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作家潘年英的简介与作品

作者&投稿:韩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贵州天柱县的历史~

天柱县-县城历史 天柱县地图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置天柱县,后改名,1961年复置。县以城北柱石山“石柱擎天”得名。天柱县县总面积2201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326个行政村(居委会),总人口41万余人,以侗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98.3%,是贵州省少数民族比例最多的县份之一。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置天柱千户所,属湖广靖州卫;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置天柱县,析会同、绥宁二县地益之,属湖广布政司靖州;崇祯十年(1637年)迁治龙塘,改龙塘县,不久回治天柱,仍复天柱县名。清雍正五年天柱县改隶贵州,属黎平府;十二年(1639年)改隶镇远府。
天柱县民国二年(1913年)天柱属黔东道;十二年(1923年)直属于贵州省;二十四年(1935年)属第十行政督察区;二十五年(1936年)改属第七行政督察区。1950年属镇远专区,1956年划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1958年撤销天柱县并入锦屏县,1961年恢复天柱县。天柱人杰地灵,蕴藏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乾隆钦点翰林宋仁溥,侗族农民起义领袖姜应芳均被载入史册,北伐名将王天培、抗日名将吴绍周名垂青史。1949年以后,天柱更是英才辈出,涌现出了张作为、滕树嵩、粟周熊、潘年英、杨长槐、杨抱林、杨念一、杨绍榈等蜚声文坛的作家、画家、音乐家。 天柱县-人口概述 天柱县 天柱县辖10个镇、6个乡。315个村民委员会,11个居民委员会。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天柱县总人口348302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风城镇52194、邦洞镇37512、坪地镇18081、兰田镇26614 瓮洞镇18013、高酿镇27487、石洞镇25464、远口镇23944、坌处镇13902、白市镇30607、社学乡19478、渡马乡16904、注溪乡5008、地湖乡3899、竹林乡13395、江东乡15800。
2003年,天柱县辖10个镇、6个乡,315个村委会、11个居委会。年末总人口40.9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87万人;以侗、苗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40.2万人,占98.2%。人口出生率10.99‰,自然增长率5.88‰,计划生育率93.88%。天柱县-经济发展 天柱县2002年,天柱县国内生产总值5.55亿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分别为3.42亿元、0.72亿元和1.4亿元,增长.1.20%、9.76%和11.37%。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82亿元,比上年增长1.10%。粮食总产量12.30万吨,油菜籽产量3680吨、烤烟产量254吨,肉类总产量1.50万吨。除粮食因灾减产4.40%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增产。年末大牲畜存栏8.74万头,生猪存栏21.96万头。积极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天然林更新、退耕还林都有新进展。工业总产值1.37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6075万元,比上年增长13.6%。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原煤10.0万吨、重晶石7.91万吨、水泥3.24万吨、发电量2220万千瓦时。财政总收入4372.8万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795 万元,增长3.10%;财政支出1.52亿元,增长18.2%。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6.06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95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4970万元。招商引资项目25个,协议资金1.6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4095.5万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新突破,天柱县公路通车里程502千米,其中干线公路149千米,新修和改造公路52千米。兴建了一批通村公路,已有224个村修通了公路,占天柱县总村数的71.1%。水电建设成效显著。积极争取到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国土整治、第四批农村电气县等一批重点项目,地方电网和国家电网实现完成了第一期农村电网改造。天柱县有218个村实现了城乡同网,占总村数的69.2%。通信发展突飞猛进,固定电话装机2.1万门,农村有75%的村通了电话;移动通信网已形成,移动电话用户1.3万户。开通了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和宽带因特网。城镇供水、绿化、市场、电力、通信以及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都有所改善,县城建成区面积拓宽4.4平方千米。天柱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6亿元,比上年增长4.7%。社会保障事业稳步发展,最低生活保障投入215万元,受保人员达4.2万人次;企业职工养老保险金投入305万元,受保人员1300人。农民人均纯收入1416元,比上年增长5.4%。基础教育质量提高。适龄儿童入学率99.4%,初中阶段净入学率由上年的77%提高到84%。小学和初中在校学生年辍学率分别比上年下降0.33和0.09个百分点。高考再创佳绩,有827人被大专院校录取,重点院校上线人数突破100人大关。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工作,有5个乡镇被州政府评选为科技进步先进乡镇。天柱县有卫生医疗机构24个,卫生技术人员810人,病床位447张,93.3%的村建立了卫生室,农村卫生保健工作得到了加强;有文化服务设施21个,有114支业余文艺队伍,群众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2002年4月,天柱县被省人民政府授予贵州省文化先进县称号。有线电视节目增加到了6套,广播和电视覆盖率分别为83%和88%。2002年,天柱县围绕富民强县建市的目标,以财源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实施科教兴县、开放带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工业化和市场化,实现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经济、发展小城镇、扶贫开发、非公有制经济等方面新的突破,发展以开发水资源为主的能源工业、以加工重晶石为主的矿产品加工业、以人工种草为主的畜牧业、以脐橙和油茶为主的林果业、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乡镇工业,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天柱县-行政区划 天柱县辖10个镇、6个乡:
凤城镇、邦洞镇、坪地镇、兰田镇、瓮洞镇、高酿镇、石洞镇、远口镇、坌处镇、白市镇、社学乡、渡马乡、注溪乡、地湖乡、竹林乡、江东乡。天柱县行政区划 天柱县-历史名人 王天培 王天培:
王天培(1888年-1927年),男,原名王伦忠,号植之,贵州天柱执营人。其父王大瀛曾任清朝"绿营兵"都司。王天培少年时代进私熟读《五经》。清末废科举,始进天柱县官立小学就读,继进贵阳陆军小学堂学习。1909年入武昌陆军第三中学堂。1911年参加武昌起义,担任宣传工作。1912年进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深造。1914年毕业分回贵州,历任黔军见习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师长等职。
详细参见:王天培杨长槐:
杨长槐笔名乎石,贵州天柱人,1938年生,1963年于贵州大学艺术系美术专业毕业,师从贵州老一辈画家宋吟可、孟光涛、王渔父等,工作后在贵州美协长期从事山水画创作和美术组织工作。其作品主要以贵州山川风物为题材,其代表作有《一江春水来》、《醉玉满春》、《侗乡烟云》等。
详细参见:杨长槐

