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作者&投稿:字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有效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及保证审计质量初探~

只有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有效性才能不断增强,才能使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明确内审机构,重视内审工作
  明确内部审计部门在单位的地位、职能,强调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有助于内部审计质量的提高。审计实践告诉我们,只要单位领导重视审计部门并在制度上保障审计部门开展工作,内部审计部门开展工作时的审计资源得到保证,审计质量就高。
2、改善内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内审人员素质
  内审工作是由审计人员来完成的,审计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审计质量,也会直接影响审计的质量与成效。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思想与业务素质教育培养,更新审计理念,树立审计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审计责任约束机制,保持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提高审计人员对内审工作的综合分析能力。还应注意后备补充,吸收新鲜血液,优化审计人员结构,建设一支精干、高效、战斗力强的审计队伍。
3、健全内部审计的规章制度
  健全内部审计规章制度,使内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有制度可依,照制度行事。制度的建设要系统化,满足管理的要求。内审机构要根据业务需要,对原有的规章制度进行不断的补充、修改和完善,以满足业务发展需要。规范了审计人员的行为,就能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4、加强审计过程控制,规范内部审计的方法和程序
  实施全过程的跟踪控制管理,对实施审计项目的各个阶段进行质量控制,对提高内审质量至关重要。内审工作要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复核,复核审前调查工作是否充分,审计方案是否符合要求,复核审计工作底稿,检查必要的审计程序是否执行,问题是否查清,证据是否充分,定性是否准确。
5、进一步拓宽审计范围,改进审计手段
  内部审计人员要注重在审计过程中拓展审计范围,为企业各个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推进企业各个职能部门的风险管理意识和风险管理水平。提高内审工作效率,不仅要抓好事后审计,更重要的是要抓好事前控制,实施“参与式审计”,做好经营管理人员的参谋和助手。
6、找准薄弱环节,确保审计项目立项质量
  内部审计机构在实施具体的审计项目时,应从客观实际出发,合理地选择和运用科学的方法,努力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内部审计人员应对企业所有经营、管理环节的潜在风险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对每项风险因素出现的概率和金额的重要性、企业管理水平和能力、内部控制的质量、上次审计的时间、复杂性等因素进行量化评估,从而科学确定各个环节的风险水平。对根据风险值高低对项目进行排序,并考虑组织的目标等因素后根据审计资源确定年度审计计划,从而实现为组织增加价值服务的目标。
7、提高审计报告质量
  审计报告质量直接关系到审计目标实现和审计成果的转化,因此,提高审计报告质量是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环节。审计报告要立足全局,对查出的问题分析透彻,找准问题产生的根源并寻找解决的办法。其次,审计报告反映的信息应有利于被审计单位加强内部控制,改善内部管理,有效防范和规避经营风险。再次,撰写审计报告要严谨细致,要充分听取、认真研究被审计单位的意见,要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制度规定为准绳,实事求是地做出评价和处理。
8、重视审计结论的落实
  对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是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充分发挥审计作用的一个关键环节,内审人员要追踪审计结论的纠正及实施情况,要对被审单位对审计建议的采纳性情况进行检查,使内部审计真正起到事后监督和事前防范的作用。
9、建立审计质量考核制度,对审计工作进行问责
  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自身应建立一套审计项目质量考核办法或聘请外部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审计项目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审计人员晋级、奖金挂钩。对于审计人员玩忽职守,对重大违纪、违法事项不披露、不反映,或者未按规定严格履行审计工作程序而造成重大差错、重大遗漏的,应追究审计人员责任,从而促进审计人员增强责任心,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内部审计工作涉及各个行业、部门和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队伍是一支重要的审计力量,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审计质量是内部审计工作的核心和生命线。广大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只有严格按照审计项目作业规范指导具体的工作,加强审计质量制度建设,提高法治意识,纠正目前审计质量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逐步使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规范化、制度化,才能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节约审计成本,促进内部审计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提高内部审计质量要从四个步骤方面入手:
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可以将审计项目质量控制过程分为四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骤是“计划(Plan)”。针对某一具体审计项目进行分析,制定具体审计质量控制计划和措施;
第二步骤是“实施(Do)”。认真执行计划并严格落实各项质量控制措施;
第三步骤是“检查(Check)”。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找出存在的问题与差距;
第四步骤是“处理(Action)”。
只要认真执行以上四个步骤,周而复始,建立有效的审计质量控制循环机制和制度,就一定能够切实保障和提高审计项目质量。

