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的有花蕊夫人吗?命运如何?

作者&投稿:鄂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历史上,真的有花蕊夫人吗?~

http://baike.baidu.com/view/16584.html?wtp=tt

花蕊夫人,后蜀主孟昶的费贵妃,五代十国女诗人,青城(今都江堰市东南)人,也号花蕊夫人。幼能文,尤长于宫词。得幸蜀主孟昶,赐号花蕊夫人。其宫词描写的生活场景极为丰富,用语以浓艳为主,但也偶有清新朴实之作,如“三月樱桃乍熟时,内人相引看红枝。回头索取黄金弹,绕树藏身打雀儿”这一首,就写得十分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情趣;其《述国亡诗》亦颇受人称道,实难得之才女也。诗一卷(《全唐诗》下卷第七百九十八)。

熟谙中国历史和古代文学的人都知道,自古才华和美貌在女子身上互不相容。李清照、谢道蕴,面容只能称的上是平凡;鱼玄机、薛涛,其文才和智慧却又远远不及男儿。唯一例外的,是一个叫做花蕊夫人的女子——那个奇异的女子,美丽却屏弃妖娆,聪颖而博学强记,对如山的诗词歌赋和纷繁复杂的君王世界,了解的一如俯视自己手心的纹路。



代表诗作
[编辑本段]


述国的亡诗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


宫词(梨园子弟以下四十一首一作王珪诗)

