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尘不染的典故

作者&投稿:甘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一尘不染原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也用来形容清洁、干净。后用以形容清静、纯洁。我为大家整理了和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

  唐高宗年间,弘忍大师开坛讲学,当时他的手下有五百余名弟子,最有慧根的当属大弟子神秀。神秀,俗姓李,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县人。少年时为儒生,游学江南,博览经史。唐高祖武德八年公元625年,神秀在洛阳天宫寺出家。五十岁那年,他翻山越岭,不远千里,投身到弘忍的门下,从事打柴、汲水等劳役以求法。六年来,他夜以继日在弘忍身边服侍,深为弘忍器重,于是被擢升为上首弟子。在当时,神秀被大家公认为禅宗的衣钵继承人。

  话说有一年,弘忍突然感到自己年龄不小了,便想在弟子中寻找一个继承人。这天,他召集众僧,要求每人作一偈梵语“颂”,即佛经中的唱词,以便了解各人的道行深浅。神秀悟道颇深,当即在寺院的廊壁上题了一首偈诗:“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偈诗中所说的“菩提树”,即古印度的毕婆罗树,它是一种普通得犹如杨、柳、桐、槐那样的树。当年,年轻的悉达多王子在结束了六年的苦行之后,就坐在一棵毕婆罗树下悟道成佛,被后世尊为释迦牟尼。人们为了感念佛祖证悟人生真理的不朽功德,把他悟道时给予他遮护的毕婆罗树称为菩提树,也就是觉悟之树。弘忍大师见到后大为赞赏,让众僧都来诵念此偈。

  后来,慧能听到有人诵读神秀作的偈语,就感叹道:“听起来确实很妙啊!可惜,境界不是很高。”到了夜间,慧能央求一名会写字的僧人在神秀的偈语旁边另题了一首自己作的偈诗:“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慧能的偈子表达的是一种出世的态度,它的主要意思是,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这是禅宗的一种很高的境界,领略到这层境界的人,就是所谓的开悟了。

  弘忍大师看到这个偈子后,问身边的人是谁写的,当他听说是慧能后,就命人将他叫来,并当众批评慧能:“你写的乱七八糟,简直是胡言乱语!”说完,又亲自擦掉了这首偈诗,然后在慧能的头上打了三下,转身就走了。众僧之中,唯有慧能真正理解了五祖的意思。

  这天夜晚,三更时分,慧能来到弘忍的禅房。在那里,弘忍向他讲解了佛教最重要的经典之一《金刚经》,并将衣钵传给了他。

  慧能得法后,悄悄回到南方,隐居了十五年,才前往曹溪宝林寺。随后,他又在韶州大梵寺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并传授无相戒。嗣法弟子有行思、怀让、神会、玄觉、慧忠、法海等四十余人。后来,法海汇集慧能的言行为《六祖坛经》,这就是南宗。神秀在弘忍圆寂后,前往荆州当阳山玉泉寺,二十余年中门人云集,这就是北宗。经过神会的弘扬,南宗遂成为禅宗正统,从此独尊天下。而神秀创立的北宗则门庭寂寞,几代之后就衰亡了。

  ——《景德传灯录·弘忍大师》  

  推荐阅读——历史故事:一尘不染的郑板桥

  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他出生在江苏兴化,名燮,板桥是他的号。因为他在所作的书画下款都题“板桥郑燮”的字样,后来人就逐渐称他为郑板桥。

  在雍正十年,即公元1732年,郑板桥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去应乡试,结果中了举人。在乾隆元年即1736年又中了进士,五年之后被任命为山东范县县令。

  范县地处黄河北岸,有十万人口,而县城里却只有四五十户人家,还不如一个村子大。上任的第一天,郑板桥就出了个怪招:让人把县衙的墙壁打了许多的洞,别人不解,去问他,他说这是出出前任官的恶习和俗气。

  几年之后,郑板桥调任山东潍县县令。为了接近百姓,他每次出巡都不打“回避”和“肃静”牌子,不许鸣锣开道。有时还穿着布衣草鞋,微服访贫问苦。有一次夜里出去,听到有间茅草屋里传出阵阵读书声。原来是一个叫韩梦周的贫困青年在苦读。郑板桥就拿出自己的银子资助他,使他能去参加科举考试,最后韩梦周中了进士。

  郑板桥因为失去了自己的独子,因此总是经常寻访孤儿,然后倾力相助。县学里的孩子放学碰上雨天不能回家,他就让人给送饭,又想到孩子们走泥路容易坏鞋,就让人找些旧鞋送给他们。

