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抗美援朝老战士的所有资料、事迹

作者&投稿:阎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抗美援朝英雄事迹有哪些?~

琳琅故事会

琳琅故事会

特级英雄--黄继光(1931-1952年):

---------------------------------------------------
四川省中江县人,1951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第45师第135团第2营通信员,1952年7月加入中国析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
同年10月19日,在朝鲜江原道金化郡上甘岭战役中,他挺身而出,请求炸掉敌人的一个中心火力点。当进到距离火力点30-40米时,一位战友牺牲,一位负重伤,他的左臂被打穿。他忍受剧痛冒着敌机枪的疯狂射击继续前进,在匍匐前进接近敌火力点时连投几枚手雷,但未能将敌火力点全部炸毁。在身边已无弹药的情况下,他毅然纵身扑向敌火力点,舍身堵住了敌人机枪的射击,为反击部队迅速消灭了敌人,夺回了阵地。他壮烈牺牲,时年仅21岁。
根据他生前的申请和表现,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并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的称号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

目睹黄继光堵枪眼——访黄继光生前的排长钟仁杰
---------------------------------------------------
当年,黄继光舍身堵枪眼时,他紧随其后担负火力掩护。今天,在纪念抗美援朝50周年的日子里,他再次来到沈阳市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黄继光烈士墓前,历史记忆的深泉在心中喷涌。他,黄继光生前的排长钟仁杰,一遍遍地向人们讲述着英雄的故事。黄继光堵枪眼的壮举,震颤着、冲撞着人们的胸膛。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打响了。美军集中了优势兵力,在大量飞机、坦克、大炮的助威下,向我军阵地发动了入朝以来规模最大的攻势。19日晚,上级命令黄继光所在连对上甘岭右翼597.9高地进行反击战斗,并要在20日拂晓前拔下这根“钉子”。

敌人的兵力虽说有我们的二三倍多,但机智勇敢的我军官兵很快将3、4、5号高地拿了下来。到了2号高地,连队进攻遇到了“钉子”:敌人设在半山腰处坚固的火力点喷射出来的猛烈火力,压制我军先头部队。两个爆破组上去了,没有成功,营指挥员着急得瞪大了眼睛。就在这时,黄继光送信回来了。见此情景,一直想上战场的他急忙把早已写好的请战书交给参谋长,一再请求把爆破的任务交给他。参谋长看着他用鲜血写成的请战书,答应了他的请求,同时派连队通信员肖东良和吴山羊作配合。

黄继光他们出发后,为了完成掩护任务,钟仁杰将排里的两挺机枪全派到最前沿,自己把住了一挺重机枪。

黄继光他们在距敌火力点不到50米的地方被敌人发现了,照明弹、探照灯使整个山坡变成了白天,无数条机枪喷射出来的火舌,扫向他们隐蔽的地方,眼看着三人一个个相继倒了下去。可没过几秒种,黄继光又匍匐前进了,但动作比原来慢多了。后来才知道,吴山羊这时已牺牲,肖东良身负重伤不能动,黄继光左臂也挂了彩。

---------------------------------------------------
特级英雄--杨根思(1922-1951年):

--------------------------------------------------------------------------------

江苏省泰兴县人,一九二二年出生,一九四四年二月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党员,志愿军第二十军第五十八师第一七二团第三连连长。第二次战役中,他带领本连第三排守卫下碣隅里外围制高点1071.1高地东南小高岭。一九五一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他们打退了敌人在大量飞机、炮兵支援下的8次连续猛烈的进攻。当增援他们的分队正在途中时,敌人发起第九次进攻,有40多个敌人爬上阵地。已负伤的杨根思毅然抱起1个5公斤的炸药包,拉燃导火索,纵身向敌群冲去,炸死了爬上阵地的敌人,自己也壮烈牺牲。立特等功,获特级英雄称号,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

携炸药跃向敌群——杨根思
---------------------------------------------------
杨根思初次参战即手持长矛缴到了枪,显示出智勇双全的才干。 他曾创造了用炸药包俘虏国民党 军一个排的惊人战绩,被授予“华东一级人民英雄”

在革命战争年代,杨根思已是华东地区有名的战斗英雄。他初次参战时,参加攻打一个伪军据点,所持武器只是一根长矛。敌人溃逃时,他紧紧盯住一个拿枪的伪军,用长矛与敌人展开肉搏。两人拼了几个回合,杨根思机智地大喊一声:“班长,后面上!”那个伪军吓得一回头,被杨根思一枪刺中。这样,杨根思初次作战就缴到了枪,受到排长表扬。

在1946年的泰安战斗中,杨根思所在的突击班奉命攻占一座高大的教堂。他们冲到教堂前的一排民房下却砸不开门,敌人从房顶不断地往下扔手榴弹。在危急时刻,杨根思冲到离屋檐五六米远的开阔地,迎着敌人子弹,两手左右开弓,向房顶连续甩了18颗手榴弹,炸得敌人鬼哭狼嚎,战友们乘机冲进屋内。这场战斗后,杨根思首次获得“战斗英雄”称号。

在1947年的齐村战斗中,杨根思抱着炸药包冲到敌人一座大碉堡前,放好后正要拉弦,猛然听到碉堡里的敌人正吵嚷要投降,而领头军官不同意。杨根思当机立断,抱起炸药包跳入交通壕,飞起一脚踢开碉堡门,如神兵天降,大喝一声:“缴枪不杀,谁敢顽抗,统统报销!”说着就做出要拉弦的姿势。一看这阵势,碉堡内近一个排的敌人都乖乖地爬出来缴了枪。战后评功,杨根思被授予“华东一级人民英雄”。

入朝作战正逢冬季,战士们单衣露宿,他带领大家用雪擦手擦脸,把玉米壳撕成条,裹在脚上防寒 ,最后时刻,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伤员,自己孤身作战,从容赴死。

杨根思所在部队紧急入朝参战,进入东线时,山区最低气温零下30度,而战士们还穿着华东军区发的薄棉衣和单鞋。因敌机日夜轰炸后方运输线,粮食供应不上,每天每个战士的食物只是冻得硬邦邦的几个马铃薯。杨根思身为连长,深知要打好仗必须先把部队带好。每到宿营地,战士们睡下后,他一个班一个班地查铺。看到战士们在雪地铺上树枝露天宿营,不少人两脚冻得红肿,他马上决定采取防冻措施,带领大家用雪擦手擦脸,把玉米壳撕成条,裹在脚上防寒。他和指导员还号召大家用坚强的毅力战胜困难。

