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四库全书》修纂的特点,并分析修纂该书所产生的影响

作者&投稿:颛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四库全书》有何影响?~

清代统治者自入关后很重视搜集和编纂古代典籍,顺治、康熙、雍正时期编修书籍甚多,其中如大型类书《古今图书集成》,荟萃群书,融贯古今,有一万卷之巨。到乾隆年间,清朝进入鼎盛阶段,国家富足,社会也较为安定,为更大规模的书籍编纂工作提供了条件。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正月,乾隆帝谕令全国各省官员广泛搜集前代遗书和本朝人的著作。谕令说:‘今内府藏书,插架不为不富。然古今以来著作之手,无虑数千百家,或逸在名山,未登柱史,正宜及时采集,汇送京师,以彰千古同文之盛。其令直省督抚会同学政等,通饬所属,加意购访。”谕令下达后,安徽学政朱筠于十一月提出了搜访校录书籍的四条建议:一是抓紧搜集罕见的旧刻本和抄本;二是充分利用皇家藏书,公布内廷藏书目录,并组织人员从内廷收藏的残本《永乐大典》中辑录佚书;三是著录与校勘并重;四是对于金石、图谱,也要留心搜集。朱筠的建议引起了乾隆帝的重视,交军机大臣讨论后决定:选派翰林官员开馆编辑自《永乐大典》中辑出的佚书与各省采进的书籍,成书后总名《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二月正式开馆,馆址设在北京东安门外的翰林院。四库全书馆设有正、副总裁,总纂官、总阅官、总校官、纂修官,以及提调官、监督官、监造官等。在前后九年时间里,正式任命的纂修官员先后共计360人,此外还征用了大量的抄写人员和勤杂人员,四库全书馆里聚集了全国最有名望的专家学者,人才济济,极一时之盛。其中最为著名的有纪昀、戴震等人。


纪昀是直隶献县人,才思敏捷,学问渊通,自开馆即充任总纂官,与修书活动相始终,对《四库全书》的编纂工作出力最多。全书的体例、分类和各种类中书籍的排列次序等都是由纪昀一手确定。他把一生精力备注于《四库提要》及《目录》之中,“凡六经传注之得失,诸史之异同,子集之支分派别,罔不抉奥提纲,溯源彻委”,编成《四库全书总目》二百卷,成为目录学史上总结性的著作。由于他在编纂《四库全书》工作中做出的巨大贡献和表现出的卓越才华,纪昀被人称作“一代文宗”。


充任纂修官的戴震是极负盛名的汉学大师,皖派领袖,以举人身份而蒙特召人馆,负责辑校《永乐大典》中的佚书和校勘古籍。他的学问根基深厚,馆中其他人遇有疑难,经常向他求教,戴震在馆数年,晨夕披检,靡间寒暑,辑出久已亡佚不传的《算经五书》,并且校订整理了《水经注》、《仪礼集释》等大量古籍,为《四库全书》的修纂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由于积劳成疾,戴震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于馆中逝世。


为了编纂《四库全书》,清廷进行了大规模的征集图书的工作。自乾隆三十七年至四十三年(1772年至1778年),乾隆帝多次下诏访求图书,自各地征集到的图书总数达13000多种,其中有许多是举世罕见的珍本秘籍。这些书籍大部分征自文化特别发达的浙江地区,当地的一些著名藏书家,如扬州马裕、宁波范懋柱等人,进献图书都在六百种以上。这样一次规模空前的征集图书活动为《四库全书》的纂修提供了丰富的基础材料。


在征集到的大量图书中,包括一部分不利于清朝统治者的文字,特别是明清之际的一些野史稗乘,颇多“违碍悖逆”之词。乾隆帝征集图书,修纂《四库全书》,目的在于巩固其统治,对这些不利于其统治的书籍当然不会等闲视之,因而在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八月,就谕令四库馆和各省官员,一定要趁此征书之机,大力查禁一切违碍图书,尽数销毁。其时文字狱正盛,各处官员对禁书之令不敢怠慢,于是在征书的同时,又大肆收缴禁书,经过十几年的时间,查缴禁书竟达3000多种,15万多部,而且查禁的范围不但包括明末清初的稗官野史,还包括许多学士文人的文集、笔记、奏疏以及剧作曲本,甚至一些宋、元时代有关抗击辽、金、元兵的作品也遭到毁禁。在编纂《四库全书》的过程中,还根据乾隆帝的指示,对许多古籍中一些“违碍”的章节、段落和字句进行了削删窜改,使得一些珍贵典籍面目全非。


