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时期,为什么很多文人们对三国很不屑呢?

作者&投稿:公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中国具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并且,中国的史料记载在全世界都是最完善的。《三国志》就是其中的一部,它的作者就是陈寿,是陈寿在晋朝做官的时候,私自编写的三国历史,一共六十五卷,后来,才被合成为《三国志》。

《三国志》是中国“二十五史”中的一部,记载的是东汉末年到西晋统一中国的历史,算是一部正史。当时,有许多文人都在编写三国的历史,却只有陈寿编写的《三国志》,得到了很高的评价,连夏侯湛都自愧不如。

那么,在《三国志》的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关于《三国志》背后的故事,要从一块旧石碑说起。

旧题“沁县城关关庙碑”(额题“威胜军新建蜀荡寇将‘军汉寿亭’关侯庙记”),这块碑立于北宋时期,在我国关于庙碑记实物中现存最早的一块。石碑正面部分有两千多字,背面则有三千多字。因为,文字篇幅过大,不能一一收录。

雍正十三年,编撰的《山西通志》中,就对石碑做了详细的介绍:

沁州汉寿亭侯庙:宋仁宗时侬智高陷邕州,铜川神虎第七军以矫捷应募。行次荔浦,祷于祠下。广源以南地,多深林,蛮伐木塞路。忽大风卷卧木,军得并进。及战,有神兵旗帜戈甲,弥亘山野。敌顾望恇怯,军遂大克。归建庙。李汉杰撰记。

虽然,没有浏览全篇,但是,这篇碑文中,却把北宋仁宗朝征侬智高与神宗朝讨伐交趾这两件事情混为了一谈,这就是一个错误,该篇碑文被收录于《山西戏曲碑刻辑考》。据说,这块石碑是现存的三通舞楼的北宋碑刻之一,所以,非常的稀有。

碑高120厘米,长76厘米,石碑的上方刻着“威胜军关帝侯新庙记”九个大字,这块石碑现存于沁县的博物馆之中。

据介绍,这块石碑的碑文作者是李汉杰,当时的乡贡进士。而用朱砂将文字写在石碑上的,则是王汝翼,也是一个进士,这些作者的身份信息,都被收录在了乾隆时期所著的《沁州志·选举》之中,其余那些参与者,则没有相关的身份信息。

文中讲到的主要人物是任真,在《沁州志·职官》中,只说他:在元丰年间担任威胜军的指挥使。

碑文中还介绍了一些内容,但是,因为错误比较多,所以,并不能代表当时的实情。对于“关羽崇拜”信仰的发展,有着浓厚的宗教原因和社会基础,且这种行为的形成,要早于三国小说的演化进程,因此,可以将“关羽崇拜”看作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线索。

这块石碑就是最好的证据,它是当前发现的,最早的关于民间祭祀和崇拜关羽的纪实,对重新了解和梳理宋代祭祀关羽风气的形成、起因、信众群体等情况,都有着比较客观的历史参考价值。所以,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解释,才能发现其中的历史真相。

碑文先记述了北宋对关羽及三国的历史评价,后对当时立关羽庙的原因,以及立碑人的身份进行了考证,最后一部分内容,则涉及了苏轼“三分说”的故事。通过《“三分说”与关羽崇拜:以苏轼为例》一文,我们可以看出:北宋的文人墨客,对于三国史有着极为轻视的态度。

景德二年,宋真宗的“馆阁诸臣”就曾说:“《三国志》是那些奸佞之人角逐之事,并没有什么值得流传的。”

范仲淹也在词中笑称:“曹操、刘备和孙权三人机关算尽,但是,却仅仅博得三分天地,还不如喝酒看戏。”

王安石也咏道:“可怜身世两徒劳。”可见,他也觉得三国历史只是一场徒劳的战斗史。

除此之外,在欧阳修的《正统论》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都直接表明“帝魏”的思想。他们认为:曹操才是三国的“正统”。而苏辙也在《三国论》中提到“盖刘备之才,近似于高祖,而不知所以用之之术。”但是,到了宋神宗时期,这种观点就开始有了一些转变。

在《宋史·王安石传》中就提到:

一日,讲席结束后,宋神宗留下了王安石,并对他说道:“唐太宗有魏征,刘备得到诸葛亮,他们才能可以成就大业,但是,这两个人才都是可遇不可求的。”

到了熙宁三年,王安石想要辞掉相位,宋神宗努力挽留,他当时就引用了刘备将身后事托付于诸葛亮的例子。他说道:“你的存在就如同诸葛亮一般,我和你就是当初的他们。”

由此可见,宋朝对三国的态度已经出现了转变。

这篇碑文的观点,也从苏辙提出的“孙不如曹,而刘不如孙”的观点开始说起:

