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西江月》全文、赏析、意思3个要求。

作者&投稿:陈没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苏轼《西江月》赏析~

西江月》背景及其思想感情:
苏轼的这首词写在他被贬黄州的时候。在这首词中,苏轼以“中秋”这一深具情感意义的节日为背景,抒写了远贬黄州的孤独悲苦的心情,同时又在感叹时间的流逝中,表达出对人生历史的深沉思考,以及对人世真情的深深眷恋。在清寒孤寂的意境氛围的营造中,我们可以见到豪放词人苏东坡在旷达超然背后悲情婉约的一面。
苏轼这首词寄寓了一定的哲理意味。但这种哲理意味是通过营造一个完美的审美意境传达出来的。我们首先感受到的是中秋之夜清寒的月色与空寂的长廊,孤独的词人身影与孤独的黯淡灯光,以及由此流露出来的词人深沉的人生思考与真挚的人世之恋,我们并不感觉到说理、议论的空洞与枯燥,而是为词中深沉的情感所打动,然后体验出作者蕴含于词中的哲理趣味。另外,苏轼是宋代豪放词派的代表词人,然而这首词风格柔婉,可以看出苏轼的词风也有悲情婉约的一面,这种哀怨隐忍之作更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西江月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释

1.《庄子·齐物论》:“且有大觉,而后知其大梦也。”李白《春日醉起言志》:“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
2.《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徐寅《人生几何赋》:“落叶辞柯,人生几何”。此由风叶鸣廊联想到人生之短暂。

鉴赏
提起苏轼的中秋词,大家都会想起那首著名的《水调歌头》,但同是写于中秋的这首《西江月》,情绪却显得非常落寞,应该是写于被贬黄州之时。
词一开端,便慨叹世事如梦,虽然苏轼诗词中常常流露出人生如梦的思想,但或是自我排遣之语,或为往古来今之思,读来往往觉其放达,而不觉其悲切。此处却不然,以一种历尽沧桑的语气写出,加上几度秋凉之问,风叶鸣廊,忽觉人生短暂,已惊繁霜侵鬓,益觉开头浮生若梦的感叹,并非看破红尘的彻悟,而是对自身遭际有不平之意,从而深感人生如梦境般荒谬与无奈。
过片两句,更可见牢骚,"酒贱"句暗指身遭贬斥,受人冷遇,“月明”句隐喻小人当道,君子遭谗。于是,“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成了“谁与共孤光”的凄凉询问,此时,作者能做的,也只有“把盏凄然北望”而已。
“北望”的含义,历代论者有所争议,《古今词话》认为苏轼“一日不负朝廷,其怀君之心,末句可见矣”,而胡仔认为是“兄弟之情见于句意之间矣”。其实,苏轼当时政治上受迫害,孤苦寂寥,凄然北望之中,思弟之情,忧国之心,身世之感,或许交织在一起,作为欣赏者,不妨抛开考证,作宽泛理解。
有人认为“东坡在黄州,中秋夜对月独酌,作《西江月》词”。词中“月明多被云妨”一句写的是眼前实景,但似乎还有更深的内涵,请品读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云妨月明,明写眼前实景,但此句隐含了作者深深的政治愤懑情绪,“云妨”比喻小人当道,欺瞒主上迷惑视听排斥忠良,使得自己忠而被谤,政治抱负难于挥发深感忧伤苦闷,而致使自己被贬谪到偏地黄州,此情此景,唯有遥遥北望京都开封,对月把孤盏聊以解忧愁了。

西江月·苏轼
序:顷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由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原文: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鉴赏
这首寄情山水的词,作于苏轼贬谪黄州期间。作者词中描绘出一个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把自然风光和自己的感受融为一体,诗情画意中表现自己心境的淡泊、快适,抒发了他乐观、豁达、以顺处逆的襟怀。

