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感受到科学之美

作者&投稿:肥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几个神奇的视错觉科学实验,感叹科学之美~

视错觉就是当人观察物体时,基于经验主义或不当的参照形成的错误的判断和感知,是指观察者在客观因素干扰下或者自身的心理因素支配下,对图形产生的与客观事实不相符的错误的感觉。
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视错觉的例子有很多。比如,法国国旗红:白:蓝三色的比例为35:33:37,而我们却感觉三种颜色面积相等。这是因为白色给人以扩张感觉,而蓝色则有收缩的感觉,这就是视错觉。

2017年9月1日秋季开学起,全国小学一年级新生的课表上,将出现一门全新的必修课程――《科学》。这门课程将影响一千余万即将进入小学一年级的新生,相信这一变化,将成为我国科学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根据2017年2月教育部印发并要求执行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小学科学课被列为与语文、数学同等重要的“基础性课程”。科学课为何会受到国家如此重视?对于孩子们而言,上好科学课为何如此重要?
先来看《标准》里的三大变化
变化一:小学科学课程起始年级调整为一年级
根据《标准》要求,学习分为1―2年级,3―4年级,5―6年级,原则上要按照小学一、二年级每周不少于1课时安排课程,对于低年级开设科学课,通过小实验、小游戏的体验对科学知识有感性的认识。
变化二:让学生更多的体会到动手的成功和乐趣
《标准》明确了STEM中的T和E的重要性,即技术与工程,让学生体会到“动手”的成功和乐趣,养成通过“动手做”解决问题的习惯。
变化三:明确新增对社会与环境的责任
不仅仅是科学技术在现实上的应用,还在新增了科学技术对伦理、环境、生活影响的思考。让学生关注周围技术世界的发展,体验科学技术对个人生活、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国家为什么要开设科学课?
早在2001年,依据国务院《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建立“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我国开始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当时将“自然”课更名为“科学”,起始年级也从一年级变为三年级。
2017年2月教育部印发并要求执行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小学科学课被列为与语文、数学同等重要的“基础性课程”,将《科学》课程的起始年级延伸到小学一年级。
16年过去了,我们在课程开发、师资培训、教材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和进步,但坦率而言,“科学课”作为一门独立的新课程,在整个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而16年以来,国际科学教育研究的发展速度超出了人们的预料。一些非常重要的科学教育文献和著作,比如,《新一代美国科学教育标准》和《K-12科学教育框架:实践、跨领域概念和核心概念》提出了一系列科学教育的新思想。这些新思想导致了世界各地的科学教育正在发生着一场剧烈的、声势浩大的、深刻的变革。
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我们中国的课程和教材自然也要随之改变。如果我们的课程和教材再不随着这样的一种变化、这样的一种需求而改变的话,我们真的就要落后于世界科学教育改革的潮流,满足不了国家发展的需要以及孩子们和老师们的需求了,所以教材必须修订。
为什么科学启蒙对孩子很重要?
科学是认识世界的方式之一。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科学的价值在于它是我们现有的认知方式中被实践证明比较合理的一种,带给我们生活非常多的便利。
因此,让孩子科学的认识世界非常有必要!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里非常明确的指出要科学地认识世界必须有三个要素:
事实依据、逻辑关系、审辩性思维。
事实依据是指所有科学结论,都要建立在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证据之上,特别是定量的数字依据。科学领域内,一个理论是一定有事实去支持它的。不仅是数理化生,心理学、经济学、语言学及其他现代学科领域,都是通过实验取得数据,来证明理论。
