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鲁士王国发展历史

作者&投稿:天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话说历史上普鲁士王国到底是怎么成立的~

普鲁士公国是波兰册封给霍亨索伦家族的一个分支,这个分支绝嗣了由长支的勃兰登堡选帝侯继承。
升为王国是因为大选帝侯腓特烈三世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率先出兵支持皇帝,而皇帝利奥波德一世投桃报李的赐予他国王头衔。
1701年1月18日,选帝侯腓特烈三世在柯尼斯堡加冕为王,称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

德意志帝国(德文:Deutsches Kaiserreich)亦被称为德意志第二帝国(第一帝国为神圣罗马帝国),是指从1871年1月18日德意志统一(普鲁士王国统一除奥地利帝国以外的日耳曼地区)到1918年11月霍亨索伦王朝末任皇帝威廉二世退位为止的德国。其正式国号“德意志国”(Deutsches Reich),也是后来魏玛共和国和纳粹德国的正式国号。
普鲁士王国(德语:Preußen;古普鲁士语:Prūsa;英语:Prussia ) ,是欧洲中部的封建国家。普鲁士王国崛起并统一除奥地利帝国以外的所有德意志邦国,建立了德意志第二帝国,所以普鲁士有时也是德意志帝国精神、文化的代名词。
1701年,勃兰登堡藩侯兼普鲁士公爵腓特烈三世(Friedrich III,腓特烈·威廉之子)支持统领神圣罗马帝国的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向法国波旁王朝宣战,借以换取国王称号。1月18日,腓特烈三世在哥尼斯堡加冕成为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Friedrich I),并从此展开了普鲁士王国200多年的显赫历史。

