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学经典的问题啊,不懂者别进。

作者&投稿:绪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国学的建议~

读国学的建议
读国学经典的建议:坚守一个基本点——潜心静气
之所以如此重要地强调“潜心静气”,是由于国学经典都是经过千百年的积淀沉积下来的“典中之典”,因而它自身有着一个不容忽视的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底蕴厚重、气息宁静。
如果我们借用相关学科的原理来理解、把握国学经典的这一特征,我们可以将其认定为国学经典的重要机理特质,这就是:宁静、潜心。
从近现代国学大师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在现实的生活中,唯有具有宁静、潜心这类特征的人们,才能真正走近国学经典;只有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环境中,静得下来的人、潜得下来的人,才有可能在内心中真正容下国学经典。
放眼望去,在我们的身边,不少的人们都被现代社会许多时尚的、流行的、快餐的文化捆住了自己的心灵、捆住了自己的手脚,在我们内心深处遗传下来的小农意识时不时地还会冒出来,世纪末、世纪初那种浮躁的、急功近利的心态也还没有完全消除,因而我们很难在自己的心中留住国学经典的脚步,也就更难以在自己的生命中延续国学经典的精髓。
品尝着国学经典“潜心静气”的机理特质,我不由得想起了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对于我们全国教师的殷殷期望:“希望广大教师淡泊名利、志存高远,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看看吧,这绝对不是一种巧合,它实质上代表着承继了国学经典精髓的老一辈对我们后辈的期盼。
面对此,我的建议是:朋友们,让我们潜下心来、静下气来,与浮躁的心态道声再见,与快餐文化保持一定的距离,不仅走近、更要走进国学殿堂,与大师为友,和经典同行!
读国学经典的建议:把握一个切入点——熟读成诵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它的载体是国学经典,它的关键点是诵读成诵。
诵读诵读,必须坚持一个基本的关键的原则是:“不求甚解,只求熟读”。这一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重要的诵读教育原则至今仍然有用。因为,还在人们比较年轻的时候,是人们机械记忆发展比较好的时候,也是外界刺激相对较少的时候,抓住这一时机,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有组织地让他们接触一些人类最为优异的典籍,给学生们从小建构一个高水平的平台,是现代教育所承载的一个伟大的历史使命。
在学生们诵读国学经典的时候,我们必须提醒,当我们的学生从小就学习了不少国学经典以后,我们成人最为需要的是一份等待——这是一份美丽的等待,这是一份需要战略眼光的等待,这是一份需要我们付出时间与心血的等待。
当我们联系相关学科的基本原理来认识与把握这种等待的时候,一定会发现,动物生长中的反刍原理可以引进我们国学经典诵读的理论基础,因为反刍原理告诉我们,预先吃下去的一些食物,在其胃里慢慢蠕动、消化,最后将会逐渐地转化为它所需要的养料;白酒酿造的原理也可以引入国学经典诵读,因为白酒酿造原理告诉我们,醇香的白酒,往往都是人们等待多年以后才能品味的。
读国学经典的建议:找准一个关键点——经亦求精
国学经典都是被世人所公认的最为重要的、具有永恒价值的典籍、技艺,都是经过历史验证的精华之“菁华”。由于国学经典博大精深、浩瀚无涯,选择哪些内容进入我们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仔细剖析的命题。对此,我们的建议是:“经亦求精”。
所谓“精亦求精”就是说,我们要在“度、量、正、懂”四字上,下足、下够相应的功夫:
所谓“度”就是要把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放到一个适当的位置上,不能让这一活动影响到学校、社区、家庭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也不能过度超越学生们、家长们、村民们、居民们以及我们自己的接受程度。
所谓“量”就是在推进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注意精选经典之中的有代表性的、精华的内容来精读、精讲,不要叫学生、家长、村民、居民读得太多。根据国内不少地区不少学校成功的做法与经验来看,我们建议在成都教育界推进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在读本上做出自己的特色,这就是:以《论语》为经,以《弟子规》为纬,辅之以《道德经》、《大学》、《中庸》以及唐诗宋词,构建一个适合中小学生年龄特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体现国学经典精髓的教材体系。
所谓“正”就是指在诵读内容上,要特别注意把那些已经明显不适用于当今社会的内容去掉,只选取正确的内容给予学生、家长、村民、居民;同时还可以考虑如何结合现代社会的文化特征、技术特点来正确地传播、学习国学经典。
所谓“懂”就是在组织学生、家长、村民、居民诵读国学经典的过程中,可以择其关键点、择其与人们生活联系紧密的内容,进行浅显的、简洁的讲解。同时,我们特别指出,在幼儿园和小学低段,几乎完全可以不考虑学生的理解水平问题,也就是在这一阶段,只需要引领他们诵读成诵就行了。在小学中高段以后,学生们在诵读前,可以适当地给他们讲清所学内容的道理。这样既可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又有助于他们在基本上懂了的基础上,更好地也更容易地记忆、背诵。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给学生们、尤其是给小学生们讲解国学经典方面的内容,请老师们特别注意语言表达,我们的建议是:降低坡度、语言通俗简洁、语义适合学生接受水平;可以考虑采用讲故事、诵童谣、绘画、情景剧等方式来呈现;还应当注意现代语境的特点。
读国学经典的建议:重视一个提升点——关注研究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走到现在这一步,一个重要的命题就是尽快引进研究的手段、技术,对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进行全方位的总结、研究、探索;一方面是尽快总结试点学校的经验,使之成为进一步推进以及进一步扩展的重要的技术基础,另一方面是开始研究在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中发现的各种问题,使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能够更好地健康顺利地进行。
第一,研究诵读的特点
根据有关专家的意见,所谓诵读,是指把诉诸视觉的文字语言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的活动;采用诵读方式,可以边读边想象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景,然后再用语言把想象中的画面描述出来。诵,是指说话声音的清澈、响亮,是指用有高低抑扬的腔调来念;“诵”,是一种有情态,而又寓情于声、以声传情的表达方式。读,就是读书、念文章。通俗地说,诵读就是通过朗朗上口的反复诵读,通过眼、口、耳、脑共同活动,来感受、领悟语言独特的语音美、语言美和意境美。
诵读是学习文言文、古诗词的好方法、好习惯,也是培养文言语感的重要途径,这是千百年来已被无数事实证明了的经验,也是学习语言的必由之路。从“书声琅琅,口舌成疮”“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中都可以看出,我国自古以来对诵读法就是高度重视的。在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推进的过程中,应注意指导诵读者的诵读——不仅要读准确字音,读通文句,读出节奏、韵律、情调,在诵读中仔细品味文章的语言,深入作品意境,获得美的享受,还要注意指导诵读者敢于放胆地诵读,敢于大声地诵读。
诵读法是一种倍受古人重视的传统的阅读方法。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在《朱子童蒙须知》中说:“凡读书,……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曰:‘读书千遍,其义自现。’谓读熟则不解说自晓其义也。”诵读法也一直是我国语文教学传统的优秀教法之一。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对诵读法推崇备至,他认为:“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方法。”“不朗读,光靠浏览是学不好语文的。”
第二,研究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常规化问题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已经在试点学校、试点社区取得了初步的效果,要想尽快地固化这些效果,一个重要的命题是如何把现有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纳入学校、社区的日常工作系列,使之常规化。
第三,研究中小幼教师、社区国学经典诵读推进者国学经典素养提升的问题
不容置疑地说,在当今中青年当中,有着一定国学经典基础的人,是数量十分有限的。就我本人来讲,至今在国学经典面前,只能算是一个门外汉;我期盼着在这次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中,慢慢地成长为一个国学经典爱好者。因而,我认为,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最终开展的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将会取决于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推进者自身的国学经典素养。在这样的情况下,尽快地提升中小幼教师、社区国学经典诵读推进者的国学经典素养,也就成了当务之急。