逻辑关系是连接事实依据与科学结论之间的桥梁。简单讲,大家可以把它理解为因果关系。也就是说,这个事实,能不能够支持你得出的结论?严密的逻辑思维不仅能帮助人在科学方面有所建树,在日常生活方面也可以避免许多问题。在学校教育不够重视的前提下,家长如果能够辅助训练孩子的逻辑推理能力,会有很大的帮助。
审辩性思维是一个很中性的词,核心是客观的怀疑态度。正是因为人们不断地进行审辨,各自独立思考事实是否支持理论、逻辑是否合理,有了新的事实发现,会去验证之前的理论,看看会不会证实或者推翻之前结论,看结论里面有没有隐藏的假设,才逐渐建立起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无比宏伟的科学大厦。
观察到事实――用逻辑推出结论――批判性看待结论并对其进行调整――寻找新的事实,这样一个循环,构成完整的科学思维体系。
人是群居动物,天性倾向于合作和听信他人,因此与我们的天性违背的科学思维方式,是需要后天刻意练习习得的。科学思维比科学知识本身重要得多,也是家长进行科学启蒙的重点。
科学教育为什么重要?
第一,孩子生活的时代将是信息爆炸的时代,辨别能力不可或缺。哪些是对你有价值的,哪些是谣言,能一眼看穿的能力,对孩子们来说将是生存的基本技能。
第二,人类的知识已经积累到现在的程度,并且积累还在加速,这就意味着未来知识一定是一种被封装的黑箱状态。例如手机,很少有人懂它的硬件软件的原理,会用即可,我认为未来的知识也是这样子。具体的知识已经没有那么重要,唯有思维才有价值,思维能力可以保证当孩子们需要去了解某个原理,以及需要去扩展人类知识的疆界的时候,他们有相应的能力去做。
第三,科学思维方式是人类文化的精华。科技发展本质上来源于科学思维,这种目前来看也许是人类最为成功的认知世界的方法,我们有责任让我们的孩子继承下去。
理想中的科学教育,应该是一个金字塔。最底层最核心的东西,是训练孩子的品格,包括好奇心,热情,有趣,勇于尝试,独立思考。让孩子体会到学习是有趣的事情,如何有勇气在明知道有很多困难的情况下坚持也是非常需要家长帮助培养的。
以这样的品格作为基础,再上面是方法论的内容,包括逻辑,审辩性思维,解决问题的方式等等,最表层才是现在大部分学校教授的知识类的内容。方法论和品格才是我们教育中更需要重视的东西。因此对于一个要长大成人进入社会的孩子来说,科学教育对其很重要!
家长如何参与孩子的科学启蒙?
阅读,做实验,学会提问。
科普阅读
本次教材修订让科学课变得与语数两门主课同等重要。因此,孩子的科学知识储备量变得尤为重要,除了科学教材,家长们还应该给孩子补充课外科普读物。在国内,诸如《我们爱科学》、《天天爱科学》、《博物》、《环球探索》、《新十万个为什么》、《知识就是力量》等,都是比较好的科学启蒙读物。
科普阅读的重点,第一是让孩子发现没有观察过的事实,比如地铁是怎么开动的,地底下也有动物,小鸟不全住在树上。第二点是与现实生活联系,让孩子有参与感,主动将生活中遇到的现象联系书本,让他们体会到书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世界。
还有,家长不要以掌握知识为目的。因为家长很容易心理上陷入一种期待,就是我给孩子读了很多书,他应该会知道很多知识,还能够跟别人家孩子比较一番,但是家长要注意控制这种心态,培养科学思维能力是核心目标。
做实验
做实验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复杂,不需要专业的实验器械,实验的本质是:不知道答案的时候“动手试试看”。
比如:孩子去厨房看到调味罐里面的东西,与其直接告诉他盐糖醋,不如直接让他自己用勺子去尝尝。做实验的时候牢记科学三要素:事实依据,逻辑关系,审辩性思维。
实验源于生活。
举例:拉回力车的次数与回力车跑的距离之间有关系吗?
具体的实验过程:
假设:是不是回力车往后拉的次数多,则跑得远;实验工具:手机上的计时器;实验步骤:分别拉1.2.3次,记录轮子转的时间长短。
三要素:
事实依据:用表记录真实时间。
逻辑关系:轮子转的时间长,所以跑得远,是不是因为拉的次数多导致轮子转的时间长?
critical thinking:这辆车是如此,其他的车呢?
学会提问
提问是训练孩子思维能力的一种核心方法。所谓思维就是思考的过程,通过回答问题来思考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孩子3、4岁以后会有很多问题,大部分家长会直接回答问题,回答不出还非常苦恼。更好的办法是先肯定孩子的提问,然后将问题拆分成小问题再反问回去。孩子跟着反问回去的问题自我思考,一步一步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问题就从科学三要素来引发。
下面举个例子。
干冰和冰箱的冰。
问:都是冰,这两个有什么不一样(问事实)。
孩子:干冰会冒烟。
问:冒烟的东西是不是都是热的(审辩性的角度)。
孩子(摸一下),答:不热,颠覆了孩子的基本认知,孩子开始有兴趣。
问:那块冰热吗?
