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整体结构如何把握

作者&投稿:何炒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王羲之的书法整体,结构,运笔怎么样?~

1 中锋行笔 中锋行笔就是要使笔锋保持在点画中间行笔。中锋行笔是用笔的关键,是书法的生命。要能达到中锋行笔,就要在行笔时掌握好掌竖、腕平、笔杆直,同时还要随着墨液缓缓下流而不断调正笔锋,“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篆、隶、楷书是这样,行书亦如此,如“乎”、“本”字除落笔和收笔外,中间所有的点画都是中锋行笔,“华”字亦是。划重点:中锋行笔,笔迹圆润、道劲,妍美。 2 裹锋转笔 所谓裹锋转笔即是在转折处,用笔使毫不能太铺,要有所收敛,同时笔杆要稍加使转,以圆转代替方折,如“思”、“里”、“风”字的转角处即是。行书之所以比楷书书写简便,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以圆转代替方折。裹锋转笔,转折处玲珑流利,有一种活泼、自然的流动感。蔡邕在《九势》中所说的“转笔宜左右回顾,无使节目孤露”就是指裹锋转笔。但要注意裹锋转笔处,必须圆转中隐含折意,故书写时仍需驻笔、提按,否则圆而无骨,缺乏方圆兼备之妙趣。 3 折锋转笔 所谓折锋转笔,即转笔时如同写楷书一样,先提后折,顿笔后再调锋而下,只是书写速度略快些,转折处投有楷书那么方折,而是既看出是方折之意,又有圆浑之感,有骨有肉,骨肉兼备,即所谓“方中有回,圆中有方”。使人看了圆润、浑厚、劲挺。欲如此,则折锋转笔处要有方折的意味,折时要重些,轻重提按要一笔小苟,不能一笔带过。折锋转笔写出来的折画,不仅要方而见骨,而且要给人一种风骨挺立,神采飞扬的感觉。如“曲”“故”“总”字。划重点:行书中的折笔写法,不外折锋转笔和裹锋转笔两种用笔。折锋转笔外露,裹锋转笔内含,各有千秋,但一般说在行书中以裹锋转笔为主,折锋转笔为辅。 [page] 4 衄锋勒笔 衄锋勒笔,就是点画中间稍用力顿挫一下,再中锋勒笔而出。衄锋勒笔大多数是用在反撩与撇的交接处,如“又”、“文”、“交”字的反捺中间用笔。衄锋勒笔,用笔收敛蓄势,短小精悍,而形态也有变化。这种用笔米芾书法中常用。划重点:衄锋勒笔在衄锋时要有力,勒笔处要迅速,捺画末笔要收得住。 5 提锋连笔 提锋连笔即提笔连锋,也就是在点画相连处用笔提而不断,锋尖着纸带出牵丝。凡是点画间有牵丝相连者都是提笔连锋用笔。这种用笔的好处是:“是点画处皆重,非画处,偶相牵引,其笔皆轻。”(姜夔《续书谱》)且主次分明叉递相映带,如“墨’‘照,“然”的点画牵引处。在书写过程中,提和按,连和断,互为辩证的关系。提锋连笔是牵丝的写法,非牵丝处都是字的实画。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用笔要实,不能虚,用笔要按不能提。只有按得下,方能提得起,只有实是实,方能虚是虚。