  我与国学同行

  鼓楼小学 廖娟

  记得读中学时老师讲《孔雀东南飞》一文,文章并不算太长,我们学了一个星期,却一点不感到累。在这一周里我们被故事的内容深深吸引着,作者的文笔是那样的流畅、优美,用词是那样的精辟,凄美的情节让我们为之而动容。后来在课外,读了王勃的《藤王阁序》,更是爱不释手,其文章情文并茂,奔放自然之势,读来摄人心魄,其中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真是千古绝唱,让我感山川是那么的壮美,意境是那样的深远,有一种想投身于大自然中,去过闲云野鹤般生活的冲动。

  后来,我成了一名语文老师,把我喜爱的文学知识传授给我的学生们,让他们去享受这份美,不断地陶冶着自己的情操,真好。当我有孩子后,那时社会上掀起了学《论语》的高潮,提出半部《论语》走天下,孩子五岁时,我和她一起听《论语》的光碟,她虽听不懂,但多听几遍后就能背诵,而且背得抑扬顿挫,有滋有味,我一边听她诵读,一边看文中注释,我深感古人是那么充满智慧,它把普通百姓的为人之道,君臣之道,帝王之道讲得那样精深、透彻,充满哲理,我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这些道理不仅适用于古,也同样适用于当今,乃至于永远。

