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中有出现过哪些文学争论?

作者&投稿:吴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当代文学有哪些流派?~

中国当代文学流派有:荷花淀派、山药蛋派、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痞子”文学等等。
1、荷花淀派
荷花淀派,以孙犁为代表的一个当代文学的流派。此派一般都充满乐观精神和浪漫主义气息,清新朴素,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主要作家还有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等。荷花淀即白洋淀。这一流派得名不但源于白洋淀这个地方,也源于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
2、山药蛋派
山药蛋派是中国当代小说流派之一,形成于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指以赵树理为代表的一个当代的文学流派。主要作家还有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等,人称“西李马胡孙”,他们都是山西农村土生土长的作家,有比较深厚的农村生活基础。

3、寻根派
寻根文学指的是以“文化寻根”为主题的文学形式。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国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在这样的理论之下作家开始进行创作,理论界便将他们称之为"寻根派"。
4、改革文学
中国自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便开始了自上而下的全国性经济体制改革。与此同时,许多作家开始把创作目光由历史拉到现实,一边关注着现实中的改革发展,一边在文学中发表自己关于祖国发展的种种思考和设想。这就是风骚一时的“改革文学”,其开篇之作,是蒋子龙的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
5、反思文学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批作家从政治、社会层面上还原“文革”的荒谬本质,并追溯到此前的历史,从一般地揭示社会谬误上升到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上,和伤痕文学相比,其目光更为深邃、清醒,主题更为深刻,带有更强的理性色彩,被称为“反思小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文学流派

