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佛陀获得的究竟圆满的自利利他的功德包含哪些

作者&投稿:荀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今有一疑事想问各位佛弟子,希望各位师兄能为我解惑。~

四依四不依言
四依四不依者,乃是世尊为后世学人所确立的修学佛法所应遵循的原则标准。若人能依此修学,则能远离争论扰乱,顺趋大乘正道。云何四依四不依?如《维摩诘经•法供养品》中云:“依于义,不依语;依于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于法,不依人。”
一、依于义不依语云何依于义不依语?诸佛菩萨大慈大悲,为令学人破迷开悟了达诸法离言法性,故特假借语言文字方便善巧开显诸法实相。若诸学人不达真义,著于文字,则难免不被语言文字所束缚,犹如以指指月,迷者不见月,反执指为月,如此则不能了知佛法的真实义。是故,应依于义,而不依语。如《金刚经》云:“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此句经文告诉我们,佛所说的文字教法譬如过河的船筏,诸法实相譬如涅盘彼岸,若不依船筏不能到彼岸,若不舍船筏同样不能到彼岸,于此般若大法尚不可执著,何况那不能引导众生令得解脱的外道之法。又如《法华经》云:“若人散乱心,立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此句经文是佛陀慈悲方便,劝诸众生念佛名号,与佛结缘,种下善根,由此为因将来能招感被佛陀度化的果报,非指念一句佛号便可成佛道。又例如通常所说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同样是劝人止恶修善的,决不可以为真的立地便可成佛。
二、依于智不依识云何依于智,不依识?智谓无分别智,唯出世大乘圣者具有,有此智者能够如实了达诸法自性共相,能随顺无我律及因果律,能够自觉觉他,自利利他,令诸众生得究竟解脱,乃至成就无上佛道。识谓虚妄分别,乃是世间凡夫所有,依于虚妄分别的识不能明辨邪正是非,不能通达宇宙人生的真实相,不能随顺自然规律,不能破我法执,令诸众生得究竟解脱。只能使有情流转生死,沉沦苦海。因此,学习佛法最重视的就是破迷开悟,而修行的过程就是转依的过程,成佛即是圆满转依,只有转舍有漏的八识转得清净无漏的四智相应心品,才能成就无上大菩提。故言依智不依识。
三、依于法不依人云何依于法不依人?罗什大师云:“法谓经教也,当依佛陀所说之经教,不可以人胜故,背法依人也。”谓佛弟子修学和宣说佛法,当以佛经为依据,以三法印、大乘一实相印、三时判教、四依四不依为依据,若如是者名依法不依人,反之,则是依人不依法。在当今的中国佛教界,依人不依法的现象非常普遍,例如在《解深密经》中,有佛陀亲自认可的三时判教,可是在中国佛教界却有种种不同的判教,并不依佛所说;又例如佛法中讲,一切法皆是缘起性空,这是佛法的不共法,与其他的宗教哲学皆不相同,可是,在佛教界却时常能听到有人高唱:“儒、释、道三教同源或儒、释、道三教是一家。”这样的谬论。是故,欲弘扬正法,光大圣教,当依法不依人。欲自利利他,普度众生,当依法不依人。