经过近十年的努力,第一份《四库全书》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十二月正式修成。这部巨大的丛书集古今图书3500多种,共计79000余卷,内容包罗万象。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部下分类,共四十四类,其中十五类下又分为六十五属。其基本分类为经部,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五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共十类;史部,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别史类、杂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钞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共十五类;子部,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共十四类;集部,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诗文评类、词曲类、共五类。所收书籍不但包括一般著述,还包括一部分丛书以及如《册府元龟》和《佩文韵府》这类的巨型类书和工具书。《四库全书》“以万千之遗书而汇为一团,以多数之简册而勒成一部,不惟齐整,易于保存,且完备,易于寻觅。吾国先人之宝籍得赖以不坠者,亦斯役之力也。”


在编纂过程中,《四库全书》的编者为收入全书和未收而存目的书籍共10200余种撰写了提要。每篇提要都开列书名、卷数、采进来历,考证作者名号经历,介绍书籍的性质与内容大要,评论其得失利弊,说明其流播与影响。这些提要由纪昀编排统稿,按《四库全书》的部类次序编辑成书,即所谓《四库全书总目》。由于各书提要均出自渊深学者之手,概括明晰又常有独到见解,再配合以《四库全书》严密精致的分类框架,所收书目又数量宏大,这部《四库全书总目》因而成为我国目录学中最高成就之作,对后世的学术影响巨大。《四库全书总目》二百卷,最初于乾隆六十年(1795年)由内廷刊刻,后来民间依殿本翻刻,得在全国广泛流传。


《四库全书》卷帙浩繁,没有刊印本,编成后仅抄写了七份,各装订成三万六千多册,分别A于北京大内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沈阳故宫文溯阁和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杭州文澜阁。抄成后又多次重校、补校。后来由于战乱,文源阁本、文汇阁本和文宗阁本都荡然无存;文澜阁本毁损过半后补抄完整,与文渊阁本,文津阁栈、文溯阁本现在分别珍藏在杭州、台北、北京和甘肃兰州。

编写四库全书的确毁灭了中国一千多年来的很多经典。乾隆为了搜集到散落民间的书,杀了很多人,最重引发了文字狱。
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这次修正对我国的文化进行了筛选,对糟粕进行了剔除,使中华文明的精髓得到了保存与升华。总体来看,四库全书的编写,还是对历史发展有推进作用!

