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人地关系的角度认识中国地理特征

作者&投稿:衅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从人地关系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地理特征~

1)季风影响显著,范围广阔.季风环流使东亚大气运行发生明显改变,也大大改变了气候要素的组合形式与分布规律.季风的强弱和影响的范围,各年不同,各月不同,但季风在一年中的交替和南北推移,对我国自然景观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东部和西部的差异以及东部季风区自然地带的南北递变,在很大程度上受季风的控制.我国亚热带有着广阔的面积,从南到北跨纬度12°之多,我国的亚热带植物在世界同类植物中所占面积也最大.广大亚热带地区不像世界同纬度许多地区那样表现为荒漠或草原,由于受季风的影响,在高温季节降水丰沛,气候温暖湿润,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农业发达地区.
2)地形复杂,高原、山地和丘陵占有很大比重.青藏高原雄踞我国西部,高原上耸立着许多著名的高大山系,位于中尼边境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1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高山高原,占国土面积的25%.我国东部有广阔的平原,其间也散布着许多中山、低山和丘陵.在自然地域分异中,水平地带与垂直地带犬牙交错.不同水平地带内的山地各具不同的垂直带结构,从而加深了我国自然条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我国自然地域分异具有世界罕见的独特性.特别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 500米,面积约为国土总面积的1/4.它的存在极大地破坏了通常的水平地带结构.高原上的土壤、植被既与同纬度低海拔的水平地带不同,属于垂直地带性的高寒类型,又与同纬度的山地土壤植被有明显区别.而类型相似的土壤植被在高原上分布的海拔界限也远比同纬度的山地为高,植被的旱生性也比同纬度的山地强烈.
3)独特的自然发展历史,土壤、生物资源丰富.在我国,某些从地质时期(主要是新生代)承袭下来的因素,在现代自然界中仍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由于第四纪冰川作用远没有欧洲、北美同纬度地区那样广泛、强烈,生物演化受到的影响较少,所以生物种属(包括特有种属)特别繁多,地理成分复杂,分布亦比较混杂.古代红色风化壳分布范围很广,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但甚至在大兴安岭还可见到.在现代土壤中也可能反映古代红色风化壳的残留特征.对历史过程中遗留下来的许多自然痕迹,必须和现代自然过程比较才能获得合理的解释.
4)人类活动使自然界发生深刻的变化.我国历史悠久,长期的人类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加速或延缓了自然景观的演变过程,强烈地改变着自然面貌.
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开垦草原,砍伐森林,疏干沼泽,圩湖筑垸,围海造田,修塘筑堰,开河修渠,在祖国大地上开拓了十多亿亩耕地,培育了许多作物和牲畜品种,建成了都江堰、大运河等驰名中外的水利工程.解放以来,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展生产,改造山河,使过去经常泛滥成灾的黄河、淮河、海河等重要江河得到了治理,修建了许多水库、分洪、滞洪和水利枢纽工程,发挥了防洪、灌溉、发电、运输等多方面的综合水利效益.营建了大面积防风固沙林与海防林,为国民经济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同时也使祖国的自然面貌发生重大变化。

一、先看几组数据
根据《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我国土地面积960.0万平方公里,2010年底总人数134091.0万人。其中,东部地区土地面积91.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9.5%,人口50663.7万人,占全国38%;中部地区土地面积102.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10.7%,人口35696.6万人,占全国26.8%;西部地区土地面积686.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71.5%,人口36069.3万人,占全国27.0%;东北地区土地面积78.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8.2%,人口10954.9万人,占全国8.2%。
二、地区划分
从区域经济学角度来看,我国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十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十二省市;东北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港澳台三地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缺乏经济数据,不列入经济区域考虑。
三、各省市自治区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底统计数)
东部地区:(单位:万人)
北京1962
天津1299
河北7194
上海2303
江苏7869
浙江5447
福建3693
山东9588
广东10441
海南869
中部地区:(单位:万人)
山西3574
安徽5957
江西4462
河南9405
湖北5728
湖南6570
西部地区:(单位:万人)
内蒙古2472
广西4610
重庆2885
四川8045
贵州3479
云南4602
西藏301
陕西3735
甘肃2560
青海563
宁夏633
新疆2185
东北地区:(单位:万人)
辽宁4375
吉林2747
黑龙江3833

总结性的言论说不好,怕误导他人,特把数据列在这,请高手来说吧!

