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初期是否有一个小国叫魏国

作者&投稿:寿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春秋时期有两个魏国么?~

春秋时的魏和战国时的魏是不一样的.

《诗经·魏风》之“魏”,既是指古魏国。
古魏国,中国西周初年周成王分封的姬姓伯国,其所在大约相当于现在陕西大荔县和山西芮城县一带。古魏国原为商朝时的古芮国,西周分封时改为“魏”,据说“魏”是“大”的意思(《史记》:“魏,大名也。”服虔:“魏,喻巍巍高大也。”)。在晋献公的时候晋国曾经有过一次规模比较大的兼并战。当时虢、霍、魏登,以及我们在提到唇亡齿寒这句成语中的虞国都是被晋献公灭掉的。史书上说晋献公「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周惠王十七年(前661年),古魏国为晋国灭亡。

晋献公灭魏后,以魏地赐给毕万作为采邑,于是毕万就改氏为魏(这就有点像商鞅一样以封地为氏)---是晋国魏氏的由来。毕万之孙因跟随公子重耳流亡有功,被封为大夫,称魏武子。前445年的三家分晋事件中,魏氏自立为诸侯,建立魏国。这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战国七雄中的魏国

所以春秋时的魏和战国时的魏是完全不一样的,但是却是有这么一层联系的

春秋时期,有四大强国,就是秦国、齐国、晋国和楚国。
春秋初期,郑国首先称霸,但是由于地理原因和缺乏政治性,郑国很快的就衰落下去,春秋中后期还沦为晋楚争霸的牺牲品。
然后,齐国由于重用管仲称霸,不过,在管仲和齐桓公死后,三小乱齐国,五子争霸,齐国迅速衰落,无力争霸中原。
与此同时,西方的秦国开始强大,秦国经过20多位君主的努力,打败了西戎。秦穆公时期,开始把战略重心移向中原。秦国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缺乏人才,秦穆公求贤若渴,终于得到了蹇叔,并由于蹇叔的推荐,用五张羊皮换来了治国良才百里奚,从此秦国强大。秦穆公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明君,三次扶立晋公,多次战胜晋国。唯一的一次失败就是崤之战,但崤之战以后的表现,却说明了秦穆公知过能改。秦穆公死后,秦国由于一向以来的兄终弟及的制度,导致了每到君主死亡,必将内乱,国力也大幅下降。
秦穆公后期,晋楚争霸开始。晋国是中原大国,但是不强,小晋灭大晋以后(见曲沃武公),晋国开始强大,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骊姬事件,导致所谓的三贤君申生、重耳、夷吾一死两逃亡。后来,重耳登基以后,就是晋文公,晋国开始和楚国争霸。楚国本身不应该算是一个周朝的国家,是后来硬往周朝上靠的。所以,人家都是什么公,楚国就是什么王,比如楚庄王。春秋中前期,楚国一直是实力最强、地盘最大的国家,连齐桓公也畏惧三分。城濮大战成得臣战死,是楚国实力下降的开始,晋楚争霸中,两国互有胜负,基本算是打了个平手。这时候,两国已经都被拖得精疲力尽,晋国就想了个坏主意,差点灭了楚国。晋国联合了正在崛起的吴国,教吴国人战法,让吴国人背后插楚国人一刀。
结果,在伍员、伯嚭和孙武等人的帮助下,吴国对楚国节节胜利,楚国被迫请求秦国帮助,才勉强打败了吴国。吴国崛起的同时,他们的东边又出现了越国。越国实力不强,但打仗不要命。结果,由于吴国战略失误,被越国所灭,越国旋即被楚国所灭。虽然楚国灭了越国,但是实力在吴楚战争中大受打击,以至于在战国大部分时间毫无争霸能力,甚至被刚刚建立的三晋打败。等到楚国实力有所恢复,秦国已经十分强大,楚国无力抵挡秦国,被王翦使坏灭掉。所以,也有人说,秦灭六国,楚最无辜。
而晋国虽然联合吴国,消除了楚国的威胁,但是自身无宗亲,公卿权利过大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导致六卿强大。后来,知氏、赵魏韩联合灭掉了“谋反”的范氏、中行氏,其实这两家都是士会的后人,实力最强,想联合控制晋国的实权。再后来,就是大家都知道的三家分晋,赵魏韩打败了知伯,各自成为诸侯。
所以,春秋时期和战国前期,实力第一的应该是楚国或者晋国,不过两家当这个第一都胜之不武。楚国比晋国强点,多少还存在,就算他第一。晋国第二。
实力二流的就是秦国和齐国。齐国除了管仲和晏子执政,剩下的时候都比较弱,所以秦国第三,齐国第四。
剩下的国家,最强的应该是吴国和越国,毕竟人家有血性。至于吴越算不算周朝的国家,那还得单说。
再来就是郑国、宋国都有不俗的表现。接着是长期抵抗犬戎和后来的匈奴的燕国。再来就是陈国、蔡国、卫国。
据说当时楚国崛起以前,很怕一个叫随国的国家,看来他也是个强国。


