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咏梅的写作背景

作者&投稿:犁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陆游卜算子咏梅的写作背景~

1、写作背景
陆游一生酷爱梅花,将其作为一种精神的载体来倾情歌颂,梅花在他的笔下成为一种坚贞不屈的形象的象征。联系陆游的生平不难理解,词中的梅花正是作者自身的写照。陆游的一生可谓充满坎坷。他出生于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正值北宋摇摇欲坠、金人虎视耽耽之时。
不久随家人开始动荡不安的逃亡生涯,“儿时万死避胡兵”是当时的写照,也使他在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了爱国的种子。宋高宗绍兴二十三年(1153),陆游赴临安应进士考试,因其出色的才华被取为第一,但因秦桧的孙子被排在陆游之后,触怒了秦桧,第二年礼部考试时居然被黜免。
秦桧黜免陆游的原因,一方面是挟私报复,一方面也是因其“喜论恢复”,引起这一投降派首脑的嫉恨。直到秦桧死后,陆游方开始步入仕途。这之后,陆游的仕途也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几起几落。他曾到过抗金前线,身着戎装投身火热的战斗生活,从而体会到了“诗家三昧”。
从此那壮怀激烈的战斗场面和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成为其诗歌中最为动听的主旋律。然而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对眼前的剩水残山颇为满足,并不真正想要恢复。即使有时不得不作出些姿态,也是掩人耳目,心不在焉。
因此,陆游曾两次被罢官,力主用兵是最主要原因所在。尽管陆游的爱国热情惨遭打击,但其爱国志向始终不渝。这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不难理解,其《卜算子·咏梅》正是以梅寄志的代表,那“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梅花,正是诗人一生对恶势力不懈的抗争精神和对理想坚贞不渝的品格的形象写照。
2、原文
卜算子· 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3、译文
寂寞无主的幽梅,在驿馆外断桥边开放。已是日落黄昏,她正独自忧愁感伤,一阵阵凄风苦雨,又不停地敲打在她身上。
她完全不想占领春芳,听任百花群艳心怀妒忌将她中伤。纵然她片片凋落在地,粉身碎骨碾作尘泥,清芬却永留世上。
4、出处
《卜算子·咏梅》是南宋词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词。

扩展资料1、赏析
此词以梅花自况,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赞梅的精神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
纵观全词,词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巧借饱受摧残、花粉犹香的梅花,比喻自己虽终生坎坷,绝不媚俗的忠贞。陆游以他饱满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主义诗篇,激励了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2、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宋代爱国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
他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
在陆游的一生中,除了诗文外,书法是他理想的寄托和永远的追求。
从其有关书法的诗作和存世的书法手迹、碑帖看,陆游擅长正、行、草三体书法,尤精于草书。陆游的正体书法,师从晋唐法帖,沉雄浑厚,极富神韵,有明显的颜真卿楷书笔势。
其行书、草书,取法张旭、杨凝式,又受苏轼、黄庭坚、米芾等人的影响,更多追求人品和精神上的契合,讲究对比的变化和节奏。

陆游的书法简札,善于行草相参,纵敛互用,秀润挺拔,晚年笔力遒健奔放。朱熹称其“笔札精妙,意致深远”。
其《自书诗卷》,仍然保留早年学习颜真卿、苏轼书法的笔法风格和习惯用笔,但又明显地融会杨凝式行书、张旭草书的长处,无论是用笔、结字和布白都与其诗浑然一体,明人程郇题跋为“诗甚流丽,字亦清劲”,是难得的书法佳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卜算子咏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陆游

陆游一生酷爱梅花,将其作为一种精神的载体来倾情歌颂,梅花在他的笔下成为一种坚贞不屈的形象的象征。联系陆游的生平不难理解,词中的梅花正是作者自身的写照。陆游的一生可谓充满坎坷。他出生于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正值北宋摇摇欲坠、金人虎视耽耽之时。
不久随家人开始动荡不安的逃亡生涯,“儿时万死避胡兵”是当时的写照,也使他在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了爱国的种子。
宋高宗绍兴二十三年(1153),陆游赴临安应进士考试,因其出色的才华被取为第一,但因秦桧的孙子被排在陆游之后,触怒了秦桧,第二年礼部考试时居然被黜免。
秦桧黜免陆游的原因,一方面是挟私报复,一方面也是因其“喜论恢复”,引起这一投降派首脑的嫉恨。直到秦桧死后,陆游方开始步入仕途。
这之后,陆游的仕途也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几起几落。他曾到过抗金前线,身着戎装投身火热的战斗生活,从而体会到了“诗家三昧”。从此那壮怀激烈的战斗场面和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成为其诗歌中最为动听的主旋律。
然而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对眼前的剩水残山颇为满足,并不真正想要恢复。即使有时不得不作出些姿态,也是掩人耳目,心不在焉。因此,陆游曾两次被罢官,力主用兵是最主要原因所在。