五云楼阁凤城间,花木长新日月闲。
三十六宫连内苑,太平天子住昆山。

会真广殿约宫墙,楼阁相扶倚太阳。
净甃玉阶横水岸,御炉香气扑龙床。

龙池九曲远相通,杨柳丝牵两岸风。
长似江南好风景,画船来去碧波中。

东内斜将紫禁通,龙池凤苑夹城中。
晓钟声断严妆罢,院院纱窗海日红。

殿名新立号重光,岛上亭台尽改张。
但是一人行幸处,黄金阁子锁牙床。

夹城门与内门通,朝罢巡游到苑中。
每日日高祗候处,满堤红艳立春风。

厨船进食簇时新,侍宴无非列近臣。
日午殿头宣索鲙,隔花催唤打鱼人。

立春日进内园花,红蕊轻轻嫩浅霞。
跪到玉阶犹带露,一时宣赐与宫娃。

三面宫城尽夹墙,苑中池水白茫茫。
直从狮子门前入,旋见亭台绕岸傍。

离宫别院绕宫城,金版轻敲合凤笙。
夜夜月明花树底,傍池长有按歌声。

御制新翻曲子成,六宫才唱未知名。
尽将觱篥来抄谱,先按君王玉笛声。

旋移红树斫新苔,宣使龙池更凿开。
展得绿波宽似海,水心楼殿胜蓬莱。

太虚高阁凌虚殿,背倚城墙面枕池。
诸院各分娘子位,羊车到处不教知。

修仪承宠住龙池,扫地焚香日午时。
等候大家来院里,看教鹦鹉念新诗。

才人出入每参随,笔砚将行绕曲池。
能向彩笺书大字,忽防御制写新诗。

六宫官职总新除,宫女安排入画图。
二十四司分六局,御前频见错相呼。

春风一面晓妆成,偷折花枝傍水行。
却被内监遥觑见,故将红豆打黄莺。

殿前排宴赏花开,宫女侵晨探几回。
斜望花开遥举袖,传声宣唤近臣来。

小球场近曲池头,宣唤勋臣试打球。
先向画楼排御幄,管弦声动立浮油。

供奉头筹不敢争,上棚等唤近臣名。
内人酌酒才宣赐,马上齐呼万岁声。

殿前宫女总纤腰,初学乘骑怯又娇。
上得马来才欲走,几回抛鞚抱鞍桥。

自教宫娥学打球,玉鞍初跨柳腰柔。
上棚知是官家认,遍遍长赢第一筹。

翔鸾阁外夕阳天,树影花光远接连。
望见内家来往处,水门斜过罨楼船。

内家追逐采莲时,惊起沙鸥两岸飞。
兰棹把来齐拍水,并船相斗湿罗衣。

新秋女伴各相逢,罨画船飞别浦中。
旋折荷花伴歌舞,夕阳斜照满衣红。

少年相逐采莲回,罗帽罗衫巧制裁。
每到岸头长拍水,竞提纤手出船来。

早春杨柳引长条,倚岸沿堤一面高。
称与画船牵锦缆,暖风搓出彩丝绦。

内家宣锡生辰宴,隔夜诸宫进御花。
后殿未闻宫主入,东门先报下金车。

端午生衣进御床,赭黄罗帕覆金箱。
美人捧入南薰殿,玉腕斜封彩缕长。

选进仙韶第一人,才胜罗绮不胜春。
重教按舞桃花下,只踏残红作地裀。

侍女争挥玉弹弓,金丸飞入乱花中。
一时惊起流莺散,踏落残花满地红。

七宝阑干白玉除,新开凉殿幸金舆。
一沟泛碧流春水,四面琼钩搭绮疏。

山楼彩凤栖寒月,宴殿金麟吐御香。
蜀锦地衣呈队舞,教头先出拜君王。

天外明河翻玉浪,楼西凉月涌金盆。
香销甲乙床前帐,宫锁玲珑闭殿门。

细风欹叶撼宫梧,早怯秋寒著绣繻。
玉宇无人双燕去,一弯新月上金枢。

夜寒金屋篆烟飞,灯烛分明在紫微。
漏永禁宫三十六,燕回争踏月轮归。

晓吹翩翩动翠旗,炉烟千叠瑞云飞。
何人奏对偏移刻,御史天香隔绣衣。

金井秋啼络纬声,出花宫漏报严更。
不知谁是金銮直,玉宇沉沉夜气清。

内庭秋燕玉池东,香散荷花水殿风。
阿监采菱牵锦缆,月明犹在画船中。

东宫花烛彩楼新,天上仙桥上锁春。
偏出六宫歌舞奏,嫦娥初到月虚轮。

纱幔薄垂金麦穗,帘钩纤挂玉葱条。
楼西别起长春殿,香碧红泥透蜀椒。

翠华香重玉炉添,双凤楼头晓日暹。
扇掩红鸾金殿悄,一声清跸卷珠帘。

金作蟠龙绣作麟,壶中楼阁禁中春。
君王避暑来游幸,风月横秋气象新。

清晓自倾花上露,冷侵宫殿玉蟾蜍。
擘开五色销金纸,碧锁窗前学草书。

翠钿贴靥轻如笑,玉凤雕钗袅欲飞。
拂晓贺春皇帝阁,彩衣金胜近龙衣。

琐声金彻阁门环,帘卷珍珠十二间。
别殿春风呼万岁,中丞新押散朝班。

鸡人报晓传三唱,玉井金床转辘轳。
烟引御炉香绕殿,漏签初刻上铜壶。

御按横金殿幄红,扇开云表露天容。
太常奏备三千曲,乐府新调十二钟。

宫女熏香进御衣,殿门开锁请金匙。
朝阳初上黄金屋,禁夜春深昼漏迟。

三月金明柳絮飞,岸花堤草弄春时。
楼船百戏催宣赐,御辇今年不上池。

内人稀见水秋千,争擘珠帘帐殿前。
第一锦标谁夺得,右军输却小龙船。

夜色楼台月数层,金猊烟穗绕觚棱。
重廊屈折连三殿,密上真珠百宝灯。

天门晏闭九重关,楼倚银河气象间。
一点星球重绛阙,五云仙仗下蓬山。

禁里春浓蝶自飞,御蚕眠处弄新丝。
碧窗尽日教鹦鹉,念得君王数首诗。

斗草深宫玉槛前,春蒲如箭荇如钱。
不知红药阑干曲,日暮何人落翠钿。

太液波清水殿凉,画船惊起宿鸳鸯。
翠眉不及池边柳,取次飞花入建章。

御座垂帘绣额单,冰山重叠贮金盘。
玉清迢递无尘到,殿角东西五月寒。

春心滴破花边漏,晓梦敲回禁里钟。
十二楚山何处是,御楼曾见两三峰。

博山夜宿沈香火,帐外时闻暖凤笙。
理遍从头新上曲,殿前龙直未交更。

春殿千官宴却归,上林莺舌报花时。
宣徽旋进新裁曲,学士争吟应诏诗。

钓线沈波漾彩舟,鱼争芳饵上龙钩。
内人急捧金盘接,拨剌红鳞跃未休。

蕙炷香销烛影残,御衣熏尽辄更阑。
归来困顿眠红帐,一枕西风梦里寒。

东宫降诞挺佳辰,少海星边拥瑞云。
中尉传闻三日宴,翰林当撰洗儿文。

酒库新修近水傍,泼醅初熟五云浆。