魏国是中国战国时期的国家,属于战国七雄之一。由魏文侯于前403年为周威烈王册封为侯至前225年为秦国所灭,一共一百七十九年。它的领土约包括现时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陕西、河北的部分地区。当时它西邻秦国,东有淮、颍与齐国和宋国相邻,西南与韩国、南面有鸿沟与楚国接壤,北面则有赵国。自魏惠王由安邑迁都到现时是开封的大梁后,魏国亦称梁国。

起源
----------------------------------------------------------------------------------------------------------------------------------------

传统上魏国的始祖是毕公姬高,周武王伐纣之后,姬高被封在毕,后代于是就以毕为姓。但是《史记》提到“其后绝封,为庶人,或在中国,或在夷狄”,说明姬高的后人“绝封”,沦为庶人。“或在中国,或在夷狄”就难以证明魏国一定是姬姓。

建国
----------------------------------------------------------------------------------------------------------------------------------------

公元前453年韩、赵和魏脱离晋国 (春秋时期),将其地三分而独立,晋国灭亡,史称“三家分晋”。

晋文公、晋襄公时,狐、赵、先、郄、胥等氏颇有权势,以后又有韩、魏、栾、范、荀氏等强大宗族。春秋中期以后,十余家卿大夫控制了晋国政局。经过激烈兼并,到春秋晚期只剩下赵、魏、韩、范、智、中行氏六家,称为“六卿”。

晋阳之战
---------------------------------------------------------- ----------春秋末期,范氏、中行氏两家被灭,晋国只剩下智、赵、韩、魏四家卿大夫,其中以智氏最强。专擅晋国国政的智伯瑶恃强向韩康子、魏桓子索得土地,在向赵襄子索地遭据后,于周贞定王十四年前455年攻打赵氏,并胁迫韩、魏两家出兵。赵襄子退居晋阳固守。智伯围困晋阳两年而不能下,引晋水淹灌晋阳城。危急中,赵襄子派张孟谈说服韩、魏两家倒戈,放水倒灌智伯军营,大破智伯军,擒杀智伯瑶。三家尽灭智氏宗族,瓜分其地。此战为日后“三家分晋” 奠定了基础。

分晋
--------------------------------------------------------------------前438 年,晋哀公死,晋幽公即位。韩、赵、魏瓜分晋国剩余土地,只有绛城与曲沃两地留给晋幽公。从此韩、赵、魏称为三晋。前403年,周威烈王册命韩、赵、魏三家为侯国。前376年,韩哀侯、赵敬侯、魏武侯瓜分晋国余土,废晋静公,晋完全为韩、赵、魏三家所取代。

崛起
--------------------------------------------------------------------
--------------------------------------------------------------------

魏国的国力在头两位君主魏文侯及魏武侯之时达至顶峰。
魏文侯(?-前396年)中国战国时魏国统治者。姬姓,魏氏,名斯。前445年继魏桓子位,前403年与韩、赵两家一起被周威烈王册封为诸侯,前396年卒。

