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矿床(点)

作者&投稿:达奚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典型矿床~

(一)黄铁矿-石英-菱铁矿建造金矿床(以耳泽金矿为例)
1.矿床地质概况
矿床受恰斯古陆褶皱系核部NW向展布的耳泽复背斜控(图5-17),矿床产出在它们的NE翼及倾没端。
耳泽矿床中的各矿床均产出在岗达概组中。目前在矿床范围内发现百余个矿体,其中长度大于10 m,宽度大于1 m的矿体有40余个。它们均以群体出现,成带展布。矿带走向呈北西西向,长2300 m,宽50~900 m,明显受沿此唤背斜轴部附近发育的3条构造破碎带及其派生裂隙探制。按矿体空间位置,可进一步划分成2个矿群,3个矿带。
矿体的出露标高按一定间距呈阶梯状展布,最高的Ⅸ号矿体在海拔4450 m处,最低的Ⅷ号矿体在海拔3700 m处。
矿体形态复杂,主要为脉状、透镜状、囊状及不规则状。单个矿体的走向多数呈北西西,倾向北北东或南南西,倾角30°~50°。总体来看,矿体和围岩产状基本一致,但二者的关系十分截然,但邻近矿体的围岩有时也受到微弱黄铁矿化和铁染。矿体支叉有时沿不同方向构造裂隙伸入上下盘的大理岩中,表明矿体是在岗达概组变质后,沿其构造裂隙侵入而成。下面对主要矿体产出特征做一简述。

图5-17 耳泽矿区地质图

Ⅲ号矿体 是耳泽矿床中规模最大的一个,长375 m,厚为34.3~77.63 m,平均24.39 m,延深40~70 m,为一不规则的透镜体。矿体走向北西西,倾向北北东。在地表,倾角一般平缓,向深部变陡。由于金在矿体中分布的不均匀性以及金的矿化又明显受后期氧化和次生富集作用的影响,所以并非矿脉的各部位均具工业意义。根据其品位可以在其中圈出不同类型的矿石(图5-18)。总体来看,富金矿石主要位于矿体上下盘内侧及矿体中部。
Ⅳ号矿体 位于此唤背斜轴部。由两个较大的矿体组成。主矿体在地表长220 m,宽5~50 m,形状很不规则,总体走向290°,倾向南南西,倾角中等,沿走向和倾向局部产状变化均较大,并出现相背倾斜的现象,在矿体尖灭处有平行分枝矿脉。主矿体下部有同倾向的盲矿体产出,最大的盲矿体长约160 m,厚20余米,延深60~100 m。总体上,该矿体受几组构造裂隙控制,目前已圈出一个较大的独立富金矿体。

图5-18 四川耳泽矿床Ⅲ号矿体中不同类型矿石分布特点平面图

2.矿石类型及金矿物
(1)矿石类型
矿石总体可分成两大类型:黄铁矿-石英-菱铁矿型矿石和褐铁矿型矿石。前者主要分布于矿体深部及内部;后者主要发育在地表及次生构造裂隙中,两者常呈渐变过渡关系。
在菱铁矿型矿石中,菱铁矿约占80%~85%,石英约10%。后者的晶出时间稍晚于菱铁矿。值得注意的是,在菱铁矿型矿石主体形成后,仍有硅质溶液活动,它们以细糖晶状形式出现,其中也含有少量硫化物,明显交代菱铁矿。黄铁矿在菱铁矿型矿石中约占7%,多数以单晶形式出现,其晶出时间相对较晚。
褐铁矿型矿石的主要成分是针铁矿和水针铁矿。因氧化程度的差异,其形态可分成块状、胶状及蜂窝状—土状等亚类。
块状褐铁矿型矿石是矿床中分布最广,也是最主要的金矿石。常具交代残余假象结构、包含结构和块状、条带状、格架状构造。与菱铁矿型矿石呈过渡关系,褐铁矿常呈黄铁矿和菱铁矿的假象,其中还常包含有较多的残留黄铁矿和石英。
蜂窝状—土状褐铁矿石实际上是前一类褐铁矿石进一步氧化的原地产物。而胶状褐铁矿石则是菱铁矿石和前两类褐铁矿石经地表及地下水进一步淋滤,使铁质发生迁移,在溶洞中淋积的产物。
在上述矿石中,菱铁矿、黄铁矿、褐铁矿及石英等主要矿物中,Au的含量一般都不高,如在菱铁矿中Au含量一般均低于0.2×10-6,Ag一般低于5×10-6;在黄铁矿中Au含量一般低于0.3×10-6,虽然在有些样品中可达100×10-6,但是它是由包裹其中的独立金矿物所引起的;在褐铁矿中Au含量变化很大(0.2×10-6~30.1×10-6),但正如黄铁矿一样,Au的高含量是由包裹其中的金矿物所引起的。
(2)金矿物
大量工作表明,自然金是耳泽矿床中Au 的最主要载体,在菱铁矿矿石和褐铁矿矿石中均有分布。
在菱铁矿石中,自然金绝大部分赋存于黄铁矿的微裂隙中,和黄铜矿密切连生。其形态以粒状为主,有时也呈纺锤形、片状等,粒径在0.1 mm以下。
表5-24 耳泽矿床中自然金的成分(wB/%)


