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与鲁迅,两人之间的关系如何?

作者&投稿:巫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看待郭沫若和鲁迅之间的关系~

鲁迅与郭沫若在做事上有一定相似之处,但两人关系不好,经常接互骂


想必大家都听说过,文人的世界总是让大家都不懂得,尤其是民国时期,在十分动荡的中国社会下,中国的每个文人都有这自己十分独特的想法


正是因为这些人的思想都太过去奇葩了,因此他们经常看彼此特别的不顺眼,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文人经常在公开场合互骂的原因。


其中那个时候对骂最厉害的两个人便是郭沫若与鲁迅了。我们先来看看郭沫若这个人,郭沫若是中国文坛上出了名的大作家


他写过的很多的文章尤其是抗战时期的文章都特别受人瞩目,也正是因为这样,郭沫若在文坛上的地位一直是很高的。虽然他有这样的才华,但是郭沫若的风评一直不是很好。


原来那个时候的郭沫若的感情生活十分混乱,刚成年时候的郭沫若被家里强制性的安排了一门婚事,妻子对于郭沫若有情有义,照顾的特别细微周到,但是郭沫若却因为妻子外貌不太好看而十分讨厌自己的这个妻子,后来还一意孤行,娶了一个日本人作自己的第二任。


相比于郭沫若对待自己发妻的冷酷无情,鲁迅还是比较善良的。大家也都知道,鲁迅在那个时期到底有多么出名,身份地位如此高的人自然是少不了女人的仰慕还有追捧,其中许广平就是仰慕者之一,而鲁迅对于自己的这位仰慕者也是特别有好感,于是也是选择了放弃发妻。


照理说郭沫若与鲁迅的做事风格还是有一定的相似度的,那么这两个人的关系是不是很好那?答案是否定的,不但不好反而是特别尴尬的,大家应该都知道,那个时候的鲁迅是一个十分犀利的人,有一次郭沫若讽刺鲁迅衣冠禽兽。结果鲁迅直接回复:远看是条狗,近看郭沫若。

杂文讲究文笔犀利,揭露社会阴暗面和人的瑕疵,社会本也是由人组成,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杂文作家终须是要骂人的。
作为一个杂文大师,鲁迅一生骂人无数,不但不少坏人被他骂过,很多好人也被他挤兑、吐槽。

鲁迅骂叶圣陶的文笔和作品,骂过杨荫榆思想封闭,也骂过梁启超学问不专却爱钻研政治。
由此可见,鲁迅"骂人"是不讲情面、不分对象,逮谁骂谁。民国文坛的名人,没有被他骂过的不多,包括文坛巨匠郭沫若。
鲁迅与郭沫若同是文学大师,可二人似乎是天敌,很少有心平气和交流的时候。
“相骂何必曾相识”,还没有见过面,二人就开始唇枪舌剑、骂个不可开交。
郭沫若骂鲁迅是封建余孽,鲁迅毫不示弱骂他是东洋狗。
他们二人之间有何深仇大恨,让其势不两立,对对方如此刻薄呢?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1928年初,创造社、太阳社发起革命文学运动。为了追求新思想、显示新思维,创造社、太阳社开始破"四旧",要想标榜自己敢为,必须拿权威开刀祭旗,鲁迅作为当时文坛最有名气和权威的文人,就是出头鸟,自然是首当其冲被两个文学社团当成天然的好靶子。鲁迅生性好战,骂人是自己的专长,一见有人怼自己,很难不兴奋,当即写了《醉眼中的朦胧》、《我的态度气量和年纪》等文章进行反击。
郭沫若在反潮流战线是新锐尖兵,看到鲁迅反击,毫不犹豫用笔名杜荃写了一篇《文艺战线上的封建余孽——批评鲁迅的》一文进行回击。
在这篇文章中,郭沫若给鲁迅戴了三顶帽子,随便哪一顶都够沉重的。
一是"封建余孽",二是"二重反革命",三是"法西斯蒂"。
郭沫若这三顶帽子就像三大招,招招见血,入木三分。
郭沫若在这篇文章中写道:"鲁迅的文章我很少拜读,提倡趣味文学的《语丝》更和我无缘。"紧接着,郭沫若就开始找出证据,说鲁迅是封建余孽、法西斯蒂、二重反革命,铁证如山不容抵赖。
郭沫若甩过来的三顶帽子,引爆了他跟鲁迅的矛盾,二人从此结下梁子。
虽然郭沫若用了化名,但鲁迅何等消息灵通,当即得知这个杜荃就是郭沫若。
鲁迅当然不会放过郭沫若,他一向睚眦必报。