早期历史
普鲁士地区古代的居民为古普鲁士人,属波罗的海种族,与拉脱维亚人和立陶宛人属于同一种族。12世纪时,德国人的殖民运动进入波罗的海东岸地区。1170年,波美拉尼亚的索比斯劳公爵在普鲁士地区建立了第一个殖民地,即但泽附近的奥利瓦修道院。1224年该修道院被普鲁士人焚毁。1226年,波兰国王之子、马佐维亚公国首领康拉德公爵(条顿骑士团成员)的领地也遭到普鲁士人袭击,以此为契机,条顿骑士团在普鲁士地区发动了为时近200年的东征运动,先后建立托伦、马林堡、库尔姆、埃尔平等要塞,征服了普鲁士人居住的地区,并迫使其信奉基督教、使用德语。16世纪后,普鲁士人消亡。
条顿骑士团统治下的普鲁士地区在名义上属于教皇领地,但教皇只享有名义上的宗主权。为了吸引定居者,条顿骑士团依据汉萨同盟法律,在其领土上兴建了一系列自由市。1379年条顿骑士团加入汉萨同盟。
1370年波兰王室绝嗣,1386年波兰国王的女儿海德维希嫁给立陶宛大公,波兰与立陶宛联合,此后对扼守其出海口的条顿骑士团发动了一连串的进攻。在1410年7月15日的坦能堡会战中,条顿骑士团败于波兰和立陶宛联军,被迫签订第一次托伦和约,除赔款600万格罗申外,还将但泽城置于波兰主权之下。1466年条顿骑士团再度战败,在第二次托伦和约中被迫割让包括但泽和马林堡在内的西普鲁士。这些地区被称为“王室普鲁士” (Royal Plussia) 。条顿骑士团保留普鲁士的残余领土,但被迫效忠波兰国王,成为波兰的附庸国。
1512年,来自勃兰登堡的阿尔伯特当选为条顿骑士团总团长。1525年他宣布改信路德宗教,从而切断了与骑士团名义宗主罗马梵蒂冈的联系,随后宣布将条顿骑士团世俗化,改为普鲁士公国 (Dukal Plussia) ,阿尔伯特自任普鲁士公爵,成为臣服于波兰最高权力之下的世俗君主。
阿尔伯特之子阿尔伯特·腓特烈死后无子,普鲁士公国遂由其长女之夫、勃兰登堡选侯国的约翰·西吉斯蒙德(属霍亨索伦家族)继承,建立了勃兰登堡-普鲁士公国。此举为霍亨索伦王朝日后发展奠定了基础。1660年的瑞典-波兰战争中,勃兰登堡大选帝侯腓特烈·威廉取消了波兰对普鲁士的宗主权,并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普鲁士王国
立国
1701年,勃兰登堡大选帝侯腓特烈三世(Friedrich III,腓特烈·威廉之子)支持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向法国波旁王朝宣战,借以换取国王称号。1月18日,腓特烈三世在柯尼斯堡加冕成为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Friedrich I),并从此展开了普鲁士王国200多年的显赫历史。
崛起与扩张
由于继承了条顿骑士团的军事专制传统,普鲁士的军队向来以纪律严明、教育素质高着称,尤其是腓特烈二世(即腓特烈大帝)以骄勇善战著称。他在1740年继承王位,即位7个月之后即进攻西里西亚,从而引发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通过战争,腓特烈二世树立了“军事天才”的个人荣誉,并将普鲁士变为一个军事国家。腓特烈二世同时还从伏尔泰那里接受了启蒙主义思想,改进司法和教育制度,鼓励宗教信仰自由,并扶植科学和艺术的发展。到1786年腓特烈二世去世时,普鲁士已经成为欧洲强国之一,其行政机构的高效率和廉洁为欧洲之首。
腓特烈二世的侄子腓特烈·威廉二世继承王位后,直接购买了安斯巴赫侯国和拜罗伊特侯国,并对波兰进行了第二次和第三次瓜分。法国大革命后,普鲁士参加反法同盟,但败于法军,被迫在1795年同意法国兼并莱茵河以西的普鲁士领土。其子腓特烈·威廉三世(1797年即位)于1806年10月参加反法战争,随即在耶拿败于拿破仑,被迫逃往柯尼斯堡。1807年普鲁士和法国在涅曼河的提尔西特缔结和约,普鲁士割让16万平方公里土地,包括普属波兰的绝大部分领土(第二次、第三次瓜分波兰所得,以及第一次瓜分波兰所得领土的南半部),以及易北河以西的全部领土,并赔款1.3亿法郎。
1806年惨败后,普鲁士首相卡尔·施泰因开始推行改革,其措施包括让公民参与政治以唤醒其民族主义情感;释放农奴;实行地方自治;改组中央政府机构等。1809年在柏林创办了腓特烈·威廉大学(柏林大学),同时格哈德·冯·沙恩霍斯特开始对普鲁士军队进行改革。此后普鲁士的爱国主义情绪高涨。1812年冬,拿破仑军队自俄国败退,普鲁士遂于次年再度参加反法同盟,于1813年3月17日对法国宣战,10月24日,普、奥、俄三国联军在布吕歇尔和格奈森瑙指挥下在莱比锡大败法军。1815年普军在滑铁卢再度击败法军。根据维也纳会议的领土调整,普鲁士疆域自默麦尔河延至莱茵河,成为德意志邦联内德语居民占优势的唯一强国,以及欧洲列强之一。
1834年普鲁士在德意志地区建立了德意志关税同盟,除奥地利和汉堡外,全部德意志邦国都加入该同盟。1848年欧洲革命期间,普王腓特烈·威廉四世 (Friedrich Wilhelm IV) 宣布成立“自由派政府”。召开制宪会议,并拒绝接受德意志邦联议会奉上的“德意志皇帝”称号。但1848年欧洲革命结束后,腓特烈·威廉四世即回归专制统治。
1857年 腓特烈·威廉四世患上精神病,以其弟威廉担任摄政王。1861年腓特烈·威廉四世逝世,摄政王即位,称威廉一世。 1862年他因军事改革所需预算及税收问题与国会发生冲突,本拟退位,但在前驻法大使俾斯麦的建议下收回成命。俾斯麦表示支持军事改革,并称若任命他担任首相,他将不惜一切强行推行陆军改革和新兵役制度。1862年9月22日,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麦担任首相。俾斯麦上台后,即着手策划德意志统一大业。俾斯麦主张建立将奥地利排除在外的“小德意志”。普鲁士在1864年和1866年先后击败丹麦和奥地利,并在1870年领导北德意志邦联及南方的德意志诸邦,在打败了法国。威廉一世于1871年1月18日,即普鲁士王国成立170周年纪念日,在法国凡尔赛宫镜廊登基,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皇帝,宣布建立以普鲁士王国为首的德意志帝国(Deutsches Reich),即所谓的德意志第二帝国 (Das Zweite Reich) 。
由于普鲁士拥有德意志帝国2/3的人口和3/5的领土,并且在军事、经济、工业等方面远远超过帝国内其他王国、公国,因此德意志帝国成为普鲁士王国的扩大版。各邦国享有内政和财政的自治,但将外交、军事 (巴伐利亚除外) 、海关等权力交给德意志帝国中央政府。普鲁士历史从此并入德意志帝国历史。
1888年,威廉一世之子腓特烈四世在位99天后去世—其孙威廉二世登基,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第三代皇帝。其统治以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失败而告终。
1918年11月7日,巴伐利亚发生革命,其国王退位。柏林旋即爆发革命,要求德皇退位。其时威廉二世在比利时斯巴的德军大本营亲自指挥作战,得知发生革命后,试图仅放弃德意志皇帝头衔,而保留普鲁士国王称号,但陆军统帅兴登堡劝其彻底退位。为避免发生更大变乱,德国总理马克斯·冯·巴登亲王于11月9日午前宣布德皇已经退位,并于同日将首相职务移交德国社会民主党领袖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威廉二世流亡荷兰,德意志帝国及普鲁士王国灭亡。11月11日,德国向协约国投降。1919年至1947年的普鲁士 由于柏林发生斯巴达克团与社会民主党临时政府之间的内战,1919年,艾伯特在魏玛召开国民议会,于2月10日通过《德意志共和国临时约法》,即魏玛宪法。根据魏玛宪法,普鲁士成为德国的一个邦,即“普鲁士自由邦”(Freistaat Preussisch;),实行地方自治,其领土即原普鲁士王国的疆域。
1920年代,普鲁士自由邦政府多由德国社会民主党和天主教中央党领导。1932年,纳粹党在德国国会和普鲁士邦选举中取得优势,赫尔曼·戈林成为德国国会议长以及普鲁士邦议长,并掌握了普鲁士内政部和警察。1933年1月30日纳粹党上台执政,随后废除德国的地方自治制度,普鲁士宪法被废除,邦议会和立法机构被解散,仅保留行政单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和苏联的领导人经过多次会议,达成共识,即普鲁士是德国军国主义的发源地、德国军官团和容克贵族的大本营,是德国专制思想及侵略思想的策源地,必须予以消灭。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德黑兰会议上曾表示“普鲁士要让其尽可能地缩小和削弱”,丘吉尔则认为“普鲁士——这个德国军国主义的罪恶核心必须同德国的其余部分分离开来”。 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确立了将东普鲁士并入波兰和苏联,以及在战后的德国废除普鲁士建制的原则性意见。
1947年2月25日,同盟国对德军事管制最高委员会(Allied Kontrol Kouncil)正式下令废除普鲁士建制。(法令46号)原普鲁士邦领土分别被并入波兰和苏联,以及英、法、美、苏四国占领区。原普鲁士邦政府的财产由盟国和苏联共同瓜分。
1949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后,在其境内的原普鲁士领土上建立了勃兰登堡、萨克森-安哈特两个州,以及梅克伦堡-西波美拉尼亚州的东半部(1952年民主德国废除州级建制,改设专区)。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在原普鲁士领土上成立的州包括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和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此外,下萨克森州、莱茵兰-普法尔茨州、黑森州、巴登-符滕堡州和萨尔州内都有原普鲁士王国和普鲁士邦领土。在被并入波兰和苏联的普鲁士领土上,德意志族居民已经基本被全部迁出。

