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说的:定更,一更,二更,三更....,都指的是几点?

作者&投稿:弘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时候的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各指几点钟~

一,一更指黄昏时分,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古代又称甲夜,对应现代时间的19-21点,也就是古时的戌初一刻。
二更指人定,又名定昏等。古代又称乙夜,对应现代时间的21-23点,也就是古时的亥初三刻。
三更指夜半,又名子夜、中夜等。古代又称丙夜,对应现代时间的23-1点,也就是古时的子时(即子正,亦即00:00)。
四更指鸡鸣,又名荒鸡。古代又称丁夜,对应现代时间的凌晨1-3点 ,也就是古时的丑正二刻。
五更称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古代又称戊夜,对应现代时间的凌晨3-5点,也就是古时的寅正四刻。
二,古代的五更是将一夜时间平均分为五份,每份一更。每更又分为五份,每份为一点。整更击鼓,逢点鸣钟,首位及三个节点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又叫作五更、五鼓或五夜。

扩展资料
古代以更来计夜间时间,夜间每到一更,巡夜的人打梆子或敲锣报时。打更从唐代开始用钟鼓报更点,是用梆子和锣。“笃,笃——咣,咣,天干物燥,小心火烛”。后续一直沿用。
从一更到五更打更的方法各不一样,打落更(即晚上七点)时,一慢一快,连打三次,声音如“咚!——咚!”,“咚!——咚!”,“咚!——咚!”;
打二更(晚上九点),打一下又一下,连打多次,声音如“咚!咚!”。“咚!咚!”;
打三更(晚上十一点)时,要一慢两快,声音如“咚!——咚!咚!”;
打四更(凌晨一点)时,要一慢三快,声音如“咚——咚!咚!咚”;
打五更(凌晨三点)时,一慢四快,声音台“咚——咚!咚!咚!咚!”。
总体来说是由慢到快,连打三趟便收更结束。但为什么又不打六更(凌晨五时)呢?因为古人早睡早起,五更一过便开始起床做家务了,就连皇帝也在五更天便开始准备上朝了。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五更

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 前半夜11时至1时为“子时”,午夜1时至3时为“丑时”,后半夜3时至5时为“寅时”,早上5时至7时为“卯时”,上午7时至9时为“辰时”,9时至11时为“巳时”,11时至下午1时为“午时”,中午1时至3时为“未时”,晚上7时至9时为“戌时”,9时至11时为“亥时”。 古代人用的时辰 时辰 1、十二时辰制。 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2、二十四时辰制。 宋以后把二十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这样,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恰为二十四时辰,同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一致。 3、十时辰制。 出现于先秦。昼夜各五分。据《隋书.天文志》,昼为朝、禺、中、晡、夕,夜为甲、乙、丙、丁、戊(后用五更来表示)。 4、五时辰制。 其名称为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晚)食、隅中、正中、少还、铺时、大还、高舂、下舂、县(悬)东、黄昏、定昏。参阅《淮南子.天文训》。 5、百刻制。 即把昼夜分成均衡的一百刻。其产生与漏刻的使用有关。可能起源于商代。汉时曾把它改造为百二十刻,南朝梁改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几经反复,直至明末欧洲天文学知识传入才又提出九十六刻制的改革,清初定为正式的制度。 6、古代不一定具备严格的时间意义,而又常见常用的有关名称亦颇不少。 一般地说,日出时可称旦、早、朝、晨,日入时称夕、暮、晚。太阳正中时叫日中、正午、亭午,将近日中时叫隅中,偏西时叫昃、日昳。日入后是黄昏,黄昏后是人定,人定后是夜半(或叫夜分),夜半后是鸡鸣,鸡鸣后是昧旦、平明——这是天已亮的时间。古人一天两餐,上餐在日出后隅中前,这段时间就叫食时或早食;晚餐在日昃后日入前,这段时间叫晡时。 ------------------------------------------------------------------------------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 时辰———十二地支纪一昼24小时为十二时辰: 前半夜11时至1时为“子时”,午夜1时至3时为“丑时”,后半夜3时至5时为“寅时”,早上5时至7时为“卯时”,上午7时至9时为“辰时”,9时至11时为“巳时”,11时至下午1时为“午时”,中午1时至3时为“未时”,晚上7时至9时为“戌时”,9时至11时为“亥时”。每个时辰各占两个钟头。可见“从巳时直杀到未时”相当于现在的“从上午9时直杀到下午3时”。 更点———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 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又把每更分为五点。每更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即120分钟,所以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由此可见“四更造饭,五更开船”相当于现在的“后半夜1时至3时做饭,3时至5时开船”。“五更三点”相当于现在的早晨5时又72分钟,即6时12分,“三更四点”相当于现在的午夜1时又96分钟,即2时36分。 刻———古代用漏壶计时。 漏壶分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播水壶分二至四层,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后流入受水壶,受水壶里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随蓄水逐渐上升,露出刻数,以显示时间。而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即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可见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所以“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时43.2分

