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 中写到比喻明君贤臣民政的诗句

作者&投稿:纪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离骚 原文中用香草美人比喻明君贤臣美政的是~

香草美人有好几句,
名句有:
惟草木之零落兮, 恐美人之迟暮。(最有名的也算是这句了)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闺中既以邃远兮,哲王又不寤。
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 ......

里面的香草美人好多,但我就记得这么几句,但离骚里除了夸耀尧舜禹汤就没有写明君贤臣美政的了。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010年语文学科高三毕业班教学质量抽样分析试卷
考生注意: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所在学校及班级等填写清楚。
2.所有试题的答案必须全部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答题时应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3.本试卷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 阅 读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9分)
⑴眼下,房地产商不断发起“居住改变中国”的大型宣传。他们鼓吹房子所凝聚的财富,鼓吹自身所肩负的使命,鼓吹房地产之于中国的意义。而一些前沿研究显示,新型商品房社区之所以能“改变中国”,在于它[甲]改变了国人原有的居住方式,[乙]促使人们的行为和观念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
⑵在老社区里,居民普遍认为居委会是政府的“腿”,人们参与社区活动主要是由政府来推动。而在以“财富起跑线”划分的新型商品房社区里,居民更愿意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过程,在社区体制创新的过程中,出现了强调规则和制度化的公民参与趋势。
⑶“一提起‘公民’,大家反应出来的就是爱国,就是向国旗敬礼。其实不完全是这样。” 北京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缪青说,“在不少新型商品楼社区中,人们表现出来的自下而上的公共参与以及维权意识和自我管理技能的增强,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民文化,它是超越血缘和熟人关系的。”
⑷不少事实支持这种判断。一名网友回忆当年在大杂院的生活时说,“这几乎是我农村老家在城市的复制和翻版。大杂院里长幼有序、邻里友好。我非常自然地就可以融入这种已经存在多年的社区文化中,自愿接受那些热心而且唠叨的老太太们对院子里的方方面面进行管理。”他认为,在这样的社区中,人们遇到不合理现象时,第一反应更多的是忍耐。“有个邻居一到夏天就买了许多蝈蝈挂在院内,吵得我根本睡不好觉。可大家只能彼此容忍,实在不行了就找居委会大妈反映,但要是谁真的自己跳出来和别人发生冲突,肯定会被邻居视为不通人情。”如果自己生活在新型的商品房小区,肯定会直接去敲这位邻居的门,把意见直言不讳地提出来。
⑸在新型社区,人们的“耐心”正在减少,碍于人情、抹不开面子的情况也越来越鲜见,维权和参与管理正日益成为流行的话题。人们不再听凭物业公司随意调高物业费用,也不再任由建筑噪音破坏自己的生活质量。不管是私下谈判还是对簿公堂,新型小区居民都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权利和利益,这种建立在自购住房基础上的维权意识得到前所未有的发扬。
⑹作为研究人员,缪青对这些变化感触颇深。他逐渐意识到,随着城市化和科技的发展,人口流动的增加,旧有的“熟人”邻里正在逐渐被新的“公众”邻里所取代,从而为公民创造更多参与社会和政治生活的机会。
⑺环境的改变迫使人们学习和适应另一种游戏规则,即如何通过制度和协商,解决平等利益主体间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当下各种“维权”搞得如火如荼的原因。缪青认为,我们社会必须要通过这个过程,才可能形成社区参与式民主的框架,人们也才可能由此养成开会决定事情的习惯。
⑻最先养成这种习惯的人——比如身居北京的舒可心——他从看采暖数据表开始,到追回开发商多收的购房款1000多万元,再到监督冬季采暖结余,使小区实现了交2年的采暖费享受3年的采暖服务。他还精心策划了全国第一个业主以和平方式大“闹”房展会事件,迫使发展商通过谈判、协商的方式解决了问题。正因为此,他被某媒体评为“中国社区十大维权先行者”之一。
