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关于古代西亚、非的各国历史

作者&投稿:钟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世界古代史》第五章 古代西亚 的问题~

1、名词解释:
(1)爱琴文明是指公元前20世纪至公元前12世纪间的爱琴海域的上古文明。它是指公元前20世纪~前12世纪存在于地中海东部的爱琴海岛、希腊半岛及小亚细亚西部的欧洲青铜时代的文明,因围绕爱琴海域而得名。在希腊文明之前,是最早的欧洲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泉。
(2)特洛伊战争是《荷马史诗》里提到的以阿伽门农及阿喀琉斯为首的希腊军进攻以帕里斯及赫克托尔为首的特洛伊城的十年攻城战的一个故事。
(3)荷马史诗记载的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希腊史称作"荷马时代",因荷马史诗而得名。
(4)古风时代是指公元前8~6世纪希腊地区在爱琴文明灭亡后重新普遍出现国家的时期,也就是城邦的时代。
2、古希腊历史:
(1)爱琴文化时代:公元前20—12世纪,爱琴文化包括克里特文化和迈锡尼文化。 重要事件:
(2)荷马时代:公元前11—9世纪,这一时期开始使用铁器,属于军事民主制文化。 重要事件:《荷马史诗》的巨著的诞生、特洛伊战争。
(3)早期希腊文化时代(也就是古风时代):公元前8—6世纪,这一时期是希腊城邦形成的时期。重要事件:前776年召开了第一次奥林匹克运动会。
(4)古典时代:公元前5—4世纪前期,这是希腊奴隶制城邦的极盛时期。重要事件:希波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
(5)希腊化时代(马其顿统治时代):公元前4世纪末—公元前2世纪中期,希腊奴隶制城邦衰落,处于马其顿统治之下,最后为罗马所灭。重要事件:亚历山大大帝建立了历史上继波斯帝国之后第二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
3、古希腊古典时代是古希腊文明鼎盛繁荣时期,体现在很多方面,经济文化,政治体制、外交影响等等。
4、亚历山大东侵
背景:(1)公元前4世纪,希腊各城邦内部及各城邦之间矛盾错综复杂,冲突持续不断。马其顿迅速崛起,亚历山大父亲建立了以他为盟主的泛希腊同盟,使马其顿成为了希腊各城邦的霸主。
(2)当时的波斯帝国是个没落的军事奴隶制国家,在大流士三世统治下,内政腐败,政局不稳,国势日衰。
(3)古希腊“复仇”声音不断。要求对波斯宣战。
过程:格拉尼库斯之战、伊苏斯之战 围攻提尔、加沙、高加米拉之战、转战中亚和进军印度、希达斯佩斯河之战、到公元前324年开始班师。
影响:(1)亚历山大东征是一场掠夺性战争。
(2)亚历山大东侵充分体现了其军事及政治高超的能力,从而建立了历史上继波斯帝国之后第二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在世界军事学术史上留下光辉一页。
(3)亚历山大东征给当地人民造成深重灾难,但客观上也促进了希腊与亚非诸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在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