一、内容繁多,涉及面广
《四库全书》内容囊括范围甚广:分经、史、子、集4部,之下又分44类66属。
经部包括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10个大类。
史部包括正史、编年、纪事本末、杂史、别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15个大类。
子部包括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14大类。
集部包括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5个大类。其中词曲类又分词集、词选、词话、词谱词韵、南北曲5属。
除了章回小说、戏剧著作之外,以上门类基本上包括了社会上流布的各种图书。就著者而言,包括妇女,僧人、道家、宦官、军人、帝王、外国人等在内的各类人物的著作。
二、编纂《四库全书》条件充沛
(一)社会环境相对安定。
1735年,弘历登基,改年号为乾隆。乾隆年间国家富庶,人口迅速增长,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安定。修书期间,正当康乾盛世,天下无事,没有战争的干扰。四库馆臣坐在书案之前,一坐就是10年,没有后顾之忧。
(二)统治者十分重视。
所谓“盛世修书”,康熙年间编纂了《古今图书集成》,乾隆帝也要以丰富的文化成果来彰显自己的“文治”,于是决定编篡《四库全书》。另外修书一事还可以笼络羁縻知识分子,以浩繁巨大的编篡工作将他们的时间精力耗掉,防止作乱。
《四库全书》从酝酿到修成,乾隆弘历始终参预其事,并由他精心策划。从征书、选择底本,到抄书、校书,乾隆帝都一一过问,亲自安排。
(三)资金来源比较雄厚。
《四库全书》卷帙浩繁,所需经费难以数计,清廷一概包揽下来。
(四)组织系统特别严密。
四库全书馆的最高职务是总裁和副总裁,多由郡王,大学士以及六部尚书、侍郎兼任,负责总理馆内一切事务,下设纂修处,缮书处和监造处。纂修处负责校理勘定全部书籍,并兼任缮书处缮写书籍的分校工作;缮书处负责全书的缮写及校勘事宜;监造处负责武英殿刊刻、印刷、装订、整理书籍事宜。四库馆臣总计360人,因故革职、身死除名、调用它任者,不在此数。
(五)人才录用不拘一格。
四库全书馆堪称人才之宝库,集中了大量优秀人才,其中不少人是破格录用的,如邵晋涵、余集、周永年、戴震、杨昌霖,这几个人入馆前不仅不是翰林,而且戴震、杨昌霖等连进士都不是,仅是举人。乾隆的破格录用使人才云集于此,为编纂《四库全书》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三、《四库全书》的历史影响
1.系统保存了古代重要的文化典籍,并扩大了这些典籍的传播流通。《四库全书》收录之书都是从全国各地广泛征集的数万种图书中遴选出来的,并经当时的一流学者如纪昀、陆锡熊、戴震、邵晋涵、翁方纲、王念孙、周永年、金简、任大椿等精心校勘考订,自先秦至乾隆年间尚存和新版的重要典籍藉此得以以新的定本形式保存下来。江浙三阁向社会读者开放,读书人和藏书家纷纷入阁阅读、抄录各种平日难以寓目的善本,对传播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
2.对传统学术做了全面的总结评价。《四库全书》在编修过程中,编纂官为每一种过目的书撰写一篇提要,对作者的生平,写作旨要、成书经过、内容篇章、学术价值等情况做出概述。提要原来粘贴在各书开卷副页右方,随书进呈。后来,各篇提要被分别辑出,汇编成为200卷的《四库全书总目》,单行流传。《四库全书总目》按四部分类编辑,部和类前各有总序和小序,说明源流和立类根据。各类先列著录书,次列存目书。所谓著录书,甚至已经收入《四库全书》的书,共计3400余种。所谓存目书,是指经纂修官过目并撰有提要、后来因是非重要典籍而没有收入《四库全书》的书,共计6700余种。此一万余篇提要,再加上几十篇部、类的序,对先秦以来的传统学术作了全面的梳理和评价。这些提要都成于学有专攻的著名学者之手,最后经过总纂官纪昀笔削定稿,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四库全书总目》于乾隆六十年(1795年)经武英殿刊行后,在阅读治学和目录编纂方法方面影响全国。
后人给予此书以高度评价,有人曾经这么说“《四库提要》成书较晚,介绍最详细,对我的启发帮助尤大,我感到从它那里得到的教益,比学校中任何一位老师还多。”可见,《全书》对个人也是有着深刻的影响的。
3.不过,必须指出的一点是,乾隆下令编修《四库全书》,是想通过大规模的征书活动,完全禁除各类书籍中有碍满清统治的思想内容。当时,清廷设立了三个查办机构:红本处、四库全书馆、军机处,对进呈之书进行严厉的审查。在《四库全书》编篡过程中,乾隆进行了大规模的图书审查,通过大量的查书、禁书,试图完全禁除各类书籍中有碍满清统治的思想内容,以达到文化专制的目的。十余年间,清廷禁毁书籍达几千种,其中全毁掉的有2453种,抽毁402种,销毁书版50种,销毁石刻24种。目前我们看到的《四库全书》是付出了如此沉重的代价,尤其令人发指的是官员们奉命对书籍中所谓有问题的文字进行武断的删削,使人见到的《四库全书》中的一些著作,已经不是本来面目,其文献价值是大打折扣了。据悉,四库全书著录的书籍有3461种,被乾隆皇帝禁毁的书籍也达3100多种,而禁书的时间比征书的时间还要长的多。 当时乾隆皇帝一方面鼓励各地藏书家把自己的善本书拿出来,并为此专门承诺,在书籍抄录工作完成之后,一定发还给本人,不影响个人收藏,且对献书量大的收藏家,他还会加注御批。另一方面却在征书过程中作出了禁书的决策,把不利于清朝统治的书籍全部毁掉。自康熙以后,清代的文字狱开始出现,经过雍正至乾隆年间达到高峰,尤其值编纂四库全书期间愈演愈烈,每次文字狱不但要禁书还要罪人。
乾隆42年,有人告发王锡侯,说他删改康熙字典,另外编了一本字贯,而且在字贯里不避皇帝的名讳,结果乾隆皇帝下令把王锡侯斩首,还株连了王锡侯的儿子孙子共7人。乾隆皇帝禁书的决心相当大,连他祖父康熙皇帝御批过的《通鉴纲目》,乾隆皇帝也严令禁毁。
其大量篡改古籍的行为,如岳飞的《满江红》名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由于“胡虏”和“匈奴”犯清廷的忌,于是《四库》馆臣把它改为“壮志饥餐飞食肉,笑谈欲洒盈腔血”。再如张孝祥的名作《六州歌头·长淮望断》描写孔子家乡被金人占领“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其中“膻腥”又犯忌,改作“凋零”,让人完全读不懂什么意思了。
其次,在长达十余年的编纂过程中,3000多种底本经过抄写、校对、撰写提要等诸多程序,出现了众多丢失、抵换的情况,在这种抄写和校勘过程当中,经常有人用丢了又不敢声张,然后又偷偷拿别的书来换上,最后这样的书加起来的数字达到了500多种。这种状况也使得许多部书的内容无法保证是否与原著一致。
还有一点,负责编书的官员们常常在书稿中故意留下讹误,准备让乾隆帝来发现。乾隆帝在四库全书编纂抄录的过程中事必躬亲,常常去检查抄录的情况,翻阅书稿,他能够发现错字及讹误,这帮士子便趁机歌颂当今圣上圣明。然而,皇帝再圣明,也不可能以一己之力把所有的讹误全部指出,那些被设置了却没有被解决的陷阱,那帮士子想必也未能一个不漏地更正过来,这种儿戏般的编纂态度,导致珍贵的文化典籍遭受了空前的劫难。
以上这些都是我们今天在利用《四库全书》时应该加以了解的。
四、结语
《四库全书》的编修,堪称我国文化史上一次工程最浩大的图书编辑活动。它更是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保存了丰富的文献资料,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但是在“文字狱”的背景下,乾隆帝亲自组织的编纂过程中毁书也是颇多。编书与毁书同在,保护与破坏共存,关于这样的编纂特点,我们应该辩证地来看待;而《四库全书》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依然是不容忽视的~


