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时在长安创办的我国古代最高学府是什么?

作者&投稿:巩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汉武帝时,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是什么?~

汉武帝时在长安创办的我国古代最高学府是太学。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夏、商、周,大学的称谓各有不同,五帝时期的大学名为成均, 在夏为东序,在商为右学,周代的大学名为上庠,在洛邑王城西郊 。
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天人三策”,“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于京师长安设立太学。王莽时天下散乱“礼乐分崩,典文残落”,“四方学士多怀协图书,遁逃林薮”,太学零落。
当东汉光武帝刘秀称帝后,戎马未歇,即先兴文教。东汉太学始创于建武五年十月(公元29年),汉光武帝起营太学,访雅儒,采求经典阙文,四方学士云会京师洛阳,于是立五经博士。建武二十七年,建造的太学讲堂"长十(丈)丈,宽三丈"。永建六年(130),汉顺帝诏修:赶学,"凡所造构二百四十房,千八百五十室"。每年用工徒竟达11.2万人,营建规模达到了空前的水平。至汉质帝时,太学生人数已有3万余人。

汉武帝在位时期,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设太学,作为最高学府,学习儒家经典.
故选C.

太学

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西汉早期,黄老之学盛行,只有私家教学,没有出现传授学术的学校。汉武帝罢黜百家定儒一尊之后,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始在长安建立太学。最初太学中只设五经博士,置博士弟子五十名。从武帝到新莽,太学中科目及人数逐渐加多,开设了讲解《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周官》、《尔雅》等的课程。元帝时博士弟子达千人,成帝时增至三千人。王莽秉政,为了树立自己的声望,并笼络广大的儒生,在长安城南兴建辟雍、明堂,又为学者筑舍万区。博士弟子达一万余人,太学规模之大,实前所未有。武帝到王莽,还岁课博士弟子,入选的可补官。

东汉建武五年(公元29),汉光武帝刘秀在洛阳城东南的开阳门外兴建太学。后来汉明帝刘庄还到太学行礼讲经。顺帝永建元年(126),对太学进行了重修和扩建,费一年时间,用工徒十一万二千人,建成两百四十房,一千八百五十室。所招学生称之为太学生。其后,太学生人数多至三万人。灵帝熹平四年(175),为了刊正经书文字,刻成有名的熹平石经,树立于太学门外,全国各地来观看和抄录经文者,络绎于途。两汉时太学在培养人才和促进文化发展等方面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随着政治的腐败,太学生开始参与政治。西汉哀帝时,博士弟子王咸曾聚集太学生千余,以图解救执法不阿的司隶校尉鲍宣。东汉晚期陈蕃、李膺等人反对宦官的黑暗统治,得到太学生的支持和响应,于是太学生也成为宦官打击的对象(见党锢),不少与党人有牵连的人遭到禁锢。熹平元年,太学生被宦官逮捕和囚禁的达一千余人。

(吴荣曾)

魏文帝曹丕黄初中恢复了洛阳的太学,有博士十九人。太学生在魏明帝时增至千余。时依汉制设五经策试之法,通过考试的可补掌故、太子舍人、郎中等。西晋武帝时太学生三千人(一说七千余人),依《晋令》规定,试经及格者可拜郎中。西晋时教育体制的重大变化,是为五品以上官僚子弟专设了国子学,形成了贵族与下层士人分途教育,国子学、太学并立的双轨制。东晋学校教育相当衰微,南朝则有所复兴,国子生多为士族高官子弟,称之“国胄”或“世胄”,可以经明经策试入仕,而太学则往往仅存博士而无生员。

十六国时期,一些少数族政权亦曾设立太学以及四门学、郡国学、律学,生员身分有所限定,一般限公卿大臣子弟充当。然各政权兴废不定,学校也时设时罢。至北魏道武帝,设立学校,称国子太学。后又别立太学。国子学一度改称中书学,后又改回。郡学也称太学。孝文帝、宣武帝时,又增设了四门小学,形成了国子学、太学、四门小学三学并立之制。南北朝后期至隋,又逐渐形成了律学(习法令)、书学(习文字)、算学(习计数)三学。

