步前进的根本制度保障。正是因为我们始终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在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其他方面的一系列重要制度,才确保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社会主义性质不动摇,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不改变。

也才确保了中国现代化建设拥有一个稳定有序、充满活力的制度环境。一个好的制度体系除了具有稳定性之外,还需要拥有自我调适、自我更新、自我完善的能力。在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我们党在坚持基本制度不动摇的同时,又不断进行制度层面的改革创新。

从而使我们的制度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需要,更好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优势。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现和推广,极大提升了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活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以及户籍、土地、财税、国企等一系列制度的改革。

使中国经济社会的现代化步入了快车道,成为现代化快速发展最强有力的催化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力补充和丰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正在一步步变得更加成熟和定型。

事实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协商民主、集中力量办大事、强大的自我调节能力以及有效维护国家独立自主等一系列独特优势,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来说,这套制度是成功且有效的。对此,我们要有坚定的制度自信。



三、基本内涵: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辩证统一

70年的历史经验证明了一个真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列宁指出过,“没有高度发达的大工业,那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对于一个后发现代化国家来说,搞经济建设、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是现代化的中心任务,如果偏离这个任务,就会错失现代化建设的良好机遇。

甚至带来重大损失和挫折。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仅是经济现代化,而是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等各方面各领域在内的全面的现代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中心环节,而非全部。回顾历史可以发现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内涵的理解是动态和变化的。

随着时代变迁以及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为了更好应对现代化建设中不断出现的各种问题,我们党不断完善和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极好地处理了经济现代化和其他方面现代化建设之间的关系。

相较而言,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失败,与其过于偏重经济和军事的现代化建设,而忽视了现代化的全面性、系统性是分不开的。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

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美好宏伟的愿景在更深层次、更高水准上拓展和提升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清晰指明了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生产力高度发展、政治清明、文化繁荣。

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综合性、系统性的现代化。当前,必须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系统把握、整体推进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现代化的进程。

四、动力支撑:坚持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的辩证统一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具有赶超的性质。这种赶超型的现代化有别于西方原发式的现代化,需要强有力的社会动力系统,才能在最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集聚发展资源,实现弯道超车。

而改革开放正是我国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实现跨越和赶超的最强大动力、最关键一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不是一成不变,也不是闭门造车,而是要通过改革破除不适应甚至制约现代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积极主动不断融入世界发展大潮之中,抓住最新的科技与产业革命的先机。

并从我国和世界其他各国的互动中寻获动力资源。70年现代化历程给予我们许多弥足珍贵的经验,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中国的现代化要实现赶超和跨越式的发展,就必须始终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也就是说,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形势在变、任务在变、工作要求也在变,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为了更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先是以经济领域的改革为突破口,通过建立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极大盘活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接着又以经济改革的成功为契机,全面有序、不断深化推进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的改革,从而推动我国的现代化事业取得全面发展。与此同时,我们从以建立经济特区为开端,有步骤、有秩序地开放沿海和内陆城市,到今天不断拓展“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建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有力拓展了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大刀阔斧的对内改革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为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设,特别是为我们成功实现“并联式”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70年来特别是近40多年来中国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五、核心力量:坚持党的领导与以人民为中心的辩证统一

先发国家的现代化通常采取一种自下而上的现代化路径,其推动力量主要来自市场和社会,同时辅以政府的支持和推动;而后发国家则更多采取以政府主导的方式实行自上而下的现代化。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采取的是一条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建设力量的路径。中国共产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确立了正确的指导思想,提供了正确方向指引以及根本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不断丰富现代化建设的内涵,把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推向新的境界。为了更好地领导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勇于自我革命,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纪律建设,一步一步成长为一个拥有高度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现代执政党。而在现代化建设中,党的领导和以人民为中心是内在统一、相辅相成的。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现代化建设事业过程中,始终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始终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体地位,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当前,现代化发展所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任务更为艰巨。

中国共产党只有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凝聚起亿万中国人民的磅礴力量,才能将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坚持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事业的坚强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和价值取向,并将两者真正有机统一起来,是新中国70年现代化建设取得伟大成就的力量之源。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过程的特点:由表及里,层层递进。
学习方面的变化:从科技到政治,然后是思想。
感悟: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无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创新能力

1、西方的未必就好。2、本土的未必就差。3、得不到的永远是好的。


浅谈清末中国近代化之路
在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中体西用”所起到的作用是双重的,自周秦以来,中国的一直是拥有比较高的文明程度的,久而久之形成了一个保守的心理,自认为自己是“天朝之国”,其它的国家和民族都是不开化的戎蛮狄夷,只可“用夏变夷”不可“用夷变夏”。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这些西方国家不同于...

中国近代、现代民主政治进程出现不同结果
本阶段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中坚力量是资产阶级;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中国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整体发展”体现在近代化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全面展开,近代化内涵的全面体现和资产阶级在近代化过程中的主角地位的充分体现。最突出的领域是在政治领域;(1)中国...