  美索不达米亚历史
  美索不达米亚分为两部分北方叫亚述,南方叫巴比伦尼亚,巴比伦尼亚又分俩,南方叫苏美尔,北方叫阿卡德
  两河最初的文明属于石器时代的
  但当时的文明没有被继承,因为传说中的洪水,那个文明已经消散的无影无踪了
  洪水之后的文明是人类已知的最古老的文明,也就是苏美尔文明, 苏美尔人先后创造了很多世界第一,他们率先开凿运河,率先使用驴子拉的轮车,芦苇、木头制作的船只,率先掌握砖拱技术,率先使用铜钉子,率先写出第一本成文法,使用12个月的阴历,把欠缺的天数用闰月补足,运用独特的六十进位制:把一个圆周分为360度,一小时分为60分,一分钟分为60秒。他们掌握四则运算,立方根、平方根公式,还酿造古代啤酒,使用世界上最早的肥皂,有世界最早的犁,培养了全世界最早的小麦和大麦,把麦子磨成粉,和成面,搁上发酵粉,烤成古代面包。加上蜂蜜作为甜味剂,还有椰枣汁,非常之美,成为西方世界的主食。苏美尔人还把面包碎末浸在水里,创造了液体面包,实际就是发明了啤酒。对于肉,他们也沿用了面包的制作方法——烤,为此苏美尔人还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餐叉。(西方的食品是烤,中国的食品是煮,演化成不同的文化,这一点我们以后再谈)。
  他们来自山区,所以对于山的崇拜思想很重,他们的神殿都建造在高台上以可以和神明交流 ,
  美索不达米亚的文明实质上还是城市文明和商业文明。城市是基本单位,每个城市都尊奉一位主神,城市被看作是属于主神的一个神圣的存在物。寺院和国王是当时最大的富豪,不过也有许多私人资本被投入土地、手工业、商业冒险和放债。大多数平民是靠当农夫、工匠、商人、渔民和养牛人谋生。每个城市都有一个手艺人阶层,包括石匠、铁匠、木匠、陶工和宝五匠。他们在自由市场上出卖自己的手工艺品,买主支付货币或以实物代货币。货币通常是银块或银环,每次交易后都须称其分量。
  城墙外面是农田,城市居民的生活最终取决于农田的收成。大部分土地以大地产的形式被占有,占有者是国王、祭司和一些富人。他们将土地划分成小块份地,连同种籽、农具和耕畜一起,分配给为他们服务的农人。农人则提供劳动、自行经营,然后将生产出来的剩余产品缴纳给寺院、宫廷或地主,作为报答。当时的基本农作物是大麦和小麦。提供乳液的牲畜是山羊和母牛。绵羊提供羊毛,羊毛是美索不达米亚的主要的纺织纤维。最普通的蔬菜有蚕豆、豌豆、大蒜、韭葱、洋葱、小罗卜、莴苣和黄瓜。水果包括甜瓜、椰枣、石榴、无花果和苹果。
  他们的地区缺乏矿产和木材,所以他们的建筑物采取的是泥砖.他们的农具是陶制的,他们的数学工具也是泥板,所以可以将苏美尔文明成为泥土文明,但他们并不是没有金属器械,苏美尔商人曾经往返于南方的矿产地以及西奈半岛的铜矿金矿,以及黎巴嫩的木材产地,这一行为催生了埃及的文明,
  苏美尔的城邦争霸战争一直很激烈,先是基什,然后是乌鲁克,还有乌尔,乌尔还建立了乌尔第一王朝,最后的霸主是拉枷什,它发明了大盾牌,使得兵的防御力得到提升,然后在和伊新的争霸战争中由于乌鲁克等盟友拒绝参战而被打败,从而伊新统一了全苏美尔
  在伊新统一了全苏美尔的时候,北方的阿卡德国王南下争霸失败,全军覆没,只有王宫近卫军的两百人部队安然无恙,近卫军头领萨尔贡利用这两百人开始计划、军事政变,推翻了原国王,并且拥有了一个壮举----建立了人类第一支常备军5500人
  萨尔贡的军队在统一了阿卡德以后,南下和处于鼎盛时期的伊新争霸并打败了它,建立了人类的第二个统一的国家阿卡德帝国,统治了亚述,阿卡德以及苏美尔还有现在的黎巴嫩,在他死后阿卡德帝国开始衰落,只有第四王还有所作为,大约在公元前2230年,萨尔贡王朝被来自东北高原的蛮族古蒂人所推翻,
  在古提人统治期间,阿莫里特人从西南方前来,建立了很多城市,其中一个就是巴比伦城邦
  推翻了古提人的是乌鲁克人以及他们的盟友,但胜利果实被乌尔人窃取,建立了乌尔第三王朝,强极一时, 乌尔王朝历经五代,四处用兵,终于在公元前2006
  年国王伊比辛被埃兰(波斯的前身)的军队俘获,王朝灭亡
  在公元前2004年,乌尔第三王朝被伊辛和拉尔萨两王朝所取代。从这一时期开始,以拉旮什、温马为代表的一批苏美尔城市走向衰亡,荒无人烟,最后沦为废墟。
  在巴格达附近的巴比伦城建立起的古巴比伦王朝,战败南方苏美尔地区的伊辛和拉尔萨王朝后一统天下。随着南方的城市被逐渐放弃,苏美尔人完全消亡于巴比伦人之中了。
  古巴比伦最杰出的国王是第六位国王汉谟拉比(约公元前1792年—前1750年在位),他缔造了巴比伦帝国。根据泥版文献记载,汉谟拉比是一位聪明绝顶、精明强干的青年,颇具雄才大略,是巴比伦历届国王中最出类拔萃的一个。他登上王位后,即着手进行统一两河流域的战争。汉谟拉比采取了比较灵活的外交政策,首先与拉尔撒结盟,灭亡伊新;接着又与马里联合,征服拉尔撒;灭亡拉尔撒后,他又掉转枪口,挥兵直逼马里城下,迫使马里俯首称臣。除北部的亚述,基本上统一了两河流域,最后定都巴比伦。
  北方的赫梯帝国兴起后,南下灭亡了巴比伦帝国,后由于内部问题撤离巴比伦帝国疆域,加喜特人入侵并轻易的占领了巴比伦,建立了加喜特巴比伦王朝
  与此同时,北方亚述摆脱了宗主国米坦尼的奴役,开始进入中王国时期(古王国时期的霸权思想被米坦尼打败并被奴役) ,公元前14世纪,亚述摆脱了米坦尼的统治,作为一个军国主义强国再度崛起。在随后的4个世纪中,亚述在既无目标又无建树的突袭之中发泄它的军国主义的狂热,但这类突袭根本不可能达到长久控制一个地区的目的。至少是在大约公元前1250-前950年间民族大迁徙的最后阶段,亚述的西线受到了阿拉米人的压力。阿拉米人定居在美索不达米亚过去属于米坦尼人的地区。在以后的亚述帝国的建立中阿拉米人成为第一批牺牲品
  之后,加喜特巴比伦被西徐亚人灭亡
  公元前1000年代前期,亚述四周无强敌:埃及帝国已不再强大,后王朝时代的埃及常处于外族入侵的威胁之下,更无力对外进行征服;“海上民族”摧垮了赫梯王国;南方的巴比伦尼亚更加弱小;米底和波斯在东方尚未成气候;北方稍微强大一些的乌拉尔图,也阻止不住亚述的扩张。铁器在亚述国内的使用,可以开垦更多的土地,使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雄厚的物质基础有利于对外扩张。铁器还为其军队提供了更为锐利的武器,增强了战斗力。亚述从公元前10世纪末叶开始,经过两个多世纪连续不断的征服战争,统治着两河流域南部和埃及这两大文明中心,成为铁器时代的第一个帝国。
  亚述在对每个地区进行征服之前,都进行过认真的准备。亚述在征服一个地区前很久就派间谍去刺探情报。那西尔帕二世统治时期,亚述帝国开始对外征服,他征服了北部叙利亚。继他之后的沙尔马纳塞三世,同阿拉伯人、埃及人支持的南叙利亚同盟进行了3次战争,确立了对整个叙利亚的领导,并迫使巴比伦尼亚地区向其进贡纳赋。