上片头两句写归途所见:“照野渳浅浪,横空隐隐层霄。”弥弥,是水盛的样子;层霄,即层云。春夜,词人蕲水边骑马而行,经过酒家饮酒,醉后乘着月色归去,经过一座溪桥。由于明月当空,所以才能看见清溪辽阔的旷野流过。先说“照野”,突出地点明了月色之佳。用“弥弥”来形容“浅浪”,就把春水涨满、溪流汩汨的景象表现出来了。“横空”,写出了天宇之广。说云层隐隐约约若有若无之间,更映衬了月色的皎洁。此两句暗写月光。

“障泥未解玉骢骄”,是说那白色的骏马忽然活跃起来,提醒他的主人:要渡水了!障泥,是用锦或布制作的马荐,垫马鞍之下,一直垂到马腹两边,以遮尘土。词人这里只是写了坐骑的神态,便衬托出濒临溪流的情景。此时,词人不胜酒力,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鞍鞯,即欲眠于芳草。“我欲醉眠芳草”,既写出了浓郁的醉态,又写了月下芳草之美以及词人因热爱这幽美的景色而产生的喜悦心情。

过片二句,明写月色,描绘从近处观赏到的月照溪水图,更进一步抒发迷恋、珍惜月色之佳的心情:“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琼瑶,是美玉,这里比做皎洁的水上月色。可惜,是可爱的意思。这里用的修辞手法是“借喻”,径以月色为“琼瑶”。此句以独特感受和精切的比喻,传神地写出水之清、月之明、夜之静、人之喜悦赞美。“解鞍欹枕绿杨桥”,写词人用马鞍作枕,倚靠着它斜卧绿杨桥上“少休”。这一觉当然睡得很香,及至醒来,“杜宇一声春晓”,通过描写杜鹃黎明的一声啼叫,把野外春晨的景色作了画龙点晴的提示。这一结尾,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生动地表现了空山月明、万籁俱寂的春晨之美。

作者以空山明月般澄澈、空灵的心境,描绘出一幅富有诗情画意的月夜人间仙境图,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化到大自然中,忘却了世俗的荣辱得失和纷纷扰扰,表现了自己与造化神游的畅适愉悦,读来回味无穷,令人神往。

《西江月.平山堂》原文: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译文:

我第三次经过平山堂时,前半生已在弹指声中过去。十来年没见老仙翁了,只有墙上他的墨迹,仍是那样气势雄浑,犹如龙飞蛇舞。

我在堂前“欧公柳”下写下这首词,悼念文坛英杰,故扬州太守欧阳修。别说人死后万事皆空,纵然是活在世上,也不过是一场大梦呀!

赏析:

平山堂位于扬州西北的大明寺侧,乃欧阳修于公元1048年(庆历八年)知扬州时所建。公元1079年(宋神宗元丰二年)四月,苏轼自徐州调知湖州,生平第三次经过平山堂。

这时距苏轼和其恩师欧阳修最后一次见面已达九年,而欧阳修也已逝世八年。适逢自己政治处境艰难,苏轼为重游故地、缅怀恩师而作的这首词,自然会有抚今追昔的万千感慨。

词的上片写瞻仰欧词手迹而生的感慨。作者对他的恩师欧阳修怀有深挚的情谊,此刻置身于欧公所建的平山堂,自然思绪万千。词的下片写听唱欧词而生感慨,道出缅怀之情。

苏轼受佛家思想影响颇深,习惯用佛家的色空观念看待事物。白居易诗云“百年随手过,万事转头空”,苏轼则更进一步认识到“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是梦。”

这种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这种携带某种禅意玄思的人生偶然的感喟,其中深深地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苏词中传达的这种独特的人生态度,是解读其作品的关键所在。

扩展资料:

欧阳修是苏轼的恩师,是对苏轼影响一生至巨的人。欧阳修于庆历八年(1048)知扬州时建平山堂。苏轼在作此词之前,已经两次到过扬州。第一次,是熙宁四年(1071)由京赴杭任通判,南下经扬州;第二次,是熙宁七年(1074)由杭州移知密州,北上途经扬州。

