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冠、而立、不惑、知天命、花甲、古稀、耄耋、期颐有什么典故来历?

作者&投稿:主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年龄称谓:垂髫 束发 弱冠 而立 不惑 知命 花甲 古稀! 耄耋 期颐 都表示~

1、垂髫(tiáo):3、4岁至8、9的儿童。
2、束发:指15岁。
3、弱冠:指20岁。
4、而立:指30岁。
5、不惑:指40岁。
6、知命(半百):指50岁。
7、花甲(耳顺):指60岁。
8、古稀:指70岁。
9、耄耋:指80-90岁。
10、期颐:百岁。
常说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则来自于《论语·为政篇》的记载:“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汉人戴圣所辑《礼记·曲记篇》中说:“人生十年曰幼,二十曰弱,三十曰壮,四十曰强,五十曰艾,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其中还有耄年有罪不加身的说法。但后人却常把“幼学”、“弱冠”等作为年龄称谓。


扩展资料
年龄称谓
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比如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是因为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襁褓—— 不满周岁 黄口——本指雏鸟,后比喻幼儿,10岁以下。
总角、孩提——幼年泛称。
垂髫(tiáo)、始龀(chèn)——童年泛称。
幼学——10岁 束发——15岁左右
弱冠——20岁
而立之年——30岁
不惑之年——40岁
知命之年、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50岁
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60岁
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70岁
杖朝之年——80岁
耄耋(mào dié)之年——八九十岁的年纪  
鲐背之年——90岁
期颐(jīyí)之年——100岁

  1. 弱冠:二十曰弱,冠。——《礼记·曲礼》

  2. 而立:三十而立。——《论语·为政》

  3. 不惑:孔子自称四十不惑,后人因称四十岁为「不惑」。

  4. 知天命:“五十知天命,吾其达此生。”———《岳州夜坐》

  5. 花甲: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计有功《唐诗纪事》

  6. 古稀:杜甫.曲江二首之一:「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7. 耄耋:汉.曹操.对酒歌:「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8. 期颐: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男子20岁称为弱冠 弱冠一词语 出自于《礼记》 “(男子)二十曰弱冠” 30岁称为而立 40岁称为不惑 50岁称为知天命 “而立”“不惑”“知天命”出自于《论语·为政》



古代对于人们年龄的称谓有很多种,而且每一种称谓都有其来历和典故,说起来如数家珍,让人不得不叹服中华文化的博大和源远流长。现代人们对此了解得太少了,以至于每当听到这些对年龄的传统称谓时,很多人都如同坠入云里雾里,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古代的这些年龄称谓。

汤饼之期和赤子、襁褓

“汤饼之期”指的是刚刚出生三天的婴儿,在这一天,婴儿的父母会设宴招待亲友,在古时候也称作“汤饼宴”或者“汤饼会”,在现代的南方一些地区则称为“三朝酒”;赤子和襁褓都是指还没有满一岁的婴儿,这时候的孩子太小,平时都是光着身子用襁褓包着的,所以称为“赤子”、“襁褓”。

初度、牙牙、孩提

初度是指刚满一周岁的孩子,后来初度也包含了“生日”的意思,比如50岁被称为50初度;牙牙则是“牙牙学语”的意思,也是指一岁的孩子,这个时候的孩子刚刚学会走路,已经开始学着说话了;孩提是两三岁的小孩子,这时候他们已经学会走路,并且逐渐学会说很多话了,只是这时候还比较天真,处在孩提时代。

总角、垂髫

总角是指人从幼童成长到少年这段时期,大约在七八岁到十三岁左右,这个年龄段的小孩子经常把头发扎成两个冲天小辫,一左一右,就像两只牛角一样,所以被称为总角;垂髫是说古时候的孩子还没有戴帽子,头发经常是下垂状态的,所以被称为“垂髫”。