  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于公元前745年执政,进行了军事改革,把军队分成若干专门的兵种,大大加强了亚述的军事力量。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打败了乌拉尔图,使整个叙利亚地区归顺自己,在巴比伦扶植傀儡国王,随后将巴比伦与亚述合二为一,自己成了巴比伦之王。亚述帝国的真正创建者是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他两次打败以色列和乌拉尔图,埃及支持的叙利亚、腓尼基等地的起义也被他镇压。

  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的继任者辛那赫里布,平息了由腓尼基人、犹太人和巴比伦尼亚的起义,并毁灭了古都巴比伦。公元前7世纪时的阿萨尔哈东统治时,亚述征服了埃及,孟斐斯城被阿萨尔哈东很容易地攻下了,号称上下埃及之王和埃塞俄比亚之王,让埃及人每年进贡180公斤黄金和9吨白银。不久,埃及重新独立。阿萨尔哈东还重建了巴比伦城,以便争取巴比伦人。

  如前所述,亚述军队所到之处,城镇被毁为废墟,财物被掠夺、居民或被杀戮,或被掳走,大片土地荒芜,许多地方赤地千里、人口锐减、生产衰退。这种野蛮的政策激起了被征服地区人民异常激烈的反抗。神庙祭司、奴隶主和工商业奴隶主集团也因为无法进行剥削而感到不满。

  于是,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在公元前8世纪后期进行了改革。他不再对被征服地区烧光、杀光、抢光,而是将其居民从一个地方迁到另一个地方去。并且将不同地区、讲不同语言的居民混合起来居住,造成他们交往不便。但他准许带上部分财产并携带妻子儿女。同时把土地分给这些被迁居到不同地方居住的人进行独立经营,但土地不归他们所有,这些人也没有人身自由,产品的大部分要交给亚述奴隶主。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的改革使不同集团之间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和,亚述的军事力量得到加强,又征服了更多的地方。

  亚述人对所有战败的国家进行残酷的压榨,不但被征服国家或地区的百姓要承担十分繁重的捐税,国王和贵族也受尽凌辱,整个东方都在亚述的残暴统治下呻吟。那些被征服国家的奴隶和下层平民及被奴役国家的贵族都盼望亚述帝国灭亡。

  幅员辽阔、军力强大的亚述帝国是借助血腥掠夺、残酷镇压而建立起来的。亚述巴尼拔是亚述的最后一位著名国王。良好的教育使他成为一名博学多才的大政治家和外交家。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是他在皇宫中设立的。但这只是他的光明一面,他的另一面是他那先辈们的残忍。亚述巴尼拔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竟下令把敢于反抗亚述统治的地区的居民,无论老人、妇女、儿童都斩尽杀绝。

  亚述的残暴激起了越来越猛烈的反抗浪潮。庞大的亚述帝国在亚述巴尼拔死后便迅速土崩瓦解了。埃及首先宣布独立,叙利亚和腓尼基也紧跟其后。巴比伦为争取独立,于公元前626年与米提人结成同盟反亚述。米提人公元前614年攻下亚述城,城中贵族都被杀死,城市被洗劫一空。巴比伦和米提联军公元前612年攻陷了尼尼微,同样将城市洗劫一空。最后一代亚述王为了不被生擒,跳入海中自尽。前605年赫美士战役,亚述残军被巴比伦和米提人的联军打败,亚述灭亡.
  新建立的巴比伦帝国和过去已经不一样了,它不是阿莫里特人建立的,他是由蛮族的一支----加勒底人建立的,新巴比伦时期到来了,加勒底人出身的那波帕拉萨尔重修巴比伦城。
  尼布甲尼撒二世重新建造的巴比伦城,为一个长达17.7公里的四方形城市。幼发拉底河从城中穿过:城内除了豪华的宫殿(包括传说中的世界史上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还建造了50座神殿(巴别通天塔为其中最重要的一座)。
  公元前586年"巴比伦之囚"--尼布甲尼撒攻陷耶路撒冷,犹太王国的大部分人口(尤其是贵族和手工业者)被掳往巴比伦。
  约公元前540年波斯帝国开国君主居鲁士率军入侵巴比伦。
  两河的诸帝国宣告结束.

