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之”的翻译和用法

作者&投稿:锐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全部用英语怎么说~

1、whole 。
英 [həʊl] 美 [hoʊl]
adj.全部的,整体的,完全的,所有,;(强调大小或重要性)整个的,完整的,完好无损的
n.整个,整体,全部,全体,所有
双语例句
But to me, you are my whole world!
但对于我,你是我的整个世界。
2、all
基本释义:
det.所有;全部;全体;一切;(与单数名词连用,表示某事在某段时间内持续发生)全部的,整个的
pron.所有;全部;全体;一切;唯一的事物;所有的事物
adv.完全;很;十分;非常;太;过分
示例:
Our aim is that all children complete secondary education.
我们的宗旨是让所有儿童完成中等教育。
3、complete英 [kəmˈpliːt] 美 [kəmˈpliːt]
adj.(用以强调)完全的,彻底的,全部的,完整的,整个的,包括,含有(额外部分或特征)
v.完成;结束,填写(表格),使完整,使完美
例句:The rebels had taken complete control
叛乱分子完全控制了局面。

4、total英 [ˈtəʊtl] 美 [ˈtoʊtl]
adj.总的,总计的,全体的,全部的,彻底的,完全的
n.总数,总额,合计,总计
v.总数达,共计,把…加起来,计算…的总和,彻底毁坏(汽车)
例句:The companies have a total of 1,776 employees.
这些公司总计有1,776名员工。
5、entire英 [ɪnˈtaɪə(r)] 美 [ɪnˈtaɪər]
adj.全部的,整个的,完全的
例句:He had spent his entire life in China as a doctor
他一生都在中国当医生。

“其他”英文:other
用在the或形容词性物主代词之后时,与单数名词连用表示“(两个中的)另一个”; 与复数名词连用表示某一集体中“其余的,剩下的(人或物)”。如:
A few of them are red; the others are white. 其中一些是红色的,其余的全是白色的。
词义解析:
other
读法:英 ['ʌðə] 美 ['ʌðɚ]

释义:
adj. 其他的,另外的
pron. 另外一个
短语:
on the other 另一方面
on the other hand 另一方面
or other 或者说

扩展资料
词语用法
1、other用作形容词作“别的,其他的,另外的”解时,常用来修饰复数名词或不可数名词;如前面有this, that, some, any, each, every, no, none, one等词时,也可用来修饰单数名词。
2、other用作代词时常用于复数形式,表示“其他的,别的或另外的人〔事物〕”;
3、others若用于the或表示所属关系的限定词后,则表示“其余的人〔事物〕”,即把剩下的全部包括在内。
4、other也可用于单数形式,表示“(两者中的)另一个(人或事物)”,常与the连用。

1.“之”字用作指示代词。如:
①“之二虫又何知?”“之”表示“这”,意为“这两条鱼又怎么知道?”
②“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之”表示“这样”,意为“(他)是我的老师,像这样(我)又怎么(可以)诋毁他呢?
③“请京,使居之。”“之”代指处所,表示“那里”。
④“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之”,此,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2.“之”用作第三人称代词。这种情况出现得比较多,在课文中屡见不鲜,主要表示“他”、“她”、“它”。如:
①“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之”代指“它”,“默而识之”,意即默默地在心里记住它。
②“桓侯故使人问之”,“之”指代他(扁鹊),意即“桓侯特意派人去问他(扁鹊)”。
③ “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急执之。”“之”指代它(鬼),“急执之”意即赶忙把它(鬼)捉住。

3.“之”字用作动词,意为“往,到……去”。如:
①“吾欲之南海,何如?”“之”意为“到……去”,句子的意思是:“我准备到南海去,怎么样?”
②“行不知所之。”“之”意为“到……去”。

4.“之”字用作助词,这种情况比较常见,但笔者以为也最复杂,可以分为下面三种:
⑴“之”用作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如:
①“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意即“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
②“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两个“之”均是“的”的意思,意即“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方正的人不接受侮辱性的施舍”。
⑵“之”字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如;
①“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之”在这里没有实在意义,用于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②“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同样,“之”在这里也没有实在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种用法容易和“之”字用作“的”的时候混淆,应注意区分,以免弄错。
⑶“之”字在句子中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也无实义。如:
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久之”,很久,“之”,调节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
②“填然鼓之。”在这里,“之”也是单纯调节音节,没有实义。
基本上来说,在文言文中“之”的常见的用法就是上面几种,只要掌握其规律,摸准“之”的用法和意义也是不困难的。