魏文侯被司马迁归于《史记·儒林列传》,被赞为“好学”。魏文侯经常向孔子的弟子子夏以及再传弟子田子方、段干木等请教。又任用法家的李悝为相,以“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为原则实行变法。魏国经过变法国势强盛,先后以乐羊为将攻灭中山国,以吴起为将攻取秦国西河(今黄河与洛水间)五城。以西门豹为邺令,以北门可为酸枣令,以翟黄为上卿,改革政治,兴修水利,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国。

衰落
--------------------------------------------------------------------
--------------------------------------------------------------------

到第三位君主惠王即位时,主要集中於经济发展,包括在黄河开发灌溉计划。但与此同时,魏国的国力却正慢慢的消退。由於这段时期的魏国不断东侵,其在东方的优势在一系列战争中多次受挫,包括公元前341年的马陵之战。在西方,秦国夺取了西河地区(一个位于现在陕西山西边界黄河西岸的畜牧和战略要地),此后更是不断受到秦国的侵扰。

桂陵之战
--------------------------------------------------------------------
战国中期,齐、魏、燕、赵、韩、楚、秦七雄并立,征战频繁。公元前354年,魏国派大将庞涓率8万精兵进攻赵国,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今河北邯郸),赵国苦战了一年,眼看就要撑不住了,急忙向盟国齐国求救。齐威王正欲向外扩张,于是命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率兵8万去救赵国。

孙膑是兵圣孙武的后代,出生于齐国。他曾拜兵学家鬼谷子为师,与魏国大将庞涓是同窗好友。但庞涓做了魏国大将后,十分嫉妒孙膑的才能,将他骗到魏国施以膑刑(去膝盖骨),欲使其永远不能领兵打仗。后孙膑千方百计才逃出回齐国,并被齐威王重用。

孙膑终于得到一个向庞涓复仇的机会。但他并没有急于与庞涓在战场上相见。他劝田忌放弃领兵直趋邯郸,与魏军决战的计划,趁魏军主力出兵在外,国内防务空虚之际,直捣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迫使远在异国的魏军“释赵而自救”。等庞涓回兵时,中途予以截击,这样既救了赵,又能给魏国以沉重打击,是一举而两得。

田忌采纳了孙膑“批亢捣虚”、“围魏救赵”的战法,挥师直逼魏国军事重镇平陵(今山东定陶)。齐军攻打平陵的行动并不坚决,庞涓也不急于回救,继续竭尽全力攻克邯郸。直到魏军已占领邯郸,损兵折将急需休整时,孙膑才建议齐军挥师直捣魏都大梁,逼魏惠王十万火急命令庞涓统兵回救。庞涓接令后,不得不放弃邯郸,抛弃辎重,昼夜兼程回师。孙膑判断魏军回师必经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立即率齐军主力北上,在桂陵设下埋伏。当魏军经长途跋涉行至桂陵时,以逸待劳的齐军突然出击,大败魏军,庞涓只身逃回魏国(一说被俘后放回)。

马陵之战
--------------------------------------------------------------------
桂陵之战后,魏国虽元气大伤,但经过几年的休整后,魏国逐渐开始恢复对外进攻。公元前341年,魏国再次发兵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援。齐威王采用孙膑 “深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的主张,与韩结好却不急于发兵。待韩军五战五败,魏军也实力大损时,才于次年以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发兵救韩。齐军重施 “围魏救赵“的战法,直驱魏都大梁。魏惠王像上次一样将攻韩的部队召回,以太子申为主将,庞涓为将军,率兵10万迎击齐军。