【怎样练好书法结构】
1、临摹结合
临摹是学习书法最基本的方法,不但初学书法要临摹,就是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还需要临摹。学楷书需要临摹,学篆、隶、行、草各体书仍需要临摹。书法家的一生都是在临摹中渡过的,在临摹中学习,在临摹中思考,在临摹中创造。
摹帖,就是用薄纸蒙在字帖上面,然后笔随影走,按照显露出来的字迹写,又叫“仿影”或拓写。摹还有一种方法叫“描红”,即在印有双钩红线的字上去填写。
摹帖的方法:第一步先描红。即从一本帖中选出清楚、完整的字,用透明而不透墨的薄纸,如打字纸、有光纸、描图纸等蒙在帖上,依着字的轮廓,用极细的线条钩成空心字,这叫“双钩”。然后把钩好的字作为描红本,用红墨水填写,再用蓝墨水填写,最后用墨汁填写,这样写不但能加深记忆,而且节约纸张。
摹帖应注意笔随帖走,切勿失形,要看准笔画的来龙去脉,揣摩它的笔法和结构形态。摹帖要带有“写”意,将笔画一笔写成,饱满而精到,切勿依葫芦画瓢地填描涂抹。
临帖,即在摹帖的基础上,对帖字的用笔、结字规律有了基本认识之后,对着帖写。临帖有对临、格临和背临三种方法。
对临,即把字帖放在对面的帖架上照着写,这是最方便,最常用的临帖方法。
格临,即用透明纸打好格子(田字格、米字格、九宫格等)照式临写。主要用以掌握帖字的结构部位。
背临,即把帖收起,凭记忆默写帖中的字,不但求其形,更要求其神。背临之后可以集字为联或集字成篇,然后进入创作阶段。
摹帖笔随影走,古人怎样写,我们就怎样写,大小、长短、宽窄、粗细、方圆、斜正等都必须按帖字的要求去写,有一定的规范和约束。摹帖的特点在于易学到古人的结构位置,但由于规范太死,反而失去了古人的笔意,用笔死板而不灵活,让人感到放不开,受不了;临帖或对临,或背临,或意临,加入许多书者自己的个性特点,所以易得古人的笔意,而易失古人的结构位置。写来自由随意,追求个性,却得之甚少。
所以在临摹中必须临摹结合,先摹后临,既得古人的用笔方法,又得古人的结构规律。练习时可以采用先摹后临,再反过来摹,摹完再临。或者采用“双钩”的方法来研习结构规律。摹临穿插,取长补短,效果极好。临摹中要多看、多思、多琢磨,然后下笔。下笔要准,先形似,后神似,以求形神兼备。临摹后要反复对照检查,总结经验教训,在否定中提高,在教训中成熟。
2、先入后出
临摹是学习书法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临摹就是继承,就是向古人学习,学习前人优秀碑帖中的美的用笔、美的结字、美的章法、美的韵味和气势等。但临摹还有一个入帖与出帖的关键问题。不入帖,写不进去,或写出来不象,是无法与古人对话,无法学到古人书法妙处的。但不出帖,即进去又出不来,太象古人,简直成了古人的书奴,一点自己的个性都没有,这样写,最终也形不成自己的书风特点。
关于入帖和出帖,清人姚孟起说得好:入帖时“不可有我在,有我便俗”;出帖时“不可无我在,无我便杂。”“不可有我在”说的是要专心一意地临习古人法帖,把握帖字的精神面貌,要“一字一笔须从古帖中来”,不入帖便无本;“不可无我”说的是要在临像的基础上,吸取其它碑帖的长处,融会贯通,结合自己的艺术素养和创造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面貌,有个性,有创造,并逐步走向自由创作的新境界。
3、读帖善悟
帖不仅要临,重要的还在读,学书善悟,即从读帖中领悟,有些古人优秀的法帖,不一定去临,只要认真阅读,反复体味,悟出其中的法度和韵味,便会自然而然地化入自己的书法创作之中。
阅读碑帖,并不是出声朗读碑帖的文字内容。所谓读帖,这是书法的专门用语,即书法家在临摹碑帖之前,或在平常工作的间隙,翻阅碑帖和泛览墨迹,也就是仔细分析、研究、琢磨碑帖中每一个字的笔画、结构和整幅作品的章法、气势及韵味,边看边记,时常会情不自禁地用手指画起来,心追手摹,激动不已。
古人读帖非常认真。曹操不但是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是有名的诗人、书法家,陕西汉中博物馆就有传为他书写的“滚雪”隶书碑刻。相传他喜欢梁鹄的书法,便把梁鹄的字挂在帐中,一有空就读,连行军打仗也不放弃读帖。相传三国魏时的大书法家钟繇“坐则画地,卧则画被”,学书非常刻苦,特别注意阅读和默写名帖。唐代书法家欧阳询一次在行路中,发现晋代书法家索靖写的碑,辗转赏读,站得两腿发酸,干脆坐下来读。这样连续了三天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读帖犹同古人对话,交朋友,达到思想和感情上的共鸣。读帖从一点一画入手,仔细研究和琢磨古人用笔、结字、章法及气势、韵味之妙处。通过阅读,眼观神会,潜移默化,以加深理解,锻炼视觉记忆,丰富、积蓄和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帖临一本,书观百家。读帖不仅限于一两本,古今许多书法家的实践经验证明,读帖胜于临帖。有些碑帖,我们不一定临,但可以阅读,深刻领会古人书法作品中的三味,积少成多,逐渐地吸收消化,才能奔汇腕底,充实于纸面,自然会手随眼高,眼使手灵。入于眼,融于心,出于手,心手相应,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书法】
书法是世界上文字表现的艺术形式,包括汉字书法、蒙古文书法、阿拉伯书法和英文书法等。其中“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从广义讲,书法是指文字符号的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书写,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八字要诀”。
一, 点画的长短对比
点画的长短及其相互关系包含如下几层含义:
1, 点画的参差变化