比较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异同
1、学习内容不同。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三者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分别是:洋务运动——仿造器械;戊戌变法——学习制度;辛亥革命——学习思想。2、指导思想不同。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三者的指导思想不同:洋务运动——魏源、林则徐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戊戌变法——变法图强。辛亥革命—...

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有什么特点
启示:①国家独立,政权巩固,秩序稳定是实现近代化的必要前提②必须解决农业问题,才能加快近代化进程,为近代化提供支撑③对外开放,兼收并蓄,国家才能跟上时代步伐④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⑤科教兴国是关键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据具体国情做出科学决策.中国近代化过程中体现出的精神是:探索救亡图存的精神,...

1919年至1949年,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优势地位的是:
1919年至1949年,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优势地位的是资本主义经济。1919年至1949年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蓬勃发展,尤其是到了后期官僚资本占统治地位。中国当时的政治体制的变革改变了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加快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和中国人民...

中国第一次近代化运动为什么是洋务运动?而不是太平天国运动
第四,洋务运动为中国培养了一批近代化人才。洋务运动造就了一批具有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在改革封建文化教育制度上打开了缺口,这是洋务运动中举办得最成功、最有远见卓识的一项内容。京师同文馆 由于洋务派组织翻译了不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不同年龄和资历的留学生,因而培养了一批外交和科技...

它们说明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经历了一个什么过程
④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使民主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大地主...

社会近代化的主要问题
在世界潮流的刺激下,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机,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追求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过程,就是中国近代化的过程 。二.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一)起步阶段(1840~1895年)主要是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主要特征是: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1. 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旗号,...

历史问题:1840~1949中国为了自强付出了哪些探索和抗争?(至少4个例子...
1840~1949中国为了自强付出了哪些探索和抗争?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中经历了从器物层次到制度层次再到文化层次的过程,即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四个阶段的发展历程。它们的共同之处:挽救危亡。影响:①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现)代化;②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人们的觉醒。一、第...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轮船出现在什么时候?
但是航速已经能够赶上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黄鹄号整个铸造过程中,只向欧洲购买过蒸汽内核和中轴,其余部分全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制造和安装完成,并没有外国人参与,虽然比欧洲国家的火轮船晚了很多。但是他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艘轮船,是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代表性作品,具有非凡的意义。

西华县17025882509: 中国近代化过程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
姚沈醋酸:[答案] 1,农业是基础:必须解决农业问题,才能加快近代化进程,为近代化提供支撑.2,政治是前提:国家独立,政权巩固,秩序稳定是实现近代化的必要前提.3,对外开放,兼收并蓄是各国历史发展的经验.实践证明, 闭关自守导致落后.只有...

西华县17025882509: 历史题 .回首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你有什么感悟 -
姚沈醋酸:[答案] 感悟: 第一,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和近代化前提. 第二,改革开放,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思想文化,是世界历史发展潮流,是中国实现近代化的保证. 第三,中国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中国近代化的启动和发展过程,充满着前进与倒退,革新与守旧的斗...

西华县17025882509: 从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中,我们能悟出什么道理 -
姚沈醋酸:[答案] 你从中国近代化探索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中国人民具有勇往直前的探索精神,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具有忧患意识,进取精神,对国 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段探索的结果是失败, 说明无论是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 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

西华县17025882509: 中国近代化过程中有哪些进步? -
姚沈醋酸:[答案] 进步就是建立了一些新兴的工业,为以后的现代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西华县17025882509: 中国近代化的特点是什么?回首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你有何感悟. -
姚沈醋酸:[答案] 中国近代化有何特点: 1、近代化不仅受到内部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强抵制,还不断遭到外部资本主义列强的倾轧、排斥和武力摧残,发展缓慢,历经曲折. 2、近代化一开始是由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领导的,官僚买办阶级在中国近代化启动时期扮演过...

西华县17025882509: 我们能从中国近代抗争和探索的历史中吸取什么教训 -
姚沈醋酸: 840年,成为首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也以鸦片战争为标志进入近代史,这是中华民族一段...

西华县17025882509: ...(3)材料一中说的“剿发捻”和“勤远略”是指什么意思?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向西方学习过程中,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 -
姚沈醋酸:[答案] (1)洋务运动、维护清朝统治.(2)学习西方的船坚炮利,精良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3)“剿发捻”是指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勤远略”是指替皇帝解除外患.(4)经验:在学习过程中,要计算成本,讲究经济效益.教训:要防止洋人挟技居奇,唯...

西华县17025882509: 从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历程中能得到哪些启示? -
姚沈醋酸: 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就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过程;我们应不断地解放思想,树立创新意识;在借鉴和学习西方先进思想的同时,也要注重融合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保持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着眼于民众……

西华县17025882509: 中国近代化探索到现代化探索历程得到什么教训 -
姚沈醋酸:中国社会经济的现代化,主要包括近代资本主义的工业化和现代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冲击和国内官办工业(包括垄断资本主义)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