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王翰】和【王之涣】的凉州词的出处 谢谢 我着急 有急用

作者&投稿:卓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凉州词王之涣凉州词王翰~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
  1、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3、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4、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5、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6、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7、度:越过。后两句是说,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子,埋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啊!
  赏析:
  “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开元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
“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储蓄,更有深意。三、四两句,明代的杨慎认为含有讽剌之意:“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升庵诗话》)中国古代诗歌向来有“兴寄”的传统,更何况“诗无达诂”,我们认为读者未尝不可这样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确有此意。
  凉州词 王翰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注释:
  1、夜光杯:一种白玉制成的杯子。
  译文:
  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盛满夜光杯;
  正想开怀畅饮,马上琵琶声频催。
  即使醉倒沙场,请诸君不要见笑;
  自古男儿出征,有几人活着归回?
  赏析:
  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这两句,蘅塘退士评曰:“作旷达语,倍觉悲痛。”历来评注家也都以为悲凉感伤,厌恶征战。清代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说:“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从内容看,无厌恶戎马生涯之语,无哀叹生命不保之意,无非难征战痛苦之情,谓是悲凉感伤,似乎勉强。施补华的话有其深度。千古名绝,众论殊多,见仁见智,学人自悟。

原文: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译文:
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
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凉州词二首》是唐代诗人王翰的组诗作品。这首诗抓住边塞风光景物的特点,抒写边关将士们夜闻笳声而触动的思乡之情。这两首诗意境开阔,语言华美,节奏明快,富有浪漫气息。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这是一组边塞诗,其具体创作时间未能确证。《凉州词》是乐府歌词,是按凉州(今甘肃省河西、陇右一带)地方乐调歌唱的。
这首诗地方色彩极浓。从标题看,凉州属西北边地;从内容看,葡萄酒是当时西域特产,夜光杯是西域所进,琵琶更是西域所产,胡笳更是西北流行乐器。这些无一不与西北边塞风情相关。
二、诗歌赏析
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触,用铿锵激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语,定下开篇第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这景象使人惊喜,使人兴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
第二句开头的“欲饮”二字,渲染出这美酒佳肴盛宴的不凡的诱人魅力,表现出将士们那种豪爽开朗的性格。
正在大家“欲饮”未得之时,乐队奏起了琵琶,酒宴开始了,那急促欢快的旋律,像是在催促将士们举杯痛饮,使已经热烈的气氛顿时沸腾起来。这句诗改变了七字句习用的音节,采取上二下五的句法,更增强了它的感染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凉州词二首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 翰《凉州词》

这两首诗都是边塞诗。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自然就有民族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交往。但因为各族统治阶级的野心和贪婪,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也经常发生一些争斗,甚至战争。于是,以民族居住、生活的区域为外径,就筑了一些工事、一些城墙,派一定的兵力屯守,以保卫和平安宁的生活。但事实上,这些地方往往不得太平。有的是因为帝王黩武开边,将军们觊觎财富,有的则为了反抗侵略,维护民族利益。生活中有什么,诗人们就要写什么。不少诗人把眼光投向边塞,有的甚至亲自赴边参战,于是就有了以边塞内容为题材的边塞诗,而尤以唐代边塞诗为多,诗人们或描绘边塞风光,或抒发战士情怀,或再现厮杀场景,或表达反战情绪。王之涣、王翰、王昌龄、王涯、李益、戴叔伦、高适、岑参等一大批唐代诗坛“圣手”,都是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

这两首边塞诗都以《凉州词》为名。《凉州词》是凉州地方乐调制成的乐府曲调。“天宝间乐调,皆以边地为名,若凉州、伊州、甘州之类。”①凉州,唐代属陇右道,典型的边塞地区,在今甘肃省河西、陇右一带,州治在今武威县。唐代用这个题目写诗的人很多,内容大多是军营生活。王之涣和王翰的《凉州词》也是如此。这就使这两首诗有了许多相似之处。