表5-25 银金矿化学成分(wB/%)


在褐铁矿石中,自然金以多种形态分布于针铁矿或水针铁矿的集合体中,其形态与它的形成时间有较密切的关系。一部分粒状、片状自然金是在黄铁矿氧化成褐铁矿后残留下来的,但有些呈粒状的自然金,在褐铁矿中呈星点状分布,这在原生菱铁矿石中还未曾发现过。另外,在褐铁矿中,还见自然金的微细脉或网脉,它们有时穿过不同形态的针铁矿集合体,有时还呈薄膜状覆盖于褐铁矿表面,甚至在褐铁矿中的粘土矿物表面呈微粉末状。显然,上述特征的自然金是在褐铁矿形成过程中或其后产生的。
次生自然金的粒径普遍较在,最大者可达1.0×0.8×0.5 cm,说明自然金在氧化带有次生长大特点。
自然金的化学成分如表5-24所示。从中可以看出,Au的含量变化颇大,基本特征是:①在菱铁矿石中,成色普遍较高,Au的含量最低为90.36%;②在褐铁矿石中,Au的含量变化幅度最大(100.00%~70.89%),Ag的含量高达19.82%。就w(Au)/w(Ag)而言,在菱铁矿石中,一般在16~100之间,而在褐铁矿石中,变化于4~1000之间。
Fe、Cu等其他杂质元素在自然金中不同程度普遍存在着,其中分布最广的是Fe。显然这和介质中Fe的大量存在有明显关系。两种类型矿石的自然金相比,在菱铁矿矿石的自然金中,杂质元素明显较少。而在褐铁矿石中,特别是以微细脉、网脉形式存在的次生自然金中,杂质元素普遍较多。这种情况表明,在表生条件下Au与其他元素的分离程度普遍较差。
银金矿在耳泽矿床中的分布次于自然金。在原生菱铁矿石中,以粒状包裹于黄铁矿中。但更特征的是较多的银金矿呈脉状、网脉状产于褐铁矿中,其方向、长短不一,它们切穿了不同黄铁矿、菱铁矿晶体氧化而成的褐铁矿。显然,这种形态的银金矿是在表生阶段形成的。
银金矿的化学成分如表5-25所示,其成色为692~786,总的来看,变化幅度不大。其他微量元素的分布,虽普遍,但含量不高。
菱铁矿矿石与褐铁矿矿石中的银金矿相比,前者的成色高于后者。银金矿在褐铁矿矿石中的大量存在,表明Ag在表生阶段有较明显的富集。
硫铜银矿几乎是不含Au的独立银矿物。目前仅见于Ⅱ号矿体的褐铁矿矿石中。其产出特征表明,它们可能形成于原始热液阶段。
从硫铜银矿的化学成分(表5-26)可以看出,产状不同,主成分Ag和Cu出现两个差别较大的区间,交代黄铁矿者Ag含量明显较高,而Cu含量又明显偏低。
表5-26 银矿物化学成分(wB/%)


3.金的矿化特征
在耳泽矿床的30多个矿体中,Au的矿化有明显的不均匀性,特别是矿石类型不同,差别更大,但总体仍有一定的规律性,例如:
在矿床范围内,从下部矿体到上部矿床,Au的含量有降低的趋势。在下部的Ⅱ号矿体中,Au的含量普遍在最低工业要求之上,最高达120×10-6,平均含量为7.99×10-6;在Ⅲ号矿体中,Au平均含量为5×10-6~6×10-6;在Ⅳ号矿体的独立金矿体中,Au平均含量为4.69×10-6;在Ⅶ号矿体的独立金矿体中,Au平均含量达7.01×10-6;最高的Ⅸ号矿体平均品位为4.48×10-6。这说明Au的矿化在矿床深部较强烈,向浅部趋于贫化。这为我们评价该矿床远景指出了方向。
在每个矿体中,独立金矿体常沿顶底板接触带或矿体中的构造裂隙呈似层状展布(图5-19),反映了金矿体和构造裂隙有密切关系。