此次形势不同于桂陵之战,魏军是有备而来,气势旺盛。故孙膑决定因势利导,利用魏军求胜心切的弱点,诱敌冒进,再图取胜。齐军前锋与魏军稍一接触,即佯装怯战,掉头东撤。在撤退途中,有意造成军力不断削弱的假相。第一天造了10万人吃饭的锅灶,第二天减为5万人用的锅灶,第三天则只剩下3万人用的锅灶了。庞涓与孙膑交手,本来小心翼翼,害怕再次上当,但当看到齐军锅灶日减,以为齐军胆怯,三天中即逃亡了大半,这才壮起胆子,丢下辎重和步兵,只领轻车锐骑日夜兼程猛追,必欲全歼齐军,擒获孙膑。

齐军退至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此地道路狭窄,地势险隘,两旁树木茂盛,是个设伏的好地方。孙膑计算行程,判断魏军将于日落后追至,遂命士卒伐木堵路,并将路边一棵大树剥去树皮,在树干上写了“庞涓死于此树之下”8个大字。挑选一万名弓弩手埋伏在道路两侧的山上,约定天黑后,见到火光就一齐放箭。

日暮时分,庞涓果然率军追到马陵,发现路旁的大树被剥去树皮,上面隐隐约约写有字,就命士卒点起火把来看,待他看清树上字后,这才发现中计,急令部队撤退。但已经晚了,两旁齐军看见火光,万弩齐发,伏兵四起。魏军措不及防,仓促应战,很快溃败,庞涓中箭,左突右冲无法突出重围,最后愤愧自杀。齐军乘胜追击,又大败魏军主力,俘获魏军主将太子申,歼灭魏军10万。

桂陵和马陵之战后,魏国一蹶不振,齐国则声威鹊起,称霸中原,孙膑亦名扬天下。孙膑“围魏救赵”和“示假隐真”的战法,成为中国军事史上的经典之作,为后世兵家广泛推崇。

合纵
----------------------------------------------------------------------------------------------------------------------------------------
在公元前293年的伊阙之战中,秦国的军事力量打败了魏国和韩国联军。两国此后再也没有力量单独向秦国发起挑战。之后由於秦国不断的压迫,局势越来越严峻。这时,公子无忌出现,并於公元前247年与其他五国联军,对秦国的侵攻军迎头痛击。公子无忌又名信陵君,是战国四公子之一。不过,战后魏王对他开始猜疑,并免去他的要职。於是信陵君终日借酒浇愁,并含屈而终。信陵君死后,魏国无力抗秦,国土被秦国慢慢侵夺。

窃符救赵
--------------------------------------------------------------------
前260年,赵孝成王在和秦国的长平之战中,中了秦国的反间计,用“纸上谈兵”的赵括取代老将廉颇,结果导致赵国的大败,40多万兵士被秦国坑杀。前 257年,秦国的军队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的形势非常危急。赵国丞相平原君的妻子是魏无忌的姐姐,平原君赵胜多次向魏安厘王和魏无忌送信,请求魏国救援,魏安厘王派将军晋鄙领兵十万前去救赵。秦昭王得到消息后,派使者威胁魏安厘王,魏安厘王惧怕,就派人通知晋鄙停止进军,留在邺扎营驻防,名义上为救赵,实际在观望形势的发展。

平原君不断派使者前去魏国催促,并责备魏无忌不顾赵国和魏无忌姐姐的危亡。魏无忌为此忧虑万分,屡次请求魏安厘王出兵,门客也用尽各种办法劝说,但魏安厘王惧怕强大的秦国,始终不肯听魏无忌的意见。魏无忌估计魏王已不肯出兵救赵,又不想看着赵国灭亡,于是凑齐战车一百多辆,打算带着门客前去赵国和秦军死拼。

魏无忌带着车队路过夷门时遇见侯赢,于是把情况告诉了侯赢。侯赢劝阻魏无忌说,这样去就如同把肥肉扔给饥饿的老虎,一点作用都没有。并向魏无忌秘密献策,让魏无忌去找魏安厘王的宠妃如姬帮忙,让如姬从魏安厘王的卧室内窃出晋鄙的兵符,因为魏无忌曾为如姬报过杀父之仇,如姬是肯定会为魏无忌效命的。魏无忌听从了侯赢的计策,前去请求如姬帮忙,如姬果然盗出兵符交给了魏无忌。魏无忌拿到了兵符准备上路,侯赢又让魏无忌把屠夫朱亥带上,以便晋鄙在看到兵符仍不交出兵权的情况下让大力士朱亥击杀他。