  一、 诗歌
  我国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源于原始人的劳动呼声,是一种有声韵、有歌咏的文学。
  古诗多四言,如《诗经》,东汉魏晋以后多五言、七言。唐代有古体和近体之分,"五四"有了新诗。
  我国古代将合乐的诗歌称为歌,将不合乐的诗歌称为诗。无论合乐与否,都具有很强的音乐美。
  诗歌按时代分为古体诗、近体诗和新诗;按表达方式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内容分为田园诗、山水诗、科学诗和咏物诗四类。
  1、古体诗
  又称"古诗""古风",指唐以前(主要是汉魏)的诗歌和模仿唐以前的诗歌创作的作品。它由民歌发展而来,不求对仗、平仄,用韵自由。中唐的白居易、元稹用乐府的形式创新题,称新乐府,仍属古体诗的范围。
  2、近体诗
  与古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样式,又称"今体诗""格律诗",句数、字数、平仄、用韵都有严格的规定。分律诗和绝句两类。
  3、律诗
  近体诗的一种体式,分五律和七律。它在音韵、平仄、句式、对仗上都有一定规格和要求。全诗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4、绝句
  近体诗的一种体式,分五绝和七绝,四句一首,一般认为是"截律诗之半"而成。
  5、楚辞
  诗歌的一种体式,因产生于战国时期南方楚地而得名,以屈原《离骚》为代表,又称"骚体"。
  特点:熔汇大量神话故事,富于幻想和浪漫气息;除抒情外,大用铺陈的方法;句式比较散文化,大量用"兮"字。
  6、新诗
  又称"现代诗",指中国"五四"运动以来产生的新体诗歌。它在形式上打破了旧体诗歌格律的限制,采用了较为自由的形式和接近口语的白话,便于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
  新诗要求做到精练、押韵,大体整齐。
  7、歌行体
  乐府民歌的一种体式。歌是总名,铺张本事而歌称行,与"吟""曲""引""叹""篇""调"等均称"乐府歌行体",其间无严格区别。
  特点① 有固定的词调,而大多篇无定句,句无定字,以杂言为主,语多口语化,通俗生动;②音韵节奏上押韵比较自由,不讲平仄、对仗;③表现手法:除比兴外,多用排比铺陈,叙事曲折淋漓,长于对话和细节描写来刻划人物,塑造形象。
  二、赋
  本为一种文学的表现手法,为《诗经》"六义"之一,汉代形成一种特定的体制。成为一种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讲究铺陈,重视词藻、对偶、押韵的文体。以铺叙事物为主的是"大赋",以抒情为主的叫"小赋",接近于散文的称"文赋"。
  它有别于今天的散文标题的"赋",已不是铺陈的字眼,而是"赞""颂"意。
  古人"辞""赋"合称,是因二者都体形灵活,篇幅长短不限,句子以四、六言为主,且允许有错落参差;从风格上看,都讲究文采,多用铺张手法。二者的区别是:"辞"在句中或结尾多用"兮"以调节音节,而"赋"则较多的使用散文句式,甚至整篇韵文中夹杂完全不押韵的散文语句。
  三、骈体文
  是以双句(即俪偶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与散文相对的一种韵文。最大特点是,全文用对偶句组成,构成字数相等的上下联,句法结构对称,词性、词义相互合对。而偶句通常用四字和六字组成,互相交替(四六文),如"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起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唐初仍沿习此,到韩、柳继起后,这种文体才衰落。
  和韩、柳倡导的古文相比,古文讲"气势",骈文讲"气韵";古文讲通畅,骈文讲含蓄;古文讲古朴,骈文讲典丽。
  四、词
  古代适合合乐歌唱而产生的一种新诗体,(即"倚声填词")。又叫"曲子词""长短句""乐府"等。
  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的曲调名(曲牌),它规定了可供演唱的词的音乐,也规定了作为歌词的"词"的字数、句数、韵数、韵位等。大部分都分为片(段),"片"也叫"遍"或"阕",是音乐唱完一遍的意思。
  词概括乐调长短,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慢词)。
  词远在梁代时已有雏形,晚唐定型,盛于宋朝。
  五、小说
  文学作品的一大样式。通过描写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广泛地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生活。
  中国小说渊源于古代神话传说,经历了六朝志怪、唐代传奇、宋元话本、明清章回小说和"五四"现代小说的发展过程。
  按篇长短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按内容不同分为社会小说、神话小说、历史小说、科学小说和侦探小说。
  1、志怪小说
  指我国汉魏六朝的谈鬼神怪异的一种旧小说。起源于古代神话和传说。如《搜神记》。
  2、轶事小说
  用于记叙魏晋以来崇尚清谈的知识分子的狂放传闻和轶事是一种小说。
  3、传奇小说
  是一种情节多奇、神异的古典小说。一般指唐、宋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是元、明、清三代小说、戏剧作家吸取题材的宝库。其源出于六朝"志怪"。
  4、话本小说
  指宋元说话艺人所用的底本。用通俗的语言把小说、讲史的内容记录下来自己备忘或为传授别人。后成为小说的一种样式,即话本小说。它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的成熟。
  (拟话本小说)
  5、章回小说