图5-19 Ⅲ号矿体剖面图

在两大类型矿石中,褐铁矿矿石中的金含量普遍高于菱铁矿矿石。但在不同类型褐铁矿矿石中,Au的含量也还存在一定差异,如:在块状褐铁矿矿石中,Au含量为0.11×10-6~32×10-6,多数在工业要求品位之上,但特高品位很少出现。而在迁积型褐铁矿矿石中,Au的含量普遍较低。在土状褐铁矿石中,Au的含量普遍高于前两类,特别是蜂窝状矿石中,最高达120×10-6。还值得一提的是矿体顶板部位或靠近主矿体的围岩裂隙中,一些金矿石由褐铁矿及近代未成岩富铁粘土混合组成,Au的含量常高于块状褐铁矿石。例如,在CD1坑道大理岩内所充填的含褐铁矿碎块的粘土中,在长12 m范围所采的12个样品中,Au最低含量为2.64×10-6,最高达32.4×10-6,平均为9.51×10-6,说明金的成矿随着氧化作用加深及近代构造活动还有进一步富集的趋势。
根据对矿石从宏观到微观的综合分析,金在矿石中的存在形式基本可分两类:一类是明金、显微或次显微金,是肉眼及光学、电子显微镜能观察到的;另一类是不可见金,只能通过化学分析检测到,推测金是呈离子状态的机械混入物或以类质同象形式存在于矿物中。
尽管各种矿石矿物中几乎都含金,但由于不同矿物在矿石中所占比例不同,特别是各矿物中含金量不同,所以它们各自对整个矿体的贡献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在菱铁矿矿石中,菱铁矿虽然含Au量甚微,但由于其数量占绝对优势,所以对菱铁矿石金矿化的贡献在50%以上。黄铁矿在菱铁矿矿石中所占比例仅在7%左右,但由于黄铁矿中Au平均达30×10-6,决定了黄铁矿对矿石金矿化的贡献几乎和菱铁矿同等,特别是黄铁矿在矿体某些部位富集,对该部位形成强烈金矿化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图5-20)。然而,由于黄铁矿在菱铁矿矿石中所占比例不同,特别是各矿物中含金量不同,所以它们各自对整个矿体的贡献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

图5-20 耳泽矿区ZK901孔中金和铁含量变化

铁是耳泽金矿体中最主要的组成元素,但它与Au的矿化并无明显的相关关系(图5-20)。从总趋势看,Au与Ag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但由于Ag在各种矿物,特别是黄铁矿中变化幅度小,而Au却很大,因此两者并不呈明显的线型相关关系。
(二)赤铁矿-方解石建造金矿床:以红土坡金矿为例
红土坡金矿是笔者确定的一个新类型(杨岳清,1989)。该矿床位于耳泽矿床北约3 km处(图5-17),经四川省地矿局108地质队检查评价,在长约1000 m,宽200~400 m范围内共发现和圈定金矿化体120个,它们局限于北西西向的F4、F5断裂之间,其围岩为下三叠统岭麦沟组中的不同特征的镁质碳酸盐岩。
1.矿体和矿石
根据矿体形态,可分成单脉型和网脉型两大类:单脉型矿体主要呈透镜状、瘤状、脉状,少数呈团状,一般长数米至数十米,宽从几十厘米至数米,最长达100 m,最宽约30 m。脉体受北西、北东两组裂隙或层间剥离裂隙控制。部分矿脉具狭缩、膨大、分枝等特征,因此产状变化很大。网脉型矿体是矿液主要沿围岩北东和北西两组共轭小裂隙充填而成的细脉和不规则的网状脉带。脉体的宽度一般在1~5 mm,少数达1~2 cm。在密集地带,10 cm2范围内可见数十条。在一般地带也在数条至20余条。由于小脉体在不同地段的密集程度不等,在矿床范围内可分成众多的脉带。一个脉带一般宽1~10 m,长数米至10余米,最长可达30 m,最宽处可达13 m。
单脉型和网脉型矿体在形成时间上并不一致,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间隔。最显著的特征是网脉型矿石在单脉型矿体中构成角砾,或者是网脉型矿带被单脉型矿脉穿切,说明红土坡矿床是在脆性构造频繁活动,成矿溶液多次侵入的条件下形成的。在这两次矿液活动期间还有一次较明显的碳酸盐溶液活动,但极少有铁质参与,以方解石成分为主的碳酸盐岩脉明显胶结了网脉状矿石。
构成红土坡矿体的矿石,在地表呈深棕色—黑色。前人认为它们主要由褐铁矿组成,其原始矿物组成和耳泽矿床的菱铁矿建造类似。经笔者工作发现,该矿床的矿石主体由赤铁矿和方解石组成,在地表虽然有褐铁矿产生,但其数量远不如耳泽矿床多。
在红土坡的两类矿石中,赤铁矿和方解石的比例则存在较大差异。在网脉型矿石中,赤铁矿占绝对优势,它们沿微裂隙或者以密集浸染状方式交代白云岩,方解石仅在岩石的局部地段呈大晶体或者出现在晶洞中。在单脉型矿石中,赤铁矿和方解石的比例一般为(3∶1)~(1∶1)。在少数情况下,方解石的数量可明显超过赤铁矿。方解石呈粗大半自形—他形晶,而赤铁矿仍主要以他形密集的尘埃状交代方解石,有时也在方解石的晶粒间或脉体两侧呈密集性的似脉状分布。
在网脉型矿石中的硫化物目前仅发现黄铁矿一种,多数呈五角十二面体,呈浸染状或似脉状分布,数量一般在1%~3%。值得注意的是,在单脉型矿石中几乎见不到黄铁矿。这可能说明在该类型矿石中,黄铁矿在Au的成矿作用中至少不起重要作用。
2.金的矿化特征
在两种类型矿石中,Au的矿化特征有较大差异。根据上百件矿石分析结果发现,在网脉型矿石中金的含量变化很大,可从-6增至12.4×10-6,其含量高低明显取决于赤铁矿细—网脉在白云岩中的密集程度和黄铁矿在矿石中发育情况。这类矿石一般仅在部分地段构成工业矿体。在单脉型矿石中,Au的含量普遍在2×10-6以上,最高可达58.44×10-6。在单脉型矿石所在部位,Au的含量明显高于两侧,并且从脉体两侧形成逐渐降低的分散晕,说明金的成矿作用,晚阶段好于早阶段。
在两类矿石中,尽管Ag和Au并不明显呈正消长关系,但从单脉型矿石中Ag含量普遍高于网脉型矿石表明,Au高时Ag也相对较高。因此,两者的成矿作用有一致性。
由于以前未找到金、银矿物,关于红土坡矿石中Au的赋存状态曾有多种认识经大量工作,笔者在网脉型和单脉型矿石中都发现自然金(表5-27),其形态为他形粒状,粒径一般在0.005 mm。在网脉型矿石中,自然金都产出在尘埃状的赤铁矿粒间。在单脉型矿石中自然金主要产在方解石中,但其附近都存在尘埃状赤铁矿。自然金的成色很高,Au、Ag的含量变化不大。杂质成分主要是Fe,其变化幅度也很小。上述特征与耳泽矿床中的自然金有所不同。
表5-27 红土坡矿床中自然金成分(wB/%)