文言虚词“之”的用法可谓灵活,很多学生都难以分析其用法。靠死记一些例子,但过些日子又忘了。如何容易又方便的掌握,笔者结合自己教学作出简要介绍,即运用句子结构分析法。句子结构分析有一口诀:“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谓前是状,谓后补。”由此可知古汉语中的主谓、动宾、偏正等结构。“之”的用法就可根据其在句中的位置来定。且看下面的分析:
(1) 形如“谓语+之”时,用作代词。
如: ①作《师说》以贻之。
②人非生而知之者。
③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
以上三例中的“之”都是代词用,分别充当谓语动词“贻”“知”“均”的宾语,构成动宾结构。反过来说,虚词“之”紧跟在谓语动词后,这个“之”就作代词用。
(2) 形如“主语+之+谓语”时,起取消主谓句子独立性。
如: 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以上两个例子中“之”前的“孤”“鱼”“师道”在句子中作主语,“之”后的“有”“不传”为动词作谓语。在这种情况下,虚词“之”可以省略不译。即“孤有孔明,犹鱼有水也”;“师道不传也久矣”。
(3) 形如“名词+之+谓语动词/介词”时,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如: ①宋何罪之有?
②何陋之有?
以上两例中,“之”出现在疑问句中,“之”前面分别是名词“罪”和“陋”,“之”后面是紧跟谓语动词“有”,而且“罪”和“陋”是作为宾语在谓语动词的前面。这种情形下的“之”就作宾语前置的标志。虚词“之”不译,直接把宾语部分还原到谓语动词后面即可。
(4) 形如“名词+之+形容词”时,作定语后置的标志。
如: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②马之千里者。
③石之铿然有声者。
④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以上三例中,虚词“之”后面的“利”“强”“千里”“铿然有声”“乱耳”“劳形”都是形容词修饰“之”前面的名词“爪牙”“筋骨”“马”“石”“丝竹”“案牍”,翻译时,“之”不用翻译,直接把形容词还原到名词的前面即可。
(5) 形如“定语+之+名词”时,是作结构助词,译作“的”。
如: ①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②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以上两例中,虚词“之”后面是名词“病”“众”,分别由前面的“君”“吴、越”作定语修饰,“之”就译作“的”。
(6) 形如“之+地点/处所名词”且句中缺少相应的谓语时,就作动词。
如: ①子夏之晋。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
③辍耕之垄上。
以上三例中,“之”的后面分别是“晋(国)”“南海”“垄上”作为地点名词,“之”的前面没有与“晋”“南海”“垄上”相对应的谓语动词。这种情况下,“之”用作动词,翻译为“去、往、到”。
(7) 形如“形容词/副词+之”时,凑成二字或四字音节,不用译。
如: ①顷之,烟炎张天。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③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以上三例中,“之”在“顷”“鼓”“久”的后面,为了凑成二字音节而使用“之”。翻译时没意义。

“之”的几个用法:
1、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作“的”。
2、表示限定关系,可以译作“以”,如:什么地方之内表示什么地方以内
3、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不可译。
手打,严禁抄袭


以此言之何学之有文言文翻译
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哉?”。。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而受教。” 二、译文:子路拜见孔子,孔子问道:“你有什么喜好?”子路回答说:“我...

因报之事信有之否文言文翻译
翻译:我同李陵都在宫中任职,平素没有很好的交情。(我们)志向抱负不大相同,不曾在一起喝过一杯酒,或互相交换过殷切的情意。 然而我看他的为人,是一个自守节操的出众之士:侍奉母亲很孝敬,与人交往很守信用,碰到财利很廉洁,在取得和赠与之事上很义气,能分别尊卑长幼,知礼廉让,常常想着奋不顾身,为国家的急难...

...中的邻之厚君之薄也的“之”和行李之往来中的“之”怎么翻译...
两个“之”都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句子翻译如下:邻之厚君之薄也: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行李之往来:使者往来。文言文中之的意思和用法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如:《刻舟求剑》中的“是吾剑之所从坠”。结构助词“的”,如《幼时记趣》中的“故时有物外之趣”,译...

夫晋,何厌之有?翻译
夫晋,何厌之有 译为:那晋国有什么不满足的呢?夫:句首发语词,用于引出话题,可译为“那,那个,那些……” 何:什么. 厌:”满足“之意,如“贪得无厌”.“何厌之有”为宾语前置,原语序为“有何厌”,古文中的否定句、疑问句常借助“之”将宾语前置....

会有四方之事的“之”怎么翻译
(6)贯:即意译。所谓意译,就是在不违背原文意思的前提下,按照原文的意思用比较准确的现代汉语将其翻译出来。因为古代汉语有些句子中的某些词语,在现代汉语里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词,或者句子的结构,表达方式比较特殊,如果用直译的方法,译出来以后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所以,只好采取意译的办法。如...