当时,志愿军第九兵团在东线包围了美军最精锐的海军陆战第一师,杨根思所在连队接受了阻敌向南突围的任务,并负责坚守1071高地东南小高岭。他对全连官兵铿锵有力地说:“敌人凶,我们要更凶!坚决不让敌人上小高岭!”敌军猛烈的炮火和轰炸,把阵地上的土都几乎翻了一遍,临时挖的工事也被摧毁,杨根思仍带领三排连续打退了敌人数次进攻,最后身边只剩下几个战士。此时,他命令通讯员把重伤员背下阵地,又命令重机枪手把子弹打光的重机枪撤下阵地,孤身一人留下坚持战斗。此时,后续部队在敌炮火封锁下,被阻隔在山腰上,无法上来增援,杨根思面对蜂拥而上的敌人,从容不迫地抱起炸药包,拉着了导火索,一步跃起,冲向敌群,在一声巨响中实践了他的钢铁誓言:“我带三排上小高岭,保证人在阵地在!”
杨根思初次参战即手持长矛缴到了枪,显示出智勇双全的才干

英雄模范--邱少云(1931-1952年):

-----------------------------------------------------------
四川省铜梁县人,一九三一年出生,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党员(追认),志愿军第十五军第二十九师第八十七团第九连战士。一九五二年十月,在平康前线反击391高地的作战中,他所在连队担任突击任务。战前,该连在敌前潜伏时,他不幸被敌人打来的燃烧弹击中。为了整体,为了胜利,他忍受了烈火烧身的剧痛,一动没动地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的牺牲保证了潜伏的成功。反击部队在邱少云伟大精神的鼓舞下,当晚就胜利地攻占了391高地,全歼敌1个加强连。立特等功,获一级英雄称号,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

烈火金刚----一级英雄邱少云

-----------------------------------------------------------

一级战斗英雄邱少云,1931年生于四川省铜梁县关建乡的一个贫农家庭。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牺牲前为第15军第29师第87团第9连战士。

1951年的春天,邱少云怀着保卫祖国、保卫家乡、保卫和平的迫切心情从祖国奔赴硝烟弥漫的朝鲜战场。在朝鲜,他亲眼目睹了美国侵略者用飞机、大炮把大片的工厂、楼房炸成残墙断壁,使无辜的朝鲜人民遭受了灾难,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些事实使他明白了一个道理,美国侵略者发动这场战争的目的就是想卷土重来,使中朝两国人民再次受其剥削和压迫。我们决不能让他们的阴谋得逞。在平时的训练中,他克服了重重困难,苦练军事本领、军事技术,决心把自己锻炼成最坚强的革命战士。

1952年秋,上级命令邱少云所在的部队开赴平康前线,进入阵地。这是一项非常艰巨而光荣的任务。这个高地上驻有李承晚军的一个加强连,共170多人。周围布满了严密的火力网和密密麻麻的铁网,星罗棋布的地堡散布在它的周围,情况相当复杂。邱少云战斗小组来到阵地的右侧隐蔽下来后,他忽然觉得嗓子痒得厉害,就像有小老鼠抓挠一样,痛痒难忍。他使劲地咽唾液,没有效果;又用手巾紧紧捂住嘴,憋住气,直憋得两眼发黑,泪水都流出来了,仍不见效果。此时如果能发声咳嗽是能够减轻痒的痛苦的。但他深知自己是在执行侦察任务,就在敌人的眼皮底下,不能因为自己而暴露目标,破坏整个侦察计划。他只好抓起带苦味的野草在嘴里咀嚼才强忍下来。几个小时过去了,仍不见敌人出现,连长命令继续往敌人阵地前沿运动,这时,敌人的几颗照明弹窜上天空,轻重机枪一起扫来,此时担任战斗小组组长的邱少云以火力掩护大家撤出。他带领战士李川虎用手榴弹、冲锋枪一起向敌人阵地猛打,虚张声势地高声喊:“冲啊!”这下敌人以为他们找到了目标,不仅轻机枪像暴风雨一般地扫射,火炮也出来凑热闹。这样折腾了半个小时后才发现上了当,射击声停止。

1952年10月,抢攻391高地的战斗就要打响了。11日夜,担负潜伏任务的500余名指战员神不知鬼不觉进入一片有3000米开阔地的潜伏区。邱少云带领的爆破组,潜伏在距敌人前沿60米处一个小土坎旁边的蒿草丛中。他们透过草丛紧紧盯住敌人的阵地,聚精会神地观察将要爆破的目标,并已暗下决心,坚决完成潜伏任务,彻底消灭敌人。空旷的山野里听不到枪声,也听不到人声。500多名全副武装的志愿军战士在半人高的野草当中已度过了近10个小时了。整个潜伏区显得非常宁静。上午10点多钟,意外的情况发生了,一个班的李承晚军从地堡里钻出来,朝山下走去。这突如其来的情况,使潜伏区的空气骤然紧张起来。邱少云和同志们屏住呼吸,天地间的一切像凝固住了一样。这时,战友们用眼神互相鼓励着:“沉住气,不要冲动,一定要遵守纪律。”这时走在最前面的敌人突然发现山下埋伏着一片志愿军,顿时吓得两腿发软,砰砰砰地扫了一梭子,扭头就往山顶上跑。当敌人跑到半山腰时,一阵惊天动地的炮声从志愿军阵地传出。炮火筑起一道火墙,截住了敌人的逃路,将敌人全歼在山腰间。

一场危机过去了,潜伏区又恢复了平静。中午12时,一颗燃烧弹在邱少云身边爆炸,燃烧液溅到了他的身上,立刻燃烧起来。首先烧着了他腿部的伪装,顿时形成了火团把他紧紧包围起来。一股强烈的灼热使邱少云本能地抽动了一下,在他的身后就是一条流水的小沟,只要后退几步,在泥水中打个滚,就可以把火压灭,保住自己的生命。但他深知这样就会被山顶上的敌人发现。为了500多战友的生命安全,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他不惊慌,不呼救,坚定地趴在地上,咬紧牙关,巍然不动。眼看着邱少云被大火吞噬而不能去救,战友们的心像在滚开的油锅里煎熬。但此时,理智要求大家谁也不能动,这是考验革命战士组织纪律性的严峻时刻。他们在为邱少云担心、难过,同时也相信他一定能经受住考验。

