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为什么?习惯于头戴手巾

作者&投稿:西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农民为什么习惯于头戴手巾~

因为经常去外面做事,第一可以当帽子挡阳光,第二,出汗了还可以用来擦汗~

封建统治下苛刻繁重的捐税。
《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
诗人在阐明上述的内容时,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而是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
像第一首的前三句,从总体意义来说都是采用了鲜明的形象概括了农民在广大田野里春种秋收等繁重劳动的辛苦。这些辛苦并换来了大量的粮食,该说是可以生活下去的,但最后一句却凌空一转,来了个“农夫犹饿死”的事实。

扩展资料
第一首一开头,就以“一粒粟”(一粒种子)化为“万颗子”(获很多粮食)具体而形象的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诗的后两句是说,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土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第三句推而广之,描述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系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丰收的景象。“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前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巨大的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丰收了又怎样呢?
“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呢,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
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人间悲剧?答案是很清楚的。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这就把矛头直指不合理的社会财富分配制度。

毛巾可以遮挡太阳,也可以擦汗水,对于农民,这样比较方便

现在的农民好象都不戴毛巾了,只有演员才那么干吧!都成特定的形象了,就好象戴白毛巾就是偷地雷的一样~~~~

一举两得,即当帽子,遮阳,又当毛巾,擦汗

因为买不起帽子

遮阳光
挡汗水


什么是风俗习惯?我国的民族风俗习惯有哪些特点?
民族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在其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共同的喜好、习尚和禁忌。我国的民族风俗习惯有以下特点:1、满族 满族分布在全国各地,其中以辽宁省为最多。使用满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有南、北2种方言。由于与汉族混居、交往密切,因而现在满族人都习用汉语,只有少数偏远的...

民族习惯
旗袍 旗袍是中国妇女的一种服装,由满族妇女的长袍演变而来。由于满族被称为旗人,因此称其长袍为旗袍。满族先民原居住在东北长白山和黑龙江一带寒冷地区,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穿袍,分为单、夹、皮三种。他们穿用这种长袍时,习惯用布带束腰,以便于骑射。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旗袍的式样逐渐有所变化...

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是什么?
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各具特色,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多样性。以下是一些主要民族的简介:阿昌族:云南的特色在于采茶,以擅长制作长刀而知名。 白族:分布于云南等地,以盐渍杜鹃花和三道茶著名,大理三塔则是其文化象征。 保安族:在云南和青海,保安刀是其标志,还有羊皮袄和独特的语言。 布朗族:以农耕...

农民的定义是什么?
因此,是否“受外部权势支配”便成了传统农民不仅区别于现代农业者、也区别于比农民更古老的初民(primitives)或部落民(tribalpopulation)的主要标志。“人们已习惯于把服从上层国家专制的乡村人口与生活在这种政治结构之外的乡村居民对立起来,并以此区分农民与初民:前者是农民,而后者不是。”80年代新版《不列颠百科全书》...

农村人进城有好几年了,为什么还会保留农村的习惯?
经历了历史的困难时期,深知生活的艰辛与不易,他们特别能够吃苦,所以就是他们富裕了以后,在城市里定居了,也还是保留着农民淳朴的特征和一些农村习惯。几十年过去了,空闲之余,我都会去寻找城边的菜地,绿油油的庄稼地,好清新!出生于农村,心中有一片永远的绿,许多的农村习惯,改不掉了,这就是...

现在的农民为什么不愿意存粮了?这个习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没有了的...
在大部分农村,人们都习惯于买买吃,收获后在地里卖粮的人不在少数! 而且,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逐年增加,粮食存量足以满足中国人一年的需要! 这种根深蒂固的习惯,经过十多年的粮食生产和充足的供应,终于彻底改变了。 在 1980 年代和 1990 年代,农民家中常备几千斤粮食。 然而,经过多年的大丰收...

兵法注定百无一用吗?为何兵法高深的汉人政权会陆续亡于蒙古后金?
从金朝末年开始,汉朝是迅速腐败的重要推动力。然而,对于习惯于“游击队”的少数民族来说,无论是长子继承制度还是皇帝头衔,都是少数民族王朝初期向更高层次迈进的必然。更何况,只有所谓的“中国化”,与中原王朝并肩建立政治制度,才有资格进行所谓的正统斗争。虽然人民群众是推动...

