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日本的化学武器是怎么回事?

作者&投稿:南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二战时期日本的化学武器是咋回事~

细菌是生物武器
以化学毒剂杀伤有生力量的各种武器、器材统称为化学武器。如装有毒剂的化学炮弹、化学航弹、化学火箭弹、化学导弹、化学地雷和飞机布洒器、毒烟施放器材等。化学武器与常规武器相比有以下特点:

第一,伤害途径多。毒剂以多种形式通过多种途径使人畜遭到伤害。吸入染毒空气,皮肤接触毒剂的液滴和气雾,食入染毒的水和食物,都能遭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第二,作用时间长。常规武器的杀伤作用只限于爆炸或弹丸飞行的瞬间。化学武器的杀伤作用短则几分钟到几十分钟,长则几天、十几天。

第三,杀伤范围广。化学炮弹比同口径普通炮弹的杀伤威力要大几倍到几十倍。毒剂蒸气能到处扩散,无孔不入,渗入工事内部,杀伤隐蔽的有生力量。

第四,受气象、地形、地物的影响较大。不是全天候武器。

由于化学武器具有突出的杀伤效能,俄、美军都把它作为现代条件下作战的一种重要手段。他们大量装备、储存、并不断发展化学武器。俄军正式装备的具有弹药型号的毒剂有沙林、梭曼、塔崩、芥子气、路易氏气、氢氰酸、光气、苯氯乙酮、亚当氏气。美军装备的有沙林、维埃克斯(VS)、芥子气、氢氰酸、氯化氰、光气、毕兹(BZ)、西埃斯(CS)、苯氯乙酮、亚当氏气。据国外报导,俄军还装备有“V”类毒剂和“蓝-X”失能剂以及“黄雨”等。美国还装备有西阿尔(CR)毒剂。

另外,美、俄都在积极研制二元化学武器。其特点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能合成毒剂的物质分别装填在隔开的容器内。化学弹发射后,在弹体飞行的短暂时间内,隔膜破裂,这些物质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毒剂,在到达目标的瞬间杀伤人员。二元化学武器的突出优点是制造、贮存和使用都比较安全。它是现代化学武器的发展方向。据估计俄军的毒剂储备量为35万吨以上,其中神经性毒剂约占705,其它毒剂占30%。美国的毒剂储备量约为十几万吨。
http://academy2003.cpst.net.cn/popul/guard/manys/artic/20819170703.html

化学武器种类

化学武器是利用化学毒剂的毒害作用杀伤、疲惫敌有生力量,迟滞、困扰其军事行动的各种武器、器材之总称,它包括:

1.毒剂

又称化学毒剂、化学战剂、军用毒剂,是军事行动中以毒害作用杀伤人畜的化学物质。它是化学武器的基础,对化学武器的性能和使用方式起着决定作用。目前外军装备的毒剂主要有6类14种。

2.化学武器

狭义的化学武器是指各种化学弹药和毒剂布洒器。化学弹药是指战斗部内主要装填毒剂(或二元化学武器前体)的弹药。主要有化学炮弹、化学航弹、化学手榴弹、化学枪榴弹、化学地雷、化学火箭弹和导弹的化学弹头等。由两种以上可以生成毒剂的无毒或低毒的化学物质构成的武器称为二元化学武器。化学物质分装在弹体中由隔膜隔开的容器内,在投射过程中隔膜破裂,上述物质依靠旋转或搅拌混合而迅速生成毒剂。

化学武器按毒剂分散方式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1)爆炸分散型 借炸药爆炸使毒剂成气雾状或液滴状分散。主要有化学炮弹、航弹、火箭弹、地雷等。

(2)热分散型 借烟火剂、火药的化学反应产生的热源或高速热气流使毒剂蒸发、升华、形成毒烟(气溶胶)、毒雾。主要有装填固体毒剂的手榴弹、炮弹及装填液体毒剂的毒雾航弹等。

(3)布洒型 利用高压气流将容器内的固体粉未毒剂、低挥发度液态毒剂喷出,使空气、地面和武器装备染毒。主要有毒烟罐、气溶胶发生器、布毒车、航空布洒器和喷洒型弹药等。

化学武器按装备对象可分为步兵化学武器,炮兵、导弹部队化学武器和航空兵化学武器等三类。他们分别适用于小规模、近距离攻击或设置化学障碍;快速实施突袭;集中的化学袭击和化学纵深攻击;以及灵活机动地实施远距离、大纵深、大规模的化学袭击。