1)季风影响显著,范围广阔。季风环流使东亚大气运行发生明显改变,也大大改变了气候要素的组合形式与分布规律。季风的强弱和影响的范围,各年不同,各月不同,但季风在一年中的交替和南北推移,对我国自然景观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东部和西部的差异以及东部季风区自然地带的南北递变,在很大程度上受季风的控制。我国亚热带有着广阔的面积,从南到北跨纬度12°之多,我国的亚热带植物在世界同类植物中所占面积也最大。广大亚热带地区不像世界同纬度许多地区那样表现为荒漠或草原,由于受季风的影响,在高温季节降水丰沛,气候温暖湿润,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农业发达地区。

2)地形复杂,高原、山地和丘陵占有很大比重。青藏高原雄踞我国西部,高原上耸立着许多著名的高大山系,位于中尼边境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1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高山高原,占国土面积的25%。我国东部有广阔的平原,其间也散布着许多中山、低山和丘陵。在自然地域分异中,水平地带与垂直地带犬牙交错。不同水平地带内的山地各具不同的垂直带结构,从而加深了我国自然条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我国自然地域分异具有世界罕见的独特性。特别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 500米,面积约为国土总面积的1/4。它的存在极大地破坏了通常的水平地带结构。高原上的土壤、植被既与同纬度低海拔的水平地带不同,属于垂直地带性的高寒类型,又与同纬度的山地土壤植被有明显区别。而类型相似的土壤植被在高原上分布的海拔界限也远比同纬度的山地为高,植被的旱生性也比同纬度的山地强烈。

3)独特的自然发展历史,土壤、生物资源丰富。在我国,某些从地质时期(主要是新生代)承袭下来的因素,在现代自然界中仍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由于第四纪冰川作用远没有欧洲、北美同纬度地区那样广泛、强烈,生物演化受到的影响较少,所以生物种属(包括特有种属)特别繁多,地理成分复杂,分布亦比较混杂。古代红色风化壳分布范围很广,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但甚至在大兴安岭还可见到。在现代土壤中也可能反映古代红色风化壳的残留特征。对历史过程中遗留下来的许多自然痕迹,必须和现代自然过程比较才能获得合理的解释。

4)人类活动使自然界发生深刻的变化。我国历史悠久,长期的人类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加速或延缓了自然景观的演变过程,强烈地改变着自然面貌。

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开垦草原,砍伐森林,疏干沼泽,圩湖筑垸,围海造田,修塘筑堰,开河修渠,在祖国大地上开拓了十多亿亩耕地,培育了许多作物和牲畜品种,建成了都江堰、大运河等驰名中外的水利工程。解放以来,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展生产,改造山河,使过去经常泛滥成灾的黄河、淮河、海河等重要江河得到了治理,修建了许多水库、分洪、滞洪和水利枢纽工程,发挥了防洪、灌溉、发电、运输等多方面的综合水利效益。营建了大面积防风固沙林与海防林,为国民经济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同时也使祖国的自然面貌发生重大变化