此外,在红土坡还存在类似于耳泽矿床中的褐铁矿体,它们呈不规则脉体和团块分布于结晶白云岩中,两者关系截然,围岩也很少蚀变。矿石中除褐铁矿外,尚残留有较多的黄铜矿、黄铁矿、石英及砷黝铜矿。石英的碎裂特征十分明显,表明成矿后有构造活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红土坡金矿中的黄铁矿Au的含量高达610×10-6,是“三江”地区众多金矿所未有的。众所周知,黄铁矿中的Au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矿床中Au的丰度,因此黄铁矿这一特征预示着红土坡地区具有良好的金矿找矿远景。

中甸岛弧带是斑岩型铜矿的矿集区, 主要在俯冲造山、碰撞造山和陆内汇聚阶段形成, 侵入岩主要为印支期中性-中酸性浅成斑 (玢) 岩。 春都、雪鸡坪 (图版Ⅵ-1)、烂泥塘、恩卡 (图版Ⅵ-3)、红山 (图版Ⅵ-4)、郎都、普朗 (图版Ⅵ-2) 七个铜矿床均位于该岛弧带, 它们在含矿岩体类型、围岩特点、矿体产出部位、蚀变组合、矿石类型、规模等均有一定的差异, 形成了郎都式、雪鸡坪式、普朗式、春都-烂泥塘式、红山式、恩卡式的斑岩型铜矿或矽卡岩型铜矿 (表5.1、图5.1)。

图5.1 中甸义敦岛弧斑岩铜矿区域成矿模式图

上述7个矿床的地质特征对比表明, 所有矿区地层均为上三叠统, 其中红山、恩卡矿区岩性以碳酸盐岩为主, 其余5个矿区岩性以砂板岩、安山岩为主, 表明它们经历了相似的地质构造事件。 7个矿床的侵入岩均以中-酸性浅成侵入岩为主, 石英二长斑岩或花岗闪长斑岩岩浆的侵入与成矿关系密切, 石英二长斑岩或花岗闪长斑岩是矿区的成矿母岩。矿石类型除郎都岩体底板为块状硫化物外, 其余均为细脉-浸染状为主。虽然各矿床经历的区域背景相似, 但是各矿床局部成矿地质条件有所差异导致它们的成矿模式也有所不同。根据目前的勘探结果, 7个矿床的规模有所不同, 它们既有超大型矿床, 也有小型矿床。但总体看来, 中甸岛弧带内斑岩型矿床的成矿条件优越, 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表5.1 中甸义敦岛弧斑岩铜矿系列主要矿床特点