古代西亚是人类社会最早进入文明的地区。古代西亚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过相当重要的影响。

一、文字

古代西亚最大的文化成就之一是楔形文字的发明。早在乌鲁克文化期(公元前3500—前3100),苏美尔人就创造了图画式的文字。这种文字是建立在象形原则基础上的,一符一义。如(头),(太阳)(水)等。后来为了表现较复杂、抽象的概念,便把两个或三个象形字结合起来,创造了合体字,有的是根据意义来组合的(会意),有的是音与义的组合(形声)。还有一些字俨然是指事字,如在(头)的基础上,加上两画或三画就成了“口”字。除此以外,还有几种(引申)造字法,如“估努”(gunu)造字法,即在某一象形字的基础上附加一些平行画以创造新字的方法,如在基础上产生,在基础上产生。

苏美尔人用粘土制成的半干的泥板作为书写材料,主要用削成三角形尖头的芦苇杆、骨棒或木棒当笔。书写好后,任其自然风干,有的用火烘干。由于落笔处印痕较为深宽,提笔处较为细狭,形状很像木楔,故称之为楔形文字。楔形的象形字大概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

苏美尔语里同音字很多,这种语言现象在文字中的反映就是同音异义(亦异形)字的大量存在,这可谓是楔形文字的一大特点。另一特点是一字多义多音,如犁字除表示“犁”外,还有“耕耘”、“耕作者”的意思,这后二者显然是前者意义的引申。为了消除一字多义在文字使用上可能造成的混淆,人们发明了“限定符号”。这种符号本身不读音,它的功能只在于为读者(不是听者)提示它限定的字的意义。如前加限定符gis,表示该字此处为“犁”;如果前面加上lú,表示该字此处为“耕作者”。同音假借字也出现很早,但这类例子不多,常被引用的例子之一是ti“箭”。苏美尔语里的“箭”与“生命”同音,因此“生命”也用“箭”字来表示,不再造新字表示“生命”,是为同音假借。一字多义是以字(形)为出发点引申出相关的意义,而同音假借是以音为出发点把多义归于一字。这后者在文字的发展上无疑是一大飞跃。

早期的苏美尔文字都是表意字,或按西方人的说法是表词字。到了讲塞姆语的阿卡德人那里,苏美尔的表意字发生了质的变化:除一部分字兼作表意字外,所有的字都变成了音节符号。阿卡德人还给许多音节符号增添了新的音值。从此以后,楔形文字具备了可以准确或比较准确地表达语言的功能。

楔形文字后来为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亚述人所接受,并作了一些增补,使之能够记录所有复杂的语言。以后埃兰人、赫梯人、胡里特人、米丹尼人、乌拉尔图人都结合各自语言的需要,对这种文字略韪谋涠�右允褂谩9��岸��甏�衅冢�ㄐ挝淖殖闪送饨簧鲜褂玫奈淖痔逑怠k枘峄�嗽诖丛焖�堑淖帜肝淖质币膊捎昧诵ㄐ挝淖值囊徊糠忠蛩亍N谫だ锾厝撕凸挪ㄋ谷嘶勾丛炝擞眯ㄐ畏�攀樾吹淖帜浮?/FONT>

作为音节的楔形符号数目虽不到600个,但每个符号最少也有一两个字义,平均代表四五个音节,加以塞姆语语法规则复杂,学习起来困难很大。公元前75年,楔形文字最终退出历史舞台,逐渐被人遗忘了。19世纪初,德国学者格罗铁芬开始解读楔形文字,取得一定成就。19世纪中叶,楔形文字终被解读,诞生了亚述学。亚述学是研究两河流域及其附近地区使用楔形文字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历史和文化的学科。亚述学的诞生,打开了西亚历史上许多奥秘的大门。

二、文学

在西亚,两河流域的文学作品产生较早,对后世的影响也比较大。

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学最早源于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早在苏美尔时代便产生了神话传说、史诗、寓言等作品,它对后来整个西亚地区文学艺术的发展都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由于时代的局限,劳动人民口头创作流传下来的极少,大量的是经过祭司改编而成的带有宗教色彩的史诗和传说。最著名的是苏美尔的《吉尔伽美什史诗》,它是迄今所知的世界最早的史诗。这部史诗最初出现在乌鲁克时期,开始在民间口头流传,经过世代传颂、锤炼和加工,到巴比伦时代,最后编定成为一部完整的史诗。

《吉尔伽美什史诗》共包括12首史诗,每首诗大约300行左右,分别刻写在12块泥板上。史诗主要描写被神化了的乌鲁克王吉尔伽美什(1/3是神,1/3是人)的事迹。史诗叙述吉尔伽美什要乌鲁克居民修筑城墙。人民不堪繁重的劳役,祈求天神安努对他加以节制。安努洞察了这一切,就创造了一个野人恩吉与吉尔伽美什进行较量。两位英雄经过猛烈的决斗,不分胜负,最后言归于好,结为密友,并开始为乌鲁克人民消除祸害,建立了许多功勋。他们一直打死了害人的沙漠雄狮,又到黎巴嫩山上杀死了妖怪洪巴巴,解救了女神伊兰达。伊兰达恼羞成怒,请求天神安努派来牛怪杀死吉尔伽美什。牛怪来到乌鲁克,口喷烈火,残害人民,但又被吉尔伽美什和恩吉杀死,为民除害。英雄们的行为触怒了上天诸神,他们决意夺去吉尔伽美什的密友恩吉的生命,恩吉病了12天后死去。吉尔伽美什悲痛之余,决心去寻求长生不老之术,他历经艰险终于得到其祖先乌特那匹提(塞苏陀罗)的指点,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在海底采得返老还童的仙草。但不幸在归途中洗澡时,他放在岸边的仙草被一条蛇偷吃掉,吉尔伽美什无可奈何,毫无成果地返回了乌鲁克。吉尔伽美什不怕艰苦,为忠于友情而献身,得到后世的追念。