采纳哦

定更:旧时晚上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定更”。

古人的一更相当于现在的19点到21点;二更是21点到23点 ;三更是23点到凌晨1点;四更是1点到3点;五更是3点到5点。

三更为子时,正是半夜时分,也是夜间最为寒冷的时候。

古人对白天和黑夜的计时和称呼都不相同,白天说成“钟”,黑夜说成“更”或“鼓”。

在古代,城镇都设有钟楼鼓楼,晨起要撞钟报时,所以白天都称为“几点钟”。古人把一夜分为五更,除夕夜的“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就是这个意思。

夜晚巡夜人员打击梆子,以点数报时,所以夜晚时间就称为“更”;有的地方是用击鼓方式报时,所以夜晚的时间还称为“鼓”,所谓的“几更天”或者“几鼓天”都是这个意思。


扩展资料

鼓楼在元代时是万宁寺的中心阁,名齐政楼,到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它才被改建于现在的位置。如今的鼓楼西边,还有一条“旧鼓楼大街”。

清朝接用了明朝的全部宫室坛庙,嘉庆五年(1800年)对鼓楼进行过一次大修,再次肯定了它镇守于全市中轴线北端的位置。据说当年鼓楼上面安置着二十四面更鼓,每面直径都有一米半左右,都是用整张的牛皮蒙制的。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时,鼓楼亦被劫掠,如今二十四面更鼓仅余一面,而且鼓面上还留下了侵略者的刀痕。直到1924年以前,钟鼓楼都履行着向全城居民报告时辰的职责。

钟鼓楼计算时间的方法

最早,在鼓楼上置有铜铸刻漏,据说是宋朝传下来的国宝。所谓刻漏,就是利用水在不同大小的铜壶中均匀滴漏,而度量出时间来的装置。

据说当年的铜漏壶一共有四个,从上到下依次的名称是:天池、平水、万分、收水。漏壶之间安有铙神,设有机械,能按时击铙发声,每次击铙八声,颇为准确。铜壶中自然需经常添水,冬天为了防冻,则注入温水。到了清朝,改用更香来计算时间。

白天,正午时分钟楼要鸣钟。夜晚,鼓楼要报出五个更次。第一更约在晚上八点,报这一更叫“定更”。然后每一更次击鼓一通,每次击十三下。二更约在夜里十点,三更约在午夜零点,四更约在深夜两点,五更约在凌晨四点。

当年的文武百官听到三更鼓后便要准备起床,四更鼓后便要赶到午门外集合,五更鼓后便要鱼贯入朝,跪在太和殿前的称为“海墁”的地上“听旨”。

“定更”时不仅要击鼓,还要相应地撞钟。到四更报“子正”时,又要再相应地撞钟,这一次报时活动有个专门的称谓,叫“亮鼓”。在“定更”与“亮鼓”之间,每隔半个时辰(今天的一小时),钟楼还要独自撞钟一次。

“定更”与“亮鼓”的击鼓、撞钟法,是这样的:两名更夫到时候分别在钟鼓楼上,手提“孔明灯”,遥相对照,作为信号(当年人们称之为“对灯儿”),然后分别进入楼内击鼓、撞钟。击、撞都采取“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的节奏,并重复两遍,共计一百零八下。击鼓在前,撞钟在后,悠悠然要持续好长一段时间。

古人和今人的计时方法是不同的,称谓不同,计算也不同。

比如,现在一个昼夜是24小时,但在古代,一昼夜是12个时辰。12个时辰也不是用一二三四来计算,而是用“子丑寅卯……”来表示,这叫干支纪日法。

干支纪日法是古代汉族民间使用天干地支记录日序的方法,是农历的一部分。干支是天干与地支的合称,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古人将干支相配的六十个单位,每个单位代表一天,假如某日为甲子日,那么甲子以后的日子依次顺推为乙丑、丙寅、丁卯等;甲子以前的日子依次逆推为癸亥、壬戌、辛酉等。