殿前供御频宣索,追入花间一阵香。

白藤花限白银花,合子门当寝殿斜。
近被宫中知了事,每来随驾使煎茶。

西球场里打球回,御宴先于苑内开。
宣索教坊诸伎乐,傍池催唤入船来。

昭仪侍宴足精神,玉烛抽看记饮巡。
倚赖识书为录事,灯前时复错瞒人。

后宫阿监裹罗巾,出入经过苑囿频。
承奉圣颜忧误失,就中长怕内夫人。

管弦声急满龙池,宫女藏钩夜宴时。
好是圣人亲捉得,便将浓墨扫双眉。

密室红泥地火炉,内人冬日晚传呼。
今宵驾幸池头宿,排比椒房得暖无。

画船花舫总新妆,进入池心近岛傍。
松柏楼窗楠木板,暖风吹过一团香。

三清台近苑墙东,楼槛层层映水红。
尽日绮罗人度曲,管弦声在半天中。

安排诸院接行廊,外槛周回十里强。
青锦地衣红绣毯,尽铺龙脑郁金香。

安排竹栅与笆篱,养得新生鹁鸽儿。
宣受内家专喂饲,花毛间看总皆知。

年初十五最风流,新赐云鬟便上头。
按罢霓裳归院里,画楼云阁总重修。

金画香台出露盘,黄龙雕刻绕朱阑。
焚修每遇三元节,天子亲簪白玉冠。

六宫一例鸡冠子,新样交镌白玉花。
欲试澹妆兼道服,面前宣与唾盂家。

三月樱桃乍熟时,内人相引看红枝。
回头索取黄金弹,绕树藏身打雀儿。

小小宫娥到内园,未梳云鬓脸如莲。
自从配与夫人后,不使寻花乱入船。

锦城上起凝烟阁,拥殿遮楼一向高。
认得圣颜遥望见,碧阑干映赭黄袍。

水车踏水上宫城,寝殿檐头滴滴鸣。
助得圣人高枕兴,夜凉长作远滩声。

平头船子小龙床,多少神仙立御旁。
旋刺篙竿令过岸,满池春水蘸红妆。

苑东天子爱巡游,御岸花堤枕碧流。
新教内人供射鸭,长将弓箭绕池头。

罗衫玉带最风流,斜插银篦慢裹头。
闲向殿前骑御马,挥鞭横过小红楼。

沉香亭子傍池斜,夏日巡游歇翠华。
帘畔玉盆盛净水,内人手里剖银瓜。

薄罗衫子透肌肤,夏日初长板阁虚。
独自凭阑无一事,水风凉处读文书。

婕妤生长帝王家,常近龙颜逐翠华。
杨柳岸长春日暮,傍池行困倚桃花。

月头支给买花钱,满殿宫人近数千。
遇著唱名多不语,含羞走过御床前。

小雨霏微润绿苔,石楠红杏傍池开。
一枝插向金瓶里,捧进君王玉殿来。

锦鳞跃水出浮萍,荇草牵风翠带横。
恰似金梭撺碧沼,好题幽恨写闺情。

春天睡起晓妆成,随侍君王触处行。
画得自家梳洗样,相凭女伴把来呈。

舞头皆著画罗衣,唱得新翻御制词。
每日内庭闻教队,乐声飞上到龙墀。

春早寻花入内园,竞传宣旨欲黄昏。
明朝驾幸游蚕市,暗使毡车就苑门。

半夜摇船载内家,水门红蜡一行斜。
圣人正在宫中饮,宣使池头旋折花。

春日龙池小宴开,岸边亭子号流杯。
沈檀刻作神仙女,对捧金尊水上来。

梨园子弟簇池头,小乐携来候宴游。
旋炙银笙先按拍,海棠花下合梁州。

慢梳鬟髻著轻红,春早争求芍药丛。
近日承恩移住处,夹城里面占新宫。

别色官司御辇家,黄衫束带脸如花。
深宫内院参承惯,常从金舆到日斜。

日高房里学围棋,等候官家未出时。
为赌金钱争路数,专忧女伴怪来迟。

摴蒱冷澹学投壶,箭倚腰身约画图。
尽对君王称妙手,一人来射一人输。

慢揎红袖指纤纤,学钓池鱼傍水边。
忍冷不禁还自去,钓竿常被别人牵。

宣城院约池南岸,粉壁红窗画不成。
总是一人行幸处,彻宵闻奏管弦声。

丹霞亭浸池心冷,曲沼门含水脚清。
傍岸鸳鸯皆著对,时时出向浅沙行。

杨柳阴中引御沟,碧梧桐树拥朱楼。
金陵城共滕王阁,画向丹青也合羞。

晚来随驾上城游,行到东西百子楼。
回望苑中花柳色,绿阴红艳满池头。

牡丹移向苑中栽,尽是藩方进入来。
未到末春缘地暖,数般颜色一时开。

明朝腊日官家出,随驾先须点内人。
回鹘衣装回鹘马,就中偏称小腰身。

盘凤鞍鞯闪色妆,黄金压胯紫游缰。
自从拣得真龙种,别置东头小马坊。

翠辇每从城畔出,内人相次簇池隈。
嫩荷花里摇船去,一阵香风逐水来。

高烧红烛点银灯,秋晚花池景色澄。
今夜圣人新殿宿,后宫相竞觅只承。

苑中排比宴秋宵,弦管挣摐各自调。
日晚阁门传圣旨,明朝尽放紫宸朝。

夜深饮散月初斜,无限宫嫔乱插花。
近侍婕妤先过水,遥闻隔岸唤船家。

宫娥小小艳红妆,唱得歌声绕画梁。
缘是太妃新进入,座前颁赐小罗箱。

池心小样钓鱼船,入玩偏宜向晚天。
挂得彩帆教便放,急风吹过水门前。

傍池居住有渔家,收网摇船到浅沙。
预进活鱼供日料,满筐跳跃白银花。

秋晚红妆傍水行,竞将衣袖扑蜻蜓。
回头瞥见宫中唤,几度藏身入画屏。

御沟春水碧于天,宫女寻花入内园。
汗湿红妆行渐困,岸头相唤洗花钿。

亭高百尺立春风,引得君王到此中。
床上翠屏开六扇,折枝花绽牡丹红。

内人承宠赐新房,红纸泥窗绕画廊。
种得海柑才结子,乞求自送与君王。

翡翠帘前日影斜,御沟春水浸成霞。
侍臣向晚随天步,共看池头满树花。

金碧阑干倚岸边,卷帘初听一声蝉。
殿头日午摇纨扇,宫女争来玉座前。

嫩荷香扑钓鱼亭,水面文鱼作队行。
宫女齐来池畔看,傍帘呼唤勿高声。

新翻酒令著词章,侍宴初闻忆却忙。
宣使近臣传赐本,书家院里遍抄将。

寒食清明小殿旁,彩楼双夹斗鸡场。
内人对御分明看,先赌红罗被十床。

寝殿门前晓色开,红泥药树间花栽。
君王未起翠帘卷,又发宫人上直来。

海棠花发盛春天,游赏无时引御筵。
绕岸结成红锦帐,暖枝犹拂画楼船。

日晚宫人外按回,自牵骢马出林隈。
御前接得高叉手,射得山鸡喜进来。

