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太史公的评价中,可以看出李将军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作者&投稿:甘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李将军列传》表现出了他的怎样一种性格特征~

《李将军列传》着手着重分析《史记》在刻画人物形象上的特点。

《李将军列传》是《史记》中久享盛誉的名作。作者以赞颂的激情、错综变化的笔法,多层次地描绘了李广传奇的、悲剧的一生,塑造出古代英雄的高大形象,卓立千古,彪炳万世。《太史公自序》云:“勇于当敌,仁爱士卒,号令不烦,师徒向之,作《李将军列传》。”本篇列传围绕着精于骑射,勇敢作战;热爱士卒,不贪钱财;为人简易,号令不烦三个特点,刻画了李广这样一个作者理想的一代名将的英雄形象,而对李广的坎坷一生,尤其是对他以及他整个家庭的悲剧结局,表现了无限的惋惜与同情,对汉代皇帝用人制度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同时,作者在李广坎坷悲惨的一生际遇中,也寄寓了自己的满腔悲愤与辛酸。

司马迁刻画人物形象,首先是能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基本特征加以渲染,使人物的个性特征非常突出。“善骑射”是李广的基本的个性特征,能观整篇作品,系以李广善骑射为情节发展主线。李景星在《四史评议》中说:“(司马迁)叙其射法,曰‘广家世世受射’,曰‘射匈奴’,曰‘射雕’,曰‘射白马将’,曰‘射追骑’,曰‘射石’,曰‘射虎’,曰‘射裨将’,曰‘射性亦天性也’,曰‘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内,度不中不发’,末又附叙李陵之善射、教射,与篇首‘世世受射’句相应,或正或则,或虚或实,直无一笔犯复。盖太公负一世奇气,郁一腔奇冤,是以借此奇事而发为奇文。”司马迁的这样表现手法,使读者对所表现的人物形象有了一个鲜明的第一印象。提到李将军,人们首先就会对他百发百中的箭术竖起大姆指。

司马迁在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时,能充分注意到他们的家庭出身、文化教养、社会经历等各方面的因素,给以恰如其分的表现,不但展现出人物的个性特征,而且对形成人物个性特征的原因也有或明或暗的显示,有时一开始就对人物性格的发展作了铺堑。李广是秦时名将李信之后,出身骑射世家,早年以“良家子从军击胡,杀首虏多”;跟随文帝出行,又以“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得到文帝的赞赏;还曾“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这些关于家世和早年经历的描写,显示出李广的骑射高超和勇猛善战的特点,所以他在以后的与匈奴大大小小七余战之中,才能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勇猛杀敌,立下无数的汉马功劳,连匈奴人听到他,也称之为“汉之飞将军”。

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特征,是《史记》刻画人物形象的又一重大特色。最大的矛盾莫过于战争,《李将军列传》就是李广一生与匈奴的战争史。李广一生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作者用精细的笔触,绘声绘色地写下了三个完整、生动的战斗故事。这三个战斗故事分别从三个不同的侧面表现了李广的超人的胆略和勇猛善战的精神。第一个是追捕射雕人,突然遇敌,在众寡悬殊的情况下,他从容自若,指挥战士佯装“诱骑”,使敌方上当受骗,终于化险为夷,安全回师。表现出他的临危不惧和沉着机智;第二个故事是受伤被俘,在押送途中,他乘敌不备,飞身夺马,且战且逃,最后脱险而归。表现出他的善抓时机,勇脱困境;第三个故事是被十倍于己的左贤王军队包围,他率领全军将士浴血奋战,即使伤亡过半,仍鼓舞士气,沉着应敌,一直到援军赶来,迫使敌人解围而去。表现出他身先士卒,顽强坚定。

这三则故事表现了李广作为一个将军在临敌应对、指挥战斗上的超绝的军事才能和他坚定勇猛的个人品质,但远没有表现出李广的全部性格特征,李广的高尚的品格和高洁的人格,主要还是通过细节描写表现出来的。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是《史记》人物形象刻画的又一重要特色。《史记》中的细节描写,真实、生动、活泼、形象,具有极强的表现能力。我们来看《李将军列传》中的几个细节描写:第一个是: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