普鲁士道路
普鲁士道路形成的历史背景
德意志是一个民族分合无定的国家。神圣罗马帝国系一个徒具虚名的松散诸侯联盟,最多时全国竟分有上千个邦国;经过几百年的苦苦奋斗,德意志终于在1871年由普鲁士实现了首次民族大统一,然而却又因两次大战的失败,国家再度分裂,直至近年才重新实现统一。可以说,一部德国史就是一部民族分裂,统一,再分裂,再统一的历史。从这个意义上说,民族问题(或曰谋求国家统一)就成为了贯穿整个德意志近现代史的一条主线。为什么我们讲普鲁士王国的兴起具有历史进步意义,就因为德国的统一大业最终是由普鲁士完成的。那么,身处在一个列强环伺的欧洲和一个诸侯林立的德意志中间,人口和领土原本都不算多的普鲁士,又究竟是凭借何种“神奇的力量”逐渐由弱变强,一步步壮大发展起来的呢?
从1618-1648年,欧洲大陆的封建君主们在德意志的土地上进行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三十年战争”。这场战争使英国资产阶级逃脱了欧洲封建君主们的干预而获得了胜利,却使德意志彻底衰落。作为这场残酷战争的主战场,德意志六分之五的乡村被毁灭,人口减少了三分之一以上。农民变得一无所有,在饥饿和死亡线上挣扎。战争结束后,德意志仍然只是一个四分五裂、残破不堪、诸侯林立的名义上的“国家”。根据威斯特法里亚和约,三十年战争的胜利者法国和瑞典有权保证德意志各邦内政和外交上的独立,各邦有充分权利同欧洲任何国家签定条约。这样,德意志的分裂局面就被最后确定下来。三十年战争后的德意志究竟分裂到了何种程度,有这样一组数据很能够说明问题:当时在德意志境内,共有360个独立的邦国和1500个半独立的领地。绝大部分的邦国版图都很小,比如在威斯特法里亚地区,每个邦国平均只有20多平方英里。但是所有这些邦国的君主却都很自负,无论其邦土大小都一样建立起自己整套的专制制度,国家机构健全,也拥有军队。一支军队有时只有12个士兵组成。
在这种空前的民族分裂局面下,一个社会有秩序、中央有权威、政府有效率、军队有战力的普鲁士显得十分与众不同。须知近代欧洲,任何国家的崛起都不是温情脉脉、和风细雨的曼妙之旅,在那个弱肉强食血雨腥风的动荡年代,普鲁士从一开始就注定要用火与剑来铺就它的王者之路。
普鲁士道路的特点
(一)奉行先军政治,重视国防建设
(二)容克长期把持国家政权,并成为唯一能够担负起领导民族统一大业的阶级
(三)王权强大,同时在保留容克封建特权的前提下发展资本主义
普鲁士道路得以形成的原因
(一)农奴制强化了容克的政治统治地位
(二)推行重商主义,注重发展经济
(三)鼓励移民,收容新教徒。
(四)统治者忧患意识强烈,较少陷入腐化堕落
(五)统治阶级能够顺应潮流,及时推进各项改革
(六)德意志民族意识的觉醒
(七)善于利用外交手段,最大限度的为本国谋求利益
(八)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的外力推动。