朱雀门高花外开,球场空阔净尘埃。
预排白兔兼苍狗,等候君王按鹘来。

会仙观内玉清坛,新点宫人作女冠。
每度驾来羞不出,羽衣初著怕人看。

老大初教学道人,鹿皮冠子澹黄裙。
后宫歌舞今抛掷,每日焚香事老君。

法云寺里中元节,又是官家诞降辰。
满殿香花争供养,内园先占得铺陈。

金章紫绶选高班,每每东头近圣颜。
才艺足当恩宠别,只堪供奉一场闲。

内人深夜学迷藏,遍绕花丛水岸傍。
乘兴忽来仙洞里,大家寻觅一时忙。

小院珠帘著地垂,院中排比不相知。
羡他鹦鹉能言语,窗里偷教鸲鹆儿。

岛树高低约浪痕,苑中斜日欲黄昏。
树头木刻双飞鹤,荡起晴空映水门。

大臣承宠赐新庄,栀子园东柳岸傍。
今日圣恩亲幸到,板桥头是读书堂。

树叶初成鸟护窠,石榴花里笑声多。
众中遗却金钗子,拾得从他要赎么。

小殿初成粉未干,贵妃姊妹自来看。
为逢好日先移入,续向街西索牡丹。

内人相续报花开,准拟君王便看来。
逢著五弦琴绣袋,宜春院里按歌回。

巡吹慢遍不相和,暗数看谁曲校多。
明日梨花园里见,先须逐得内家歌。

黄金合里盛红雪,重结香罗四出花。
一一傍边书敕字,中官送与大臣家。

宫人早起笑相呼,不识阶前扫地夫。
乞与金钱争借问,外头还似此间无。

小随阿姊学吹笙,见好君王赐与名。
夜拂玉床朝把镜,黄金殿外不教行。

日高殿里有香烟,万岁声长动九天。
妃子院中初降诞,内人争乞洗儿钱。

宫花不共外花同,正月长生一半红。
供御樱桃看守别,直无鸦鹊到园中。

殿前铺设两边楼,寒食宫人步打球。
一半走来争跪拜,上棚先谢得头筹。

大仪前日暖房来,嘱向朝阳乞药栽。
敕赐一窠红踯躅,谢恩未了奏花开。

御前新赐紫罗襦,步步金阶上软舆。
宫局总来为喜乐,院中新拜内尚书。

鹦鹉谁教转舌关,内人手里养来奸。
语多更觉承恩泽,数对君王忆陇山。

分朋闲坐赌樱桃,收却投壶玉腕劳。
各把沈香双陆子,局中斗累阿谁高。

禁寺红楼内里通,笙歌引驾夹城东。
裹头宫监堂前立,手把牙鞘竹弹弓。

舞来汗湿罗衣彻,楼上人扶下玉梯。
归到院中重洗面,金花盆里泼银泥。

宿妆残粉未明天,总立昭阳花树边。
寒食内人长白打,库中先散与金钱。

众中偏得君王笑,偷把金箱笔砚开。
书破红蛮隔子上,旋推当直美人来。

水中芹叶土中花,拾得还将避众家。
总待别人般数尽,袖中拈出郁金芽。

玉箫改调筝移柱,催换红罗绣舞筵。
未戴柘枝花帽子,两行宫监在帘前。

窗窗户户院相当,总有珠帘玳瑁床。
虽道君王不来宿,帐中长是炷牙香。

花蕊夫人现在留世的作品在《花蕊夫人宫词》中,据说花蕊夫人有惊人的姿色,才貌出众,深受皇帝喜爱。而花蕊夫人是一个称号,被称为花蕊夫人的贵妃在前蜀后蜀都有,她们是谁?还有身处乱世的佳人,她们的命运又是如何?
花蕊夫人是在五代十国时期的几位女性,她们不仅有美丽的容颜,而且能歌善舞,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因为在五代到南北宋之间存在多个花蕊夫人的事迹,所以她们的身份已成为谜团。在五代十国时期,被称为花蕊夫人的有三个,第一个是前蜀主王建的淑妃徐氏,第二个是后蜀主孟昶的慧妃,有人说她姓徐还有说姓费的。第三个是南唐后主李煜的宫人,但是是从清代学者赵翼的《陔余丛考》出现的,人称小花蕊。
据说花蕊夫人得名于王建的淑妃,之后花蕊夫人的名号就是给那些长相十分美丽的女子。花蕊夫人都是在四川一带非常有名的,所以花蕊夫人应该是在后蜀生活在皇帝身边的贵妃,而且有作品遗世《宫词》还有《述国亡诗》,四川成都当时是后蜀的都城,有蓉城之称,据说是因为花蕊夫人最爱的花就是芙蓉花,所以孟后主为了花蕊夫人满城种植芙蓉花,每当芙蓉开花时,满城都像在诗画中,芙蓉城因此得名。
花蕊夫人现在一般认为有两个,一个就是前蜀王建的淑妃还有就是后蜀孟昶的慧妃,淑妃就是小徐妃,作了《宫词》,而慧妃则是作《述国亡诗》的女子,她们都是五代十国的才女。
花蕊夫人是怎么死的
前蜀花蕊夫人淑妃,她的姐姐也是王建的妃子,所以淑妃也被称为小徐妃。两位徐妃都长得十分美丽,受到王建的喜爱,淑妃的姐姐生下了王衍,王衍登基后每日荒于政事,喜爱吃喝玩乐,陪着自己的母亲和阿姨每日游山玩水,而大小徐妃更是结交宦官卖官售爵,不得人喜爱,所以在后唐庄宗杀掉王衍时也杀了花蕊夫人。
后蜀的花蕊夫人是孟昶的慧妃,是以歌姬出身的贵妃。慧妃在后蜀国灭亡后,她的死法有两种,第一是死于赵光义之手,还有一种就是花蕊夫人最后是抑郁而亡的。后者是出于蔡东藩的《宋史演义》据说不太可靠,因为这本书可读性强,却只能当饭后茶资。第一种死于赵光义之手比较靠谱。至于赵光义为何要杀了花蕊夫人有人说是因为赵光义不想让自己的哥哥步孟昶的后尘,便杀了这个花蕊夫人。还有就是赵光义处于嫉妒,在自己得不到花蕊夫人后就杀了她,不想让自己的哥哥独享。从赵光义的为人看到,第三点比较合乎情理,就是花蕊夫人极有可能影响到了他的接班,所以在狩猎时射杀了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可以说是历史上成都流芳千古的美女之一,但是花蕊夫人的结局都不是很好,自古就有红颜祸水之说,花蕊夫人不仅长相美丽而且文采出众,所以让许多人倾倒。这些都不是花蕊夫人的错,虽然前蜀的花蕊夫人不值得称道,但是后蜀的花蕊夫人却是一个让人敬仰的女性。