吴绍周:
吴绍周吴绍周(1902年-1966年)国民党军第十二兵团副司令兼八十五军军长。派名吴见 登,字子斌,苗族,光绪二十八(1902年)二月生于天柱县瓮洞镇客寨村。
详细参见:吴绍周 姜应芳:
姜应芳(1833年-1862年)侗族农民起义军首领。道光十三年(1833年)五月端阳出生在天柱县邦洞镇坌溪寨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嫉恶如仇,具有侠义肝胆。在反抗清朝封建统治的过程中,他英勇善战,冲锋陷阵,威震敌胆。道光二十年(1840年)其父姜老毛被地主胡兴发勾结县官潘光泰以拖欠“皇粮”为由,被囚死于狱中。
详细参见:姜应芳天柱县-文化概况 天柱县天柱属北部侗族方言区,繁衍于此的北部侗苗人民一直传承着重教兴学的传统,因而文化教育较为发达,素有“文化县”之称。在历史文化、名胜古迹中,这里拥有黔湘北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族古建筑——家祠。这些家祠主要分布于清水江下游的天柱县境内。天柱家祠文化极其深厚,建筑典型、历史悠久,颇具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艺术和观赏价值。其中远口吴氏总祠、白市杨氏先祠,建筑规模宏伟,墙上雕画艺术精湛;坌处三门塘刘氏宗祠更是异彩纷呈,成为民族文化之迷。充满神奇色彩的清水江下游家祠群,已成为天柱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和魅力独特的风景线。天柱县家祠已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17座。天柱县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一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10处。三门塘民族文化村、远口吴氏总祠、王天培将军故居正在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天柱民族民间文化丰富多彩。“侗家人人会唱歌”,侗族民歌源远流长。无论逢年过节、喜订丰收、婚丧嫁娶、宗教礼仪,都要以唱歌来庆祝。侗族民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北部地区民歌有山歌、玩山歌、河边歌、好事歌、伴嫁歌等。玩山、赶歌场是侗族青年男女主要娱乐和建立婚姻家庭的主要途径。竹林的阿婆坳、坌处的平芒、三门塘至今仍保持赶歌场的传统。其景况热闹非凡,真如是“歌的海洋”。
天柱县文化单位有县文化广电视局为行政管理部门。其系统的下属单位有:文化馆、文工队、图书馆、文物管理所、电影公司、新华书店、文化广播电视科稽查队、广播电视站。投资400余万元的县宣传文化中心正在建设之中。各乡镇都有文化服中心。天柱县有村级文艺(腰鼓)队187支。天柱县城乡群众文化活动频繁开展。呈现出异常火爆的场面。二00二年四月,天柱县被贵州省人民政府授予“文化先进县”称号。