二、防化器材

又称防化装备或“三防”装备,是用于防核、化学、生物武器袭击的侦检、防护、洗消、急救的各种器材、装备之总称。

1.侦察器材

通常由报警、侦毒、化验器材和毒剂侦察车等组成。

2.防护器材

分为个人和集体防护器材。前者指用于个人防止毒剂、放射性灰尘和生物战剂气溶胶伤害的器材,包括防毒面具、防毒衣、防毒斗蓬、防毒手套、防毒靴套等。集体防护器材包括永备工事、特种车辆的集防装置、野战掩蔽部、过滤通风设备等。

3.洗消器材包括个人洗消设备、小(大)型洗消设备、核生化战场上的供水设备等

4.急救器材包括解磷针、次氯酸钙悬浮液、一氯胺的乙醇溶液、氧气等。

三、化学毒剂的杀伤作用

毒剂按毒理作用分为六类。现分别介绍其主要杀伤作用机理。

(一)神经性毒剂

以神经系统受伤害为特点的毒剂,可通过呼吸道、皮肤、眼睛等途径使人员中毒,破坏神经冲动传导。中毒症状主要有:瞳孔收缩、流口水、恶心、呕吐、肌颤、痉挛和呼吸麻痹,很低的剂量或浓度即能致死。

神经性毒剂均含磷元素,属有机膦酸酯类化合物。此类毒剂为速杀性毒剂,可作为暂时性或持久性毒剂使用,造成空气、水源、地面或物体表面染毒,杀伤人畜,封锁交通枢纽和军事要地。

(二)糜烂性毒剂

以皮肤糜烂作用为主要伤害特点的毒剂,兼有全身中毒作用,可致死,其作用机理是破坏细胞中重要的酶和核酸,造成组织坏死。吸入后损伤呼吸道、肺组织及神经系统。接触皮肤和粘膜,引起红肿、起泡、溃疡,对眼睛也会造成严重伤害。

此类毒剂可作持久性或暂时性毒剂使用,造成空气、地面、物体大面染毒。糜烂性毒剂有三种,最重要的是芥子气。

(三)全身中毒性毒剂

又称血液性毒剂,主要抑制人体细胞和组织内的呼吸酶,造成全身性组织缺氧,例如吸入氢氰酸后立即出现昏迷、痉孪、呼吸困难,严重又未救治者将迅速死亡。

(四)窒息性毒剂

破坏组织引起肺水肿降低血液摄取氧的能力,造成机体缺氧以致窒息死亡的毒剂。对眼、鼻、喉也有一定刺激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量使用过,但以后作为军用毒剂的价值已日趋下降。

主要成员为光气(Phosgene),代号为:CO(美)和PG(英),学名二氯化碳酰。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气体,有烂于草味,吸入中毒,潜伏期数小时,表现为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昏迷乃至死亡。

(五)失能性毒剂

造成思维功能和躯体功能障碍,使人员暂时丧失战斗力的毒剂,简称失能剂。一般不引起死亡或造成永久性伤害。中毒后主要症状是口干、瞳孔散大、眩晕、反应迟钝、步态蹒跚、产生幻觉、瘫软、暂时失明、血压降低等。主要成员为毕兹(BZ),是精神失能剂,白色或黄色结晶,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能溶于稀酸和有机溶剂。国外正研究躯体失能剂。

(六)刺激性毒剂

以对人眼、鼻、喉、皮肤的局部刺激为主要毒害作用的毒剂。中毒后有流泪、眼痛、喷嚏、咳嗽、恶心、呕吐、胸痛、头痛及皮肤的痛等症状,使人员短时间失去战斗力,大量吸入也能造成肺部损伤甚至死亡。此类毒剂主要有四种:CS、CR、DM和CN。
http://www.ndcnc.gov.cn/datalib/2004/Science/DL/DL-63833


关于禁止发展、生产、储存和使用化学武器及销毁此种武器的公约
http://www.fmcoprc.gov.hk/chn/tyyflsw/gjgy/t54945.htm

