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的理解感悟

作者&投稿:澄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理解体会——“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思是说:高尚君子的行为,以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老子的弟子文子曾有言:“非淡漠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应从此变化而来。


淡,古亦写作“澹”,是安静貌。《老子》中有句,“淡兮其若海。”泊,也是恬静之意。《双书·司马相如传》有句:“泊乎无为。”何为“淡泊”呢?是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安逸,还是朱熹“事理通达心气和平,品节详明德性坚定”的随和,抑或郑燮“难得糊涂”的豁达?古往今来,概无定论。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大凡真正“淡泊”之人,皆能置个人得失于度外,视名利如粪土,心态平和,操守清廉。有人在激烈的竞争中败下阵来,无心奋起,于是自我标榜“淡泊”,这是误解,淡泊不是消极,有人在感情游戏中颇受挫折,心灰意冷,于是声言心如古井,再不掀波,从此“淡泊”,这同样是误解,冷漠不等于淡泊。雄心万丈而壮志难酬,于是标榜“淡泊”,这是颓唐者的自暴自弃;无才无能而碌碌无为,却号称“淡泊”,这是低能儿的自我安慰。淡泊是一种境界。浑浑噩噩、不思进取的人是无法“淡泊”的,他们眼中的淡泊不过是一种“平淡”和“玩世不恭”。淡泊也是一种胸怀,锱铢必较、气量狭窄的人是无法“淡泊”的———利己思想太重的人又怎能奢谈淡泊?淡泊更是一种信仰,公而忘私的人甘于淡泊,敬业奉献的人懂得淡泊,节操高洁的人向往淡泊。 淡泊是一种品格,也是一种心态。有所求而亦无所求,淡泊的是最庸俗的功利目的,而追求的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在竞争日益激烈,诱惑日趋纷繁的社会里,固守节操、淡泊名利并非易事,只有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人生追求、乐于奉献的人,才能做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意思:

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志趣;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清静,才能达到远大目标。

用现代话来说,就是: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是诸葛亮所书。此联反映的是诸葛亮对人生的哲理思考,认为一个人须恬淡寡欲方可有明确的志向,须寂寞清静才能达到深远的境界。语浅而意蕴深刻,充满了道家哲理。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显然,“淡泊”、“宁静”是“明志”、“致远”的必要条件,而“明志”、“致远”则是“淡泊”、“宁静”的最终目标。诸葛亮在“书”中强调:“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就是说,立志于学、静心求学是手段和过程;养成学问、增长才干才是目的。那么增长才干又是为了什么呢?了解我国历史议价的朋友都知道,中国知识分子提倡的修复,作为内在道德实践与出世的宗教家所讲究的修养之不同就在于其强烈的入世精神。诸葛亮自不例外。《诫子书》所谈之养心修身学问是有明确的终极指向的,那就是“接世”——为世所用,有用于世!就是对国家、对社会有所益处。这就是诸葛亮的“宁静”、“致远”所要告诉我们的全部意义!

诸葛亮当年“躬耕于南阳,苟全生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可谓“淡泊”、“宁静”之极。然而,其心忧国家,有澄清天下之志,并为此做了长期的不懈努力,让雄才大略的刘备生出“犹鱼之有水”之感;助刘备联孙权抗曹操,成就帝业;辅刘禅励精图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诸葛亮一生对“致远”的执着。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意思就是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这是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此句用“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

淡泊”是一种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就曾说“恬淡为上,胜而不美”。后世一直继承赞赏这种“心神恬适”的意境,我们的一生最大的幸福,就是能为目标奋进,并且能实现它。而浮躁不安的人们常常不能平稳心态,不为杂念所左右,最终不得其想。只有心境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能厚积薄发、 有所作为。