1.题材相同

两诗都以军营生活为吟咏对象。王之涣的诗写了军营之景:远望黄河远上,与天相接,辽远高阔,壮美无比;写了军营生活之境:山高万仞,孤城一片,单薄狭小的孤城安插在高山环抱之中,体积悬殊,给人一种孤独之感,抑或说压抑之念;写了军营生活之情:战士们吹着羌笛,以幽幽笛声表达着独特的感受。王翰的诗则用类似电影中特写镜头的手法,集中再现了军中饮酒的豪壮场面:战士们端起酒杯,斟满美酒,正欲开怀畅饮,忽传铮铮琮琮的琵琶声,那是集合队伍、准备出发的信号。尽管如此,战士们仍要开怀畅饮,以尽其情,以壮其行,他们深知“古来征战几人回”,抱着战死疆场的决心,一发壮怀激烈的豪情。同题诗作,虽然作者不同,但都让读者领略到了边关军营生活的特有意境。

2.都善于以边关特有景、物来勾勒边塞风情

既然写边塞,景就应是边陲景,物就应是边塞物,情自然也应是彼时彼地所能涌出的特有的感情,也就是说,诗歌应有强烈的边疆特点。在这方面,两首诗都做得非常好。王之涣的诗以黄河、白云、孤城、万仞山几笔勾勒,一幅北方边界特有的画面展现到读者面前。战士吹奏的羌笛是少数民族羌族的乐器。凉州,接近古代羌族居住的地区,笛子是羌中的乐器,由羌中传入中国,所以叫“羌笛”,听到羌笛,读者眼前就仿佛出现异族风情。还有“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县西,是中国古代边陲一个重要的关隘。所有这些景、物,都是边疆特有,组合起来,就洋溢着边关气氛。王翰的诗也是如此:葡萄美酒是西域的特产,而“夜光杯”,传说也是西胡献给周穆王的,“周穆王时,西胡献昆吾割玉刀及夜光常满杯……杯是白玉之精,光明夜照”②,典型的当地“抢手货”,它用玉石琢成,据说夜里可以发光。用贵重的夜光杯倒满红红的葡萄美酒,这特有的镜头,一下子把人们拉到前线。而琵琶乃西域盛行乐器,马乃少数民族重要的交通、作战工具,马集琵琶响,渲染了浓浓的异域色彩。至于“醉卧沙场”,更是边境战场特有的镜头。吟读这些诗句,读者仿佛一下子就跟着作者,来到沙场,来到塞隘,感受到浓浓的边塞氛围。

3.都善于用音乐来渲染气氛

王之涣的诗萦绕的是羌笛声,而吹的又是北朝乐府《折杨柳枝》。歌词云:“上马不提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折柳送别是唐代习俗,因为“柳”与“留”谐音,且柳易生长,折柳送别有祝愿离者的意思,于是拗柳相赠表惜别。现在,听到《折杨柳枝》的曲子,征人就自然想到离别、想到家乡、想到春天了。然而,关外离故乡千里之遥,只有大风飞沙,见不到任何春的消息,征戍将士自然哀怨重重了。于是,羌笛声中,亦流露出怨恨之情。很显然,那哀怨的笛声洋溢在诗中,就使这首诗的主题得到浓化。王翰的诗中响起的是琵琶声。琵琶是一种弹拨类乐器,一般演奏节奏比较急促的曲子,适宜于渲染紧张激烈的场面和情绪激昂之情,像古代名曲《十面埋伏》等,一般均以琵琶来进行演奏。诗中“欲饮琵琶马上催”一句,那琵琶声就渲染了一种急促的气氛,使人感到战场的紧张、战斗的临近,从而从侧面表现了驰骋沙场的将士不畏死亡、壮心激越的情愫。

