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辛亥革命?

作者&投稿:豫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是辛亥革命?~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并且发动了一系列的武装起义。辛亥革命是其中最伟大的一次革命,它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遭到镇压,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清统治者为换取帝国主义支持,不惜卖国求荣,对人民大肆进行压榨,激起全国人民反抗。清廷为了缓和矛盾,被迫宣布变法,推行新政,并把编练新军作为重点,用以镇压革命运动。北洋大臣袁世凯趁编练新军之机不断扩充实力,遭到皇族猜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加深。
与此同时,中国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各地革命党人纷纷组织革命团体。1905年,兴中会、华兴会和各省革命分子联合,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选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庶务,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树起武装革命的旗帜,并制定了“先据两广为根据地,而后挥师北伐,直捣北京”的革命方略。
为此,同盟会先后组织多次武装起义。起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会党为主,如湘赣萍浏醴起义、广东潮州黄冈起义、惠州七女湖起义、钦州防城起义、广西镇南关起义、广东钦州上思起义、云南河口起义等。这些起义,旋起旋灭、均遭失败;第二阶段转入以新军为主,如安徽安庆马炮营起义、广州新军起义军,亦因组织不严而半途夭折。孙中山等并未灰心,决心动员全党力量,在广州再次发动起义。1911年5月6日,本计划四路同时发动,结果仅有黄兴率120余人的敢死队攻入总督府,几经奋战,大部牺牲,后得烈士遗骸72具,葬于红花岗(后改称黄花岗),是为著名的“黄花岗起义”。
同盟会在华南领导的起义连连受挫,引起一部分会员不满,他们组织了同盟会中部总会,意在开展长江中下游的革命运动。湖北革命团体文学社、共进会从新军入手,积聚了雄厚的革命力量。
1911年,清政府实行“铁路国有政策”,实际上是借“国有”的名义把铁路利权出卖给帝国主义。这一举动与各省人民以及地方绅商、立宪派的经济利益发生了尖锐的冲突。四川人民兴起了保路运动。1911年6月,在成都成立了保路同志会,参加人数十万人;9月,斗争发展到全省抗粮抗捐,数万群众向督抚游行请愿,四川总督赵尔丰向手无寸铁的群众开枪,当场打死30多人,造成骇人听闻的“成都血案”。于是,四川人民迅速兴起了全川的武装暴动。清廷命令端方自湖北带兵前往镇压,湖北方面便响起了武昌起义的枪声。
湖北革命党人原定农历八月十五(10月6日)举行起义,由于准备不及而延期。10月9日,孙武在汉口俄租界制造炸弹失慎爆炸事故,武昌起义的秘密机关遭到破坏,湖广总督实行全城戒严,形势顿时紧张起来。革命党人决定立即发动起义。
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他们打死镇压起义的反革命军官,几十人冲往楚望台军械库夺取弹药。军械库守军中的革命士兵闻风响应,一举占领了楚望台。接着,步、炮各营和军事学堂学生约五营兵力,纷纷起义,齐集楚望台,临时推举原日知会会员、队长吴兆麟担任指挥,向总督衙门发动攻击。革命士兵们奋不顾身,血战通宵,占领了总督衙门、藩库等重要机关,湖广总督仓皇逃往停泊于长江的兵舰上。起义军一夜之间占领了武昌城,取得了首义的胜利。11日晚和12日晨,驻汉阳、汉口的新军先后起义,武昌三镇完全为革命党人所控制。
武昌起义成功后,成立了军政府,由于武昌起义胜利来得太快,孙中山远在国外,黄兴和同盟会的其他领导人分别在香港、上海等地,一时赶不到武汉。而直接组织起义的领导人有的不在武汉;有的受伤;有的牺牲。起义者没有认识到掌握政权的重要,错误地认为应让社会上有名望、地位的人出来组织政府,推新军第21混成协统领黎元洪为鄂军都督,并发表宣言,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号召各省起义。军政府迅速扩军为五协,加强了武汉三镇的防守。
清廷在得知武昌起义消息后,急派陆军大臣荫昌率新建第一军、海军提督萨镇冰率舰队前往镇压。接着,又起用袁世凯为钦差大臣接替荫昌,命冯国璋为第一军总统。黄兴赶赴前线,率领革命军抗击清军的进攻,坚持斗争40余日,汉口、汉阳相继失守。汉口、汉阳保卫战为各省响应武昌起义赢得了时间。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湖南、陕西、山西、云南、江西、上海、贵州、江苏、浙江、四川、广西、福建、安徽、广东等省相继宣布独立。这股革命洪流给清王朝以沉重打击。
10月12日,革命军占领了南京。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
1911年12月,会议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选黎元洪为副总统。1912年元旦,孙中山到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并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南京临时政府除革命派外,还有立宪派、旧官僚,但政府实权基本上掌握在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手中。南京临时政府制定了《临时约法》,它是一个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它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各民族人民一律平等,享有居住、言论等各项民主自由权利。它还规定了资产阶级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具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精神。
武昌起义爆发,清政府重新起用已被清廷罢黜的袁世凯,让其镇压革命,保住清朝的统治。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采取卑劣的手段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对清政府,利用革命进行逼宫;同时派人南下和谈,采取欺骗手段表示赞成共和,诱使革命党人交出政权,由他当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在中外势力的夹攻和革命阵营内部妥协派的压力下,表示如清帝退位,袁世凯绝对赞成共和,就可把临时大总统的职位让给他。袁世凯在得到南方政府同意让权的保证后,又回过头来迫使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退位;13日孙中山辞职;14日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夭折了。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点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辛亥革命(Revolution)作为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使共和观念深入社会中上层人士思想中。较早见诸记载的“辛亥革命”一词,出自署名为渤海寿臣者的《辛亥革命始末记》。此书出版于1912年6月,收录了1911年10月11日至1912年2月12日间的各报章事关革命的报道。同年,以“辛亥革命”为书名的,还有署名草莽余生编辑出版的《辛亥革命大事录》,张绍曾为该书作序,指出草莽余生为廖少游。廖少游又名廖宇春,在辛亥革命期间奔走南北议和,阅历广泛,“特就昔日所历之境,所与之役,与夫见闻……抄集成册。始八月十八壬子迄十二月二十六日庚子,凡百有八日”。其起止时间换算成公历为1911年10月9日至1912年2月13日,所述辛亥革命时限与《辛亥革命始末记》基本相合。上述两书所载事实,都发生于农历辛亥年,称之为辛亥革命十分相宜。
但在民国初年