近年来,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已成为内部审计部门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内部审计部门在执行项目审计业务时,缺乏严格的质量控制流程,审计方法较为单一。从审前、审中、审后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控制,才能切实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具体就执行项目审计业务而言,其审计方法运用较为偏重于审中这一环节的过程控制,对审前、审后环节缺乏应有的控制。必须采取一些专门的科学方法来实现。
建立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制度体系,实行审计全过程质量控制。
一、运用制度控制方法提高内部审计质量
制度控制方法是指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建立健全各种质量控制制度,以监督、约束和规范内部审计行为,提高审计质量的方法。
对于内部审计部门而言:
一方面应通过制度控制来规范内部审计行为;
另一方面还必须通过一定的制度控制来明确内部审计的责任。
在内部审计业务中实施制度控制,可以严格审计质量,控制审计流程,使内部审计行为做到规范化、标准化,从而建立控制内部审计质量的长效机制。 结合本单位的具体实际情况,制订出切合实际的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制度,为运用制度控制方法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做好基础工作。
二、运用质量复核方法提高内部审计质量
质量复核方法是指在项目审计过程中,通过一定的程序,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严格的审计质量复核制度。
在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多层次的复核十分必要。
首先,在内部审计制度中,应明文规定要对审计质量进行复核,质量复核包括审中复核和审后复核。要对复核人级别、复核程序与要点、复核人职责等作出规定。
其次,要结合项目审计的特点,扩展审计质量复核层次,建立由内部审计小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分管领导所组成的三级复核制度,分别履行详细复核、一般复核、重点复核的职责。内部审计小组侧重于审中的详细复核,应指定专人或复核小组对审计过程中已完成的业务跟踪进行质量复核。
在审计完成阶段,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分管领导进行审后复核,在作出正式的审计结论前,对审计组已经完成的全部审计业务进行审计质量把关。
三、运用区域控制方法提高内部审计质量
区域控制方法是指在审计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将整个审计对象划分为重点审计区域和非重点审计区域,然后对两个区域分别实施详尽程度、繁简程度不同的审计和审计质量控制,做到全面监督和重点检查相结合,提高审计质量。
第一,在审计计划阶段,关键工作是确定重点审计区域和非重点审计区域,在审计方案中应明确将重点审计区域列入工作重点;
第二,在审计实施阶段,分别重点区域和非重点区域,按照不同的审计方法和策略进行审计。对重点区域实施重点审计和详细审计,尽可能做到全面监督和重点检查相结合,确保审计质量。
四、运用自查互查质量方法提高内部审计质量
自查互查质量法主要适用于内部审计小组,它是质量复核方法在内部审计小组中的具体运用。
自查法,就是审计人员分别根据自己所担负的审计任务,对所进行的审计工作进行追溯性检查,以检验审计结果质量的方法;互查法,是指由审计组中担负不同审计任务的审计人员相互之间对审计业务过程进行追溯性检查,以检验审计结果质量的方法。
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应努力避免使自查互查审计质量的行为流于形式。特别需注意的是,在自查中审计人员对工作进行复查,受习惯性思维和惯性的影响可能使自查流于形式。
互查法虽有助于克服上述局限,但也可能存在审计人员碍于情面,使复查难以深入;或因审计人员不熟悉情况,影响工作效率等弊端。因而,在各单位的内部审计制度中应严格规定内部审计人员的自查责任和互查责任,对违规审计人员要进行处理。
五、运用内部审计公示方法提高内部审计质量
内部审计公示方法就是内部审计机构对重要内部审计事项的内容、审计程序、过程、结果、举报方式等,采用适当方式向内部被审单位进行公开的制度。
内部审计公示的范围包括:
一是对内部被审计单位公开,主要是对审计目的、内容、处理结果、审计举报及监督电话进行公开。
二是对有关内部主管部门公开,公开的目的是一方面取得有关内部主管部门的支持、配合和监督,另一方面让有关内部主管部门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审计情况和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建议,从而使被审计单位更好地改进自身的工作。
首先,在审前阶段,在审计项目正式实施以前,内部审计机构要就审计项目名称、审计的目标、审计的范围、内容和重点、审计组成人员、审计地点及联系电话、审计实施期间审计工作纪律、审计人员廉政纪律及内部审计机构监督举报电话,在被审计单位进行公示。审计公示采取书面形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一份亦可以多份,张贴于被审计单位显要位置,欢迎被审计单位广大干部职工反映情况和问题,监督审计人员执行工作纪律、廉政纪律情况。
其次,在审中和审后阶段,内部审计机构可以在单位职工大会或被审计单位的中层以上干部及职工代表中公布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和审计报告。
进行内部审计公示,让内部审计行为接受被审计内部单位和被审计单位干部职工的监督,是对监督者(内部审计机构)工作质量的再监督,在很大程度上将有助于内部审计质量的提高。内部审计公示的过程也是督促内部审计人员更加关注审计责任,在认真、尽职中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加强自身建设的过程,是审计人员打造更加自警、自重境界的过程。
综上所述,内部审计机构在实施具体的项目审计业务时,应从客观实际出发,从审前、审中、审后等各环节入手,合理地选择和运用科学的方法,建立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制度体系,努力提高内部审计质量。