  学校我们又开展了“诵国学经典,传华夏文明的”的诵读活动。而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始终没有中断,连续5000多年发展至今的文明,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深深影响了了古代中国,也深深影响着鼓舞我们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而我教的学生还小,我给他们推荐的是《三字经》和《弟子规》。早读时,我和孩子们一起拍手诵读,班会课上。我们选一些浅显易懂的典故如:《孔融让梨》、《昔孟母择邻处》等来讲或看这一类的故事碟,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些句子深奥,我也不明白其中的意思,就上网查资料,自己消化后再讲给孩子们听,一学期下来,我觉得自己的身心又一次受到了洗礼,让我不自觉地规范着自己的行为。真是润物细无声。

  我想只有自己融入进去是不够的,我也应该让我的学生通过对国学的诵读与理解,然后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学会知书达礼。谦让、勤俭、善良等。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我们应该学习和具备,只有不断地学习优秀的东西,不断地纠正自己,完善自己,我们所培养出的学生才具有华夏的风范,要让我们的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代代相传下去,而学校教育是最好的途径,只有让国学走进课堂,大家共同学习,共同受到洗礼,才可能使我们的民族精神成为我们的信仰

  1、排比入题,先声夺人
  生活如酒,或芳香,或浓烈,因为诚实,它变得醇厚;生活如歌,或高昂,或低沉,因为守信,它变得悦耳;生活如画,或明丽,或素雅,因为诚信,它变得美丽。
  (《因诚信酿造生活》)
  排比,能增加文章气势,朗朗上口,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用来状物,能景象纷呈;用来叙事,能酣畅淋漓;用来说理,能气势磅礴;用来辩论,能排山倒海;用来抒情,能汪洋恣肆。

  2、整散交错,灵巧入题
  若能掬起一捧月光,我选择最柔和的;若能采来香山红叶,我选择最艳丽的;若能摘下满天星辰,我选择最明亮的。也许你会说,我的选择不是最好,但我的选择,我相信。
  (《我的选择,我喜欢》)
  整散句结合,能使句式灵活多变,增添文章旋律感和音韵美,给人一种审美感受。 开头用“月光”—“柔和”、“红叶”—“艳丽”、“星辰”—“明亮”构成铺排,色彩鲜明,有先“色”夺人之妙,兼具音韵之美。

  3、引文入题,典雅厚重
  清代张潮《出梦影》中有言:“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yǒu)为知己。”当面对大海;面对着这片蔚蓝;我不禁想到:海以何人为知己呢?(《面对大海》) \'
  引用前人文句,顺着引文的文气,巧妙引出话题。

  4、细腻描绘,形象入题
  我曾用水的眼睛审视生活,生活也曾如秋水般阴郁、遥远。阳光透过枫林洒下来,我顺着光束向上望,却似乎又看到一望无际的蒹葭,雾雪般的白色,水草般的柔软。在一片渺渺中我看到了妈妈的眼睛,看到了当年妈妈做出选择的那一刹那。
  (《让睫毛载来爱,载来幸福》)
  中描述性语言往往容易流于刻板和平淡,但如果考生能巧妙抓住特征,注意借鉴,灵活地加以创新,则能打破描绘的刻板和叙述的平淡,让形象的描述飘逸出令人心荡神驰的诗情画意 S_

  5、警句突现,启迪入题
  生是偶然,死是必然。生与死,除了那几声欢呼,几阵痛哭外,便再没了别的。那么,生与死之间的——生命呢?(《生命是什么》)
  警句式的开篇令人注目。“生是偶然,死是必然,生死之间是生命”。凝练、平易、深刻、精辟。

  6、对话开篇,引人入胜
  一代高僧弘一法师涅磐前对从弟子说:“你看看我的牙齿,怎么样?”“都掉光了。”“那以舌呢,还在吗?”“还在。”“所以说,坚韧的东西总是比坚硬的东西强”。(《坚韧——我追求的品格》)
  一则深透禅机的对话,引出了“坚韧”的内涵,推出了文章的观点

