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学·最早在先秦时的《尚书》·《尚书》在先秦时的流传情况

作者&投稿:左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尚书学·最早在先秦时的《尚书》·《尚书》在先秦时的流传情况

既然“君举必书”,则夏、商、周三个王朝一千几百年中他们君主们的举动是很多很多的,被史臣“书”下来的也应该很多,汉代纬书说传至春秋时还有三千几百篇,被孔子删去几千篇,只留一百篇。这是妄说,但说原来书有几千篇是合情理的,但孔子删书则不是事实,因为他慨叹文献不足,传到他那个时候很难找到书篇,他尽量搜集,也不过几十篇,作为儒家经典传至汉代。同时期的墨子也努力搜集书篇,似比儒家搜集得还要多一点,但墨家的《书》篇课本没有传下来,所完整传下的只一篇《甘誓》,其余大都是《墨子》书中零散引用的一些文句。我曾综核先秦文献二十种引用《书》篇情况,得到关于《尚书》在先秦时流传情况的一些认识,现举要如下:

①先秦文献中引《书》达三百三十多次,所出篇名达五十多,其中传至汉代者二十六篇(内有十五篇在汉伏生今文中),不见于汉代者三十二篇,余则以其它称法(如“书曰”“某书曰”“先王之教”或“某人曰”等)称引者百数千次(其中自有不知篇名之篇,也有在今所知篇名中者)。篇名传至汉代见于“《书序》百篇”中而不为先秦称引者六十余篇。另有传至汉代《逸周书》数十篇中可靠为西周者约七篇,七篇外尚有二十余篇为春秋战国时加工撰成而不见先秦称引。

②秦博士伏生从秦带至汉代的今文二十八篇,在先秦被称引次数最多,可知这是当时广泛传习之本。而且他在秦时掌握的《书》篇显然主要就是这二十几篇,成了当时共习之本,所以引用也就集中在二十几篇上。

③此今文二十八篇中,《康诰》被称引次数最多,达30余次,其次《太誓》20余次,《洪范》19次,《吕刑》16次,《尧典》14次,其余皆十次以下,少至一、二次。《康诰》、《洪范》、《吕刑》都是刑政法制专篇,统治之术所在,《太誓》是武王伐纣开国宝典,《尧典》为儒家专门编造以倡“二帝”圣道王功,自然都予重视而乐于称引。

④凡所称引,大都选用一些平易好懂的句子,如《康诰》“怨不在大,亦不在小”,《太誓》“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洪范》“三人占,从二人”,和后代文句差不了多少,而《尚书》中大量典型的“佶屈聱牙”的句子,他们都避不引用。其实重要篇章在周初诸诰,由于它们用周初岐周方言,至春秋战国时已经不通用,已无法在一般宣传论辩中引用了。

⑤先秦诸子引用《书》篇,彼此纷歧也很大。例如儒家墨家都有《甘誓》,二者中心内容核心文句都相同,但全文文句有很大不同。即使墨子一家引用同一篇书,文句也有差异,如《非命上、中、下》三篇都引《太誓》,文句各有差异。与儒家《孟子》、《左传》所引《太誓》差别更大。这是彼此据竹简传抄以及传习中的变异造成的。

⑥当时引《书》,以《左传》次数最多,达80余次,引篇名共达十三篇。其次《墨子》达47次,二十二篇。其余以次递降。《左传》记政治人物言行,引《书》 自然最多,而诸子中独墨家与儒家竞相称引《书》篇 (儒书《礼记》引43次,《孟子》引38次,《荀子》《国语》各20余次,《论语》8次)。此外法家 《管子》6次,《韩非子》7次,道家只《庄子》2次。就看出当时的显学儒墨两家的重视《书》篇,儒家且与《诗》成为本学派两种主要课本,终于引起了法家的焚禁。