  历史上真的有花蕊夫人.
  在五代十国时期,有几位被称作花蕊夫人的女性,她们不仅容貌美丽,而且能诗善赋,多才多艺。有关她们的事迹,多散见于五代至两宋的各种史籍之中,因其所处时代相同,且又均被称为花蕊夫人,她们的身份、事迹至今仍有许多疑谜。
  五代十国间,被称为花蕊夫人者,一共有三人。其一为前蜀主王建淑妃徐氏(约883~926),成都人,宫中号为花蕊夫人,因其姐也为王建妃,故亦称小徐妃,姐妹皆受宠幸。其姐子王衍(世称后主)登基后封其为翊圣皇太妃。花蕊夫人与其姐交结幸臣,纳贿干政,导引后主荒戏失政,后与王衍皆被后唐庄宗所杀。
  其二为后蜀主孟昶的妃子,也姓徐(一说姓费),封为慧妃,青城(今四川灌县)人,貌美如花蕊故称为“花蕊夫人”。孟昶降宋后,她可能被虏入宋宫,为宋太祖所宠。
  其三是在清代学者赵翼《陔余丛考》中出现的,说这位花蕊夫人是南唐后主李煜的宫人,闽人之女,雅好赋诗。她于南唐亡后,被俘入宋宫,后为晋王所杀。人称小花蕊。
  世传《花蕊夫人宫词》100多篇,其中确实可靠者90多首,诗一卷(《全唐诗》下卷第七百九十八)归属于孟昶妃,但词中有“法元寺里中元节,又是管家降诞辰”语,中元节为旧历七月十五日,正是王衍生日,而孟昶则生于十一月十四日,可知当出自王建淑妃手笔。

某博客看到一篇文章《后蜀后主孟昶之宠妃——花蕊夫人死因之谜》原文连接:http://www.xueshiboke.com/post/183.html 。
原文如下: 花蕊夫人徐氏(一说费氏),是后蜀后主孟昶的宠妃(封慧妃),是一位著名的女词人。
关于她的死因大致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她被宋太宗赵光义射死,来自宋人蔡绦(蔡京之子)的《铁围山丛谈》和王巩(王旦之孙)的《闻见后录》。赵光义为何杀她呢?也有三种解释:一是赵光义不近女色、高风亮节,以江山社稷为重,所以不顾一切地清除他哥哥身边的“祸水”(这貌似不靠谱);二是赵光义出于羡慕嫉妒恨,我得不到的你也休想得到,故而不惜一切代价去毁灭一代美女;三是因为花蕊夫人在设立接班人问题上不利于赵光义,赵光义挟嫌报复。我觉得第三种解释勉强靠谱一点。(《铁围山丛谈》:“国朝降下西蜀,而花蕊夫人又随昶归中国。昶至且十日,则召花蕊夫人入宫中,而昶遂死。昌陵后亦惑之。太宗在晋邸时,数数谏昌陵,而未果去。一日兄弟相与猎苑中,花蕊夫人在侧,晋邸方调弓矢引满,政拟射走兽,忽回射花蕊夫人,一箭而死。”)
第二种说法,她因悲成病、香消玉殒,来自民国小说家蔡东藩的《宋史演义》。说是宋太祖赵匡胤在和花蕊夫人恩爱了几年后就移情别恋,爱上了一个姓宋的美女(宋皇后)。(“是时宋氏年十七,太祖年已四十有二了。俗话说得好:‘痴心女子负心汉’,那花蕊夫人本有立后的希望,自被宋女夺去此席,倒也罢了,谁知太祖的爱情,也移到宋女身上去,长门漏静,谁解寂寥?痛故国之云亡,怅新朝之失宠,因悲成病,徒落得水流花谢,玉殒香消。”)蔡东藩的历代通俗演义虽不错,但有时也太过渲染夸张了。后宫妃嫔因失宠而生宫怨、悲伤病逝的事想来必常有,然而说花蕊夫人就是如此结局,似并未经过史料考证。这一来虽可读性强,但失之于严谨,大家听一听也就是了。
关于花蕊夫人的这两种结局都是见于野史而不是正史。为什么呢?因为正史是没有花蕊夫人之类女子的一席之地的。野史就颇值得怀疑了,可信度比不上正史,大家还是姑妄听之。

  花蕊夫人香消玉殒之谜

  李之亮

  花蕊夫人是中国历史上实有其人的一位女性,她美丽聪明、优雅高贵,是个典型的封建贵族妇女。《全唐诗》里收录了她的《宫词》一百五十多首,仅从这个数字,我们就能想象到这位秀女具有多高的才情。相传她到了汴京后,赵匡胤想验证她究竟有没有才气,命她即兴作诗。她不假思索,当即吟道:“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军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这首诗通俗易懂,虽然透出深深的亡国之痛,却没有直接表示出对宋朝的憎恨,更多的是哀叹后蜀将帅无能,用老百姓的话说,这叫有大见识。难怪赵匡胤看了之后,不但没有发怒,反而对她倍加赞赏。