日本在中国使用化学武器是因为中国没有什么化学工业不会生产化学武器实施对等的报复,所以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不敢使用化学武器,怕遭到美国更猛烈的报复,在缅甸战场初期对中国军队时使用了化武,后来也不敢使用是因为英美军人和中国驻印军经常合编在一起行动。
另外,日本人在中国大陆使用的多是催泪性的,光气芥子气使用的并不多。并不是日本人多仁慈而是日本人也是以占领地盘为主要目的,使用残留性强的化武对自己并无好处。但是在一些日本人并不想占领或者是被打退的情况下,就不会再犹豫的使用芥子气和光气。
侵华战争化学战,在战争中使用生物及化学武器早已是国际公约所禁止的行为。日军在侵华战争期间公然违背国际公约,开发研制并使用生化武器,导致大量无辜的中国人民被屠杀或残害。
1937年7月2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仅20天,时任日本军参谋总长的闲院宫载仁亲王就向日军中国派遣军司令官香月清司下达了使用化学武器的命令。与此同时,日本陆军设立了第一批以实战为目的的化学战部队。侵华日军从1937年的淞沪作战就开始使用化学武器,1938年的武汉会战则是其第一次有计划、有准备地把毒气作为主要作战手段的战役。
从20年代初开始,日本陆军在广岛县忠海郡大久野岛(又称毒气岛)建立毒剂工厂,称为"陆军造兵厂火工厂-忠海兵器制造所",该厂主要生产合成毒剂和各种化学炮弹.日本海军则神奈川县寒川"相模兵工厂"制造类似产品.在侵化战争中,日军还曾在我国沈阳和太原等地建立毒剂生产厂。相对西方国家而言,日本经济基础较薄弱,外加原料缺乏,所以毒剂总产量不高.从目前已掌握的资料看,战争初期日军储备毒剂3,000吨,战争期间又生产9,000―10,000吨,仅相当于同时期苏联1个月的毒剂生产能力,和美,英,德等强国的产量也相差甚运.因此,即使按日军自己的乐观算法,如此产量在双方均大规模使用化学武器条件下,也仅够维持几次大规模战役之用.所以,日本陆军不敢冒险对美,英,苏等强国使用化学武器,但面对中国军队,则大胆广泛投放。
有关日本化学武器遗留问题,今天应特别重视。日本投降前,在中国境内存放了大批没有使用的化学武器。其中比较明显的是东北地区,由于苏联红军的进攻,日军撤退时仓促抛弃了很多毒气弹、剂,已于战后被多次发现。
关内地区则不同,因为这部分日军从日本宣布投降到缴械回国之前时间非常充裕(其间还奉国民党政府命令"维持地方治安",并对八路军和新四军进行"自卫"),因此日军对化学武器的隐蔽更加充分,至今发现事例较少,但潜在危险性不容忽视。
战后,仅偶然发现的日军遗留化学武器造成的伤害就达2,000多人,以后随着国内建设规模的扩大,加之暗藏化学武器的锈蚀和破损,突发伤害问题将更加严重。

细菌是生物武器
以化学毒剂杀伤有生力量的各种武器、器材统称为化学武器。如装有毒剂的化学炮弹、化学航弹、化学火箭弹、化学导弹、化学地雷和飞机布洒器、毒烟施放器材等。化学武器与常规武器相比有以下特点:

第一,伤害途径多。毒剂以多种形式通过多种途径使人畜遭到伤害。吸入染毒空气,皮肤接触毒剂的液滴和气雾,食入染毒的水和食物,都能遭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第二,作用时间长。常规武器的杀伤作用只限于爆炸或弹丸飞行的瞬间。化学武器的杀伤作用短则几分钟到几十分钟,长则几天、十几天。

第三,杀伤范围广。化学炮弹比同口径普通炮弹的杀伤威力要大几倍到几十倍。毒剂蒸气能到处扩散,无孔不入,渗入工事内部,杀伤隐蔽的有生力量。

第四,受气象、地形、地物的影响较大。不是全天候武器。

由于化学武器具有突出的杀伤效能,俄、美军都把它作为现代条件下作战的一种重要手段。他们大量装备、储存、并不断发展化学武器。俄军正式装备的具有弹药型号的毒剂有沙林、梭曼、塔崩、芥子气、路易氏气、氢氰酸、光气、苯氯乙酮、亚当氏气。美军装备的有沙林、维埃克斯(VS)、芥子气、氢氰酸、氯化氰、光气、毕兹(BZ)、西埃斯(CS)、苯氯乙酮、亚当氏气。据国外报导,俄军还装备有“V”类毒剂和“蓝-X”失能剂以及“黄雨”等。美国还装备有西阿尔(CR)毒剂。

另外,美、俄都在积极研制二元化学武器。其特点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能合成毒剂的物质分别装填在隔开的容器内。化学弹发射后,在弹体飞行的短暂时间内,隔膜破裂,这些物质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毒剂,在到达目标的瞬间杀伤人员。二元化学武器的突出优点是制造、贮存和使用都比较安全。它是现代化学武器的发展方向。据估计俄军的毒剂储备量为35万吨以上,其中神经性毒剂约占705,其它毒剂占30%。美国的毒剂储备量约为十几万吨。
http://academy2003.cpst.net.cn/popul/guard/manys/artic/20819170703.html

化学武器种类

化学武器是利用化学毒剂的毒害作用杀伤、疲惫敌有生力量,迟滞、困扰其军事行动的各种武器、器材之总称,它包括:

1.毒剂

又称化学毒剂、化学战剂、军用毒剂,是军事行动中以毒害作用杀伤人畜的化学物质。它是化学武器的基础,对化学武器的性能和使用方式起着决定作用。目前外军装备的毒剂主要有6类14种。