这部史诗虽然经过了祭司们的篡改,渗进了不少宗教迷信内容,但其中仍保留了英雄吉尔伽美什反抗神权的主题思想,客观上反映了远古时代人民在与大自然斗争中的坚毅不拔和英勇不屈的战斗精神。诗史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吉尔伽美什诗史》还第一次提到了对后世有深刻影响的洪水的传说。史诗叙述了塞苏陀罗一人根据梦中得到神的启示,事先造了一艘大船,带领全家和多种动物上了船,因而在洪水中得救,从此神赐他以永生。洪水故事可能与苏美尔地区当时经常遭受水灾的历史有关。它在整个西亚地区流传甚广,给后世许多民族的神话以深刻的影响。后来,犹太人对“洪水故事”略加改变,编成挪亚方舟的传说而记入《旧约·创世纪》中,流传至今,为世界各族人民知悉。

留传下来的苏美尔文学作品中还有一些是寓言,以动物为题材,旨在讽刺剥削阶级的恶劣品质,如以狗赴宴专找骨头的寓言讽刺了贪婪,以狡狼捕杀羊群分赃多得的寓言讽刺了狡诈。这些作品情趣幽默,寓意深刻。

在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学作品中,也有一些反映了当时社会矛盾的优秀作品,如古巴比伦时期的《咏受难的诚实的人的诗》,叙述一个诚实正直的人,对视是和国王十分虔诚和敬畏,尽量做了神和国王所乐意的许多事情后,仍然不断遭受痛苦的折磨。他喊到:“为什么到处都是邪恶的事物?”“我的困苦有增无已,我却无法求得正义!”最后他不得不对神的公正表示怀疑。他说:“我召唤我的神,但是他却不理睬我,我向我的女神祈求,但她却连头都不屑一抬”。这首哲理诗吐露了当时那些遭受苦难人产的心理,表现了对神和宗教信仰采取了怀疑的态度,显然也反映了当时日益加深的社会矛盾。

古巴比伦时期的另一篇散文作品《主人与奴隶的对话》描写主人与奴隶就12个问题进行了简短的对话。真实奴隶对主人的一切贪婪欲望都表示附和,主人每说出要作某事,奴隶表示赞同并说出理由,后来主人说不作某事,奴隶表示赞同并说出不作的理由。这些对话也隐约反映了当时存在的尖锐社会矛盾。在第7个对话中,主人说要搞暴动,奴隶表示赞成,说“如果你不暴动,你将何以为人?又有谁喂饱你的肚皮?”主人说不想暴动了,奴隶便说暴动有遭杀戳监禁之苦。从这时可以看出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在第9个对话中,主人说要祭神,后又说不愿做了,奴隶也表示赞成,然后却说:“当神有求于你的时候,你就可以让神象狗一样地跟在你的后面跑。”这里不仅提示了奴隶主和神之间相互利用的关系,也表明了奴隶对神的公然蔑视。在第12个对话中,主人感到绝望,不知如何是好了,奴隶却以高傲而带着嘲弄的口吻回答说:“最后折断你我的脖颈,把它们抛进河里,那就好了。”主人恼怒地说:“不,奴隶,我要杀你,让你先死。”奴隶则反问说:“我死,你还能活三天吗?”作品到此结束。作者描写奴隶从附和主人转向反抗,寓意是深刻的。

三、天文学和数学

为了适应农业生产的需要,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对天象进行观察。历法则是在观察天文的基础上编制起来的。早在苏美尔阿卡德时代,两河流域的人们就在观察月亮运行规律的基础上编制了太阴历。他们把两次新月出现的期间作为一个月,这样每月就包括29或30天。他们又以12个月为1年(6个29天的月,6个30天的月),每年包括354天。这样每年就比太阳年(365日5时48分46秒)短11天多的时间,必须置闰月加以调整。最初置闰是凭经验进行的,有的年份加一个,有的年份加两个,在乌尔第三王朝时期还有过一年加了三个闰月的现象。古巴比伦时期,人们已能把恒星和五大行星区别开来,还观测出太阳在恒星背景上的视运动轨道——黄道。以后,巴比伦人又区分出黄道上的十二个星座,绘出黄道十二宫的图形。在亚述帝国和新巴比伦时期,人们又以七天为一周,分别以日、月、火、水、木、金、土七个星的神名作为星期日至星期六的七天名称。置闰的方法也在进步,到公元前六世纪后期,巴比伦人已先后有了八年三闰和二十七年十闰的规定。不过两河流域的天文知识中也杂有很多迷信的成分,这同当时科学水平的限度和祭司的逐渐垄断天文知识是有密切关系的。