豆蔻、束发

豆蔻是一种在初夏时节开花的美好植物,那时还没有到盛夏,所以“豆蔻”在古代被用来形容女孩子13岁到16岁这段最美好的年龄,“豆蔻年华”这个词语就是这样来的;束发是指古代男孩子到了15岁的时候,就要把头发束扎好盘在头顶上,这算是到了一个年龄段,作为男孩子15岁以后就要学习技艺。



一、弱冠

“冠礼”,是古代汉族的成年礼,嘉礼的一种,源于周朝。据专家考证古代早期的原始社会,男女青年进入成年阶段时会举行一种仪式,称为“成丁礼”、“入社礼”,而这种“成丁礼”后来就演变成冠礼。

二、而立

而立是古代汉族年龄称谓。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

三、不惑

不惑,是对于仁义礼有完全的了解,有完全的了解所以不惑,而立是做事能循礼,但并不完全了解,孔子说:“智者不惑。”又说:“智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即表明了智和仁的关系。因此,不惑是对于仁义礼有完全的了解,达到智者的地步。

四、知天命

古人的形容人到了五十的事情,大雅的叙述方法。“知天命”不是听天由命、无所作为,而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为但不企求结果。

所以,“五十而知天命”,是说五十岁之后,知道了理想实现之艰难,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结果。五十之前,全力以赴希望有所成就,而五十之后,虽然仍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但对个人荣辱已经淡然。

五、花甲

花甲,指60岁。花甲一词出自中国古代历法,以六十年为一循环,一循环称为一甲子,又因干支名号繁多且相互交错,又称花甲。

有一种说法是,人的指甲根部有一道白色的痕迹,到了六十岁,随着身体的愈加衰老,这道白痕就会消失不见,故而称作“花甲”。当然也有例外的,比如身体好的人超过六十岁,白痕还在,而有的人身体衰弱,未到六十岁也有可能没有白痕。

六、古稀

明朝时期,著名书画家唐寅(唐伯虎)读了杜诗后,感慨自己已活过了“古稀”,他填了一首《七十词》:“人生七十古稀,我年七十为奇。前二年幼小,后十年衰老,中间止有五十年,一半又在夜里过了,算来止有二十五年在世,受尽多少奔波烦恼。”

唐寅虽活过古稀,仍感叹唏嘘人生几何。查核一下,千多年前的“古稀”老翁,确实稀少的很。仅以知名的诗人、学问家为例,超过七十岁的真是寥寥无几。但是,到了数百年前,社会不断进步,人的寿命已长了很多,仍以名家为例,不仅感叹古稀的唐寅已超过古稀

六、耄耋

读作mào dié。耄,年纪约八十至九十岁。耋,年纪为八十岁。耄耋指年纪很大的人。古时男女称呼年龄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讲,男性称“寿”,而女性是不称寿的,一般称“福”。

七、期颐

古时称百岁为 “期颐之年 ” 。 期颐:百岁之人。 源于汉时戴圣所辑的《礼记·曲礼篇》:“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

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传。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 “期颐之年 ”。

古代各年龄段的称谓:

1、赤子:初生的婴儿。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2、襁褓:亦作“襁保”、“强葆”,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如《后汉书·桓郁传》:“昔成王幼小,越在襁保。”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3、孩提:指二三岁的幼儿。《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赵岐注:“孩提,二三岁之间,在襁褓知孩笑,可提抱者也。”亦作“孩抱”。

4、龆龀:儿童换齿。《韩诗外传》:“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龆齿;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龆齿。”即指七八岁的儿童。

5、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古时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因此以“垂髫”指童年或儿童。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指刚成年。指二十岁。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而立(而立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而立之年:指三十岁。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始室:三十岁。《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不惑(不惑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40岁为“不惑之年”。不惑之年:指四十岁。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艾称年老的。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
知天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
知命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花甲:指六十岁,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
花甲之年:指60岁。