答:冰是很凉的。
问:(逻辑切入)桌子上的菜冒烟,是因为冒烟所以热吗?
孩子会意识到因为冒烟所以热的因果逻辑是有问题的。但是大人不要直接告诉孩子是因为热所以冒烟,也不要说孩子生活经验之外的内容。
问:还有什么不一样?
答:干冰长白毛。捏一下,化了。
答:像雪一样。
问:为什么冰箱里面的冰反而没有白毛呢?
孩子回答不出来,也不再解释。
让孩子有个印象就可以了。
最后总结问一下:这两块冰是一样的冰吗?
答:不一样,干冰是神奇的有魔力的冰。
这一轮提问就结束了。长期的交流下,孩子一定也能自己提出问题,体会到思考的乐趣。
总结一下提问的切入点。
问事实: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比较一下有什么不一样。
问原因:这件事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A发生了一定会导致B发生吗,还有什么其他东西会导致B发生吗?
问可能:这件事情是这样的,还可能会是什么其他情况吗?
科学教育要放平心态
如果孩子学得慢是很正常的,家长和老师都需要将心态需要放平和,三分教育,七分等待。孩子处理信息的方式跟我们不一样,大人不要着急。也许当时没有什么反应,但是后续会激发出来。我们只要持续地按照科学思维的方式去引导,不纠结结果,慢慢地都会产生正向的作用。我们播种下科学思维的种子,跟从孩子认知发展的规律培育,一定能够帮孩子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科学老师要准备好
2017年6月,浙江省教育厅专门组织9月要带一年级的科学教师做了培训,全省数百位科学教师参加。杭州卖鱼桥小学科学教研组长吴建中,也参加了这次培训。他教龄20多年,在科学教学领域非常资深。
培训会上,省教研员、资深科学教师等都解读了新教材,还上了几节示范课。
这次科学课改革,划分了三个学段:1-2年级、3-4年级、5-6年级,这样有延续性,阶段知识更细化。“科学课绝大部分是学习阶段上的改革,内容上改革少。”
吴老师说,原先四年要上的内容,分散到六年来教,简单的、适合低年级孩子学习的内容放到一二年级上,每块内容会挖深一些。
这些对科学老师来说,并不难。挑战最大的,应该是面对的学生有很大变化。
“现在的科学老师比较熟悉的是三年级孩子的学习特点等,一年级孩子年龄较小,学习特点不一样。该怎么教,对科学老师来说是个挑战。”一位教龄十几年的小学科学老师说,区里为了让科学老师尽早了解低年段孩子的特点,专门在一所小学上了几次课,都是面对一二年级的学生。
“老师布置一个任务,玩个游戏,有个一年级小朋友站起来就说,我不想玩。”这位老师说,孩子们天马行空,这对科学老师要求很高,很考验教学能力。上课前,教学教具的准备,都要更充分,让学生觉得好玩,才是一节课的开始。
一位民办小学的科学老师说:“第一、二周,要培养起孩子们的科学常规,这个方面不做好,接下来的课堂可能会很乱。两周后,再按教材内容来上。”
小牛顿在科学启蒙教育行业精耕细作15年,以“做对孩子有价值的教育,做对社会有担当的企业”为宗旨,专注于“3-12岁幼少儿科学启蒙教育”,重在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及综合能力的提升。
经过数年的实践,在全国已发展了1000多家代理合作单位,每年累计5000多万人次的学生学习小牛顿科学课程。
随着国家的发展,基础教育领域的科学教育越来越受国家的重视,2017年,《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出台,要求从2017年9月开始,小学一年级要开设科学课,重视实验教学,增强学生问题意识。同时,新课标指出了小学科学教育是以科学课为核心课程的跨学科学习,强调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小牛顿科学课成为了市场的刚需,成为了千万学子的必修课程。
科学课程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一项重要课程,科学课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学校科学教育最核心的载体和资源,科学教育不仅体现在科学课中,内容还延伸到语文、数学、美术等其他学科中,易于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链。
此外,科学课程不仅适用于公立学校,同样也可广泛使用于校外市场。小牛顿扎根科学启蒙教育行业数年,从不敢忘记自己的教育使命,为此也一直努力着,致力在全国范围内普及科学启蒙教育,争创中国科学启蒙教育第一品牌,为中国的素质教育,科技强国梦不懈努力!
小牛顿少儿精英教育,争做中国少儿教育第一品牌,为“培育人才”而生。
推荐阅读
以上内容综合自:中国教育新闻网、四川新闻网、澎湃新闻、杭州都市快报
教育培训机构运营好微信公众号,招生不再愁!
所有儿童都是科学家,只要给他合适的科学教育