这是苏轼第三次到扬州平山堂,恩师欧阳修早已仙逝,而堂上仍留有他遒劲的手迹,更让人心生缅怀之念,因作此词。

关于苏轼第三次到平山堂的时间,亦即此词的创作时间,学界尚有争议。主要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元丰二年(1079)四月,苏轼从徐州移知湖州(今浙江吴兴)经过扬州;另一说是元丰七年(1084)十月,苏轼由黄州赴汝州时经过扬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江月.平山堂



西江月 苏轼(其一)
原文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赏析
  提起苏轼的中秋词,大家都会想起那首著名的《水调歌头》,但同是写于中秋的这首《西江月》,情绪却显得非常落寞,应该是写于被贬黄州之时。   词一开端,便慨叹世事如梦,虽然苏轼诗词中常常流露出人生如梦的思想,但或是自我排遣之语,或为往古来今之思,读来往往觉其放达,而不觉其悲切。此处却不然,以一种历尽沧桑的语气写出,加上几度秋凉之问,风叶鸣廊,忽觉人生短暂,已惊繁霜侵鬓,益觉开头浮生若梦的感叹,并非看破红尘的彻悟,而是对自身遭际有不平之意,从而深感人生如梦境般荒谬与无奈。   
过片两句,更可见牢骚,"酒贱"句暗指身遭贬斥,受人冷遇,“月明”句隐喻小人当道,君子遭谗。于是,“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成了“谁与共孤光”的凄凉询问,此时,作者能做的,也只有“把盏凄然北望”而已。   “北望”的含义,历代论者有所争议,《古今词话》认为苏轼“一日不负朝廷,其怀君之心,末句可见矣”,而胡仔认为是“兄弟之情见于句意之间矣”。其实,苏轼当时政治上受迫害,孤苦寂寥,凄然北望之中,思弟之情,忧国之心,身世之感,或许交织在一起,作为欣赏者,不妨抛开考证,作宽泛理解。
译文
  事世恍如一场梦,人生经历了几个新凉的秋天。晚上风吹树叶的声音响彻回廊,眉头鬓上又多了几根银丝。酒并非好酒却怕少有人陪,就像月亮一样,被云遮住了月光。中秋节里谁能陪我度过孤独的时光,无人回答,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向北方。