第一,整体看,中国人口密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约3倍,同时适宜人类居住的区域在中国9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比例又较低,高寒、过度干旱的无人区占到了国土面积的1/3以上,因此,各级城镇出现了人口的过度集中;
第二,中国人口在大兴安岭(东北三省西侧)-长城中西段(山西、陕西西北侧)-四川西部山区(四川纵向一分为二)一线为界,东部约40%的区域集中了中国90%的人口,西部区域只有各省区的核心城市周边才有部分人口集中,其余部分人口稀少;
第三,人口大规模集中的区域是东北平原(80万平方公里约1亿人口)、华北平原(京津、河北、河南、山东等约50万平方公里3亿人口)、江浙地区(苏南、上海、浙江、皖南约30万平方公里2亿人口)、长江中游沿岸(湖南、湖北、江西部分区域30万平方公里1.5亿人左右)、珠江流域中下游(广东东南大部、福建大部10万平方公里1.2亿人左右)、四川盆地(成都平原、重庆长江沿岸30万平方公里1亿人);
第四,各省区核心城市、经济发达中型城市人口过度集中,这从房价就可以看出来,京、津、沪、重庆城区、18个副省级城市、中西部主要城市、沿海省份的绝大多数大、中、小城市,人口过度集中,多数已超人口适宜承载上限;
第五,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因经济活动的流动而差别极大,传统的人口较多欠发达省份如河南、四川、湖南、湖北、江西、安徽、云南、贵州等人口大量流出,大约占到户籍人口的10%左右,而经济发达的省份,如广东、福建、浙江、江苏、京津沪,常住人口远多于户籍人口,如广东户籍不足8000万人,而常住人口已过亿,江苏户籍人口不足5000万,而常住人口近8000万,京津沪人口更是几乎翻番,部分欠发达但有发展机会的西、北部省份人口也有一定的增加,比如西藏、新疆、海南、内蒙古、青海等,发达程度中等的山东、黑、吉、辽等省份人口大进大出,总体却基本平衡;
第六,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经济因素、历史积累因素则依托于此两因素)对人口的影响是根本,年温度较高、温差较小、湿度较高、沿海、延边口岸、矿产资源丰富、植被较好的地区人口较集中,秦淮一线为中国温度的分水岭(冬季0°),前边所说的自东北至西南一线则是季风影响分水岭,也是干旱(半干旱)和湿润(半湿润)气候的分水岭,人口以此为界有明显区别,在此基础上,平原较丘陵、山地、高原更适宜人类居住,另外,西、北部矿产集中地区及其省会城市人口也集中。
第七,就想到这么多了,有些凌乱,如有其他想交流的或对以上不清楚的和继续交流,哈哈!

受众是谁?如果是解释给中小学生听,你就这么说,在中国版图上从黑龙江漠河到云南腾冲间画一条直线,这条线就是中国人口的分布线,线以西人少地多,线以东人多地少。

中国国土面积广大,但适合人类居住生活的地方不多。人均耕地则更少


如何从人地关系角度认识中国地理位置?
西部地区占地686.7万平方公里,占71.5%,人口约36069.3万人,占27.0%。东北地区占地78.8万平方公里,占8.2%,人口约10954.9万人,占8.2%。二、区域划分 从区域经济学角度,中国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十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

如何从人地关系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地理特征
1)季风影响显著,范围广阔.季风环流使东亚大气运行发生明显改变,也大大改变了气候要素的组合形式与分布规律.季风的强弱和影响的范围,各年不同,各月不同,但季风在一年中的交替和南北推移,对我国自然景观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东部和西部的差异以及东部季风区自然地带的南北递变,在很大程度上受...

引进西方近代地理学理论和方法从人地关系的角度
引进西方近代地理学理论和方法,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对地理研究进行整合和发展,有助于提高中国地理学科的研究水平。以下是一些建议:1. 学习和掌握西方近代地理学的核心理念:在研究人地关系时,要关注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多个层面的交互作用。例如,可以借鉴西方地理学中的“人类生态学”、“文化景观...

论述人地关系理论与思想的主要观点
文化景观论认为应当从研究文化景观的角度来分析人地关系,文化景观是地面上可以感觉到的人文现象的形态。人地关系景观研究有以下优点:①景观把自然与人文兼容并蓄,体现了地理学的整体性。②景观作为区域的整体外观,体现了地理学的地域性。③景观论从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中抽出实体的、可见的或可感知的事...

如何从人地关系的角度认识中国地理特征
第四,各省区核心城市、经济发达中型城市人口过度集中,这从房价就可以看出来,京、津、沪、重庆城区、18个副省级城市、中西部主要城市、沿海省份的绝大多数大、中、小城市,人口过度集中,多数已超人口适宜承载上限;第五,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因经济活动的流动而差别极大,传统的人口较多欠发达省份如河南...

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
人地关系属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范畴。作为地理学的理论概念,“人”是指社会性的人,即在一定地域内、一定生产方式下从事各种生产活动或社会活动的人;“地”是指与人类活动有密切关系的无机和有机自然界诸要素有规律结合的地理环境,即存在着地域差异的地理环境,也是指在人类作用下已经改变了的地理环境,...

我们应该如何在生产和消费中处理人地关系?
1、处理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从国家角度来说,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生产力水平比较低,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消费要与国情相适应,提倡适度消费,既不超前也不滞后,才会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2、从企业角度来说,企业生产可以引导市场消费,市场消费可以反过来促进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如果只有产品...