潘年英,男,侗族,1963年生于天柱县石洞镇盘杠村。1980年考入贵州民族学院中文系,1984年毕业分配到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工作。发表过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先后加入贵州作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民俗学会、中国作家协会等学术团体。1994年荣获庄重文学奖,1997年3月调厦门大学任教,1997年获贵州省民间文学奖、广西民间文学奖,2000年获首届侗族文学“风雨桥奖”。2001年入选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2003年被泉州市委、市政府作为泉州市第三批优秀拔尖人才予以表彰。
有哲者说:文学是民族精神的灵魂,是人类前进的战斗号角。在人文生态普遍受到关注而文坛低迷文学在低谷徘徊的今天,我们看到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潘年英先生用人类学和文学完美合璧筑起的精神家园。是的,潘年英以其独特的天赋、超人的毅力和卓越的才华,创作并出版了一系列耐人寻味的人类学著作和文学著作,据统计他已经出版和即将出版的共有13部之多,而且他本人就是一本丰厚的读不透的奇书。
翻开潘年英的履历细细品读,我们惊奇地发现:。他原来也是普普通通的农家之子。1963年出生在天柱县石洞镇盘杠村,盘杠是一个至今不通公路的极贫侗寨,他从小就从父母那里学会了一口的侗语,是地地道道的侗家人。1980年天柱民族中学毕业后带着缤纷绚丽的作家梦,他叩开了贵州民族学院中文系的大门,从此在茫茫的学海中,埋头苦修,1984年8月毕业分配到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工作。从事社会学研究是他步人社会的第一个起点,也是他风雨人生的第一个跳板,因为在大学时代他就曾经跃跃欲试,并在省刊《青年时代》发表小说处女作《城市与乡村》,以后陆续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多篇,其中有散文《遥远的月亮》、《向山外》、《老屋》等。他早期的作品比较芜杂,除了小说、散文等文学板块之外,还有长篇纪实文学、民俗论文、民间文学论文和文艺评论,影响较大的有长篇纪实文学《女性大雪崩》、文学论著《文化扩张与文学影响研究》、《试论(风满木楼>》、民间文学论文《侗族鱼图腾考》、《中国南方神话的结构原则及其文化精神》等等,其间,他先后加入了贵州作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中国民俗学会等学术团体。
进入九十年代之后,他选准目标,朝着“民族”、“民间”、“边缘’’的方向猛攻,承担或参与《镇远县情》、《侗族文化研究》、《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与社会变迁》、《西部人文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等国家级重点课题的研究。天道酬勤,1993年潘年英推出了他的散文集《我的雪天》,在读者中产生强烈的反响,引起了文艺界的共鸣,就在这一年他被中国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成为侗族文坛最年轻的实力派作家。次年他又推出25万余字的学术专著《民族·民俗·民间》一书,鉴于他对民族文学的突出贡献,1994年他荣获庄重文学奖,是获此殊荣的贵州两名青年作家之一。荣誉、掌声和鲜花不期而至,在荣誉面前,潘年英并没有因此洋洋得意、固步自封、停滞不前,相反,他更加执着地坚持创作。
1996年初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省直机关组织扶贫与农村党建工作队下基层挂职,单位领导找他谈话,当时他正处在父老家贫子幼困难的时期,推辞的理由很充分,但是作为一名党员。他义不容辞地接受了任务,毅然决定来到位于黔南的独山县麻尾镇挂职扶贫,担任镇长助理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他从人类学的角度来审视‘‘贫困’’现象,对扶贫工作提出了一种非常新颖独到的新观点和新思维,他认为,对贫困地区搞“一刀切”的“现代化”或“工业化”模式,盲目无序地开发,不仅破坏了,原有的“富裕”的资源和环境,而且最终导致了真正意义上的绝对贫困。5月8日,他得到父亲病危的消息,匆匆赶回天柱老家,父亲已经弥留不能言语,他抱住父亲,泣不成声……料理完父亲的后事,他又一声不响地返回独山,因为父亲是一位善良的农民,他心里装着父亲,更装着千千万万的贫困农民。
1997年3月,正是江南燕飞草长的时节,潘年英只身来到了厦门经济特区,在鲁迅曾经任教的厦门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他一边给研究生上文学理论课,一边写作《扶贫手记》。,厦门气候酷热,白天夜晚叫人坐卧不安。他把困难踩在脚底,每天写作5000字,读半本书,睡前还要“三省吾身”。《扶贫手记》的材料主要来源于在独山一年的扶贫调查资料,当他写到父亲在贫病交加和极度思念儿子的痛苦之中遗恨西去时,忍不住失声恸哭。
《扶贫手记》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后,学术界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寓理论于形象之中,语言生动活泼,文笔流畅,既有文学意义上的通俗性和可读性,又有学科意义上的深刻和新颖,我以为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学术佳作”(李立鹤先生语)。此前,潘年英的人类学专著《百年高坡——黔中苗族的真实生活》已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
九十年代末的几年里,潘年英一步步走向辉煌,作品迭出。1998年推出小说集《寂寞银河》,当中的《不虚此行》、《寂寞银河》、《生命的粪坑》使人爱不释手,百读不厌。潘年英的足迹遍及侗乡苗寨,1999年他把无限的乡恋凝成散文集《边地行迹》。
世纪之交,潘年英满怀跨越新世纪、迈向新时代的信心,又隆重推出了“人类学笔行系列”丛书《故乡信札》、《木楼人家》、《伤心篱笆》。《故乡信札》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侗乡盘村的婚丧嫁娶;《木楼人家》把侗乡传统的民俗、节日文化娓娓道来;《伤心篱笆》则以凝重的笔调描写盘村侗人的生命意念和生活情趣,揭示出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对幸福和未来的憧憬和企盼。作家韩少功如是说:“潘年英的小说是哀伤的流水、温暖的夕阳、思念的野草和山间的小路,当一幕幕时尚流逝之后,当一局局争夺了结之后,这样的小说还将默默地与人们一道远行”。法国汉学家安妮。居里安亦云:“潘年英以自己故乡为背景,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现代侗乡农民生活的图画……这位作家更多地是以一种发自内心的,具有独创性的创作手法来展示侗乡农民的文化,来观察最基本的农村社会,来思考传统习俗的保护和继承。
潘年英身居闽海,心系贵州,把研究的重点放在西南及其西南的民族文化,2001年他出版摄影集《文化与图像》,目前又有《西南笔记》、《西南闻见录》、《田野文丛》即将出版。
潘年英以作家和学者的双重身份默默实践侗族、侗乡、侗人“三个代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文汇报》、《新华文摘》、贵州电视台、浙江电视台、泉州电视台等媒体争相报道他的事迹,《福建民族》发表了《从大山到大海——记青年学者潘年英》的通讯。