西江月 苏轼(其二)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由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赏析
  这首寄情山水的词,作于苏轼贬谪黄州期间。作者词中描绘出一个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把自然风光和自己的感受融为一体,诗情画意中表现自己心境的淡泊、快适,抒发了他乐观、豁达、以顺处逆的襟怀。   上片头两句写归途所见:“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弥弥,是水盛的样子;层霄,即层云。春夜,词人蕲水边骑马而行,经过酒家饮酒,醉后乘着月色归去,经过一座溪桥。由于明月当空,所以才能看见清溪辽阔的旷野流过。先说“照野”,突出地点明了月色之佳。用“弥弥”来形容“浅浪”,就把春水涨满、溪流汩汨的景象表现出来了。“横空”,写出了天宇之广。说云层隐隐约约若有若无之间,更映衬了月色的皎洁。此两句暗写月光。   “障泥未解玉骢骄”,是说那白色的骏马忽然活跃起来,提醒他的主人:要渡水了!障泥,是用锦或布制作的马荐,垫马鞍之下,一直垂到马腹两边,以遮尘土。词人这里只是写了坐骑的神态,便衬托出濒临溪流的情景。此时,词人不胜酒力,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鞍鞯,即欲眠于芳草。“我欲醉眠芳草”,既写出了浓郁的醉态,又写了月下芳草之美以及词人因热爱这幽美的景色而产生的喜悦心情。   过片二句,明写月色,描绘从近处观赏到的月照溪水图,更进一步抒发迷恋、珍惜月色之佳的心情:“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琼瑶,是美玉,这里比做皎洁的水上月色。可惜,是可爱的意思。这里用的修辞手法是“借喻”,径以月色为“琼瑶”。此句以独特感受和精切的比喻,传神地写出水之清、月之明、夜之静、人之喜悦赞美。“解鞍欹枕绿杨桥”,写词人用马鞍作枕,倚靠着它斜卧绿杨桥上“少休”。这一觉当然睡得很香,及至醒来,“杜宇一声春晓”,通过描写杜鹃黎明的一声啼叫,把野外春晨的景色作了画龙点睛的提示。这一结尾,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生动地表现了空山月明、万籁俱寂的春晨之美。   作者以空山明月般澄澈、空灵的心境,描绘出一幅富有诗情画意的月夜人间仙境图,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化到大自然中,忘却了世俗的荣辱得失和纷纷扰扰,表现了自己与造化神游的畅适愉悦,读来回味无穷,令人神往。
西江月 苏轼(其三)
  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   
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赏析
  这首词明为咏梅,暗为悼亡,是苏轼为悼念毅然随自己贬谪岭南惠州的侍妾朝云而作。词中所描写的惠州梅花,实为朝云美丽的姿容和高洁的人品的化身。   词的上阕写惠州梅花的风姿、神韵。起首两句,突兀而起,说惠州的梅花生长瘴疠之乡,却不怕瘴气的侵袭,是因这它有冰雪般的肌体、神仙般的风致。接下来两句说它的仙姿艳态,引起了海仙的羡爱,海仙经常派遣使者来到花丛中探望;这个使者,原来是倒挂树上的绿毛小鸟(状如幺凤)。以上数句,传神地勾勒出岭南梅花超尘脱俗的风韵。   下阕追写梅花的形貌。“素面常嫌粉涴”,岭南梅天然洁白的容貌,是不屑于用铅粉来妆饰的;施了铅粉,反而掩盖了它的自然美容。岭南的梅花,花叶四周皆红,即使梅花谢了(洗妆),而梅叶仍有红色(不褪唇红),称得上是绚丽多姿,大可游目骋情。面对着这种美景的东坡,却另有怀抱:“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东坡慨叹爱梅的高尚情操已随着晓云而成空无,已不再梦见梅花,不象王昌龄梦见梨花云那样做同一类的梦了。句中“梨花”即“梨花云”,“云”字承前“晓云”而来。晓与朝叠韵同义,这句里的“晓云”,可以认为是朝云的代称,透露出这首词的主旨所在。   这首咏梅词空灵蕴藉,言近旨远,给人以深深的遐思。词虽咏梅,实有寄托,其中蕴有对朝云的一往情深和无限思恋。作者既以人拟花,又借比喻以花拟人,无论是写人还是写花都妙得其神韵。张贵《词源》论及咏物词时指出:“体物稍真,则拘而不畅;模写差远,则晦而不明。要须收纵联密,用事合题,一段意思,全结句,斯为绝妙。”以这一标准来衡量此词,可以窥见其高超的艺术技巧。
西江月·平山堂 苏轼(其四)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赏析
  平山堂位于扬州西北的大明寺侧,乃欧阳修庆历八年(1048)知扬州时所建。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四月,苏轼自徐州调知湖州,生平第三次经过平山堂。这时距苏轼和其恩师欧阳修最后一次见面已达九年,而欧阳修也已逝世八年。适逢自己政治处境艰难,苏轼为重游故地、缅怀恩师而作的这首词,自然会有抚今追昔的万千感慨。   词的上片写瞻仰欧词手迹而生的感慨。作者对他的恩师欧阳修怀有深挚的情谊,此刻置身于欧公所建的平山堂,自然思绪万千。“三过平生堂下”,是说自己此番已是第三次登临此堂了。此前,熙宁四年(1071)他离京任杭州通判,熙宁七年由杭州移知密州,都曾途经扬州,来平山堂凭吊恩师。“半生弹指声中”,是作者抚今追昔,感慨岁月蹉跎、遭遇坎坷、人生如梦。“十年不见老翁”,是说十年前作者曾与欧阳公欢聚,不料此次聚会竟成永诀,次年恩师就仙逝了。“壁上龙蛇飞动”,是说欧公虽早已仙去,但平山堂壁上仍刻有他亲书手迹,其中有他的词《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瞻仰壁间欧公遗草,只觉龙蛇飞动,令人发扬蹈厉。此句以景衬情,睹物思人,令人为人生无常而感慨万千,低徊不已。   词的下片写听唱欧词而生感慨。作者由过平山堂睹物思人,想及欧阳恩师的某些事迹,感念他的恩德;又由自己的坎坷经历想到恩师的某些遭遇,因此,当他凭吊逝者,目睹平山堂前恩师手植的“欧公柳”,耳闻歌女演唱欧词,自然会生发万千感慨。白居易说:“百年随手过,万事转头空”。苏轼则比之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是梦”。欧公仙逝了,固然一切皆空,而活在世上的人,又何尝不是在梦中,终归一切空无。苏轼受佛家思想影响颇深,习惯用佛家的色空观念看待事物。白居易诗云“百年随手过,万事转头空”,苏轼则更进一步认识到“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是梦。”这种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这种携带某种禅意玄思的人生偶然的感喟,其中深深地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苏词中传达的这种独特的人生态度,是解读其作品的关键所在。