从心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70岁为“从心之年”。
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 古稀寿:指70岁寿辰。源于杜甫“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诗句。 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耄:指八九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老耄、耄耋之年。
耄耋:耄[mào],《盐铁论·孝养》中写道:“七十曰耄。”《礼记·曲礼》说:“八十九十曰耋。”耋[dié],《尔雅·释言》注:“八十为耋。”把上面几种说法合起来,我们可以看到,“耄耋”是指人的高寿,大约是“七老八十”了。耄[mào]耋[dié]:泛指晚年。耄,八九十岁的年纪。耄,七八十岁的年纪。耄(mao)耋(die)指八九十岁。毛传又云:“耋,老也,八十曰耋。”后人因称八九十岁的老人为“耄耋”。 耄[mao]耋[die]之年:指八九十岁。九十岁也可称耄耋之年。

期颐:指百岁高寿。期颐:期,朱熹讲是“周匝之义”,即转过一圈了,“谓百年已周”。颐,朱熹讲是“谓当养而已”。即生活起居诗人养护。期颐就是指百岁之人。期颐指一百岁。“期颐”是人寿至“百岁”的特称。《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动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期颐之年:指百岁。


弱冠、而立、不惑、知天命、花甲、古稀、耄耋、期颐有什么典故来历...
古代对于人们年龄的称谓有很多种,而且每一种称谓都有其来历和典故,说起来如数家珍,让人不得不叹服中华文化的博大和源远流长。现代人们对此了解得太少了,以至于每当听到这些对年龄的传统称谓时,很多人都如同坠入云里雾里,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古代的这些年龄称谓。汤饼之期和赤子、襁褓“...

二十加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六十知天命…何解?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志学:为15岁。 志学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

垂髫() 总角() 豆蔻() 弱冠() 而立() 不惑() 知命()耳顺() 耄耋...
而立(三十岁):男子到了三十岁,被认为是已经成熟,可以自立的年纪,故称而立之年。不惑(四十岁):到了四十岁,男子在人生道路上积累了经验,不再感到迷惑,故称不惑之年。知命(五十岁):五十岁的人对自己的命运有了更深的理解,知天命而不惑,故称知命之年。耳顺(六十岁):六十岁的老人...

而立、不惑、豆蔻、弱冠、古稀都代表什么年龄
1、而立:这个词语代表的是三十岁。孔子曾说过“三十而立”,意味着到了这个年纪,一个人应该能够独立担当社会责任,有所成就。2、不惑:这个词语指的是四十岁。孔子认为到了四十岁,人应该能洞察世事,不再轻易被外物所迷惑。3、豆蔻:这个词语用来形容女子大约十三四岁的年纪。源自杜牧的诗句“娉娉...

古代年龄称谓:垂髫 束发 弱冠 而立 不惑 知命 花甲 古稀! 耄耋 期颐...
5.不惑:bù huò 解释:出自《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例句:人以怒迁,公能自克;人以利回,公能不惑。——宋·曾巩《故翰林侍读学士钱公墓志铭》6.知命:zhī mìng 解释:五十岁的代称。例句:《易·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7.花甲:huā jiǎ 解...

襁褓,孩提,总角,豆蔻年华,及笄,弱冠,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天命,花甲...
襁褓:指未满周岁的婴儿;孩提:指2~3岁的儿童;总角:指幼年儿童(又叫垂髫);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岁;及笄:指女子十五岁;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又称加冠);而立之年:指三十岁;不惑之年:指四十岁;知天命:指五十岁(又称半百);花甲:指六十岁(又称耳顺);古稀:指七十岁;耄耋之年...

而立、不惑、豆蔻、弱冠、古稀都代表什么年龄?
古稀——70岁。解析如下:1、而立、不惑,出自《论语·为政篇》:“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距。”2、豆蔻,出自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3、弱冠,出自《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4...

而立之年、不惑之年、豆蔻年华、弱冠之年各是什么意思?
而立指三十岁,不惑指四十岁,豆蔻指十三岁(女子),弱冠指二十岁(男子),古稀指七十岁。1、而立、不惑 这两个词出自于《论语·为政》篇第四章,原文如下: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译文】孔子说:“我...

