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土木堡之变是怎么回事

作者&投稿:枝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明朝土木堡之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明朝正统十四年的爆发的“土木堡之变”是大明王朝由盛转率的转折点,而爆发此次重大变故的根本原因,有以下三点:
皇权势弱,皇帝年少
明英宗朱祁镇是明宣宗朱瞻基的长子,明宣宗死后,朱祁镇继皇帝位的时候才9岁,只有几岁的孩子当了皇帝,指望他能够快速的管理国政,处理事务那就强人所难了,好在当时有孙太后和明朝著名的“三杨”(杨荣、杨士奇、杨溥)辅政,大明朝的皇帝虽然年少,但是整个朝局还是非常的稳定。

皇帝太过幼小,那么皇权的就必定要有所分化,一部分转移到了太后孙氏手中,一部分转移到了内阁几个大臣手中,另外还有一部分转移到了宦官手中。
皇帝明英宗此时的主要任务就是玩,有一大群的太监、宫女陪着玩,这样的环境下,明英宗对于政务、朝局、军事等等方面几乎都是白痴儿。
正统十四年,虽然明英宗已经亲政多年,但是年幼时期早早做了皇帝,缺乏作为太子的成长期,草率的发动了对瓦剌的亲征,不但令明朝大军精英损失殆尽,而且自己被瓦剌俘虏。明英宗被瓦剌俘虏的时候才22岁,一个在现代社会大学刚毕业的娃娃要承担起整个帝国的重担,对他来说的确是太沉重了。

内阁势微,后继无人
明英宗时期的内阁大臣是整个大明王朝最为强大的,三杨的配置是明宣宗留给年幼皇帝最好的政治保障,明英宗能够9岁继位,一直无忧无虑的在皇宫里玩儿,那就全靠的这三杨全力支撑。
等到明英宗在皇宫里玩着长大了,要亲政了,这三杨也已经是老的老,死的死,逐步退出了朝中权力核心,而接替他们的内阁成员曹鼐、马愉等人,不但资历不够,而且没有多影响力,更关键的是对皇帝的影响力和约束力几乎没有。

这也不能怪后继之人,主要是三杨太过强悍,基本都是四朝老臣,甚至杨士奇都是从朱棣那一辈儿开始一直活跃在朝中,他们要不死不退,其他人也没有资格爬上来。
明朝虽然没有丞相,但是内阁对皇帝的影响力和约束力远比其他朝代的丞相要大得多,比如后来的杨廷和甚至可以直接定谁来当皇帝,张居正可以自称为“摄政”。
土木堡之变时期的明朝内阁势力很微弱,特别是无法对皇帝形成有效的约束力,导致了明英宗一意孤行,执意要亲政瓦剌,最后导致了明朝时期最大的对蒙作战失败。

奸宦初起,祸害百年
明朝亡于党争,而明朝祸害最大的却是太监干政,大明王朝的宦官兴起就始于明英宗时期,明英宗时期的大太监王振就是当年陪着明英宗朱祁镇一起玩的太监。
王振在早期还是很老实,由于自己是半路出家当的太监,没有净身入宫之前不但有老婆,还有文化,他入宫后是为了教太监读书认字的,他的水平要放在文盲堆里那就是学士了,年幼的明英宗对他非常的信任。

明英宗亲政后,王振也跟着逐渐掌握了宦权,土木堡之变的罪魁祸首就是他,他不但极力怂恿皇帝亲征,而且在出征途中明知有极高的风险情况下,毫无军事经验和指挥才能,在整个明朝大军撤退途中,改变了行军路线,绕行大同,导致了在土木堡被瓦剌大军包围,全军惨败,皇帝被俘。
明朝时期的宦官一直对朝局有重要的影响力,就从明英宗时期开始,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明朝皇帝对于权力的制衡和控制,相权转为了内阁形式,但是内阁的权力比丞相更大;皇权在明朝很多时期受制于内阁,皇帝需要有另外的力量来平衡和制衡内阁,而明朝的外戚是无法参与到权力斗争中去,那么皇帝只有选择相对忠于皇权的宦官来进行权力分享。

土木堡之变可以说是明朝由盛转衰的一个转折点,当时瓦剌也先南下进攻的原因是明朝给予的赏赐太少了,还有就是想要娶明朝的公主没有得到允许,所以就率领着大军南下入侵中原,而当时明英宗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御驾亲征,而且当时大军的指挥权居然在一个太监手里,完全就是令人无奈,可以说这样一个不懂得军事的人瞎指挥,导致几十万大军惨败,随行的几十名大臣被杀,明英宗自身被俘获,或许被朱棣知道了的话估计都会从棺材里跳出来直接砍了这个不肖子孙。

造成土木堡之变事件的发生,有几个原因在里面,首先就是国内太监专权了,因为当时明英宗是格外的信任王振,基本上是要啥有啥,因为明英宗从小身边的玩伴就是王振,而王振本身也是个懂得钻研的人,所以是深受明英宗的信任,所以当时朝堂是被王振搅得乌烟瘴气的,对于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是能罢官的就罢官,不然的话就直接使阴谋害死对方,可以说仗着明英宗的宠信是胡作非为,所以当时在瓦剌入侵的时候就怂恿明英宗御驾亲征,而且当时他还有军队的指挥权,由此王振也可以说是造成土木堡之变的罪魁祸首之一。