  花蕊夫人姓徐。据《十国春秋·慧妃徐氏传》记载,她是蜀中青城人。后主孟昶封她为贵妃,别号花蕊夫人。后来国亡入宋,徐氏心不忘蜀,孟昶死后,她亲手画了一张人物肖像挂在宫里。有人问她此人是谁,她巧妙地回答说:这是我们蜀中的“宜子神”。其实正是她无法忘怀的丈夫。一个有着丰富内心世界的女子,违心地生活在陌生的宋朝后宫,痛念死去的丈夫又不敢明言,只能用这种隐秘的手段为他默默祈祷。

  史书没有交代花蕊夫人是何时死的,也没有说她是怎么死的,现在我们能见到的,只有野史笔记中的零星记载。北宋中期邵博的《闻见近录》中说:一日赵匡胤率亲王和后宫宴射于后苑,赵匡胤举酒劝赵光义。赵光义答道:“如果花蕊夫人能为我折枝花来,我就饮酒。”赵匡胤命花蕊夫人折花时,赵光义引弓将她射死,随后流泪抱着赵匡胤的腿说:“陛下方得天下,宜为社稷自重!”赵匡胤没有责怪他,“饮射如故”。北宋末年蔡�的《铁围山丛谈》明确点明:花蕊夫人归宋后,赵光义也十分喜爱她。一次从猎后苑,花蕊夫人在侧,赵光义“调弓矢,引满拟兽,忽回射花蕊,一箭而死。”

  这两则记载大同小异,都是在美化太宗赵光义如何以社稷为重,不顾一切地清除他哥哥身边的“祸水”。然而,人们很容易引发这样的联想:因为赵光义太想得到花蕊夫人,但又绝无可能。他经受不住内心的煎熬,断然采取了将美好毁灭在面前的卑劣手段!我们所以如此分析,是因为赵光义并非一个不好女色的正人君子,他后来对南唐李煜小周后的贪婪和强占,足以证明他对女色有极度的渴求。这样的人,有什么资格用杀死花蕊夫人的“义举”彰显他只要江山不要美人的胸怀?

  除上述说法之外,还有两个现代版的花蕊夫人形象,一是蔡东藩的《宋史演义》,一是李逸候的《宋宫十八朝演义》。《宋史演义》第九回说赵匡胤为了得到花蕊夫人而将孟昶毒死,随后将花蕊夫人接入后宫。第十回开篇便说花蕊夫人“是个天生尤物,不但工颦解媚,并且善绘能诗。”接下来又说:赵匡胤与花蕊夫人绸缪几年,又迷上了大将宋�的女儿宋氏,“是时宋氏年十七,太祖年已四十有二了。俗话说得好:‘痴心女子负心汉’,那花蕊夫人本有立后的希望,自被宋女夺去此席,倒也罢了,谁知太祖的爱情,也移到宋女身上去,长门漏静,谁解寂寥?痛故国之云亡,怅新朝之失宠,因悲成病,徒落得水流花谢,玉殒香消。”按照蔡东藩的理解,花蕊夫人的死与赵光义毫无关系,只是因为失宠而死于开宝元年(花蕊夫人入宫后的第三年)。《宋宫十八朝演义》写得比较隐讳,但通过第十九回的暗示,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认为花蕊夫人是被宋皇后毒死的。该书写赵匡胤开宝九年御驾北征河东刘继元回到汴京时,“甫进入宫门,只见宫人乱纷纷的,好像出了什么变故似的。太祖心里一惊,正要查问,忽花蕊夫人宫里一个宫女迎着太祖启奏道:‘花蕊夫人忽得暴疾,已经不省人事啦!’太祖一听,好像凭空地响了一个霹雳,吓了一大跳,急忙奔向玉真宫去。进到里面,只见黑压压地塞满一屋子的嫔妃宫女。宋后也在床前,亲手调药哩……太祖又问道:‘她这病是怎么起得呢?’宋后又回道:‘适才与臣妾同在后苑观菊花,她还是好好的,不知怎的,回到宫里,忽然说是肚里急痛,面色也顿时改变,咕咚便倒在地上,昏迷过去了。’”

  两部演义写花蕊夫人之死都与宋皇后有关,却都和赵光义毫无瓜葛,这与宋代数则笔记的基调完全不合。从情理上说,花蕊夫人即使受到赵匡胤的冷落,也不至于郁郁而终,她是个有情趣有气质的女人,孟昶猝死她都能挺过来,何况被她根本不爱的赵匡胤冷落?至于说她被宋皇后毒死,更不可信。宋皇后出身高贵,她母亲是五代后汉高祖刘�的女儿永宁公主,她本人则是无可争议的大宋皇后,犯不上在这种事上失了身份。退一步说,宋皇后用如此歹毒的手段杀害花蕊夫人,与她一贯善良的基本人格也不相符。通盘研读相关宋代文献,我们认为花蕊夫人死于赵光义之手,是符合当时的大背景和赵光义本人人格缺陷的,我个人认为没有冤枉赵光义。因为除了他,没有人具备毁灭花蕊夫人的能力。

花蕊夫人
五代蜀主孟昶宠信慧妃徐氏,青城(四川灌县西)人,徐国璋的女儿,貌美如花蕊故封为「花蕊夫人」。精通诗词,以才貌兼备而得转宠,被蜀主封为慧妃,昶荒淫,信用奸佞 ,宋太祖赵匡胤知而遣兵征蜀。蜀兵败,夫人请宋勿以臣属相待,孟昶偕夫人入京,受封。

宋太祖听说花蕊夫人能写诗,传令吟咏,花蕊夫人写下《口答宋太祖》:「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后昶死,赵匡胤纳夫人为妃,夫人思夫,拟报仇,后谋害不成,面斥匡胤,自尽而死。