文言文年龄常识
古代有关年龄的比喻称谓: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未满周岁的儿童――襁褓;2-3岁――孩提;童年——总角,垂髫;8岁(男)——龆年;10岁以下――黄口;10岁(女)——髻年;12岁(女)――金钗之年;13—14岁(女)――豆蔻年华;13—15岁——舞勺之年;15岁(女)——及笄之年;15岁...

二十加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六十知天命…何解
三十而立——人在三十岁时就应该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四十不惑——人到了四十岁就没有什么可以顾虑、疑惑的了。(有一种没有选择和后退的心理)五十知命——五十岁就不得不认命了,已经无法抗拒了。六十花甲——六十在阴历来算,已经天支地干一个轮回了,要认老了。七十古稀——七十就...

独山子区18552831389: 花甲,知天命,古稀,弱冠,而立,不惑,耄耋,是多大 -
焦岭西沙:[答案]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为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

独山子区18552831389: 对应的年龄及冠,而立,不惑,知天命,花甲,古稀,耄耋,期颐 -
焦岭西沙:[答案]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为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当而立感叹弱冠.

独山子区18552831389: 而立( ) 不惑( ) 花甲( ) 古稀( ) 知天命,半百 ( )的岁数 -
焦岭西沙:[答案] 男子是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为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

独山子区18552831389: 弱冠之年,而立之年,不惑之年,天命之年,花甲之年,古稀之年各是啥意思??简节一点! -
焦岭西沙: 弱冠:男子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表示已成年. 《礼记·曲礼上》说:“二十曰弱冠.”西晋左思《咏史》诗:“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30岁.孔子《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后因...

独山子区18552831389: 请写出与之相对的年龄 1满月( ) 2周岁( ) 3弱冠( ) 4而立( ) 5不惑( ) 6知天命( ) 7花甲( ) 8古稀( ) -
焦岭西沙:[答案] 不满周岁的儿童――襁褓 ,2-3岁――孩提 ,20岁——弱冠 ,30岁——而立,40岁——不惑,50岁——知命,60岁——花甲,70岁——古稀

独山子区18552831389: 古汉语里这几个词怎么排序,从小到大襁褓 黄口 垂髫 而立 束发 弱冠 知天命 不惑 古稀 花甲 期颐 耄耋 -
焦岭西沙:[答案] 这组词都与年龄有关,从小到大的排序如下: 襁褓 黄口 垂髫 束发 弱冠 而立 不惑 知天命 花甲 古稀 耄耋 期颐

独山子区18552831389: 不惑,花甲,而立,古稀,知天命,耄耋关于这些的准确年龄! -
焦岭西沙:[答案] 20-弱冠30-而立40-不惑50-知天命 60-顺耳(花甲)70-古稀80、90-耄耋 100-期颐 吾十有(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的话

独山子区18552831389: 古代年龄称谓:垂髫 束发 弱冠 而立 不惑 知命 花甲 古稀! 耄耋 期颐 都表示几岁?! -
焦岭西沙:[答案] 襁褓—— 不满周岁 黄口——本指雏鸟,后比喻幼儿,10岁以下. 总角、孩提——幼年泛称. 垂髫(tiáo)、始龀(chèn)——童年泛称. 幼学——10岁 束发——15岁左右 弱冠——20岁 而立之年——30岁 不惑之年——40岁 知命之年、年逾半百、...

独山子区18552831389: 而立( )空里填几岁?不惑( )呢?知天命( )呢?花甲( )呢?古稀( )呢?耄耋( )呢?期颐( )呢 -
焦岭西沙:[答案]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为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 期颐,汉语词语,也称为人瑞.指百岁以上的老人.

独山子区18552831389: 求“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为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出处如题“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为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 -
焦岭西沙:[答案] 《论语》里原文为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其它的是凑在一起的.“当而立感叹弱冠,当不惑感叹而立”两句明显是后人生发出来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