王羲之在《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中说:“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便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1]这里虽是讲述字形,但也包含对点画的要求。试想,如果点画长短参差变化,则字形必不会“上下方整,前后齐平”啦。字之外形必是不规则的多边形,如此,才会因其不规则而丰富,而多彩。才会“一点一画,仪态纵横……以不测为量者,书之妙也。”[2]
2, 点画的收放关系
书法中点画的长短实际体现了结构上的疏密变化和字势的收放关系。只不过古人的表述方式与今人不同,今人简单直白,古人的表述有更多的文化依附。如清人姚孟起所论:“既曰分间布白,又曰疏处可走马,密处不透风。前言讲立法,后言是论取势,二者不兼,焉能尽妙?”[3]谈结构自然要讲疏密讲收放。
此处的疏密言字内空间的大小,点画长则空间大,点画短则空间小。如此,字之疏密自然显现,书之变化自然显现,书家之追求得以有依赖之根基。“字有疏密,密处紧腠理,疏处展丰神,语默动静、寒暑、生杀之机寓焉。非通乎人情,得乎天理,未可与于斯。”[4]疏密处恰是字之神采所在,“凡字无论疏密斜正,必有精神挽结之处,是为字之中宫。”[5]因此,点画的长短关乎结构之成败,风格之选择。如颜真卿与黄庭坚,点画长短的选择决定结构样式的不同和疏密样式的不同,此其一;中宫之说,关乎点画的疏密排叠,或在于点画处,或在于空虚处,以及疏处与密处的关系,此其二也。有此两点,无论是临摹时观察结构,或是创作时对结字的构想,长短所展现的疏密关系都是应该给予充分重视的。 内容来自3.6.7.art.com
字之疏密与收放,其实是结构的同一内容的两个方面,疏密言及空间,收放言及势态。空间相对属于静态,而势则属于动态。在这点画的长短之间,随字势的收展,便展现了点画的动静变化、阴阳互生、虚实互现的关系来。也由此引出点画的趋向性选择。
3, 趋向性点画的选择
上面谈到势态,古人对势态的论述较为繁复,这里只谈及字之形态。为了论述的方便,只好偷换了这个概念。一般来说,作为趋向性点画的只有横竖撇捺四种点画,(但有时也有例外,如黄庭坚的《黄州寒食诗跋》中的“未必”两个字的左点。)需要处理的关系有纵横两种。撇捺基本是同时具有纵横两种趋势,有的也可以作趋横或趋纵处理,应多留心观察。趋向性点画的伸展在独体字中较为明显,合体字的各部分可以参照独体字的处理方法,互为收放。如此,便可明了点画与结构样式的关系,也就明白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推而广之,便可成章。
点画的趋向性,决定了它的伸展性,也就是说是可以作为主笔的。[6]点画的长短也正是主次之别,长画之伸展正是主笔体现字势的内在要求。
4, 主次点画的关联
每字只有一势,诸点画皆为此服务。体现字势者正是主笔,其他点画皆受其所统领。“每一字有一笔是主,余笔是宾,皆当相顾。”[7]其实,点画的长短只是一种最为直观的表述。而对于主次的关系前人多有论述,现摘录如下,可以多加参详,以补现代人表述之不足。 内容来自3.6.7.art.com
刘熙载《书概》云:“画山者必有主峰,为诸峰所拱向;作字者必有主笔,为余笔所拱向;主笔有差则余笔皆败,故善书者必争此一笔。”[8]朱和羹《临池心解》云:“作字有主笔,则纪纲不紊。”“每字中立定主笔,凡布局、势展、结构、操纵、侧泻、力撑,皆主笔左右之也。有此主笔,四面呼吸相通。”[9]姚孟起《字学忆参》云:“字之纵横,犹屋之楹梁,宜平直勿倾欹。作楷重宾主分明,如日字,左竖宾,宜轻而短,右竖主,宜重而长;中画宾,宜虚而婉,下画主,宜实而劲。”[10]
二, 点画的粗细对比
书法作为一种线条的艺术,似乎已是定论,也算是一个共识。 “一个规定的线,通贯着大宇宙,赋予一切被创造物。如果他们在这线里运行着,而自觉着自由自在,那是不会产生出任何丑陋的东西的。”[11] 罗丹如是说。宗白华先生接着阐述道:“中国人这只笔,开始于一画,界破了虚空,留下了笔迹。既流出人心之美,也流出了万象之美。罗丹所说的这根通贵宇宙,遍及于万物的线,中国的先民极早就在书法里,在殷墟甲骨文,在商周钟鼎文,在汉隶八分,在晋唐的真行草书里,做出极丰盛的,创造性的反映了。”[12]的确,正是这根线,使中国书法具有了无穷的魅力。但在其中,我们似乎忽视了一个常识性的问题。点的运动结果是线,而线的运动结果是面。众多的笔毫合成的笔头,运行的结果只能是面。或许,有人会说这是粗线,不错!是粗线,关键是面对各种各样边沿线不一样的粗线,我们该如何去认识它。如果我们明白了点画的线面关系,也就同时明白了用笔中主毫与副毫的关系,也就不会纠缠于所谓中锋与侧锋、偏锋的问题啦。[13]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重新认识点画的粗细问题。 本文来自3.67art
1, 体量的对比
在一个字当中,点画的粗细绝不是任意处理的,它有着自身的严格的规定。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横竖、撇捺的粗细处理,主笔与其他点画的粗细安排等,使学生先具有简单的量的认识。而这种直观的认识对后来影响会很直接,因为点画间的关联性恰恰是我们所要把握技法的终极目标。一个字中点画的粗细组合,便是一个动力系统,正如一个星系,在相互吸引中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体系。亦如索斯马兹所说:“当出现两个点时便表现出长度和隐晦的方向,一种‘内’能在两个点之间产生特殊的张力,直接影响介于其间的空间。……如果这些点的大小再有不同,所有这些感觉便会增强,一条线可以被想象为一串联系在一起的点。它指示了位置和方向,并且在其内部聚集起一定的能量;这些能量似乎沿其长度在运行,并且在各个端部加强,暗示出速度,并作用在其周围空间,它能够以一种有限的形式表达感情。”[14]的确,线的粗细、方圆等会传达出一定的视觉感受。由此,我们也会想到更多的问题,诸如粗细所关联的点画的形态问题,用笔问题,审美问题等。以此为出发点,来探讨这些问题。