魏无忌到了邺,拿出兵符假传魏安厘王的命令要代替晋鄙担任将领。晋鄙合了兵符,验证无误,但还是表示怀疑,不想交出兵权。此时的魏无忌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好让朱亥动手,用铁椎杀死晋鄙,强行夺权。

魏无忌统领晋鄙的军队后,精选士兵八万开拔前线。与此同时,楚国也派出春申君黄歇救援赵国,在楚、魏、赵三国的联合下,一举击溃秦国,解除了邯郸之围。

灭亡
----------------------------------------------------------------------------------------------------------------------------------------

秦王政即位后,对魏国的压力不断加大。最后魏国於公元前225年被秦国将军王贲攻破灭亡。

古魏国,中国西周初年周成王分封的姬姓伯国,其所在大约相当於现在陕西大荔县和山西芮城县一带。古魏国原为商朝时的古芮国,西周分封时改为「魏」,据说「魏」是「大」的意思(《史记》:「魏,大名也。」服虔:「魏,喻巍巍高大也。」)。《诗经·魏风》之「魏」,既是指此魏国。周惠王十七年(前661年),古魏国为晋国灭亡。

晋献公灭魏后,以魏地赐给毕万作为采邑,这是晋国魏氏的由来。毕万之孙因跟随公子重耳流亡有功,被封为大夫,称魏武子。前445年的三家分晋事件中,魏氏自立为诸侯,建立魏国。

春秋有卫国,没有魏国。战国时有魏国,是三家分晋分出来的赵魏韩之一,属战国七雄。

没有。春秋时有晋国,到了战国是期分裂成了韩,赵,魏三国,才有的。呵呵,我的回答最简洁明了吧``

有,春秋时为晋献公所灭,并封给毕万.但是<<诗经>>中的<<魏风>>写的并不是魏国的事,和<<唐风>>一样,都是晋国的国风.


学校秋天的小花圃日记大全
【篇一:学校秋天的小花圃】 我们的校园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最令我留恋不已的是她那诗情画意的秋季美景。 一踏进校门,我立即被教学楼钱的一块块花圃所吸引。一块块草坪,小草虽已没有春夏季那么嫩绿,但略显金黄的草坪,却恰如一块没有染色的牦牛绒毯。绒毯上已被秋姑娘摆满了各色鲜艳的菊花,有的白似雪,有的...

请你描写一个秋天的片段字数在100字左右
5、秋天的清晨,秋高气爽,风儿很凉爽。铺面吹过,很是舒服。秋风伴着鸟儿的叽喳声,小虫子的叫声。树上的叶子随着秋风飘落,飘到了这里,落在了地上。拾起一片秋叶,写着冬春夏秋,自然的美丽。6、秋天的天空很高,很蓝。阳光没有夏天那么酷热,没有冬天那么寒冷。望着秋天的天,宽阔舒畅。满是...

《小森林》最美好的事情都发生在这里
位于日本东北地区的小森,是个静谧祥和的小村庄。小森村的四季充满了画意。春有初绽的粉樱和新绿的嫩芽,夏有山间溪水流淌过绿油油的稻田,秋有层林尽染纷纷披上了金黄,冬有凛冽的飞雪漫天飘扬。 置身诗意的大自然,慢下来深呼吸,小森缓慢流淌着的四季,能让市子放松下来。 市子和小森村的人们,以农耕为生。大自然...

有关于秋天的好词,好句,好段。
秋思。秋天是一个让人期待和怀念的季节。在秋天漫步,穿过田野,跨过小溪,习习秋风,吹起秋的美丽,随着思绪在寂寞的秋风里飞舞,飘扬………秋日的私语 一曲秋日的私语,勾起了我无数的思绪。向谁私语?在这初秋的时分。是不是常常有这样的无奈。是的,我常常被这样的无奈所困惑,在我需要倾诉的时候...