唐代国子监,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学校的差别,与学生资荫(即父祖官爵)身分有关。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分别面向三品、五品、七品以上官僚子弟,律学、书学、算学则面向八品以下子弟及庶人。此外,国子生、太学生、四门生学习儒家经典,律学、书学、算学学生则学习专门技术。国子学生员三百人,太学五百人,四门学一千三百人,律学五十人,书学、算学三十人。入学年龄为十四岁至十九岁,律学则为十八岁至二十五岁。高宗龙朔二年(662),又在东都洛阳设立了一个国子监,与长安国子监合称“两监”。

国子监长官为国子祭酒,主持政务。下设司业为副,及丞(掌判监事)、主簿(掌印)、录事。诸学有博士、助教、典学、直讲等学官,掌教学。国子生、太学生、四门生入学后,要根据将来考进士科还是考明经而分科学习。所习儒家经典分为大中小三种,《礼记》、《左传》为大经,《诗经》、《周礼》、《仪礼》为中经,《易经》、《尚书》、《公羊传》、《谷梁传》为小经。通三经者,大、中、小经各一;通五经者,大经皆通,余经各一;《孝经》、《论语》则都要掌握。这与进士、明经科的考试要求,基本一致。学校每岁向礼部荐送参加科举考试者。如学业不佳而多年不堪荐送,或荐送后屡年落第,则往往要被学校解退除名。

唐代前期,进士及第而享文名者,大多由两监生徒出身。主考官在取舍中,也有意偏重生徒。时进士不由两监出身,则深以为耻。唐玄宗李隆基曾下令,天下举人皆补学校。但安史之乱后,由于政治混乱及财政困难,学校由盛入衰,生员不及旧日三、四分之一,太学、四门学的入学资格只好降低,生徒在应科举者中的比例亦大为减少。

(阎步克)

宋代太学仍为最高学府,隶国子监。宋初仅设国子监,学生名额甚少,且只收七品以上官员子弟。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范仲淹推行新政(见庆历新政),始以东京开封锡庆院兴办大学,招收内舍生两百人,采用胡瑗的湖学法制订“太学令”。宋神宗赵顼时,扩建太学,增加学生名额达两千四百人,设八十斋,并重订太学条制,推行三舍法。宋徽宗赵佶时,兴建辟雍作为外学,太学(包括辟雍)共招生三千八百人,同时废除科举,人材皆由学校选拔,太学达到极盛时期。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在临安府重建太学,至宋末学生达一千七百多人。

宋代太学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学制。太学生从八品以下官员子弟和平民的优秀子弟中招收。庆历间(1041~1048),内舍生由太学供给饮食。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起,外舍生亦由太学给食。南宋时,外舍生入学,须纳“斋用钱”,方能在官厨就餐;贫者减半纳;内舍生和各斋长、斋谕免纳。学生各习一经,随所属学官讲授。学生分成三等,即上舍、内舍、外舍。考核学生成绩和学生升等的制

度,称“三舍法”,规定新生入外舍习读,经公试、私试合格,参考平日行艺,升补内舍。内舍生两年考试一次,考试成绩和当年公、私试分数校定皆达优等,为上等上舍生,即释褐授官;一优一平为中等上舍生,准予免礼部试;两平或一优一否为下等上舍生,准予免解试。上舍生不再参加公试。私试每月一次,由学官出题自考学生;公试每年一次,由朝廷降敕差官主持。学生分斋学习,每斋三十人,屋五间、炉亭一间为全斋阅览和会议处,设斋长、斋谕各一人,负责督促和检查学生的行艺。宋代学官与唐略同,然无助教、直讲,又增学正、学录、监书库、监厨官等。职员称学职或职事人,有前廊学录、学谕、直学等,大多由上舍生或内舍生担任,每月有俸钱。工人称斋仆、贴斋等,亦领“月给钱”。