2, 点画的形态认识
注:《东方朔画赞》中“大”字的一横 copyright 367art
在随便选取的一横中,我们至少可以梳理出如下几组关系:
(1),两对边沿线,
边沿线的不同至少可以说明行笔轨迹的不同,中间的粗细变化与用笔的提按变化相关联。边沿线的不同提示毛笔副毫的铺展不同,观察颜真卿的竖画,或者《张黑女墓志》中的一些点画,均可明白副毫的铺展对点画形态塑造的作用。
(2),相对边沿线的倾斜状态
长边可以显示横向伸展时的曲线变化,尤其是下边沿线的弧线非常优美,而且,它的延伸线还可以显示点画的包容关系。短边一则显示起笔的角度以及与上一笔的承接关系,二则显示收笔时的角度与幅度及与下一笔的承接趋势。对此进行准确的分析,即可明白古人的运笔方式,又可得中实之法。
(3),长宽的比例关系
这是最易被忽视的关系,一方面它直观地展示点画的视觉效果,另一方面展示了笔毫的铺展程度和笔势的延伸趋向,以及对下一个点画的距离效应和承接时笔锋的调整状态。
如果把这种分析推广到其他点画,还会有更为复杂的关系。但把点画的粗细作为一个面来看显然是问题的关键点。
(4),点画方圆的认识
中国书法的线条形态非常丰富,有方圆、曲直的变化以及线的不同走向,还有毛笔产生的变化更是不可计数。但仔细想想,曲、直、斜只是通过运动轨迹来显现的,更多地反映的是运动状态。而方、圆则是一对面积或体积方面的概念,如方形、圆形、立方体、球体等,则少有方面、方线之说。正是确认了书法点画的面的特点,对点画的这些形态才得以认识。 367art.com
3.用笔的轻重变化
点画的粗细反映到用笔上就是提与按的变化,提按的变化体现的是书法中用笔的节奏。当然,用笔的节奏不只是提按。提按的变化一方面是关乎点画的轻重,一方面也是调整笔锋的重要手段。在提按之间掌控着笔毫的聚与散,提按互为体用,按未尽而欲提,提之中寓下按之意。如此,既能调整笔锋,又能发挥笔毫的性能。使点画重者若崩云,轻者如蝉翼。“故用笔重处正须飞提,用笔轻处正须实按,始能免堕、飘二病。”[15]如此,也可以明白,结构不是单一的、独立的,而是密切相关于用笔。南朝王僧虔《笔意赞》云:“粗不为重,细不为轻,纤维相背,毫发死生。”[16]也指出点画粗细与用笔的关系及其微妙变化。
4,审美关联
言点画之粗细,是从形状而论。从审美而论,则言肥瘦也。肥瘦之论,古已有之。南朝萧衍《观钟繇书法十二意》论道:“元常谓之古肥,子敬谓之今瘦。今古既殊,肥瘦颇反。如自省览,有异众说。张芝、钟繇,巧趣精细,殆同机神。肥瘦古今,岂易致意。真迹虽少,可得而推。学子敬者如画虎也,学元常者如画龙也。”[17]然则“用笔不欲太肥,肥则形浊;又不欲太瘦,瘦则形枯。”[18]“所以人之于书,得心应手,千形万状,不过曰中和,曰肥,曰瘦而已。若而书也,修短合度,轻重协衡,阴阳得宜,刚柔互济。犹世之论相者,不肥不瘦,不长不短,为端美也,此中行之书也。若专尚清劲,偏乎瘦矣,瘦则骨气易劲,而体态多瘠。独工丰艳,偏乎肥矣,肥则体态常研,而骨气每弱。犹人之论相者,瘦而露骨,肥而露肉,不以为佳;瘦不露骨,肥不露肉,乃为尚也。使骨气瘦峭,加之以沈密雅润,端庄婉畅,虽瘦而实腴也。体态肥纤,加之以便捷遒劲,流丽峻洁,虽肥而秀也。瘦而腴者,谓之清妙,不清则不妙也。肥而秀者,渭之丰艳,不丰则不艳也。所以飞燕与王嫱齐美,太真与采萃均丽。”[19]又如王世贞所论:“张长史妙于肥,藏真妙于瘦。”然“瘦硬易作,肥劲难得也。”[20]肥瘦皆有用笔所致,若笔能摄墨,自然点画劲健,血肉丰满。“今人误以墨之轻重为肉之肥瘦,致点画不能洁净精微。”[21]是故,粗细关乎结构,又关乎用笔,是打开书法门径的重要一环。 36.7ar.t.c.o.m
三, 点画的距离关系
点画的距离主要指点画之间空间的大小和一个点画对另一个点画的分割状态。点画间的 图—2
距离包括点画的间距和各偏旁之间的距离。如图-2所选杨凝式《韭花帖》中的几个字,从中可以看出距离的重要性。点画之间的距离变化很大,并不是平均分布,这也是我们强调距离的原因。姜夔《续书谱》云:“如‘佳’之四横,‘穿’之三直,‘鱼’之四点,‘画’之九画,必须下笔劲净,疏密停匀为佳。当疏不疏,反成寒气;当密不密,必至雕疏。”[22]由此可以看出,点画的“停匀”只是一种视觉上的匀称或者说是均衡;而不是真正距离上的均等。如欧阳询所说,是一种“心眼准程,疏密欹正。”[23]而这恰恰是书道自然的重要体现。自然之物必是错落有致,绝不会均衡化一。如卫恒《四体书势·隶势》所描述的那样,“纤波浓点,错落其间,若钟虡设张,庭撩飞烟。崭岩嵯峨,增云冠山。高下属连,似崇台重宇。”[24] 亦如王羲之《笔势论·视形章》所论:“ 视形象体,变貌犹同,逐势瞻颜,高低有趣。分均点画,远近相须,播布研精,调和笔墨。锋纤往来,疏密相附,铁点银钩,方圆周整。”[25]这些都强调了点画疏密的自然变化,而今人强调的夸张变化只不过是自我内心张示的表现。 36.7精品艺术画廊
书法中的空间绝不仅仅是体现一种虚与实的对比。如果我们仅仅把思维固定在平面上,认为结构是点画在一定的面积中进行分割的话,则说明我们想象力的匮乏。如马克斯·利伯曼在《绘画中的想象》中所论述的那样,“艺术家所运用的符号越密切地接近从自然中得到的感觉印象——一切艺术都只是符号——创造这些符号就越需要想象力。”[26](注:另一版本的翻译是:“艺术家的象形文字越近乎对大自然的感觉印象——一切艺术都不过是象形文字而已——就越需要花费想象力去设计它们。”)[27]汉字的空间正是来源于自然,它有自然所赋予的一切空间特性。如果我们从古玺印中体会到一种园林般的美妙构图,那么,在书法中我们同样可以感受到诗画一般的意境,音乐般的旋律,或者是现代美术中的平面的、立体的构图。更有甚者,我们可以分析一下毕加索的绘画,那些横竖或倾斜的线多大程度上与书法构图相似。如果我们的想象沿着点画铺展成面时,便会得到一个立体的构图,这时谁还会怀疑强调汉字空间的重要性呢!由于书法点画的线面特征和需要想象的立体空间特点,使得书法具有了无穷丰富的构图可能。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发现它,并运用它去表达自己的性情,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见解。如冈布里奇所说:“来自可见世界的信息必定要经过艺术家的编码。我们曾经看到这些编码如何被改变以适应艺术要传达的那种信息。”[28]书法的结构点画就是一个编码系统,书法作品就是被改造的编码,从中可以看出书法家所要传达的讯息。而点画间的距离排布恰是编码的组合方式,要了解它,就要关注这个“距离”。 本文来自3.67art