非淡泊无以明志下一句,非宁静无以致远,原来这番话还有一个故事



1. 淡泊就是面对周围环境的诱惑,面对他人的成功,不要心急,慢慢地砥励品格,慢慢地充实自己,提高个人的修养和学识,一步步接近自己的目标。也许没有人能理解你,也许这条道路异常艰辛,也许现实诱惑太多,但只要足够淡泊,总能明白自己想要的东西,这就是非淡泊无以明志。沉着冷静地应对各种暂时的成功或者失败 ,才能在既定的道路上走的更远。这就是“非宁静无以致远”。
2.《诫子书》作者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 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它也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后来更成为修身立志的名篇。《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澹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他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意思是说,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诸葛亮教育儿子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在书信的后半部分,他则以慈父的口吻谆谆教导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话看起来不过是老生常谈罢了,但它是慈父教诲儿子的,字字句句是心中真话,是他人生的总结,因而格外令人珍惜。这篇《诫子书》,不但讲明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则方面对其子严格要求,循循善诱,甚至在一些具体事情上也体现出对子女的细微关怀。在这篇《诫子书》中,有宁静的力量:“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有节俭的力量:“俭以养德”;有超脱的力量:“非澹泊无以明志”;有好学的力量:“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有励志的力量:“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有速度的力量:“淫慢则不能励精”;有性格的力量:“险躁则不能治性”;有惜时的力量:“年与时驰,意与岁去”;有想象的力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有简约的力量。这篇文章短短几十字,传递出的讯息,比起长篇大论,诫子效果好得多。文章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文字清新雅致,不事雕琢,说理平易近人,这些都是这篇文章的特色之处。

大家都知道这是诸葛亮《诫子书》中的名句。《诫子书》也可算是名篇了,为什么偏偏这两句尤其出名。你看很多书法作品最爱写“淡泊明志”或者“宁静致远”。以前只觉得这两句读起来朗朗上口(明明很多文言文都朗朗上口),又是大名垂宇宙的诸葛公的遗篇,自是牢记于心,至于其中的意味,倒是未曾深究的。直到最近,从懵懵懂懂的心境中走出,也渐渐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开始思考人生的规划,并慢慢去实践时,才意识到这句话的深意。对于尚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摸爬滚打的人,面对周围同龄人或多或少的成功,面对他们开着车泡着妞恣意逍遥快活人生,面对他们已经开始赚钱而你或许还在读研究生而国家补助只够温饱时,诸葛公的这句话应该让你泪流满面。
其实这句话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年轻人,认准目标,沉住气,不要急,慢慢来”。这点太重要了,尤其是对于当代的年轻人来说,毕竟我们面对的诱惑太多。好,什么是淡泊?淡泊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嘛?绝不是!君不见,葛公一次次北伐,为了王师早日进取中原,实现大汉的再一次中兴。这样的葛公怎么可能劝诫儿子安于现状。我的理解是,淡泊就是面对周围环境的诱惑,面对他人的成功,你不要心急,慢慢地砥励品格,慢慢地充实自己,提高个人的修养和学识,一步步接近自己的目标。也许没有人能理解你,也许这条道路异常艰辛,也许现实诱惑太多,但只要你足够淡泊,你总能明白自己想要的东西,这就是非淡泊无以明志。
好,认准目标了,那就沉下心来慢慢地去做。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可能会有失败,没关系,再来,君不见,葛公的北伐不是屡败屡战嘛,刘备不也一次次从失败的泥潭中爬起,擦干身上得血和汗,一次次重新开始嘛。可能有段时间,你收获特多,但也不能因之而生骄傲之心,而失去了沉着冷静。君不见,汉中之战后,刘备集团势力空前高涨,而其君臣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关羽发动樊城之战,却不能与孙权集团搞好关系,终于致使自己后院失火,荆州一旦失去,葛公的隆中对,就失去了两路进取中原的基础,不可谓不遗憾。所以,沉着冷静地应对各种暂时的成功或者失败 ,才能在既定的道路上走的更远。这就是我理解的“非宁静无以致远”。
我们再回顾一下葛公的人生经历。他二十八岁被刘备请出山,据他自己出师表里说的是刘备“不以臣卑鄙,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的诚心感动了本来打算“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他,他才出来辅佐刘备的。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嘛,且不说葛公满腹学识是否要求用武之地,就看刘备拜访后他立马拿出了隆中对,你觉得他是一个安居南阳(或襄阳)的隐士嘛?这么好的策划难道不是准备了很久才有的嘛?可见他是很想建一番功名的。但是他却等到二十八岁才出山,其实以他的能力,随便去哪个势力,分分钟座上宾,不胜自己躬耕卧龙岗的艰辛?但是因为葛公心中另有一番宏图大业,他也就安于在此躬耕,等待时机了。窃以为这就是他所谓的“淡泊”吧!而这,对他那以后继承他武乡侯爵位的儿子诸葛瞻,尤其重要,毕竟,身为官二代的诸葛瞻,面对的诱惑实在比葛公年轻时多太多了。我以为这就是葛公为何会在死前的诫子书里告诫儿子“非淡泊无已明智,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实在是因为很多年轻人都太急躁,而又太沉不住气,太容易迷失自己了。
手机码字,可能有个别错别字,见谅。
以上。


静俭修身:静则不扰 俭则不烦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君子的美好操行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通过修行获得的,安定宁静可以提高自身修养,勤俭朴素可以培养优良品德。如果不能淡泊寡欲,就无法树立明确的志向;如果不能安定宁静,就无法...