四、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云何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首先应该了知何为了义经,何为不了义经。还应了知依了义经有何功德,不依了义经有何过失。这样才会自觉地依了义经学法修行。根据经中佛陀亲自认可的判教,当知佛陀初时所说的声闻教法阿含类经及第二时所说的大乘教法般若害经皆不了义经,唯第三时所讲的《解深密经》是真了义经。该经所讲的教、理、行、果四方面皆属究竟了义,无上无容,非诸争论安足处所。此经共八品,除序品外其余七品全部被《瑜伽师地论》所引用,单从这一点上就可说明一生补处的弥勒菩萨对此经的重视程度。例如从教理来讲,初时教本着我空法有宣讲业感缘起;二时教本着我法二空宣讲受用缘起;三时教则是本着非有非空的中道宣讲阿赖耶缘起。又初时、二时教唯说前六识,未建立七、八二识,更未建立三自性和三无性。因此依于初时二时教法,不仅不能说明宇宙人生产生的原因,也不能揭示其究竟实相,甚至连三世因果也说不明白。了义教中所说的教理是究竟圆满的,同样,其中所说的修行方法及佛果境界也是究竟圆满的。而不了义教中所说的内容,只是了义经中的一部分,是故佛陀告诫学人应依了义经不应依不了义经。问:何为了义经,何为不了义经?了义对不了义而言,若是公开显了宣说究竟真实之义者,谓之了义教。未了未尽之说,谓之不了义。了义乃是真实之说,不了义乃是方便之说。又具足三义者属了义,否则为不了义。三义者:一者尽量,谓尽所有性一切性;二者如理,谓如所有性真实性;此二是就所说法而言。三者显了,谓公开显了而不隐言密语,此是就佛说法的方法而言。问:依了义经有何功德?《解深密经•无自性相品》中云:“胜义生菩萨白佛言:‘世尊!若善男子或善女人,于此如来依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盘,所说甚深了义言教,闻已信解,书写、护持、供养、流布、读诵、温习,如理思维,以其修相,发起加行,生几所福?’说是语已,尔时,世尊告胜义生菩萨曰:‘胜义生,是善男子或善女人,其所生福,无量无数,难可喻知,吾今为汝略说少分,如爪上土比大地土,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算数计喻邬波尼杀昙分亦不及一,或如牛迹中水比四大海水,百分不及一,广说乃至邬波尼杀昙分亦不及一。如是于诸不了义经,闻已信解,广说乃至以其修相,发起加行,所获功德,比此所说了义经教,闻已信解,所集功德,广说乃至以其修相,发起加行,所集功德,百分不及一,广说乃至邬波尼杀昙分亦不及一。’”问:云何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谓佛陀说法有方便说(权教),有真实说(实教);有究竟圆满公开显了的了义教,也有隐言密语对机宣说的未了义教。举例来说,佛陀初时,唯为发趣声闻乘有情说阿含教;佛于二时,唯为已舍小向大的初发大心的不定种性的有情说般若教;佛于三时,普为发趣一切乘的有情说方广教。其中初时教、二时教,皆是对机而说的密义言教。三时教乃是究竟圆满的了义教。因为我空法有和我法二空皆是非有非空中道当中的一分;而于第三时所说的阿赖耶缘起中不仅包括业感缘起,还包括受用缘起,更有自性缘起,可以说宣说缘起法至此已究竟圆满,无上无容。又初时二时唯说前六识未曾建立七、八二识,由未建立八识,虽说缘起但不能建立种现熏生的深妙正理——究竟圆满的阿赖耶缘起。由未宣说三自性故,虽依缘起说如幻有,但未能具体说明遍计所执性唯是凡愚妄执而有,依他起性如幻假有,圆成实性真空妙有。由未宣说三无性故,虽依性空说诸法空,但未能具体说明遍计所执性是体相俱无的空,依他起性是有幻相而无实体的空,圆成实性是胜义无自性的空。故初时二时皆方便说,皆不了义教,其中所说的内容只是了义教当中的一部分,是故应“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又例如《涅盘经》中云:“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有佛性者,皆可成佛。”