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王冕

作者&投稿:蒙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言文《王冕故事》译文?~

白话释义: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
有人牵着王冕家的牛,来王冕家,责怪无人看管的牛践踏了他家的田地。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
王冕从此以后就地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
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安阳的大学问家韩性,听说了这个人后感到惊异,于是把他收录为弟子,王冕的学识很快就可以通儒家了。韩性死了以后,韩性的门人对待王冕像对待韩性一样。当时王冕的父亲已经去世了,于是王冕把自己的母亲迎接到越城抚养。
时间长了,母亲想要归还老家,王冕就买牛来架母亲的车,自己亲自穿着古代的衣服跟在车后。乡里的小孩都聚集在道两旁笑,王冕自己也笑。
原文: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己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此文出自明代宋濂所著的《宋学士文集》。

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明初时受朱元璋礼聘,被尊为“五经”师,为太子朱标讲经。洪武二年(1369年),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时朝廷礼仪多为其制定。
洪武十年(1377年)以年老辞官还乡,后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于夔州病逝,年七十二。明武宗时追谥“文宪”,故称“宋文宪”。
洪武十年(1377年),宋濂告老还乡,朱元璋亲自饯行,并命宋濂之孙宋慎送其回家。
宋濂以头叩地辞谢,并约定说:“臣没死之前,请允许臣每年来宫内觐见陛下一次。”回乡后,宋濂每年乘着帝庆节的机会如约进京陛见。
文章简介:
《宋学士文集》又名《文宪集》作者[明]宋濂。本书为四库全书之一。
序分书序和赠言两种。书序比较早多为叙述作者的意趣、协作缘由赠序创于唐初用于临别赠言多为赞颂、勉励、祝愿、惜别之词。
人物背景:
王冕自幼好学,白天放牛。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
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
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安阳的韩性听说,觉得他与众不同,将他收作学生,王冕于是学成了博学多能的儒生。但屡应试不第,遂将举业文章付之一炬。

文言文译文:王冕,字元章,是诸暨人。小时候(家里)很贫穷,(他的)父亲让他去放牛,他偷偷的溜进学堂去听大家读书,到晚上回家,他的牛丢了,(他的)父亲很生气地打他,然而他还是老样子。他的母亲说:“儿子(对读书)这么痴狂,为什么不就听凭他这么做呢?”王冕于是去投靠了寺庙,每天晚上坐在佛前的长明灯下读书。的听了觉得很不寻常,收他做了弟子,因此他被称为通儒。韩性死了以后,他的门人对待有如对待韩性。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王冕,字元章,诸暨人。幼贫,父使牧牛,窃入学舍,听诸生读书,暮乃反,亡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然。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夜坐佛膝上,映长明灯读书。会稽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称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屡应举不中,弃去,北游燕都,客秘书卿泰不花家,拟以馆职荐,力辞不就。既归,每大言天下将乱,携妻孥隐九里山,树梅千株,桃杏半之,自号梅花屋主,善画梅,求者踵至,以幅长短为得米之差。尝仿《周官》著书一卷,曰:“持此遇明主,伊、吕事业不难致也。”太祖下婺州,物色得之,置幕府,授谘议参军,一夕病卒。


王冕,字元章,是诸暨人。小时候(家里)很贫穷,(他的)父亲让他去放牛,他偷偷的溜进学堂去听大家读书,到晚上回家,他的牛丢了,(他的)父亲很生气地打他,然而他还是老样子。他的母亲说:“儿子(对读书)这么痴狂,为什么不就听凭他这么做呢?”王冕于是去投靠了寺庙,每天晚上坐在佛前的长明灯下读书。的听了觉得很不寻常,收他做了弟子,因此他被称为通儒。韩性死了以后,他的门人对待有如对待韩性。王冕多次考科举不中,(于是)放弃(会稽的地位)离开了,游历到北方燕都,到了秘书卿泰不花家做客, 主人计划给他推荐馆职,但是王冕坚决不做。于是回来了,说天下即将大乱,(于是)带着妻子女儿归隐山林,种了一千株梅树,桃树杏树各五百,自称梅花屋主,(因为他)善于画梅花,(所以)有很多人都来拜访他,凭借画幅的长短来换得粮食。曾经仿效《周官》写了一本书,(他)说:“拿着这个遇到了好的君主,那么伊、吕事业就不难完成了。”太祖到了婺州,看到这个并且得到了他,(于是让他)做了幕府官员,任谘议参军,不久王冕就病死了。

王冕求学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1)牛陇上,窃(2)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方辄(3)默记。暮归,亡其牛。或牵牛来责蹊(xi,践踏)田,父怒,挞(4)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5)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6)出,坐佛膝上,执策(7)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8)。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9),冕小儿,恬(10)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官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翻译
  王冕,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进入学堂听学生念书,听完便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忘记了他的牛。有的(人)牵着牛来责备(它)践踏了田地,(王冕的)父亲生气了,用鞭子打王冕,过后(他)仍然像以前(那样)。(王冕的)母亲说:“孩子像这样着迷,为什么不让他去呢?”王冕因此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夜里偷偷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拿着书照着佛像前的灯光读它,读声朗朗一直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然)是小孩,(但是)心神安逸好像没有看见。   安阳的韩性听说后觉得他与众不同,将他收作学生,学成了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韩性过世,(韩性的)门人对待王冕就像对待韩性。当时王冕的父亲已经去世了,于是王冕把自己的母亲迎接到越城抚养。时间长了,母亲想要回到故乡,王冕买牛来驾母亲的车,自己穿着古代的官服跟在车后。乡里的小孩都聚集在路旁笑,王冕也笑了。