...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翻译
翻译;有子说:“礼的功用,以遇事做得恰当和顺为可贵。以前的圣明君主治理国家,最可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他们做事,无论事大事小,都按这个原则去做。如遇到行不通的,仍一味地追求和顺,却并不用礼法去节制它,也是行不通的。”原文: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中的“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应当怎么翻译?
《道德经》第十一章中的“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翻译为: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作品原文: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

古代汉语中"何……之有"的句子结构及翻译。举一些例子,尽量多一些...
着力量去办,我有什么舍不得(杀)呢?有时,在“何…之有”的压缩式“何有”的前边加“于”字,或在后边加“于”字,形成“于…何有”或 “何有于…”的形式,这两种形式所表示的意义基本相同,都可以用“对于…来说,又有什么…呢?”的 格式来对译。如:6.王曰:“六国之后君,吾不...

齐桓晋文之事全文翻译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10),若无罪而就死地(11)。"对曰:"然则废衅钟与(12)?"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13)。"'不识有诸(14)?"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15)。百姓皆以王为爱也(16),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17)。齐国虽褊小(18),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

《出师表》每句带有“之”字的翻译“之”字。急急急 280财富值
科:科条,法令。及:以及。为:做。付:交给。有司:职有专司,就是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论:评判。赏:受赏。刑:受罚。以:用来。昭:彰显,显扬。平:公平。明:英明。理:治理。偏私:偏袒私心。内外异法:宫内和朝廷刑赏之法不同。内外:指宫内和朝廷。异法:刑赏之法不同。

阳新县13073055660: 所有“之”的翻译和用法 -
琦方紫杉:[答案] 1.“之”字用作指示代词.如: ①“之二虫又何知?”“之”表示“这”,意为“这两条鱼又怎么知道?” ②“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之”表示“这样”,意为“(他)是我的老师,像这样(我)又怎么(可以)诋毁他呢? ③“请京,使居之....

阳新县13073055660: 初中文言文所有'之'的翻译及用法 -
琦方紫杉: 1、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用翻译. 2、译为“的”. 3、代词,译为“这” 4、固定搭配,例如:之属、之徒,表示这类.不好意思啊,我暂时只能想到这些了.😊😊

阳新县13073055660: 初中文言文所有'之的翻译及用法' -
琦方紫杉: 之 《说文解字》:“之,出.象草彻,枝茎渐益大,有所之也,一者地也.”段《注》:“引申之义为往,《释诂》:'之往是也.'按:之有训为'此'者. 释义: 1、结构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2.结构助词,表示修饰关系...

阳新县13073055660: 《马说》中所有“之”字、“其”字的用法!是用法 不是翻译 -
琦方紫杉:[答案] 1.之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用作助词,的. 马之千里者 结构助词,定语后置标志.无义. 虽有千里之能 用作助词,的. 策之不以其道 用作代词,它,在本文中代指千里马. 鸣之而不能通 用作音节助词,不译. 食之不能尽其才 用作代词,它,在本文中代指...

阳新县13073055660: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 -
琦方紫杉: “之”的所有用法:1.“之”字用作指示代词.如: ①“之二虫又何知?”“之”表示“这”,意为“这两条鱼又怎么知道?” ②“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之”表示“这样”,意为“(他)是我的老师,像这样(我)又怎么(可以)诋...

阳新县13073055660: 之字的意义和用法 -
琦方紫杉: 在古汉语中“之”字用法颇为复杂,“之”字在古汉语里可作实词,也可作虚词,不同的语境里“之”有不同的用法. 作实词的“之”有两种情况:一作代词;二作动词. “之”字作动词,意为“到……去”、“往”、“到”、“至”.如...

阳新县13073055660: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是什么? -
琦方紫杉: 1.用作助词 (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如: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勾践灭吴》 (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如: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3)放在倒...

阳新县13073055660: 初三下学期所有之的翻译 -
琦方紫杉: 之,作为代词的话,指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的意思;作为指示代词,是这,此的意思;作为助词,意思为,的,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作为动词,是到…去的意思!我就记住这么多,希望对你有用!

阳新县13073055660: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 -
琦方紫杉: 之⑴【代词】他,她,它(们).例:①人皆吊之.(之:他,指上文善术者)②以刀劈狼首,数刀毙之.(之:它,指狼.)③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本义项指后一个“之”:她,指燕后.)④彼竭我盈,故克之.(之:他们,...

阳新县13073055660: 《兰亭集序》中的“之”字用法逐个翻译 -
琦方紫杉:[答案]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 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 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