⑦各家引用书篇都为自己的学说服务,作为自己学说古已有之的凭据,如果文献不和自己学说一致或没有可利用文献时,就干脆自己编造古文献。当时儒墨两家就干得最出色,纷纷塑造自己心目中的先王尧、舜、禹等,故《韩非子·显学篇》揭露说:“孔子、墨子俱道尧舜,而取舍不同,皆自谓真尧舜,尧舜不复生,将谁使定儒墨之诚乎?”儒家所塑造的尧、舜、禹,在他们所编造的 《尧典》、《皋陶谟》、《禹贡》三篇中,以及《论语》、《孟子》中来称誉。他们尽量运用了古史遗存,凡远古各种神话和传说资料,远古天文历象资料,社会部落联盟活动中的遗迹资料等等,借了尧、舜、禹、稷、契、皋陶、伯夷等许多古代不同时期和不同氏族传说中的祖先或神话人物,集中安排到一个朝廷里,成为同时存在的君臣和兄弟,又都是理想的圣人,做出很多美政,使人感到美好的黄金时代尧舜盛世早已存在于远古,大家一心向往就行。《禹贡》则是当时地学家的一篇名作,儒家把它加了头尾,作为大禹治水分州的作品,配合《皋陶谟》,遂成继尧舜后的一个圣王。我国上古史体系就由这几篇经典的威力确定下来。司马迁撰 《史记》,第一篇《五帝本纪》,就全抄《尧典》加上战国末编造的 《帝系姓》、《五帝德》二文构成; 第二篇《夏本纪》,则全抄《禹贡》《皋陶谟》两篇再加上《甘誓》及《世本》中的世系构成。儒家这三篇创作就构成为我国最早的古代史了。这几篇近于纪事体,与《尚书》全书之“记言”体裁不一致,到宋时已有人据此怀疑其真实性,递经明清及近人疑辨,最后由顾颉刚先生考定大都成于战国之世。按,最早也不过春秋之世据一些旧史料撰成,然后知此古史体系是儒家运用此三篇建立的。

在秦王朝“焚书坑儒”政策下,《书》与《诗》被作为主要焚禁的两部书被禁毁,不得流传,唯博士官所掌者获保存。




书法逐渐成为一门艺术,开始于?
”从这一篇论述来看,郝经认为先秦时,写字和射箭、驾车一样是一种技能,还没有形成“书学”,也就是说,当时人们还没有明确地认识到“书法”这一概念。书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那是后来才明确提出来的。元代另一位学者刘因,在他的《荆川裨编》中也豁:“字画之工拙,先秦不以为事……魏晋以来,...

古代对老师的称谓
1. 师傅:在先秦时期,教师被称为“师傅”,这一称谓体现了对教师的尊敬。2. 教授:该称谓原为学官的称谓,自宋代起,用于宋学、律学、医学、武学等学科的教师,以传授学业。3. 讲师: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的教师被称为“讲师”。4. 助教:国子监的教师称为“助教”,协助国子博士传授儒学经学。5. ...

古代对老师的称谓有哪些?
“博士”之称源于战国,至宋唐时期,各专业学校更有“律学”、“算学”、“书学”博士之分。先秦至汉代有称教师为“师资”的。 汉代还称太学教师为“学官”,也叫校官。“老师”之称始于宋代,时为地方小学教师的称词。明朝人选翰林院进士之师称“教习”,至清末学堂兴起,教师仍用其名。 “先...

中国古代对教师的称谓有哪些?
师,老师的通称,自先秦至清未.师傅:先秦时代.师资:先秦时代对老师的敬词.师保:古代担任教导贵族的学官.师父:宋朝时代对教师的尊称.博士:先秦来的国学老师.祭酒:汉代始作官学中老师之称谓.司业:古代教音乐的老师.助教:国子监老师.先生;先秦时代的国学老师.门馆先生:宋元时代对家塾老师的称谓.门客:宋元...

古代怎样称呼教师
“老师”最初指年老资深的学者或传授学术的人,如《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 后来,人们把教学生的人也称为“老师”。其实,除了“老师”之外,古代对教师的称呼还有很多,比如先生、夫子、师父、师傅、西席、教授、助教、博士等等……那么,有些在现代社会中常见的称呼...

“老师”在中国古代有哪些别称
师资:先秦以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西席、西宾、讲席:汉代对教师的称谓经师、汉代以后历代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的教师称之“经师”。博士:经学教师称“博士”。至唐宋时期,各专业学校更有“律学”、“算学”、“书学”博士之分。先生:古代对“门馆”、“私塾”老师中年长者的尊称。教授:原...