武昌起义战斗照片(19张),辛亥革命一词使用并不广泛,称呼辛亥年武昌起义至清帝退位这段史事的词汇,名目繁多。民初的报章,如《申报》、《大公报》以及政府公报中,“武昌首义”、“共和成立”、“民国肇生”、“辛亥之役”等名词连篇累牍,而“辛亥革命”极为罕见。即便是孙中山先生,在民初言及辛亥革命时所用名词也没有一定之规。就任临时大总统期间,以孙中山名义发布的公文中,有“武汉首义”、“民国缔造”、“民国光复”、“革命”等说法。1917年孙中山在汕头各界欢迎会上,追述革命历程,称“一次革命,起于武昌,为推翻满清之专制。二次革命,则在南京,为袁世凯暗杀宋教仁而起。”不见直书“辛亥革命”,而“二次革命”之说至今仍然沿用。
在20年代前后,“辛亥革命”的使用开始升温且影响日广。1919年8月,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中连载《民众的大联合》政论长文,使用了“辛亥革命”一词,并就其内涵有过精炼的阐述。1921年10月梁启超以《 武昌起义油画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为题,发表演讲,诠释了辛亥革命内涵。第一次国共合作初始,陈独秀撰写《辛亥革命与国民党》,专门探讨革命失败的原因,“辛亥革命”渐成专有名词。
随着北伐的节节胜利,在有关纪念中,“辛亥革命”字样出现得特别频繁。1927年双十前夕,中国国民党中央制定了宣传大纲,第一条就是“继续辛亥革命的精神,矫正辛亥革命的缺陷”。1930年7月10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100次常务会议通过了《革命纪念日简明表》和《革命纪念日史略及宣传要点》,以制度的形式明确规定了对辛亥革命的纪念,此后“辛亥革命”人所共知,遂成流行词汇,以迄于今。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8947.htm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点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辛亥革命(Revolution)作为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使共和观念深入社会中上层人士思想中。较早见诸记载的“辛亥革命”一词,出自署名为渤海寿臣者的《辛亥革命始末记》。此书出版于1912年6月,收录了1911年10月11日至1912年2月12日间的各报章事关革命的报道。同年,以“辛亥革命”为书名的,还有署名草莽余生编辑出版的《辛亥革命大事录》,张绍曾为该书作序,指出草莽余生为廖少游。廖少游又名廖宇春,在辛亥革命期间奔走南北议和,阅历广泛,“特就昔日所历之境,所与之役,与夫见闻……抄集成册。始八月十八壬子迄十二月二十六日庚子,凡百有八日”。其起止时间换算成公历为1911年10月9日至1912年2月13日,所述辛亥革命时限与《辛亥革命始末记》基本相合。上述两书所载事实,都发生于农历辛亥年,称之为辛亥革命十分相宜。