对孩子进行教育,包括科学教育,最核心的内容是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激发孩子的热情。所有的方法也好,理念也罢,都是为这两点服务的。我们的目标是让孩子成为终生学习者,对未知的问题总是保持好奇,同时对喜爱的东西能够有非常大的热情,大到足以支持孩子克服在追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具备这两点素质,这个孩子的教育就是成功的,上了什么大学,考了多少分都不是重点。好奇心和热情,是孩子一生的幸福之源。
科学不等于数理化—如何让孩子感受到科学之美
为什么科学启蒙对孩子来说这么重要
科学不是数理化!
在大部分人眼里,科学就是数理化生,是一些非常复杂的方程式和很难理解的概念。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大的误解——把科学变成了一个个学科。也就是说,我们只是重视学科里面具体的知识,比如物理、化学、生物,乃至数学,但是至于科学本身是什么,却很少真正被教育过。
科学,来自人类对大自然发自内心的好奇。科学认知的基本模式是直到牛顿的时代才渐渐地建立起来的。在那之前,人们也在用神话、宗教等来尝试解释这个世界。因为人类的这种好奇,不断地想探索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它有没有规律可循,才发展出科学。因此,希望孩子们的好奇心可以受到保护,让他们能一直保持与生俱来的、对未知事物的探索动力,孩子们就可以持续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科学只是认识世界的方式之一。现在有一种误区——把科学等同于正确。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科学的价值在于它是我们现有的认知方式中被实践证明比较合理的一种,带给我们生活非常多的便利,也非常值得教给孩子。但是世界上也有很多事情是科学不能解释的,很多领域是非科学的,同样有很高的价值,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要有多元化的态度。
科学可证伪是什么意思?大家经常听说一个说法就是科学是可证伪和可重复的。“可证伪”就是能证明科学是错的吗?答案是否定的。可证伪性,是指针对一个科学理论,一定可以假设出来一种条件,这种条件如果不成立的话,那这个理论就是错误的。如果某个理论具备这样的条件,我们就认为它是可以用科学的方式来对待的。“可重复”是说,在相同的前提下,科学理论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有可重复性。基于科学的这两个特质,我们才能够应用科学的规律制造工具、发展技术和推测将来的情况。
科学地认识世界的方式到底是怎样的?《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里非常明确地指出,科学的认知方式有三个要素:事实依据、逻辑关系、审辩性思维,也就是critical
thinking。
事实依据是指所有科学结论都要建立在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证据之上,特别是定量的数字依据。科学领域内,一个理论是一定有事实去支持它的。不仅是数理化生,心理学、经济学、语言学及其他现代学科领域,都是通过实验取得数据,来证明理论。
逻辑关系是连接事实依据与科学结论之间的桥梁。简单讲,大家可以把它理解为因果关系。也就是说,这个事实,能不能够支持你得出的结论。严密的逻辑思维不仅能帮助人在科学方面有所建树,在日常生活方面也可以避免许多问题。在学校教育不够重视的前提下,家长如果能够辅助训练孩子的逻辑推理能力,会有很大的帮助。
科学思维的第三个要素是critical thinking——审辩性思维(也称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是一个很中性的词,核心是客观的怀疑态度。正是因为人们不断地进行critical
thinking,各自独立思考事实是否支持理论、逻辑是否合理,有了新的事实发现,会去验证之前的理论,看看会不会证实或者推翻之前的结论,看结论里面有没有隐藏的假设(任何科学结论都有一定的前提假设和适用范围,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注意),才逐渐建立起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无比宏伟的科学大厦。
观察到事实——用逻辑推出结论——批判性看待结论并对其进行调整——寻找新的事实,这样一个循环,构成完整的科学思维体系。人是群居动物,天性倾向于合作和听信他人,因此与我们的天性违背的科学思维方式,是需要后天刻意练习习得的。科学思维比科学知识本身重要得多,也是家长进行科学启蒙的重点。
科学不等于数理化—如何让孩子感受到科学之美