鲁迅随即回敬了郭沫若:"郭沫若的《一只手》是很难称之为佳作的,······《一只手》也是穷秀才落难,后来终于中状元,谐花烛的老调。"(鲁迅:《现今的新文学的概观》,《鲁迅全集》第四卷)
后来鲁迅就更进一步,骂郭沫若人品不行,抛弃了糟糠之妻,而郭沫若就曾在报上与鲁迅公开掐架,指责鲁迅侵犯他人隐私。
鲁迅毫不留情进行回击,在1931年发表的《上海文艺一瞥》中,鲁迅就批评创造社是才子+流氓的组合,直指郭沫若。
在创造社官司缠身的时候,鲁迅也不忘落井下石,痛打落水狗:"无论古今,凡是没有一定的理论,或主张的变化并无线索可寻,而随时拿了各种各派的理论来作武器的人,都可以称之为流氓"。



叫人匪夷所思的是,直到此时,二人竟然只是听过对方的姓名,却还未曾谋面。
鲁迅与郭沫若为何总是合不来?很简单,就是看不惯郭沫若的狂傲和目中无人。
而郭沫若作为文坛后起之秀,想要出名,必须踩在名人肩膀上,取得轰动效应。
哪怕是现在的互联网,那些想出名的人,也要挑刺名人,撕逼名人,猛怼名人,才能轻松走红。
可是一来郭沫若这三顶帽子太沉重了点,二来他找的对象不是善茬,所以二人之间的开撕自然在所难免。
岂止是鲁迅和郭沫若,民国时代的文人对骂,是一道“靓丽”的风景,无形中为旧中国思想解放、为新文化运动起到了锦上添花、推波助澜的作用。



郭沫若与鲁迅的互撕,震动了当时中国的文坛。
胡适、梁启超、钱玄同等文学大家不得不组团从中进行调解,双方这才平息怒气,偃旗息鼓。表面上看,鲁迅当时跟文坛众星之间的骂战有失斯文,很不雅观;其实,郭鲁二人之间的互骂,实在是中国社会的幸运。
每当皇权崩塌,乱世纷扰之时,就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最自由的时候,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会因言获罪,大家畅所欲言,狂放不羁。
所谓名家荟萃、大师辈出的时代,一定是文人骂战酣畅淋漓的时代,当文人畏缩于引骂,专注于赞美,民间“大师”就安心成为了官家“大家”,杂文这种体裁便也失去了存在的土壤。

千年前,初唐文坛的众多同行们,要给4位年轻人安排个很霸气的称号,叫“初唐四杰”。这本是好事,但却有人不服输,和王勃争起了第一,此人是杨炯。当时的排名是王杨卢骆,但杨炯却说“耻居王后”。后来,这段事也成了文坛的一段笑谈,多数人都认为杨炯不自量力,王勃有《滕王阁序》,他杨炯只能是第二。

而在现代文坛,其实也有个挺有名气的固定排名:鲁郭茅巴老曹。这个排名提出来有几十年了,这6位分别是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虽然对于这个提名大家没什么争议,而且排出来时鲁迅先生也已经不在了。但是与初唐四杰头两位一样,这个现代排名中的前两位,也是斗了半辈子。

鲁迅和郭沫若其实根本没有见过面,对于两人之间的神仙打架,当时的众多文坛名人也都只能是看看热闹,毕竟两人都是当时的牛人。关于当时的情况,后来传出了很多轶事,半真半假,大家不可全信。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郭沫若先生在这件事上,其实挺有君子之风。

为何这么说?两人早前虽唇枪舌战,但在鲁迅先生离世后,郭老再也没有说过鲁迅半句不是,这就是他的原则,这一点是值得佩服的。甚至在鲁迅过世后,郭老是完全肯定了对方在文学上的地位,当时他曾用这样的挽联来纪念鲁迅:

孔子之前,无数孔子,孔子之后,一无孔子。

鲁迅之前,一无鲁迅,鲁迅之后,无数鲁迅。

这个话,写得十分耐人寻味。为何他会说“鲁迅之后,无数鲁迅”?其实很有深意。

第一句是说孔子之前,诸子百家争鸣,大家各抒己见。而孔圣人的出现,将这些百家思想完美地总结出来了,让大家心悦诚服,从此以后,很多人便只知儒家的那一套了。而孔子之后,大家却无法在这些想法里再加入其它东西,也无法再达到他的高度,于是就再无孔子。

第二句,则是说鲁迅和孔子的不同。鲁迅的想法,是之前其他文人没有的,他的出现就像一把利刃,打破了从前的种种,这正是“鲁迅之前,一无鲁迅”。而在又像一个启明灯一样,照亮了很多人的创作方向,让很多迷茫的人看清了未来,所以说在鲁迅之后有无数鲁迅。

通过两句话,我们就能看出郭沫若是真心地佩服鲁迅。虽然吵了这么多年,虽然没见过面,但他是很懂鲁迅的,也是打心底欣赏鲁迅的。

其实郭沫若对鲁迅的服气,从他常模仿鲁迅的诗作就看得出来。有人说人都逃不了真香定律,郭沫若其实也是一样,当年他是一面和鲁迅吵,一面却常模仿鲁迅的诗作,不过结果却打脸了。他的诗和鲁迅原诗,相差不小。大家请看这两首:

前一首是鲁迅写的,后一首是郭沫若仿写的。鲁迅的诗大家应该比较熟悉,是一首经典七律,其中有好几个名句。而郭沫若这首诗,知道的人应该要少一些。两首作品的相似度确实是挺大的,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后者是模仿的。

这两首诗的水平也是高下立判的。从遣词上来看,鲁迅原诗用了多处典故,不着痕迹,充分展现了他的文学功底。而郭沫若的诗,显然就写得直白了很多,用字上也不如原诗精准。而从意境上来看,鲁迅的诗作耐人寻味,多个意象完美融合。而郭沫若的诗,一直没有脱开口号式的语言。当然,就现代人写的七律来看,郭老这首诗也已经算是精品了,若不是和鲁迅比的话。

其实郭沫若之所以会陷真香定律,一方面是因为鲁迅的文学水平确实很高,他忽视不了,也否定不了。另一方面,郭老的其它方面咱们不说,在对一个同行的评价上,他是一位真君子。所以笔者一直认为,关于这二老生前的一些争论,我们真的看看就行了,神仙打架而已,两位都是文坛泰斗。



鲁迅和郭沫若两人的文学主张和政治态度不同,写文章互相指责对方的缺点,打笔仗斗了半辈子。鲁迅死后,郭沫若对他给出恭维与肯定,还是有些仗义的。

两人的关系非常不好,互相看不起,二人曾经写文章互相指责对方的缺点,后来关系越来越恶劣,可以说是水火不容。

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不好,常常在文学方面相互对比,但是经过许多年的相互比拼,让郭沫若对鲁迅从心里起了一种敬佩之情。

他们两个人的关系其实并不好,鲁迅先生多次骂郭沫若为文痞,对于郭沫若很看不起。


鲁迅和郭沫若的资料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清光绪十八年九月二十七日(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市观娥乡沙湾镇,汉族,原名郭开贞,字鼎堂,乳名文豹,号尚武。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致力于世界和平运动,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无产阶级文学...

鲁迅跟郭沫若谁伟大?
鲁迅更比较伟大,鲁迅在当时的影响力非常大,国外人在他死时都降半旗,是当时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推动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繁荣与发展而设立。

鲁迅,郭沫若的资料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又名郭鼎堂。四川乐山人。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 郭沫若出生在一个中等地主兼商人的家庭。早年留学日本,先学医,后从文。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五四”时期,发表新诗《女神》等,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1926年任广...

鲁迅,郭沫若的原名及字号分别是什么?
鲁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字鼎堂,乳名文豹,号尚武。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

郭沫若跟鲁迅你更喜欢谁?
喜欢佚名 他老牛比了!