火焰仍在邱少云身上翻滚,身上的棉袄渐渐地烧完了,豆大的汗珠从他的额上滚下来,他怀着对敌人的刻骨仇恨,以顽强的意志忍受着烈火烧身的剧痛。他紧握钢枪,坚强地抬起头来,看看同志们,仿佛在说:“首长,同志们,我邱少云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为了保卫我们可爱的祖国,再大的困难,绝不屈服。”在烈火持续的燃烧中,邱少云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为表彰邱少云烈士的崇高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顽强意志,志愿军总部于1952年11月6日给他追记特等功,并于1953年6月1日追授他“一级英雄”称号。中国共产党志愿军总部委员会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于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 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并将邱少云的名字刻在朝鲜金化西面的391高地石壁上,让英雄的名字与英雄的山岭共存不朽。

英雄模范--伍先华(1927-1952年):

-----------------------------------------------------------

四川省遂宁市人,一九二七年出生,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党员,志愿军第十二军第三十四师第一00团第二连班长。一九五二年九月三十日,他所在部队反击官岱里西山敌人坚固设防的阵地。当主攻部队被压制在半山腰,前去爆破的两名战士又相继倒下去后,他抱起10公斤重的炸药包,毅然跳进敌人坑道内,和40多个敌人同归于尽,使主攻部队得以攻上阵地,全歼守敌1个加强连。立特等功,获一级爆破英雄称号,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
----------------------------------------------------------

无敌勇士----一级英雄伍先华

-----------------------------------------------------------

一级爆破英雄伍先华,四川省遂宁县金马乡斩龙哑人。1927年出生,自幼失去父母,成了孤儿,在旧社会历尽苦难。1949年12月,他从国民党军队里被解放过来,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革命后,他经得起艰苦的考验,有杀敌立功的决心,于1950年8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51年3月,伍先华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12军第34师第100团第2连第3班战士、班长,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2年春夏季巩固阵地作战和秋季战术性反击战。他作战勇敢,工作积极,曾三次立功。

1952年秋,志愿军发起了战术性反击战,在江原道金城郡官岱里以西的反击战中,伍先华所在的第3班接受了爆破半截坑道的任务。团首长在传达战斗命令时说: “要取得这次战斗的胜利,关键性问题是爆破。主攻部队要从我们最前沿的坑道口冲出去,穿过720和74两个阵地之间的凹地,占领敌人连队的主阵地。但720南边的半截坑道设有敌军的指挥所,里面的火力完全封锁住了凹部和74号阵地的山腰,因此,炸掉这半截坑道是决定战斗胜负的重要一环。团指挥所决定:这个为冲锋部队开辟前进道路的任务交给第2连第3班。”

伍先华领受任务后,率领全班战士连夜出发,察看爆破敌人各个火力发射点的道路。他们乘漆黑的夜色悄悄摸到720阵地背后,观察了半截坑道附近的所有地堡,记熟了进攻的道路和目标。回来后,他们根据敌人地堡的大小,捆了许多个不同型号的炸药包,等待着出击的命令。

9月29日17时,激烈的战斗打响了。随着炮火的不断延伸,伍先华率领战士英勇爆破,迅速攻占了敌军720高地,控制了制高点。尔后从该高地制高点左侧,直击凹部。他们刚冲到半途,半截坑道喷出的火舌,向凹部和74阵地飞来。接近半载坑道的道路被密集的火力封锁住,急雨似的子弹、手榴弹从坑道附近的4个地堡里射出来。伍先华命战士罗亚全把敌人的地堡炸掉。罗亚全正向地堡爬去,一群敌军从坑道钻出来,向720高地制高点反击。伍先华率战士用自动步枪、手榴弹打退了一股冲上来的敌军,又一股敌军冲上来。伍先华率领战士上前迎战,刚冲到凹部,又遇上从山沟里钻出来的一伙敌人。经过一场激烈的搏斗,敌军的反冲锋被打退了,守住了阵地。

战斗激烈地进行着。这时,3班只剩下伍先华和两名战士了。可敌人从坑道里、地堡里不停地射出密集的子弹,死死封锁住志愿军突击部队冲锋的道路。伍先华立即命令罗亚全:“你爆破地堡,我掩护。”罗亚全抱起炸药包,向敌军地堡群的右侧爬去。敌军的两道火舌,立即对准罗亚全。此时,伍先华猛烈地向敌军地堡群开火,把两道火舌吸引过来。伏在地上的罗亚全借机爬到敌人地堡群前,随着两声巨响,地堡群升起了浓烟烈火。

敌军的地堡群被炸掉了,可半截坑道里的机枪仍然疯狂地响成一片。此时,74号阵地上传来一声巨响。天井坑道的敌军连指挥所被友邻部队炸掉了。按照预定的作战部署,正面主攻部队发起冲击的时刻到了,可半截坑道的敌军重机枪还在发射密集的子弹,穿过凹部地段,撒在74号阵地的山坡上,压得主攻部队抬不起头来。伍先华回头望了望急待冲锋的战友,立即从地上抱起大炸药包,向半截坑道爬去。战士周绍丰一把拉住班长,抢下炸药包向前爬去。伍先华立即猛烈开火,将敌军的火力再一次吸引过来。周绍丰乘机迅跑,先向半截抗道左边地堡塞进一包炸药,翻身一滚,又向右边地堡里塞进一包炸药,在他往山坡下滚的时候,连续两声巨响,敌军的两个地堡飞上了天。

随着敌军地堡的爆炸声,志愿军突击队发起冲锋,满山遍野响起了喊杀声。此时,半截坑道里敌人的重机枪又扫射过来,成了突击部队前进路上的大障碍。伍先华抱起一捆20斤重的大炸药包,跃身冲进火网,向半截坑道口冲去。突然一串曳光弹扫来,伍先华负了重伤,但他毫不犹豫地拖着负伤的身子,忍着剧痛吃力地向前爬,在距半截坑道只有几米时,一跃而起,冒着敌人密集的火力,扛着炸药包,奋不顾身地冲进坑道,在敌人群里拉响了导火索。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半截坑道崩溃了,共炸死敌军40多人,为突击部队打通了前进的道路。伍先华壮烈牺牲。