科学教育为什么重要?
第一,孩子生活的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辨别能力不可或缺。哪些是对你有价值的,哪些是谣言,能一眼看穿的能力,对孩子们来说将是生存的基本技能。
第二,人类的知识已经积累到现在的程度,并且积累还在加速,这就意味着未来知识一定是一种被封装的黑箱状态。例如手机,很少有人懂它的硬件软件的原理,会用即可,我认为未来的知识也是这个样子。具体的知识已经没有那么重要,唯有思维才有价值,思维能力可以保证当孩子们需要去了解某个原理,以及需要去扩展人类知识的疆界的时候,他们有相应的能力去做。
第三,科学思维方式是人类文化的精华。科技发展本质上来源于科学思维,这种目前来看也许是人类最为成功的认知世界的方法,我们有责任让我们的孩子继承下去。
我理想中的科学教育,会是一个金字塔。最底层最核心的东西,是训练孩子的品格,包括好奇心,热情,有趣,勇于尝试,独立思考。让孩子体会到学习是有趣的事情,如何有勇气在明知道有很多困难的情况下坚持也是非常需要家长帮助培养的。以这样的品格作为基础,往再上面是方法论的内容,包括逻辑,审辩性思维,解决问题的方式等,最表层才是现在大部分学校教授的知识类的内容。方法论和品格才是我们教育中更需要重视的东西。
阅读、做实验、学会提问
科普阅读的重点,第一是让孩子发现没有观察过的事实,比如地铁是怎么开动的,地底下也有动物,小鸟不全住在树上。第二点是与现实生活联系,让孩子有参与感,主动将生活中遇到的现象联系书本,让他们体会到书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世界。最后一点是,家长不要以掌握知识为目的。因为家长很容易心理上陷入一种期待,就是我给孩子读了很多书,他应该会知道很多知识,还能够跟别人家孩子比较一番,但是家长要注意控制这种心态,培养科学思维能力才是核心目标。
做实验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复杂,不需要专业的实验器械,实验的本质是:不知道答案的时候“动手试试看”。比如,孩子去厨房看到调味罐里面的东西,与其直接告诉他盐糖醋,不如直接让他自己用勺子去尝尝。做实验的时候牢记科学三要素:事实依据,逻辑关系,审辩性思维。
实验源于生活。比如拉回力车的次数与回力车跑的距离之间有关系吗?
具体的实验过程:1.假设:是不是回力车往后拉的次数多,则跑得远;2.实验工具:手机上的计时器;
3.实验步骤:分别拉1、2、3次,记录轮子转的时间长短。
事实依据是用表记录真实时间。逻辑关系是轮子转的时间长,所以跑得远,是不是因为拉的次数多导致轮子转的时间长?critical
thinking是这辆车是如此,其他的车呢?
让孩子学会提问是训练孩子思维能力的一种核心方法。所谓思维就是思考的过程,通过回答问题来思考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孩子三四岁以后会有很多问题,大部分家长会直接回答问题,回答不出还非常苦恼。更好的办法是先肯定孩子的提问,然后将问题拆分成小问题再反问回去。孩子跟着反问回去的问题自我思考,一步一步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问题就从科学三要素来引发。
下面举个例子。
干冰和冰箱的冰。问:都是冰,这两个有什么不一样(问事实)。孩子:干冰会冒烟。问:冒烟的东西是不是都是热的(审辩性的角度)。孩子(摸一下),答:不热,颠覆了孩子的基本认知,孩子开始有兴趣。问:那块冰热吗?答:冰是很凉的。问:(逻辑切入)桌子上的菜冒烟,是因为冒烟所以热吗?孩子会意识到因为冒烟所以热的因果逻辑是有问题的。但是大人不要直接告诉孩子是因为热所以冒烟,也不要说孩子生活经验之外的内容。问:还有什么不一样?答:干冰长白毛。捏一下,化了。像雪一样。问:为什么冰箱里面的冰反而没有白毛呢?孩子回答不出来,也不再解释。让孩子有个印象就可以了。最后总结问一下:这两块冰是一样的冰吗?答:不一样,干冰是神奇的有魔力的冰。这一轮提问就结束了。长期的交流下,孩子一定也能自己提出问题,体会到思考的乐趣。
总结一下提问的切入点。问事实: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比较一下有什么不一样。问原因:这件事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A发生了一定会导致B发生吗,还有什么其他东西会导致B发生吗?问可能:这件事情是这样的,还可能会是什么其他情况吗?
总之,心态需要放平和,三分教育,七分等待。孩子处理信息的方式跟我们不一样,大人不要着急。也许当时没有什么反应,但是后续会激发出来。我们只要持续地按照科学思维的方式去引导,不纠结结果,慢慢地都会产生正向的作用。我们播种下科学思维的种子,跟从孩子认知发展的规律培育,一定能够帮孩子感受到科学之花的美。