  7、事例开篇,简洁铺陈
  选择是难的,更何况是心灵的选择。高渐离为了荆轲,他选择了死;马本斋的母亲为了革命,她选择了牺牲;祝英台为了真挚的爱情,她选择了化蝶。在这友情、亲情与爱情之间的选择,他们是这样做的—— (《生死之间》)
  文章开头以名人事迹简洁铺陈:高渐离为友情选择了死亡,用自己的头颅捍卫了“士为知已者死”的至理名言,成为千古奇士;马本斋的母亲选择献身,用自己的至情——博大母爱以殉人间大义,为儿子也为后人树起一座人格丰碑;祝英台选择了化蝶,用自己的灵魂升华了梁山伯的爱情,为有情人的天长地久树立了楷模。

  8、对称开篇,整齐明快
  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为花给予她生命的甘露 \'
  在花的眼中,蜂是挚友,因为蜂给予她生命的延续。 (《学会历史般的旁观》)
  文章开头用一组对称句子,赋予蝶、蜂、花人的性情,通过生动贴切的拟人手法,形式与内容达到完美的统一。体现了考生高超的语言技巧。

  9、诗词开篇,凸显底蕴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这是李后主的感悟;“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是李清照的感受;“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挥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是徐志摩的不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又是苏东坡的坦荡…… (《美丽的离别》)

国学一词包含丰富,儒释道,诸子百家等等,经典是指一门学问中最重要也是最根本典籍。

比如儒学的《四书五经》,道学的《道德经》,佛学的《金刚经》,《心经》,《坛经》等。

国学经典句:

1.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4.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5.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6.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7.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8.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9.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10.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11. 明心见性,可以见如来。

12.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13.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14. 上善若水。

15.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16.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17.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18. 子曰:吾道一以贯之。

19. 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20.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21.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2.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23. 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

24.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25. 贪、嗔、痴。

26.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27.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

28. 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

29.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30.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31.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2. 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33. 上德无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33.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34.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35. 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36.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37.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38. 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39. 俭以养德,廉以修身。

40. 唯上智下愚不移。

41.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或存或疑;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42. 中上之人可以语上,中下之人不可以语上也。

43.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44. 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

45. 说通即心通,如日处虚空。

46. 知其雄,守其雌。

47. 君子不器。

48.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49.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50. 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

51.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不知道你要的是不是书面语……简单来说,就是通知中国人民两千年的儒家思想,加上战国时期的争鸣百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传统,其中良莠不齐,我们应当批判继承。。。
至于名句。。。自己去翻《论语》就可以,有的别人说的不和胃口。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有朋自远方来……
3、己所不欲……
etc.
还有啊,同志,问问题语气好一点啊,除了我这么脾气好的人才不搭理你呢

国学的诗,比如
诗,词,曲,赋,词。。
像三字经,百家姓,大学,论语,中庸,千字文等
我才十岁,我也说不清了、、、、、、

红学也可以写

hukKCR


国学经典是指什么
作为一个中国人,应当阅读和研究它们,以便从中汲取营养并用来指导自己的日常生活与社会实践。国学经典是一种素质教育,能够让孩子的心智得到开发,使得孩子的道德、文化、智力等方面都得到全方面的提升。学国学选择专业的国学学校:秦汉胡同,于2002年开始创业。以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崇高使命,以...

“国学经典”的古诗有哪些?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国学经典里有关于环保问题的语句吗
三而竭。选自《左传》意思:击第一遍鼓,士气振奋;击第二遍鼓,士气开始低落;击第三遍鼓,士气就完全消失了。这句话鼓励大家趁情绪高涨时一口气将事情做下去。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选自韩愈《师说》意思:人不是生来就什么都知道的,谁能没有疑难问题呢?说明向他人求学的重要性。

浅谈如何在小学道德教育中实施国学经典教育
尽管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然而通过听教师范读,小学生跟读乃至自读,把经典著作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个过程还是有利于小学生理解作者抒发的感情。直接感知是关键,也就是要为小学生创造良好的国学学习环境,丰富小学生对生活的感性认知。结合生活情境讲解国学,经典来自于生活,在教育工作中,要给小...