⑼先行者的足迹意味着一种超越中国古典治道的新选择。中国古典治理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治理。其理想社会是国家长治久安,百姓安居乐业。这一治道的重心在于,试图找到或者试图塑造那些能够替老百姓着想的英明君主和清官贤相,而政府的廉洁和效能有赖于道德的修养和内圣外王的规范。但令人遗憾的是,在长达2000年的追寻长治久安的过程中,中国古典治道始终无法贡献出一种方案、一种体制,能够广泛地激发民间的活力,特别是自下而上地保护公民权利和遏制公共权力的滥用的方式。其最重大的缺失在于,人们在日常社会生活中没有一个制度化公民参与的机制。
⑽如今,这个机制正在兴起。然而还仅仅是开始,远没有达到让人满意的地步。在缪青进行的一项调查中,43%的人不知道如何参与社区工作,30%的人认为社区活动不吸引人,24%的人对社区发生的事情漠不关心。在回答“您认为一些居民不愿参与社区工作的原因是什么”时,67.2%的人竟然说没有时间。这一方面说明在城市和社区治理的过程中公民参与的空间还很大,另一方面也说明, ,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1. 联系上下文,第⑴段[甲][乙]两处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是 ;
⑴ 既……也…… ⑵不仅……而且……
理由: 选择⑵(1分) 理由:“而一些前沿研究显示”中的“而”与前文构成转折,强调房子本身不是“改变中国”的唯一因素,也并非最关键因素。“既……也……”是并列关系,而“不仅……而且……”表递进关系,更能体现出人们行为和观念转变对“改变中国”的意义。(2分) 。(3分)
2. 第⑵段提到“居委会是政府的‘腿’”,这里“腿”的意思是居委会是受政府管辖而实施具体操作的部门(2分) 。(2分)
3. 第⑻段舒可心的例子是用来说明 ⑴新型社区使居民学习、适应通过制度和协商,解决平等利益主体间的问题。⑵以舒可心为代表的先行者的行为,意味着一种超越中国古典治道的新选择(——建立一个制度化公民参与的机制)。(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3分) 。(3分)
4. 根据上下文,在文末画线处填入适当的内容。(2分)
“在未来的社区治理中如何推进公民参与”或“在未来的社区治理中如何发展自下而上的制度化参与”或“在未来的社区建设中如何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需求”等。(表述合理即可,2分)
5. 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3分)
A.老社区的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参与往往是通过自上而下的形式,由政府来推动。
B.相对于老社区,新型社区的居民处理邻里关系时缺乏耐心,不顾及邻里之情。
C.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人口流动的增加等因素都影响到了社区邻里关系的变化。
D.中国古典治理的重心放在“君”的一面,希望明君贤臣能带来一个理想社会。
6. 文章开头说,新型社区的出现“促使人们的行为和观念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从全文来看,“改变”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分项表述。(6分)
⑴居民更愿意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过程,在社区体制创新的过程中,出现了强调规则和制度化的公民参与趋势。 ⑵居民不轻易放弃自己的权利和利益,维权意识得到前所未有的发扬。 ⑶居民通过维权,学习如何通过制度和协商,解决平等利益主体间的问题,进而形成社区参与式民主的框架。(每一项2分,共6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19分)
⑴讲不清楚什么理由,人总是觉得几乎一切鸟都是美的,可爱的。一切太多,如果只许选家禽外的一种,以期情能专注,不知别人怎么样,我必选“燕”。理由可以举很多,其中一项最重要,是与人亲近,而且不忘旧。
⑵我成年以前住在乡下,先是土坯屋,后改砖瓦屋,都是祖传形式,坐北的正房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小康及以上人家兼有前后院。正房靠东西各间住人,中间一间两旁砌柴灶,可以起火做饭(冬天兼取暖)。这一间前部有门,如果有后院,后部也有门,就成为前后、内外的通路。有意思的是前部的门,两层:靠外的方形,只遮下半,向外开,名为风门;靠内的左右两扇,高及顶,向内开,白日大敞,入睡前才关闭。这样,起来之后,入睡之前,这间通路房的前门就总是半敞着。是不是欢迎燕来住半年,生儿育女呢?说不清楚,因为祖祖辈辈都是“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⑶还是说事实,总是公历四五月之间,估计就是去岁那一对,回来了。门外罕有长者车辙的小家小户添了热闹,风门之上,燕飞入飞出,早期是衔泥筑巢或补巢,其后是产卵孵化,再其后是打食喂雏鸟。人也忙,因为正是春种到秋收的时候。现在回想,其实不是因为都忙,而很可能是都具有(无意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大德,才能够如此和平共处。关于和平共处,还可以具体说说。只说两件,都属于克己谅人的。先说燕一方,巢筑在屋顶稍靠后的一根檩上,灰白色,作簸箕形,口敞开,向外偏上,农家早中晚三顿饭都要烧柴,烟气火气上升,推想在巢里必不好过,可是从没看见有不安然的表示。再说人一方,吃饭放矮长方桌,位置恰好在燕巢下,小蒴黄口待食的时候常有粪便落下,怎么对付呢?照例是饭桌移动位置,而不说抱怨的话。人燕和平相处,由人方面说是鸟兽可与共群,取其诗意,可以说是羲皇上的境界。