1952年11月2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伍先华追记特等功,追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爆破英雄” 和“模范共产党员”称号。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为“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及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为表彰邱少云烈士的崇高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顽强意志,志愿军总部于1952年11月6日给他追记特等功,并于1953年6月1日追授他“一级英雄”称号。中国共产党志愿军总部委员会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于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 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并将邱少云的名字刻在朝鲜金化西面的391高地石壁上,让英雄的名字与英雄的山岭共存不朽。

---------------------------------------------------
---------------------------------------------------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是战士的鲜血染红了它。听志愿军将士们讲述50年前的那场战争———
英雄故事依然美丽
邵宁

那是一段硝烟滚滚、烽火连天的岁月。那是一段热血涌动、壮怀激烈的历史。那是一段充满血与火的记忆,留在了一片盛开着金达莱花的土地上。“抗美援朝”四个字,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也许已经很遥远了。可是,英雄的故事不应被遗忘。这几天,记者连续采访了多位抗美援朝的志愿军老战士。经过半个世纪的沧桑,英雄的故事依然那么美丽、那么动人。

皮靴被雪水泡得漂起来

13岁参加新四军的李允瑞,在抗美援朝时,已是一位年轻的“老干部”了。1951年,24岁的李允瑞在解放军总政治部担任文教办公室主任。当他听到战火已燃烧到鸭绿江边时,便坚决要求参加抗美援朝战斗。昨天,73岁的老李在无锡疗养院接受记者的电话采访,忆及往事,依旧十分激动。他说:“朝鲜是一所大学校,我在那里战斗了近7年,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但一生中有这样一段经历,十分有意义。”

李允瑞到朝鲜后,先在志愿军政治部工作,但他坚决要求到前线去,后来担任了54军134师政治部主任。在战场上,他和战士一样睡山洞、蹲坑道、吃炒面,一口炒面一口雪;早晨醒来,发现皮靴竟被山洞里融化的雪水泡得漂浮了起来。战争是无情而惨烈的。1953年停战后,他带领一个师部检查组,到前线检查工作,半路上和李承晚的部队遭遇,打了一仗,战斗十分激烈,牺牲了不少同志。“就在胜利在望时,他们却倒在了朝鲜这片土地上。”

至今太阳穴还留有弹片

原成都军区政治部干事徐逸如今住在虹口区第一干休所。他的故事今天听来仍惊心动魄。1949年1月在浙江淳安县参军的徐逸,于1950年11月10日随志愿军179团奔赴朝鲜。当时他在179团参谋处担任侦察测绘员。这是一项事关战役能否取胜的重要工作,战斗布置、作战方案、进军路线全靠测绘员实地侦察后标出来。1951年4月初,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行将打响,我方将从中线、西线攻打三八线附近的史仓里。徐逸的任务是趁敌人还没有占领史仓里前,赶往那里绘制阵地图。当天夜里,徐逸和另一侦察兵连夜翻过一座900米的大山,抢在敌人的侦察小队之前,绘制了阵地图,为取得战斗胜利奠定了基础。

1951年6月6日,山阳里阻击战全面展开,徐逸所在的团奉命进行阻击,6日晚9时多,敌人的一颗炸弹落在了徐逸所在的一山洞口,弹片击中了他的头部,鲜血从他脸上淌了下来,他失去了知觉。第二天,团部侦察参谋在寻找战士时发现了徐逸,立即将他抬回了后方医疗站,因后方医疗站条件限制,部队又将他送到了部队医院接受治疗。然而要取出弹片,必须回国治疗,徐逸听说要离开战场回国治疗,心里非常着急,他多次向领导请求不要把他送回国。一个月后,徐逸带着伤重返战场。

直到现在,徐逸左面的太阳穴还留着弹片,每当阴雨天,他的头部会隐隐作痛。徐逸的赫赫战功受到了表彰,朝鲜授予他参战军功章,志愿军总部授予他三等功勋章。

身子被黄土埋了大半截

孙继荣在志愿军老战士中要算“小妹妹”。她1951年5月赴朝时年仅16岁。孙继荣在第五分部22大站负责前方药品和医疗器械的供应。过鸭绿江后,她和战友就用小推车送物资,从新义州运到平壤,整整步行了半个月。

她记得最清楚的是1953年初的那次轰炸,她差点就“光荣”了。那天晚上,她带了两个朝鲜姑娘在医疗站护理伤员。半夜大家都睡熟了,忽然传来了飞机轰炸声。她睡得迷迷糊糊的,等她醒来,周围的人都已撤离了。孙继荣很镇定,这时只听一声呼啸,一个炸弹扔在10多米远处,她趁飞机拉起的短暂的间隙逃出医疗站,冲到外面的坑道里,没跑几步,又一个炸弹炸响了,五六米外的医疗站已变成一片平地,而她被土埋在了坑道里,一直埋到胸口,喘不过气来。轰炸过后,同志们来找她,她听见大家叫她的名字,可是发不出声,心里那个急啊。这时,正巧有个战友一脚踩到她头上,她发出了“哇”的一声。一条命就这么捡回来了。

在朝鲜时,她见到过金日成主席、朝鲜妇联主席朴正爱。1952年7月,她在下连队送药时,还陪同著名作家魏巍一同到连队采访呢。

孙继荣至今还保存着一个慰问袋,那上面凝结着祖国人民的情意。袋子正面印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字样,反面还写着“水果糖、一市斤”几个字,尽管是那种没有包装纸的“赤膊糖”,但孙继荣激动得不得了。今天孩子也许会说,水果糖有什么好吃的,可是在那种极其艰苦的环境里,对这些女兵来说,手里捧着水果糖,而且整整500克,那种快乐是无法形容的!

