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唐玄奘因为什么去取经?是否是皇帝派过去的 ?

作者&投稿:微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唐僧是唐朝哪个皇帝派去取经的?~

唐僧就是玄奘,他于唐朝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唐太宗李世民时期一人远游印度,西行五万里取经。
贞观三年(629年),玄奘毅然由长安私发,冒险前往天竺。
经过高昌国时,得高昌王麹文泰礼重供养,复欲强留玄奘以为国之法导,玄奘“水浆不涉于口三日,至第四日,麹文泰发觉玄奘气息渐惙,深生愧惧,乃稽首礼谢”,遂与玄奘结为义兄弟,相盟自天竺返国时更住高昌三载受其供养,讲经说法。
离开高昌后,玄奘继续沿着西域诸国越过帕米尔高原,在异常险恶困苦的条件下,终于到达天竺。
在天竺的十多年间,玄奘跟随、请教过许多著名的高僧,他停留过的寺院包括当时如日中天的著名佛教中心那烂陀寺,他向该寺的住持戒贤法师学习《瑜伽师地论》与其余经论;瑜伽行派大师戒贤是护法的徒弟,世亲的再传弟子。
在贞观十三年,他曾在那烂陀寺代戒贤大师讲授《摄大乘论》和《唯识抉择论》。此后,玄奘还徒步考察了整个南亚次大陆。
学成以后,他立真唯识量论旨,在曲女城无遮辩论法会上,等待十八天,结果无人敢于出来辩难,他因此不战而胜,名声鹊起,威震全天竺,被当时大乘行者誉为摩诃耶那提婆,亦即“大乘天”,被小乘佛教徒誉为木叉提婆,亦即“解脱天”。
643年,玄奘载誉启程回国,并将657部佛经带回中土。贞观十九年(645年),回到长安,受到唐太宗的热烈欢迎。

扩展资料:
玄奘法师西行求法,往返19年,经达138个国家和地区,学遍并精通当时流行的佛学大大小小的学说。回国后,创立了中国的佛教宗派唯识法相宗,法相宗着眼于佛法,是研究佛法和实践佛法的佛学宗派。法相宗在唐朝盛极一时,还影响了日本、韩国等地佛教的发展。
玄奘一生共译出佛教经论75部1335卷,所译经典不失原旨,通顺流畅,无论是翻译数量,还是质量,都是中国佛学翻译的扛鼎之作。
在他翻译的所有作品中,最多是大乘经典中的《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总共有600卷,其中就有广为人知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其次是瑜伽唯识经典中的作品21部,总共有201卷。小乘经典中的21部作品,总共有201卷,其中包括《解深密经》和《瑜伽师地论》等基本经典。另外还译有密教经典。
西行回国后,玄奘法师翻译佛经,弘扬佛法,勤奋的身影在关中留下了不朽的印记。公元645年,玄奘法师回国后,最先是在弘福寺组织译场。
在弘福寺的三年多时间里,玄奘法师从翻译《大菩萨藏经》开始,共译经178卷。他的著作《大唐西域记》,记录了西亚、南亚广大区域内的110个国家以及传说中的28个地区的社会历史变迁及当时的山川、地邑、物产以及风俗状况。
这不仅让国人了解这些地方的风土人情,也为印度考古界提供大量史料,成为研究古代印度问题的权威之作。
他又将《老子》、《大乘起信论》译作梵文传入印度,传播中国文化。公元648年,玄奘成为大慈恩寺首任住持。在大慈恩寺的十年时间,他翻译了四十余部五百多卷重要佛经,建造了大雁塔。
公元659年,玄奘入住玉华寺,并于公元664年圆寂于此。在玉华寺近五年时间里共翻译佛经682卷。
此外,玄奘法师还在长安紫微殿西弘法院翻译了《摄大乘论无性释》,在终南山翠微宫翻译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在长安凝云殿西顺贤阁翻译了《阿毗达磨发智论》和《大毗婆沙论》等佛经。
至于中国佛教法相宗的祖庭之一的兴教寺,则是玄奘法师和他的弟子们长眠之地。玄奘法师圆寂以后,先葬于云经寺,后迁葬于兴教寺。
另外,玄奘法师的弟子、法相宗传人窥基法师、圆测法师也安葬于此。作为唯识法相宗的三位祖师归葬之地,兴教寺展现出玄奘西行将佛教传至长安后的发展及其对亚洲各国的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玄奘