  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一种样式。是在讲史、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分章叙事的小说。
  特点是概括故事情节的发展和矛盾冲突的段落,划分为若干回,并多用对偶句式作回目,揭示本回内容。每回开头常有诗词。最先一段重提上回内容,以便衔接本回内容;每回结尾,多在情节高潮时戛然而止留下悬念。
  6、谴责小说
  以揭露社会弊病,并对封建官场和社会的种种病态进行鞭笞与谴责的一类小说的总称。产生于辛亥革命前后。
  7、演义小说
  旧体长篇小说的一种,。概括史书、传说,用近代口语铺叙成文。是由讲史话本发展而来的。
  六、散文
  古代,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概称散文。现代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文学体裁。
  散文的特点是取材广泛,"形散神聚";形式自由,写法灵活;语言不受韵律限制,表达含蓄,意味深长。
  按内容的差异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可分为:
  记叙散文--以记人、事叙、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
  抒情散文--通过对人物、事件或景物的记叙描写,达到托物咏志、寓情于物的目的。常用象征手法表达作者含蓄的激情,引导人们去追思和联想。
  议论散文--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不需要逻辑推理,和严密的论证。
  1、古文
  指以文言所写的散体文,别于骈文而言。唐韩愈反对魏晋以来骈俪的文风,提倡先秦汉代所普遍使用的散体文,并称散体文为古文,后用为散文的专称。
  2、记
  ①碑记: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
  ②游记:是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
  ③杂记:是古代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的散 文体裁。
  ④记……事:是古代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
  ⑤笔记:古代以记事为主的篇幅短小,内容丰富的文体。《梦溪笔谈》。
  3、古议论文体
  ①原:古代探源究理的议论文体。《原君》(黄宗羲)
  ②辨;是古代明辨是非的议论文体。
  ③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马说》《师说》
  ④论:古代析理推论的议论文体。《六国论》
  4、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属议论文体
  ①疏:是臣下向皇帝分条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又称奏章、奏议。《论积贮疏》(贾谊)
  ②表:陈述某种意见或事情的文体。《陈情表》(李密)
  ③策:科举考试问之于策而令应举者作答被称之为策问的文体。
  ④讽谏:古代用比喻暗示一类的方式委婉规劝别人接受下级意见的文体。《邹忌讽齐王纳谏》
  5、序、跋
  6、赠序
  古代文体之一,是为赠别而写的。《送东阳马生序》
  7、史传
  ①本纪:传记的一种,专门记述帝王事迹。
  ②世家:主要叙述诸侯和特殊人物的事迹。
  ③列传:用于记述一般人臣和庶民的事迹,也有用来记载少数民族和其他国家历史的。
  8、报告文学
  散文中的一种新兴样式,是特写、文艺通讯等的总称。运用文学的表现手法,迅速及时的报道社会生活中人们关心的事物,具有新闻性、形象性和政论性的特点。被称为文艺战线上的"轻骑兵"。
  中国报告文学的三部里程碑作品《包身工》、《谁是最可爱的人》、《哥德巴赫猜想》。
  七、戏剧
  综合性舞台艺术,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雕塑、建筑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的。
  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在西方指话剧。
  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
  戏剧的语言包括对白、独白;舞台说明。
  戏剧的结构:独幕、多幕。
  分类:按作品类型分有悲剧、喜剧、正剧;按题材分有历史剧、现代剧、童话剧;按结构分有独幕剧、多幕剧。
  1、元杂剧
  包括散曲和杂剧。
  1)散曲
  元代兴起的一种新形式的韵文,是在金"俗谣俚曲"的基础上发展成长起来的。分小令、套数二种。
  小令是一支单调的曲,简短精练,在格律上不像词那样严格,常用以抒情写景,如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套数是由两支以上的曲子按照一定的规则联缀起来的组曲,又叫"散套""套曲"。全套必须属于同一宫调。套数可用于叙述较完整的情节、事迹或夹议论,如元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2)杂剧
  是包括音乐、歌舞的综合艺术。分曲词、宾白、科迅三部分。
  曲词由散曲中的套曲组成,供演员歌唱之用。每折由一人独唱,其他演员只有对白。科迅是动作、表情。
  结构:"四折一楔子","楔子"是说明或介绍人物,联系情节的。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
  元杂剧的角色:"末""旦"等。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谢谢!!!