2.化学武器

狭义的化学武器是指各种化学弹药和毒剂布洒器。化学弹药是指战斗部内主要装填毒剂(或二元化学武器前体)的弹药。主要有化学炮弹、化学航弹、化学手榴弹、化学枪榴弹、化学地雷、化学火箭弹和导弹的化学弹头等。由两种以上可以生成毒剂的无毒或低毒的化学物质构成的武器称为二元化学武器。化学物质分装在弹体中由隔膜隔开的容器内,在投射过程中隔膜破裂,上述物质依靠旋转或搅拌混合而迅速生成毒剂。

化学武器按毒剂分散方式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1)爆炸分散型 借炸药爆炸使毒剂成气雾状或液滴状分散。主要有化学炮弹、航弹、火箭弹、地雷等。

(2)热分散型 借烟火剂、火药的化学反应产生的热源或高速热气流使毒剂蒸发、升华、形成毒烟(气溶胶)、毒雾。主要有装填固体毒剂的手榴弹、炮弹及装填液体毒剂的毒雾航弹等。

(3)布洒型 利用高压气流将容器内的固体粉未毒剂、低挥发度液态毒剂喷出,使空气、地面和武器装备染毒。主要有毒烟罐、气溶胶发生器、布毒车、航空布洒器和喷洒型弹药等。

化学武器按装备对象可分为步兵化学武器,炮兵、导弹部队化学武器和航空兵化学武器等三类。他们分别适用于小规模、近距离攻击或设置化学障碍;快速实施突袭;集中的化学袭击和化学纵深攻击;以及灵活机动地实施远距离、大纵深、大规模的化学袭击。

二、防化器材

又称防化装备或“三防”装备,是用于防核、化学、生物武器袭击的侦检、防护、洗消、急救的各种器材、装备之总称。

1.侦察器材

通常由报警、侦毒、化验器材和毒剂侦察车等组成。

2.防护器材

分为个人和集体防护器材。前者指用于个人防止毒剂、放射性灰尘和生物战剂气溶胶伤害的器材,包括防毒面具、防毒衣、防毒斗蓬、防毒手套、防毒靴套等。集体防护器材包括永备工事、特种车辆的集防装置、野战掩蔽部、过滤通风设备等。

3.洗消器材包括个人洗消设备、小(大)型洗消设备、核生化战场上的供水设备等

4.急救器材包括解磷针、次氯酸钙悬浮液、一氯胺的乙醇溶液、氧气等。

三、化学毒剂的杀伤作用

毒剂按毒理作用分为六类。现分别介绍其主要杀伤作用机理。

(一)神经性毒剂

以神经系统受伤害为特点的毒剂,可通过呼吸道、皮肤、眼睛等途径使人员中毒,破坏神经冲动传导。中毒症状主要有:瞳孔收缩、流口水、恶心、呕吐、肌颤、痉挛和呼吸麻痹,很低的剂量或浓度即能致死。

神经性毒剂均含磷元素,属有机膦酸酯类化合物。此类毒剂为速杀性毒剂,可作为暂时性或持久性毒剂使用,造成空气、水源、地面或物体表面染毒,杀伤人畜,封锁交通枢纽和军事要地。

(二)糜烂性毒剂

以皮肤糜烂作用为主要伤害特点的毒剂,兼有全身中毒作用,可致死,其作用机理是破坏细胞中重要的酶和核酸,造成组织坏死。吸入后损伤呼吸道、肺组织及神经系统。接触皮肤和粘膜,引起红肿、起泡、溃疡,对眼睛也会造成严重伤害。

此类毒剂可作持久性或暂时性毒剂使用,造成空气、地面、物体大面染毒。糜烂性毒剂有三种,最重要的是芥子气。

(三)全身中毒性毒剂

又称血液性毒剂,主要抑制人体细胞和组织内的呼吸酶,造成全身性组织缺氧,例如吸入氢氰酸后立即出现昏迷、痉孪、呼吸困难,严重又未救治者将迅速死亡。

(四)窒息性毒剂

破坏组织引起肺水肿降低血液摄取氧的能力,造成机体缺氧以致窒息死亡的毒剂。对眼、鼻、喉也有一定刺激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量使用过,但以后作为军用毒剂的价值已日趋下降。

主要成员为光气(Phosgene),代号为:CO(美)和PG(英),学名二氯化碳酰。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气体,有烂于草味,吸入中毒,潜伏期数小时,表现为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昏迷乃至死亡。

(五)失能性毒剂

造成思维功能和躯体功能障碍,使人员暂时丧失战斗力的毒剂,简称失能剂。一般不引起死亡或造成永久性伤害。中毒后主要症状是口干、瞳孔散大、眩晕、反应迟钝、步态蹒跚、产生幻觉、瘫软、暂时失明、血压降低等。主要成员为毕兹(BZ),是精神失能剂,白色或黄色结晶,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能溶于稀酸和有机溶剂。国外正研究躯体失能剂。