————————————————————————————————————————————————
似乎是这个。。。。
我记得有一句以花不足比,故用花蕊什么的……

五代蜀主孟昶宠信慧妃徐氏,青城(四川灌县西)人,徐国璋的女儿,貌美如花蕊故封为「花蕊夫人」。精通诗词,以才貌兼备而得转宠,被蜀主封为慧妃,昶荒淫,信用奸佞 ,宋太祖赵匡胤知而遣兵征蜀。蜀兵败,夫人请宋勿以臣属相待,孟昶偕夫人入京,受封。

宋太祖听说花蕊夫人能写诗,传令吟咏,花蕊夫人写下《口答宋太祖》:「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后昶死,赵匡胤纳夫人为妃,夫人思夫,拟报仇,后谋害不成,面斥匡胤,自尽而死。


历史上的帝王和他们的花蕊夫人们你知道多少呢?
今天就一起来看一下吧。史书上的花蕊夫人们 花蕊夫人是形容一个女子像花一样美丽,漂亮的女子太多了,能被称为花蕊夫人的女子也不计其数,只是历史上的花蕊夫人虽多,但是名载史册的确是寥寥几位,其中有前蜀王建的淑妃徐氏花蕊夫人、后蜀孟昶的费氏花蕊夫人、以及李后主的宫人小花蕊夫人。(前蜀的...

历史上,真的有花蕊夫人吗?
在中国的历史上一共出现过两位花蕊夫人,均在五代十国时期。两位花蕊夫人一位姓徐,一位姓费。徐花蕊是前蜀主王建的妃子;费花蕊是后蜀主孟昶。徐花蕊美艳,费花蕊工诗擅词,就如楼上所说,在文学史上很有地位。但历来许多的史书和研究论著,都把两位花蕊弄颠倒,张冠李戴。徐花蕊是成都人徐耕的女儿,她还有位妹妹,...

花蕊夫人有几个?和赵匡胤有关联的是哪位?她最后的结局是好还是坏...
花蕊夫人有三位,和赵匡胤有关联的是后蜀的惠妃,她最后的结局并不好,在孟昶归降赵匡胤之后没多久就死了,赵匡胤封花蕊夫人做了嫔妃,但是最后还是被赵匡胤给害死了,并没有得到善终。

花蕊夫人简介,花蕊夫人是哪个朝代的
其三是在清代学者赵翼《陔余丛考》中出现的,说这位花蕊夫人是南唐后主李煜的宫人,闽人之女,雅好赋诗。她于南唐亡后,被俘入宋宫,后为晋王所杀。人称小花蕊。世传《花蕊夫人宫词》100多篇,其中确实可靠者90多首,诗一卷(《全唐诗》下卷第七百九十八)归属于孟昶妃,但词中有“法元寺里中元节...

花蕊夫人是赵匡胤的皇后吗?
赵匡胤当了皇帝后,听闻有一花蕊夫人善诗词,于是召她来即兴赋诗。之后花蕊夫人怀着对故国的别离,做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词。然而关于这位才女的身世信息,史书记载却无头无尾,甚至就连花蕊夫人这个名字,竟也不是一人专属,至少三人有迹可循。花蕊夫人和赵匡胤的爱恨情仇:孟昶突然就病死了,史学家...

历史上貌美如花的后蜀花蕊夫人,她最后的结局如何?
内人相引看红枝。回头索取黄金弹,绕树藏身打雀儿”,就写得非常生动活泼,描写的很有生活情趣。她还在后蜀降宋后写过一首《述国亡诗》“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很受后人称道,所以花蕊夫人也算是一位非常难得的才女。

历史上到底有几位花蕊夫人?其中谁很有诗赋
就一位花蕊夫人。。花蕊夫人,后蜀主孟昶的费贵妃,五代十国女诗人,青城(今都江堰市东南)人。幼能文,尤长于宫词。得幸蜀主孟昶,赐号花蕊夫人。其宫词描写的生活场景极为丰富,用语以浓艳为主,但也偶有清新朴实之作,如“三月樱桃乍熟时,内人相引看红枝。回头索取黄金弹,绕树藏身打雀儿”...

历史上真性情的花蕊夫人
她是完全透明的,没有丝毫的矫情和造作。这在充满虚情与狡诈的皇宫中,显得尤为可贵。性情,指的是一个人的禀性和气质,以及表现在性格和脾气上迥异。真性情,则是一个人内心情感的完全流露,无形中自带一种凛然正气。杜甫有诗“由来意气合,直取性情真”,也是对真性情的肯定和赞美。花蕊夫人的性情,...

花蕊夫人被后世称为什么?
由于蜀主孟昶并不好好管理国家,被宋太祖取而代之。孟昶,花蕊夫人与李昊一行三十三人被押赴汴梁,这个时候宋太祖赵匡胤就见到了花蕊夫人,从此就记在了心里。接下来的故事就是孟昶暴毙,花蕊夫人入宋太祖的后宫,有一天,宋太祖见到花蕊夫人在叩拜一张画像,花蕊夫人欺骗宋太祖这是送子的张仙像。而实际上...

五代时期蜀国的花蕊夫人全名叫什么
是五代前蜀时的花蕊夫人所作,后蜀的花,蕊,夫,人, 一说姓徐,一说姓费。有的则说连同蜀主盂,昶被宋太祖一起被俘入汴京的花,蕊,夫,人姓徐,或者是姓费。据以上说法,历史上至少有两位花蕊夫人了。而清代诗人赵,翼在他的《陔余丛考》中,又出现了一位花蕊夫人。这位花蕊夫人既不是前蜀王建...