“歌德”与“缺德”:1979年的一场争论

作者:祝华新

“文革”后,出现了不少反思极左政治给个人和国家造成巨大伤害的文艺作品,如宗福先的《于无声处》、卢新华的《伤痕》、刘心武的《班主任》。有人看不惯了,1979年第六期《河北文艺》发表李剑的文章《“歌德”与“缺德”》。文章认为中国“河水涣涣,莲荷盈盈,绿水新池,艳阳高照”;如果文学作品一味揭露“文革”灾难,就是“昧着良心”,“怀着阶级的偏见对社会主义制度恶毒攻击”,“善于在阴湿的血污中闻腥的动物则只能诅咒红日”。作者武断地认为:生活在新中国,不“歌德”者就是“缺德”。

电影《天云山传奇》

今天很多人恐怕想不到的是,《人民日报》随即持续发表文章,对“歌德”一文进行了有力的还击。《人民日报》转发《光明日报》的一篇文章,断言“歌德”一文贩卖极左思想,“棍棒交加、帽子乱飞”。顺着李剑的逻辑,光明日报文章慷慨陈词:既然我们都是吃农民的粮,穿工人的衣,就得反映工农的愿望和呼声,体恤他们的疾苦,并揭露侵犯工农利益的歪风邪气。而那些对人民的疾苦熟视无睹,专会说浮夸的漂亮话,一贯以“歌德派”自居的人,你的“良心”和“道德”到哪里去了?

光明日报的结论是:“以文艺为武器批判和揭露这些反面现象,也就是暴露我们这个社会的阴暗面,实际上是匡正时弊,不但不能斥为‘缺德’,而是应予提倡、应予保护的。”(王若望《春天里的一股冷风》,1979年7月31日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还引用陈毅元帅1962年在全国话剧、歌剧、儿童剧创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严重到大家不写文章,严重到大家不讲话,严重到大家只能讲好,这不是好的兆头。将来只能养成一片颂扬之声,这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危险得很呵!”“我们共产党不是这样发展起来的,我们共产党就是有点民主,自己能够谦虚,能够团结人,大家愿意加入共产党,舍死忘生的来进行战斗,这样才打败了反动派。假使有今天这种情况,共产党还能够胜利吗?”(闻山《“养成一片颂扬之声,这对我们有什么好处?”》,1979年8月13日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要求辨析“歌德”与“缺德”的定义,批评有些同志分不清“四人帮”和党的界限,分不清马列主义与冒牌的马列主义的界限,分不清人民的利益和特权的界限。他们把“四人帮”极左路线的一切祸国殃民的毒瘤当做马列主义固有的肌体来维护,不许碰,一碰就是反党、缺德。例如,张志新看出了我们党肌体上的毒瘤,被认为是罪犯而处死了。正因为张志新对党、对马列主义、对人民爱得至深、坚定忠诚,才能做到至死不变!(白桦《没有突破就是没有文学》,1979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奚落有些人的“歌德”主张,实际上“教人说些骗人的假话”。(杜书瀛《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描写生活》,1979年12月3日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呼呼:我们的文艺事业要有一个更大的发展,就一定要始终不渝地贯彻“双百”方针,造成一种生动活泼的民主空气。毫无疑问,我们要在文艺领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的东西,批判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东西,但这一切要靠马克思主义的说理,决不能靠棍子和帽子。凡是人民内部的问题,凡是思想领域的问题,只能用说理的方法,民主的方法来解决。棍子和帽子本身就是封建野蛮的东西,它怎么能用来维护革命的原则呢?(郑汶《繁荣社会主义文艺要严格实行“三不主义”》,1979年8月20日人民日报)

今天的人可能不理解党报为什么对批判现实的文学作品如此厚爱,挺身维护?要知道,当时“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几十年极左政治灾难深重,党内高层、基层与体制外知识分子和老百姓一起陷入沉痛的思考。这样一个舔血抚痕、大彻大悟的时代。

七八十年代之交,我在复旦大学读书时,看过不少记述“反右”“文革”苦难的电影。记得电影《泪痕》中一个镜头:“文革”后县委书记和公安局长找到受迫害装疯的归国华侨孔妮娜,一声“孔妮娜同志——”,窗外顿时雷声暴雨,谢芳主演的“女疯子”失声痛哭:“同志,你们为什么不早来啊?”

还有谢晋导演的电影《天云山传奇》:“文革”后第一书记看到蒙冤二十余载的“右派”罗群夫妇申诉材料,痛心地表示:这种事,今后再也不能允许它发生了!对于那位以革命名义镇压异己、夺人之妻的组织部长吴遥,妻子不客气地说:“你是欠了债的,别再装模作样了!”