侗族,1963年生于贵州天柱县盘江村。1984年从贵州民族学院毕业分配至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研究所从事人类学研究。1993年加入中国作协,1994年当选贵州省作协理事,1995年至今任侗族文学会副会长。1994年获庄重文文学奖。部分作品被译成法文和英文。1999年调入泉州黎明大学任教。

主要著作有:

《我的雷天》(1993年)

《民族·民俗·民间》(1994年)

《百年高坡--黔中苗族的真实生活》(1997年)

《扶贫手记》(1997年)

《月地歌谣》(1998年)

《寂寞银河》(1998年)

《边地行迹》(1999年)

“潘年英人类学笔记系列”--《故乡信札》、《木楼人家》、《伤心篱笆》(2000年

潘年英,侗族,1963年生于贵州天柱盘杠村。在故乡生活17年。1980年考入贵州民族学院,攻读汉语言文学专业,1984年毕业,分配至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工作,从事民族学和人类学研究。1997年10月调入福建泉州黎明大学从教。2003年7月到湖南科技大学任教。现为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湖南科技大学文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大学期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创作小说和散文,同时发表过少量诗歌。作品散见于《上海文学》、《民族文学》、《青年文学》、《山花》、《花溪》、《天涯》等刊。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94年当选为贵州省作协理事,1995年至今,任中国侗族文学学会副会长,2005年任中国文学人类学学会副会长。1994年获中国作协庄重文文学奖。部分作品被译成法文和英文。主要结集出版的著作有:

《我的雪天》(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

《民族·民俗·民间》(贵州民族出版社1994)