(1)牧:放牧牲畜。   
(2)窃:偷偷地,暗中。   
(3)辄:总是(常常)、就。   
(4)挞:用鞭子、棍子等打人。   
(5)曷:通“何”,为什么。   
(6)潜:暗暗地、悄悄地步。   
(7)执策:拿着书。   
(8)达旦:到早晨,到天亮。   
(9)狞恶可怖:狰狞凶恶,令人害怕。   
(10)恬:心神安逸。   
(11)因:于是,就。   
(12)录:收取。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括号中的词。   
①(窃)入学舍:偷偷地
②(辄)默记:总是(常常)   
③儿(痴)如此:入迷
④(恬)若不见 :心神安逸   
⑤安阳韩性闻而(异)之:认为奇特   
⑥听(已):完毕 
⑦冕(因)去:于是   
⑧(录)为弟子:收   
2.与“曷不听其所为”中“曷”用法不同的一项是(C )   
A.只有剩骨 B.满坐寂然 C.坐佛膝上 D.可爱者甚蕃   
3.与“依僧寺以居”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   
A.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B.必以分人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以刀劈狼首   
4. 从本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后来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   
王冕幼时读 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   
5.文中哪句话最能体现王冕读书专心入迷?   
佛像多土偶,狞恶恐怖;冕小儿,倘若不见。   
6.从这两段文字看,王冕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回答。   
勤奋好学,孝敬父母。   
7.读完此文后,你获得什么启示?   
刻苦学习,发奋读书;孝敬父母,文明礼貌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1)牛陇上,窃(2)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方辄(3)默记。暮归,亡其牛。或牵牛来责蹊(xi,践踏)田,父怒,挞(4)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5)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6)出,坐佛膝上,执策(7)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8)。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9),冕小儿,恬(10)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官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1)牛陇上,窃(2)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方辄(3)默记。暮归,亡其牛。或牵牛来责蹊(xi,践踏)田,父怒,挞(4)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5)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6)出,坐佛膝上,执策(7)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8)。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9),冕小儿,恬(10)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官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天水市18170984129: 文言文“王冕故事”翻译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 -
卢苇少腹:[答案]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

天水市18170984129: 文言文关于王冕的故事内容及翻译 -
卢苇少腹:[答案] 内容: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

天水市18170984129: 文言文 王冕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 -
卢苇少腹:[答案] 王冕求学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1)牛陇上,窃(2)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方辄(3)默记.暮归,亡其牛.或牵牛来责蹊(xi,践踏)田,父怒,挞(4)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5)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

天水市18170984129: 《王冕》这篇文言文怎么翻译? -
卢苇少腹: 王冕,诸暨人.七八岁的时候,他的父亲让他到地里放牛,(他)却偷偷的到私塾去,听学生念书,听过之后,就默默的背诵.黄昏回去的时候,却忘了(带)他的牛回来,王冕的父亲非常生气,打了他,事后还是这样.王冕母亲说:“儿子喜...

天水市18170984129: 文言文《王冕僧寺夜读》解析 -
卢苇少腹:[答案] 王冕僧寺夜读,中国古代文人的勤学故事,出自明代“文臣之首”宋濂的《王冕传》,讲述的是元朝的文学家、书画家王冕少年时一心读书求学,终成通儒的故事.王冕的成功,诠释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内涵,启迪我们学习要好...

天水市1817098412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王冕读书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 -
卢苇少腹:[答案] 1,窃:偷偷地 因:因此 执:拿着 达:到 2.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3,虽然有很多狰狞恐怖的土偶佛像,但王冕却视若不见.用土偶佛像的狰狞恐怖来衬托出王冕对学习的坚定信心 4,(1)听到他们的朗读,就默...

天水市18170984129: 王冕的文言文乡里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
卢苇少腹:[答案] 乡里的小孩都聚集在道两旁笑,王冕自己也笑.

天水市18170984129: 文言文问题《王冕者,诸暨人······》,【原文】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 -
卢苇少腹:[答案] 已:结束,完了. 辄:就. 或:有人. 卒:(文章里面没有这个字). 事:(这个也没有). 或牵牛来责溪者,父怒挞之.应该是... 全句意思是:有人牵着牛来责怪踩坏了田地的,父亲生气地打他. 这段话主要表现了王冕勤奋好学、用心专一的品质. 整段的...

天水市18170984129: 王冕治学文言文翻译 -
卢苇少腹:[答案] 原文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

天水市18170984129: 王冕字元章文言文答案要有儿痴如此,?不听其所为 -
卢苇少腹:[答案] 文言文阅读.( 10分) 王冕①,字元章.幼贫,父使牧牛,窃入学舍听诸生读书,暮乃反,亡其牛,父怒挞②之,已而③复然.母曰:“儿痴如此,曷④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夜坐佛膝上,映长明灯读书.会稽⑤韩性⑥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