普鲁士疆域
古代普鲁士地区仅包括今日立陶宛以南、波兰东北部维斯瓦河河口以西、以但泽为中心的西普鲁士地区,以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原东普鲁士地区的领土。1295年占据普鲁士的条顿骑士团购买了波美拉尼亚和但泽地区。1308年自勃兰登堡选帝侯手中购买了纽马克地区,普鲁士同神圣罗马帝国本土接壤。15世纪时将但泽和西普鲁士割让给波兰。
1618年普鲁士公国并入勃兰登堡选侯国,至1701年普鲁士王国成立的时候,其领土以普鲁士王国的首都柏林为中心,包括勃兰登堡、波美拉尼亚、纽马克和阿尔特马克,以及德意志南部的霍亨索伦-西格马林根地区。18世纪时,普鲁士先后从瑞典、波兰和奥地利获得前波美拉尼亚、波森、西里西亚等地区。三次瓜分波兰后,普鲁士获得了新东普鲁士、南普鲁士、但泽、托伦、以及波兰王国的西部和中部,包括华沙地区。1806年普鲁士败于拿破仑后,被迫割让波兰地区,法国在此成立华沙大公国。拿破仑战败后,在1815年维也纳会议上,普鲁士失去了拜罗伊特、安斯巴赫、纳沙泰尔(加入瑞士)、东弗里斯兰、希尔德斯海姆等领地,华沙大公国除西部以波森为中心的一小块领土外都被俄国吞并。作为补偿,普鲁士获得了萨克森王国五分之二的领土,以及德意志西部的汉诺威、明斯特主教区、莱茵河东西两岸的威斯特伐利亚和莱茵兰、以及萨尔路易、萨尔布吕肯等领土。
19世纪,普鲁士经过战争,又先后兼并了黑森-莱茵、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法兰克福等王国、公国和自由市。到1871年成立德意志帝国时,普鲁士王国已经拥有22个省,包含了巴伐利亚、巴登、符腾堡以外的大部分现今德国领土与西波兰及北波兰,还有于普法战争中夺自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原属普鲁士王国的波森省、西普鲁士和但泽割让给波兰,默麦尔地区割让给立陶宛,石勒苏益格的北部归还丹麦,莱茵兰地区南端被并入萨尔区,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根据盟军定下的奥德河-尼斯河线,界线以东的东普鲁士、西里西亚及波美拉尼亚被并入苏联及波兰;普鲁士的西部地区并入西德,中部并入东德,地理意义上成建制的普鲁士已不复存在。