  遇到灾荒时,郑板桥都具实呈报,力请救济百姓。他还责令富户轮流舍粥已供饥民餬口。他还带头捐出自己的俸禄。他刻了一放图章已明志:“恨不得填满普天饥债。”在灾情严重时,他依然决定开官仓借粮给百姓应急。下属们都劝他慎重从事,因为如果没有上报批准,擅自开启官仓,要受惩处。郑板桥说:“等批下来百姓早就饿死了,这责任由我一人来承担!”郑板桥的果断救活了很多人。秋后,如果遇上了灾年,百姓们无法归还粮食,郑板桥干脆让人把债券烧了,百姓们都很感谢他这个体恤百姓、爱民如子的清官。

  郑板桥做官不讲排场,这也给他带来一些麻烦。由于他常下乡体察民情,上级来视察时常找不到他,免不了要责问。在乾隆十七年时潍县发生了大灾害,郑板桥因为申请救济而触怒了上司,结果被罢了官。

  临行前,百姓都来送行,郑板桥雇了三头毛驴,一头自己骑,一头让人骑着前边领路,一头驮行李。做县令长达十二年之久,却清廉如此,送行的人见了都很感动,依依不舍。郑板桥向潍县的百姓赠画留念,画上题诗一首:

  乌纱掷去不为官,

  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

  秋风江上作渔杆。

  从此,郑板桥回乡以画竹为生,度过了他贫寒而很有气节的一生。他一生只画兰、竹、石。他认为兰四时不谢,竹百节长青,石万古不败。这正好与他倔强不驯的性格相合。他的画一般只有几竿竹、一块石、几笔兰,构图很简单,但构思布局却十分巧妙,以墨的浓淡衬出立体感。竹叶兰叶都是一笔勾成,虽只有黑色一种,但能让人感到兰竹的勃勃生气。




哪些文言文出自国语 战国策 汉书 后汉书= = 每个要两篇 题目啊题目...
一尘不染——圣人具有三者之德,而无一尘之累。 大庭广众——以敞大众。 两败俱伤——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 南辕北辙——犹至楚而北行也。 亡羊补牢——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曰:今日不出,明日 不出,即有死鹬。两者...

成语两袖清风的历史典故
31) 一身正气敢碰硬,两袖清风不染尘。32) 一身正气,求真求实求真理;两袖清风,为党为国为人民。33) 收人钱财,授人以柄,后顾之忧心难平;两袖清风,一身正气,胸怀坦荡天地宽。34) 壬午年马到成功,倡廉政两袖清风。35) 胸怀准则一身正气,应写丹心谱;严守国法两袖清风,高唱正气歌。36) ...

求一个典故的原文,大体意思请进来看。
梁祝、月光下的凤尾竹、高山流水、欢沁、暮色、渔舟唱晚 如果是轻音乐,我推荐: YANNI——夜莺、蝶舞、one man's dream、 Felitsa、In the Mirror 神秘园——dawn of a new century、prayer、pastorale 田园、atlanta、chaconne、nocturne 夜曲、hymn to hope 希望之歌 班得瑞——号称“一尘不...

什么典故与吕蒙正有关?
这时已今非昔比,不是亲来也是亲。三里五村,城里关外,听说当年在大街上卖字、庙里赶斋的穷秀才吕蒙正中了状元,哪个不来巴结?这一天,吕蒙正带了夫人刘月娥要去龙门寺里降香。老和尚听说状元公要来,早已把庙院里打扫得一千二净,一尘不染,一直站在寺门外恭候,许多乡邻一听说吕蒙正到庙里 降...

著名对联赏析
”上联的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下联的大意是: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全连蕴含着喜迎新春、祈求幸福的意思。对联的头尾还嵌入新春两个字,中间嵌入了“嘉节”两个字,合起来“新春嘉节”,非常巧妙。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此联乃清朝邓石如自题于书房的楹联。春风有包容接纳万物的博大...

崔护相关典故。
茶水。崔护打量着四周,只见室内窗明几净,一尘不染,靠墙放着一排书架,架上置满诗书,桌上笔砚罗列,墙壁正中悬挂着一副对联,联文是:“几多柳絮风翻雪,无数桃花水浸霞。”语句雅致,情趣不俗,绝不同于一般乡野农家的风格。临窗的书桌上正搁着一帧墨渍未干的诗笺,上面写着一首“咏梅”五言绝句; 素艳明寒雪,...