扩展资料:
文学赏析:
此词以梅花自况,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赞梅的精神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
词的上片着力渲染梅的落寞凄清、饱受风雨之苦的情形。陆游曾经称赞梅花“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落梅》)。
梅花如此清幽绝俗,出于众花之上,可是如今竟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紧临着破败不堪的“断桥”,自然是人迹罕至、寂寥荒寒、倍受冷落、令人怜惜了。无人照看与护理,其生死荣枯全凭自己。
“断桥”已失去沟通两岸的功能,唯有断烂木石,更是人迹罕至之处。由于这些原因,它只能“寂寞开无主”了,“无主”既指无人照管,又指梅花无人赏识,不得与人亲近交流而只能孤芳自赏,独自走完自己的生命历程而已。
“已是黄昏独自愁”是拟人手法,写梅花的精神状态,身处荒僻之境的野梅,虽无人栽培,无人关心,但它凭借自己顽强的生命力也终于长成开花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野梅不平凡的遭遇使它具有不同凡响的气质。
范成大《梅谱序》说:“野生不经栽接者,······谓之野梅,······香最清。”可是,由于地势使然,野梅虽历经磨难而独具清芬,却无人能会,无人领略其神韵。这犹如“幽居见。野梅偏在黄昏时分独自愁,是因为白天,它尚残存着一线被人发现的幻想,而一到黄昏,这些微的幻想也彻底破灭了;
这也如前人闺怨诗所说:最难消遣是黄昏。不仅如此,黄昏又是阴阳交替,气温转冷而易生风雨的时辰,所以,除了心灵的痛苦之外,还要有肢体上的折磨,“更着风和雨”。
这内外交困、身心俱损的情形将梅花之不幸推到了极处,野梅的遭遇也是作者已往人生的写照,倾注了作者的心血。 “寂寞开无主”一句,作者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客观景物之中,首句是景语,这句已是情语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卜算子·咏梅

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是陆游一首咏梅的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上片写梅花的遭遇: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   下片写梅花的品格:一任百花嫉妒,我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我依旧保持着清香。末两句即是《离骚》“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的精神。比王安石咏杏:“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之句用意更深沉。   陆游一生主张坚决抗金、收复中原,为统治集团中求和派所压制。创作本词时陆游正处在人生的低谷,主战派士气低落,这首咏梅的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我们读他这首词,联系他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它是他的身世的缩影。词中所写的梅花是他高洁的品格的化身。   唐宋文人尊重梅花的品格,与六朝文人不同。但是象林和靖所写的“暗香、疏影”等名句,都只是高人、隐士的情怀;虽然也有一些作家借梅花自写品格的,但也只能说:“原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南宋肃泰来《霜天晓角·咏梅》)这只是陆游词“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一面。陆游的友人陈亮有四句梅花诗说:“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写出他自己对政治有先见,不怕打击,坚持正义的精神,是陈亮自己整个人格的体现。陆游这首词则是写失意的英雄志士的兀傲形象。我认为在宋代,这是写梅花诗词中最突出的两首好作品。

中国的3年的荒年,老百姓很苦,毛主席为了鼓励人们才写下此时的。


卜算子咏梅写作背景
卜算子•咏梅》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是比较复杂的。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际上的反华势力也十分猖獗。新中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1961年12月,毛泽东在广州筹划即将召开的中共中央扩大会议,闲暇时,他读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词,受到启发,联系国际政治斗争风云,“反其义而用之”,创作...

卜算子·咏梅的创作背景
1935年,瞿秋白同志在中央红军长征后留在敌后坚持斗争,不幸被俘,囚于福建长汀监狱。身陷魔窟,面对屠刀,备受屈辱,自知来日无多,写了些诗词以自遣,《卜算子·咏梅》一词被确认为其遗稿之一。

卜算子·咏梅的创作背景
文中回忆说:1964年,我开始把数学工具——统筹法和优选法用于生产和管理的时候,给毛主席写了一首诗和一封信,表达了自己利用科学知识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想法和决心,毛主席立即亲笔复信,给予热情的支持。就在毛主席复信的第三天,即3月20日,郭老挥毫写了一首《卜算子·咏梅》。鼓励我们做顶...