《四库全书》是什么时候纂修的?
乾隆三十七年(1772)十一月,安徽学政朱筠提出《永乐大典》的辑佚问题,得到乾隆皇帝的认 四库全书可,接着便诏令将所辑佚书与“各省所采及武英殿所有官刻诸书”,汇编在一起,名曰《四库全书》。这样,由《永乐大典》的辑佚便引出了编纂《四库全书》的浩大工程,成为编纂《四库全书》的直接原因。《四库全书》的编纂过程...

编篡《四库全书》的过程中,真的有大规模地把不利于清朝的
《四库全书》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图书集成,由经、史、子、集四部组成,收录了3462种图书,总计79338卷、36000余册,字数高达约八亿字。在编纂的过程中,对于部分被认为不符合收录条件,但无伤大雅或存疑(如被认为是伪作)的书籍,仅仅列为存目,不收录全文,这被称为《四库存目》,其收录了6793种...

《四库全书》: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丛书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二月,《四库全书》正式开始编修,以纪晓岚、陆锡熊、孙士毅为总纂官,陆费墀为总校官,下设纂修官、分校官及监造官等400余人。名人学士,如戴震(汉学大师),邵晋涵(史学大师)及姚鼐、朱筠等亦参与进来。同时,征募了抄写人员近4000人,鸿才硕学荟萃一堂,艺林翰海,盛况空前...

《四库全书》的总纂官是谁?
《四库全书》的总纂官是纪晓岚。纪晓岚是清朝乾隆、嘉庆时期的著名学者和官员。他在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开始参与《四库全书》的编纂工作,并担任总纂官,负责全书的统筹和编纂。纪晓岚以其深厚的学识和严谨的态度,对《四库全书》的编纂做出了重要贡献。《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分为经...

四库全书是怎样编成的
1.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十一月,安徽学政朱筠提出《永乐大典》的辑佚问题,得到乾隆皇帝的认可。随后,皇帝下诏将辑佚之书与各省采集及武英殿所藏官刻诸书汇编,命名其为《四库全书》。这一决策,源于《永乐大典》的辑佚工作,促成了《四库全书》编纂工程的启动。2. 《四库全书》的编纂经历了四个阶...

《四库全书》的总纂官是谁?
纪晓岚。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二月,《四库全书》正式开始编修,以纪晓岚、陆锡熊、孙士毅为总纂官,陆费墀为总校官,下设纂修官、分校官及监造官等400余人。名人学士,如戴震(汉学大师),邵晋涵(史学大师)及姚鼐、朱筠等亦参与进来。同时,征募了抄写人员近4000人,鸿才硕学荟萃一堂,艺林翰海...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的编纂方针与原则
又清代曹溶的《倦圃的植记》三卷,是一部园艺方面有价值的书,农学史家王毓瑚先生《中国农学书录》(1964年农业出版社排印本)说“书没有流传”,现在发现上海图书馆有清抄本。其次是剔除重复,精选版本。四库存目与《四库全书》之间有某些内容完全相同之书,四库存目内部也有某些内容完全相同之书,凡...