六个成语和那六个成语的简单解释 如:一尘不染 解释:就是没有一丁点儿...
形容轻而易举,毫不费力。 借题发挥 借着某件事情为题目来做文章,以表达自己真正的意见或主张。也指假借某事为由,去做其它的事。 栩栩如生 〖成语典故〗 发音xǔ xǔ rú shēng 释义 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维妙维肖 发音wéi miào wéi xiào 释义维:语助词;妙:手艺巧妙...

"各有因缘莫羡人"这句话的出处是哪?
出自清·金缨《格言联璧》,原句为:欲除烦恼先忘我,各有因缘莫羡人。译文:想要去除烦恼就要先忘我,各人有各人的缘分和机会,不必羡慕别人。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八记也有记载:过润州,见僧壁对联云:“要除烦恼须成佛,各有来因莫羡人”。译文:路过润州,看见僧壁上有一对联写着:“要除烦恼...

成语是怎么来的?成语的由来是什么?
例如“牛头不对马嘴”、“坐山观虎斗”、“众人拾柴火焰高”、“天下乌鸦一般黑”都是属于这一类的。 (8)外来的成语 我们使用的成语,也有来自外国的。例如魏、晋、六朝、隋、唐时候,我国翻译了不少流行于西域和印度的佛经。佛经里边的语句和典故,不少从早就成了我国的成语。例如:“一尘不染”、“现身说法...

两袖清风的典故
5. 克己奉公一尘不染两袖清风永垂不朽顶天立地豁达大度兢兢业业。6. 如今的社会不再是那个可以隐居终南山或者某处名川大山就是清高的逍遥避世,为啥?终南山也好,峨眉山也罢,你要真隐居在那里,还不天天跟数万的游客打交道?那还叫隐居吗,还有一肩明月两袖清风的风范可言吗?7. 太老师一生诲人...

嘉荫县15136562224: 一尘不染的意思是. -
仝张新奕:[答案] 指环境非常清洁,事物十分干净① 教以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修行者不被六尘所沾染叫“一尘不染”.后比喻做官清廉,或人品纯洁高尚,丝毫没有沾染坏习气.② 指环境非常清洁,事物十分干净.【出自】:唐·释道世《...

嘉荫县15136562224: 一尘不染成语的意思是 -
仝张新奕: 原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现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

嘉荫县15136562224: 一尘不染的介绍 -
仝张新奕: 一尘不染原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也用来形容清洁、干净.后用以形容清静、纯洁.也形容为人清廉,不沾染坏习气.后多用以形容清净廉洁,品格高尚. 出自宋·张耒 《腊初小雪后圃梅开》诗之二:“一尘不染香到骨, 姑射仙人风露身.”

嘉荫县15136562224: 一尘不染是什么意思 -
仝张新奕: 一尘不染 ( yī chén bù rǎn )汉语解释 [编辑本段]解 释 佛教语,尘:指色、声、香、味、触、法.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现泛指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形容非常清洁、干净.出 处 宋·张耒《腊初小雪后圃梅开》:“一尘不...

嘉荫县15136562224: 一尘不染的意思 -
仝张新奕: 一尘不染的中文解释 【解释】:原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现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 【出自】:唐·释道世《法苑珠林》:“若菩萨在乾土山中经行,土不著足,随岚风来,吹破土山,令散为尘,乃至一尘不著佛身.”宋·张耒《腊月小雪后圃梅开》:“一尘不染香到骨,姑射仙人风露身.”

嘉荫县15136562224: 一尘不染的意思是什么? -
仝张新奕:[答案] 一尘不染原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现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

嘉荫县15136562224: 一尘不染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
仝张新奕: 一尘不染(yī chén bù rǎn)原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也用来形容清洁、干净.后用以形容清静、纯洁.也形容为人清廉,不沾染坏习气.后多用以形容清净廉洁,品格高尚. 扩展资料 ...

嘉荫县15136562224: 请问“一尘不染”的反义词是什么? -
仝张新奕:[答案] 道教术语 谓排除物欲,保持身心纯洁.道教以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此六尘是由六根而染浊.修道者如能心境清净,则一尘皆不染着也.《柯山集》卷二十六《腊初小雪后圃梅开诗》:“一尘不染香到骨,姑射仙人风露身.” 一尘不染 ( yī ...

嘉荫县15136562224: 一尘不染的意思是什么? -
仝张新奕: 一尘不染 形容某件事物非常纯净 没有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嘉荫县15136562224: 一什么不什么的成语 -
仝张新奕: 一笔不苟 不苟:不苟且.连一笔都不马虎.一病不起 得病后就再也起不了床.比喻得病后病情一天天恶化,终至死亡.一尘不到 形容清净纯洁.一尘不染 原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现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