普鲁士国王列表
普鲁士王国是德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时代,国家元首称普鲁士国王,所有普鲁士国王均属霍亨索伦王朝。
公元1701年,时任勃兰登堡大选帝侯兼普鲁士公爵的腓特烈三世支持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向法国波旁王朝宣战,借以换取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一世的承认,使普鲁士公国升为普鲁士王国。1月18日,腓特烈三世在柯尼斯堡(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加冕成为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此后,积极参加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继续扩大领土,获得林根、默尔斯、上盖尔登、诺因堡等地,此外还买得泰克伦堡和奎德林堡,为普鲁士争夺欧洲霸权打下基础。由此展开了普鲁士王国200多年的显赫历史。1850年,德意志邦联议会曾经给普鲁士国王加皇帝的尊号,但被拒绝。1871年普法战争结束后,以普鲁士为中心建立了统一的德意志帝国,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加冕称“德意志皇帝”,由此普鲁士王国国王兼任德意志帝国皇帝。
普鲁士国王列表:
腓特烈一世 1701年-1713年在位
腓特烈·威廉一世 1713年-1740年在位
腓特烈二世(腓特烈大帝) 1740年-1786年在位
腓特烈·威廉二世 1786年-1797年在位
腓特烈·威廉三世 1797年-1840年在位
腓特烈·威廉四世 1840年-1861年在位
威廉一世 1861年-1888年在位
腓特烈三世(百日皇帝) 1888年在位
威廉二世 1888年-1918年在位
威廉二世 1918年-1940年
威廉皇储 1940年-1951年
路易·斐迪南王子 1951年-1994年
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王子 1994年至今