这个细节表现出李广力大勇猛,为后文写李广年老犹请兵作战提拱了可能;更射之不能复入,也表现出李广在面临危急情况时能发挥出更大的潜力;李广射虎,即表现出他有恃勇无畏的英勇豪气,又表现出他为乡邻除害的英雄侠义,为李广死后,“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埋下伏笔。第二细节: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这个细节的描写,活生生刻画出一个平易近人,惜兵如子,而又忠厚老实的将军形象,正因为李广平素对士关怀备至,所以后来被左贤王十倍于己的军队包围时,将士才会舍生忘死地和他一起浴血杀敌,虽死伤过半却仍能坚持到底。

《史记》刻画人物形象是客观而全面的,对于所赞赏人物的缺点和所贬斥人物的优点是实事求是、毫不掩饰地描写。程不识治军规规矩矩,一板一眼,是作者所不欣赏的,但对他“然亦未常尝遇害”给予了肯定。李广是司马迁大加赞赏的人物,但对于他“杀已降”和“杀霸陵尉”这两个污点并没有文过饰非,而是本着“不虚美,不隐恶,直书,实录”的精神,既写了李广可歌可泣的一面,也真实地写出了他心地狭隘,缺乏大将气度的一面,这是难能可贵的。

《史记》刻画人物形象,除了运用通过细节描写显示人物精神面貌的方法外,最常用的方法还有正叙侧写法和反衬对比法。文帝惜广之不遇,曾曰:“如令子当高祖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公孙昆邪为上泣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从侧面来颂赞的烘托李广高大的高大形象。在《李将军列传》中,反衬对比的方法是用得最多的。李广和程不识治军,一个自由灵活,一个循规蹈矩,王夫之说:“不识之正行伍,击刁斗,治军薄,守兵之将也;广之简易,人人自便,攻兵之将也。”通过对比,突出了李广的独特风格。广之从弟李蔡,“人在下中,名声出广下甚远”而封列侯;李广出入锋镝,身经百战,至老却“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官不过九卿,以蔡之无能封侯反衬广之有功无赏,表现出英雄不遇于时的莫大悲哀。李广一生转战沙场,为保卫汉朝边境的安全立下汉马功劳,却始终都只作个副将,而“诸部校卫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非但如此,他作为一名军人没有战死沙场,反而死在自己的刀剑下,这个对比表现出的悲剧是发人深思的,不仅表现出李广的个人悲剧,而且寄寓了作者对汉朝用人制度的批判。汉代朝廷对待李广的态度与士卒对待李广的态度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对李广的军事才能都有清醒的认识,但却都不予以重用,尤其是汉武帝,以“数奇”的迷信思想排斥李广而重用自己的亲族。址卒对于李广是“乐从李广”,“爱乐为用”,李广死后,“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表现出李将军深受士卒爱戴。

《史记》中,司马迁对人物的评价,有时也构成人物形象刻画的一部分。“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太史公的这一段评价通过自己的观察而说出,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丰满,伸手可触,有画龙点睛之妙。

哪个李将军,飞将军李广么?李广是英勇善战、智勇双全的英雄。他一生与匈奴战斗七十余次,常常以少胜多,险中取胜,以致匈奴人闻名丧胆,称之为“飞将军”,“避之数岁”。李广又是一位最能体恤士卒的将领。他治军简易,对士兵从不苟刻,尤其是他与士卒同甘共苦的作风,深得将士们的敬佩。正是由于李广这种战斗中身先士卒,生活中先人后己的品格,使士兵都甘愿在他麾下,“咸乐为之死”。然而,这位战功卓著、倍受士卒爱戴的名将,却一生坎坷,终身未得封爵。皇帝嫌他命运不好,不敢重用,贵戚也借机对他排挤,终于导致李广含愤自杀。李广是以自杀抗议朝廷对他的不公,控诉贵戚对他的无理。太史公也通过李广的悲剧结局揭露并谴责了统治者的任人唯亲、刻薄寡恩以及对贤能的压抑与扼杀,从而使这篇传记具有了更深一层的政治意义。

1.自身能力强。据《史记 李将军列传》记载,李广身高过人,虎背熊腰,猿臂善射。

2.爱惜士卒,对士兵真诚相待,以心换心,深得拥护。司马迁曾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两句话来赞美他。意思是桃树和李树不会说话但奉贤给人们美味的果实,那么树下就自然行成了一个道路。寓意真诚待人,自会感动人心。

3.胆略才能出众,善于打仗用兵。 汉文帝说他:“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意思是说如果他生在汉高帝时代,怎区区只能当一个万户侯。

4.严以理己,恪守法度,清明廉正,为士兵立出榜样。《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


孙子武者,齐人也全文翻译是什么?
攻打吴起的那帮人趁机用箭射吴起,同时也射中了悼王的尸体。等把悼王安葬停当后,太子即位。就让令尹把射杀吴起同时射中悼王尸体的人,全部处死,由于射杀吴起而被灭族的有七十多家。 太史公说:社会上称道军旅战法的人,无不称道《孙子》十三篇和吴起的《兵法》,这两部书,社会上流传很广,所以我不加论述,只评论...