卜算子·咏梅的创作背景
1958年,“大跃进”遭受挫折后,中国又连续出现了三年自然灾害,国民经济处于重重困难之中。而国际上也掀起了一股反华浪潮,中国人民正在经历一次严峻的考验。此词的目的主要是鼓励大家蔑视困难,敢于战胜困难。毛泽东借咏梅来言志,鼓舞广大的无产阶级人民群众,鼓励他们要有威武不屈的精神和革命到底的乐观...

毛泽东写《卜算子。咏梅》的背景是什麽,描写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卜算子·咏梅》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是比较复杂的。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际上的反华势力也十分猖獗。新中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1961年12月,毛泽东在广州筹划即将召开的中共中央扩大会议,闲暇时,他读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词,受到启发,联系国际政治斗争风云,“反其义而用之”,创作出这首词,...

陆游写卜算子咏梅的时代背景
《卜算子·咏梅》正是以梅寄志的代表,那“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梅花,正是诗人一生对恶势力不懈的抗争精神和对理想坚贞不渝的品格的形象写照。他出生于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正值北宋摇摇欲坠、金人虎视耽耽之时。不久随家人开始动荡不安的逃亡生涯,“儿时万死避胡兵”是当时的写照,...

卜算子·咏梅创作背景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不仅是一首描绘梅花的诗词,更是他个人情怀的寄托。他对梅花的热爱,体现在他大量歌颂梅花坚韧不屈、傲霜雪、凌寒风的诗篇中,梅花的形象,映照出他不畏权贵、坚守理想的高尚品格。词中的梅花,象征着他在政治斗争中的孤独与坚韧,例如上片的“驿外野地”和“凄风苦雨”,正是...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写作背景
陆游]南宋爱国大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主张坚决抗金、收复中原,为统治集团中求和派所压制。晚年退居家乡。所著诗词有激昂慷慨的爱国之志,也有失意苦闷和抑郁情绪。陆游咏梅词,即《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写作背景要简短一点的。
当时金兵攻城,朝廷许多大臣劝皇帝投降,陆游却支持朝廷反攻,遭到许多人的反对,这首诗表现了他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苦闷,孤寂的心情.表现了陆游不与投降派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

<<卜算子 咏梅>>的写作背景 详细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译诗】风风雨雨把冬天送走了, 漫天飞雪又把春天迎来。悬崖已结百丈坚冰,但梅花依然傲雪俏丽竞放。虽然美丽但不与桃李争艳比美, 只是把春天消息来报。 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她却在花丛中笑。《卜算子·咏梅》一词产生的时代背景...

奎屯市18152072908: 陆游《卜算子》咏梅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
纳艳大黄: 这首《卜算子》以“咏梅”为题,这正和独爱莲 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濂溪先生(周敦 颐)以莲花自喻一样,作者亦是以梅花自喻. 陆游曾经称赞梅花“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 最高坚”(《落梅》).梅花如此清幽绝俗,出于众花之 上,可是如今竟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破败不堪的 “ 断桥”,自然是人迹罕至、寂寥荒寒、梅花也就倍 受冷落了.从这一句可知它既不是官府中的梅,也不 是名园中的梅,而是一株生长在荒僻郊外的“野梅”. 它既得不到应有的护理,更谈不上会有人来欣赏 其它自己看吧!

奎屯市18152072908: 卜算子 咏梅写作背景 -
纳艳大黄: 《卜算子 咏梅》陆游 这是陆游一首咏梅的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上片写梅花的遭遇: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

奎屯市18152072908: 卜算子咏梅陆游作者处境 -
纳艳大黄: 《卜算子·咏梅》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的坚贞不屈,笔致细腻,意味深隽,是咏梅词中的绝唱.那时陆游正处在人生的低谷,他的主战派士气低落,因而十分悲观,整首词...

奎屯市18152072908: 陆游《卜算子 咏梅》的创作时间和背景 -
纳艳大黄: 《卜算子•咏梅》是陆游1172 年冬或1173 年春,大约在成都写成的. 《卜算子•咏梅》是首咏物词.凡是咏物词,咏物,都是做表面文章,而咏人才是其本意.这首《卜算子》咏的是梅花.上阕写的是梅花所处的恶劣环境.陆游所咏之梅,...

奎屯市18152072908: 陆游在什么背景下写的卜算子 咏梅
纳艳大黄: 拈花惹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