宋代太学为统治者培养出大批官员和学者。随着理学的逐渐形成和政治斗争波澜起伏,太学还成为传播理学和各派政治力量竞争角逐的场所。一些太学生如陈东等人,曾上书言事,推动了抗金斗争。宋代太学制给后代以很大影响(见国子监)。

(朱瑞熙)

汉武帝时在长安创办的我国古代最高学府是太学。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夏、商、周,大学的称谓各有不同,五帝时期的大学名为成均, 在夏为东序,在商为右学,周代的大学名为上庠,在洛邑王城西郊 。
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天人三策”,“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于京师长安设立太学。王莽时天下散乱“礼乐分崩,典文残落”,“四方学士多怀协图书,遁逃林薮”,太学零落。
当东汉光武帝刘秀称帝后,戎马未歇,即先兴文教。东汉太学始创于建武五年十月(公元29年),汉光武帝起营太学,访雅儒,采求经典阙文,四方学士云会京师洛阳,于是立五经博士。建武二十七年,建造的太学讲堂"长十(丈)丈,宽三丈"。永建六年(130),汉顺帝诏修:赶学,"凡所造构二百四十房,千八百五十室"。每年用工徒竟达11.2万人,营建规模达到了空前的水平。至汉质帝时,太学生人数已有3万余人。

太学


古代的长安城在哪里?
西安。长安是西安的古称,是历史上第一座被称为“京”的都城,也是历史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城市。长安是十三朝古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居中国四大古都之首,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 ,隋唐时期世界最大的城市。

古代长安在哪?
西汉长安城 长安本秦之乡名,秦时有兴乐宫。汉高祖五年(前202),在兴乐宫基础上修治长乐宫,七年建未央宫,自栎阳迁都长安。惠帝元年(前194)至五年筑城墙。武帝时在城内修北宫,建桂宫、明光宫,在西城外营建章宫,并扩充上林苑,开凿昆明池。新莽改长安为常安,于南郊建九庙。东汉建都雒阳(见洛阳城),仍以长安为...

长安相府历史
汉武帝设京兆尹治理长安,对长安城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兴建北宫、桂宫和明光宫,并在城西扩充了上林苑,开凿昆明池,建建章宫等。 在西汉的200余年历史里,长安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自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开通商道,长安城成为连接欧亚的桥梁、“丝绸之路”的起点,繁盛一时。全盛时期如汉平帝元始二年(2年...

7、武帝时谁打破了先为侯后当宰相的惯例
从此,内、外朝逐渐出现。内朝以大司马及中书为首,皆为可以自由出入禁中的皇帝近臣,得到皇帝的信任,有参与国家大事之决策权,位高权重;而以丞相及御史大夫为首的外朝,则逐渐成为执行一般事务的行政官员。他们的权力被削弱,并逐步被内朝剥夺权力。同时,武帝对待丞相极为严苛。公孙弘为相时,丞相府...

西汉的首都长安是现在的哪里
今西安市未央区汉城乡。长安本秦之乡名,秦时有兴乐宫。汉高祖五年(前202),在兴乐宫基础上修治长乐宫,七年建未央宫,自栎阳迁都长安。惠帝元年(前194)至五年筑城墙。武帝时在城内修北宫,建桂宫、明光宫,在西城外营建章宫,并扩充上林苑,开凿昆明池。新莽改长安为常安,于南郊建九庙。东汉...

长安城在两汉是什么样的
汉惠帝元年(前194年)至五年(前190年)建造城墙。汉武帝设京兆尹治理长安,对长安城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兴建北宫、桂宫和明光宫,并在城西扩充了上林苑,开凿昆明池,建建章宫等。在西汉的200余年历史里,长安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自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开通商道,长安城成为连接欧亚的...