(六)刺激性毒剂

以对人眼、鼻、喉、皮肤的局部刺激为主要毒害作用的毒剂。中毒后有流泪、眼痛、喷嚏、咳嗽、恶心、呕吐、胸痛、头痛及皮肤的痛等症状,使人员短时间失去战斗力,大量吸入也能造成肺部损伤甚至死亡。此类毒剂主要有四种:CS、CR、DM和CN。
http://www.ndcnc.gov.cn/datalib/2004/Science/DL/DL-63833

关于禁止发展、生产、储存和使用化学武器及销毁此种武器的公约
http://www.fmcoprc.gov.hk/chn/tyyflsw/gjgy/t54945.htm

第二个问题,自己去查,731的恶行我不想多说,收起你的笑脸,我相信在你看过日本人拿中国人做化学武器试验的场景后,你就笑不出来了。

细菌是生物武器
以化学毒剂杀伤有生力量的各种武器、器材统称为化学武器。如装有毒剂的化学炮弹、化学航弹、化学火箭弹、化学导弹、化学地雷和飞机布洒器、毒烟施放器材等。化学武器与常规武器相比有以下特点:

第一,伤害途径多。毒剂以多种形式通过多种途径使人畜遭到伤害。吸入染毒空气,皮肤接触毒剂的液滴和气雾,食入染毒的水和食物,都能遭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第二,作用时间长。常规武器的杀伤作用只限于爆炸或弹丸飞行的瞬间。化学武器的杀伤作用短则几分钟到几十分钟,长则几天、十几天。

第三,杀伤范围广。化学炮弹比同口径普通炮弹的杀伤威力要大几倍到几十倍。毒剂蒸气能到处扩散,无孔不入,渗入工事内部,杀伤隐蔽的有生力量。

第四,受气象、地形、地物的影响较大。不是全天候武器。

由于化学武器具有突出的杀伤效能,俄、美军都把它作为现代条件下作战的一种重要手段。他们大量装备、储存、并不断发展化学武器。俄军正式装备的具有弹药型号的毒剂有沙林、梭曼、塔崩、芥子气、路易氏气、氢氰酸、光气、苯氯乙酮、亚当氏气。美军装备的有沙林、维埃克斯(VS)、芥子气、氢氰酸、氯化氰、光气、毕兹(BZ)、西埃斯(CS)、苯氯乙酮、亚当氏气。据国外报导,俄军还装备有“V”类毒剂和“蓝-X”失能剂以及“黄雨”等。美国还装备有西阿尔(CR)毒剂。

另外,美、俄都在积极研制二元化学武器。其特点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能合成毒剂的物质分别装填在隔开的容器内。化学弹发射后,在弹体飞行的短暂时间内,隔膜破裂,这些物质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毒剂,在到达目标的瞬间杀伤人员。二元化学武器的突出优点是制造、贮存和使用都比较安全。它是现代化学武器的发展方向。据估计俄军的毒剂储备量为35万吨以上,其中神经性毒剂约占705,其它毒剂占30%。美国的毒剂储备量约为十几万吨。

化学武器种类

化学武器是利用化学毒剂的毒害作用杀伤、疲惫敌有生力量,迟滞、困扰其军事行动的各种武器、器材之总称,它包括:

1.毒剂

又称化学毒剂、化学战剂、军用毒剂,是军事行动中以毒害作用杀伤人畜的化学物质。它是化学武器的基础,对化学武器的性能和使用方式起着决定作用。目前外军装备的毒剂主要有6类14种。

2.化学武器

狭义的化学武器是指各种化学弹药和毒剂布洒器。化学弹药是指战斗部内主要装填毒剂(或二元化学武器前体)的弹药。主要有化学炮弹、化学航弹、化学手榴弹、化学枪榴弹、化学地雷、化学火箭弹和导弹的化学弹头等。由两种以上可以生成毒剂的无毒或低毒的化学物质构成的武器称为二元化学武器。化学物质分装在弹体中由隔膜隔开的容器内,在投射过程中隔膜破裂,上述物质依靠旋转或搅拌混合而迅速生成毒剂。

化学武器按毒剂分散方式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1)爆炸分散型 借炸药爆炸使毒剂成气雾状或液滴状分散。主要有化学炮弹、航弹、火箭弹、地雷等。

(2)热分散型 借烟火剂、火药的化学反应产生的热源或高速热气流使毒剂蒸发、升华、形成毒烟(气溶胶)、毒雾。主要有装填固体毒剂的手榴弹、炮弹及装填液体毒剂的毒雾航弹等。