  以下是内审质量控制的准则,还有一篇是关于内审质量控制的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9号――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保证内部审计质量,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 本准则所称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指内部审计机构为确保其审计质量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制定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
  第三条 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
  第二章 一般原则
  第四条 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对制定并实施系统、有效的质量控制政策与程序负总体责任。
  第五条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目标是:
  (一) 审计活动遵循内部审计准则和本机构审计工作手册的要求;
  (二) 审计活动的效率及效果达到既定要求;
  (三) 审计活动能够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第六条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一般包括内部审计督导、内部自我质量控制与外部评价三个方面。
  第七条 督导是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和审计项目负责人对实施审计工作的审计人员所进行的监督和指导。
  第八条 内部自我质量控制是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和审计项目负责人通过适当的手段对内部审计质量所实施的控制。
  第九条 外部评价是由内部审计机构以外的其他机构和人员对内部审计质量所进行的考核与评价。
  第三章 内部自我质量控制
  第十条 内部自我质量控制包括内部审计机构质量控制与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两个层次。
  第十一条 内部审计机构质量控制是为合理保证所有审计活动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制定的控制政策和程序。
  第十二条 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在制定机构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一) 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形式及授权状况;
  (二) 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与专业结构;
  (三) 内部审计业务的范围与特点;
  (四) 成本与效益原则的要求;
  (五) 其他。
  第十三条 内部审计机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 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二) 保持并不断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三) 合理分派内部审计业务;
  (四) 依据内部审计准则制定操作规程;
  (五) 适当运用咨询手段;
  (六) 审计质量的内部考核与评价;
  (七) 评估审计报告的使用效果;
  (八) 监控内部审计机构质量控制政策与程序的执行。
  第十四条 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是为合理保证审计项目的实施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制定的控制程序与方法。制定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程序与方法应体现内部审计机构质量控制的要求。
  第十五条 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 指导内部审计人员执行审计计划;
  (二) 监督内部审计过程;
  (三) 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及审计报告。
  第十六条 内部审计项目负责人在实施项目质量控制程序与方法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一) 审计项目的性质及复杂程度;
  (二) 参与该项目的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三) 其他。
  第十七条 内部审计机构应将内部自我质量控制政策与程序列入审计工作手册,并以适当的方式传达给每一个内部审计人员。
  第十八条 内部审计机构应通过持续和定期的检查,对内部审计质量进行考核和评价。
  第十九条 内部审计机构对审计质量进行考核和评价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一) 考核审计计划的完成情况;
  (二) 由内部审计人员进行自我评价;
  (三) 征求被审计单位和组织其他部门的意见;
  第二十条 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当将评价结果及时向组织适当管理层报告。
  第四章 外部评价
  第二十一条 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根据本组织的实际情况,建立并实施外部评价制度。
  第二十二条 内部审计机构负责确定外部评价机构,并报经组织适当管理层批准。
  第二十三条 外部评价机构和人员应当遵循独立、客观、保密的原则,并具有评价工作所需要的专业胜任能力。
  第二十四条 内部审计机构可以从以下途径选择外部评价机构和人员:
  (一) 组织内部其他机构和人员
  (二) 会计师事务所;
  (三) 管理咨询公司;
  (四) 内部审计协会;
  (五) 其他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
  第二十五条 外部评价应当定期实施,在下述情况下,也可以适当延长外部评价的间隔:
  (一)自上次外部评价后,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人员素质以及审计质量控制具有较大的稳定性;
  (二)组织适当管理层在近期对内部审计质量的相关内容进行过考核与评价。
  第二十六条 外部评价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一) 内部审计机构组织结构的合理程度;
  (二) 内部审计人员履行内部审计准则的情况;
  (三) 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四) 内部审计目标的实现程度;
  (五) 内部自我质量控制的适当性及有效性;
  第二十七条 外部评价人员在对内部审计质量作出评价后,应当出具外部评价报告,并提交给组织适当管理层。
  第二十八条 外部评价报告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 对内部审计活动是否遵循内部审计准则发表意见;
  (二) 对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建议;
  (三) 内部审计机构的反馈意见。
  第二十九条 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对外部评价报告所提出的重大问题及时拟定工作方案或措施,改善内部审计质量。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条 本准则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并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 本准则自2005年5月1日起施行。

  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内部审计质量是指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性及其结果的公允性。它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内部审计师的执业能力,即内部审计师能否发现问题;二是内部审计师的执业意愿,即内部审计师是否有动机作好内部审计工作;三是内部审计师的独立性,即当审计师发现问题的时候,是否会公允披露和揭示。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指由内部审计的业务管理机构对内部审计的各项业务活动进行有计划地监督和协调[1].客观地分析内部审计质量存在的差距和不足,科学地制定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具体措施,对于促进内部审计工作的全面开展和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内部审计工作的不足

  近年来,内审部门在提高审计质量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内部审计质量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但内审质量总体水平不高仍是当前制约内审部门发挥重要作用的关键变量和瓶颈因素[2].内审工作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执业能力较低