据说干支纪日法是从商朝开始的。从春秋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0年)二月己巳日起到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止,2600多年来,其顺序从未间断或错乱过。

中国传统上使用的是干支纪年和王朝纪年,在几千年的漫长岁月中,曾出现数百个年号用于纪元。

清朝帝王统治瓦解之后,1912年1月2日,孙中山通电全国,开始使用公历纪元法,同时使用中华民国纪年。

1949年,新中国成立,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历纪年法。不过,民间历书上,依然在使用干支纪日法。一些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等,仍然沿用传统农历推算。

干支纪日法是商朝历法的最大成就,这是现今已知世界最长的纪日法。

而所谓的“几月几号”和“几月几日”一样,都是公历日期的表达方法,只不过一个是口语,一个是书面语,就如同“礼拜几”等同于“星期几”一样。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古人计时习惯:一夜分五更 夜晚时间称"更"或"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定更



夜晚,鼓楼要报出五个更次。第一更约在晚上八点,报这一更叫“定更”。然后每一更次击鼓一通,每次击十三下。二更约在夜里十点,三更约在午夜零点,四更约在深夜两点,五更约在凌晨四点。当年的文武百官听到三更鼓后便要准备起床,四更鼓后便要赶到午门外集合,五更鼓后便要鱼贯入朝,跪在太和殿前的称为“海墁”的地上“听旨”。

“定更”时不仅要击鼓,还要相应地撞钟。到四更报“子正”时,又要再相应地撞钟,这一次报时活动有个专门的称谓,叫“亮鼓”。

在“定更”与“亮鼓”之间,每隔半个时辰(今天的一小时),钟楼还要独自撞钟一次。

  鼓楼在元代时名齐政楼,到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它才被改建于现在的位置。如今的鼓楼西边,还有一条“旧鼓楼大街”,所以要知道元代齐政楼的位置,并不困难。清朝接用了明朝的全部宫室坛庙,嘉庆五年(1800年)对鼓楼进行过一次大修,再次肯定了它镇守于全市中轴线北端的位置。据说当年鼓楼上面安置着二十四面更鼓,每面直径都有一米半左右,都是用整张的牛皮蒙制的。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时,鼓楼亦被劫掠,如今二十四面更鼓仅余一面,而且鼓面上还留下了侵略者的刀痕。

  钟楼在元代时是万宁寺的中心阁,明代未动,清乾隆十二年(1745年)重建后,才呈现出今天的面貌。

  直到1924年以前,钟鼓楼都履行着向全城居民报告时辰的职责。

  用什么来计算时间?

  最早,在鼓楼上置有铜铸刻漏,据说是宋朝传下来的国宝。所谓刻漏,就是利用水在不同大小的铜壶中均匀滴漏,而度量出时间来的装置。据说当年的铜漏壶一共有四个,从上到下依次的名称是:天池、平水、万分、收水。漏壶之间安有铙神,设有机械,能按时击铙发声,每次击铙八声,颇为准确。铜壶中自然需经常添水,冬天为了防冻,则注入温水。可惜如今的鼓楼上仅有漏壶室,铜刻漏已荡然无存了。到了清朝,改用更香来计算时间,从精确度上说,似乎不但没有进步,反而是一种倒退。

  钟鼓楼怎样报时?

  白天,正午时分钟楼要鸣钟。

  夜晚,鼓楼要报出五个更次。第一更约在晚上八点,报这一更叫“定更”。然后每一更次击鼓一通,每次击十三下。二更约在夜里十点,三更约在午夜零点,四更约在深夜两点,五更约在凌晨四点。当年的文武百官听到三更鼓后便要准备起床,四更鼓后便要赶到午门外集合,五更鼓后便要鱼贯入朝,跪在太和殿前的称为“海墁”的地上“听旨”。

  “定更”时不仅要击鼓,还要相应地撞钟。到四更报“子正”时,又要再相应地撞钟,这一次报时活动有个专门的称谓,叫“亮鼓”。

  在“定更”与“亮鼓”之间,每隔半个时辰(今天的一小时),钟楼还要独自撞钟一次。

  “定更”与“亮鼓”的击鼓、撞钟法,是这样的:两名更夫到时候分别在钟鼓楼上,手提“孔明灯”,遥相对照,作为信号(当年人们称之为“对灯儿”),然后分别进入楼内击鼓、撞钟。击、撞都采取“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的节奏,并重复两遍,共计一百零八下。击鼓在前,撞钟在后,悠悠然要持续好长一段时间。