就在诗坛的影响而言,王之涣诗名似乎要响一点。“旗亭画壁”的传说就是一个例证。据说王之涣、王昌龄、高适有一次同到旗亭喝酒,当时有歌伶在座。三人约定,看歌伶唱得最多的是谁的诗,就证明谁的作品最受欢迎。结果,先唱了王昌龄的“寒雨连江夜入吴”和“奉帚平明金殿开”,又唱了高适的“开箧泪沾臆”。等到最后,一个漂亮的女孩,圆润的歌喉一起,唱的就是王之涣这首《凉州词》,使王之涣激动了好一阵子。可见王之涣在唐人心目中的地位。可惜的是,《全唐诗》中,仅录了这位盛唐诗人的六首诗。王翰在唐朝属富豪之家,“枥多名马,家有伎乐”,“发言立意,自比王侯”③,其作品风华流丽,很受杜甫推崇。《全唐诗》存诗一卷,仅13首。我们从两位诗人留传的诗作中,可略略窥见他们不同的艺术个性,而这同题的两首绝句,也能让我们看到其不同的风格:

1.题旨不同

两首诗都以边塞军营生活为题咏对象,但其要表达的主题却并不相同。王之涣的诗以黄河白云一气贯连、高山孤城衬托映衬之景,写出边关景色之壮阔,然后即托意言情,发出“春风不度玉门关”之慨叹。从地理位置上说,玉门关地处中国西北边陲,冰封雪冻的日期长,所以古人往往发出“春风难度”的感叹。但这首诗的主题不只于此。明代文学家杨慎说:“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④在唐代,开元盛世,一片繁荣,统治稳定,民生安居。然而,一旦国泰民安,统治者容易居安忘责,以唐玄宗为代表的唐代最高统治阶层不思国业,沉湎于歌舞升平,日夜斗鸡走马,至于民瘼,则置于脑后,更谈不到念及玉门关外,守边卫疆之远戍征人。这自然使有民族心、爱国情的诗人涌出感慨万分了。“春风不度玉门关”就显然不是写气候,而是影射,是讽喻,含有浓浓的政治色彩,是说这个天高皇帝远的塞外,连春风都不来,谁还关心风雪戍边的兵士的死活呢?诗人劝将士不要将不满之情借羌笛之声表现出来,看上去是规劝之语,其实包孕几多哀怨,又有几分对当朝者的不满啊!这样,这首诗的主题就有了深度,诗人刚正勇敢的秉性也就表现出来了。王翰的诗表现主题的诗句主要在后两句上。对这两句诗,历来存在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认为是用豪迈语言表达沉痛感情:临出征之前,不辞醉卧沙场,因为自古以来,在战场上拚杀的人,有几个能活着回来呢?既然如此,何不趁现在其身未死而大醉一场呢?诗人对于战争持反对态度,将士们对穷兵黩武亦不欢迎,但这种不满甚至愤愤难以直接言明,所以用故作旷达豪迈的语言讲出来,以取得曲笔言怀、含蓄委婉的效果。另一种理解认为这是守边将士的豪言壮语。诗歌开头两句所咏,构成西域特有本色,是一种气氛渲染,没有半点伤感眷恋之情。后两句则表现了将士们作好战场必死准备,不惧牺牲,视死如归,酩酊大醉之形写出置生死度外,深知“古来征战几人回”,表明其以死之念效命疆场之决心。我们说,反战主题也好,豪壮主题也好,都表现了诗人思想的进步,值得读者细细玩味。

2.格调有异

两首边塞诗,格调都是比较高昂的,诗中所塑造的战士形象,不畏死,不自顾,而是都能以民族、国家利益为重,冒寒戍边,愿沙场拚杀。但细细品味,两诗的感情基调还是有别的。王之涣的诗意欲倾吐一个“怨”字:战士们吃苦流血并不在乎,但他们不满统治者的昏庸,不满沉醉歌舞升平而不关心战事、前线的行为,“春风不度玉门关”虽是无奈的哀叹,但怨恨之中,我们不难揣摩边关将士的火热衷肠,如果皇恩能稍稍顾及一下“玉门关”外,那战士们会更加信心百倍,斗志昂扬。王翰的诗重在表现一个“壮”字:出征之前,将士们豪情壮饮;琵琶声促,则壮其行;醉卧沙场则是豪迈者特有的壮举;而随时准备捐躯战场的思想则活生生地现出了战士的“壮心”。这样,读“醉卧沙场君莫笑”这首诗,读者涌出的不是哀怨,不是愤激,而是悲壮之情。