普鲁士地区古代的居民为古普鲁士人,属波罗的海种族,与拉脱维亚人和立陶宛人属于同一种族。12世纪时,德国人的殖民运动进入波罗的海东岸地区。1170年,波美拉尼亚的索比斯劳公爵在普鲁士地区建立了第一个殖民地,即但泽附近的奥利瓦修道院。1224年该修道院被普鲁士人焚毁。1226年,波兰国王之子、马佐维亚公国首领康拉德公爵(条顿骑士团成员)的领地也遭到普鲁士人袭击,以此为契机,条顿骑士团在普鲁士地区发动了为时近200年的东征运动,先后建立托伦、马林堡、库尔姆、埃尔平等要塞,征服了普鲁士人居住的地区,并迫使其信奉基督教、使用德语。16世纪后,普鲁士人消亡。   条顿骑士团统治下的普鲁士地区在名义上属于教皇领地,但教皇只享有名义上的宗主权。为了吸引定居者,条顿骑士团依据汉萨同盟法律,在其领土上兴建了一系列自由市。1379年条顿骑士团加入汉萨同盟。   1370年波兰王室绝嗣,1386年波兰国王的女儿海德维希嫁给立陶宛大公,波兰与立陶宛联合,此后对扼守其出海口的条顿骑士团发动了一连串的进攻。在1410年7月15日的坦能堡会战中,条顿骑士团败于波兰和立陶宛联军,被迫签订第一次托伦和约,除赔款600万格罗申外,还将但泽城置于波兰主权之下。1466年条顿骑士团再度战败,在第二次托伦和约中被迫割让包括但泽和马林堡在内的西普鲁士。这些地区被称为“王室普鲁士” (Royal Plussia) 。条顿骑士团保留普鲁士的残余领土,但被迫效忠波兰国王,成为波兰的附庸国。   1512年,来自勃兰登堡的阿尔伯特当选为条顿骑士团总团长。1525年他宣布改信路德宗教,从而切断了与骑士团名义宗主罗马梵蒂冈的联系,随后宣布将条顿骑士团世俗化,改为普鲁士公国 (Dukal Plussia) ,阿尔伯特自任普鲁士公爵,成为臣服于波兰最高权力之下的世俗君主。   阿尔伯特之子阿尔伯特·腓特烈死后无子,普鲁士公国遂由其长女之夫、勃兰登堡选侯国的约翰·西吉斯蒙德(属霍亨索伦家族)继承,建立了勃兰登堡-普鲁士公国。此举为霍亨索伦王朝日后发展奠定了基础。1660年的瑞典-波兰战争中,勃兰登堡大选帝侯腓特烈·威廉取消了波兰对普鲁士的宗主权,并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普鲁士(德语:Preuszen;古普鲁士语:Prūsa;波兰语:Prusy;立陶宛语:Prūsai;拉丁语:Borussia 或 Prutenia;英语:Prussia ) 是欧洲历史地名,一般指17世纪至19世纪间的普鲁士王国。由于普鲁士在短短二百年内崛起并统一德国,建立了德意志第二帝国,所以普鲁士有时也是德国近代精神、文化的代名词。

详见http://baike.baidu.com/view/945275.htm


但以理的介绍
至少到创立波斯帝国的居鲁士(又译塞鲁士)王在位第三年,但以理还是公务繁重。当时他必定接近一百岁了。  巴比伦陷落之后,但以理把他一生最重要的事件写下来。他的记载成了圣经一个重要部分,称为但以理书。 但以理引导读者注意上帝的王国,指出这是个永远长存的 *** 。这个 *** 由上帝委任的君王统治,还有“圣民...

凡尔赛宫镜廊
2。这个加冕是普鲁士王国成立170周年纪念日,不是鲁士王国成立刚刚成立,因此象征意义不是很大。 3。威廉一世于是德意志帝国的皇帝,但不是整个德意志联邦的皇帝,也就是说,当时德意志帝国只是德意志联邦中最重要的成分。一个不很恰当的比喻,德意志帝国类似三国时代的魏。 Franco-Prussian War German Emperor William IThe ...

以下哪一项属于波斯帝国衰亡的转折点
公元前401年,小塞鲁士从小亚细亚起兵叛乱,率10,000希腊雇佣兵东进制争夺王位,被阿达薛西二世所败;但他所雇的长征记希腊雇佣兵却成功退却回希腊本土(参见色诺芬)。此后的几年间,阿契美尼德王国本土发生了多次的叛乱;虽然最终都获平定,但却大大动摇了王国本身的基础。公元前359年,阿达薛西三世登基。...