而《解深密经》中却说:“法是一乘,种性有别。”《椤伽经》中也说:“法是一乘,种性有五。”又例如:有的经中说“初发菩提心,即成无上觉。”而了义经中说“从最初发心,直至成佛,需要历经三大阿僧祗劫。”诸如是等,佛于诸经中所说的观点各不相同或自相违当如何处置?当知诸经中所说虽有如是种种差别,并非如来自语相违,而是佛陀大智大悲为度化众生,方便善巧,对机施教,众生根机不同,故佛说法有异,正所谓众生有八万四千种病,佛有八万四千种对治法门。佛陀说法既有方便说,那方便说就必有其合理性和存在的理由,因为众生的根机有种种差别,这是不争的事实。是故,于佛所说,应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也就是应依了义经的观点去受学一切不了义经,但不可以实废权或以权代实。
总之,四依四不依是所有的佛弟子都应遵循的原则标准,若不依此标准,人们便会各是其是、各非其非,生门户之见、宗派之争,这必然会影响佛教内部的团结,也必将成为佛教兴旺的一大障碍。愿同志者,都来依此原则标准学法弘法、自觉觉他。

  从文殊智慧功能来说,一般藏传佛教分为七种,即广大慧、甚深慧、明辨慧、敏捷慧、写作慧、辩论慧及演讲慧。广大慧是指能够抉择一切经典论义,丝毫没有滞碍的智慧;甚深慧是指了知一切事物真相的智慧,即空性智慧;明辨慧是指洞察隐微幽深的能力,对于经论中细微之处能做明了辨析的智慧;敏捷慧是指能够快速决断疑问、错误观点之智慧,并可以举一反三;写作慧是指写作著述的智慧,很多人演讲、辩论非常好,但却不善于写作,因此获得写作慧也极其必要;辩论慧是指以逻辑对某命题的论证智慧,藏传佛教辨经即属此类智慧;演讲慧是发掘演讲能力的智慧,作为法师来说,这是必备的智慧。这七种智慧中前四种属于自利的智慧,后三种属于利他的智慧。
  ~~~~~~~~~~~~~~~~~~~~~~
  大藏寺祈竹活佛所编【红黄文殊略轨】
  红黄文殊略轨

  年少悦意美妙庄严者 烦恼尽净布地山妙色 俱胝月色无与伦比身 慈悲文殊于汝吾礼敬
  呜呼微妙音祜主 祈请遮止不善心 恶心虽如梦幻般 今后绝不再生起
  吾愿生生世世中 文殊于汝唯一处 虔心恭敬作祈请 恒时恭敬令汝悦
  呜呼具大悲文殊 三世善识之大道 菩提心清净马车 汝作导航善知识

  om arapacana dhih 或 om arapacana dhih soha

  以此功德愿速能 成就至尊文殊境 并将一切诸众生 安立于同等果境
  大藏寺祈竹活佛对【红黄文殊略轨】的导修
  红黄文殊导修

  今天所讲的并非自化本尊仪轨,而是一由章嘉游戏金刚祖师(Changya Rolpai Dorje,1717 —1786)所撰的祈请与诵咒文,所以它适合任何人日修之用,并不限于有灌顶的人才有权修诵。
  现在先讲一讲文殊师利大士(Manjusri)的殊胜之处。文殊是诸佛之智慧所化现,所以他是智慧的本尊。文殊乃诸佛之智所化,观音乃诸佛之悲所化,而金刚手则属诸佛之力量所化,所以他们三位即诸佛的智慧、悲心及力量。我们常常听到有“三部主”之讲法,此即指文殊、观音及金刚手。
  有些人天生比较笨,或者记性极差。衲少年时有一个同学,他花了三年才能背诵一篇短短的大白伞盖佛母诵文。在其他同学能记忆几十页经文内容时,他往往才背得一页。在诵经时,他往往会睡着觉。老师教到后面的部份时,他早已忘了前面说过的法要。当年老师爱徒心切,常常责打他,但后来不单他被打得很惨,就连师父也打到累了,可是仍未见他的记性或智慧有长进的迹象。这不是他懒散所造成的,而是因为某些人的确天资较差。若我们修持文殊法门,便可以迅速地增长智慧及记忆力等等,从而令我们明白佛法内之深义、解开佛法之‘结',且会令未来生也具足智慧。