最全国学经典名句及解读
最全国学经典名句及解读 "国学"一词,古已有之。《周礼·春官宗伯·乐师》言:"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礼记·学记》又曰:"古之教者,家有...而我们现在仍然对未来没有做好准备,那么在未来,也一样要被各种问题困扰。 2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

国学经典的内容 国学经典的内容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关于国学经典名句50句
全部问题 娱乐休闲 游戏 旅游 教育培训 金融财经 医疗健康 科技 家电数码 政策法规 文化...国学经典名句50句! 1、哀父母,生我劬(qú)劳。——《诗经》 译:可怜我的父母啊,如此劳苦的养育我...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

国学经典名句及解读
国学经典名句及解读 在中国国学文化中,经典的国学名句比比皆是。这些经典的励志句子在很长一段时间,是中国人品质和内涵的一种代表。下文我为大家分享经典国学励志名句,一起来品读一下这些最具智慧的国学语录。一起来学习吧! 1、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解读】爱人的人别人总...

国学经典很重要的句子 (通用40句)
国学经典很重要的句子【篇二】 2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论语》【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把握了知识而不致疑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

100条古代国学智慧经典语句,有译文
100条古代国学智慧经典语句,有译文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作为女性,你生活中有感受到“不...4.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18. 君子...

招远市19545037985: 关于国学经典的问题啊,不懂者别进. -
师逄颈腰: 国学一词包含丰富,儒释道,诸子百家等等,经典是指一门学问中最重要也是最根本典籍.比如儒学的《四书五经》,道学的《道德经》,佛学的《金刚经》,《心经》,《坛经》等.国学经典句:1.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2. 己...

招远市19545037985: 一个有关国学经典的问题 -
师逄颈腰: 这句话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意思就是说:从小事做起,在生活学习中要养成好的习惯,不断提升自己

招远市19545037985: 为什么要学国学经典?有什么目的和意义吗? -
师逄颈腰: 当代教育家,著名国学专家、读经教育实践家、累积式教育法创始人、育心经典读经教材主编、全家践行经典的楷模赖国全老师认为:学习经典的目的是单单为了修心养性、完善人格、和谐社会吗?怎么才是完善的人格?怎么才能和谐社会?...

招远市19545037985: 国学经典文化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
师逄颈腰: 国学经典文化内容如下:最初,《汉书.艺文志》对国学有一个基本的分类,将其分为六个部分.这六部分构成了国学的前身. 第一部分: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典.六艺有大六艺,小六艺.小六...

招远市19545037985: 国学经典 ,从何学起 ? -
师逄颈腰: 从何做起?先从摆正心态做起:国学不是教义,他们是人文科学,同近现代来各种主义类似.观点上有对有错,论据上有的可靠有的干脆是意淫,逻辑上有的严谨有的问题多多.国学只是个印子:它是引导你了解社会规律的工具,而不是什么“真理”.你需要在国学的引导下,自己寻找根据(数据、心理学研究、统计成果等),用合理的逻辑,最终总结出属于自己的知识. 继而,才落实到某本书,某本典籍.这些吗,前人之述备矣,不用重复.

招远市19545037985: 青少年必读的国学经典 -
师逄颈腰: 易经是所有国学的根,如果将来他研究的深入,不论什么家都必须懂易经才能真正接触到每个家的核心内容,唐诗宋词元曲都是国学的表现形式,类似琴棋书画,都是国学的美得体现,但其实并没有实质哲学系统理论的,如果想学国学,当然是...

招远市19545037985: 孩子读国学经典,不懂怎么办 -
师逄颈腰: 孩子读国学经典,不懂怎么办?这个需要具体分析:1、孩子多大啦?如果是12岁以下,基本上理解力还没有发展起来,应该把握“反复熟读,自然成诵”的原则,专注于读诵.最好能够有一群孩子,大家互相竞赛,看谁能够背诵得最优美、最...

招远市19545037985: 请问:中国的国学精髓是什么? -
师逄颈腰: 中国国学的精髓包罗万象,任何一个事物,都有内涵、有外延,不能看外表,要通过表面看本质和本质以外的东西.国学的外延无所不包,凡是中国的学问都可叫“国学”.我们可将国学分一下类,最简单的分类就是四库全书的分类,把国学分为...

招远市19545037985: 国学经典这么难,大人都不懂,孩子能学吗? -
师逄颈腰: 深圳育心经典赖国全老师曾经作过非常恰当的比喻,是这样说的.经典好比是充满智慧,阅历丰富,德高望重的老人,能认识这样的老人,是孩子一生的福气.但指望孩子认识了就能完全了解老人的思想,肯定是不切实际的,包括我们大人,不...

招远市19545037985: 读国学经典好还是不好 -
师逄颈腰: 1、应该如此,一则可以启发学习的乐趣,二则利于文化传承,对孩子今后的发展也大有裨益.2、儿童读经,读那些经典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毕竟有他的道理,正所谓不知<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