史记中,对李广的负面评价,用四字成语描述
②悛悛:老实厚道的样子。③蹊:小路。太史公说:《论语》里说:“在上位的人自身行为端正,不下命令事情也能实行;自身行为不正,发下命令也没人听从。”这就是说的李将军吧!我所看到的李将军,老实厚道像个乡下人,开口不善讲话,可在他死的那天,天下人不论认识他的还是不认识他的,都为他...

史记的作者是谁?
」 至于文章内容,《史记》的文章可分成两个部分:前面的正文是人物的生平描述,这部分皆以代表性事件或逸事衔接交杂而成;正文后面会加上作者的评论或感想,通常以「太史公曰」为起头,内容或有作者的个人经历,或有对人物的评价,或有收集资料的过程,但仍以评论题材人物的性格与行事为主,这也呼应司马迁在自序中「究...

结合太史公在史记中的评议,谈谈对项羽的评价
功:①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②出生陇亩之间,没有任何的凭借,率领起义军战无不胜,一举摧毁了强秦的残酷统治;③攻无不克,威震四方,称霸天下,历史功绩。过:①目光短浅,只知衣锦荣归而背关怀楚,建都不当;②放逐义帝而自立,丧失天下人心,导致众叛亲离;③专恃武力经营天下,杀戮过重;④...

学完中国古籍介绍和选读,谈谈对《史记的了解和看法》
在这方面,太史公从史学家的角度,冷静地观察那些经过历史潮流汹涌澎湃冲刷之后(如大浪淘沙之后),仍然没有逝去的历史人物,并对他们的精神世界、社会活动进行分析和综合,从而提出了撰写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这原则既是太史公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又是他告诫后人如何做人的准则。太史公在综论他为《史记》...

司马迁如何评价屈原
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的最后对屈原的评价: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鵩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释义:太史...

古代中国的史记中一般评价人的都有什么词?
古代中国的史记中一般评价人的都有什么词?在历史上你知道古代中国的史记中一般评价人的都有什么词吗我们一起来聊聊吧。太史公说:“夏朝的政治忠厚。忠厚的弊病是使得百姓粗野少礼,所以殷朝代之以恭敬。恭敬的弊病的是使得百姓相信鬼神,所以周朝代之以礼仪。礼仪的弊病是使百姓不诚恳。所以要救治...

关于司马迁的事迹?
但是就是这位司马迁,撰写了中华文化史上一部宏伟的巨著《史记》。这部《史记》影响了,并且继续影响着中国文化和社会生活,司马迁是不是一位英雄?如何评价他的人格?司马迁有着怎样的传奇的人生?他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究竟在哪里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我们将沿着司马迁生命的轨迹走进这位历史文化名人的精神世界,来...

史记~简述史记的文学特征.简述史记的体例和规范.
史记》的文章可分成两个部分:前面的正文是人物的生平描述,这部分皆以代表性事件或逸事衔接交杂而成;正文后面会加上作者的评论或感想,通常以“太史公曰”为起头,内容或有作者的个人经历,或有对人物的评价,或有收集资料的过程,但仍以评论题材人物的性格与行事为主,这也呼应司马迁在自序中“究天人之际”的写作目标...

《史记》对商鞅变法怎么看?为什么?
第二层说商鞅变法,太史公说他自己读了商鞅变法的书,觉得和商鞅人品真是般配,法如其人,那当然也就是刻薄恶劣了。所以,太史公对商鞅变法的整体评价就是不咋地。毕竟,商鞅变法,用酷刑来驱赶全国民众,这在太史公看来是很差劲的。汉朝初年用道家的黄老之术来恢复经济,司马迁自己又受儒家教育,对...

犍为县13878717763: 史记.李将军列传中可以看出李广具有这么样的性格特点 -
少岩艾欣:[答案] 李广一生皆在边关戍敌,与匈奴七十余战,以骁勇善射、智谋超群著称,匈奴闻其名则远而避之,不敢与其相战,堪称不战而屈人之兵.李广治兵宽缓不苛,与士卒同甘共苦,深受边关军民的爱戴,在历代的边疆士兵中都有着崇高的威望,是一位“才...