  修持文殊法门,能得六种智慧,即速慧、深慧、广慧、说法沪、辩法慧及著撰慧。这六种慧各有不同。普通人见一字,或许只能知其一种意义,但具速慧的人,见一字可知多如百种之内义。具深慧的人,即使他随便发问,其问题亦会十分精辟。广慧乃指涵括许多面之智慧。有说法慧的人,讲经时极为善巧。有辩法慧的人,精于辩论法义,口才亦十分好。著撰慧即指写作令人得益之论著的才能。
  文殊有许多种化相,譬如说红黄文殊、孺童文殊、阿拉帕渣那文殊(注:亦作‘五字文殊')、白文殊及黑文殊等,他们五尊合称‘五文殊'。五文殊虽同为文殊大士,但其佛部及化相各有不同,而且亦各有不同之殊胜利益。红黄文殊法门除启智外,亦有怀摄之作用。孺童文殊是大威德金刚心内的文殊化相。阿拉帕渣那文殊法门对证悟空性特别有帮助。白文殊法门除启智外,亦特别利于生出菩提心。黑文殊除了启智慧外,亦是一位除障之本尊。此外,文殊化相又分外、内及密相许多种,其咒亦各有不同。在格律派中有一种并不普传的极秘密五文殊传承,衲曾受过这种传承,但却并未作与其关联的闭关修持。此外,在座中有些人或许有天天持诵《妙吉祥真实名经》的习惯,这部经的主尊是现四臂相的文殊大士。这些众多的文殊法门,当然都具大利益,但我们无必要全部都修持。佛教的本尊极多,他们全都对行者有加持,但我们应选一位自己感最投缘、最喜欢及最有信心的,然后一心一意地修持他的法门,紧紧地把他“抓着”,而不应像换时装般天天换本尊或贪多。修一位本尊而至相应,便可见所有本尊。我们应该这样地修,而别去学那些修一百位本尊却无一法门有成的人。

  前行开示

  在正行之前,我们必须诵仪轨中并未明列之皈依文。最简略的皈依及发心文是:

  行者皈依直至成正觉 佛陀正法以及圣僧众 因作布施等诸修持故 愿证佛境利普有情生

  我们诵皈依三次或更多次。

  正行开示

  诵至此时,应观红黄文殊在我们的头顶或面前虚空中。如果观他在头顶,其面向应与行者自己所面之方向一致;若观于面前,则本尊面向行者。一般来说,初学者若观本尊于面前,会较观于自己头顶为容易。此外,我们应想自己所处之房舍为文殊大士之净土宫殿,而非凡俗的屋子。这种观想犹如播下一颗种子,令自己有往生净土的一个因。这种观想通用于其他本尊法门,例如修弥陀法门者,应常常观想自己身处极乐净土之中,令自己熟习,并种下将来往生极乐净土之因。
  在观文殊时,首先观面前有云海。这些云并非凡俗世间的气象,而是文殊大士之悲心所现的。在云层上,出现一朵各瓣不同颜色的莲花,莲花中央有平躺的月座。其上有一个橙色的‘地'(dhih)字,此它又变化成为本尊形相。文殊大士一面二臂,身橙色,发出超过千万个月亮的光明,其右手持智慧剑高举,左手持一莲花之茎,莲花伸延至其左肩,莲花中央有一部《般若经》。本尊身穿天衣及有各种宝饰庄严,其身是光明,而非如铜像般的实体。他现为十六岁少年之相,其外在形相令人欢喜,其内在是无烦恼之清净意。在观想中,文殊正在开示对不同听众各各相应的佛法。
  在此观想中,我们必须注意,莲与月座均为文殊智慧所化,而并非凡俗的东西,其体性与文殊为一体。在凡俗世界中,如果你坐在一个座垫上,座垫是座垫,你是你,二者并不相同,但文殊的座与文殊却是一体的。大乘的本尊一般都坐在莲花上,以表他们虽化身于六道轮回中,却并无烦恼及垢染,正如莲花之出于污泥而本身却清净。在此处,莲花座代表出离心,月座代表菩提心,而座上之文殊代表智慧。
  在观想出文殊后,我们便诵仪轨中的礼赞文。礼赞文有四偈。第一偈是:

  年少悦意美妙庄严者 烦恼尽净布地山妙色 俱诋月色无与伦比身 慈悲文殊于汝吾礼敬

  这偈是说:“完全慈悲及清净的文殊,我向您顶礼致敬!”