其次的话就是军队战斗力问题了,因为不同于洪武、永乐时期,当时在这几位皇帝的统治下明朝的大军是非常好战的,甚至还多次出征蒙古,可以说底下的军队都是战斗力比较强的,而到了明英宗时期的话,由于长时间的休战,基本上士兵的战斗力都变得衰败了,军事实力下降,再加上打仗的时候指挥官不行,那么自然的也就以惨败收场了。

最后就是当时瓦剌势力膨胀,那么自然的野心也就上来了,不单单在政治方面摆脱了对明朝的依附,还有就是瓦剌也先统一了蒙古,所以自然的对明王朝发出了挑战,因为明王朝当时有政策就是对一些朝贡使团会赠予赏赐,但是瓦剌也先就以赏赐比较少为原因,甚至还向明王朝求娶公主被拒为由,直接就南下入侵,其实这种种原因无非就是狼子野心,因为实力强大了自然的就想着翻身做地主,所以也恰恰是这些原因结合在一起最后造成了土木堡之变。

土木之变亦称土木堡之变、土木之祸,指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的兵败事变。土木堡是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境内的一个城堡,土木堡坐落于居庸关至大同长城一线的内侧,是长城防御系统组成部分。
正统十四年(1449年)六月,明朝的瓦剌太师也先侵犯他人领地,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不顾群臣劝阻,把年仅两岁的皇子朱见深立为皇太子,令异母皇弟朱祁钰留守,亲率大军出征。军政事务皆由王振专断,行军路线屡变,士兵疲惫不堪。兵部尚书邝埜一再要求入居庸关,以保安全,但王振不准。后勤不续退至土木堡时王振下令移营,饥渴难忍的军士一哄而起,人马失序,瓦剌军趁机进攻。[1]明军仓促应战,所以兵败,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等66名大臣战死。
当时京师精锐都已在土木堡失陷,剩下老弱士卒不到十万。于谦力排众议请郕王调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和南京沿海的备倭军,江北和北京各府的运粮军驰援,人心渐定,也先送英宗回去,要求守城者开门,于谦等大臣私立郕王为帝,并亲自守城拒绝也先送英宗回京。
土木之变只是一场战役的失利,明朝当时正处“全盛之天下”,各方面实力远在瓦剌之上。

土木堡之变的发生,完全是皇帝的昏庸和太监专权所导致的一场灾难。




土木堡之变是怎样一个历史事件?
明军在土木堡被瓦剌军打败,明英宗被俘事件。

什么是土木堡之变?你有哪些了解?
土木堡之变,是明朝一段屈辱的历史,当时的宦官王振,极力劝阻明英宗御驾亲征。最后出现了兵败结局,使得明英宗朱祁镇被俘。皇帝被俘虏,对于明朝来讲,是一件奇耻大辱。如果朱元璋和朱棣知道这件事情,可能会气到从棺材板里跳出来。明英宗朱祁镇并没有征战沙场的经验,长期处于深宫的他,听信了王振的...

土木堡之变是怎样的典故?
公元1449年北方少数民族瓦剌进攻明朝,明英宗御驾亲征,不料在土木堡被围,英宗被俘。挑起争端 明英宗时,皇帝宠信自己的启蒙老师,宫中的司礼监太监王振,尊敬的称他为先生,认为他“性资忠孝,度量弘深”,对他言听计从,不料后来却险些因此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本来当时明王朝与北方的劲敌瓦剌的关系...

土木堡之变是公元哪一年?
土木堡之变是公元1449年9月1日。土木堡之变一般指土木之变。土木之变,指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9月1日)第四次明英宗北伐时,朱祁镇因情报失灵兵败瓦剌的事变。

明朝由盛转衰的标志,为什么是土木堡之变?
“土木堡之变”作为明朝中衰的标志,此战导致京营主力和功勋、武将集团几乎全军覆没,就连明英宗自己也沦为了瓦剌俘虏,更严重的是,此战直接影响了明朝的未来发展走向,为明朝中期开始的一系列变局埋下了隐患。皇帝亲征惨遭战败,“土木堡之变”简述 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

土木堡之变是怎么发生的?这其中有什么故事呢?
护卫将军樊忠面对惨败,恨透了瞎指挥的王振,说:“我替天下的百姓杀死你这个奸贼。”抡起手中的大锤,捶死了他。英宗在卫兵的保护下乘马突围,左冲右突也出不去。无奈,英宗跳下马来,盘腿而坐,听天由命。瓦剌军冲过来,俘虏了英宗。史上称这次事件为“土木之变”。

什么是土木堡之变?你有哪些了解?
土木堡之变是发生在明朝中期的一场巨变,差点让明朝步入万丈深渊。我对土木堡之变有以下了解:第一,土木堡之变的起因是明英宗朱祁镇好大喜功,想和父亲朱瞻基、曾祖父朱棣一样建立功勋。明英宗朱祁镇少年继位,由于“竞争对手”较少他的童年过的无忧无虑,简直是个混世魔王。这样一个混世魔王...