犍为县13878717763: 李广将军的个人形象,以及司马迁为什么对他评价那么高 -
少岩艾欣: 李广因为个人性格缺陷的原因,不仅没有像卫、霍那样成为统帅,更因为时运不济,一直未能斩首千级,无法封侯,最终遗憾自刎,可以说是个典型的悲剧英雄.而太史公因李陵事件被处以宫刑,对于男人来说,这比死还难受,心中悲愤可想而知,颇有和李广同病相怜的感觉,因此写李广时笔走龙蛇,不吝溢美之词.其实真实的李广性格比较狭隘,虽然武艺高强、统兵有方,但是缺乏大局观、战略意识,用兵比较拘谨,不符合武帝战略进攻的思想,所以一直当配角,这就是将军和统帅的区别,能力是有的,性格上不行,再加上几次作战都运气不好,只能抱憾终身.

犍为县13878717763: 司马迁为什么会对李广 -
少岩艾欣: 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勇于当敌,仁爱士卒,号令不烦,师徒向之,作《李将军列传》”.《史记》的安排上,卫青的诸多副将中只有李广设有专传,就连功名显赫的骠骑将军霍去病的传也是附在卫青传之后,可以想见司马...

犍为县13878717763: 需要关于对《史记》中《李将军列传》的评价 -
少岩艾欣: 在《李将军列传》里,司马迁虽然忠实地记录了李广的优点和缺点,但还是能看出他抬李贬卫/霍的倾向.李广经历的战斗次数不少,可能拿得出手的军功却不多,司马迁写《李将军列传》的时候避开了斩首、俘虏的具体数字,而着重描写李广的...

犍为县13878717763: 说说你对《李将军列传》中李将军的命运的看法 -
少岩艾欣: 太史公说:《论语》里说:“在上位的人自身行为端正,不下命令事情也能实行;自身行为不正,发下命令也没人听从.”这就是说的李将军吧!我所看到的李将军,老实厚道像个乡下人,开口不善讲话,可在他死的那天,天下人不论认识他的还是不认识他的,都为他尽情哀痛.他那忠实的品格确实得到了将士们的信赖呀!谚语说:“桃树李树不会讲话,树下却自然地被人踩出一条小路.”这话虽然说的是小事,但可以用来比喻大道理呀

犍为县13878717763: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
少岩艾欣: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于司马迁的《史记·李将军列传论》,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犍为县13878717763: 太史公司马迁用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的言语来共度评价李广将军,这一谚语的意思是什么?你能举例某一类人物来 -
少岩艾欣: 桃李有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实,虽然不会说话,但仍然能吸引许多人到树下赏花尝果,以至于树下走出一条小路出来.比喻一个人做了好事,不用张扬,人们就会记住他.只要能做到身教重于言教,为人诚恳,真挚,就会深得人心.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比喻为人诚挚,自会有强烈的感召力而深得人心. 如徐本禹

犍为县13878717763: 文言文身正令行解释 -
少岩艾欣: 古文: 《史记》第一百零九卷: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

犍为县13878717763: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 -
少岩艾欣: 太史公(司马迁)说:《传》上记载,“为人正直无私,不需要命令也可以使人跟随听从他,其为人偏斜自私,就算是身处高位,也不能够使人听从他.”这句话就是说李广将军吧?我见过李广将军的样子,外表就像乡村的野夫,也不能言善辩.但是他死的时候,天下的人不论了解或者不了解他的人,都为他哀痛,李广将军的忠实和诚信确实影响了当世的士大夫们了!古人有谚语“桃李树下,虽无招揽,但自成小路”这句话虽然短,但是可以用在大的道理上.

犍为县13878717763: 语文题目:太史公评李将军 -
少岩艾欣: 这说的虽是小事,却可以引申到大的问题上.这是《司马相如列传 第五十七》中的一句. "盖明者远见于未萌,而知者避危于无形,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者也.": 聪明的人,在事故尚未萌发时就及早地预见到,明智的人,在危险还未露形时就能回避开,灾祸本来就隐藏在难以发现的细微之处,而突发于人们忽视并未防备之时. “故鄙谚曰:"家累千金,坐不垂堂."此言虽小,可以喻大.”: 所以俗语说:“家里积聚了千金,就不坐在近屋檐的地方.”这说的虽是小事,却可以引申到大的问题上.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