⑷羲皇上与现代化难得协调。由20年代后期起,我出外上学,离开乡村祖传形式的房子,改为住学校宿舍,住北京的四合院,门不再是上部半敞的风门,室内不见檩,也就再也见不燕巢以及燕飞入飞出了。有时想到昔日,很怀念。幸而还有个余韵,是70年代早期,我由干校放还,人未亡而家已破,当然还要活下去,只好妇唱夫随,到北京大学女儿家寄居。住房是50年代建的四层砖楼,比较高大,楼前有两排杨树,像是与楼房比赛,钻得很高。我们夫妇住的一间南向,前面有阳台,并未维新而用玻璃封闭,因而成为敞而且亮。记不清是哪一年,四月末或五月初,竟飞来一对燕,选定上方近西南角,筑巢了。我很高兴,想到又可以与燕结邻,心里热乎乎的。老伴也高兴,说燕相中筑巢是个好兆头。巢筑得不慢,常常见“空梁落燕泥”。及至筑成,我吃了一惊,竟不是簸箕形,而是鱼壶形,长圆,近上部的一旁开个小口,仅能容燕身出入。我至今不明白,是另一种燕呢,还是在乡随乡,在城随城呢?两种巢相比,我还是更喜欢家乡那一种,因为可以看见雏鸟的黄口。但总是又来身旁了,应该庆幸。庆幸之余,有时想到次年,至时还会回来吧?不负所望,次年的春末准时回来。可是像是心不安定,先是利用旧巢,不久又筑新巢。也许对环境有什么意见吧,第三年回来,飞旋几次,看看旧居,远去,就不再来。
⑸其后是时和地更现代化,我迁入北郊一座高层楼,居室有窗,有阳台,都封闭,蚊蝇尚不能入,更不要说燕了。由楼窗下望,有空地,却永远看不到“乍晴池馆燕争泥”的景象。常想到乡村的旧居,可惜先则人祸,家里人都散而之四方,继以天灾(地震),房屋倒塌,现在是连遗迹都没有了。其他人家,会不会仍保留祖传的遗风,年年有旧燕归来飞入飞出呢?但愿仍是这样。不过,纵使能够这样,总是离我太远了。那么,关于旧燕,我所能有,就只是一首昔年作也未能离开失落感的诗了,这是:
漫与寒衾梦绣帏,天街细雨湿春衣。年年驿路生春草,旧燕归时人未归。
(张中行《旧燕》,有删改)
7.第⑶段画线部分的句子,恰好同上文“不识不知,顺帝之则(1分) ”一句的意思相照应。(1分)
8.从上下文看,“羲皇上的境界”指的是 人与自然(鸟兽)相生相依、和谐共处的境界(2分) 。(2分)
9.分析第⑷段加点的两处“竟”字,说说它们各自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⑴记不清是哪一年,四月末或五月初,竟飞来一对燕,选定上方近西南角,筑巢了。
⑵及至筑成,我吃了一惊,竟不是簸箕形,而是鱼壶形,长圆,近上部的一旁开个小口,仅能容燕身出入。
⑴对有燕为邻的惊喜(1分) ⑵因燕巢形状与老家的不同而感到意外(1分)
10.作者在文章开头详细介绍家乡的旧居,从全文来看,其用意在于:(4分)
⑴以对故乡旧居及往日生活的怀念,表达人世沧桑之感。(2分) ;
⑵将家乡的旧居与后来自己所居住的房子对比,用以表明越是现代化的房子,越无法让燕安居,人与燕(与自然)的距离也越远。(2分) 。
11.下面对文章分析有误的两项是(A )(C )(4分)
A.第⑶段以燕的“忙”和“克己谅人”来衬托人,描摹出人与燕和平共处的场景。
B.第⑷段以燕初来筑巢直至第三年“不再来”的变化,揭示了人与自然间的隔阂。
C.作者描写了自己不同时期与燕的相处,意在引发人们对燕的生活环境予以关注。
D.作者信手拈来,在文中多处引用和化用前人的诗句,既言简意赅,又典雅生动。
E.作者的语言朴素自然,文风平和恬淡,舒缓自如,仿佛是一位长者在闲谈漫语。
12.季羡林在《漫谈散文》一文中说,散文“贵在言有尽而意无穷,如食橄榄,贵在留有余味”。请就这一点,结合上文进行赏析。(6分)
可从文章以普通之事、平常之物,传达出人生哲理和文化韵味的角度赏析:通过对燕子的细致观察和描写,引申出人燕能和平共处,是具有“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大德,引发读者对人与自然万物相互关系的思考。
也可从文章的结尾入手:以自己的旧诗收尾,表达内心的情怀,尤其是“旧燕归时人未归”一句,引出对人世沧桑的感慨和对命运多舛的伤感,使文章读来颇有余味。(具体指出“言有尽而意无穷”之处2分,赏析3分,语言1分)
(三)默写(6分)【任选6空。如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 ⑴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秦观《踏莎行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你确定是赤壁赋么?前还是后?