李汉杰以“逢秋之苍鹰比喻刘备,以踞山的猛虎来形容孙权,又以跨海的孤鲸比喻曹操。”尤其推崇刘蜀“得士冠于一时。孔明运筹,关、张御侮,魏与吴不敢出师西顾剑门,忌三人耳。”然后,又将关羽和张飞做比较,“世言魏之张辽,吴之周瑜,可与并驱争先,”但是,“张辽胆薄,岂孙权之比;周瑜智小,非曹公之敌”。

总而言之,碑文的作者虽然没有像后世理学一样,贬低曹操和孙权为“汉贼”,但是,它推崇三国中的刘备,关羽及张飞的意图,却比较明显。考虑到碑文撰写的时间,与苏轼转述王彭的“途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频蹙眉,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相近,但是,为何会如此“尊刘”,实在耐人寻味。

除此之外,立碑的时间也是“孟夏望日”,即:五月十五。鉴于这篇碑文是最早有关“五月祭祀关羽”的记载,所以,也希望广大读者能够仔细留意。



因为在当时宋朝文风鼎盛很多诗人和词人的作品都已经超越了三国时期的作品,所以当时很多文人对三国非常不屑一顾。

三国时,逢乱世,诸侯之间征战不断,尔虞我诈,阴谋阳谋不断,而宋朝文治天下,文化繁荣,轻视武备,武将地位低,文人们当然对成日打打杀杀的三国不屑喽。

宋朝是一个文风盛行的朝代,而三国是一个打打杀杀,尔虞我诈,战火纷飞的年代,当然在对于当时的宋朝人来说,不屑是很正常的事情


两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那么多国家都很短命,各种
其二、实力均衡,无事生非 其次,南北朝对峙将近300余年,可以说,南北两朝的政权实力是比较接近的,好比梁武帝派陈庆之,扰的北魏鸡飞狗跳,侯景就南下,搅得萧梁目瞪口呆。但总体来说,江南到四川一线始终控制在南朝的手中,黄淮海平原就成了南北政权争夺的焦点,于是你进我退。循环往复。所以这就意...

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出现那么多的暴虐不仁疯子般残忍?
第二:社会风气问题。当时的领导阶级都是士族,而且上层的人都是越来越腐朽,都喜欢通过嗑药、喝酒麻痹自己的神经。这些药物在刺激神级的同时也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剧毒,神情恍惚更不要说在建功立业了,他们占据高位却没有作为。这种风气慢慢的影响到皇家,导致变态皇帝越来越多。同时,魏晋南北朝时期也是一...

清朝时期,为何朝廷有很多高龄的老臣呢?
清朝时期之所以有很多高龄老臣还在为朝廷效力,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这些高龄老臣有许多是三朝元老,三朝元老的威望依然还在,一些高龄老臣都是辅佐先帝爷一路坎坷走过来,对于一些刚刚继承皇位的皇帝在某些政务上需要这些老臣的支持和出谋划策。毕竟高龄老臣的朝局经验比较丰富,历朝历代争夺皇位的皇子都需要依...

南北朝时期南朝的朝代更迭为什么这么频繁,160多年间就换了四个朝代?
当时的朝代特别的混乱,没有能稳定住政治中心的人,南朝的皇族出身寒门,这是由于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造成的。出身寒门当然也就没有接受到专业的训练,所以当时的皇帝根本就没有能力,只能算上一个名义上的皇帝。虽然他们也掌握了军权,但是当时的时代也是比较混乱,他们没有计划好如何才能统一政权,所以保不...

魏晋时期,为何当时很多男人都有化妆的习惯?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政治体制由贵族阶级向仕族阶级交权的重大变革的时期,因此也是新思想、新模式层出不穷的时期,这种特征也自然而然的要表现在文化。也因为服食五石散喝酒(药酒),颠狂后以天地为衣裳,索性走极端,而且吹捧成有“风度”。这其实是魏晋文人的悲哀末落。乱世啥都可能出现。乱世出妖孽。绘画...

我国历史朝代众多,朝代到底是什么意思
建立国号的帝王世代相传的整个统治时代。朝代是古代阶级社会对国家某一特定时期的称号 一个完整的王朝阶段或一个君主的在位阶段都可以称为朝,比如清王朝里又分为顺治朝、康熙朝等。和国家的区别:虽然中国很多朝代与“朝”的国祚相重叠,但并不代表朝代等于“朝”(国家),如魏晋南北朝与春秋战国都不...