这些电影和有关“歌德和缺德”的讨论,表现了当时党内普遍的心态,面对干部队伍、老百姓和国家的巨大创伤,真正的共产党人深深愧疚、深切体谅,勇敢担当。

2017年人民日报讨论现实主义文学时,再次触及“歌德和缺德”的话题:

有的站在批判现实主义立场,认为现实主义的传统和本质特性,就是对现实的怀疑和批判,如果放弃了这种怀疑批判态度而转向对现实的歌颂,那就丧失了现实主义精神。

也有人站在苏联式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立场,认为现实主义就是应该反映和歌颂生活的光明面,给人们以生活的希望和信心,这就叫“歌德派”,如果总是用怀疑批判的态度看待现实,那就是消极落后甚至是“缺德”行为。

批判现实并不是为了个人情绪的发泄,歌颂现实也不是为了某种廉价的逢迎。今天对现实主义应该有更加辩证的认识。应当是基于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合理健全发展,以及人合乎人性的自由全面发展,确立我们应有的文学观念和审美理想。坚持批判反思与弘扬正气相统一的价值导向。(赖大仁《现实主义是一种精神品格》,2017年6月2日人民日报)

时隔38年,我们的党和人民,我们的作家,能以更从容的心态思考文学“歌德和缺德”的话题了。



戊戌变法中,梁启超和康有为的贡献谁比较大,虽然他们是师徒关系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资料有哪些呢???
3. 文学期刊和文学选集,如《红楼梦》、《莎士比亚全集》、《白鹿原》等,用于收录经典文学作品,向读者推荐优秀的现当代作品。4. 作家自传、传记等著作,如鲁迅《呐喊》、老舍《且慢》、余华《活着》等,用于了解作家的成长背景、文学观点和创作特点,以及文化、时代背景等。5. 历史文献和档案,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史...

什么是中国当代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首先指的是1949年以来的中国文学;其次指的是发生在特定的社会主义历史语境中的文学,它限定在“中国大陆”这一范围之中。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中国作家,主要分为传统文学作家、新时期作家、中国先锋文学作家、中国自由作家和中国通俗流行文学作家等五大类。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到现今主要...

中国当代文学小说思潮有哪些
中国当代文学小说思潮有“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现代主义及意识流”。最早出现的是“伤痕文学”,从1977年到1979年,代表作《班主任》《伤痕》;稍后发展成为“反思文学”,从1979年到80年代中后期,代表作《天云山传奇》《剪辑错了的故事》;进入80年初后,“改革文学”逐步...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
此外,还有巴金、叶紫等作家,他们的作品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这些作家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和阴暗面。四、文学流派与主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出现了多种流派和主题。例如现代诗歌流派,包括象征主义、现代主义等;小说方面则有乡土小说、革命历史小说等。这些流派和主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讲什么内容?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主干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会较为清晰的了解从1917年前后至今这一时期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历史发展进程;较为深入的理解在此期间出现的文学运动、文学论争、文艺思潮等文学现象;掌握不同文学社团、不同文学流派、不同类型的作家创作情况及其在文学史上产生...

谁有一些中国现当代文学代表书籍?
总的来说个人更喜欢现代文学里的诗歌 周作人 他的诗歌集可以拿来一看 何其芳《画梦录》穆旦 现在应该有全集了 冯至的十四行 舒婷 北岛 顾城 海子 散文 周作人 林语堂 梁实秋这些都是大家不用多讲 在下当学生的时候喜欢看梁遇春的《春醪集》颇得英国随笔的精髓 当代的散文喜欢看张中行的《负喧》系列和...

中国当代文学较好的著作有哪些
中国现当代著名诗人作家代表:1、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号尚武,四川乐山人,我国现代文学家、诗人、历史学家,新诗的奠基者。诗歌代表作为《女神》,戏剧代表作为历史剧《屈原》。2、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我国现代文学家。代表作为《子夜》。另外有小说《蚀》三部曲(《幻灭》、《动摇...