  具体说来有四点表现:第一,内审机构的设立没有完全到位。目前,虽然大中型企业以及集团公司内部逐步设立了内审机构,但基层事业单位、中小企业在内部机构的设置上,还不够健全,也没有专门的内部审计制度。有的单位即使设立了内审机构,但它从属于财务部门,对下属单位的检查流于形式,混同于财务检查。从某种意义讲,内审机构设立还没有真正到位。第二,内审人员业务素质偏低。内审人员多由原来的财务、会计人员转岗,甚至是兼职,比较习惯于对被审单位进行财务收支审计,往往重视账面审计而忽略账外内容,直接导致对经济业务复杂性的了解不足,难以将企业经营特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地披露与揭示。第三,缺乏统一的业务规范。我国虽然制定了统一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以及一些具体准则,但缺少统一的业务规范和操作指南,使得企业内审目标不明确,内审工作计划带有一定的盲目性、随意性。审计方案脱离实际,操作指导性不强;审计调查不彻底,审计取证、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缺乏严格规范;重大问题没有查深查透,审计意见缺乏针对性、可行性。第四,未建立分级督导制度。内部审计应当建立分级督导制度,对各层次的审计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复核。督导和复核实际上是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内部监督,但是,各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受人员、机构编制等因素的制约,大多没有设立必要的内部督导。内审工作是“只有检查别人,没有被人检查”,对内部审计的检查处于真空地带,客观上也导致内审质量不高。部分设立分级督导的内审机构,其督导内容也仅仅限于编制底稿人员是否签字、工作底稿是否填写齐全、报告结构和用语规范与否等等,缺乏实质性的指导和监督。

  (二)执业意愿比较弱

  相当一部分内审人员认为“内审是得罪人的工作”,没有动力,也缺乏相应的执业意愿去做好内审工作。表现在内审计划缺乏统一规划和针对性,很多企业内审工作还仅仅局限在“举报”“重大事件”等的事后审查,内审业务本身流于形式,走过场,缺乏深入的调查和事后的追踪。

  (三)独立性不够

  目前内审人员独立性还比较差,对于发现的问题,缺乏揭示和披露的勇气。内审人员往往慑于领导压力或者出于同事关系的考虑,或者由于其他种种原因,对发现的问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后不了了之,甚至于收取贿赂,徇私舞弊。唐建兵认为[3],我国内部审计独立性不高的原因在于:(1)内审人员机构设置依附于其他部门或者合署办公,导致了内审机构和人员受到多方利益的牵制,严重制约其独立性。(2)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偏低。由于我国内部审计起步较晚,很多工作还处于摸索阶段,再加上内审工作容易得罪人,直接导致业务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员工不愿意从事内审工作,严重影响了内审的独立性和审计工作的质量。

  二、内部审计质量不高的理论阐释

  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核心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审计缺乏相应业务标准,使得内审人员执业能力低下;二是内审人员违规或者失职的惩罚成本太低,使得内审人员的执业意愿偏低和独立性下降。

  根据内部审计业务标准的高低和内部审计违规惩罚成本的高低,我们可以把内部审计分为四种情况,分别构成下页图1所示的Ⅰ、Ⅱ、Ⅲ、Ⅳ四个区域。在矩阵区间Ⅰ内,由于缺乏统一的业务标准,内部审计工作有较大的弹性,可操纵空间较大,并且惩罚成本又偏低,这必然诱使内部审计人员做出如下两种选择:第一,内部审计工作流于形式,导致内审人员的执业能力和执业意愿下降;第二,内审人员徇私舞弊,对于发现的问题隐瞒不报或者虚报,这会影响到内审人员的独立性。无论内审人员做了何种选择,都会导致审计质量低下。因此,我们认为区间Ⅰ属于低质量的内部审计。在矩阵区间Ⅱ,尽管业务标准还是比较匮乏,但由于存在较高的惩罚成本,迫于惩罚压力,内审人员不敢掉以轻心,也不敢徇私舞弊,仍然会“严把质量观”。当然,由于缺乏较高的业务标准和操作规范,可能会导致重复劳动和无效劳动,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在矩阵区间Ⅲ,尽管惩罚成本比较低,但由于存在比较详尽的内审业务标准和执业规范,内审人员可以比较容易地实现高质量的审计。换言之,内审人员的执业能力得到提升,实现高质量内审的执业成本大幅降低。在职业道德和内审目标的双重约束下,内审人员也应该能够做到高质量地审计。当然,由于惩罚成本偏低,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不排除内审人员舞弊的可能性。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业务标准的提高还是惩罚成本的提高,都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内审的质量。我们认为区间Ⅱ和区间Ⅲ均属于中等质量的内部审计。比较二者,笔者认为区间Ⅱ的内审质量应该高于区间Ⅲ,其原因在于区间Ⅱ的约束力量来源于制度约束,属于“硬约束”,而区间Ⅲ的约束仅仅来源于职业道德和审计目标,属于“软约束”。但很显然,这二者均非最优方案。最优方案在矩阵区间Ⅳ,即高业务标准提高了审计人员的执业能力,高惩罚成本提高了内审人员的执业意愿和独立性,这三个方面的提高必将全方位提升内审质量,为高质量的内部审计提供制度性保障。