说说鲁迅怼过哪些我们熟悉的文人?
胡适是新文学运动的主将,鲁迅便是新文学运动的干将,两人曾交情很好,互相赞美,但是在五四运动结束之后,两人开始有了小缝隙。鲁迅之骂胡适,一是因为1922年胡适去见溥仪的时候,称呼溥仪为“皇上”。在1932年,宋庆龄等人在上海组织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胡适本来也是这个同盟的北平分会主席,结果他...

有谁和郭沫若一样的命运?
郭沫若是一个与鲁迅在思想、气质、人格、艺术趣味等方面都很不相同的大才子。在思想上,鲁迅睿智、坚实、精深;郭沫若博大、敏锐、易变。在气质上,鲁迅深沉、忧郁;郭沫若浪漫、激昂。在人格上,鲁迅伟大、朴实;郭沫若高贵、复杂。在艺术趣味上,鲁迅倾向于现实主义;郭沫若倾向浪漫主义。为什么会形成这...

郭沫若简介
1978年6月12日,郭沫若走完了86岁的人生历程。6月18日,邓小平亲自为他致的悼词中称:“他和鲁迅一样,是我国现代文化史上一位学识渊博、才华卓具的著名学者。他是继鲁迅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我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

郭沫若有什么代表作?
郭沫若(1892一1978),男,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1914...

郭沫若资料
他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著作结集为《沫若文集》17卷本(1957~1963),新编《郭沫若全集》分文学(20卷)、历史、考古三编, 1982年起陆续出版发行。许多作品已被译成日、俄、英、德、意、法等多种文字。 郭沫若和鲁迅 1938年秋天的一个晚上,毛泽东在延安他居住的窑洞接见来自武汉的臧...

南县15113186822: 郭沫若和鲁迅有交集吗 -
肥吴重组: 郭沫若认识鲁迅是从接触鲁迅的作品开始,当他读到鲁迅小说《头发的故事》时,便由衷地敬佩,“觉得他的观察很深刻,笔调很简练”.并为鲁迅的一篇小说发表时排在一篇日本小说的译文后面深感不平.鲁迅的第一本小说集《呐喊》出版时...

南县15113186822: 郭沫若与鲁迅先生认识吗? -
肥吴重组: 当然认识了.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九日,鲁迅先生逝世时,郭沫若同志正旅居日本.在惊悉这个噩耗的当夜,他...郭沫若在悼文中把高尔基和鲁迅,称作“两个宏朗的大星”.

南县15113186822: 为什么说:“鲁迅与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 -
肥吴重组:[答案] 从外在方面来看,鲁迅与郭沫若的确有着很多的共同点:他们都是留日的“洋学生”,都有弃医从文的经历,都兼具作家与学者的身份,并且都是新文坛上的“巨头”,是左翼文化战线的“旗帜”.二人的成就世人共睹,自不必多言,虽然两人都堪称...

南县15113186822: 就文学地位及影响而言,有书上把鲁迅与郭沫若排在一起,认为他们的文化影响的作用一样的大.你们怎么看? -
肥吴重组: 这几个人,我们必须静下心来评,参考作品是第一方面,但是对民族的作用还是很重要的,因为他们所处的年代和历史,另外本身的经历也很重要!1.鲁迅----民族魂,现实主义作家. 2.沈从文----作品无可挑剔,是浪漫主义的代表,并且是一个...

南县15113186822: 你对郭沫若、鲁迅的评述(最好用自己的语言),每个100字足矣.感谢! -
肥吴重组: 郭沫若:浪漫主义作家,对诗歌和剧本创作做出了突出贡献,一个始终在文坛上和政坛上同时活跃的作家,两者相互影响.人格上有趋时的特点,也可以...

南县15113186822: 关于郭沫若和鲁迅先生.
肥吴重组: 孔子和鲁迅一起说,不是把孔和鲁进行对比,而是用孔来衬托鲁. 孔子之前 无数孔子 孔子之后 一无孔子 说的是,孔子诞生前,有无数像孔子这样有思想的人,而在其后呢,这么牛气的人已经没有了. 鲁迅之前 一无鲁迅 鲁迅之后 无数鲁迅 说的是,鲁迅之前的人,没有像鲁迅这么有深度和风骨的,而在鲁迅死后呢,则在他的巨大影响下,有无数个像他这么有风骨的人崛起!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