  呜呼微妙音祜主 祈请遮止不善心 恶心虽如梦幻般 今后绝不再生起

  偈中的“呜呼”是求救之声。我们在遇危险时,会自然地叫喊:“娘呀!”同道理,我们现在于轮回中受苦,故在第二偈中,我们至心向文殊求救。我们为何求救呢?因为我们发现自己内心有贪、嗔、痴等烦恼,所以我们求文殊加持我们,令我们从无始以来的不善心,乃至梦中所发的不善心,一律可以得除。

  吾愿生生世世中 文殊于汝唯一处 虔心恭敬作祈请 恒时恭敬令汝悦

  这是说:“我一心一意地恭敬您、顶礼您!请您在生生世世中以慈悲心看着我,求您对我不离不弃地加持!”此时应在心底深处中哀求。

  呜呼具大悲文殊 三世善识之大道 菩提心清净马车 汝作导航善知识

  第四偈是说:“三世诸佛所修过的法、他们所走过的路,我也发心去修、去走!求您当我的师父吧!”文中的“马车”一词,喻菩提心。在佛教中,常以马车喻菩提心,这是因为菩提心能带许多众生脱苦,好比马车能载上许多人一同上路般。
  菩提心的真正发起有三种形式,分别称为“国王心”、“牧者心”及“船夫心”。发心自己先赶紧成佛,然后便以最高能力度众生者,被喻为带领子民的国王。在本师释迦牟尼最初发心时,所发的便是这种国王心。牧羊人一般是把羊群赶在自己前方,自己落后上路的。同道理,观音最初发心时,正是发愿令众生先成佛,自己在其后方成佛,所以他的这种发心方式称为“牧者心”。文殊最初发心时,所发心形式为“船夫心”。船夫是怎样的呢?他们掌舵与乘客同达彼岸,这就如文殊发心带领众生同登佛境般。这里讲的是圣者之最初发心形式,并非说文殊及观音并未成佛。文殊与观音其实早已成佛了,他们只是为了众生之利益而化现为菩萨之相而已。
  在诵完礼赞文后,便诵文殊的咒。仪轨中有两种版本的咒,两种都正确,我们挑其中一种念诵即可。

  om arapacana dhih 或 om arapacana dhih soha

  我们可以随自己能力及时间而诵一百次、三百次甚至一千次,总之是随自己能力而定。在诵咒时,我们在心中祈求文殊加持令速得前述解脱出来。
  在持咒的尾声,我们可以加诵“地地地地地……地地地”,以一口气诵一百个“地”字或随力诵念,总之是在一口气中诵越多便越好。这种诵法,能令我们得到“不念失”的记忆能力。
  在持咒后,若欲加诵《妙吉祥真实名经》(注:载於本书附录中),可在此时加诵。此经包含显密一切法义在内,极为深妙。在古印度,若有人说:“我对佛法懂得不多,但唯对《妙吉祥真实名经》尚可说是通达!”,便等于是在说他已通达一切显密要义了。由于此经极为殊胜及深妙,我们虽难以通达其内义,但单单每天诵持它,已能得许多不可思议的大利益了。凡诵此经者,今生及未来生均会得大智慧,并将往生於文殊净土之中。
  我们亦可选择在仪轨中的这环节加诵《文殊智慧赞》(注:载於本书附录中)。这赞文并不十分长,但其来源极为殊胜。在古印度有一座那兰陀佛教大学(Nalanda),历史上不少高僧均出自此座佛教学府。在某年代,寺中的五百高僧商议各撰一篇礼赞文殊大士之文章。他们各自在房中撰写,但在翌日众人把其著作拿出来与他人比对时,赫然发现五百人各自所著内容竟然一模一样,这显然是由佛陀之加持所致的。由于此文来源灵异而殊胜,自此各佛教寺院的学僧多会常诵此文。

  结行开示

  以此功德愿速能 成就至尊文殊境 并将一切诸众生 安立于同等果境

  在最后,我们诵仪轨中的回向文及其他我们喜欢的回向文偈,然后观文殊融入自己身体,而令我们得到了他的身、语、意加持。