专业解解析: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课程设置?
非学位课:教学实践、文献检索及利用、中国当代小说研究、现当代典型作品研读、现代诗歌研究、文学批评与文化批评、中国当代文艺思潮、20世纪中外文学关系、大众文化研究、文学人类学、当代西方重要文论选读、影视文化研究。考研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考研考点内容、不清楚考研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

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中的重要概念
也就是说,“五四”新文学的战斗传统和战争中形成的解放区文化传 统在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合流了,并且正式确立了毛泽东的《在延安文 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规定的中国文艺新方向为全国文艺工作的方向, 这次大会被一般的文学史著作称为“当代文学的伟大开端”。1949 年 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了中国长达半个世纪...

中国现当代的文学流派有哪些
中国现代诗的流派 20世纪初至1920年代: 尝试派、文学研究会(人生派)、创造社(早期浪漫主义)、湖畔诗派、新格律诗派(新月派)、中国早期象征诗派 1930年代: 中国现代派诗群、七月派、汉园三诗人 1940年代: 中国新诗流派、九叶诗派 1950年代: 中国现实主义、新现代主义(现代派诗群)、蓝星诗群(...

虹口区19560796531: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有哪些? -
黄先奥维: 中国现代文学从1919年到1949年,当代文学是1949至今,现代文学是三十年的时间,第一个十年主要是五四时期的自由、解放和个性;第二个十年是左翼为主,还有京派和海派文学,第三个十年是解放区、国统区、沦陷区文学.中国现代文学...

虹口区19560796531: 在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三个崛起争论,是关于哪一个方面的
黄先奥维: 1.肯定的,必须的 朦胧诗这一概念,事实上自产生之日起就争议不断.它来自评论家章明的一篇评论的题目《令人气闷的“朦胧”》,章明认为这些诗歌受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不好的影响,过于追求个人化的意象与词汇,涵义有时显得晦涩,...

虹口区19560796531: 中国当代艺术史上著名的争论有哪些呢 -
黄先奥维: 多呢,例如:公孙玲珑的白马非马;雪中送炭易,锦上添花难,还是锦上添花难,雪中送炭易;法家和儒家的争议;隋炀帝是明君还是昏君等等,这些都是有争议的.

虹口区19560796531: 在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三个崛起争论,是关于哪一个方面的给你们3个选项:1朦胧诗潮 2市井文化批判 3先锋派现实主义 -
黄先奥维:[答案] 1.肯定的,必须的朦胧诗这一概念,事实上自产生之日起就争议不断.它来自评论家章明的一篇评论的题目《令人气闷的“朦胧”》,章明认为这些诗歌受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不好的影响,过于追求个人化的意象与词汇,涵义有时显得...

虹口区19560796531: 现代文学中争议最多的文学典型是 - ----
黄先奥维: 贾、黛 阿Q 郁达夫的“零余者” 骆驼祥子 对不?

虹口区19560796531: 问几道中国当代文学史的简答题:一、新时期十年小说思潮的发展历程二、试论古华《芙蓉镇》的艺术特征 -
黄先奥维: 一、新时期十年小说思潮的发展历程是(从思潮角度分析,而非题材角度,否则分类方法就有区别):最早出现的是“伤...

虹口区19560796531: 什么是儿童文学的批评 -
黄先奥维: 儿童文学批评的性质 儿童文学批评是以儿童文学鉴赏为基础,在一定的儿童文学理论指导下,对儿童文学作家作品及有关文学现象进行判断(分析、评论)的实践活动.它是一种美学的批评,是一种独特的社会——历史批评,是一种具有自身...

虹口区19560796531: 简答题:应如何看待鲁迅在现代文学史上的论争 -
黄先奥维: 有政治之争,有派别之争,有意气之争,有感情之争,不一而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