3.感情抒发的凭借或依托各有特色

王之涣抒发感情,主要通过写景来进行。“黄河远上白云间”是远景,“一片孤城万仞山”是近景,背景很开阔,很优美,但城是孤城,又是一片,是很单薄狭小的,我们的将士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这样,背景之大与主体之小之孤就形成鲜明的反差,给人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可以想象,处在这样的环境中,人并不怎么畅快,于是才有羌笛之怨,才有战士的不满。显然,写景衬情,情就抒发得自然、强烈。王翰的诗抒发感情,主要通过写人来进行:举杯开怀,是写征人之饮;琵琶声催,是写征人之行;醉卧沙场,是写征人之态;征战难回,是写征人之心。诗人通过对守卫祖国边防将士的动作、神态、心理的描写,刻画了战士为了国家社稷、不惜贡献身躯的豪情壮志,歌颂了他们的崇高品质。可见,两首边塞诗构思的角度有异,但都以其艺术的美感震撼读者的心灵。

【注释】

①见《新唐书?乐志》,《四库全书》本。

②见汉?东方朔:《海内十洲记》,《汉魏六朝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校点本,第67页。

③《旧唐书》卷一九0《王翰传》,《四库全书》本。

④明?杨慎:《升庵诗话》卷二,《历代诗话续编》中册

《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王 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汉族。。。。。。。


王翰原文_翻译及赏析
唐人七言断句,李沧溟推王昌龄“秦时明月”为压卷,王凤洲推王翰“葡萄美酒”为压卷。王渔洋谓:必求...日与才士豪侠饮乐游畋,坐贬道州司马,卒。其诗题材大多吟咏沙场少年、玲珑女子以及欢歌饮宴等,表达

王翰凉州词
诗词原文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注释 1. 王翰写有《凉州词》两首,慷慨悲壮,广为流传。而这首《凉州词》被明代王世贞推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2. 夜光杯:用白玉制成的酒杯,光可照明。它和葡萄酒都是西北地区的特产。 3. 沙...

凉州词王翰带拼音
诗的三、四句是写筵席上的畅饮和劝酒。过去曾有人认为这两句“作旷达语,倍觉悲痛”。还有人说:“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已极”。话虽不同,但都离不开一个“悲”字。后来更有用低沉、悲凉、感伤、反战等等词语来概括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的,依据也是三四两句,特别是末句。“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州词中醉卧沙场君莫笑的下句是什么
王翰《凉州词》中,“醉卧沙场君莫笑”的下句是什么?正确答案:古来征战几人回

关于古代战争的诗句
常建【塞下曲四首】 北海阴风动地来,明君祠上望龙堆。髑髅皆是长城卒,日暮沙场飞作灰。 王翰【凉州词...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5.唐卢纶塞下曲(二

凉州词二首其二王翰
王翰的《凉州词二首》(其二):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全诗翻译:已是暮春时节,要在故乡,此时一定是万紫千红的盛花期已过、枝繁叶茂、果实初长之时,而鸟儿也一定筑起香巢,争相觅食育雏了吧。可是塞外仍然是大风凛冽、尘沙满天,冷酷严寒。战士们在夜...

王翰的“凉州词”写作背景
《新唐书·乐志》说:“天宝间乐调,皆以边地为名,若凉州、伊州、甘州之类。”这首诗地方色彩极浓。从标题看,凉州属西北边地;从内容看,葡萄酒是当时西域特产,夜光杯是西域所进,琵琶更是西域所产,胡笳更是西北流行乐器。这些无一不与西北边塞风情相关。这组七绝正是一组优美的边塞诗。

《唐诗鉴赏辞典 七言绝句 王翰》(王翰)诗篇全文翻译
唐诗鉴赏辞典 七言绝句 王翰 王翰 系列:唐诗鉴赏辞典 唐诗鉴赏辞典 七言绝句 王翰 凉 州 词1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2,欲饮琵琶马上催3。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注释】 1凉州词:唐乐府《凉州歌》的唱词。2夜光杯:精美的酒杯。据《海内十洲》记载,周穆王时西胡曾献夜光常满杯,...