天文学的发展必须有数学的基础。兴修水利、丈量土地、测量容积、修建城市和制造器皿等等也需要数学知识。因此,古巴比伦在数学方面得到很大的发展。巴比伦人曾采用十进位和六十进位的双重记数法。他们用六十进位法计算时间和圆周,例如将圆周分为360度,这个方法至今还在世界各国通用。他们还开始推行数字位置的原则,同一数字在数的联系中所占位置不同,其值亦不同。位置值原则使他们能用较少的数码来书写巨大的数目,这在数学上是一个重要的贡献。

巴比伦数学家不仅掌握了算术四则和分数的演算,而且是代数学的奠基者,他们能求出平方根与立方根,能解出有三个未知数的方程式。在巴比伦的碑石中曾发展过乘法表、平方表和立方表。在几何学方面,他们已能运用商高定理(勾2+股2=弦2)。为了计算不规则形状的田地面积,他们把它分成长方形、三角形、梯形等许多块,分别计算,然后得出总和。巴比伦人还推算出圆周率为3(埃及数学家求出派为3.16),并且在立体几何学上解决了像测量截顶角锥体体积等问题。

四、建筑和雕刻

公元前400年代中期,在苏美尔地区已出现了城市和神庙的建筑。塔庙是苏美尔建筑的基本形制,苏美尔各城邦都把塔庙作为城市建筑的中心。塔庙是用土砖筑成的供神殿堂,奠于层级的土台之上。到乌尔第三王朝时,代表当时建筑技术成就的建筑物是乌尔大塔庙,完成于公元前22世纪左右,遗址至今犹存地面。乌尔大塔庙由四级上塔组成,底层62.5米,宽43米。各层表面用烧砖,内层用生砖的土坯彻成,各级塔门都筑成园屋顶拱门。这种建筑技法日后成为两河流域建筑共有的特色,普遍用于神庙和宫殿建筑。乌尔大塔高的正面设有宏伟的梯道,可直达最上层的神殿。四级土塔表面砖色不同,最下层呈黑色,代表阴间,第二层呈红色,代表人间,第三层呈青色,代表天堂,最上层呈白色,代表太阳。各层地面都种有奇花异草。除了塔庙之外,还有王官、陵墓等建筑,王宫也建于高大的台基上。

在雕刻艺术方面,苏美尔阿卡德时期的雕刻作品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古朴风格。如著名的《鹫碑》(图见前),是拉格什王战胜温玛城的纪念碑,这块石碑以浮雕表现拉格什王率领步兵前进,刻划出拉格什士兵队列整齐,士气高昂的情景,古朴之中亦富于生气。另一雕刻杰作是《纳拉木辛的胜利石柱》,为纪念阿卡德王纳拉木辛率大军战胜山地部落而作。整个浮雕以国王为中心,以向上的步伐表现出胜利者的威武雄姿。但就总体来说,苏美尔阿卡德时期的雕刻艺术,在表现人物技法方面,还比较单调、刻板,留传下来的雕刻作品多显得粗陋,千篇一律。

古巴比伦王国时期的《汉谟拉比法典》石柱柱头浮雕,表现汉谟拉比虔诚地站在端坐的太阳神沙马什面前,接受王权标的场面(图见前)。雕刻艺术手法熟练,线条刚劲、朴实,配以刻工精细的碑文,成为古巴比伦最重要的一件艺术文物。

属于公元前8世纪的科尔萨巴德的亚述王宫,是萨尔贡二世时修建的。它是亚述诸王宫中得到比较充分发掘的一座,王宫建筑在城中央的砖铺的高大平台上,象是一座堡垒,高14米,占地约130立方米。全部王宫建筑拥有210间厅堂和30个院庭,砖彻为主。王宫大门十分雄伟壮丽,在两座白色高大方塔之间是一个包铜拱形大门。拱门顶部饰在琉璃砖和壁画,门口两边有成对排列整齐的石雕:人面狮身、鹫翼、牛脚怪兽大雕像。这是王宫的守护神,高约3.4米,雕刻十分精细,神态庄严,两眼炯炯有神,为西亚雕刻艺术之珍品。除上述装饰物外,王宫建筑物大部分没有外部装饰。有艺术装饰的主要是王宫内部厅堂。这里饰以着色的浮雕、壁画和彩色琉璃砖、特别是著名的亚述浮雕,这种浮雕刻在巨大的石板上,镶于庭院屋宇墙壁这下,多表现为国王出征、狩猎和宫庭日常生活等题材。这些浮雕中刻画人物的技法比较呆板、拘谨,唯动物表现十分生动。

新巴比伦时代,建筑艺术发展到最高水平。以巴比伦城、神庙和王宫为代表,标志着这一时期建筑的突出成就。巴比伦城和王宫建得更加壮丽。这一时期最有名的建筑是王宫里的“空中花园”。公元前3世纪初的巴比伦历史家贝鲁苏斯说:“他(指尼布甲尼撒)在宫中建立起巍峨的石台,他精心地在这里重现山区景色,在层层高台上种植各种树木,使其外观完美,建成所谓空中花园,因为他的妻子生长于米底,对山区环境饶有深情。”由于两河流域缺石材,建筑多用砖、土为材料,不能象埃及的金字塔和神庙那样耐久。只是凭着近代的考古发掘,人们对古代两河流域的建筑才有了比较具体的了解。