1.美多锑金矿

藏北美多锑矿带位于小唐古拉山南麓,西起多尔索洞错,东至土门格拉煤矿,东西长约200km,南北宽约40km。大地构造上,属于北羌塘弧后前陆盆地和龙木错—双湖蛇绿混杂带。区域性NW向吐错—查乌拉大断裂(或小唐古拉山南缘断裂)沿矿带中部穿过。

锑矿带出露地层有上三叠统土门格拉群、波里拉组和巴贡组、雁石坪群、白垩系等。成矿带内酸性火山岩较为发育,多沿断裂带呈不连续的串珠状分布,岩石类型主要有流纹质凝灰岩、流纹质凝灰角砾岩和英安岩等,构成美多锑矿带的主要容矿围岩。目前对这些火山岩的产状和区域展布特征尚不太清楚,推测可能主要呈夹层分布于上三叠统土门格拉群含煤碎屑岩组中(闫升好等,2004)。这套火山岩也可能属于巴贡组。

本带区域构造以近东西向的宽缓复式褶皱及走向和横向断裂为主,褶皱构造主要有美多背斜和纳扎江木东向斜。成矿部位受NE、NW向断裂联合控制,NE、NW向张性断裂为容矿构造。在NNW向断裂带中,锑的成矿作用与火山岩密切伴生。锑金矿与巴贡组(?)中的硅质岩共生关系密切。矿石硫、铅、氦、氩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为大气降水,成矿物质不可能主要由围岩地层提供,地幔物质参入成矿明显。成矿年龄为20Ma,为青藏高原后碰撞地壳加厚阶段。成矿作用在时间与空间上与藏北大规模富碱中性熔岩所对应的构造热事件(30~10Ma)一致,地幔物质渗入成矿,因此藏北锑矿带的形成可能与中新世以来造山带增厚岩石圈底部拆沉作用引起的软流圈上升和地幔底辟作用有关(闫升好等,2004)。

2.安多县当曲铁矿

沿唐古拉岩体近东西向分布的区域内,已发现沉积热液改造型铁矿床、矿点约20个,其中当曲铁矿经过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多次调查和评价,认为达到大型铁矿。

据1∶25万安多县幅地质调查资料,当曲铁矿位于聂荣县桑龙乡和安多单堆乡境内,当曲河上游加查5049高地一带。该矿经1966~2002年的多轮工作,确定为大型富铁矿。

(1)矿区地质概况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中侏罗世雀莫错组和晚白垩世阿布山组。雀莫错组为一套滨海相陆源碎屑岩夹湖—潮坪相碳酸盐岩。岩性为紫红色粉砂质泥岩、铁质粉砂岩灰绿色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钙质泥岩及中厚层微晶灰岩和生物碎屑灰岩。阿布山组为褐色厚层砾岩和紫红色砂砾岩,不整合于雀莫错组之上。

岩浆岩主要为晚白垩世酸性火山岩—侵入岩,外围为早白垩世英云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矿区断裂和褶皱较为发育,断裂以近东西向为主,次为北东向。近东西向断裂规模较大,为多期复活型断裂,主要表现为碎裂岩、断层角砾岩及断层泥,断层带内蚀变较强,有硅化、褐铁矿化、重晶石化等,是区内重要的控矿构造,多个矿体沿断裂分布。褶皱构造主要为轴迹呈近东西向展布的苟炮曲向斜,向斜较开阔,地层倾角30°~50°,转折端向东仰起,矿体在向斜两翼展布。

(2)矿床地质特征

当曲铁矿产于雀莫错组一段中下部,矿体规模总体受层位控制,具有较典型的层控矿床特征。以苟炮曲向斜轴部为界,分为南、北两个矿带。矿石矿物主要为菱铁矿,其次为镜铁矿;脉石矿物为重晶石、石英、方解石等。矿石具粒状结构,致密块状。在菱铁矿中,镜铁矿呈细脉状穿插。

(3)矿床成因

从矿床空间分布特征来看,总体受雀莫错组控制,与潮坪—湖环境有关。矿层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总体受层位控制,表明为沉积型铁矿。另外在矿床外围的断裂及其花岗斑岩接触带多见有热液型镜铁矿化,表明晚白垩世火山—侵入期后热液对当曲铁矿具有重要的改造作用,是形成富铁矿床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当曲铁矿为沉积、热液改造型矿床,同时具有层控矿床的特点。与当曲铁矿成因类型相似的还有永曲铁矿(当曲河上游聂荣县永曲乡南24km处)。分布于当曲铁矿外围的铁矿点,有罕巴、加木查、查浪拉、白雄、扫百曲、当曲帕格野马巧等7处铁矿点,这些矿点与当曲铁矿具相似的地质、成矿背景,主要产于中侏罗统雁石坪群雀莫错组地层中,矿体近东西向展布,矿石以菱铁矿为主,次为镜铁矿、赤铁矿等。