波斯帝国被谁灭了?
波斯帝国被阿拉伯帝国灭了。224年,波斯萨珊王朝建立,吸取东方先进文明后迅速崛起。后期由于黑暗统治,国内农民起义不断。651年被迅速进行侵略扩张的阿拉伯帝国所灭。波斯帝国是位于西亚伊朗高原地区以古波斯人为中心形成的君主制帝国。公元前550年居鲁士大帝开创阿契美尼德王朝,公元前330年,亚历山大大帝攻陷波...

罗马帝国和波斯帝国哪个更早
然而,亚历山大大帝36岁去世后,帝国分裂,希腊历史进入希腊化时代。经过数十年的战乱,在欧亚非三洲的广大地域内出现了以托勒密王国、塞琉西王国、马其顿王国为主的一批希腊化国家。公元前30年,罗马灭亡了最后一个希腊化国家——统治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古代希腊的历史随之告终。罗马帝国在希腊地区的统治长达...

波斯帝国被谁所灭?
马其顿兴起后,亚历山大东侵,波斯帝国终在公元前330年被灭亡。亚历山大帝国解体后,其部将塞琉古割据一方,建立了独立王国,其统治区域基本上在波斯地区,直到公元前64年被罗马所灭。

历史学家根据什么来承认称帝王?
称帝就有称帝的事实,不是称王或称什么将军,比如早朝、加帝王礼仪、设丞相大将军,很明显的还有设自己的年号。这些称帝的事实如果有的话,是不能否认的。有些人称帝后地方比较小,存在比较短,没有造成很大的影响,历史上就不专门提及,所谓“不算一个王朝”,比如袁术,还有南越赵佗。这是省略的叙述...

《浮士德》的作者是谁?故事内容是怎样?
歌德《浮士德博士传》。取材是当时流传于德国的关于浮士德与魔鬼签订契约,放弃基督教,从而让魔鬼满足其各种愿望的传说,主要是一部民间作品,部分经牧师润色,1587年整理成书。

歌德创作浮士德过程中的故事
浮士德形象还有更高哲学涵义主要表现著名浮士德难题及面对种困境所表现出来浮士德精神上歌德深刻辩证法意识揭示了浮士德人格两种矛盾冲突因素即肯定和善因素同否定和恶因素之间复杂关系及其发展历程更乐观主义态度表现了浮士德永满足断地克服障碍、超越自我断地向高存奋勇前进贵精神浮士德难题其实人类共同难题每人追寻人生价值和意...

名人成长的故事
又有一次,当时的英国政府派遣杰鲁士督学到学校测验学生的英文程度。杰鲁士一共出了五道题目,其中四题,甘地都答对了,只有「茶壶」这个字不会写。他坐在位子上盯著考卷左思右想,就是想不起来。这时,老师刚好走到甘地后面,看见甘地还有一题没作答,就频频用鞋尖踢甘地的椅脚,暗示甘地偷瞄邻座同学的答案。可是甘地...

永红区13759572058: 普鲁士王国(欧洲中部的君主制国家) - 搜狗百科
载衫丁细: 古代普鲁士地区仅包括现在的立陶宛以南、波兰东北部维斯瓦河河口以西、以但泽为中心的西普鲁士地区,以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原东普鲁士地区的领土. 今天的国名应该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德国. 人口主要是日耳曼人…… 德意志第一帝国是神圣罗马帝国,后来分裂了. 普鲁士振兴之后,征服奥匈帝国,统一德国!建立了德意志第二帝国,但是威廉二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失败了……德意志第二帝国分裂,但泽走廊被波兰辟为自由市,其他的莱茵区为非军事区,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都独立出去了.且国内以兴登堡为首的建立了“德意志魏玛共和国”…… 后来国社党上台了,希特勒改国社党冲锋队为武装党卫队,党名改为“纳粹”,建立了德意志第三帝国,又一次统一了德意志帝国全境!