另外,新巴比伦时期的浮雕艺术以彩色琉璃砖镶成的图案最为壮观。例如,巴比伦城的伊丝塔尔城门上和塔楼墙上,琉璃砖镶嵌着白色野牛、金黄色的蛇首龙浮雕,共575处。牛在巴比伦宗教里是天神阿塔的形象:蛇首龙与中国龙的形象完全不同,它是蛇首兽身,前肢为狮足,后肢为鹰爪,是巴比伦主神马尔都克的象征。整个浮雕画面黄白相间,充分表现了王宫的那种威严肃穆气氛。100年后,希罗巴多德来巴比伦游历时曾称赞说:“它的壮丽超过了世界上的任何城市。”此外,巴比伦城的“游行大道”两边墙面也饰以五色琉璃的雄狮图案,也颇为壮观。琉璃砖的发明可追溯到古巴比伦时期,到新巴比伦时达到全盛,普遍用于装饰王宫、神殿、陵墓墙面和门面,兼有形象华丽、威严之特色。深受人们的喜爱。琉璃砖工艺在波斯和阿拉伯时期仍继续流传,后从中亚传入中国,与中国的传统工艺结合起来,更有创新。例如,具有中国传统文化风格的“九龙壁”,可称是琉璃砖传入中国后的杰作。

波斯帝国的建筑在吸取两河流域和埃及的后果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建筑物一般都筑在高大的石台基上。居鲁士的墓就是建在六层石台基上的一座石屋。波斯王宫(图见前)也都建在高大的石台基上。王宫的台基和墙壁上常用石浮雕作为装饰,也有以琉璃砖镶成的图案作墙壁的装饰的。波斯王宫中的殿堂往往有许多高大的石柱。从这些王宫的遗址还可以看出当时建筑的宏伟和劳动人民的智慧。