夜晚,鼓楼要报出五个更次。第一更约在晚上八点,报这一更叫“定更”。然后每一更次击鼓一通,每次击十三下。二更约在夜里十点,三更约在午夜零点,四更约在深夜两点,五更约在凌晨四点。当年的文武百官听到三更鼓后便要准备起床,四更鼓后便要赶到午门外集合,五更鼓后便要鱼贯入朝,跪在太和殿前的称为“海墁”的地上“听旨”。

“定更”时不仅要击鼓,还要相应地撞钟。到四更报“子正”时,又要再相应地撞钟,这一次报时活动有个专门的称谓,叫“亮鼓”。

在“定更”与“亮鼓”之间,每隔半个时辰(今天的一小时),钟楼还要独自撞钟一次。

戌初一刻为一更,大致19点15分,即定更(更定)。。。亥初三刻为二更,子时整为三更,丑正二刻为四更,寅正四刻为五更


中考前紧张怎么办?
因为这是在和自己过不去,在给你制造更大的紧张。正如有句话所说的“情绪如潮,越堵越高。” 当紧张的情绪反应已经出现时,有效的调适方法应该是:第一,坦然面对和接受自己的紧张。你应该想到自己的紧张是正常的,很多人在某种情境下可能比你更紧张。不要与这种不安的情绪对抗,而是体验它、接受它。要训练自己象...

怎样增强一个人的自信
增强自信的第二个方法:与自信的人多接触。“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一点对增强自信同样有效。增强自信的第三个方法:自我心理暗示,不断对自己进行正面心理强化,避免对自己进行负面强化。一旦自己有所进步(不论多小)就对自己说:“我能行!”、“我很棒!”、“我能做得更好!”等等,这将不...

怎样提高一个人的自信心?
增强自信的第十个方法:给自己定恰当的目标,并且在目标达成后,定更高的目标。目标不能太高,否则不易达到,如果达不到,对自信心会有所破坏。增强自信的第十一个方法:.培养某方面兴趣。在自己的优点、专长、兴趣中, 找一样(刚刚开始时,一样就够了)来加以特别培养、发展,使之成为自己的专长...

你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吗
有股不管是主观因素还是客观因素都打不垮的意志!有人说,成功男人背后,一定有一位贤慧的女人。其实,应该说,这位要成功的男人,他有铁一般的意志,反应灵活的头脑,左右逢源的人际关系。这和他是不是娶到贤妻无关。这是天生的品质。如果能够利用女方的家庭关系,说不定更能够帮助他事业的成功。如果...

中国古代有哪些神器神兽?请介绍
金蚕:354 时代:上古 使养蚕人昌盛 《续事始》 金犀:355 时代:不详 宝物名,作用不详 《神异经》433 视肉:358 时代:上古 巨肉有眼,食之不尽 《山海经》42 宝鼎:360 时代:黄帝时 宝物名,可占吉凶存亡 《世本》148 定水带:361 时代:不详 宝物名,可使苦水变甜 《(上艹下专繁体)乡赘笔》 定更石:362 ...

充满人生哲理的佛语经典语录
所幸,失散的人,有一天会在林下重逢。错过的事,终会以另外的方式补偿。世事洪荒,沧溟万里,走过去了,便山清水静,云淡风轻。—— 白落梅 我想每个人的存在都是有他的原因,因为有你,让我相信我所遭遇的一切并不是在阻挡我的前进,而是要让我下定更大的决心。—— 《逆光飞翔》 人活世上,第一重要的还是做人...

心理问题
觉察的第四型是充满创造力和魅力、有同理心的人。他们能结合灵性生命中的爱和对当下的接受成为出色的艺术家,以及率先成为如收容所、难民营、妇产科病房等其他层面的帮助者。第五型 观察者 第五型的人带着距离来经验生命,避免牵扯任何情绪,重观察更胜于参与。他们是需要高度隐私的人,如果得不到属于...