《百年高坡——黔中苗族的真实生活》(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

《扶贫手记》(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

《寂寞银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8)

《边地行迹》(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

《故乡信札》(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

《木楼人家》(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

《伤心篱笆》(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

《文化与图像》(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

《黔东南山寨的原始图像》(上海文化出版社2005)

《雷公山下的苗家》(上海文化出版社2005)

《保卫传统》(贵州民族出版社2005)

《在田野中自觉》(民族出版社2005)

《顿悟成篇》(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西南田野笔记》(东方出版中心2007)

潘年英,男,侗族,1963年生于天柱县石洞镇盘杠村。1980年考入贵州民族学院中文系,1984年毕业分配到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工作。发表过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先后加入贵州作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民俗学会、中国作家协会等学术团体。1994年荣获庄重文学奖,1997年3月调厦门大学任教,1997年获贵州省民间文学奖、广西民间文学奖,2000年获首届侗族文学“风雨桥奖”。2001年入选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2003年被泉州市委、市政府作为泉州市第三批优秀拔尖人才予以表彰。
有哲者说:文学是民族精神的灵魂,是人类前进的战斗号角。在人文生态普遍受到关注而文坛低迷文学在低谷徘徊的今天,我们看到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潘年英先生用人类学和文学完美合璧筑起的精神家园。是的,潘年英以其独特的天赋、超人的毅力和卓越的才华,创作并出版了一系列耐人寻味的人类学著作和文学著作,据统计他已经出版和即将出版的共有13部之多,而且他本人就是一本丰厚的读不透的奇书。


西南地文化考察记作者简介
潘年英,侗族学者,1963年诞生于贵州天柱县的盘杠村,他在那里度过了17年的童年和少年时光。1980年,潘年英考入贵州民族学院,专攻汉语言文学专业,于1984年顺利毕业。毕业后,他投身于民族学与人类学的研究领域,在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任职。1997年,他转至福建泉州黎明大学任教,而后于2003年又来到...

在田野中自觉作者简介
潘年英,侗族文学的杰出代表,1963年出生在贵州省天柱县的盘江村,那片滋养了他的故乡生活长达17年。他的学术生涯始于1980年,那时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贵州民族学院,专攻汉语言文学专业。四年后,他顺利毕业,投身于社会学研究,为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工作了整整14年,专注于人类学的研究领域。...

盘杠村村中人物
潘年英,侗族人士,于1963年诞生于中国天柱县石洞镇的盘杠村。他拥有丰富的学术背景,1980年成功考入贵州民族学院中文系,并在四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毕业后,他投身于社会科学研究,就职于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在文学领域,潘年英多才多艺,他的作品涵盖了小说、散文、诗歌和报告文学等多种形式...

潘年英的评价
是的,潘年英以其独特的天赋、超人的毅力和卓越的才华,创作并出版了一系列耐人寻味的人类学著作和文学著作,据统计他已经出版和即将出版的共有13部之多,而且他本人就是一本丰厚的读不透的奇书。翻开潘年英的履历细细品读,我们惊奇地发现:他原来也是普普通通的农家之子。1963年出生在天柱县石洞镇盘杠...

潘年英的作品
、《伤心篱笆》,长篇小说《故乡信札》、《木楼人家》,文化散文《西南笔记》、《黔东南山寨的原始图像》、《雷公山下的苗家》等。2007年被聘为湖南科技大学湘灵文学社指导老师,同时还担任中国侗族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文学人类学学会副会长。为中国著名少数民族文学家、民俗学家,人类学权威专家。

潘年英的成就
天道酬勤,1993年潘年英推出了他的散文集《我的雪天》,在读者中产生强烈的反响,引起了文艺界的共鸣,就在这一年他被中国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成为侗族文坛最年轻的实力派作家。次年他又推出25万余字的学术专著《民族·民俗·民间》一书,鉴于他对民族文学的突出贡献,1994年他荣获庄重文学奖,是获此...

六盘水市有哪些著名作家?
著名作‎家的‎话推荐‎你一个非‎常优秀‎的人‎物‎,‎他名字叫卓顺‎发‎太‎平绅士,同时也‎是‎善济医社的义务执行主‎席,非‎常‎有名气也很优秀,十多年来一直做慈善,有大爱的‎心,‎全职义工不领薪金,没有...