3.聂荣县查吾拉铜矿

据1∶25万仓来拉幅区调资料,该矿床位于西藏聂荣县查吾拉区南部,为大型铜矿。

(1)地质概况

矿区北侧为前石炭纪恩达岩组片麻岩夹斜长角闪岩,再向北为晚三叠世二长花岗岩体,南侧地层为晚三叠世巴贡组和中侏罗世雀莫错组。成矿带内断裂比较发育,断裂带走向以近东西向、北东向为主。断层带内硅化、孔雀石化、星点状褐铁矿化强烈。成矿带内褶皱变形,巴贡组以闭合—中常褶皱为主,雀莫错组褶皱形态组合为隔挡式,即向斜开阔、背斜紧闭—等斜、两期褶皱的轴迹为北西西—南东东向,与区域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属共轴叠加大结果。根据铜矿体分布的地层层位、矿体发育特征和控矿因素等,将查吾拉铜矿带中的矿体分为Ⅰ、Ⅱ、Ⅲ号矿带,见铜矿化体6个。

(2)矿区地质特征

Ⅰ号矿带位于成矿带的北缘,矿带呈东西向断续出露,长7km,东宽西窄,北侧为前石炭纪恩达岩组混合岩、片麻岩,矿体发育于中侏罗世雀莫错组长石石英砂岩内。该带以铜、铁矿化为主,矿体产状与周围地层的产状完全一致。代表性矿体有查学曲北矿点和加布陇矿点。矿石矿物组合有细粒黄铁矿、黄铜矿,次生矿物有孔雀石、蓝铜矿。Ⅱ号矿带位于Ⅰ号矿带南侧,矿体产于中侏罗世雀莫错组紫红色、灰绿色砂岩、灰白色粉砂岩中,含矿围岩为长石石英砂岩。矿石矿物有微—细粒黄铁矿、黄铜矿,次生矿物有薄膜状孔雀石、蓝铜矿。Ⅲ号矿带位于Ⅱ号矿带以南至阿通—索若一线,矿化带呈北西西—南东东方向展布,长4km,宽2~50m。矿体位于雀莫错组灰色厚层长石石英砂岩、暗紫色砂岩、粉砂岩中。矿石矿物为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呈浸染状、斑点状、团块状产出。次生矿物有孔雀石和少量蓝铜矿。

(3)矿床成因

查吾拉矿区的主要含矿岩系为中侏罗统雁石坪群第5岩性段的杂色长石石英砂岩夹粉砂岩和泥岩,其他岩性段的长石石英砂岩中也有少量铜矿化产出,矿化体呈层状、似层状产出,铜矿化层位稳定,为典型的沉积型矿床。矿区附近无火山及岩浆作用的地质体出露。但在个别地方受构造控制的富矿体的存在,也反映了该矿床形成后,遭受过后期构造或热液成矿作用的叠加和改造。因此查吾拉矿区在成因上属沉积热液改造型砂泥岩型铜矿。

4.杂多县旦荣铜矿

据1∶25万仓来拉幅区调资料,该铜矿位于杂多县城西170km的旦荣乡西30km,杂多—莫云简易公路从矿区附近通过。

矿区位于乌丽—杂多陆内隆起带西段,长10km,宽0.2~0.8km。区内出露地层有早石炭世杂多群碳酸盐岩组、晚二叠世诺尔巴嘎日保组和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旦荣组,三者之间为不整合接触。区内构造形态为轴向北西西的背斜,核部为碳酸盐岩组,由深灰色、灰色硅质条带或团快灰岩组成,向两翼依次出现诺尔巴嘎日保组含放射虫硅质岩、海相长石石英砂岩与粉砂岩互层和旦荣组(J3K1d)安山玄武岩、玄武岩。其中旦荣组是区内主要的赋矿地层,石英二长闪长玢岩脉发育。

目前在矿区内已发现26个铜矿体,矿石矿物主要有辉铜矿、斑铜矿、自然铜、黄铜矿及黄铁矿,呈层状、似层状为主,脉状、透镜状次之。与铜伴生的有益组分为金。

该矿床赋存于玄武岩内,集中发生在一个火山喷发旋回的末期。矿体的蚀变作用普遍而强烈,且受到火山机构的严格控制,即矿化富集地段往往在火山喷发中心及其周边地带,远离火山口铜的品位越来越低,矿体呈尖灭现象。因此旦荣铜矿是比较典型的火山气液矿床。




金矿床类型和特征
研究表明该矿床为浅成中温热液型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于岩体(王光宁,1999)。 3.党河南山金矿床 党河南山金矿床处于中南祁连党河南山加里东期陆内裂谷带 内。该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先后发现了黑刺沟、贾公台、振兴梁、狼查沟等一批金矿床、矿点、矿化点。以产于早古生代奥陶纪、志留纪地层中与碎屑岩或火山碎...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
根据1987 1990年广西地矿局和有色广西地勘局分别调查89个岩体,其中63个岩体风化壳中有离子吸附型稀土矿,调查面积约1.66万km2,先后共发现矿床(点)104处,其中大型矿床3处,中型矿床10处,小型矿床7处,矿点59处。资源量在全国排序中列第四位,仅次于广东、江西、内蒙古。 2.广西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分布 广西离子...