高雅诗词座右铭
高雅诗词座右铭汇总如下 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3、人生结交在始终,莫为升沉中路分。4、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5、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6、黄金然桂尽,壮志逐年衰。7、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8、坐上客恒满,樽中饮不空。9、古人今...

淡泊名利的诗句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淡泊名利的诗句,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淡泊名利的诗句 1 1、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红》 2、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3、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洪应明...

淡泊明志
诸葛亮还说过:“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即不恬淡寡欲就不能确立远大的志向,不排除杂念就无法深谋远虑。这是诸葛亮对其子的谆谆教诲,也是他关于修身养德的至理名言。 一个人利欲熏心,就不能有远大的志向;心气浮躁,很难有真知灼见。只有淡泊名利才能立志恢弘,心态平和才能深思熟虑。崇高的理想必然要远...

三国人物 代表语句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三国·诸葛亮《诫子书》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如果不下苦工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 《诫...

元澹字行冲文言文翻译
1、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译文: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2、原文: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译文: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3、原文: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关于淡泊名利的名言
37、岂问渭川老,宁邀襄野童。 38、挡不住今天的诱惑,将失去明天的幸福。 39、名为锢身锁,利是焚身火。 40、由来万夫勇,挟此生雄风。 41、去年寄书报阳台,今年寄书重相催。 4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3、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 44、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

中国名人的座右铭
3、君子有终身之忧,而无一朝之患。——座右铭出自:《礼记》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座右铭出自:陆游 5、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座右铭出自:韩愈 6、有志者事竟成。——座右铭出自:《后汉书·耿列传》7、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座右铭出自:诸葛亮《...

形容人生淡泊的诗句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6. 5.表示淡然人生态度的诗句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 诫子书》 释义: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志趣;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清静,才能达到远大目标。 2、纵使山僧真厌客,淡然相对有维摩。——宋代赵蕃《题...

关于与世无争的诗句完整诗句
2. 求一句描写与世无争的句子 朋友,以下的诗句都是与世无争的句子: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病来心静一无思,老去身闲百不为。——白居易《斋月静居》 3、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 ——柳宗元《晨诣班超师院读禅经》 4、天清江月白,心静海鸥知 ——李白《赠汉阳辅录事其一》...

绛县17188913080: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中的句子) - 搜狗百科
别晓浓维:[答案]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是诸葛亮所书.此联反映的是诸葛亮对人生的哲理思考,认为一个人须恬淡寡欲方可有明确的志向,须寂寞清静才能达到深远的境界.语浅而意蕴深刻...

绛县17188913080: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至远.”的具体意思是什么? -
别晓浓维: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 诸葛草庐中门联:淡泊以明志 宁静而致远 此联出自第37回二顾草庐中.刘、关、张三人跟童子进诸葛草庐,至中门,刘备见门上大书一联.其大意...

绛县17188913080: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别晓浓维:[答案] 诸葛亮的《诫子书》中有这样两句话:“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其大意是: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志趣;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清静,才能达到远大目标

绛县17188913080: “非淡泊无以宁静,非宁静无以致远”是什么意思? -
别晓浓维:[答案] 原话应该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意思是:在竞争日益激烈,诱惑日趋纷繁的社会里,只有固守节操、淡泊名利、内心平和,才能看清人生正确的方向,才能走得更远,更成功,最终达到自己的目标.

绛县17188913080: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意思(简短一点) -
别晓浓维: 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志趣;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清静,才能达到远大目标. 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绛县17188913080: 诸葛亮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是什么意思? -
别晓浓维: 淡泊明志

绛县17188913080: 请问"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
别晓浓维:[答案]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 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绛县17188913080: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啥意思? -
别晓浓维:[答案]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诸葛草庐中门联:淡泊以明志 宁静而致远 此联出自第37回二顾草庐中.刘、关、张三人跟童子进诸葛草庐,至中门,刘备见门上大书一联....

绛县17188913080: 非淡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意思 -
别晓浓维:[答案]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在这里诸葛亮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