  现在已讲完此法门的修诵方法,衲的传承来自金刚持赤江仁宝哲(Trijang Rinpoche,1900-1981)。


  《妙吉祥智德赞》全文
  敬礼妙音世尊
  怙主大智离二障云如日清净极明朗
  所有境界如实知故手托经箧在胸间
  三有狱中所有众生无明暗迷苦所逼
  悲悯彼等皆如独子为说六十支音语
  如雷大震烦恼睡醒业力铁链使解开
  无明暗除为令断尽一切苦芽持宝剑
  本来清净十地究竟功德圆满佛子身
  百一十二相好庄严请除心暗我敬礼


  修持黄文殊法门虽然可以获得上述七种智慧,但最重要是开发甚深慧,通过修持黄文殊,我们可以获得通达空性的智慧,破除对于事物表象的执著和迷茫,从而勘破幻相,获得内心的自在与洒脱。
  黄文殊一面二臂,身色桔黄,身略左倾。右手持剑,横断上空,象征智慧之剑斩断一切执著和缠缚。左手于胸前拈一支乌巴拉花之茎部,延伸到左耳边之花上有代表般若经之经箧,象征所有智慧来自般若经典。身穿天衣、具足庄严,发结五髻,颜色绀青。面容微笑,外透睿智,如十六岁童子,双足跏趺坐于莲花月轮之上。
  在藏传佛教传承中,黄文殊有多种修法,包括事部以及无上密续,有内修也有密修,如果能得到清净传承之修法,集中时间闭关修炼,据说在仅仅几个月的时间内,智慧就会得到明显的改善。

  导师佛陀的自利利他功德无量无边,难以述尽,归纳起来,可以从下面六个方面来了解: 1无为法、2任运自成、3不依他缘而证知、4智慧圆满、5大悲圆满、6力圆满。弥勒菩萨在《宝性论》中以下面的偈颂对佛陀的功德进行了顶礼:
  谁无初中后三际,寂静自觉而证知,
  既已觉悟令他觉,宣说无畏常恒道,
  执胜智悲剑金刚,割截一切苦苗芽,
  摧诸见林疑虑墙,如是佛陀我敬礼。
  1无为法,即“无有初中后三际”:凡夫乃至十地菩萨的出定位都处于有为的迁变之中,因此是处于生灭的初中后相续,而导师佛体不是由因缘所生,没有了迁变,超越了时间、空间等范畴,故为“无为法体”。
  2“任运自成”,即“寂静”:所谓的寂静,就是寂灭身口意三门的一切勤作、一切戏论,因为佛陀已经彻底现前证悟了空寂离戏的自性法身,所以具有了事业任运自成的功德。
  3不依他缘而证知,即“自觉而证知”。佛陀不依他缘而内证大无为法,达到任运自成之法身境界。
  4智慧圆满,即“既已觉悟”:是智慧圆满。佛陀由于具足了上述三种究竟自利之功德,而成就了无上菩提果,既然已经成佛,则决定现前证悟一切所知法的真实本性,安住大无为的本体,对一切众生等无差别,一味地广为饶益,故为智慧圆满。
  5大悲圆满,即“令他觉悟,宣说无畏常恒道”。自己证悟之后,由有大悲力故,自然为令未如是证悟的众生都能现前证悟,而宣说无畏常恒之道,故为大悲圆满。
  6力圆满,即“执胜智悲剑金刚,割截一切苦苗芽,摧诸见林疑虑墙”。佛的智悲如同宝剑,能够遣除一切苦果根本之近取蕴和苦因根本的烦恼,其他的学道菩萨和声缘罗汉能力有限,都不能这样作到,佛的智悲力是永无限量的,故力量达到最极圆满。
  上述六个功德之中,前三个表示了佛陀圆满的自利功德,后三个表示了佛陀圆满的利他功德。

这意思大概是求签人发展路途会有磨难,需要积攒功德,帮助他人,自然会有成功的一天


请问法师佛陀功行圆满如何解释?
功:功德。行:具足万行,样样圆满头头是道。佛陀功行圆满:佛陀住世八十年,该得度的已得度,不能得度的也已经种了远因种了善根。功德福德已圆满具足给我们做了最好的典范。

佛法中的暂时什么意思?