苹果的种类
在富士推广栽培过程中,由于其具有较活跃的遗传性变异特点,在日本各地涌现出许多果实着色好的变异单系,共有100多个。我市引进栽培的主要单系有秋富1、长富2、长富6、岩富10、早生富士等。 烟台市在推广栽培过程中,开展了广泛的选优活动,选育出了烟富1~6号六个优良品系,其中烟富6号为短枝型品系。烟富系的...

在家如何养蟋蟀
这时,应经常让雄虫与三尾过蛋交配,以保持其体内的畅通,三尾也不必再像早期那样频繁提落,放养在一起也不会有什么妨碍。 6.三尾养法 “未养蟋蟀先养雌”,这是秋央饲养配雌的一个总要求。三尾须在早秋捕捉,这样刚脱壳的元雌才多,在土中尚未交配,以后一旦需要则可快速贴铃。在数量上,如果条件许可,可多多益善,...

西施的故事
鲁哀公五年(公元前490年),越王勾践将西施和郑旦以及其他中美女进献给吴王夫差,希望用美色迷惑吴王,让其沉迷酒色、不理朝政。西施身负国家使命,忍辱负重,扮演了使者和间谍的双重角色。鲁哀公二十二年(公元前473年),越国军队举攻破了吴国的都城姑苏,吴国灭亡。

哪位大哥大姐有描写秋天的风的句子? 告诉小弟两个
句子:1.清风涤荡你的肺腑,天籁拨动你的心音。一泓流水,一弦丝竹之音和鸣,你便知道,你该去看看秋天了。 2.相对于春的繁丽,夏的浮华,冬的死寂,秋是一位洞明世态炎凉,又还未至垂垂已老的中年伟男。 3.秋天是一种廓然空阔的心绪,秋天是一种淡然惬意的闲适。 4.秋草有情,径自凋敝;黄花无意,引领南山远眺。

描写“秋天”的小短文有什么?
还有那绿绿的小草,在秋姑娘的吹动下也渐渐变黄,大地穿上了一件金黄色的衣服。秋姑娘也来到小河边,水面上波光粼粼,一条条鱼儿在水里嬉戏,有时会越出水面,好像也来迎接秋姑娘。 秋姑娘还来到果园里,果树上散发出一阵阵香甜的气味,让人垂涎三尺。你瞧,苹果像一个个红彤彤的小灯笼挂满了...

秋诗写成一个小故事都有什么?
小草的身子也变得枯黄,失去了往日的光泽。候鸟成群结队的向南飞去,偶尔还会有一两声鸣叫划破宁静的长空。天气逐渐转凉,人们都换上了秋装。诗人张籍站在客栈门口,举目南望——家乡现在是什么样子呢?像往常一样,他边看边想,不知不觉眼睛酸涩,思乡的伤感不禁又一次侵袭了张籍的心头。“秋来了,秋...

苏仙区15914103263: 魏国是春秋的还是战国的 -
蠹卢艾汀: 我看的《资治通鉴》上说,公元前225年,王贲堵截黄河水淹没大梁(魏首都,现河南开封),三月,城垣崩塌,魏六任魏假投降,立即处决,魏国亡. 魏国公元前369年立国,公元前225年亡,立国145年. 三家分晋是公元前403年至公元前401年...

苏仙区15914103263: 春秋战国时期第一个改革的国家是魏国还是秦国 -
蠹卢艾汀: 首先纠正你的一个错误,春秋时期没有魏国,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线就是:赵、魏、韩三家分晋,把晋国分成了赵国、魏国、韩国.当时魏国的开国君主就是魏文侯,他实行了改革,结果称霸六国.之后才有秦国的商鞅变法.所以是魏国先改革的,只不过没有商鞅变法出名