王翰的 凉州词
凉州:唐属陇右道,州治在今甘肃省武威县。诗题又作《出塞》。首句一作“黄沙直上白云间”,末句一...《唐诗别裁》引王渔洋的话说 :“必求压卷,王维之《渭城》、李白之《白帝》、王昌龄之‘奉帚平明’...“一片”是唐诗习用语词,往往与“孤”连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云”等等),这里相当于“...

王翰《凉州词》中,“醉卧沙场君莫笑”的下句是什么?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凉州词二首·其一 (2599人评分) 8.4 朝代:唐代 作者:王翰 原文: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向阳区18859495431: 王翰的凉州词与王之涣的凉州词 -
容师得可: 王翰 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 ,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王之涣 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向阳区18859495431: 两首凉州词都是描写()的诗,王之涣写的表现了()的壮志和对()的思念,王翰写的表现了边疆将士英雄气概两首凉州词都是描写()的诗,王之涣写的... -
容师得可:[答案] 描写边塞凉州 戍守边防(保家卫国)的壮志 家乡的思念 王翰 战场杀敌(不畏生死) 不过 王翰的凉州词 是首不折不扣的反战诗啊

向阳区18859495431: 王之涣写的《凉州词》是什么意思?王翰写的《凉州词又是什么意思》? -
容师得可:[答案] 王之涣 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体现了作者对边塞战士的同情和对朝廷不满的愤慨之情. 王翰 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出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 两个是不一样的

向阳区18859495431: 长歌行 敕勒川 风 ,王之涣与王翰的凉州词,别董大,春夜喜雨,秋夜将晓出迎凉有感,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朱熹的春日以及观书有感,诗词 -
容师得可:[答案]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

向阳区18859495431: 凉州词是唐代诗人谁写的 -
容师得可:[答案] 凉州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唐代诗人王之涣、王翰、张籍都曾写过此同名诗歌. [编辑本段]凉州词(王之焕) 唐 . 王之涣 (688—742)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又名】 《出塞》 【翻译】 黄河自天...

向阳区18859495431: 凉州词解释 -
容师得可:[答案] 《凉州词》 作者: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注解】: 1、夜光杯:一种白玉制成的杯子. 【韵译】: 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盛满夜光杯; 正想开怀畅饮,马上琵琶声频催. 即使醉倒沙场,请诸君不要见...

向阳区18859495431: 《凉州词》诗句意思几首《凉州词》都要 -
容师得可:[答案] 凉州词 王之涣huáng hé yuǎn shàng bái yún jiān 黄 河 远 上 白 云 间 , yī piàn gū chéng wàn rèn shān 一 片 孤 城 万 仞 山 . qiāng dí hé xū yuàn yáng liǚ 羌 笛 何 须 怨 杨 柳 , chūn fēng bù dù yù mén guān 春 风 不 度 玉 门 关 . 作者背景 王之涣...

向阳区18859495431: 凉州词【古诗】 -
容师得可:[答案]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 1、凉州词:又名《凉州歌》.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凉州词在唐代是乐府的常见曲名,多写边塞军旅生活之事. 2、原...

向阳区18859495431: 王之涣和王翰的《凉州词》有什么异同 -
容师得可: 相同之处: 都是表达了古时候人们对战争的恐惧,对和平的期望,希望各民族之间能和平共处,实现友好欢乐的太平盛世. 不同之处: 王翰的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 王之涣的诗中描写的西北边疆之美,绝不同于江南水乡柔媚明丽之美,而是一种高远的美,粗犷的美,足以令人精神世界升华的美,使人感到自己力量存在的美.

向阳区18859495431: 凉州词主要讲了什么? -
容师得可:[答案] 书法作品《凉州词》(王之涣) 编辑本段凉州词(王之涣) 凉州词(王之涣) 作者简介 王之涣 (688—742),盛唐时期的诗人,字季凌,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