1、短暂,是与长久或者长远相对应的一种状态。如精进之时身心俱疲,可以暂时放舍(放下休息)。2、中间过渡状态。如在回向功德时,发愿让众生暂时获得人天安乐,究竟圆满佛果。其中的人天安乐与佛果的究竟大安乐相比,只能算一种过渡性的安乐。还有小乘阿罗汉获得的解脱属于暂时解脱,佛陀获得的解脱为究...

佛教中“圆满”是什么意思
觉行圆满是指佛陀,即所觉悟的程度已经达到究竟圆满的境界。‘圆满’非指度生人数,而是由心性上讲的。我们心性有三种烦恼,一为见思烦恼,自觉者见思烦恼断了。觉他者能兼断尘沙,自行化他。把见思尘沙无明断尽即圆满成佛。认识首先圆满、由认识上升到知见,知见就是理性、由理性而发生作用这叫见...

佛教问题:佛预言过地球是圆形的吗?
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的阿那律尊者,在修得天眼后,观南阎浮提洲,就是地球,如观掌中庵摩罗果。原文如下:楞严经:佛告阿难。吾今问汝。今汝未得无漏清净。承佛神力见於初禅得无障碍。而阿那律见阎浮提如观掌中庵摩罗果。诸菩萨等见百千界。十方如来穷尽微尘清净国土无所不瞩。众生洞视不过分寸。

上师如果没有证悟究竟的佛果,为什么也要视师如佛
上师对于我们修行来说,实在太重要啦,绝对值得视师如佛。因为,上师是佛陀与我们修行者之间的桥梁,只有通过这个桥梁,我们才能真正得到佛陀的“他力”。这个桥梁作用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加持力的桥梁,二是指导教授的桥梁,三是“入佛知见”的桥梁。藏传佛教特别重视传承,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把...

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得到哪些现世利益?
听闻或念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名号,众生将获得不退转的菩提果位。仅仅听闻释迦牟尼佛的名号,就能获得如此巨大的功德利益,那么向佛舍利塔供花这样的善举,其功德更是不言而喻。即使是那些不幸转生为旁生的众生,通过听闻佛号,也能种下成就无上菩提的因缘,并逐步迈向佛果。这是由于诸佛的愿力与...

佛学是什么?
佛陀自身累世修行,终得智慧圆满究竟,解脱生老病死苦海一切烦恼轮回,自得清净永恒自在。佛学,即是学佛慈悲教诲教义,深入经典智慧,明白诸佛道理善恶是非因果,获得圆满究竟生命智慧真谛,努力修行,业债消除,解脱生老病死苦海一切烦恼,福慧具足,终得生命清净永恒自在,成就无上智慧佛道。

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得到哪些现世利益?
任何听闻无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名号之众生都将获证不退菩提之果位。若仅听闻名号都能获如是功德利益,则供养一朵花于佛舍利塔前之功德自不必多言。不幸堕入旁生类众生,以听闻佛号故亦可种下无上菩提之因,且得以依次第证取佛果。这皆因诸佛发愿力及发心不可思议所致。至于称名忆念,也不会和地藏菩萨的...

房间的墙上写着佛字是怎么回事呢?
佛是觉悟的意思。佛陀老师是已经证得究竟圆满大彻大悟的过来人。 佛陀老师的教导就是恢复本能的教育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翻成中文的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就是究竟圆满的智慧,就是一切智慧德能具足。佛告诉我们, 一切智慧德能具足 (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是我们每个人的本能。佛法的...

我就是那堕胎的人,让你那信奉的主来拯救下我吧
佛陀老师是证得究竟圆满大彻大悟的过来人。 佛陀老师的教导就是恢复本能的教育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翻成中文的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就是究竟圆满的智慧,就是一切智慧德能具足。佛告诉我们, 一切智慧德能具足 (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是我们每个人的本能。佛法的观念是一切绝对平等,无有高下。佛陀老师...

木里藏族自治县17649153098: 佛陀是一个成功人吗 -
谷疫圣诺: 从世俗的角度上,不成功.但不是他做不到,在那个时代他本来就是王室,钱也不缺,婚姻也不错,他只是没有选择这样的“成功”.从出世的角度上,就不用说了.你的结论站不住脚啊,抛弃物质生活在世俗上不代表成功,但在出世角度上却是成功,这是其一;世俗观念上的不成功,不代表究竟的不圆满,这是第二点.有意思的是你最后还提到了“维摩诘”,维摩大士富可敌国,智慧超凡,世俗上绝对成功;而出世上也是圆满的,本就是佛,这不就是一个最好的答案吗?