武昌起义雕塑
辛亥革命(Revolution)作为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使共和观念深入社会中上层人士思想中。较早见诸记载的“辛亥革命”一词,出自署名为渤海寿臣者的《辛亥革命始末记》。此书出版于1912年6月,收录了1911年10月11日至1912年2月12日间的各报章事关革命的报道。同年,以“辛亥革命”为书名的,还有署名草莽余生编辑出版的《辛亥革命大事录》,张绍曾为该书作序,指出草莽余生为廖少游。廖少游又名廖宇春,在辛亥革命期间奔走南北议和,阅历广泛,“特就昔日所历之境,所与之役,与夫见闻……抄集成册。始八月十八壬子迄十二月二十六日庚子,凡百有八日”。其起止时间换算成公历为1911年10月9日至1912年2月13日,所述辛亥革命时限与《辛亥革命始末记》基本相合。上述两书所载事实,都发生于农历辛亥年,称之为辛亥革命十分相宜。   但在民国初年
武昌起义战斗照片(19张),辛亥革命一词使用并不广泛,称呼辛亥年武昌起义至清帝退位这段史事的词汇,名目繁多。民初的报章,如《申报》、《大公报》以及政府公报中,“武昌首义”、“共和成立”、“民国肇生”、“辛亥之役”等名词连篇累牍,而“辛亥革命”极为罕见。即便是孙中山先生,在民初言及辛亥革命时所用名词也没有一定之规。就任临时大总统期间,以孙中山名义发布的公文中,有“武汉首义”、“民国缔造”、“民国光复”、“革命”等说法。1917年孙中山在汕头各界欢迎会上,追述革命历程,称“一次革命,起于武昌,为推翻满清之专制。二次革命,则在南京,为袁世凯暗杀宋教仁而起。”不见直书“辛亥革命”,而“二次革命”之说至今仍然沿用。   在20年代前后,“辛亥革命”的使用开始升温且影响日广。1919年8月,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中连载《民众的大联合》政论长文,使用了“辛亥革命”一词,并就其内涵有过精炼的阐述。1921年10月梁启超以《 武昌起义油画
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为题,发表演讲,诠释了辛亥革命内涵。第一次国共合作初始,陈独秀撰写《辛亥革命与国民党》,专门探讨革命失败的原因,“辛亥革命”渐成专有名词。   随着北伐的节节胜利,在有关纪念中,“辛亥革命”字样出现得特别频繁。1927年双十前夕,中国国民党中央制定了宣传大纲,第一条就是“继续辛亥革命的精神,矫正辛亥革命的缺陷”。1930年7月10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100次常务会议通过了《革命纪念日简明表》和《革命纪念日史略及宣传要点》,以制度的形式明确规定了对辛亥革命的纪念,此后“辛亥革命”人所共知,遂成流行词汇,以迄于今。[1]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王朝、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1911年清政府出卖铁路修筑权,激起中国人民的反抗,四川等地爆发保路运动。1911年10月10日,武汉地区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发动武昌起义,接着各省纷纷响应,因为1911年为旧历辛亥年,故称“辛亥革命”。
领导阶级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代表人物为孙中山、宋教仁等.是一次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但也有其历史局限性,没有更好的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对外又对帝国主义妥协,对内部反革命势力也妥协!


什么是辛亥革命?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辛亥革命”是指什么?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辛亥革命是什么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辛亥革命是什么意思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什么叫辛亥革命啊1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高一历史题(什么是辛亥革命)
1911年,在中国大地上爆发了一次震惊中外的辛亥革命。这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广大工农群众参加的一次“比较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动的清王朝就是被这次革命洪流冲垮的。1911年为旧历干支辛亥年,历史上就把孙中山领导的这次革命叫做“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什么时候
1、1911年10月10日~1912年2月12日。2、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

辛亥革命是哪年为什么这么叫?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

请问什么是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必然性:(1)物质和阶级基础: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的较快发展,提供了民主革命的物质基础和阶级力量.(2)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为辛亥革命爆发作了舆论准备.(3)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和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形成,为辛亥革命爆发作了组织准备.(4)群众...

什么是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 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因该年以干支计为辛亥年,故名。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领导这次革命的是中国资产阶级的政党同盟会及其领袖孙中山。这次...

户县17758924160: 辛亥革命 - 搜狗百科
旁敬力深:[答案]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

户县17758924160: 广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什么?
旁敬力深: 辛亥革命,从广义上来看,是指发生在中国辛亥年,也就是清宣统三年 (即1911年)到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包含一系列 历史事件在内的全国性革命.除此之外,还可以指自19世纪末到1911年成功 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国的一系列革命运动.

户县17758924160: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
旁敬力深:[答案]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这次革...

户县17758924160: 什么是辛亥革命 - 辛亥革命的革命过程是什?辛亥革命的革命过程是什么
旁敬力深: 你好,这场革命运动历经了近20年,大致可分为两大时期和6个阶段. 两大时期为: 1912年前兴中会和同盟会发动和领导革命时期; 1912年后组建中央政府和国民党发动...

户县17758924160: 辛亥革命的性质,目的是什么 -
旁敬力深:[答案] 辛亥革命性质是一次民族资产阶级革命, 目的是推翻满清专制压迫统治,谋求民族自救,实施主权在民的民主宪政体制之法治国家,实施平均地权,涨价归公,解决农民土地与人民生计问题,制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草案”以备来日建立民主共和宪...

户县17758924160: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旁敬力深: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户县17758924160: 简述辛亥革命发生的原因,并论述其历史意义? -
旁敬力深:[答案]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原因: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

户县17758924160: 辛亥革命是哪年为什么这么叫?
旁敬力深: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切确说是农历1911年,属于天干地支辛亥年,因为发生于农历辛亥年,称之为辛亥革命.采纳

户县17758924160: 辛亥革命及其历史意义是什么?
旁敬力深: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农历辛亥年)10月10日,湖北革命团体文学社、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以湖北新军为主力发动武昌起义,并迅速获得成功.各省纷纷响应,进...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