不是皇帝派他去的,也就更不是唐太宗公派他去的,这个西游记里演得不一样。唐玄奘是私自出境,为了自己心中佛法的追求而去,为了能让佛法在中国得到更好的认同、发展而去天竺。
所以他当时去的时候心里也是有些胆怯的,并且即使他获得印度佛法届巨大成功、佛届巨大影响后准备返回国内的时候,也依然心中胆怯唐太宗是否会允许他入境呢,是否会原谅他的当年私自出境的罪过呢。
所以,唐玄奘在入境之前就驻扎在边境,并委托入唐的商人给当时朝廷送信,希望能得到太宗原谅,并允许他入境,并希望能接受他带回来的佛教经典和普及佛法。
果不其然,玄奘遇到了一代明君,唐太宗不但原谅了他当年的罪过,而且对已经取得巨大佛法成就的玄奘大家赞赏,欢迎他入境,欢迎他到长安来。并在玄奘入长安时太宗皇帝给他安排了超级隆重的欢迎仪式,可以说是仅次于泰山封禅仪式的场面,并且民间的百姓也都文盛而来,造成长安城万人空巷。

不是皇帝派玄奘西行的。历史上唐玄奘取经的原因:

鉴于法相学形成北方地论学、南方摄论学的差异,如何融合二者,成为玄奖思考解决的问题。武德九年(626年),此时适逢天竺僧波颇抵长安,玄奘得闻印度戒贤于那烂陀寺讲授《瑜加论》总摄三乘之说,于是发愿西行求法,直探原典,重新翻译,以求统一中国佛学思想的分歧。

贞观元年(627年)玄奘结侣陈表,请允西行求法。但未获唐太宗批准。然而玄奘决心已定,乃“冒越宪章,私往天竺”,长途跋涉五万余里。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二十九岁的玄奘,玄奖为究竟瑜伽唯识学,始道途西行。

扩展资料:

看过《西游记》的人都知道,唐僧西行途中的最大障碍来自妖魔鬼怪。在小说中,唐僧是由唐太宗亲自任命去西天取经的。临行前,唐太宗亲自将通关文牒交给唐僧,还与他结拜为兄弟,对他非常支持。然而,真实的玄奘在西行伊始,最主要的障碍却来自朝廷。

初唐时期,国家初定,边界不稳,国人不允许出境。贞观元年(627年),玄奘几次三番申请“过所”(即通行证,小说中的通关文牒),以西行求法,但未获唐太宗批准。此事并没有打消玄奘西行求法的念头,他决心寻找机会西行。

根据当时规定,私度边关比私度内地关隘惩罚更重,所以他的这个决定非常危险。贞观三年(629年),长安遭遇大灾,政府允许百姓自寻出路,玄奘借机混入灾民中偷渡出关。那年,玄奘刚好二十七岁。从这一天开始,他踏上了一条充满未知的道路。

真实的玄奘具有坚定的勇气和过人的胆识,完全和小说中胆小怕事的唐僧不同。玄奘的西方行历程虽没有九九八十一难,却也危机重重,多次险些被抓,但他最终都能顺利过关。

玄奘到达凉州(今甘肃武威)地界时,住了一个多月,为当地僧众祭坛说法,很受欢迎。凉州是甘肃河西走廊的一个大都会,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镇。

当时为防备颉利可汗的突厥军队侵扰,凉州都督李大亮接到朝廷圣旨:封锁边关,禁止人员西行。当玄奘打算继续西行时,凉州守关官兵不敢自作主张开关放行,只好先行呈报李大亮定夺。李大亮知道玄奘的名声,让部下转达他的命令:不许西行取经,立即回京。