谁知道西江月的整首诗?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重九全文是什么意思
1、译文 楼外点点细雨飘洒,映得江上烟雨重重。遥记起当年,在东徐相会戏马,看今天,我独自一人在南浦,分外凄凉。不要怨恨黄花未吐露芬芳,不如依傍身边女子。酒兴阑珊,无须看那茱萸,古今事不过在俯仰之间而已。2、原文 西江月·重九 苏 轼 点点楼头细雨,重重江外平湖。当年戏马会东徐,今日凄...

求助<西江月>填词
试填一首,不要见笑:钟情红楼女儿,终日内帏厮混.可怜多愁易感伤,孤独清高自尊.泼辣自比须眉,弄权作势狠毒.才干智慧皆过人,眼光见解深重.端庄附带圆滑,封建束缚深受.天生叛道无所惮,任性反抗无用.快直见识敷浅,可笑老牛贫困.难数冰清玉洁与平庸,个个洒泪心痛!每两句说一人,依次是宝玉、黛玉、王熙凤、...

西江月体裁是什么
西江月--苏 轼点点楼头细雨,重重江外平湖。当年戏马会东徐,今日凄凉南浦。莫恨黄花未吐,且教红粉相扶。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格三 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一叶韵。○●●○●●(句)●○●●○○(平韵)●○●●●○○(平韵)○●○○○●(叶)○●○○○●...

苏轼的诗词
四、《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译文:世上万事恍如一场大梦,人生经历了几度新凉的秋天?到了晚上,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响彻回廊里,看看自己,愁思爬上了眉头,鬓边生出...

给老人祝寿的古诗有哪些
1、《题菊寿上虞陈处士·其一》明代:谢迁 古稀华诞届重阳,采采东篱菊正芳。想见聚星堂上客,寿觞齐举溢秋香。译文:七十古稀的生日正赶上重阳节,在东篱下采摘的菊花正香。想到众星捧月的屋中客人,一起举起酒杯,洋溢着秋天的香气。2、《长寿乐·南昌生日》宋代:李清照 微寒应候。望日边六叶,...

祝福生日快乐的古诗词。
1、宋代李清照《长寿乐·南昌生日》:原文:荣耀,文步紫禁,一一金章绿绶。更值棠棣连阴,虎符熊轼,夹河分守。况青云咫尺,朝暮重入承明后。看彩衣争献,兰羞玉酎。祝千龄,借指松椿比寿。2、宋代朱敦儒《如梦令·好笑山翁年纪》:原文:好笑山翁年纪。不觉七十有四。生日近元宵,占早烧灯欢会。...