土木之变简述
土木之变 土木堡之变指明军在土木堡被瓦剌军打败,明英宗被俘事件。行至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被瓦剌军队追赶上来,把明军团团围住,两军会战,明军全军覆没,王振被部下...土木堡的惨败 ,立下一条规矩,不让宦官过问国家政事。他把这条土木堡的惨败规矩写在大铁牌...亲征。 战斗经过 土木堡的...

谁能通俗易懂地解释下土木堡之变的前因后果?
土木堡之变,指发生于1449年(明正统十四年)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的惨败事变。土木堡是位于中国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境内的一个城堡。土木堡坐落于居庸关至大同长城一线的内侧,是长城防御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正统十四年六月,瓦剌首领也先大举进兵明境,明英宗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不顾群臣劝阻,...

土木堡之变到底有多惨?它对明朝的影响有多大?
土木堡之变发生在公元1449年,经过几代人训练的明朝精英在土木堡之战中被消灭。明英宗和残军也在土木堡一带遭到伏击,蒙古人采取围困明朝军队的战略,并控制了离军队最近的水源。由于天气炎热,士兵们口渴,为了把士兵诱出,蒙古人还假装答应明英宗撤退,让他们到最近的水源地区饮水休息。口渴的士兵们一...

清流县17069208563: 明朝的土木堡之变是怎么回事 -
祖璧通脉: 土木堡是中国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内的一个城堡,是居庸关到大同长城一线的内侧长城防御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正统年间,瓦剌的首领也先进犯明帝国边境,明英宗听信了宦官王振的怂恿,不顾群臣的劝阻立朱见深为太子,其弟朱祁玉...

清流县17069208563: 土木堡之变是如何发生的?好,多.
祖璧通脉: 明朝正统十四年间,明军在土木堡被瓦剌军打败,明英宗被俘事件.行至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被瓦剌军队追赶上来,把明军团团围住,两军会战,明军全军覆没,王振被部下杀死,明英宗被瓦剌军俘虏.史称土木之变.

清流县17069208563: 土木堡之变 -
祖璧通脉: 起因是明朝与蒙古双方谈崩了.蒙古以为能和亲,明朝不承认,贡马价格又被砍80%.蒙古派四路军队入侵,第一战守将战死,第二战全军覆没,太监王振劝皇帝亲征.大臣反对,无效.王振与皇帝带55万人,让弟弟郕王守京师.行军一个月后,前方来报又有战败,于是王振班师.在回京的路上,王振带的皇帝绕道王振的老家.又过半个月,蒙古军追至.救援的全军覆没,王振到达土木堡,跟城仅有二十来里,却说辎重未到,下令就地扎营.在没有饮水的情况下过了两天,全军被俘

清流县17069208563: 有谁知道什么是土木堡之变啊? -
祖璧通脉: 土木堡之变指明军在土木堡被瓦剌军打败,明英宗被俘事件.行至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遭瓦剌军围困,明军全军覆没,明英宗被瓦剌军俘虏.史称土木之变.

清流县17069208563: 有关明朝土木之变原因的研究 -
祖璧通脉: 由于组织不当,一切军政事务皆由王振专断,成国公朱勇为大将军,但在王振面前皆膝行而前;户部尚书王佐请帝回军,王振就命其跪在草丛里,直到天黑才能起来.随征的文武大臣却不使参预军政事务,军内自相惊乱.1449年7月19日出居庸...

清流县17069208563: 明朝土木堡之变在历史上有哪些记载?
祖璧通脉: 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今河北怀来)被瓦剌军俘虏的事件.正统年间( 1436 - 1449),明朝北部的蒙古族瓦剌部崛起,统一蒙古各部,时常南下攻掠.正统十四年( ...

清流县17069208563: 土木之变是发生在什么时候政治事变?
祖璧通脉: 正统十四年(1449)八月,明英宗朱祁镇亲征瓦刺军反被俘虏的 事件,因为发生在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南)而得名.此事变后,瓦 刺势力大振,明北边长期处于被动挨...

清流县17069208563: 明朝”土木堡之变“的背后是什么? 可以从政治,经济去考虑吗? -
祖璧通脉: 土木堡之变是大明王朝开始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对蒙古的斗争开始由进攻走向防御.政治上,导致明代宗与明英宗之间腥风血雨的权力斗争,名臣被冤,太监专权,而后的明宪宗、明孝宗差点成为皇位的牺牲品,万贵妃专权,导致整个朝廷无限衰落.经济上再也负担不起郑和似的远洋航海,开始闭关,虽然经济总量为世界第一,但始终无法和外部交流.

清流县17069208563: 土木堡的惨败的简介是怎样的?
祖璧通脉: 明太祖在位的时候,吸取了历史上宦官专权引起国家混乱的教训,立下一条规矩,不... 明军一面抵抗,一面败退,一直退到土木堡(在今河北怀来东).那时候,太阳刚刚...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