(3)布洒型 利用高压气流将容器内的固体粉未毒剂、低挥发度液态毒剂喷出,使空气、地面和武器装备染毒。主要有毒烟罐、气溶胶发生器、布毒车、航空布洒器和喷洒型弹药等。

化学武器按装备对象可分为步兵化学武器,炮兵、导弹部队化学武器和航空兵化学武器等三类。他们分别适用于小规模、近距离攻击或设置化学障碍;快速实施突袭;集中的化学袭击和化学纵深攻击;以及灵活机动地实施远距离、大纵深、大规模的化学袭击。

二、防化器材

又称防化装备或“三防”装备,是用于防核、化学、生物武器袭击的侦检、防护、洗消、急救的各种器材、装备之总称。

1.侦察器材

通常由报警、侦毒、化验器材和毒剂侦察车等组成。

2.防护器材

分为个人和集体防护器材。前者指用于个人防止毒剂、放射性灰尘和生物战剂气溶胶伤害的器材,包括防毒面具、防毒衣、防毒斗蓬、防毒手套、防毒靴套等。集体防护器材包括永备工事、特种车辆的集防装置、野战掩蔽部、过滤通风设备等。

3.洗消器材包括个人洗消设备、小(大)型洗消设备、核生化战场上的供水设备等

4.急救器材包括解磷针、次氯酸钙悬浮液、一氯胺的乙醇溶液、氧气等。

三、化学毒剂的杀伤作用

毒剂按毒理作用分为六类。现分别介绍其主要杀伤作用机理。

(一)神经性毒剂

以神经系统受伤害为特点的毒剂,可通过呼吸道、皮肤、眼睛等途径使人员中毒,破坏神经冲动传导。中毒症状主要有:瞳孔收缩、流口水、恶心、呕吐、肌颤、痉挛和呼吸麻痹,很低的剂量或浓度即能致死。

神经性毒剂均含磷元素,属有机膦酸酯类化合物。此类毒剂为速杀性毒剂,可作为暂时性或持久性毒剂使用,造成空气、水源、地面或物体表面染毒,杀伤人畜,封锁交通枢纽和军事要地。

(二)糜烂性毒剂

以皮肤糜烂作用为主要伤害特点的毒剂,兼有全身中毒作用,可致死,其作用机理是破坏细胞中重要的酶和核酸,造成组织坏死。吸入后损伤呼吸道、肺组织及神经系统。接触皮肤和粘膜,引起红肿、起泡、溃疡,对眼睛也会造成严重伤害。

此类毒剂可作持久性或暂时性毒剂使用,造成空气、地面、物体大面染毒。糜烂性毒剂有三种,最重要的是芥子气。

(三)全身中毒性毒剂

又称血液性毒剂,主要抑制人体细胞和组织内的呼吸酶,造成全身性组织缺氧,例如吸入氢氰酸后立即出现昏迷、痉孪、呼吸困难,严重又未救治者将迅速死亡。

(四)窒息性毒剂

破坏组织引起肺水肿降低血液摄取氧的能力,造成机体缺氧以致窒息死亡的毒剂。对眼、鼻、喉也有一定刺激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量使用过,但以后作为军用毒剂的价值已日趋下降。

主要成员为光气(Phosgene),代号为:CO(美)和PG(英),学名二氯化碳酰。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气体,有烂于草味,吸入中毒,潜伏期数小时,表现为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昏迷乃至死亡。

(五)失能性毒剂

造成思维功能和躯体功能障碍,使人员暂时丧失战斗力的毒剂,简称失能剂。一般不引起死亡或造成永久性伤害。中毒后主要症状是口干、瞳孔散大、眩晕、反应迟钝、步态蹒跚、产生幻觉、瘫软、暂时失明、血压降低等。主要成员为毕兹(BZ),是精神失能剂,白色或黄色结晶,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能溶于稀酸和有机溶剂。国外正研究躯体失能剂。

(六)刺激性毒剂

以对人眼、鼻、喉、皮肤的局部刺激为主要毒害作用的毒剂。中毒后有流泪、眼痛、喷嚏、咳嗽、恶心、呕吐、胸痛、头痛及皮肤的痛等症状,使人员短时间失去战斗力,大量吸入也能造成肺部损伤甚至死亡。此类毒剂主要有四种:CS、CR、DM和CN。

关于禁止发展、生产、储存和使用化学武器及销毁此种武器的公约



生化武器有很多种,而且每隔几年都会更新换代。
在抗日的最后阶段,日军已经研发到了第六代生化武器,1945年日军731和431基本全军覆没。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与日军作战很大程度上在日军的毒气生化武器上损失很大。如果是硬打,日军早被打蒙了。日军经常让一个中队展开自杀式攻击去攻打一个国军一个师,明显是打不过,但是日军身上有生化弹。一旦日军冲进国军的包围之中,那便是中心开花。