历史永远不能忘记他们

今年70岁的赵虹是1950年11月跨过鸭绿江的。他所在的20军就是战斗英雄杨根思所在的部队,第一仗是在长津湖畔与美国王牌部队海军陆战队第一师打的。这一仗,他们把美国的王牌部队打败了,然而未把敌人消灭。这是因为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严寒,而我们的战士仅穿着单衣、单帽、胶鞋,许多战士的脚和袜子、胶鞋都冻在一起了,爬不出战壕,无法截击敌人。打完这仗,赵虹就负责送伤病员到转运站,交通工具只有爬犁。后来,许多战士膝盖以下坏死,不得不截肢。

今年71岁的黄伟是1953年撤军前赴朝的。他到朝鲜时已经停战了,而最让他难以忘怀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从朝鲜撤军的那一幕。老黄是这么形容那告别的一幕的:当看到一个个战友长眠在朝鲜战场上,永远不能回国,从司令员到政委到普通战士,没有一个不流泪的。队伍中的哭声越来越响,震撼天地。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尽管岁月变迁,当年英姿勃发的英雄们,有的已不在人世,有的白发苍苍,有的病魔缠身,但他们仍是最可爱的人。
50年前的这场战争,留下了很多令今人深思的东西,而志愿军战士的精神境界,是我们永远的财富。

--还有很多故事写不下了,如解放军报:《亲历者记忆中的抗美援朝战争》见
http://www.pladaily.com.cn/pladaily/20001013/gb/20001013001173_TodayNews.html

2007年6月6日下午,黄继光的战友、上甘岭战役志愿军45师前线指挥所秘书——年届八旬的湖北省作家谢万丁风尘仆仆赶赴北京,亲手将自己保存了55年的一组黄继光遗照孤品无偿捐赠给军事博物馆,弥补了黄继光无照片传世的缺憾。军事博物馆专家对照片的真实性和历史价值进行了认定,并现场为谢万丁颁发了文物收藏证书。

真实记录特级英雄黄继光遗容的照片共5张,均为黑白版,规格为36×24毫米,因年代久远,照片已经发黄,但因谢老精心保存未见丝毫损伤。该组照片中,有俯卧式全身照和半身照各一张,照片中黄继光两手高擎,保持着扑向敌人枪口时的姿势;另有正面全身照和半身照各一张,是将烈士遗体倚靠在树上拍摄的,照片中黄继光的胸膛被敌人的子弹打成了蜂窝状,惨不忍睹。由于照片太小,加之照相机简陋,致使英雄的五官难以辨认,但圆脸庞却一览无遗,与传世的画像一致(画像是据黄继光的亲人和战友的回忆所绘);第五张是两名身穿白大褂、脸捂口罩的女卫生员正给烈士包裹白布。

谢万丁讲述了此组照片的由来:1951年3月,他随部队入朝,担任上甘岭战役前线45师指挥所秘书。随着战争进入白热化,很多指战员牺牲,领导安排谢万丁负责保管烈士的遗物。一次,谢万丁无意中发现了这些照片,有着极强政治敏感性的他意识到资料的珍贵性,于是就设法保存了下来,没想到这一存就是55年……

在得知军事博物馆有收藏的意向后,为免出差错,谢老不顾家人的规劝,执意将照片亲自送往军事博物馆。让英雄的照片有合适的归宿是谢老一直以来的心愿,他说自己早就想将照片捐献给国家,但当时他对照片的真实性有些吃不太准,怕万一出了差错负不起责(因为此前黄继光没有照片传世),直至多家媒体向官义芝等当时装殓过黄继光的当事人求证,确认了照片的真实性后,他才敢放心地将照片捐赠给军事博物馆。

因本组照片是惟一记录黄继光事迹的孤品资料,显得弥足珍贵。从照片中,读者完全可以想象出当时战争的残酷及英雄的大无畏精神,是全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贴切的学习资料。

50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在三千里江山上开始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在那段可歌可泣的岁月中,多少中国人为前方志愿军将士的精神所鼓舞,在寄托美好祝愿的同时,也将“抗美”、“援朝”这两个名词频频为自己刚出生的子女命名。50年来,“抗美”、“援朝”们带着这场战争的历史痕迹,一个个到了将近半百的年龄,今天,他们工作、生活得如何?那段历史在今天的他们眼里,又是怎样一番景象?本报记者昨天下午起分头追踪,寻访南京大街小巷中的“抗美”、“援朝”。

南京市区有233个“援朝”

追踪伊始,我们首先和南京市公安局的户政管理部门取得了联系,希望能通过他们查到南京市到底有多少“抗美”、“援朝”。南京市区250万人口,加上五县超过500万人口,查一遍人名颇费时间。他们大力支持,在工作中见缝插针为我们安排了上机查询,我们先从“援朝”查起,经过近两个小时的电脑查询,南京市区共查到有233位市民的名字中含有“援朝”。查“抗美”我们不敢再“骚扰”他们如此费力查询,便进行了抽样查询,结果查得南京名叫“张抗美” 的有6个,“王抗美”8个,“孙抗美”3个,“李抗美”2个,比起“援朝”,“抗美”也不在少数。

在查询“援朝”的过程中,由于是没有设定被查询者的年龄的,结果233个“援朝”中,并不是我们想像中都是1950年至1954年这段时间内出生的,有些人的出生年份是1944年、1945年,该市公安局户政科的同志说,这些人很可能是在上小学时取的名或改的名,那时正值朝鲜战争期间,父母随着当时潮流也给孩子取(改)了这样的名。

查询资料显示,绝大多数“抗美”、“援朝”都是50年代初的几年间出世。户政科的一位女同志回忆说,那会叫“抗美”、“援朝”真是一种时代的潮流,她记得当时邻居家有4个小孩,依次就叫“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叫一遍自家孩子的名字,真个是有种“雄赳赳气昂昂”的感觉在心间。

出于保密的规定,我们不可能从公安局获得“抗美”、“援朝”们的私人资料,并与他们取得联系进行采访。回到办公室,记者分头利用自己的亲友、熟人网络,展开搜索,看看身边能找到几位“抗美”、“援朝”。

“抗美”“援朝”“为国”“为民”四姐弟

打通徐援朝的手机时,没想到他比记者还高兴。这位1954年生的省纤维检验所业务科的副科长,一直以自己“援朝”的名字为荣,这些天也一直关心着电视、报纸上有关纪念志愿军入朝参战50周年的报道,听说记者想跟他聊聊自己的名字,徐援朝立刻爽快地打开了话匣子。