  遗憾的是,我国目前尽管制定了《内部审计准则》,但由于缺乏相应的业务规范和操作指南,内部审计工作整体可操作性不强。而且,我国目前还缺乏专门的关于惩罚措施的规定,故内审基本上处于“无风险状态”。也就是说,我国的内部审计还停留在第Ⅰ区间,还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间。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要想提高内审质量,其根本途径在于实现从区间Ⅰ向区间Ⅳ的转变,而转变途径在于内部审计业务标准的制定和高惩罚成本制度的出台。

  惩罚成本

  高

  高惩罚成本低业务标准(中质量)II

  高惩罚成本高业务标准(高质量)IV

  低

  低惩罚成本低业务标准(低质量)II

  低惩罚成本高业务标准(中质量)II

  低

  高 业务标准

  三、提高内审质量的路径和措施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提高内审质量的路径无外乎三个方面。

  (一)提高内部审计的业务标准

  要提高内部审计业务的标准,主要应从制度保障和技术保障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制度保障。制度保障上,要进一步完善和认真履行《内部审计准则》的具体规范,建立、健全内审制度和质量管理制度。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1)在审计之前,必须编制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审计计划包括审计目标、审计顺序、考虑审计资源和后续审计。审计方案包括审计时间、审计范围、审计重点、审计步骤、审计人员等,同时需要了解被审单位的经营活动、内控制度、财务状况以及其他相关事项等,编制和发送审计通知书[4].(2)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要通过审核、观察、监盘、询问、函证、计算、分析性复核等审计程序,获取足以证实审计事项的审计证据,包括书面证据、实物证据、视听电子证据、口头证据、环境证据等,并以不同形式做好审计工作底稿的记录工作,明确规定各级复核的要求和责任。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要具有预防、识别、检查舞弊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警惕可能存在的舞弊风险。(3)在审计结束后,以经过核实的审计证据为依据,形成审计结论与建议,出具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应当客观、完整、清晰、及时,具有建议性并体现重要性的原则。报告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规范的格式,突出重点并提出有效的纠正措施。同时要对被审计单位或者部门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有效性做出相应保证,并在向被审计单位征求反馈意见后,依照审计的不同结果,做出审计结论、审计决定和审计建议。

  第二,技术保障。技术保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全面审计,突出重点,这是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根本要求。“全面审计”是基础,要求把握好全局:“突出重点”是关键,要求抓得住要害。只有在把握全局的基础上抓住要害,突出重点,查深查透,才能真正发挥内部审计监督的作用。二是改进方法,创新手段。内部审计工作要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适应企业不断发展的要求,不断改进内部审计的方法,创新审计手段。主要措施有:(1)积极探索经济效益审计,揭露管理不善、决策失误造成的严重损失浪费和资产流失问题,促使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2)加强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的推广运用。要突破传统模式和习惯做法的影响,大力推行计算机审计,提高审计工作技术含量,扩大内部审计覆盖面,挖掘审计深度,提高工作效率。(3)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广和完善审计抽样、内控测评、风险评估等审计方法,积极研究探索适合内审工作的先进方法,不断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水平。

  (二)加大内审渎职或违规的成本

  要加大内审渎职或者违规的成本,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第一,制定违规惩罚的法律法规,详细规定内审人员的责任和职责以及违规的处罚。所谓“乱世用重典”,我们应该用严厉的法律提高内审人员违规的成本。

  第二,制定渎职或者违规的界定标准。笔者认为可以颁布专门的《内部审计责任认定办法》,详细规定对于什么样的内审事件需要承担责任,以及承担什么样的责任。笔者建议可以采用如下原则:如果属于过失导致“本来应该发现问题而没有发现”,应追究相关责任人行政责任;如果由于内审人员渎职或者舞弊,造成企业或者相关人损失的,应该根据事件的大小、性质和损失的严重程度分别追究其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如果由于内审人失职或者舞弊导致重大事故的发生,应该追究其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三)相关配套措施

  第一,组织保障。有条件的企业或经济组织要建立内审机构。事业单位、中小型企业可建立内审网络组织,以区(县)为单位,主管部门为二级网络组织,下设基层单位三级网络,进行层层管理,逐级负责。这样,资金在运行中能及时得到有效的控制和信息反馈,使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合法性得到保证。

  第二,人员保障。内部审计质量的各种因素中,人始终是最重要的因素。需要从几个方面来提高内审人员素质:(1)通过继续教育学习,使内审人员不断了解新情况,掌握审计的先进方法,不断适应发展中的经济形势变化。(2)组织人员学习法律法规和经济政策以及内审工作法规制度,进行依法审计。(3)深入调查研究,获取充分、相关、可靠的审计证据,为做出正确的审计报告提供充分支撑。(4)鼓励内审人员掌握与人交流的技能,讲究审计方法,提高审计效率。(5)进一步加强内审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其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综上所述,要使内部审计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职业化,减少内审工作的风险,提高内审工作质量,必须要从组织机构、人员、制度和技术四个方面多管齐下,全面提升内审质量。从而为企业或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以及促进党的廉政建设起到重要的保证作用。