通过小实验或者生活中的实例,比如建筑等来感受。


什么样的科学小知识可以引起孩子的求知欲?
7.生活中的科学:将科学知识融入日常生活,让孩子在生活中感受科学的存在,培养他们运用科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8.科学趣味问题:设计一些有趣的科学问题,引导孩子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9.科学传播方式:介绍一些科学普及的媒介和方法,如科普书籍、电影、纪录片等,让孩子更容易接触到科学...

如何让孩子热爱科学?
要让孩子热爱科学,需要从小培养他们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和对知识的渴望。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方法:激发好奇心:孩子的好奇心是他们对世界进行探索的动力。父母和教师应该鼓励孩子提问,并且耐心地回答他们的问题。即使问题很复杂,也可以用简单的语言解释,或者一起查找答案,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求知欲。提供科学...

如何培养孩子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
培养孩子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努力。以下是一些建议:1. 激发兴趣:首先要激发孩子对科学的兴趣,让他们从小就对自然界充满好奇心。可以通过观看科普节目、阅读科普书籍、参观科技馆等方式,让孩子感受到科学的魅力。2. 培养观察能力:鼓励孩子多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问题并思考解决方法。

怎么教孩子学习自然科学呢?
培养科学思维方式:鼓励孩子通过提出问题、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等步骤,培养科学思维方式。同时,要鼓励他们不断尝试,遇到困难时不轻易放弃。参观科技博物馆和科学中心:带孩子参观科技博物馆和科学中心,让他们亲身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并且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培养阅读兴趣:让孩子阅读有关自然科学的...

如何通过科学实验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
例如,在做植物生长实验时,可以让孩子尝试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种植植物,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参与社区科学活动:带孩子参加社区的科学活动或者博物馆的科学工作坊,让他们有机会和其他孩子一起进行科学探索,这样可以增加他们的兴趣,也可以让他们学习到更多的科学知识。作为榜样:最后,父母的态度非常重要。

如何通过科学实验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
五、反思和应用 反思实验:鼓励孩子反思实验中学到了什么,哪些是成功的,哪些可以改进。应用知识:鼓励孩子将实验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比如学习了植物生长的知识后,可以尝试自己种植植物。六、多样化的实验活动 开展多种类型的实验:可以是物理实验、化学实验、生物实验等,让孩子接触不同的科学...

如何培养小孩子的科学兴趣呢?
刚开始看到扎克伯格给他刚出生的女儿朗读第一本物理书的时候,我的想法是物理这么深奥的知识,对婴儿来说是不是太早了点。同时,也让我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科学教育的缺失。这套物理书的作者说:无论何时教孩子物理,都不会觉得太早。真的,这个观念非常触动我。结果就是我也给在上幼儿园的孩子买了这套...