永红区13759572058: 普鲁士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
载衫丁细: 普鲁士是欧洲历史地名,一般指17世纪至19世纪间的普鲁士王国.由于普鲁士在短短二百年内崛起并统一德国,建立了德意志第二帝国,所以普鲁士有时也是德国近代精神、文化的代名词.

永红区13759572058: 普鲁士人 - 请问普鲁士这个国家最后怎么样了
载衫丁细: 普鲁士 Prussia Preussen 中世纪由波兰人和日耳曼人统治的普鲁士人领土;也指1701年德意志霍亨索伦家族统治的王国;1918年霍亨索伦王朝覆灭后设立的邦也称为普鲁...

永红区13759572058: 普鲁士王国统领地区主要是现在的那个国家? -
载衫丁细: 普鲁士王国统领地区主要是现在的德国. 普鲁士(德语:Preußen;古普鲁士语:Prūsa;英语:Prussia)是欧洲历史地名,位于德意志北部,通常指1525年至1701年的普鲁士公国(1618年与勃兰登堡公国合并)、1701-1871年间的普鲁士王国(1701年,勃兰登堡藩侯兼普鲁士公爵腓特烈一世支持统领神圣罗马帝国的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向法国波旁王朝宣战,借以换取国王称号). 奥地利大公国(后发展为奥地利帝国)与普鲁士是德意志境内最强大的邦国,为当时欧洲列强之一,19世纪普鲁士王国取得普丹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的胜利,统一了北德意志邦联与巴伐利亚,1871年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成为德意志帝国皇帝.

永红区13759572058: 普鲁士和德意志有什么不同 -
载衫丁细: 普鲁士,位于德意志北部,通常指1525年至1701年的普鲁士公国(1618年与勃兰登堡公国合并)、1701-1918年间的普鲁士王国(1701年,勃兰登堡藩侯兼普鲁士公爵腓特烈一世支持统领神圣罗马帝国的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向法国波旁王朝宣战,借以换取国王称号). 德意志统一前,普鲁士和奥地利同为德意志境内最强大的两个邦国,为当时欧洲列强之一,19世纪中期普鲁士王国取得普丹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的胜利,统一了除奥地利外的德意志,1871年建立德意志帝国.

永红区13759572058: 德国1870年统一之前是什么社会性质 -
载衫丁细: 1870年以前的德国名称是普鲁士王国.社会性质是封建王国制. 普鲁士(德语:Preußen;古普鲁士语:Prūsa;英语:Prussia ) 是欧洲历史地名,位于德意志北部,通常指1525年至1701年的普鲁士公国(1618年与勃兰登堡公国合并)、...

永红区13759572058: 普鲁士和德国有什么关系?简洁回答,谢谢
载衫丁细: 欧洲在中世纪时是没有德国这个国家的,那时的德国叫德意志联邦,它是由十多个松散的联邦小国构成的,其中势力最大的就叫普鲁士王国,基本上德意志所有的联邦都尊普鲁士王国为首.后来由于奥地利不断控制德意志的一些小的联邦王国,双方经常交战直到普鲁士王国出了一个叫俾斯麦的宰相,此人非常有魄力,打败了奥地利完全统一了德意志所有的联邦,建立了德国.你要简洁回答,所以大概就是这样了.

永红区13759572058: 普鲁士公国是谁建立的 -
载衫丁细: 中世纪由波兰人和日耳曼人统治的普鲁士人领土;也指1701年德意志霍亨索伦家族统治的王国;1918年霍亨索伦王朝覆灭后设立的邦也称为普鲁士. 普鲁士人属波罗的海民族 . 13 世纪被条顿骑士团征服,居民改奉基督教 .1410 年骑士团国...

永红区13759572058: 有谁知道有关奥地利和普鲁士的历史奥地利哈布斯堡皇室和普鲁士霍亨索
载衫丁细: 霍亨索伦家族Hohenzollern family德意志的主要统治家族.其始祖布尔夏德一世约在... 勃兰登堡-普鲁士日趋强盛,1701年,普鲁士公国升为王国,选帝侯腓特烈三世改称腓...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