点画的距离的第二种表现就是点画间的相互分割。如一个“十”字,这个交叉点就是分割点。这个点离点画两端的距离便与点画的粗细、倾斜以及点画两端的形状相关联。也就是说点画的分割点的选择不是任意的,而是有着严格的内在规定。对古人作品的分析,就是从古人那里学习分割点画时的动态感觉,这种动态平衡感越强,对结构的把握就会越准确。如果参考绘画构图的相关知识,就会发现书法的构图同样有意思,而且,其微妙程度绝不亚于绘画。因此,要对书法的结构有更为深入的了解,还需要到姊妹艺术中去吸取营养。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形成自己对结构的独特理解,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结构上的风格样式。
四, 点画的倾斜状态
在这套结构教学体系的“八字要诀”中,我们关注更多的并不是结构本身,而是强调对点画的认识,这也是这套教学法区别于以往结构教学的地方。我们对点画形态的关注,是因为点画直接关联于用笔,同时又关联于结构。点画是结构的组合元素,而它们的组合特点又与点画的形态相一致。
[29]
从上例中可以看出,点画形态的不同,组合方式的不同,其最终的结果就会不同。从中我们还会发现,这几个字的点画几乎没有一个是平直的,包括隶书在内。这些点画都有不同程度的倾斜。如果我们再观察更多的字例,这种感觉会越来越明显,尤其是楷书和行书。在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去观察,找出所临碑帖各点画的倾斜状态,包括其转折时的方与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各种“方框”类型的结构,这是最易被忽略的。可以说,点画的倾斜对一个字姿态的表现至关重要,尤其需要关注。 copyright 367art
姜夔在《续书谱》中论道:“真书以平正为善,此世俗之论,唐人之失也。古今真书之妙,无出钟元常,其次则王逸少。今观二家之书,皆潇洒纵横,何拘平正?……且字之长短小大、斜正疏密天然不齐,孰能一之?”[30]这是我们在书法教育中首先要强调的,从小学开始,老师都要求横平竖直,这对书法教学是致命的。横平竖直的结果使得整个字显得僵硬,毫无动态可言。而点画的倾斜恰恰是打破这种僵化状态的重要手段,点画间的平衡关系便是一种动态的平衡。阿恩海姆有一段话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他说:“有一些例子已经表明,视觉活动主要是有倾斜来传达的。……斜向的物体具有很强的动力,原因在于它们对这种基本框架的轴的偏离。在与垂线的关系上,它们或是上升或是下降;而同时在与水平的关系上,它们又或是前进或是后退。对于不同的情况,这种关系可以是主动的也可以是被动的。在主动的意义上而言,物体或是向坐标轴运动或是远离它;而在被动的意义上来说,它或是被吸引或是被排斥。”[31]从这段表述中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几点:
1,“视觉活动主要是有倾斜来传达”说明人们的视觉对动态的东西比较敏感。如上所述,倾斜会带来平衡力点的改变,同时,点画本身也会传达出一种动能,或者说表现出一种势态。正如崔瑗《草书势》所云:“观其法象,俯仰有仪,方不中矩,圆不副规。抑左扬右,望之若欹。竦企鸟跱,志在飞移。狡兽暴骇,将奔末驰。”[32]古人的表述方式需要更多的想象的空间,是一种文学化或诗化的表达方式;而今人或西方人的表述则更直观,是一种科学化或数理式表达的方式,这一点在教学中非常关键。由于现代教育的缘故,后一种方式学生可能更容易接受一些。 36.7精品艺术画廊
2,“对这种基本框架的轴的偏离”实际表述了点画对重心偏离的。对于纵轴的或上或下,对于横轴的或左或右,这种对重心的偏离就产生了倾斜的动感。同时,也可以表述为,点画对于重心的距离的不同也会产生倾斜的动势。也就是说,点画的聚散也是产生倾斜的手段或因素。同时,点画对于重心的距离也使点画的重量在视觉上产生变化。
3,点画的向心运动或离心运动无论是主动或者是被动,都说明在字的内部有一种力量。这种力量的产生源于点画的主体部分的组合,以及这种组合以外的点画之间的相互作用。按照这种说法,我们会发现每一个字都会有一个相对密集的区域,这个区域与区域外的点画正好构成一种聚散的动态关系,而这种动力的源泉正来源于“上帝之手”——倾斜的牵拉。“古人或偏于欹侧胜者,暗中必有拔转之机关也。”[33]或许正是此意。
在我们明白倾斜点画的作用原理之后,就会加深对传统书论的理解,加深对结构的理解,就会加快个人结构意识的形成。如胡小石先生所说:“后世结体尚平正,至请代之殿体书而极。然是书之厄运,今谈者犹病之。古则不然。周书如《盂鼎》、《毛公鼎》之类,势多倾左。《散氏盘》独倾石,自树一帜。北朝诸刻,如《龙门造象》、《张猛龙》、《贾使君》、《刁遵》、崔敬邕》等皆倾左,《马鸣寺》犹甚。唐欧书倾左亦特甚。然观者仍觉其正,无不安之感。盖结体以得重心为最要。”[34]对倾斜之功的理解还有赖于对书体发展的全面梳理。但对点画之间的对比与平衡的把握即以“得重心为最要”。 36.7精品艺术画廊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把握结构的两大原则——对比与平衡。
一, 对比原则