古火山机构与成矿
小铁山矿床产于四个圈-拉牌沟-铜厂沟火山喷口南侧和东部火山中心喷发口的南边以凝灰岩为主的一套细火山碎屑岩中,矿床到拉牌沟火山喷口有400~500 m距离,从矿床与火山喷口的关系看,应为火山喷口斜坡型矿床;四个圈矿床位于东部喷发中心的 18~22线,西拉牌沟矿点位于 16~18 线,两矿床(点)之间是四个圈古火山喷...

新疆东天山彩霞山铅锌矿
彩霞山铅锌矿带各矿床(点)赋矿地层均为青白口系卡瓦布拉克组第一岩性段(图4-4-1),区域上断裂、褶皱构造发育,岩浆活动强烈,动力变质作用普遍发育。 彩霞山铅锌矿大地构造位置属塔里木板块北缘活动带卡瓦布拉克—星星峡中间地块,北界为阿其克库都克区域性断裂。成矿单元划归为古亚洲成矿域塔里木成矿省塔里木板块北缘(...

怀化巿有多少矿产
汇编上图的矿床及矿(化)点922处,其中地质工作程度达到普查及以上的大型矿床20处,中型矿床34处,小型矿床149处;地质工作程度在普查以下的小型以上矿产地52处(表2-3、表2-4)。 全市主要矿产22种,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意义的15种大宗支柱性矿产我市有12种,仅缺石油、天燃气及盐矿。 根据对本市矿产资源的开发利...

主要矿化类型及特点
值得讨论的是,在工作区目前尚未发现与次火山作用(斑岩)有关的工业矿床,但从本区已知的成矿条件及已发现的矿化线索来看,次火山岩型铜钼矿化点(含斑岩型)占已知矿化类型的40%,预计本区在寻找斑岩型铜钼矿方面有较大潜力(后面还会进一步讨论)。另外,本区与火山喷发沉积作用有关的工业矿床占14.81%...

隆起带(区) 成矿单元
东段太平-宁国成矿区,为大面积志留纪地层分布区,自寒武—志留纪该区即为深海槽盆相,早古生代为一套泥沙质复理石建造,晚古生代地层仅残存于局限的向斜盆地中,东段总体矿化相对较弱,主要矿床(点)、类型包括:泾县铜山有产于石炭纪与小侵入体接触带附近的层控矽卡岩型铜矿,围绕一些大型侵入体周围尚见有热液型锡、...

成矿区带的划分
带内有2个金矿点(67~68号),占金矿点总数的2.04%。矿床成因类型为次火山热液岩型金矿。 金山沟金矿带处于东准噶尔华力西期褶皱隆起带之南,准噶尔中新生代坳陷区之北缘。金山沟为坳陷区的基底隆起地区,为一经向构造带-金山沟经向构造带。 金山沟地区属中石炭统巴塔玛依内山组(C2b)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等...

主要矿床类型区域预测找矿模型与预测指标体系
根据预测区斑岩型矿床的分布和矿床规模,选取南冈底斯成矿亚带的驱龙、雄村、白容、厅宫、冲江、拉抗俄、帮浦、吹败子、吉如、江翁松多、朱诺、汤不拉、沙让、达布、洞嘎普和班公湖-怒江带北侧的多不扎等斑岩型矿床作为模型矿床点。根据斑岩型矿床的区域预测模型和多元信息数据库综合信息资料,筛选并确定斑岩型矿床...

(四)都庞岭钨锡多金属找矿远景区(Ⅳ)
区内共有各类矿床(点)96处,其中钨锡矿62处、锑矿1处、铜铅锌矿7处。主要矿种为钨锡,矿床类型主要为变花岗岩型、破碎带蚀变岩型及石英脉型,以变花岗岩型和破碎带蚀变岩型锡矿最为重要。矿产主要分布于复式岩体各期次花岗岩(尤其是燕山期)及其外接触带上,形成 NE 向的弧形成矿带,从北而南矿化...

成华区18141153527: 矽卡岩矿床的典型矿床 -
唐荣延寄: 河北邯邢矽卡岩型铁矿床、河北寿王坟矽卡岩型铜矿床、辽宁杨家杖子矽卡岩型钼矿床、湖南柿竹园矽卡岩型-云英岩型钨锡钼铋矿床、湖南黄沙坪铅锌矿.