南北朝时期,南朝的政权为何更迭频繁?
三、佛教的影响,特殊的存在梁武帝,过度崇佛导致国弱五胡乱华时期,人民实在太苦了,总盼望有救世主出现,佛教给了人们一种寄托,所以从北至南迅速发展起来。由于发展过快,出现了佛教和国家争夺人力、物力的情况,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都进行过灭佛运动。害怕禁止佛教会让大批的人投向北朝,...

...改朝换代非常频繁的南北朝时期,很多地区拒绝使用铜钱,而使用金银...
因为社会动荡不安 无非就是两个原因 外有侵虐者入侵 内有被统治者造反 而古代的铜钱 银票都是统治者掌控 为了平乱 往往就会大量造银票和铜钱 从而造成通货膨胀 货币贬值

为什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男子很多
让我们来看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审美情趣:人要长得高挑,白皙。服饰讲究舒适飘逸。汉人衣着最典型的是飘飘然的宽袍大袖。胡人本穿夹领小袖的利索衣服,后来也学着用大袖子兜风了。最好玩的数武士穿的袴褶:宽腿裤,在膝盖处系上带收一围,下边裤脚依然散开,成了好看的喇叭口,套在靴子外边(大致就是...

北宋时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是历史上起义最多的朝代?
1. 北宋时期,尽管《东京梦华录》为我们描绘了都城汴梁的繁华景象,但史学研究指出,宋朝的商品经济并未如后世想象中那般发达。与明朝相比,宋朝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边疆的不稳定、沉重的赋税和积贫积弱的国势,导致了农民起义的频繁发生。2. 在北宋160余年的时间里,记录在案的农民起义高达203次,平均...

平桥区13816636555: 为什么喜欢三国演义 -
官砖严弗: 不考虑真实历史,就《三国演义》小说来说,当然喜欢诸葛亮,忠诚与智慧的化身.从历史上来看,我喜欢曹操.原因:首先,统一北方,使人民生活安定,而其一生未称帝(自明志).其次,军事上,在当时,曹操是他们那个时代最伟大的战略家,同时亲自参加了多次战役;如官渡、赤壁等.(试想同时期的刘备、孙权有哪些能拿得出手的参战经历).

平桥区13816636555: 三国时期英雄人物诸多,苏轼为什么唯独喜欢周瑜 -
官砖严弗: 因为苏轼喜欢杜牧的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是写周瑜既爱江山也爱美人的英雄襟怀.所以周瑜坚定了抗战的决心,指挥成功了赤壁之战!

平桥区13816636555: 文学艺术为什么总爱神化诸葛亮? -
官砖严弗: ,《三国演义》作为一部历史小说,确实有大量的文学描写违背了历史事实,其中在诸葛亮和周瑜的问题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其目的就是要抬高诸葛亮,贬低周瑜,周瑜成为诸葛亮神化过程中的牺牲品.除赤壁大战外,其他美化诸葛亮的痕迹...

平桥区13816636555: 为什么三国时期的能人这么多? -
官砖严弗: 可能你受三国演义印象形成了一种不正确的历史观,其实每个时期名人和能人都数不胜数.乱世出英雄,盛世出能吏.一部分原因也可能出自于你对三国了解的比较多,对其他朝代的了解的比较少.

平桥区13816636555: 为什么很多人喜欢读三国 -
官砖严弗: ~以下内容转自知乎~ 其实自己也有想过这个问题,为什么会对这段历史情有独钟. 感觉三国就像是中国人的英雄观.无数的英雄在这里出现,他们灿烂过,也挫败过,当你翻过一页书,可能曾经辉煌一时的人下一页就去了. 中国的历史长河里...

平桥区13816636555: 为什么说宋代是中国文学史的重要转折时期 -
官砖严弗: 宋代是中国文发展的又一高峰.表现之一是各种文体都十分繁荣;二是文学批评的自觉、发达;三是出现了大量优秀的作家;四是作品的数量惊人. 宋代文学基本上是沿着中唐以来的方向发展起来的.散文方面,韩愈等人发起的古文运动在唐末...

平桥区13816636555: 为什么中国历史悠久,战争时代也多,唯独三国 -
官砖严弗: 三国故事之所以脍炙人口,还是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效果.三国故事在宋朝以后,逐渐形成了话本(类似于评书)的艺术形式,听三国、品三国,应该自宋之后就有.三国故事的载体也很多,除了话本以外,京剧、其他戏曲、评书等都有三国经典曲目.

平桥区13816636555: 为什么好多人说是因为大宋的“重文抑武”国策让汉人变的软弱 -
官砖严弗: 因为宋朝吸取了唐朝灭亡的教训,所以重视文官治理,抑制武将的发展,所以中央对外战争一般失败,对外采取的求和制度.使得中国在宋朝长达四百年的时间里一直处于外战失败的境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