张千一先生在《谈构图》一书中指出:“对比是绘画构图的起点,是绘画艺术表现技巧的主要手段,也是一切文学艺术表现技巧的主要手段。”[35]书法自然也不例外。在董欣宾与邓奇两位先生合著的《中国绘画对偶范畴论》一书中,列举了关于绘画章法的几对范畴,开—合、聚—散;主—宾、动—静;整—乱、一画—众画;虚—实、疏—密、简—繁、有—无;气—势等。而书法中有关结构的这种对偶范畴有哪些呢?我们可以随便列举一些,如上面提到的长短、粗细,距离(疏密)、倾斜(欹正)外,还有相背、曲直、擒纵、主宾、轻重、曲直等等。也就是说,在书法中到处都有相互对比的因素存在。而这些变化都可以归为阴阳、虚实、动静的对比之中。如蔡邕《九势》所云:“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焉。”[36]势出则有收展,有疏密,有虚实,有动静也。正如虞世南所论:“字虽有质,迹本无为,禀阴阳而动静,体万物以成形。”[37]更有甚者,如刘熙载在《书概》中所言:“画有阴阳,如横则上面为阳,下面为阴;竖则左面为阳,右面为阴。惟毫齐者能阴阳兼到,否则独阳而已。”无论前人如何论述,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对比无处不在。这是我们在临帖或者创作时都应该时刻关注的。否则,“上下齐平”,整齐划一,“便不是书”。 copyright 367art
结构中的对比因素,因其类型不同,故相互间的关系也不同。如长—短可与收—放、伸—缩相关联。而长—短与方—圆的关系就不大,而方—圆与曲—直的关系相对近一些。方画多直,圆笔多曲。但同时又是方中寓圆,直中有曲。如《始平公造像》,乃方笔也。但是,看其点画的边缘则不时有曲线出现。如果没有这些对比元素的相互作用则书法结体的艺术性便不存在。只不过因人因书体不同而各对比元素所占的比例也不同而已。对各种对比因素的组合体现了书家的审美倾向,因此,讲对比是一个原则,其实是一种意识。
我们所讲的“八字要诀”中,都体现了对比的关系。就连倾斜也是一样,纵横方向的对比,撇捺的倾斜角度的对比,方框的四条边的倾斜对比等。这里不再重复叙述。
二, 平衡原则
如果说对比讲的是变化,则平衡谈的是变化的度的问题。也就是变化中统一的问题。其实,这个度也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如下图前三个是黄庭坚的字,第四个是米芾的字。
[38]
从中可以看出这个平衡的“度”与很多因素相关联,我们主要关注如下几点:1,作者的风格趋向;2,这个字所处的作品环境;3,书写者的视觉感受。但由于篇幅的原因,并不准备展开来谈。只是就此作一综述。 copyright 367art
关于统一,威廉·荷加斯在《美的分析》一书中提出“意识和合乎目的性相适应”的观点。[39]联系到书法,就是作者的审美意识与所书作品之间的适应关系。因此,我们在临帖中所要学习的就是书家在自己的审美意识下对结构样式的选择。我们可以研究某一个书家的结构样式,也可以选取风格差距较大的书家进行对比分析。如此,我们便会获得对结构的一般知识。
对比只是手段,而目的却是对比之后的各点画的平衡关系。也就是说,对比是一种动态,而平衡是一种相对的静态。动态体现的是一种势的变化,静态则是运动结果的一种凝结。“一幅字凝固的势态虽然如同一帧画一样,只是事物运动过程的一个断面,但是因为有势,就可以
体察出它所以成形,以及势所显示的运动趋势和力。”[40]要理解书法的这种结构特点,对各点画的平衡力点的把握至关重要。“只要一个构型的诸中心处于完美的平衡中,整体便处于一种静止状态。这意味着,各中心以这样一种方式相互制约着。即似乎它们都呆在自己的所在之所,即使它们可以自由移动亦是如此。我们绝不会体验到位置或形状的变化所造成的压力。……观看维持着平衡的整体及其各部分是一种动力体验。”[41]从中我们可以知道点画的相互关系,以及在平衡的状态下处于一种怎样的和谐。因此,古人的作品,无论结构如何变化,看起来都是如此的合理。 367art.com
平衡是我们把握结构的重要一环,我们的体验就是各点画间的动态平衡。平衡实际是一种关系的整合,理解了各种动态关系就找到了书法势态的生成特性,也就找到结构与用笔关系的关悷点。而平衡恰恰是一个书家对各种动态关系调和能力的体现,这也是我们结构训练的目的。
最后说明一下这种结构分析模式的应用问题。
对于结构的训练模式曾有专文论述,在此简要说明一下这种结构模式的使用情况。
这种模式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范围,小学、中学都可以用,专业训练也可以使用。主要看面对的对象,对象不同,所延伸的深度则不同。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开放性很强的体系,可以拓展、吸收、容纳非常多的东西。从某一点出发,均可梳理出相应的子系统。因此,训练的时候,可以展开进行综合训练,也可以分开进行专项训练。具体的训练计划可以由老师掌握,针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训练目的、不同的训练程度而灵活运用。
比如对长短笔画进行训练时,可以由学生自己观察,然后临习。也可以分析主笔的选择情况,还可以进一步分析书家确定主笔的方式,对趋向性点画的确认,及其变化的可能性等。具体深入分析到什么程度,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在创作时的分析情况可能是一种相反的逻辑,即先分析各点画的特点,然后发现趋向性点画的情况,再确定主笔,最后是其他点画的分布情况。至于各个碑帖的疏密情况,点画的组合趋向,还是要具体分析。在分析中自然能把握结构的规律,为今后自己根据个人的审美进行结构组合打下基础。 内容来自367art.com
还有一点需要重申一下,讲述结构时,一定不能忘记与用笔的关联。因为点画的形态是依赖用笔而产生的,如果单独从形式分析入手,则书法点画内部的动态生成关系便失去了根基,书法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势”便无以传达。许多中国式的描述方式便难以理解,最终可能失去它的文化内涵。