苏仙区15914103263: 春秋魏国在哪 -
蠹卢艾汀: 在今山西南、河南北和河南中部偏东一带.其实战国七雄的地图是很多的.可以参考谭其骧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至于哪个国家在哪个省份,可以与现在的行政区图相对照看.大概是:魏国:在今山西南、河南北和河南中部偏东一带;赵国:今山西中部、北部以及河北中部和西北部;燕国:近河北北部和辽宁南部、京津;韩国:山西东南、河南西部和部分河南中部地区;秦国:汉水上游、陕西、甘肃东部、宁夏南部等;齐国:北至河北中部、南至泰山、西至河南东部;楚国:湖北、安徽、江苏以南.当然,界限是时有伸缩的.七国年年打仗,版图是不断变化的.

苏仙区15914103263: 春秋时期粱国在哪里 -
蠹卢艾汀: 梁国就是魏国呀,亲.魏国首都大梁所以也叫梁国,中学课本孟子见梁王都有说道

苏仙区15914103263: 战国时期的七个国家哪些是大国,哪些是小国? -
蠹卢艾汀: 初期秦国,魏国,赵国,楚国,齐国,燕国都是大国,其中楚国最大,韩国是小国;到后期魏国也沦为了小国,而秦国则是无可比拟的超级大国.

苏仙区15914103263: 春秋时晋国分为了哪三个小国? -
蠹卢艾汀: 三家分晋 中国春秋末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晋国从献公时起,不许立公子、公孙为贵族,公子、公孙只好离晋而仕他国,这就是所谓晋无公族.由于排斥公族,导致异姓或国姓中疏远的卿大夫得势,政权逐渐为他们所操纵.春秋中期以后...

苏仙区15914103263: 春秋战国时代共有多少国家? -
蠹卢艾汀: 春秋初期共有几百个小国.经过春秋时期各国的兼并与斗争,促进各国、各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加速了不同族属间的接触与融合.经过这一时期的大动荡、大改组,几百个小国逐渐归并为齐,楚,燕,韩,赵,魏,秦 等七个大国和它们周围...

苏仙区15914103263: 卫国是那个朝代 -
蠹卢艾汀: 春秋战国 这是百度上的资料 卫国,周王朝的同姓诸侯国之一.姬封,康氏、卫氏、子南氏、冷氏始祖康叔为卫国第一代国君.卫国地域大致在黄河北岸,太行山脉东麓的今河南省鹤壁南、新乡北附近(今卫辉市附近). 周公旦伐定三监之乱,以弟弟康叔封为卫国诸侯,分殷商之民,护卫周王室.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等所载,周武王灭商后,赐同母弟封康邑,史称康叔封 .周公旦又将原来商都周围地区和殷民七族封给康叔封,让康叔迁徙至殷商故都,建立卫国,定都朝歌(今河南鹤壁市淇县)为康氏最早的发源地.

苏仙区15914103263: 春秋战国时期魏王叫什么 -
蠹卢艾汀: 春秋战国时期魏王(诸侯时期) 次序 谥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在位年数 备注 1 魏文侯 魏斯 前445年—前396年 50 前403年被周威烈王册封为诸侯,称魏侯 2 魏武侯 魏击 前395年—前370年 26 3 魏惠王 魏罃 前369年—前319年 51 前334年,正式称王,并于当年更元年 4 魏襄王 魏嗣 前318年—前296年 23 5 魏昭王 魏遫 前295年—前277年 19 6 魏安厘王 魏圉 前276年—前243年 34 7 魏景湣王 魏增 前242年—前228年 15 8 魏王假 魏假 前227年—前225年 3 灭国

苏仙区15914103263: 跪求春秋战国时期所有的诸侯国名! -
蠹卢艾汀: 一共分了70多诸侯国,其中姬姓诸侯53国(也有说40国)具体的是: 宋(子姓)虢(姬姓)州(姜姓)虞(姬姓) 以上为公爵国 鲁(姬姓)申(姜姓)纪(姜姓)卫(姬姓)齐(姜姓) 杞(姒姓)陈(妫姓)蔡(姬姓)滕(姬姓)薛(任姓...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