“我有点遗憾父母没有参加抗美援朝那场战争,不过,他们差一点真的上了前线”,徐援朝告诉记者,1950年,曾经是上海地下党的父母亲得知朝鲜战争爆发,我国要派志愿军入朝参战的消息后,就报名参加志愿军。两人随即双双被批准加入志愿军空军,可是这时徐母怀孕了,最后是他们的两位战友顶替他们上了前线。

1951年徐家生下了长女,也就是徐援朝的姐姐,两位没有上成前线的志愿军将女儿取名为“抗美”。今天,在南京中央门街道工作的徐抗美正忙着张罗人口普查的琐碎事宜,但她一样没有忘记50年前的今天是个什么日子———一个跟她名字息息相关的日子。

徐援朝回忆说,他的名字叫了多年,叫得一直挺顺口,自己也挺喜欢。文革中的一天,派出所管户籍的警察光临了他们家,动员他改名,当时随着中苏交恶,中朝关系也受到了影响,而中国和越南此时十分友好,他们问徐援朝能不能改叫“徐援越”,徐援朝没有同意,他觉得自己的名字是“历史的产物”,没有必要动来动去。到了1972年,户籍警又找上她姐姐,因为尼克松刚刚访华,伟大领袖已经和昔日的美国鬼子握了手,坚冰打破,“抗美”好像也有点不合时宜了,他们建议徐抗美改名为“徐康美”,但一样没有结果。

徐援朝的父母后来又生下了他的一弟一妹,据说本来也要取名为“保家”、“卫国”的,后来觉得“保家”私心太重,便取名“为国”、“为民”。

徐援朝说,他父亲那一辈的战友中,子女叫“抗美”、“援朝”的颇多,他们这些“抗美”、“援朝”也经常在一起聚聚。采访中,徐援朝不停地给记者线索:南京军区有个许援朝,建行有个张援朝,513厂有个陈援朝……

徐援朝也一直很关心有关那场战争的史料以及朝鲜的发展,去年朝鲜万寿山艺术团的歌剧《卖花姑娘》来宁,他和夫人买了票去看,这两天朝美实现历史性握手的新闻,他也十分关注。毕竟,他的名字中有个“援朝”嘛。

孙抗美:

一个志愿军老兵的女儿

48岁的孙抗美,是夫子庙地区金陵路居委会的主任。1953年母亲生她时,父亲孙恒润正在朝鲜前线作战,妈妈想来想去,就给女儿起了有纪念意义的名字:抗美。妈妈说,这个名字既是对你父亲这段经历的纪念,也是对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支持。

昨天晚上7时多,记者通过南京抗美援朝英模事迹革命传统宣讲团的周启学副团长介绍,几经周折在新姚家巷居委会办公地见到了孙抗美,她当时正在紧张地进行人口普查的统计工作。孙抗美告诉记者,她的父亲是1952年从晨光机器厂参军赴朝参战的,当时只有20岁。从朝鲜回来后,父亲被分配到南京 3304军工厂工作,一直到退休。她说,因为是抗美援朝老兵,这几天父亲的活动特别频繁,下午还刚刚参加了3304厂的有关庆祝活动。听说记者要找几位叫 “抗美”、“援朝”的人聊聊,孙主任说,找我父亲就行了,他们厂里有好多人叫这些名字。

从小到大,“抗美”的名字经常成为他人疑问的话题,每一次,孙抗美都自豪地说,我是抗美援朝时期出生的,我父亲是一名志愿军!曾在南京自行车总厂当过车间主任和检验科长的孙抗美,也没能逃过下岗的命运。在下岗的一段时间里,孙抗美卖过东西、站过柜台、当过农贸市场的管理员,可以说什么脏活、累活都干过。现在,她们夫妻俩每月只拿千把块,还要养活一个读书的女儿,日子不富裕。谈到50年前的那场爱国战争,孙抗美很有“境界”地说,中朝两国唇齿相依,我们当时还并不强大,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没有错。拒绝改名的叶抗美:

名字就是历史

1951年出生的叶抗美的父母没有上过朝鲜战场,也不是志愿军,他们当时只是南京一家工厂里两名普普通通的工人。但是当时保家卫国的爱国热潮席卷着新生的共和国,这两位普通工人也深受感染,他们在1951年生下第三个女儿时,没有依照前两个女儿名字都是“叶秀×”的叫法,“父母曾经想给我取名叶秀美的,但最后还是取名叶抗美。”

叶抗美在渐渐长大后明白了自己的名字定格了一段让中国和世界都难忘的历史,而和她拥有同样名字的人也大有人在,显示了那个时期的一种集体意识。她至今清楚记得50年代末在三牌楼一所民办小学上学时,同班有位同学叫杨抗美,隔壁班级还有一对双胞胎姐弟名字就叫“抗美”、“援朝”。“那会感觉周围叫这样名字的人真不少,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感觉身边没有一个人叫这样的名字了。”叶抗美如今是金陵石化化工一厂幼儿园的教师,已经内退在家,通过该厂劳资科,我们查到全厂3000多名职工就她一人名叫“抗美”。

叶抗美学校毕业后就下了乡,在乡下,她没有太多地觉得“抗美”这个名字多么没有女性的意味,一直这样让人称呼过来的。叶抗美也有一次差点改名,八十年代中美关系发展迅速,她想,叫“抗美”好像火药味太浓了点,如果改成“康美”,取健康美丽之意,读音差不多,似乎要好一点。但最后叶抗美还是叶抗美,“抗美”似乎有一种诱惑和魔力,注定要跟与它有缘的人相随一辈子了。“名字就是名字,它是记录着历史的”,叶抗美最后的两句话道出了她全部的感受。本报记者赵剑波冯海青特约记者裘艳丽蒋书余