提高内审质量的路径和措施:

一、提高内部审计的业务标准
  要提高内部审计业务的标准,主要应从制度保障和技术保障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制度保障。制度保障上,要进一步完善和认真履行《内部审计准则》的具体规范,建立、健全内审制度和质量管理制度。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1)在审计之前,必须编制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审计计划包括审计目标、审计顺序、考虑审计资源和后续审计。审计方案包括审计时间、审计范围、审计重点、审计步骤、审计人员等,同时需要了解被审单位的经营活动、内控制度、财务状况以及其他相关事项等,编制和发送审计通知书[4].(2)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要通过审核、观察、监盘、询问、函证、计算、分析性复核等审计程序,获取足以证实审计事项的审计证据,包括书面证据、实物证据、视听电子证据、口头证据、环境证据等,并以不同形式做好审计工作底稿的记录工作,明确规定各级复核的要求和责任。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要具有预防、识别、检查舞弊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警惕可能存在的舞弊风险。(3)在审计结束后,以经过核实的审计证据为依据,形成审计结论与建议,出具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应当客观、完整、清晰、及时,具有建议性并体现重要性的原则。报告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规范的格式,突出重点并提出有效的纠正措施。同时要对被审计单位或者部门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有效性做出相应保证,并在向被审计单位征求反馈意见后,依照审计的不同结果,做出审计结论、审计决定和审计建议。
  第二,技术保障。技术保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全面审计,突出重点,这是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根本要求。“全面审计”是基础,要求把握好全局:“突出重点”是关键,要求抓得住要害。只有在把握全局的基础上抓住要害,突出重点,查深查透,才能真正发挥内部审计监督的作用。二是改进方法,创新手段。内部审计工作要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适应企业不断发展的要求,不断改进内部审计的方法,创新审计手段。主要措施有:(1)积极探索经济效益审计,揭露管理不善、决策失误造成的严重损失浪费和资产流失问题,促使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2)加强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的推广运用。要突破传统模式和习惯做法的影响,大力推行计算机审计,提高审计工作技术含量,扩大内部审计覆盖面,挖掘审计深度,提高工作效率。(3)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广和完善审计抽样、内控测评、风险评估等审计方法,积极研究探索适合内审工作的先进方法,不断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水平。

二、加大内审渎职或违规的成本
  要加大内审渎职或者违规的成本,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第一,制定违规惩罚的法律法规,详细规定内审人员的责任和职责以及违规的处罚。所谓“乱世用重典”,我们应该用严厉的法律提高内审人员违规的成本。
  第二,制定渎职或者违规的界定标准。笔者认为可以颁布专门的《内部审计责任认定办法》,详细规定对于什么样的内审事件需要承担责任,以及承担什么样的责任。笔者建议可以采用如下原则:如果属于过失导致“本来应该发现问题而没有发现”,应追究相关责任人行政责任;如果由于内审人员渎职或者舞弊,造成企业或者相关人损失的,应该根据事件的大小、性质和损失的严重程度分别追究其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如果由于内审人失职或者舞弊导致重大事故的发生,应该追究其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三、相关配套措施
  第一,组织保障。有条件的企业或经济组织要建立内审机构。事业单位、中小型企业可建立内审网络组织,以区(县)为单位,主管部门为二级网络组织,下设基层单位三级网络,进行层层管理,逐级负责。这样,资金在运行中能及时得到有效的控制和信息反馈,使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合法性得到保证。
  第二,人员保障。内部审计质量的各种因素中,人始终是最重要的因素。需要从几个方面来提高内审人员素质:(1)通过继续教育学习,使内审人员不断了解新情况,掌握审计的先进方法,不断适应发展中的经济形势变化。(2)组织人员学习法律法规和经济政策以及内审工作法规制度,进行依法审计。(3)深入调查研究,获取充分、相关、可靠的审计证据,为做出正确的审计报告提供充分支撑。(4)鼓励内审人员掌握与人交流的技能,讲究审计方法,提高审计效率。(5)进一步加强内审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其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综上所述,要使内部审计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职业化,减少内审工作的风险,提高内审工作质量,必须要从组织机构、人员、制度和技术四个方面多管齐下,全面提升内审质量。从而为企业或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以及促进党的廉政建设起到重要的保证作用。

现阶段,我国花卉生产以量为主,无相应的质量检测机构督促生产者的规范化管理和标准化生产,致使产品质量不高,难以进入国际市场,即使在国内,如果没有花卉产品质量检测,有好花也卖不出好价钱。而且,随着花卉远距离大流量的发展,花卉采后保鲜将显得日益重要。过去多采用保鲜液处理来延长切花寿命,但随着人们对环保问题认识的提高及环保法令的日趋完善,许多化学药剂将禁止使用,因此对于鲜切花,不仅通过对其外观品质和病虫害携带程度进行质量检测区分级别,也很有必要对保鲜品质进行检测。如何建立花卉产品质量控制体系是当前花卉产业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参考国外先进体制,对我国的花卉工作者有借鉴作用。以荷兰为例,他们的质量控制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完成:

1.检疫检疫工作是根据花卉将要出口到达的目的国的进口要求进行检疫的。高品质是荷兰花卉部门的首要工作,因此他们有一个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所有进口的活的植物都必须进行进口检查,以确保不把有害的生物带入荷兰境内。同样,出口到其他国家的植物也必须附上检疫合格证明。这种检疫不是在离境口岸做的,而是在出口商或种植户的花卉种植现场或贮藏场所进行的,其目的是检疫人员可选到他们需要的检疫对象。

这项工作由荷兰鲜切花及观赏植物检疫服务处负责(thegeneralnetherlandsinspectionserviceforcutflowersandornamentalplants,NAKB)。该机构是由荷兰农业、自然资源管理及渔业部赞助的一家私营机构。从1966年起,凡是从事鲜切花及观赏植物生产或经营其繁殖材料的单位都必须是NAKB的会员单位。NAKB负责检查其会员单位的产品是否符合检疫的要求:包括是否符合国家的卫生要求、产品的真实性、产品的纯度及产品的外观质量等。如果哪一家公司的产品质量经NAKB检查后发现不符合其要求,那么该公司可能被取消其资格认定证书,而如果没有资格认定证书将不允许经营繁殖材料。NAKB有一个由专家组成的专业检疫队伍及非常现代化的试验室,可对样品进行80多种真菌的检疫,几乎涵盖了目前已知的花卉中的所有真菌。2.质量控制贯穿于生产、加工、运输及销售全过程新鲜对切花来说尤其重要。要保证花卉的新鲜需要从生产到销售全过程的密切合作和配合,在荷兰,为了提高花卉产品的质量,批发商与拍卖行和生产者密切合作,在这过程中,加工、包装和其他后勤服务也密切配合。荷兰已经制定出来一个让花卉批发商达到ISO9002标准的方案,第一批ISO证书的申请已经申报。此外,荷兰正在制订批发商及生产种植户ISO的资格认定体系,这对种植户制订和引入质量控制体系也非常重要。3.供应商近十年来,荷兰温室栽培花卉发展迅速,荷兰因此形成了一大批专业的供应商。荷兰花卉部门的最大优势是很多设施、技术供应商能随手可得。从温室建造、灌溉系统、计算机技术、工程到植物育种、种子等,各类专业公司应有尽有。而且,荷兰多年来一直是世界上温室设施的主要供应国,他们可以提供一整套的设施及技术:如自动控制系统、供水供肥系统、基质系统、通风加热系统、人工光照及遮荫以及温室内的运输、分拣和包装等后勤服务系统。目前有一些公司专门提供植物的生物防治技术,由于花农对环境、生态保护的意识日益增强,因此这些公司提供的生物防治技术很受欢迎。除供应商之外,花卉园艺专家的咨询工作对荷兰花卉质量的提高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4.植物育种及种子生产植物育种及种子生产部门的多元化程度很高。有专门从事切花种子生产的公司和庭院植物种子及种苗生产的公司。5.研究荷兰花卉应用技术的研究主要在西部的花卉温室生产地区Aalsmeer和Naaldwijk这两个地方的“花卉生产和温室园艺研究站”进行。另外,DLO农业研究所和瓦赫宁根(Wageningen)大学也进行一些花卉生产应用研究。6.教育各级农业教育从职业教育到大学都开设花卉专业。在花卉生产地区,荷兰的职业学校二年级以上的班级就开设花卉生产和销售课程。7.推广每年荷兰对推广及咨询部门的投入高达1000万美元,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同时解答农户对环境保护方面的咨询:如减少杀虫剂的使用、减少土壤养分的损失及节省能源等。




什么叫内部审计质量管理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指内部审计机构为确保其审计质量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制定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一般包括内部审计督导、内部自我质量控制与外部评价三个方面。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目标 (一)审计活动遵循内部审计准则和本机构审计工作手册的要求;(二)审计活动的效率及效果达到既定要求;(三...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目标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目标包括:1、审计活动应当遵循内部审计准则和本机构审计工作手册的要求。2、审计活动的效率及效果应当达到既定要求。3、审计活动能够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以及一定程度上增大组织的价值。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指内部审计机构为确保其审计质量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制定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实施...

商业银行如何构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在这种情况下,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对于规范审计执业行为,引导审计机构强化审计质量管理,培养审计人员的质量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审计质量和工作效率,推动审计工作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重要意义。 (三)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是发挥审计工作有效性的重要措施。内部审计区别于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的一个显著...