关于唐朝的长安城的一些知识 野史也行 有故事情节就好
长安城 中国七大古都之一。西汉、新莽、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皆建都于此。现存城址有西汉长安城和唐长安城。西汉长安城 长安本秦之乡名,秦时有兴乐宫。汉高祖五年(前202),在兴乐宫基础上修治长乐宫,七年建未央宫,自栎阳迁都长安。惠帝元年(前194)至五年筑城墙。武帝时在...

古代的长安城现如今还是完整的长安城吗?
西汉长安城 长安本秦之乡名,秦时有兴乐宫。汉高祖五年(前202),在兴乐宫基础上修治长乐宫,七年建未央宫,自栎阳迁都长安。惠帝元年(前194)至五年筑城墙。武帝时在城内修北宫,建桂宫、明光宫,在西城外营建章宫,并扩充上林苑,开凿昆明池。新莽改长安为常安,于南郊建九庙。东汉建都雒阳(...

三国时期长安是现在哪个城市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置长安县,在渭河南岸、阿房宫北侧、秦兴乐宫的基础上兴建长乐宫,高祖七年(前200年)营建未央宫,同年国都由栎阳迁移至此,因地处长安乡,故名长安城,取意“长治久安”。在西汉的200余年历史里,长安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自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开通商道,长安城...

三国时期长安是现在的哪个城市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置长安县,在渭河南岸、阿房宫北侧、秦兴乐宫的基础上兴建长乐宫,高祖七年(前200年)营建未央宫,同年国都由栎阳迁移至此,因地处长安乡,故名长安城,取意“长治久安”。在西汉的200余年历史里,长安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自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开通商道,长安城...

茅箭区13474479752: 汉朝时 , 兴办的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是() -
郯疮迪立:[选项] A. 国子学 B. 大学 C. 翰林院 D. 太学

茅箭区13474479752: 汉朝时期创办的我国古代最高学府是? -
郯疮迪立:[答案] 最高学府 太学和国子监 汉代特别重视发展官学,重点是太学.自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创太学设置博士弟子50名,至汉成帝时增至3000人,质帝时太学生增至3万余人.汉代太学规模之宏大,世界罕见.隋文帝设国子寺,隋炀帝时改名国子监,...

茅箭区13474479752: 我国汉代最高的学府 -
郯疮迪立:[答案]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是封建王朝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太学在办学育才、繁荣学术、发展中国古代文化科学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在中国和世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太学最早设立是在西汉汉武帝时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兴太...

茅箭区13474479752: 汉武帝在长安办什么、木戍变法时期创立的什么是中国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北京大学的前身如题 -
郯疮迪立:[答案] 太学-京师大学堂

茅箭区13474479752: 汉武帝时,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是什么? -
郯疮迪立: 汉武帝时在长安创办的我国古代最高学府是太学.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夏、商、周,大学的称谓各有不同,五帝时期的大学名为成均, 在夏为东序,在商为右学,周代的大学名为上庠,在洛邑王城西郊 . 汉武帝时...

茅箭区13474479752: 我国古代最高学府太学兴办于() -
郯疮迪立:[选项] A. 秦朝时 B. 战国时 C. 西汉武帝时 D. 唐太宗时

茅箭区13474479752: 我国古代最高学府太学创办于哪一时期 -
郯疮迪立:[答案] 汉朝 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在长安设太学.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大学.太学的建立使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太学之名始于西周.汉代始设于京师长安.汉武帝时,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提出“愿陛下兴太学...

茅箭区13474479752: 汉代兴办的我国古代最高的学府是什么?他兴办与当时的什么地方?主要教材是什么? -
郯疮迪立:太学是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是封建王朝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太学在办学育才、繁荣学术、发展中国古代文化科学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

茅箭区13474479752: 汉武帝时在长安创办的我国古代最高学府是什么?大力推行那种教育
郯疮迪立: 太学

茅箭区13474479752: 观察“讲经图”(汉代画像砖),这是汉武帝为提倡儒学而在长安兴办________的旁证.() -
郯疮迪立:[选项] A. 私塾 B. 国学 C. 太学 D. 国子学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