贵州省天柱民族中学教学成绩
此外,学校还培养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刘荣敏、张作为、袁仁琮、潘年英,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杨长槐、龙开朗等人,以及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杨秀昭、张中笑等艺术领域的翘楚。恢复高考后,天柱民族中学的成绩更是显著。2003年至2012年间,学校高考成绩持续攀升,为全国一流名校输送了众多优秀新生,其中包括北京大学3...

贵州天柱县的历史
1949年以后,天柱更是英才辈出,涌现出了张作为、滕树嵩、粟周熊、潘年英、杨长槐、杨抱林、杨念一、杨绍榈等蜚声文坛的作家、画家、音乐家。 天柱县-人口概述 天柱县 天柱县辖10个镇、6个乡。315个村民委员会,11个居民委员会。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天柱县总人口348302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风城镇52194、邦...

谷城县13714465535: 关于中国现代诗人的作品和简介. -
融元阿司: 中国现代诗人的作品和简介如下:1. 贺知章:贺知章是一位古典主义诗人,代表作品有《长恨歌》、《洛神赋》等.2. 鲁迅:鲁迅是一位反映现实社会,关注人民生活的诗人.他的代表作品有《且介亭杂文》、《阿Q正传》等.3. 徐志摩:徐志...

谷城县13714465535: 小说作者夜十三 介绍一下 -
融元阿司: 夜十三是小说阅读网的白金作家,笔名程志勇.他是一位男性作家,著有《特种兵魂》、《特种兵在都市》等作品.他的作品热血、爱国,充满正能量.其中,《特种兵在都市》已完成540多万字,点击量达到2亿9千多万次,并持续蝉联24小时热销榜首位.夜十三的其他作品如《鬼首传说》、《血色1937》等也备受读者喜爱.

谷城县13714465535: 消息的标题一般采用多行形式,分别称为引标、主标和副标.其中( )用来介绍背景,渲染气氛、揭示文意,引出主题;( )用来揭示作品最主要的事实和内... -
融元阿司:[答案] 引标用来介绍背景,渲染气氛,揭示文意,引出主题;主标用来揭示作品最主要的事实和内容;副标用来补充主标.

谷城县13714465535: 冰心的简介和她的作品? -
融元阿司: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省长乐人,于1900年10月5日出生于福州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诗人.代表作《寄小读者》,诗集《繁星》,《春水》等.冰心的创作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温柔亲切的感情,微带忧郁的色彩...

谷城县13714465535: 将下列作者的名称与作者及作品中的人物连起来. -
融元阿司: 聊斋志异——蒲松龄——人物:狐惩淫、山市、江城、孙生、八大王、罗祖 刘姓、邵九娘、巩仙、二商、沂水秀才、梅女 梁彦郭秀才、阿英、橘树、牛成章、青娥、镜听 牛皇、金姑夫、仙人岛、阎罗薨、颠道人、胡四娘 僧术、柳生、冤狱、农...

谷城县13714465535: 年年的详细资料和代表作品
融元阿司:http://www.haibao.cn/brand/2971/这里有,还比较全. 年年的官方网站: http://www.nian-nian.com/去官方网看比较有威信.

谷城县13714465535: 蔡年迟作者简介 -
融元阿司: 作者是蔡年迟、蒲海洋. 蔡年迟,湖北浠水人,海军大校,某报主任编辑,硕士研究生.先后随同我国舰艇编队出访18个国家,发表新闻、文学、摄影作品2千余篇(幅),28篇在全国获奖,其中《一着惊海天》一文入选全国中学语文教材(八年级);6次荣获中国新闻奖,1次荣立二等功,13次荣立三等功. 蒲海洋是《人民海军报》记者.

谷城县13714465535: 作者简介!!! -
融元阿司: 就是写一点关于你自己的东西哦,或者关于这作品集的东西.

谷城县13714465535: 关于《军神》作者的资料? -
融元阿司: 毕必成(1941年2月5日-1993年12月22日),男,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人,中国著名电影编剧.毕必成共创作200万字文学作品,创作并已拍摄的电影剧本12部,发表的电影剧本21部,电视剧本80部(集).题材比较多样,艺术手法也日臻成熟.因病于1993年12月22日逝世.中文名毕必成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出生日期1941年2月5日逝世日期1993年12月22日职业编剧毕业院校南昌市第二中学主要成就第三届“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编剧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代表作品《路》;《庐山恋》;《赛虎》;《锁不住的春光》百度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