古诗名???作者???
李清照 - 声慢慢 李煜 - 乌夜啼 苏轼 - 江城子 苏轼 - 西江月 元好问 - 摸鱼儿

形容生日的古诗词有哪些?
3,《西江月》宋代:管鉴 原文:好个今年生日,满堂儿女团栾。歌声不似笑声喧,满捧金杯争劝。富贵功名任运,佳辰乐事随缘。白头相守愿年年,只恁尊前长健。白话文释义:又到了友人今年的生日,厅堂里坐满了儿女团聚。歌声还没有笑声大。大家举着镶金的杯子争相劝酒。富贵和功名有没有任凭运气,好的...

与中秋赏月有关的诗句
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 暮云收尽溢清寒。 —— 苏-轼《阳关曲 》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 —— 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 晏-殊《中秋月》中秋谁与共孤光。 —— 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

灞桥区18712769858: 求《西江月》(苏轼)的意思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 -
虫虏兆威:[答案] 这首寄情山水的词,作于苏轼贬谪黄州期间.作者词中描绘出一个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把自然风光和自己的感受融为一体,诗情画意中表现自己心境的淡泊、快适,抒发了他乐观、豁达、以顺处逆的襟怀. 上片头两句写归途所见:“照野渳浅...

灞桥区18712769858: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全诗,意思 -
虫虏兆威: 注释: 1 黄沙:江西省上饶县黄沙岭乡黄沙村.黄沙道:指的就是从该村的茅店到大屋村的黄沙岭之间约20公里的乡村道路,南宋时是一条直通上饶古城的比较繁华的官道,东到上饶,西通江西省铅(音:盐)山县. 2“明月”句:苏轼《次韵...

灞桥区18712769858: 《西江月》苏轼写的那篇,求它的意思, -
虫虏兆威:[答案] 注〕①元丰五年(1082)三月作. ②顷:近时. ③蕲水:县名,今湖北浠水. ④曲肱:弯曲手臂当枕当.《论语·述而》载孔子... ⑩杜宇:即杜鹃鸟,相传蜀古帝杜宇之魂所化,故也称“杜宇”. 这首寄情山水的词,作于苏轼贬谪黄州期间.作者在词中描...

灞桥区18712769858: 【西江月】苏轼全文 -
虫虏兆威:[答案] 苏轼:西江月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赏析】这首词题或作《梅》、《梅花》.《野客丛书》:“盖悼朝...

灞桥区18712769858: 七年级上册语文《西江月》原文&解释 -
虫虏兆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作者】辛弃疾 【朝代】南宋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1]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注释: 1 黄沙:江西省上饶县...

灞桥区18712769858: 苏轼《西江月》赏析 -
虫虏兆威: 西江月》背景及其思想感情:苏轼的这首词写在他被贬黄州的时候.在这首词中,苏轼以“中秋”这一深具情感意义的节日为背景,抒写了远贬黄州的孤独悲苦的心情,同时又在感叹时间的流逝中,表达出对人生历史的深沉思考,以及对人世真...

灞桥区18712769858: 西江月①【宋】苏轼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②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扬桥,杜宇一声春晓.... -
虫虏兆威:[答案] (1)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比喻和借代的区别:借代和借喻都用一事一物代替另一事物,形式上相似,...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题干要求“赏析'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这是考查考生赏析诗句语言能力,赏析要以手法...

灞桥区18712769858: 苏轼的《西江月》(顷在黄州……)解释 -
虫虏兆威:[答案] 苏轼西江月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 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桥, 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

灞桥区18712769858: 《苏轼》西江月的意思 -
虫虏兆威: 西江月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注释1.《庄子·齐物论》:“且有大觉,而后知其大梦也.”李白《春日醉起言志》:“处世若...

灞桥区18712769858: 西江月的古诗的意思路转溪桥忽见.忽见,分析两个字运用的巧妙之处急,明天要交了 -
虫虏兆威:[答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明月别枝惊鹊:明亮的月光,惊起在树上栖息的乌鹊,从这一枝跳到了另一枝.别枝:飞离原... 笔调灵活,轻快,构思浑朴、自然,反映出作者的愉快心情. 《西江月》这一词牌,上下两阕句式相同.第一句无韵,第二、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