乾隆皇帝为什么要编纂四库全书?是为了彰显他的功绩吗?
在晚年,当回顾他的一生时,乾隆非常高兴地自称是一个完美的老人,以显示他对文化和武术的杰出贡献。其中,《四库全书》的编制一直是乾隆皇帝引以为豪的,然而随着历史的充分沉淀,关于乾隆皇帝为什么要修建《四库全书》的讨论也有了很多。《四库全书》所谓四库,是指《四库全书》前后10年间编纂的涵盖古代...

四库全书是谁编纂的?
《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四库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共有3500多种书,7.9万卷,3.6万册,约8亿字,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影响:《四库全书》保存了中国历代大量文献。所据...

《四库全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成之作,当年修建四库全书的目的是什么...
从那时开始,作为国家正统、民族根基的象征,《四库全书》已成为中国乃至东方读书人安身立命、梦寐以求的圭臬和后代王朝维系统治弘扬大业的“传世国宝”。为了纂修《四库全书》,由皇帝“御批监制”,由乾隆第六子永瑢统领,官员多达三百六十人,包括总裁于敏中、总纂官纪昀(纪晓岚)及陆锡熊、总校官陆费...

官渡区15510052780: 评价《四库全书》的编撰 -
怀肃苗壮: 楼下……问题能那么回答么 大概是因为四库全书编纂是很多对于明朝有利或者记载明朝的书都被销毁了,四库全书的编纂也是相对于明朝的貌似是这个意思,不过这种说法我是第一次见,不过的确很多记载明朝的书籍都被销毁了现在看不到了.

官渡区15510052780: 结合具体文献,谈谈《四库全书》本的文献价值和缺陷 -
怀肃苗壮: 随便乱答,lz随便看看 一般两个方面 文献价值就是对文献的搜辑与保护,政府力量,汇辑当时的名儒,皇上的重视,最大的类书,文献的保存和辑佚,编纂过程中的版本意识,抄录人员的严格制度…… 缺陷一般会说到的就是1、文字狱和书籍销毁;2、篡改原书原文(把胡虏改边塞神马的);3、抄录人员的录取方面有瑕疵,抄书错误太多;4、这个可能有争议,就是清代学术的汉宋学之争对四库文献的影响;5、官修,不利于当时学人使用; 具体文献的话....个人比较懒,就不结合了

官渡区15510052780: 《四库全书》是什么时候纂修的?汉朝唐朝宋朝清朝
怀肃苗壮: 《四库全书》纂修于清代乾隆帝年间,有学者纪昀主持修纂的, 《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1772年开始,经十年编成.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据文津阁藏本,该书共收录古籍3503种、79337卷、装订成三万六千余册,保存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四库”之名,源于初唐,初唐官方藏书分为经史子集四个书库,号称“四部库书”,或“四库之书”.经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图书分类的主要方法,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清代乾隆初年,学者周永年提出“儒藏说”,主张把儒家著作集中在一起,供人借阅.

官渡区15510052780: 四库全书是什么? -
怀肃苗壮: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书,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据文津阁藏本,该书共收录古籍3503种、79337卷."四库"之名,源于初唐,初唐官方藏书分为经史子集四个书库,号称"四部库书",或"四库之书".经史子集...

官渡区15510052780: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乾隆时期调动巨大的人力和物力编纂了大型丛书《四库全书》,全编收书3 500多种、7.9万多卷,总量达9... -
怀肃苗壮:[答案] (1)根据材料一和二,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看出《四库全书》和《百科全书》等不同点主要有,在主持上,前者由政府主导,后者是民间修撰,在内容上,注重对中国古代思想科技进行总结和继承体现了当时学术及大成的趋势,从目的上看,前者...

官渡区15510052780: 四库全书总目内容和意义 -
怀肃苗壮: 要是想在这里完整地写下《四库全书》“总目”的内容,就要超过这里对自述的限制了.更别说楼主还要的什么“意义”了. 而且,悬赏分只有0分

官渡区15510052780: 清代《四库全书总目》的特点是? -
怀肃苗壮: 经,史,子,集分

官渡区15510052780: 《四库全书》是乾隆年间纂修的一部丛书,共收古籍3503种,按照那四部分类,所以称为《四库》? -
怀肃苗壮: 按照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所以称为《四库》

官渡区15510052780: 四库全书总目 -
怀肃苗壮: 《四库全书总目》为我国古代最巨大的官修图书目录.四库全书的馆臣们,对誊录入库的3400余种图书(称“著录书”)和抄存卷目的6700余种图书(称“存目书”)全部写出提要,这就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或简称《四库总目》. 中文...

官渡区15510052780: <四库全书>的四种分类...? -
怀肃苗壮: 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年间纂修的一部丛书,共收古籍3503种,按照(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故称"四库".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