有限元方法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这种方法对数学要求很高,而且非常依赖于一些理想化的假定(Assumption)。比如在土木工程中梁柱计算中出现的平截面假定,小应变假定,理想塑性假定。这些假定其实是和实际工程问题有很大偏差的,而且一旦工程问题稍微复杂一些我们就不能直接得到解析解,或者解析解的答案误差过大。而有限元法把复杂的整体结构...

哪位朋友有比较宪法的资料啊,求助
11、宪法的体系结构:指特定国家的宪法作为整体,它包含哪些规范作为其组成部分;这些宪法规范又是怎样编排、组合成宪法这一个有机整体的。12、宪法的制定(制宪、宪法的创制):宪法制定者按照一定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创造宪法规范的活动。13、宪法的修改(修宪、对宪法的修正):指有权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对宪法...

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如何体现结构化思想
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如何体现结构化思想如下:1、整体分解:将一个数学单元的内容分解为多个小的概念或技能,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例如,在教授小学生加法运算时,可以先从简单的数字认知开始,逐步引入进位概念,然后教授进一步的加法技巧和策略。2、建立关联:帮助学生建立不同概念和技能之间的内在联系,...

罗马法是怎样发展演变的?历史大题
这部汇编只是把君士坦丁大帝(306年-337年)之后的历任皇帝所签署的宪令进行汇集。一个世纪后,查士丁尼大帝对大部分罗马法进行了重新整理汇总,编纂成一部有四部分构成的《民法大全》(Corpus Iuris Civilis,又译作“国法大全”)。该法典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第一部分为《法典》(Codex),收集了自...