玄奘顿时陷入进退两难境地。也许天无绝人之路,凉州有一位叫慧威的和尚帮了他。慧威是河西一带的佛门领袖,很有权威。

慧威得知李大亮的限令后,决定帮助玄奘。他派了慧琳、道整两个弟子护送玄奘偷偷出关。白天官兵防守甚严,无法出关,于是他们夜半更深时找个无人处顺着绳索偷偷出城。

玄奘在慧琳、道整两个和尚的护送下,一路上风餐露宿,昼伏夜行,几日后到达瓜州(今安西)。瓜州刺史独孤达敬重佛法,听说玄奘法师来到,热情款待。此时凉州都督李大亮追访玄奘的公文很快也跟来了。他们对玄奘的身份产生了怀疑。

一个叫李昌的官员私下将公文拿给玄奘看,并问道:“法师是不是此人?”玄奘迟疑着不敢作答。李昌又说:“请法师说实话,如果你就是玄奘,我为你想办法。”玄奘只得如实相告。知道实情的李昌为玄奘的行动和精神所感动,当着玄奘的面撕掉文书,让他尽快动身。

离开瓜州后,他为了避开官府的盘查,不敢公然行官道,却又必须依傍官道,以免遭迷路,但随时有遇到官兵的危险。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揭密真实的玄奘:与胆小怕事的唐僧判若两人




历史上的唐玄奘想要统一中国佛学思想的分歧而取经,他不是皇帝派过去取经的。

鉴于法相学形成北方地论学、南方摄论学的差异,如何融合二者,成为玄奖思考解决的问题。武德九年,此时适逢天竺僧波颇抵长。

玄奘得闻印度戒贤于那烂陀寺讲授《瑜加论》总摄三乘之说,于是发愿西行求法,直探原典,重新翻译,以求统一中国佛学思想的分歧。

贞观元年玄奘结侣陈表,请允西行求法,但未获唐太宗批准。然而玄奘决心已定,乃冒越宪章,私往天竺,长途跋涉五万余里唐太宗贞观二年,二十九岁的玄奘,玄奖为究竟瑜伽唯识学,始道途西行。

扩展资料:

玄奘少年时就爱好佛学,十三岁当了和尚。后来,他游历了四川、湖北、河南、河北等地的着名寺院,虚心向佛学大师求教,学习佛教经典,被赞为佛门的千里驹而誉满长安。

他学问越来越渊博,但从不满足,并决心到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去学习。当时,交通不便,走陆路去印度,必须经过甘肃、新疆,越过帕米尔,绕过中亚细亚,还有喜马拉雅山的阻隔。

还有茫茫无际的大沙漠,横亘千里,很难通过。但是玄奘毫不畏惧,公元628年,玄奘从京城长安向西出发了。

他先到了凉州,讲了一个多月佛经,又到了瓜州。在那里,他得到了一匹多次往返伊吾国的又老又瘦的赤马,这才过了玉门关,走出了戈壁大沙漠,到了伊吾国。

在高昌国,他受到国王的盛情款待,高昌王还给唐僧要经过的西域二十四个国家的君王一一写信,请他们迎送大唐来的高僧。

在沿途国王的帮助下,玄奘得到了给养、马匹,历尽千辛万苦,翻过了帕米尔北隅的凌山,又闯过了大雪山。

公元629年的夏末,经过一年的跋涉,他终于到达印度。玄奘在北印度一些国家游学,又到中印度游历了三十多个国家。

中印度是当时佛教学术中心,玄奘在驰名世界的那烂陀寺,向印度佛学权威戒贤法师潜心求教修学了五个年头,通晓了全部经论,成为很有学问的佛学大师。

他又到印度其他一些国家学习,认真阅读各国藏书,向各国高僧请教。他的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博得了印度各地人民的赞叹和钦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玄奘