你真重口,在工厂发明的毒气就在集中营找几个毒死他们呗 - -


二战时日军在中国使用的化学武器有哪几种?
当时日军在中国战场使用的化学武器有:芥子气、路易氏气、光气、二苯氰砷、氢氰砷、二苯基乙酮、苯氯乙酮和三氰化砷等,共8种标准毒气。而日军使用的的化学战武器则种类繁多,除各种毒气航弹,炮弹外,主要还有毒气筒,布毒器,布毒车,毒气钢瓶等等。另外,据最新资料显示:日军侵华战争时期曾生产...

日寇 在中国 遗留 了多少 化学武器
当时日军在中国战场使用的化学武器有:芥子气、路易氏气、光气、二苯氰砷、氢氰砷、二苯基乙酮、苯氯乙酮和三氰化砷等,共8种标准毒气。而日军使用的的化学战武器则种类繁多,除各种毒气航弹,炮弹外,主要还有毒气筒,布毒器,布毒车,毒气钢瓶等等。另外,据最新资料显示:日军侵华战争时期曾生产...

二战时日本的化学战争(1)——二战时日本人对于化学武器的生产之芥子气...
毒剂库的恐怖力量: 日军在战争中储备了骇人听闻的化学武器,总计芥子气3610吨、路易斯毒气1381吨,以及一系列全身中毒性毒气,如HCN 255吨、氯苯乙酮172吨等,总量达到4991吨。同时,烟雾毒剂如二苯氰化砷1957吨和发烟剂12750吨,足以制造毁灭性的烟雾攻击。防毒面具与防护设施: 为了应对这些恐怖的化学...

516部队日本化学武器发展简史
在第五一六部队的活动中,化学战被系统地用于实验和训练,与第七三一部队合作进行人体实验,如1939年在齐齐哈尔成立的部队。他们在东北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毒气使用,甚至在西安事变后,日本陆军计划大量采购防毒装备。日军的化学武器研究与实战结合,包括在台湾的热带试验,发展出多种可怕武器,如远程布毒器...

日本人二战使用生化武器的证据
有关资料显示,日本陆军和海军在二战期间生产芥子气,路易氏剂等毒剂共计7000多吨,其中,化学武器绝大多数运到了中国。日本战败后,为掩盖其违反国际法使用化学武器的证据,将数百万件化学武器就地掩埋,或弃之于江河湖泊中,给中国人民生命财产和生态安全造成了巨大危害。 解放军总参谋部防化指挥工程学院...

一战日本有化学武器吗
时 间 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 日本化学武器发展 日本军队对化学战始终抱有极大的热情,不惜投入极大的人力物力来研究化学战。于1928年开始实验性生产芥子气。6年后日本人每周生产一吨路易氏气。1939年8月,在黑龙江省的齐齐哈尔市火车站以东1公里的郊外成立的关东军第五一六部队,正式名称是...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化学武器使用案例
日军在1942年的浙赣作战、1943年的常德作战、1944年的长衡作战等战役中,都频繁使用毒气。正如日本学者粟屋宪太郎等指出的那样,毒气战并非是一线部队的肆意妄为,而是“在日军最高层的具体命令之下,得到作为天皇幕僚长的参谋总长的准用命令后才大规模使用的。在苦战之时可以说是经常使用”。日军在对抗日...

二战时期日本的化学武器是咋回事
日本是在二战中系统的大规模使用化学武器的唯一国家,日本在整个侵华战争中至少向中国战场运送了3000吨化学武器,战败里为了掩盖他们的使用化学武器的罪行,他们将大量的化学武器就地掩埋,给我国人民留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特别在齐齐哈尔的毒气泄露事件,造成我国人民的大量伤亡。而日本人至今不肯交出当初掩埋化学武器的相关文...

日本侵略中国时有没有用化学武器?
日本侵略中国时确实用化学武器,日本731部队就是始作俑者,分别在1940年浙江省宁波地区、1941年湖南省常德地区、1942年浙赣铁路沿线进行了细菌战,罪行滔天,日本侵略者的很多罪行令人发指,罄竹难书。

第2次世界大战日本在中华留下的化学武器是什么?
使皮肤大面积溃烂,吸入后会引发肺水肿导致死亡;窒息弹(日方称蓝色药剂):对咽喉、支气管产生强烈刺激,致使窒息死亡;血液弹(日方称茶色药剂):对体内铁离子产生影响,导致细胞无法呼吸,从而致死;呕吐弹(日方称红色药剂):对眼睛、鼻腔等造成刺激,出现呕吐、咳嗽、头痛、胸部压迫感等症状;催泪弹(日...