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包括
此外,评估还可以帮助内部审计部门明确专业发展路径、职业价值和技能培训计划,从而更好地支持业务目标和整个组织的战略计划。对于内部审计部门来说,内部审计质量评估不仅是大力推进内部审计工作的机会,更是检验自身工作成果、提升自身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因此,许多企业都将其纳入到内部稽核制度中进行定期...

如何搞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
内控建设及风险防范等多个方面,如何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一、健全内部审计体制 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体制是实施内部审计工作的组织保证,是提升内部审计质量的制度保证,是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根本保证。较为完善的内部审计体制是在董事会之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在经营管理系统设 ...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是什么
1、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保证。通过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这项管理工作,可以控制一些影响内部审计质量提高的不良因素的发生或形成;2、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提高内部审计效益的需要。内部审计效益体现在以较小的审计投入取得较大的审计效果,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满意的审计效果;3、内部审计质量...

如何开展企业内部全面审计
在审计方法和手段上要全面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重视风险分析,保证内控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最后,企业还要建立起内部控制审计队伍训练培养基地,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不断强化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和审计专业技能,为企业培养一支高素质、高质量的审计团队。(三)充分发挥内部控制执行与监督职能。...

为什么要选择内部审计质量来对企业进行研究
企业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的要求,是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我觉得内部审计人员具体的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就是通过审计工作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我做了14年的内部审计,犯过不少错误,比如在查证是用过时的制度;对被审计的业务不够熟悉说了外行话被别人笑话等等。做内部审计要处理人际关系比较难,毕竟...

浅谈如何提高内部审计有效性
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内部审计有效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内部审计 提高地位 提升有效性 采取措施 内部审计是指部门或单位内部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依照国家法律、法规、政策,采用专门的程序和方法,对本部门、本单位的财务收支及经济活动进行审核,查明其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并提出建议和意见的一种...

浅谈如何提高企业内部信息质量
企业的管理者要把实践经验丰富、业务水平较高的人员充实到内部审计队伍中。再次,加强内审人员培训。在新形势下,对内部审计人员要进行经常性的职业道德和后续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修养,提高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从而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四)内部审计应与企业管理目标相结合。...

惠阳区19394386298: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 搜狗百科
司良六味: 提高内审质量的路径和措施:一、提高内部审计的业务标准要提高内部审计业务的标准,主要应从制度保障和技术保障两个方面着手.第一,制度保障.制度保障上,要进一步完善和认真履行《内部审计准则》的具体规范,建立、健全内审制...

惠阳区19394386298: 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对策 -
司良六味: 如有条件,最好以审计小组模式执行审计工作,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单一审计人员专业能力上的不胜任;完善审计工作流程,建立复核机制(如有条件,复核级次应至少建立二级).在审计队伍建设上,一是要加强日常的培训学习交流,强化内功是上策,二是用好绩效考核等管理手段.

惠阳区19394386298: 审计质量控制方式 的内容? -
司良六味: 审计质量控制方式从大方面来看主要是指全面质量控制和项目质量控制.审计质量控制方式具体来说主要是指审计的独立客观公正原则,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科学的审计项目计划、完善的审计准则和法律规范等全面质量控制内容以及审计...

惠阳区19394386298: 如何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与效果? -
司良六味: 1、加强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审计的独立性越强,审计的质量就会越高,其审计成果运用就更有效.2、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只有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法律体系才能保障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提高内部审计在企业管...

惠阳区19394386298: 如何做好审计工作质量控制的建议 -
司良六味: 审计质量控制是指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为确保审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而制定和运用的各项政策和程序.通过质量控制,可以降低风险,促进审计工作的发展,使审计工作适应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的需要.要提高审计质量,必须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审计质量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计划、实施、报告、复核等各个环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对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控制 二、对审计计划阶段的控制 三、对审计实施阶段的控制 四、对审计后续工作的控制 做好这四项控制就做好了审计质量控制

惠阳区19394386298: 如何有效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及保证审计质量初探 -
司良六味: 只有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有效性才能不断增强,才能使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明确内审机构,重视内审工作 明确内部审计部门在单位的地位、职能,强调内部审计...

惠阳区19394386298: 如何加强审计质量控制 -
司良六味: 文/曹利国 丁有安随着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如何全面加强审计质量控制,使审计质量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是摆在各级审计部门面前的一个现实而紧迫的任务.就如何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职能作用,...

惠阳区19394386298: 内部审计风险的内部审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
司良六味: 内部审计风险客观存在、无法规避,而且贯穿于审计全过程,但通过一定措施,完全可以把其控制在较低程度.1、健全和完善审计法规体系以及审计法规与其他法规相关内容的衔接.企事业单位也应结合本地区、本行业特点,出台具有可操作...

惠阳区19394386298: 如何进行内部控制制度审计 -
司良六味: 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审计,一般按照内部控制制度的种类来进行测试和评价.其主要内容分为会计控制的审计内容、管理控制的审计内容和内部审计控制的审计内容.(一)会计控制的测评内容会计控制的审计内容,无疑包括了会计控制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