沧州市15947275886: 赤壁赋 赤壁赋 中写到比喻明君贤臣民政的诗句 -
融邦多巴: 渺渺兮予怀 望美人兮天一方

沧州市15947275886: 古人常用香草美人来比喻明君贤臣美政,《离骚》中说“                 ,恐美人之迟暮”,《赤壁赋》则说“           ... -
融邦多巴:[答案] 惟草木之零落兮;渺渺兮予怀;

沧州市15947275886: 风什么云什么的成语 -
融邦多巴: 风吹雨打.风调雨顺.风号雨泣.风轻云淡.

沧州市15947275886: 苏轼《赤壁赋》 -
融邦多巴: 《后赤壁赋》是《前赤壁赋》的续篇,也可以说是姐妹篇.前赋主要是谈玄说理,后赋却是以叙事写景为主;前赋描写的是初秋的江上夜景,后赋则主要写江岸上的活动,时间也移至孟冬;两篇文章均以“赋”这种文体写记游散文,一样的赤壁...

沧州市15947275886: 赤壁赋第二段如何塑造曹操形象的?是怎样的形象? -
融邦多巴: 《赤壁赋》第二段通过引用曹操《短歌行》中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诗句,委婉地写出曹操渴盼人才的“明君”形象;接着写曹操的锐不可挡、威风凛凛、盛气凌人的英雄形象——“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沧州市15947275886: 《赤壁赋》中的古今异义 -
融邦多巴: 1徘徊于斗牛之间(徘徊:古义-明月停留 今义-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2 望美人兮天一方(美人: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今义-美貌的人) 3凌万顷之茫然(凌:古义-越过 今义-欺侮)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子:古义-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 今义-儿子)

沧州市15947275886: 请从《前赤壁赋》中找出三个常被人们引用的句子 -
融邦多巴: 前赤壁赋中常被人引用的句子: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以下是归纳出的在题中或者引用多的诗词用法: 1、《赤壁赋》中苏轼游赤壁时以精练笔墨写风平浪静的名句...

沧州市15947275886: 赤壁赋中的倒装句及其句式 -
融邦多巴: 虚词归纳⑴之 纵一苇之所如(去,往) 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词) 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 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 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独) 苟非吾之所有(助词,的) ⑵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沧州市15947275886: 赤壁赋中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下 -
融邦多巴: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重点字:参、省)(2)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重点字:窈窕)(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重点字:残)

沧州市15947275886: 后赤壁赋的主要内容 -
融邦多巴: 前后《赤壁赋》虽都以秋江夜月为景,以客为陪衬,但后赤壁赋重在游、状景,而前赤壁赋意在借景抒怀,阐发哲理.此文第一段,作者在月明风清之夜,与客行歌相答.先有“有客无酒”、“有酒无肴”之憾,后有“携酒与鱼”而游之乐.行文在平缓舒展中有曲折起伏.第二段,从“江流有声,断岸千尺”的江岸夜景,写到“履巉岩,披蒙茸……”的山崖险情;从“曾日月之几何而江水不可复识”的感叹,到“悄然而悲,肃然而恐”的心情变化,极腾挪跌宕之姿.第三段,借孤鹤道士的梦幻之境,表现旷然豁达的胸怀和慕仙出世的思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