早安心语:人,得自个儿成全自个儿
人生路漫长,如果有一段实在是没人陪你热闹同行,你要对踽踽独行的自己说,走过这段就好,前方有更好的风景和更好的人等着。 5、你是非常可爱的人,真应该遇到最好的人,我也希望我就是。 6、找一个好朋友,找一个好天气,找一棵结满果子的树,摇下几颗甜美的果子。找一个安安静静的角落,分享彼此无聊的生活...

2020早安心语优美句子:人不能因为没有了谁就没有了自己
正确地活着,每个阶段都会带给你更好的自己。成长不是单纯地为了脱单,而是让自己有力量去体验任何可能。 5、总有一天,你会对着过去的伤痛微笑 。你会感谢离开你的那个人,他配不上你的爱、你的好、你的痴心 。他终究不是命定的那个人 。幸好他不是 。 6、别什么事情,对方一说你就答应;别什么东西,对方一给...

如何做一个自信的人
如何让你更加自信?

察隅县13332293940: 古代的一更天\二更天\三更天,分别代表什么时间? -
勤栏振源:[答案] 更点———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 前半夜11时至1时为“子时”,午夜1时至3时为“丑时”,后半夜3时至5时为“寅时”,早上5时至7时为“卯时”,上午7时至9时为“辰时”,9时至11时为...

察隅县13332293940: 古人说的一更二更三更是什么时辰 -
勤栏振源: 古人把一个昼夜24小时分为12个时辰.分别是: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对应现在的时间是:每两个小时是一个时辰, 从晚上11点到凌晨1点是子时,以此类推. 根据【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应该是如下时间: 一更 19-21点 二更 21-23点 三更 子时 23-1点 【夜半三更】 四更 丑时 1-3点 五更 寅时 3-5点 【五更鸡叫】 七更 辰时 7-9点

察隅县13332293940: 古人常说的:定更,一更,二更,三更....,都指的是几点? -
勤栏振源: 鼓楼在元代时名齐政楼,到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它才被改建于现在的位置.如今的鼓楼西边,还有一条“旧鼓楼大街”,所以要知道元代齐政楼的位置,并不困难.清朝接用了明朝的全部宫室坛庙,嘉庆五年(1800年)对鼓楼进行过...

察隅县13332293940: 古代人说的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是什么时候 -
勤栏振源: 夜间时辰 五 夜 五 更 时 间 黄 昏 甲 夜 一 更 19—21 人 定 乙 夜 二 更 21—23 夜 半 丙 夜 三 更 23—1 鸡 鸣 丁 夜 四 更 1—3 平 日 戊 夜 五 更 3—5

察隅县13332293940: 古语中的三更五更指什么时候 -
勤栏振源: 古人规定,逢戌时(约合现在晚上七点至九点钟)开始,叫做“起更”,也就是“一更”;二更是亥时,即合现在夜晚九点至十一点钟;三更是子时,即夜间十一点至凌晨一点……五更是最后一更,已到寅时,即黎明前的三点至五点钟了.

察隅县13332293940: 古代人说的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是什么时候呢? -
勤栏振源: 古代把晚上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 前半夜11时至1时为子时,午夜1时至3时为丑时,后半夜3时至5时为寅时,早上5时到7时为卯时,上午7时到9时为辰时,9时到11时巳时,11时到下午1时为午时,中午1时到3时为未时,晚上7时到9时戌时,9时到11时为亥时.

察隅县13332293940: 古时几更天几更天的应该是什么时间 -
勤栏振源: 答:一更天(定更天)大约是晚上八点,二更天大约是晚上十点,三更天大约是午夜零点,四更天大约是凌晨两点,五更天大约是凌晨四点.

察隅县13332293940: 古代的一更天二更天三更分别是现在的几点? -
勤栏振源: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一更”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二更”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三更”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四更”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五更”

察隅县13332293940: 古代的打更的几更是几点.几更怎么喊 -
勤栏振源: 一更相当于晚上7点到9点,二更相当于9点到11点,三更相当于午夜11点到1点,四更相当于凌晨1点到3点,五更相当于凌晨3点到5点.更,是古代人夜间用来计时的单位. 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等于两个时辰. 打一更(即晚上七点)时,一...

察隅县13332293940: 三更和五时指的是什么 -
勤栏振源: 汉代皇宫中值班人员分五个班次,按时更换,叫“五更”,由此便把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为一个时辰.戌时为一更,亥时为二更,子时为三更,丑时为四更,寅时为五更,其对应如下: 一更天:戌时 19:00 - 21:00 二更天:亥时 21:00 - 23:00...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