成华区18141153527: 我国主要的热液矿床有哪些 -
唐荣延寄: 1、岩浆热液矿床: 热液型矿床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 (1)钨锡矿床: 脉状钨锡矿床(如江西大庾西华山、邓埠仙、浒坑等); 斑岩型钨锡矿床(如莲花山、银岩等); 矽卡型钨锡矿床(如湖南柿竹园,香花岭、瑶岗仙). (2)铅锌矿床:如湖南桃林铅锌矿等. 2、非岩浆热液矿床: 卡林型金矿,主要分布在陕甘川、滇黔桂交界处; 湘黔地区的汞锑矿床; 广西碳酸盐岩中的水晶矿床等.

成华区18141153527: 中国成矿带都有哪些? -
唐荣延寄: 1、吉黑成矿带:主要有翠宏山铁(钨)多金属矿,二股西山和赵家湾子钨矿,白石应钨矿和弓棚子铜钨锌矿,岫岩钨矿,成矿类型为石英脉+矽卡岩型.2、内蒙—大兴安岭成矿带:已知钨矿(点)30多处,石英脉型钨矿有太朴寺白石有洼钨矿...

成华区18141153527: 世界上最大的黄金矿在哪里? -
唐荣延寄: 印度尼西亚的格拉斯堡(Grasberg)矿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铜-金矿.该矿由一个储量世界最大的单体金矿和一个储量占世界第二位的铜矿所组成,2004年产铜92.3万吨,产金64.54吨,分别占当年世界矿山总产量的6.2%和3.5%.格拉斯堡矿...

成华区18141153527: 我国典型的伴金生矿床有哪些? -
唐荣延寄: 金银铜属于共生矿物,经常伴生.江西的德兴铜矿.山东招远也能伴生铜.

成华区18141153527: 我们国家现在的珍珠岩矿床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区? -
唐荣延寄: 珍珠岩矿床在我国的分布被分成了三个亚带,分别是第一亚带、第二亚带和第三亚带.第一亚带也叫大兴安岭、燕山亚带.这个亚带中的主要珍珠岩产地有河北的宽城、平泉以及张家口,围场,沽源;辽宁的凌源、法库、建平以及锦州、锦西义县、黑山;山西的灵丘;河南的信阳;内蒙的多伦、太仆寺旗、正兰旗、中后旗等.第二亚带名叫东北北部、山东亚带.这个亚带中的珍珠岩矿床有吉林九台、黑龙江穆棱等.第三亚带名叫东南沿海亚带.这个亚带中的矿床有浙江宁海松脂岩矿床等.主要集中在我国的山西、辽宁、内蒙古、河南、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山东、江西、湖北、河北等十多个地区.此信息由上海甲浦瑞机械提供.

成华区18141153527: 斑岩型矿床哪里有 -
唐荣延寄: 斑岩型矿床是一种陆相的次火山热液矿床,包括中酸性及酸性次火山岩有关的斑岩型铜矿床、斑岩型铜钼矿床、斑岩型金矿床、斑岩型钨矿床、斑岩型锡矿床、斑岩型铅锌矿床等. 从大地构造背景上说,一般均出现于活动大陆边缘、岛弧和板块内部的构造岩浆活动带内. 斑岩铜(钼)矿床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矿床类型.典型的实例有:智利楚基卡马塔和布雷登铜矿床,美国宾厄姆铜矿,我国江西德兴、城门山,西藏玉龙,黑龙江多宝山等.

成华区18141153527: 中国哪些地方有金矿? -
唐荣延寄: 中国的金矿 中国的地质科学工作者一直为探求金矿资源默默地耕耘.经过多年的研究,认为金矿在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各有一个成矿期,以元古代,中生代为主.金矿(岩金)最主要的类型是绿岩带型金矿床,时代较古老. 中国...

成华区18141153527: 滑石矿概述 -
唐荣延寄: 滑石 ( 3MgO·4SiO2·H2O) 是典型的热液变质型矿物,是富镁质超基性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经水热变质交代的产物.滑石通常呈致密块状、片状或鳞片状集合体.纯滑石含有 63. 36% SiO2、31. 89% MgO 和 4. 75% H2O,但滑石极少...

成华区18141153527: 铜矿床的主要矿石矿物,矿床成因类型及其主要地质特征? -
唐荣延寄: 铜矿床的主要矿石矿物是:斑铜矿、黄铜矿、辉铜矿、孔雀石,其他较少.矿床成因类型有:1、岩浆岩成因的斑岩型铜矿:主要产于斑岩体及其围岩之中,主要地质特征有:靠近外围有特征标志层-青磐岩化,品位普遍较低,一般小于1%,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