对人地关系学派中的一种进行分析
近代认为地理学的研究是个不断探索的时期,不同国家的学者试图从不同角度探讨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人文地理的特定研究视角和解释途径,相继形成了以拉采尔为代表的环境学派,以白兰士和白吕纳为代表的人地关系学派,以赫特纳、哈特向为代表的区域学派,以施吕特尔、苏尔为代表的景观学派,极大地...

结合上图,从人地关系的角度来看,东北平原粮食商品率较高的原因是...
我国亚热带有着广阔的面积,从南到北跨纬度12°之多,我国的亚热带植物在世界同类植物中所占面积也最大。广大亚热带地区不像世界同纬度许多地区那样表现为荒漠或草原,由于受季风的影响,在高温季节降水丰沛,气候温暖湿润,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农业发达地区。2)地形复杂,高原、山地和丘陵占有很大比重。青藏...

如何理解经济地理的研究对象和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1)从“人地关系”角度: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相结合关系的学科,它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①研究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相结合的规律 ②研究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相结合的两种基本形态,即经济活动及经济活动体系与地理环境区位相结合和经济活动体系与一定区域(整体)地理环境相结合 ③研究经济...

桃江县19762562486: 如何从人地关系的角度认识中国地理特征 -
富恒伊缓:[答案] 1)季风影响显著,范围广阔.季风环流使东亚大气运行发生明显改变,也大大改变了气候要素的组合形式与分布规律.季风的强弱和影响的范围,各年不同,各月不同,但季风在一年中的交替和南北推移,对我国自然景观的形成和发展...

桃江县19762562486: 如何从人地关系角度认识中国地理特征 -
富恒伊缓: 古语说:南人北相不富即贵、北人南相聪明伶俐、南方人多小巧北方人多大汉.这大概和吃有关系把,南人爱吃米北人爱吃面.看来面里有长高的基因.

桃江县19762562486: 如何从人地关系角度认识中国地理位置?是中国地理位置,不是中国地理特征 -
富恒伊缓:[答案] 人地关系就是中国人多地少,东部多西部少,南方多北方少,人口分布不均,集中在东部沿海一带.

桃江县19762562486: 亲们,求救啊~~“如何认识中国的人地关系”怎么答啊? -
富恒伊缓: 1. 采猎文明时期:人地关系基本协调2. 农业文明时期:人与地的对抗性增强,地理环境趋于恶化3. 工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呈现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4. 新技术革命以来:寻求一条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协调的道路,即可持续发展 这是前天上课时,我们老师刚给我们总结的哦!

桃江县19762562486: 中国人文地理环境特征是什么 -
富恒伊缓: 地表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形成演化过程及产生原因. 包括(1)空间分析(2)时间序列分析(3)人地关系分析 主要内容:(1)基本理论:元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基本理论,人文地理学方法论;(2)应用理论:区域人文地理学、部门人文地理学(3)应用学

桃江县19762562486: 如何利用人地关系思想分析地理事物21 -
富恒伊缓: 面”状分布应说明该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围,即东南西北的界限;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及大致的面积.在描述面状地理事物的题目当中,相对而言其比例尺往往较大.描述角度:范围(方位)+面积(大小、面积的变化)+伸展方向+极值区的分布.

桃江县19762562486: 人与地的关系内涵是什么. -
富恒伊缓: 中国的历史地理环境及其对文化的影响 第一节 地理环境及其对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一、地理环境 (P15、24页) 我们所说的地理环境,是指生物、特别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表层.地理环境包括两个方面: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

桃江县19762562486: 人地观的理解 -
富恒伊缓: 1、基本概念的分析 ⑴人地关系中的“人”--------即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下、一定的地域空间内从事各种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的人. ⑵人地关系中的“地”-------是指由自然和人文要素按照一定规律相互交织,紧密结合而构成的地理环境整体. ...

桃江县19762562486: 为什么说人地理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的核心理论 -
富恒伊缓: 所谓人文地理,就是人、文化、和地理的关系.主要体现为地理环境改变人和人类活动;以及人和人类活动改变地理环境.简单说就是人地关系.

桃江县19762562486: 为什么人地关系理论是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
富恒伊缓: 首先通俗的讲地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地球表层(地质研究地球内部,天文研究地球外部) 而研究地球表层自然活动与现象及其规律属自然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人文地理学则重于研究地球表层(地)上人的活动,也就是“人”与“地”的关系,是人改造地表或者适应地表的一个过程 人文地理离不开“地”,离开了就不叫地理,也不开“人”,离开了就不叫人文地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