构成方法有哪些
构成方法的种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直接构成法 直接构成法是一种直观、简单的方法。它直接通过元素的组合来形成整体结构,不经过复杂的中间过程。这种方法注重元素之间的直接关联和相互作用,通过直观的视觉效果达到构成的目的。2. 结构分析法 结构分析法侧重于事物的内部结构。通过对事物内部组件的分析,...

三角形和星形接法区别
规则:三角形接法通常遵循一定的规则,例如每个三角形的边长相等、角度相等,或者按照一定的方向连接。稳定性:三角形接法的整体结构相对稳定,因为每个三角形都与周围的三角形连接,形成了一个紧密的网络。2.星形接法 星形接法是将多个星形按照一定的规则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这种接法常见于手工艺...

结构力学位移法是什么?
用位移法分析结构时,先将结构隔离成单个杆件,进行杆件受力分析,然后考虑变形协调条件和平衡条件,将杆件在结点拼装成整体结构。结构力学位移法难点:1、位移法中千万不能把r11和R1p的正负号搞错,否则很难做对。2、对于有静定的部分的结构,可以进行简化。3、对于两个未知位移的题计算要认真。MP图、...

如何理解数学思维结构
5、分析法 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各个部分或要素,并对这些部分或要素进行研究、推导的种思维方法叫做分析法。6、综合法 把对象的各个部分或各个方面或各个要素联结起来,并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研究、推导和一种思维方法叫做综合法。7、方程法 用字母表示未知数,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

教学法的学习的结构说
对这种教材不知所措的学生,开始去掌握他认为重要的特点或图形,随后他又重新思考这新的经验。他的洞察逐渐结构化一直达到对问题的了解或解决。皮亚杰改进了格式塔概念,而把一个概念结构列为三种心理性能︰ 整体性; 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 自动平衡原则。一种智力结构,就是靠著这三种心理性能通过...

怎么进行一句话的语义结构分析?
句法结构是句法形式和语义内容的统一体。对句法结构不仅要做形式分析,如句法层次分析、句法关系分析、以及句型分析等,还要做种种语义分析。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主要指语义关系、语义指向、语义特征三种分析法。一、语义关系 (一)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 在句法结构中,词语与词语之间不仅发生种种语法关系,主谓、述补、述宾...

泸溪县18883738223: 书法如何布局? -
卞峡胃好: 书法中单个字的好坏固然重要,但从一件作品的整体来说,字的排列与组合必然居先,这便是章法.从古而今,所出现过的章法大约有六种:一是有行有列式:这种章法无论纵向(行),还是横向(列)都字字相对,布若列兵.甲骨文中就已...

泸溪县18883738223: 毛笔书法章法和结构技巧 -
卞峡胃好: 章法有大小之别.小章法即一字之内的点画关系如何布置,或几字之间怎样安排.大章法既是通篇字与字、行与行、正文与落款及用印之间的关系谋划、布置等,它要求一幅作品的字里行间有呼应、顾盼,要协调通畅而有整体感.章法的组成...

泸溪县18883738223: 怎么掌握书法的运笔和字的结构 -
卞峡胃好: 找一本自己喜欢的字帖,勤练习,会累积一定的运笔能力,多体会中锋用笔,结构的话可以看看书论中与结构相关的文章,挺全,挺好的.祝你书艺大进!

泸溪县18883738223: 如何掌握字体的结构 -
卞峡胃好: 写好汉字的确要下功夫,那是中国的精髓啊,呵呵. 如果你是横竖写不好,那么你就拿个小字本,用只好钢笔,找一本临摹本,在小字本上先对着写简单的比划,尽量多写一些,然后你觉得那些你写的不好的,你就多些几篇,注意不是把纸蒙在临摹本上写而是比着写,直白点就是“滕写”,当然你要按照人家的比划去写.看人家的笔锋,一笔一划的走势. 贵在多练习,要时不时多练练,才不至于下的功夫白费.

泸溪县18883738223: 如何把握好字的结构 -
卞峡胃好: 字的结构最为关键.怀远先生曾编写过一本书《启功行书技法》,其中引用了启功先生的一首诗,前两句这样写道:“用笔何如结字难,纵横聚散最相关”.翻译过来,意思是说:用笔哪里比得上结字困难呢?笔画的纵横穿插、相互关系最重要...

泸溪县18883738223: 书法结体的三要素 -
卞峡胃好: 三个要素,即笔法、字形和章法.鉴赏一幅书法作品,一般而言,都是先从整体着眼的.一眼看去,整幅作品给你的印象如何?是美,还是不美?这里,首要的问题是章法,即谋篇布局的整体效果如何.章法对观赏者是起着先入为主的决定作用...

泸溪县18883738223: 怎样练好硬笔书法的结构? -
卞峡胃好: 大家都看过金庸的长篇小说《笑傲江湖》,其中有一段对练剑的精辟论述:初学乍练之时,以手使剑,有时剑不听使唤,甚至会伤及自己.练过一段时间之后手剑合一,以心使剑,剑随心走,剑术就达到了一个较高的层次.剑术的最高层次是心...

泸溪县18883738223: 书写时如何把握汉字的结?书写时如何把握汉字的结构
卞峡胃好: 书写时如何把握汉字的结构 书法结构十四法 一:左右有坚右边长 二:宝盖钩如鸟视胸 三:左小当其上,右少当其下 四:横短坚长撇捺宜展 五:俯仰钩者下钩长 六:上下钩者下钩明 七:上宽下不宽,上窄下不窄 八:土坚对左身,卜坚则对中 九:横长撇短,横短撇长 十:横长撇短右点成 十一:密要匀,梳要丰 十二:身矮不瘦弱,身瘦不短形 十三:天富地窄,重撇不排齐,多捺不重叠 十四:并者右要宽,重者下要大,连撇撇头对上胸

泸溪县18883738223: 书法结体的三要素是? -
卞峡胃好: 书法字结体的三要素是:一、布白合理,二、疏密得当,三、平正中见险绝,险绝中求平正.

泸溪县18883738223: 写字的时候怎么练习它的结构? -
卞峡胃好: 主要是对构图的把握,线条分布匀称,重心偏上. 多临摹一些作品,会有心得.推荐柳公权的贴,较为秀丽.颜体粗壮,书法成就较高,但就结字而言,不够秀美.另外,赵孟頫和董其昌的字,虽无力,但结字还是较美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