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言五首其三的主要修辞手法是什么?有何艺术效果?

作者&投稿:宗政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放言五首(其三) 这首诗运用的主要修辞手法是什么?有何艺术效果?~

在表现手法上,虽以议论为主,但行文却极为曲折,富有情味。“赠君一法决狐疑”,诗一开头就说要告诉人一个决狐疑的方法,而且很郑重,用了一个“赠”字,强调这个方法的宝贵,说明是经验之谈。这就紧紧抓住了读者。因在生活中不能做出判断的事是很多的,大家当然希望知道是怎样的一种方法。“不用钻龟与祝蓍”。先说不用什么,而该用什么,却不径直说出。这就使诗歌有曲折、有波澜,对读者也更有吸引力。诗的第二、三句才把这个方法委婉地介绍出来:“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很简单,要知道事物的真伪优劣只有让时间去考验。经过一定时间的观察比较,事物的本来面目终会呈现出来的。   以上是从正面说明这个方法的正确性,然后掉转笔锋,再从反面说明:“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如果不用这种方法去识别事物,就往往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对周公和王莽的评价,就是例子。周公在铺佐成王的时期,某些人曾经怀疑他有篡权的野心,但历史证明他对成王一片赤诚,他忠心耿耿是真,说他篡权则是假。王莽在未取代汉朝政权时,假装谦恭,曾经迷惑了一些人;《汉书》说他“爵位愈尊,节操愈谦”。但历史证明他的“谦恭”是伪,代汉自立才是他的真面目。“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这是全篇的关键句。“决狐疑”的目的是分辨真伪。真伪分清了,狐疑自然就没有了。如果过早地下结论,不用时间来考验,就容易为一时表面现象所蒙蔽,不辨真伪,冤屈好人。   诗的意思极为明确,出语却曲折委婉。从正面、反面叙说“决狐疑”之“法”,都没有径直点破。前者举出“试玉”、“辨材”两个例子,后者举出周公、王莽两个例子,让读者思而得之。这些例子,既是论点,又是论据。寓哲理于形象之中,以具体事物表现普遍规律,小中见大,耐人寻思。其以七言律诗的形式,表达一种深刻的哲理,令读者思之有理,读之有味。

理趣

在表现手法上,虽以议论为主,但行文却极为曲折,富有情味。“赠君一法决狐疑”,诗一开头就说要告诉人一个决狐疑的方法,而且很郑重,用了一个“赠”字,强调这个方法的宝贵,说明是经验之谈。这就紧紧抓住了读者。因在生活中不能做出判断的事是很多的,大家当然希望知道是怎样的一种方法。“不用钻龟与祝蓍”。先说不用什么,而该用什么,却不径直说出。这就使诗歌有曲折、有波澜,对读者也更有吸引力。诗的第二、三句才把这个方法委婉地介绍出来:“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很简单,要知道事物的真伪优劣只有让时间去考验。经过一定时间的观察比较,事物的本来面目终会呈现出来的。   以上是从正面说明这个方法的正确性,然后掉转笔锋,再从反面说明:“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如果不用这种方法去识别事物,就往往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对周公和王莽的评价,就是例子。周公在铺佐成王的时期,某些人曾经怀疑他有篡权的野心,但历史证明他对成王一片赤诚,他忠心耿耿是真,说他篡权则是假。王莽在未取代汉朝政权时,假装谦恭,曾经迷惑了一些人;《汉书》说他“爵位愈尊,节操愈谦”。但历史证明他的“谦恭”是伪,代汉自立才是他的真面目。“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这是全篇的关键句。“决狐疑”的目的是分辨真伪。真伪分清了,狐疑自然就没有了。如果过早地下结论,不用时间来考验,就容易为一时表面现象所蒙蔽,不辨真伪,冤屈好人。   诗的意思极为明确,出语却曲折委婉。从正面、反面叙说“决狐疑”之“法”,都没有径直点破。前者举出“试玉”、“辨材”两个例子,后者举出周公、王莽两个例子,让读者思而得之。这些例子,既是论点,又是论据。寓哲理于形象之中,以具体事物表现普遍规律,小中见大,耐人寻思。其以七言律诗的形式,表达一种深刻的哲理,令读者思之有理,读之有味。

用典,突出诗的主旨,更具有说服力。
我也在做这道题呢......

用典;节省笔墨,言简意赅,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用简单的事例来说服人们,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简析白居易的讽喻诗
《放言五首(其三)》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元和五年(810),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因得罪了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元稹在江陵期间,写了五首《放言》诗表示自己的心情:"死是老闲生也得,拟...

求王羲之兰亭诗(其三)赏析~~~很急啊~
“寄畅在所因”一句写出了人与自然的冥契,说明人与外物的联系,富于哲理。同时引出下文,“仰望”以下就是“所因”的对象与“寄畅”的内容。仰望是朗然无滓的万里晴空,俯首则低徊于清澈见底的曲水之滨。原文 其三 三春启群品,寄畅在所因。仰望碧天际,俯磐绿水滨。寥朗无厓观,寓目理自陈。大...

读唐诗 学写诗 《诸将五首》其三赏析
诸将五首 其三 洛阳宫殿化为烽,休道秦关百二重。沧海未全归禹贡,蓟门何处尽尧封。朝廷衮职虽多预,天下军储不自供。稍喜临边王相国,肯销金甲事春农。注释:休道:不要夸口。秦关:潼关。百二重:军中二万可挡百万。极言城池险固。沧海:今山东一带。禹贡:国境。蓟门:指卢龙等地,今河北...