木里藏族自治县17649153098: 大乘教于小乘教教义的区别 -
谷疫圣诺: 大乘和小乘的区别,表现在许多方面.首先,在对于佛陀释迦牟尼的看法上,小乘佛教一般把他看做是一个教主、导师,是一个达到彻底觉悟的人.大乘佛教则把释迦看做是一个威力广大、法力无边、全知全能的佛,并且认为除释迦牟尼佛外,...

木里藏族自治县17649153098: 做人的真理,学佛的意义是什么? -
谷疫圣诺: 佛教信仰的主要内涵在于向「佛陀」学习,此即所谓「学佛」;亦即以佛陀为导师,学习佛陀的慈悲、智能、威力,及其殊胜功德,达到三觉圆满,万德具足,完成人格,成就佛道.因此,学佛首先应该了解「佛」的意义. 「佛」是「佛陀」...

木里藏族自治县17649153098: 何为佛法小乖法与大乖法 -
谷疫圣诺: 佛教是社会发展的产物,随着社会的进步,在佛教的历史上出现过许许多多的教派和宗派,它们共同构成了辉煌的佛教文化.接触佛教,经常可以听到或看到“大 乘 佛教”、“小乘佛教”这样的名词.那么,究竟什么叫大乘佛教、什么叫小乘...

木里藏族自治县17649153098: 请问 佛教的 道理 有多少 分别是什么 -
谷疫圣诺: 佛教的三宝:佛、法、僧根据南传上座部佛教:佛陀并不是千变万化、有求必应的神,也不是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救世主.佛陀是一位智慧和德行圆满的觉悟者,是一位教导断除烦恼方法的导师. 佛法是佛陀所教导的法,是断除烦恼、灭尽...

木里藏族自治县17649153098: 什么是超越十法界? -
谷疫圣诺: 所谓超越十法界,应是指虽然契无圆融无碍,无二无别的佛心境界,而不着一个“佛相”,是为超越.不过,此境界非凡夫所测.凡夫纵说得如此言语,亦不解如此境界.此境界离一切相,即一切相,但有执着任何一心一念,我相、人相、众生...

木里藏族自治县17649153098: 大乘佛法与小乘佛法的区别? -
谷疫圣诺: 1、在宗教学说体系上: 小乘基本上保持了释迦牟尼的遗教,着重伦理教诲,只以佛陀为导师而不是神,不拜偶像 ; 大乘则接受了外道思想,修正了释迦牟尼的学说,以佛为神并有不同的化身和无边的法力,宣扬神异,造出各种偶像加以崇拜 ...

木里藏族自治县17649153098: 佛的意义是什么? -
谷疫圣诺: 佛,是梵语,用华语讲是最高的觉者.觉,觉悟.本意而讲,是觉知、明白.佛陀明白了世界众生、万物本性皆空、皆是因缘而生因缘而灭.任何善、恶之果皆是自己所造的业力所显.善、恶之因皆出于心.佛...

木里藏族自治县17649153098: 我能做什么未来好迷茫 -
谷疫圣诺: 我不能给出直接的答案,不过从佛法的角度,可以给出一些建议.佛陀就是一位精神导师,佛法就是除苦的良药,以及清凉的妙药,它可以让无量无边的众生依靠佛法寻找到自己需要和希求的一部分,最终获得快乐而且也可以自利利他.他不仅...

木里藏族自治县17649153098: 《佛》的意义是什么? -
谷疫圣诺: 佛是智慧,德行、慈悲最高的成就者.佛由人修行而成佛的,不是宇宙自然的神.更不是什么三头六臂,飞天潜地鬼神.人人皆有佛性,人人修行皆可以成佛.佛是宇宙最伟大的圣者.祂具有无量的福,无量的神通,而得大自在者.为九界的大...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