怀远县18334121278: 历史上真的有花蕊夫人吗? -
闫雍达立: 3个 先说最出名的一位 花蕊夫人 五代蜀主孟昶宠信慧妃徐氏,青城(四川灌县西)人,徐国璋的女儿,貌美如花蕊故封为「花蕊夫人」.精通诗词,以才貌兼备而得转宠,被蜀主封为慧妃,昶荒淫,信用奸佞 ,宋太祖赵匡胤知而遣兵征蜀.蜀...

怀远县18334121278: 花蕊夫人在历史上时候存在?有历史依据能证明吗? -
闫雍达立: 五代十国写过个《述国亡诗》 这首诗见于《全唐诗》中 关于花蕊夫人本人的介绍则见于《十六国春秋·蜀志》 但此书最大缺点是记时有误、人物混淆,“多有违谬”,且到北宋时已经残缺得只剩二十多卷.综上所述 花蕊夫人一般来说大家都公认历史上是真有其人的 因为关于她的史料还算多 还算可信 但关于她的传说究竟有多少是真多少是假那就说不大清楚了 哦 对了 确实是有一卷 正正一卷她的诗被收录在全唐诗里了呢 只是述国亡诗貌似是最有名的罢了 恩 从这些迹象上看 她应该是真实存在的无疑了 不过就像我之前所说 细节什么的 传说什么的 都叫做传说了 肯定也就是半真半假的了咯~

怀远县18334121278: 历史上有三位花蕊夫人 她们到底是怎么死的 -
闫雍达立: 前蜀主王建淑妃徐氏,与其姐交结幸臣,纳贿干政,导引后主荒戏失政,后与王衍皆被后唐庄宗所杀.后蜀主孟昶的妃子,也姓徐(一说姓费),封为慧妃,孟昶降宋后,她可能被虏入宋宫,为宋太祖所宠.南唐后主李煜的宫人,闽人之女,雅好赋诗.她于南唐亡后,被俘入宋宫,后为晋王所杀.

怀远县18334121278: 花蕊夫人是亡国美女吗?那她是怎样亡国的呢?
闫雍达立:不是的,因为真正有历史价值的书上没有关于她的具体记载!

怀远县18334121278: 历史上真有马馥雅吗 -
闫雍达立: 没有吧,电视好好看哦 麻烦采纳,谢谢!

怀远县18334121278: 历史上,花蕊夫人是怎么死的 -
闫雍达立: 五代十国间,被称为花蕊夫人者,一共有三人. 其一为前蜀主王建淑妃徐氏(约883~926),成都人,宫中号为花蕊夫人,因其姐也为王建妃,故亦称小徐妃,姐妹皆受宠幸.其姐子王衍(世称后主)登基后封其为翊圣皇太妃.花蕊夫人与其姐交结幸臣,纳贿干政,导引后主荒戏失政,后与王衍皆被后唐庄宗所杀. 其二为后蜀主孟昶的妃子,也姓徐(一说姓费),封为慧妃,青城(今四川灌县)人,貌美如花蕊故称为“花蕊夫人”.孟昶降宋后,她可能被虏入宋宫,为宋太祖所宠. 其三是在清代学者赵翼《陔余丛考》中出现的,说这位花蕊夫人是南唐后主李煜的宫人,闽人之女,雅好赋诗.她于南唐亡后,被俘入宋宫,后为晋王所杀.人称“小花蕊”.

怀远县18334121278: 历史上的花蕊夫人生平是怎样的?五代后蜀的花蕊夫人,据我所知,只有
闫雍达立: 花蕊夫人是形容女子生很美,“花不足以拟其色,蕊差堪状其容.”花蕊夫人得名于前蜀开国皇帝王建的妃子徐氏.当时她们两姐妹都得到王建的宠爱.大徐妃为王建生下...

怀远县18334121278: 花蕊夫人的结局如何呢? -
闫雍达立: 花蕊夫人,后蜀主孟昶的费贵妃,五代十国女诗人,青城(今都江堰市东南)人,也号花蕊夫人.幼能文,尤长于宫词.得幸蜀主孟昶,赐号花蕊夫人.其宫词描写的生活场景极为丰富,用语以浓艳为主,但也偶有清新朴实之作,如“三月樱桃乍熟时,内人相引看红枝.回头索取黄金弹,绕树藏身打雀儿”这一首,就写得十分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情趣;其《述国亡诗》亦颇受人称道,实难得之才女也.诗一卷(《全唐诗》下卷第七百九十八). 花蕊夫人后来因介于宋廷权力之争,触犯了太祖弟弟光义的利益,在一次打猎时,被赵光义,也就是后来的宋太宗乱中一箭射死.太祖虽然英明,也无从追究,正在悲悼中,又有一个军机消息传来,便把雄心提起,又去用兵……

怀远县18334121278: 之前在一本古代小说上,看到一个死去的很优秀女人,她叫花蕊夫人,请问那是什么书? -
闫雍达立: 花蕊夫人不是古代小说中塑造的人物,是历史上真有其人. 她是后蜀主孟昶的费贵妃,五代十国女诗人,才华横溢,尤长于宫词.得幸蜀主孟昶,赐号花蕊夫人.

怀远县18334121278: 花蕊夫人 的事迹?
闫雍达立: 花蕊夫人,五代女诗人.《花蕊夫人宫词》的作者.五代号为“花蕊夫人”者,前后有两人.其一为前蜀主王建淑妃徐氏(约883~926),成都人,宫中号为花蕊夫人,后封顺圣太后.其子王衍,世称后主.因其姐也为王建妃,故亦称小徐妃,...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