玉林市13572565554: 二战时期日本的化学武器是怎么回事? -
强莎呋布: 细菌是生物武器 以化学毒剂杀伤有生力量的各种武器、器材统称为化学武器.如装有毒剂的化学炮弹、化学航弹、化学火箭弹、化学导弹、化学地雷和飞机布洒器、毒烟施放器材等.化学武器与常规武器相比有以下特点: 第一,伤害途径多....

玉林市13572565554: 二战时期日本的化学武器是怎么回事?二战时期日本的化学武器是怎么回
强莎呋布: 战争期间,日本动用包括生物与化学等各种武器,但最终未能完全击败中国

玉林市13572565554: 二战时日军在中国使用的化学武器有哪几种? -
强莎呋布: 当时日军在中国战场使用的化学武器有:芥子气、路易氏气、光气、二苯氰砷、氢氰砷、二苯基乙酮、苯氯乙酮和三氰化砷等,共8种标准毒气.而日军使用的的化学战武器则种类繁多,除各种毒气航弹,炮弹外,主要还有毒气筒,布毒器,布...

玉林市13572565554: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在中国哪些地方使用了生物或化学武器?日军在中国
强莎呋布: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所有交战国中,日本是唯一在战场上使用化学武器和生物(细菌)武器的国家.其他主要参战国如美国、英国、苏联、德国等,均有生产生化武器的手段...

玉林市13572565554: 二战中日本在中国使用的化学武器有哪些
强莎呋布: :芥子气(德式)、芥子气(法式)、不冻芥子气(德式)、路易氏气、二苯氰胂、光气、苯氯乙酮、氰溴甲苯和氢氰酸.这些毒剂往往随火箭炮、迫击炮、加农炮、手榴弹等一起发射,以此造成更大、更多的伤亡.生物武器有:肉毒杆菌、鼠疫、伤寒, 二战中日本在中国主要使用芥子气,随迫击炮使用.诺门坎事件时日本人在河水里投过鼠疫 肉毒杆菌 ,但是苏联军队使用的是输水管道的自来水,所以没有任何苏联人中毒,反倒是很多日本兵误饮河水中毒伤亡、

玉林市13572565554: 2战鬼子用的毒气是什么气体? -
强莎呋布: 是芥子毒气 是小鬼子从纳 粹德 国那学来的 介绍一下芥子毒气,学名二氯二乙硫醚(bis(2-chloroethyl) sulfide),也叫芥子气,是一种散发有害气体的液体毒剂,属化学武器中的糜烂性毒剂,中毒后无特效药. 正常气候条件下,仅0.2毫克/升...

玉林市13572565554: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化学武器使用案例 -
强莎呋布:瓦斯部队是侵华日军的常设兵种,毒气是日军的必备装备.1938年徐州会战、安庆战役后,日军加快了大规模实施毒气战的步伐.据不完全统计,侵华日军先后在中国17个省、市的77个...

玉林市13572565554: 日本侵华战争在哪些战役使用了化学武器 -
强莎呋布: 日军在1937年8月的凇沪会战中首次使用了催泪性气体和喷嚏性(呕吐性)气体,此后日军在中国各个战场上纷纷使用毒气,尤其是自1938年8月开始的武汉会战,日军使日军进行毒气战的次数是1937年9次,1938年105次,1939年455次,1940年259次,1941年231次,1942年76次,1943年137次,1944年38次,1945年2次,总计1312次(1945年的数据不完全统计).1945年5月8日在豆腐屯(音译)战斗中日军进行了在中国的最后一次的毒气战.用毒气更加肆无忌惮并开始使用剧毒的糜烂性毒气芥子气和路易氏气.

玉林市13572565554: 当年侵华日军遗留的化学武器伤害中国人民的事实有哪些?分析侵略战争带来的长期危害. -
强莎呋布: 3月13日,侵华日军遗留化学武器受害者家属及支持者在日本东京高等法院门口举行抗议活动,要求日本政府承认侵华日军遗留化学武器给中国人民造成的伤害,并对此进行谢罪和赔偿. 当日,日本东京高等法院就侵华日军遗留化学武器诉讼案作出二审判决,驳回了中国原告要求日本政府给予赔偿的诉讼请求.原告律师团表示将向日本最高法院提出上诉.

玉林市13572565554: 二战的氧气鱼雷是什么原理? -
强莎呋布: 二战中最为著名的氧气动力鱼雷,是西方称之为的“长矛”鱼雷.这种氧气动力鱼雷是日本在二战时期最为成功的武器之一,其中最基本和最主要的型号是93式鱼雷,正式命名为 “六十一厘米九三式无气泡氧气动力鱼雷”(日文原文称氧气鱼...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