诺贝尔奖对孩子来说遥不可及!幼儿园怎样启蒙让科学不再“神秘”?_百度...
其实在尖端的科学领域,的确它是一种非常神奇的状态,但是在普遍的大众科学当中,科学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很容易就能够触碰到这种知识。所以在幼儿园的时候,老师们可以做一些科学的小实验,让孩子们感受到其实科学并不神秘。就好像鸡蛋能够浮起水,这个实验就能很好的诠释科学。在一杯水当中,如果放入...

科学对孩子的重要性
科学教育可以促进孩子的认知发展,使他们对事物有更加准确、深入的认识。通过实验和观察,孩子可以感受到科学活动的真实性,并通过亲身参与来建构知识。这种认知发展将有助于孩子形成适应学习和生活的认知结构。4.科学对孩子的逻辑思维培养的作用 科学教育能够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分析问题、推理...

...爸爸自制水火箭发射,怎样让孩子对科学感兴趣?
二、多阅读相关的书籍可以利用周末或课余时间带孩子购买一些相关的书籍让孩子了解科学,对科学研究有一定的认识,让孩子从书籍中感受到科学知识的魅力。慢慢的,孩子就能够养成好的兴趣和爱好。三、参观科技馆现在很多城市都有科技馆对外开放,甚至一些科技展览活动的举办,都是鼓励市民们积极参加的,家长在...

敖汉旗19522335371: 怎样让幼儿感受技术,崇尚科学? -
叱干桂复方: 动手做,孩子自己去领悟里面 的那些结论 这样孩子比较感兴趣,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在这方面比较成熟的 产品 就是 爱迪生幼儿科学发现室了 其他的是一些区角和材料包 如果不想花钱买产品 可以自己动手去做一些小的玩教具 引导孩子去认识科学

敖汉旗19522335371: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科学兴趣 -
叱干桂复方: 我们所面对的孩子,是跨世纪高科技的接班人,如何让这一代孩子具备较高的科技素质,成为创造人才,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新课题.提到科学活动,教师就会引发什么发明、火箭、宇宙……,这些是小班幼儿无法用已有的知识去理解的问题...

敖汉旗19522335371: 如何有效利用学具引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
叱干桂复方: 摘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索欲望,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由此可见“兴趣”不仅是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前提条件,也是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最大发展的重要

敖汉旗19522335371: 如何培养幼儿的科学意识 -
叱干桂复方: 一、指导幼儿观察 《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要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幼儿都有一双充满好奇的眼睛,在他们的视野里中,生活变成了万花筒,每一道折射都是奇妙的光彩...

敖汉旗19522335371: 如何投放和使用材料增强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
叱干桂复方: 策略:一、发展幼儿的好奇心 幼儿具有天生的好奇心,具体表现为对周围世界的注视、观察、探索等.比如:某幼儿在做早操时看见了快速行驶的火车,产生了好奇,连操也不做了.再如:某幼儿在户外活动时发现了一只小蚂蚁,一直跟着小蚂...

敖汉旗19522335371: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是什么?内容有那些? -
叱干桂复方: 以下摘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虽然没有正面回答你的问题,但希望能有所帮助~ 二、科学——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认识能力(一)目标1.有好奇心,能发现周围环境中有趣的事情;2.喜欢观察,乐于动手...

敖汉旗19522335371: 如何教好小学科学课? -
叱干桂复方: 让学生喜欢上科学,在讲课前给学生们讲一个与这节课内容有关的小故事(可以先吸引住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敖汉旗19522335371: 怎样让幼儿感受技术,崇尚科学?
叱干桂复方: 去买些积木 手工之类和孩子一起做

敖汉旗19522335371: 如何让学生对科学课感兴趣 -
叱干桂复方: 经常将生活中的有趣的现象和学生感兴趣的东西用科学的方法解释给他,并开展实验,模拟各种现象.

敖汉旗19522335371: 如何在科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叱干桂复方: 科学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基础自然科学.要学好科学课,就必须多观察、多实践、多思考.但是如果学生对学习科学课没有兴趣,那就谈不上怎样去观察、实践和思考,正如常言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就应考虑采...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