因为他发现当时各派佛家学说纷繁复杂且都歧义,难以获得定论,所以决定到天竺求取真经,探寻佛家经典的源头,得出真正的含义。
不是皇帝派出去的

是为了探求佛学真谛,但不是皇帝派去的,是偷越国境去的,朝廷还为此通缉过他。

求佛法啊,求大乘佛法,,差不多1L说的
唐朝时候,凡是中国人禁止出国,,所以玄奘是偷渡去印度的


历史上,真实的唐三藏是怎么样的人?最终结局如何?
事实上,唐僧西行有一个原型。唐僧的原型是唐代著名的僧师三藏。三藏又称玄奘,俗称陈娟。要说清楚,出家前的唐僧被称为陈凡。陈丹,隋文帝仁寿二年,即602岁至年,出生于河南省洛阳市罗州古史县城河,现为河南省偃师市复旦市花城河村。不料,人们发现唐僧的出生地是河南省偃师市。据说那里有一座唐僧...

玄奘前去西天的原因是什么
唐玄奘西天取经的原因是:为了帮助如来佛祖将佛教传入东方的大唐,因为大唐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灿烂,佛教需要在这片伟大的土地上扎根和盛放,这有利于佛教扩大影响力。《西游记》剧情简介:在遥远的古代,东方傲来国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块仙石吸收天地精华,内育仙胞,一日迸裂,响震天宇产一个石猴...

唐僧在真实的历史上取回来的到底是什么经书?
1. 玄奘法师,唐太宗时代的高僧,因小说《西游记》广为人知,被我们亲切地称为“唐僧”。2. 在《西游记》中,唐僧带领三徒弟历经千辛万苦,战胜妖魔鬼怪,前往“西天”求取“真经”。3. 历史上的唐玄奘法师前往印度取经,实际上是为了寻求更准确的佛教经典。4. 当时的唐朝佛经翻译质量参差不齐,理论...

历史上的唐玄奘是怎样的一个人?他做出了哪些贡献?
后来他出家了,有了一个传奇故事。没有皇帝的特许和政府的财政支持,他所做的一切都不可能完成,所以他在底线上做出了一些让步。他要求皇帝派五名卫兵。他之所以不说,是因为知道唐太宗对他有很多疑问,所以派人上门让唐太宗居中。在西天的路上,玄奘高深的佛法得到了认可,逐渐被称为僧师。十五年后...

《历史上真实的唐僧取经》主要内容
唐朝贞观年间,政府禁止私人随便出国。凡出入国境都要得到国家批准。627年的八月,玄奘向政府申请出境,遭到拒绝。决心西游的玄奘,便夹在商人中间混出了玉门关,单人匹马的踏上了西行的征途。那一年,玄奘二十八岁。玄奘在极度干燥的沙漠中断水四天五夜,与一般人在正常的环境当中断水,更不可以相提并论...

介绍一下唐玄奘
唐玄奘,这位唐代的卓越高僧,因其卓越贡献被尊称为三藏法师,是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以探究佛教内部学说分歧为己任,于贞观元年孤身一人踏上了艰辛的西行之路,行程长达五万里,只为求取真经于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这一旅程耗时十七年,他广泛学习了各种佛教学说,尤其在大小乘领域造诣深厚。玄奘...

历史上的唐玄奘是个怎样的人?
因为关于玄奘的民间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太多了,所以今天大多数人都认为玄奘是被影视作品娱乐过的和尚。我们常常会想到西游记年只有的许,或者大话西游年一直唠叨的,还有面对舒淇的那个。2016年4月上映的大唐玄奘,应该是众多玄奘题材影视剧中尊重历史的一部。那么真实历史上的名僧玄奘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玄奘...

唐僧为什么要取经?
原因有三:一、人间的众生饱受冤魂的骚扰,需要大乘佛经普渡冤魂。二、对于一些犯过错误的妖怪神仙,一次表现立功的机会重新成仙的机会,以示佛法的恩典。三、如来佛想壮大自己的势力范围能达到和天庭分庭抗礼。唐僧前世是如来佛祖的第二大弟子金蝉子,只因为在佛祖讲经的时候打瞌睡,被佛祖贬到人间,成为...