涂又光涂又光先生的书学思想
在教育上,涂先生倡导学之于造化,从大自然和生活中寻找灵感,他认为书法是心学,体现人文精神,书写者的文学艺术修养和人文素养对书法至关重要。他的书法作品,如行云流水,既有古人的痕迹,又有个人的独特风格,是其深厚学识和修养的体现。涂先生的书学思想不仅限于技术层面,更是对人生哲学和教育理念的...

书法在中国历史政治文化中的影响与作用
中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甲骨文是先秦时期的文字,为了记载史实,把长篇文字用刀刻在甲骨上,保存下来。许多文字刻在一片甲骨上,大大小小,错落有致,不仅能看出并理解文字表达的意思,也能看出文字的排列组合之美,此即为书法艺术的萌芽阶段。书法艺术是将书写放入了审美范畴,不仅仅局限于文字的实用性...

老师古代叫什么?
“老师”最初指年老资深的学者或传授学术的人,如《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后来,人们把教学生的人也称为“老师”,如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儿,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其实,在“老师”之外,古代对教师的称呼还有很多,而且有些已经相当陌生—— 【师...

古今中外五千年的文化事物都是怎样由来的
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时期后蜀主孟昶,在新年到来之时,命学士们“题桃符”,他认为学士们题得不大好,就自己在桃符上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一联,但春联和桃符却不能混为一谈。桃符的出现早于春联。据《淮南子》记载:桃符是用两块长约七、八寸,宽一寸多的桃木做的,在上面写“神茶”、“...

昌黎县13622894476: 四书五经的作者分别是谁? -
蔽甄凯思: 一、四书: 论语: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 孟子: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孟子的话. 大学:曾参. 中庸:战国时期的子思. 二、五经: 诗经:西周无名氏. 尚书:周代先秦诸子. 礼记:戴圣. 易经:西周姬昌. 春秋:春秋时期孔子. 扩展...

昌黎县13622894476: 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散文形态 -
蔽甄凯思: 先秦时期的《尚书》是我国最早的散文集. 内容主要包括殷商和西周初年的王室广告、命令、誓词、王公大臣的讲话稿等等,文字古奥,佶屈聱牙,历来认为是难读的书.但是其中有不少生动的比喻,例如:“若火之撩于原,不可向迩,”“若网在纲,有条不紊”等等,一直使用到今天. 春秋战国时代,学术领域百家争鸣,精彩纷口王的诸子散文随之出现,而《左传》与《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

昌黎县13622894476: 尚书是谁写的? -
蔽甄凯思: 作 者:先秦诸子 传 者:伏生 《尚书》,最早书名为《书》,约成书于前五世纪,传统《尚书》(又称《今文尚书》)由伏生传下来.考证为上古文化《三坟五典》遗留著作.

昌黎县13622894476: 关于真假尚书 -
蔽甄凯思: 《尚书》本是“上古之书”,是我国最早结集成编的重要历史文献.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尚书》有《今文尚书》、《古文尚书》、《伪古文尚书》三种. 《今文尚书》出自伏生.汉初由伏生口传晁错,晁错用当时通行的隶书作了抄录和记载,...

昌黎县13622894476: 五经四书包括:《论语、大学、孟子》(五经)
蔽甄凯思: 1、五经是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2、《周易》: 也称《易》、《易经》,列儒家经典之首.3、《周易》是占卜之书,其外层神秘,...

昌黎县13622894476: 《尚书》的内容从什么时期开始
蔽甄凯思: 《尚书》-名书简介作者:孔丘类型:哲学论著成书时间:春秋时期《尚书》-背景搜索《尚书》原称《书经》,也可单称作《书》.它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历史文献,其中...

昌黎县13622894476: 我国最早的小说出现于先秦时的地理名著《 》中的神话传说. -
蔽甄凯思: 《山海经》

昌黎县13622894476: 四书五经的四书是指什么?五经是指什么?作者各是谁? -
蔽甄凯思: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其实本来应该有六经,还有...

昌黎县13622894476: 古文今学与今文古学的区别 -
蔽甄凯思: 古文今学是指古代的文体用现代的知识来学习,来弄懂. 今文古学是指现代的文体用古代的术语来学习,来弄懂.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