2007年6月6日下午,黄继光的战友、上甘岭战役志愿军45师前线指挥所秘书——年届八旬的湖北省作家谢万丁风尘仆仆赶赴北京,亲手将自己保存了55年的一组黄继光遗照孤品无偿捐赠给军事博物馆,弥补了黄继光无照片传世的缺憾。军事博物馆专家对照片的真实性和历史价值进行了认定,并现场为谢万丁颁发了文物收藏证书。
真实记录特级英雄黄继光遗容的照片共5张,均为黑白版,规格为36×24毫米,因年代久远,照片已经发黄,但因谢老精心保存未见丝毫损伤。该组照片中,有俯卧式全身照和半身照各一张,照片中黄继光两手高擎,保持着扑向敌人枪口时的姿势;另有正面全身照和半身照各一张,是将烈士遗体倚靠在树上拍摄的,照片中黄继光的胸膛被敌人的子弹打成了蜂窝状,惨不忍睹。由于照片太小,加之照相机简陋,致使英雄的五官难以辨认,但圆脸庞却一览无遗,与传世的画像一致(画像是据黄继光的亲人和战友的回忆所绘);第五张是两名身穿白大褂、脸捂口罩的女卫生员正给烈士包裹白布。
谢万丁讲述了此组照片的由来:1951年3月,他随部队入朝,担任上甘岭战役前线45师指挥所秘书。随着战争进入白热化,很多指战员牺牲,领导安排谢万丁负责保管烈士的遗物。一次,谢万丁无意中发现了这些照片,有着极强政治敏感性的他意识到资料的珍贵性,于是就设法保存了下来,没想到这一存就是55年……
在得知军事博物馆有收藏的意向后,为免出差错,谢老不顾家人的规劝,执意将照片亲自送往军事博物馆。让英雄的照片有合适的归宿是谢老一直以来的心愿,他说自己早就想将照片捐献给国家,但当时他对照片的真实性有些吃不太准,怕万一出了差错负不起责(因为此前黄继光没有照片传世),直至多家媒体向官义芝等当时装殓过黄继光的当事人求证,确认了照片的真实性后,他才敢放心地将照片捐赠给军事博物馆。
因本组照片是惟一记录黄继光事迹的孤品资料,显得弥足珍贵。从照片中,读者完全可以想象出当时战争的残酷及英雄的大无畏精神,是全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贴切的学习资料。
推荐于 2016-12-01
查看全部5个回答
安康 初中历史,6000万家长的选择,精英老师在线1对1
根据文中提到的抗美为您推荐
掌门1对1初中历史,五层筛选全国优秀教师,紧扣各地教材,中小学全科在线辅导,1对1制定个性化教程,免费测评课,准确判断您孩子的学习水平
本月27537人已申请相关服务
咨询
上海掌小门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广告
近视手术参军?2021年西安近视手术价格表
在线咨询根据文中提到的抗美为您推荐
近视手术参军西安佰视佳近视矫正中心:高考学子不能被近视阻挡未来,参军,考警...个性化飞秒近视手术直降万元优惠,2021年飞秒摘镜圆您报国梦!
西安碑林佰视佳眼科..广告
有关抗美援朝老战士的所有资料、事迹
专家1对1在线解答问题
5分钟内响应 | 万名专业答主
极速提问
188****8493 正在咨询一个教育问题
5条评论
nyg5赞
好的。支持! 我们这儿有参加了抗美援朝的8名老兵仍健在,欲向外申请帮助呵?!怎么做啊?
查看全部5条评论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安康军人家属大病补助?「水滴筹」大病救助_可筹治病钱
军人家属大病补助,快速到账,快速筹到治病钱,累计筹款超300亿!军人家属大病补助,筹款顾问指导,随时提取,已有2亿网友献出爱心,帮您渡过难关!
广告2021-04-09
关于抗美援朝的名人英雄事迹
琳琅故事会
269赞·1播放
抗美援朝英雄事迹有哪些?
琳琅故事会
355赞·8,057浏览2019-07-30
有关抗美援朝的故事.资料和英雄人物
级英雄邱少云---四川省铜梁县人,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第29师第87团第9连战士。 1952年10月12日,在朝鲜平康前线反击攻占金化以西391高地的战斗中,他所在连队担任突击任务。战前,他和连队战友奉命到离敌人阵地仅60米的地方执行潜伏任务,但在潜伏到第二天中午前,他不幸被敌人打来的燃烧弹击中。在这生死紧要关头,他为了整体,为了胜利,忍受着烈火烧身的剧痛,一动不动地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时年仅21岁。他的牺牲保证了全连队潜伏任务的胜利完成。反击部队在邱少云伟大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的鼓舞下,当晚就胜利地攻占了391高地,全歼敌军1个加强连。 部队党委根据他生前的申请和表现,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并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光荣称号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 这是在上甘岭战役一场战斗中的两位士兵,他们一位臂折腿断,一位双目失明——这是因这场战斗产生的肢体缺憾,于是失明者背负起断腿者,断腿者给失明者指路,继续向前冲击并打击反扑之敌,直到其中一位士兵与敌人同归于尽。 这两位士兵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骄人战绩,比如毙俘了多少敌人,缴获了多少枪炮,击毁了多少坦克等等,在上甘岭上众多的英雄人物中,他们的名字似乎也并不是特别的惹眼。虽然他们也是特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在上甘岭,这个档次的英雄人物名单很长。 两位士兵是我的四川大同乡,当年也就是二十岁左右,我对他们的全部了解,其实仅限于相关战史资料中查到的两段简短扼要的文字: 薛志高四川省简阳县人,一九三○年出生,一九五一年参加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志愿军第十五军第二十九师第八十七团第五连副班长。上甘岭战役中,一九五二年十一月四日晚,他们连参加反击537.7高地北山的战斗,他所在班参加了突击排。在攻击中,班长牺牲了,他指挥全班继续冲击,他左臂负伤,仍坚持战斗,并夺回了一个阵地,歼敌28名。在向另一阵地运动时,他的左腿被炮弹炸断,不能行动,看见了双眼被打瞎的本班战士王合良,立即与王商量,叫王背着他,他给王指路,继续向前冲击。敌人反扑过来,被他们击退。当他只剩1个手榴弹时,敌向他扑来,他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立特等功,获二级英雄称号。 王合良四川省三台县人,一九二九年出生,一九五一年参加革命,志愿军第十五军第二十九师第八十七团第五连战士。一九五二年十一月四日,上甘岭战役中,他所在班反击537. 7高地北山一个阵地。战斗中,他因负重伤双目失明,什么也看不见。他一面呼叫着联络,一面往前爬,忽听到副班长薛志高叫他,原来薛的右腿被打断无法行动,经两人商量,他就背起薛志高,薛给他指路继续前进,坚持战斗。立特等功,获二级英雄称号。 尹玉龙,1950年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是特级英雄黄继光的战友。在上甘岭战役中,他打死打伤美军38人,缴获枪支23支,救活82名伤员,立过4次战功,获得7枚军功章。战争结束后,他先后在重庆、成都的电力厂工作。退休后的他,并没有在家好好休息,先后去过北京、南京、郑州、济南、西安等地做报告,全国有40多万人听过他的报告。英雄尹玉龙还参加党小组活动,成都志愿军老战士联谊会及老年职工协作社等活动。他热爱写作,尤其是有关上甘岭题材的故事,他要让世人了解那场世界著名的战役——上甘岭战役。 在战斗中涌现出30多万的战斗英雄和模范,其中,杨根思、黄继光、郭忠田、黄家富、孙占元、邱少云、罗盛教等就是他们的杰出代表。 参考资料:http://hi.baidu.com/realworld/blog/item/b8ce22a479b004f79152ee7c.html
36赞·187,969浏览
抗美援朝英雄事迹
琳琅故事会
248赞·14,608浏览2019-07-30
抗美援朝时期的英雄事迹
琳琅故事会
250赞·6,438浏览2019-07-30
军区文职人员_中公教育
值得一看的军区文职相关信息推荐
81jdwz.offcn.com广告
2021收藏史国良真迹!浦君艺术—您的私人收藏顾问!
值得一看的史国良相关信息推荐
pujunart.com广告
正在加载