少数民族的风俗有哪些?
中国这个具有有就历史的大国,共有56个民族,当然汉族应该是被大家所熟知的了,那么大家知道中国有哪些少数民族吗?少数民族是指多民族国家中除主体民族以外的民族,中国的主体民族是汉族,其他55个法定民族均是少数民族。

为什么儒家中庸学说适宜于农业民族的心理习惯
很复杂,农民阶级的劣根性决定的,农民是顺从的阶级。中庸之道适合他们得过且过的心理,不极端。

见锅就抢,蒙古人为何如此执着于铁锅?
蒙古之所以如此执着于铁锅,主要与当时蒙古冶铁能力有限,铁锅又是非常好的生活用品,以及铁锅供不应求等因素有关,具体分析如下:一.相比陶瓷类,铁锅耐热耐摔,比较适合游牧民族。蒙古民族最初主要以游牧为生,为了寻找更好的放牧场所,一年四季都需要不停的更换居住地,这就决定了他们所携带的家当要具备...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19299866709: 陕北农民头上为什么带白毛巾?
兀有萱茜草: 陕北和晋西北多以头巾缠头,这种头巾叫白羊肚手巾.陕北地处我们国家的内陆,风沙特别大,农民使用白毛巾来擦除风沙.此外,白毛巾还可以起到擦汗的作用.白毛巾...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19299866709: 为什么陕北人头上喜欢顶块毛巾 -
兀有萱茜草: 这个除了是一种装饰,还是有实用性的. 陕北由于风沙经常性的肆虐,周围又缺水 外出劳作的人们便需要随身携带一些物品 如毛巾来擦拭头顶、脸上和脖颈灰尘和沙砾, 手要干活,于是黄土高原上的农民纷纷把它包在头上,也可以为头部挡一点风沙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19299866709: 陕北农民头上系的是汗巾吗 为什么很多农民都在头上系一块白色的布呢 这有什么讲究吗? -
兀有萱茜草: 哈,那可不是“白色的布”,是白毛巾,陕北人叫做“白羊肚子手巾”. 不只是陕北,河北、山东的农民也戴. 可以当帽子、手巾用. “汗巾”是“裤腰带”.古人忌讳裤腰带的字眼,叫做汗巾.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19299866709: 小学五年级品德 黄土高原上的人们外出劳动为什么扎一条白毛巾 -
兀有萱茜草: 黄土高原上风沙比较大,人们外出劳作时,习惯在 头上扎一条白毛巾,既可以用来擦汗,又可以防风沙.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19299866709: 黄土高原的人为什么喜欢戴羊白肚头巾 -
兀有萱茜草: 人们之所以会经常戴羊白肚手巾和当地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黄土高原的气候相对来说是特别干旱的,最重要的是当地的风特别大,经常会起风,就会容易出现风沙特别多的情况,戴这个羊白肚手巾完全可以用来遮挡风沙,当然也可以去清理落在脖子上或者是脸上的沙尘,工作的时候,如果自己出汗了也可以用它来擦汗的.现在的年轻人相对来说戴羊白肚手巾的并不是多特别多了,他们基本上是不怎么下地干活了.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19299866709: 为什么陕北人喜欢在头上绑毛巾 -
兀有萱茜草: 那是一种风俗习惯,功能就是起帽子的作用,没有什么为什么,就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习惯,在河北高阳县和蠡县一带也是这样的,只是毛巾的扎发不同,真心在帮你期待采纳,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19299866709: 陕北风俗? -
兀有萱茜草: 陕北民俗文化以六怪著称 陕北一大怪,羊肚子手巾当帽戴 陕北四季分明,夏日醋热难当,干活时围一块毛巾,既可消暑,又可吸汗.冬季天寒地冻,羊肚子手巾将头一包,胜过戴顶大棉帽.春秋时节黄沙漫天,羊肚子手巾便成了最好的防尘头...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19299866709: 《羊肚子手巾》刘成章阅读答案 -
兀有萱茜草: 一曲唱遍大江南北的“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把陕北人头扎白色毛巾,昂首笑傲苍穹的形象展示给了世人.“羊肚子手巾”,指的是当年那种被北方农民包裹在头上的白色毛巾,因其表面的线绒酷似山羊肚子翻过来以后附着在上面的绒毛,...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19299866709: 黄土高坡的人的衣食住行 -
兀有萱茜草:以典型的黄土高坡----陕北为例 衣: 陕北地区的人们在穿着上,最具特色的就是皮袄.陕北是出皮毛的地方.当地产的二毛羔子皮,绒毛细软柔和,有“九道弯”之誉,是制作皮裘的最佳材料.凡经济条件好一点的人,都要设法购买一件,上...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19299866709: 解放前中国男人为什么都喜欢把毛巾戴在头上? -
兀有萱茜草: 劳动时防止汗水过多的流到眼睛里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