《西游记》只是虚幻,那么历史上真正的“唐僧”是怎么死的?
唐僧的原型是玄奘法师,他在西行的途中,并没有猴子等的帮助,能够取得真经,全部是凭借着自己的毅力。玄奘,生于602年,死于664年,生于现在的洛阳偃师,当时被称作洛州缑氏人,没有出家之前的名字叫做“陈祎”,法名“玄奘”,后来因为西去取经,所以才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唐僧的...

历史上真的有唐僧吗
《西游记》是以唐代高僧玄奘西行取经的故事为题材而演绎的。历史上真实的唐僧就是玄奘。玄奘,这位中国最著名的佛学大师,以坚强的意志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历尽万里艰辛,把佛教思想根植于华夏大地,在国人心中,他的影响足以令他与文化先贤们同行。玄奘生于公元602年,卒于公元664年,是我国佛教史上空前...

邕宁县19361591063: 玄奘为什么要去取经? -
訾艺斯健: 玄奘取经背景 玄奘取经是历史上的一个壮举,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伟大事情.为什么会发生取经的事情呢?玄奘取经的目的是什么?最后的结果、贡献又是什么? 佛教在南北朝时期就兴盛起来.兴盛的一个表现是翻译佛经.南北朝时人们在佛经...

邕宁县19361591063: 唐僧为什么去取经 唐僧为什么要取经 -
訾艺斯健: 唐僧,唐朝的玄奘法师.他是1300年前我国伟大的旅行家、思想家、翻译家.为了深入研究佛学,他冒着生命危险,西行取经,一路上克服了种种艰难险阻,才到达佛教发源地印度.玄奘在印度游历、研究和讲学整整13年.回国后,在长安进行佛经翻译.他总共翻译了75部经典,对当时中国的社会文化各方面都有很大影响.

邕宁县19361591063: 唐玄奘为什么要拼了命也要去取经?他取的是什么经啊那么大的动力? -
訾艺斯健: 佛经,为了宣扬佛教,把更多佛教思想带到中国.

邕宁县19361591063: 唐僧为何一定要去西天取经 真有这事吗还是假的 -
訾艺斯健: 历史上确实有唐朝和尚玄奘去印度取经,为了能带回真正的佛经.他在印度与诸多僧人辩论,无人能胜,后带回大量佛经并翻译,还写了西域见闻录

邕宁县19361591063: 唐僧为什么去西天取经? -
訾艺斯健: 因为当时佛经有很多传错的、未传的,也有许多玄奘不理解的,为探究佛法,而去的.[自身] 唐朝主张开放的对外政策,为促进与各国的友好关系,而去的.[政治] 当时很注重交通业与旅店业的发展,帮了玄奘一大忙.[其他]

邕宁县19361591063: 唐僧为什么去西方取经 -
訾艺斯健: 目的是取回真经,弘扬佛法,普度众生. 佛教在唐朝甚至曾被定为国教.所以有很多高僧从西方,也就是印度那里过来.例如达摩祖师.唐朝也会派使者去.当时的佛经大多是音译.所以皇帝派一些使者去取一些原版的佛经回国翻译,也能顺便带新的佛经来. 在《西游记》原著中,唐玄宗被阴间鬼怪搅扰,当时国内最好的大师也只会小乘佛法,因此唐僧作为御弟,去西天取经,取得大乘佛法回来. 这和文明无关,主要是当时的佛经佛法都是从印度,也就是那个时代的西方,传过来的.所以溯本求源的话,就要去西天取经了.

邕宁县19361591063: 唐僧为什么要取经? -
訾艺斯健: 唐僧取经的故事很像我们人的一生, 唐僧为了追求至高无上的佛理去取经,而我们平凡人为了什么是生活?生活的目的和意思这种事情困扰和寻求答案,生活种种磨难和考验就像取经路上的各种魔难,面对的态度就是们要学习的 慈悲、善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