白居易的诗有哪些?
、《放言五首》 诗题“放言”,就是无所顾忌,畅所欲言。组诗就社会人生的真伪、祸福、贵贱、贫富、生死诸问题纵抒己见,宣泄了对当时朝政的不满和对自身遭遇的忿忿不平。之一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 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

方言五首 其三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创作背景 810年(元和五年),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因得罪了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元稹在江陵期间,写了五首《放言》诗来表示他的心情:“死是老闲生也得,拟将何事奈吾何。”(其一)“两回左降须知命,数度登朝何处荣”(其五)。过了五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这时元稹已转任通州司马,...

白居易关于人才的诗句
我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1333431343062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译文: 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二、放言五首·其三 唐代: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其三苏轼原文赏析在线翻译解释
唐声诗唐代配乐之近体诗亦有「浣溪沙」调名,歌词为七言六句形式;又有「浣纱女」调名,歌词为五言四句形式。从字义上来看,「浣」,洗涤、漂洗也;「沙」,古通「纱」,故所「浣」者,「纱」也。敦煌出土之唐写本《云谣集·杂曲子》及五代后蜀赵崇祚《花间集》所录毛平圭、阎处士、毛熙震、李...

对仗 是什么意思?
对仗,中古时诗歌格律的表现之一。诗词中要求严格的对偶,称为对仗。对仗主要包括词语的互为对仗和句式的互为对仗两个方面。对仗多用于骈文。对仗又称队仗、排偶。它是把同类或对立概念的词语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出现相互映衬的状态,使语句更具韵味,增加词语表现力。对仗有如公府仪仗,两两相对。

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其三)》的全文?
如《长信秋词五首》其一:"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其五:"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火照西宫知夜饮,分明复道奉恩时"。又《春宫曲》:"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殿前月轮高。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西宫春怨》:"西宫夜静百花香,...

四首《三国演义》中的诗
第五首:宋贤赞刘备(赞)涿郡生英杰,飘然迥出群。仁慈安万姓,情义动三军。创业心尤重,求贤礼至勤。唐虞堪比并,大度圣明君。第六首:徐雪庭诗赞孔明曰(赞)大厦将颠一木扶,非公谁可托遗孤?奇才真与伊周并,洪量能超管乐谟。十倍曹丕人罕及,七擒孟获世应无。天心故把英雄没,未得中原命...

邕宁区19756193071: 放言五首其三的主要修辞手法是什么?有何艺术效果? -
少虾咳喘: 用典,突出诗的主旨,更具有说服力. 我也在做这道题呢......

邕宁区19756193071: 放言五首(其三) 这首诗运用的主要修辞手法是什么?有何艺术效果? -
少虾咳喘: 运用典故的修辞手法.王莽,周公这些都是典故. 艺术效果嘛,,就不知道了,,

邕宁区19756193071: 放言五首其三的主要修辞手法是什么?有何艺术效果?
少虾咳喘: 在表现手法上,虽以议论为主,但行文却极为曲折,富有情味.“赠君一法决狐疑”,诗一开头就说要告诉人一个决狐疑的方法,而且很郑重,用了一个“赠”字,强调这...

邕宁区19756193071: 放言五首(其三) 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艺术意义? -
少虾咳喘: 理趣

邕宁区19756193071: 放言五首(其三) 白居易 ①赠君一法决狐疑中的“一法”具体是什么方法?请说说你理解②结合诗的颈联,简单分析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的特点 -
少虾咳喘:[答案]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很简单,要知道事物的真伪优劣只有让时间去考验.经过一定时间的观察比较,事物的本来面目终会呈现出来的.

邕宁区19756193071: 放言五首 其三的赏析
少虾咳喘: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诗歌鉴赏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ؤ 这个方法是什么呢?“不用钻龟与祝蓍”.先说不是什...

邕宁区19756193071: 《放言五首》其三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
少虾咳喘: 这是一首具有深刻意义的哲理诗.诗中借用比喻和历史故事,说明了辨别人才好坏的方法.特别是三、四两句,作者举出了两个例子,证明辨别事物真伪,评述历史人物功过,往往需要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实践考验,才能判断出是非,得出可靠的结论来.后四句诗,过去常为一些小说引用.例如《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写曹操大宴铜雀台,对诸文士谈到自己的生平志愿之后,作者就引用了这四句诗.

邕宁区19756193071: 放言五首(其三)大意 -
少虾咳喘: 放言五首(其三):赠君一法决狐疑, 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 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 ,一生真伪复谁知 .译文: 赠给你一种解疑的办法 ,不用龟卜和拜蓍 .试玉真假还得三天 ,辨别樟木还得七年以后 .周公害怕流言蜚语 ,王莽篡位之前必恭必敬 .假使这人当初就死去了, 一生的真假又有谁知道呢?

邕宁区19756193071: 放言五首(其三) 白居易 ①赠君一法决狐疑中的“一法”具体是什么方法?请说说你理解 -
少虾咳喘: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很简单,要知道事物的真伪优劣只有让时间去考验.经过一定时间的观察比较,事物的本来面目终会呈现出来的.

邕宁区19756193071: 放言五首 其三 阅读答案 放言五首(其三)1.诗一开头就说要告诉人一个就狐疑的办法,而且很郑重,用了一个 '赠'字强调—————— .这个办法是——... -
少虾咳喘:[答案] 1.强调方法的宝贵.这个办法是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他的意思是用时间来考验人 2.对人、对事要得到全面的认识,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从整个历史去衡量、去判断,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否则就会把周公当成篡权者,...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