黄继光(上甘岭战役中为保护战友,冒生命危险堵住敌人枪眼),邱少云(上甘岭战役中,为保护战友安全,即使全身被火苗吞噬,也一声不出,非常值得赞扬啊),罗盛教.
战役资料: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
美国命令第七舰队公然干涉中国内政,派飞机轰炸中国边境城市,中国被迫出兵.
1952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带领下跨过鸭绿江,开奔朝鲜.
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议上签字.
进攻朝鲜军队为美国将军克拉克率领的"联合国军"


抗美援朝老兵去世补助能拿几个月工资
可以领取一次性抚恤金,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为便于说明,后面的内容以江西省相关的政策来举例说明。依据《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第十六条 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发给定期抚恤金:(一)父母(抚养人)、配偶无劳动能力、无生活费来源,或者...

抗美援朝家属补助标准
法律分析:抗美援朝老兵去世后,其遗孀是不能继续享受其待遇的。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军人中,有离休干部,老复员军人,退休人员、农村户籍退役老兵等四种不同的待遇,但是所有的待遇、补贴和照顾都是对于其本人的,除了故世当时有关部门发给的一次性丧葬补助费以外,其他所有的待遇在故世后就会直接取消,绝不会...

抗美援朝的老军人能享受国家那些好的待遇
法律分析:现役军人享受规定的军人保险待遇,退役军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接续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关系,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险待遇。现役军人享受规定的休假、疗养、医疗、住房等福利待遇。国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现役军人的福利待遇。【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第五十三条 国家实行军人保险...

参加过抗美援朝,解放战争的老兵 应该有哪些补助
我爷爷和你爷爷一样 呵呵 中共中央关于一九五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参军的军转干部(包括班级和老战士)应享受离休待遇的政策 中发(1983)54号文件 1983年1月1日 一.关于在1953年底前参加革命的志愿军战士已复员到地方企业工作以及到农村务农的复员军人的待遇规定,从1983年10月开始执行,战士至付排级...

93岁抗美援朝老兵握新式步枪合影,看到这张照片你有何感触?
近期,湖南岳阳武警总战队邀请了一位93岁的抗美援朝老兵朱再保分享自己的抗战经历。老战士分享完毕后,看到现在的新式突击步枪后,拿起来爱不释手,还嘱咐周围的人要给自己照张相。看到这张照片后,小编深有感触,这位老战士的壮志不减其实也鼓舞了很多现在的士兵,因为现在我们的大好河山都是他们奋斗而来...

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苏文俊的简历
回忆起4 8年前朝鲜战场浴血奋战的往事,这位67岁的老英雄如叙昨日。 金日成在授勋和颁发荣誉证书时,拍着苏文俊的肩膀说:“你个子不高,拼起刺刀来勇敢无比,中国战士真了不起! 苏文俊是抗美援朝时第一批跨过鸭绿江的。1951年中旬,时任志愿军某部一营一连一班长的苏文俊奉命带领一个加强班坚守上甘岭阵地。一号...

抗关援朝的故事有什么?
英雄尹玉龙还参加党小组活动,成都志愿军老战士联谊会及老年职工协作社等活动。他热爱写作,尤其是有关上甘岭题材的故事,他要让世人了解那场世界著名的战役——上甘岭战役。 在战斗中涌现出30多万的战斗英雄和模范,其中,杨根思、黄继光、郭忠田、黄家富、孙占元、邱少云、罗盛教等就是他们的杰出代表。(一)“五次战役” ...

有人知道以前抗美援朝老兵复员过世后其配偶的补助政策和标准吗?_百 ...
按照我国《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第三十五条之规定:抗美援朝老兵去世,由户籍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按照原标准对其遗属一次性增发六个月的定期定量补助,作为丧葬补助费。目前还没有相关政策规定复员军人遗孀能够领取生活补助。对于抗美援朝志愿军军人中的有离休干部,老复员军人,退休人员、农村户籍退役老兵...

如何看待老战士看着战友的照片他泪流满面一事?
我认为抗美援朝老战士在年轻的时期经历了太多的风雨,那时陪伴着自己的只有亲密无间的战友,在经过几十年的时间后,再次看着照片中战友熟悉的面貌,老战士的情绪很容易瞬间翻涌上来,他泪流满面是最真实的情感渲染,这是一种独特的思念。相关消息了解到,这名怀念战友的老战士叫高殿松,来自山东莱州,...

抗美援朝老兵体验新装备激动流泪是怎么回事?
89岁的杨德盛老人是抗美援朝老战士,也是杨根思生前的战友。近日,他重回阔别多年的老连队,他最关心的就是官兵们使用的装备。如今,“杨根思连”已由步兵连改为装甲步兵连。看到自己的老连队有了步战车,老人迫不及待上去体验,坐在步战车里的老战士,下意识握着双拳,也不知是因为拘谨,还是想到了什么...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