同其他世界文明古国一样,上古西亚的文化对后世产生了许多影响。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西亚人民在当代世界上一定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美索不达米亚历史
美索不达米亚分为两部分北方叫亚述,南方叫巴比伦尼亚,巴比伦尼亚又分俩,南方叫苏美尔,北方叫阿卡德
两河最初的文明属于石器时代的
但当时的文明没有被继承,因为传说中的洪水,那个文明已经消散的无影无踪了
洪水之后的文明是人类已知的最古老的文明,也就是苏美尔文明, 苏美尔人先后创造了很多世界第一,他们率先开凿运河,率先使用驴子拉的轮车,芦苇、木头制作的船只,率先掌握砖拱技术,率先使用铜钉子,率先写出第一本成文法,使用12个月的阴历,把欠缺的天数用闰月补足,运用独特的六十进位制:把一个圆周分为360度,一小时分为60分,一分钟分为60秒。他们掌握四则运算,立方根、平方根公式,还酿造古代啤酒,使用世界上最早的肥皂,有世界最早的犁,培养了全世界最早的小麦和大麦,把麦子磨成粉,和成面,搁上发酵粉,烤成古代面包。加上蜂蜜作为甜味剂,还有椰枣汁,非常之美,成为西方世界的主食。苏美尔人还把面包碎末浸在水里,创造了液体面包,实际就是发明了啤酒。对于肉,他们也沿用了面包的制作方法——烤,为此苏美尔人还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餐叉。(西方的食品是烤,中国的食品是煮,演化成不同的文化,这一点我们以后再谈)。
他们来自山区,所以对于山的崇拜思想很重,他们的神殿都建造在高台上以可以和神明交流 ,
美索不达米亚的文明实质上还是城市文明和商业文明。城市是基本单位,每个城市都尊奉一位主神,城市被看作是属于主神的一个神圣的存在物。寺院和国王是当时最大的富豪,不过也有许多私人资本被投入土地、手工业、商业冒险和放债。大多数平民是靠当农夫、工匠、商人、渔民和养牛人谋生。每个城市都有一个手艺人阶层,包括石匠、铁匠、木匠、陶工和宝五匠。他们在自由市场上出卖自己的手工艺品,买主支付货币或以实物代货币。货币通常是银块或银环,每次交易后都须称其分量。
城墙外面是农田,城市居民的生活最终取决于农田的收成。大部分土地以大地产的形式被占有,占有者是国王、祭司和一些富人。他们将土地划分成小块份地,连同种籽、农具和耕畜一起,分配给为他们服务的农人。农人则提供劳动、自行经营,然后将生产出来的剩余产品缴纳给寺院、宫廷或地主,作为报答。当时的基本农作物是大麦和小麦。提供乳液的牲畜是山羊和母牛。绵羊提供羊毛,羊毛是美索不达米亚的主要的纺织纤维。最普通的蔬菜有蚕豆、豌豆、大蒜、韭葱、洋葱、小罗卜、莴苣和黄瓜。水果包括甜瓜、椰枣、石榴、无花果和苹果。
他们的地区缺乏矿产和木材,所以他们的建筑物采取的是泥砖.他们的农具是陶制的,他们的数学工具也是泥板,所以可以将苏美尔文明成为泥土文明,但他们并不是没有金属器械,苏美尔商人曾经往返于南方的矿产地以及西奈半岛的铜矿金矿,以及黎巴嫩的木材产地,这一行为催生了埃及的文明,
苏美尔的城邦争霸战争一直很激烈,先是基什,然后是乌鲁克,还有乌尔,乌尔还建立了乌尔第一王朝,最后的霸主是拉枷什,它发明了大盾牌,使得兵的防御力得到提升,然后在和伊新的争霸战争中由于乌鲁克等盟友拒绝参战而被打败,从而伊新统一了全苏美尔
在伊新统一了全苏美尔的时候,北方的阿卡德国王南下争霸失败,全军覆没,只有王宫近卫军的两百人部队安然无恙,近卫军头领萨尔贡利用这两百人开始计划、军事政变,推翻了原国王,并且拥有了一个壮举----建立了人类第一支常备军5500人
萨尔贡的军队在统一了阿卡德以后,南下和处于鼎盛时期的伊新争霸并打败了它,建立了人类的第二个统一的国家阿卡德帝国,统治了亚述,阿卡德以及苏美尔还有现在的黎巴嫩,在他死后阿卡德帝国开始衰落,只有第四王还有所作为,大约在公元前2230年,萨尔贡王朝被来自东北高原的蛮族古蒂人所推翻,
在古提人统治期间,阿莫里特人从西南方前来,建立了很多城市,其中一个就是巴比伦城邦
推翻了古提人的是乌鲁克人以及他们的盟友,但胜利果实被乌尔人窃取,建立了乌尔第三王朝,强极一时, 乌尔王朝历经五代,四处用兵,终于在公元前2006
年国王伊比辛被埃兰(波斯的前身)的军队俘获,王朝灭亡
在公元前2004年,乌尔第三王朝被伊辛和拉尔萨两王朝所取代。从这一时期开始,以拉旮什、温马为代表的一批苏美尔城市走向衰亡,荒无人烟,最后沦为废墟。
在巴格达附近的巴比伦城建立起的古巴比伦王朝,战败南方苏美尔地区的伊辛和拉尔萨王朝后一统天下。随着南方的城市被逐渐放弃,苏美尔人完全消亡于巴比伦人之中了。
古巴比伦最杰出的国王是第六位国王汉谟拉比(约公元前1792年—前1750年在位),他缔造了巴比伦帝国。根据泥版文献记载,汉谟拉比是一位聪明绝顶、精明强干的青年,颇具雄才大略,是巴比伦历届国王中最出类拔萃的一个。他登上王位后,即着手进行统一两河流域的战争。汉谟拉比采取了比较灵活的外交政策,首先与拉尔撒结盟,灭亡伊新;接着又与马里联合,征服拉尔撒;灭亡拉尔撒后,他又掉转枪口,挥兵直逼马里城下,迫使马里俯首称臣。除北部的亚述,基本上统一了两河流域,最后定都巴比伦。
北方的赫梯帝国兴起后,南下灭亡了巴比伦帝国,后由于内部问题撤离巴比伦帝国疆域,加喜特人入侵并轻易的占领了巴比伦,建立了加喜特巴比伦王朝
与此同时,北方亚述摆脱了宗主国米坦尼的奴役,开始进入中王国时期(古王国时期的霸权思想被米坦尼打败并被奴役) ,公元前14世纪,亚述摆脱了米坦尼的统治,作为一个军国主义强国再度崛起。在随后的4个世纪中,亚述在既无目标又无建树的突袭之中发泄它的军国主义的狂热,但这类突袭根本不可能达到长久控制一个地区的目的。至少是在大约公元前1250-前950年间民族大迁徙的最后阶段,亚述的西线受到了阿拉米人的压力。阿拉米人定居在美索不达米亚过去属于米坦尼人的地区。在以后的亚述帝国的建立中阿拉米人成为第一批牺牲品
之后,加喜特巴比伦被西徐亚人灭亡
公元前1000年代前期,亚述四周无强敌:埃及帝国已不再强大,后王朝时代的埃及常处于外族入侵的威胁之下,更无力对外进行征服;“海上民族”摧垮了赫梯王国;南方的巴比伦尼亚更加弱小;米底和波斯在东方尚未成气候;北方稍微强大一些的乌拉尔图,也阻止不住亚述的扩张。铁器在亚述国内的使用,可以开垦更多的土地,使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雄厚的物质基础有利于对外扩张。铁器还为其军队提供了更为锐利的武器,增强了战斗力。亚述从公元前10世纪末叶开始,经过两个多世纪连续不断的征服战争,统治着两河流域南部和埃及这两大文明中心,成为铁器时代的第一个帝国。
亚述在对每个地区进行征服之前,都进行过认真的准备。亚述在征服一个地区前很久就派间谍去刺探情报。那西尔帕二世统治时期,亚述帝国开始对外征服,他征服了北部叙利亚。继他之后的沙尔马纳塞三世,同阿拉伯人、埃及人支持的南叙利亚同盟进行了3次战争,确立了对整个叙利亚的领导,并迫使巴比伦尼亚地区向其进贡纳赋。

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于公元前745年执政,进行了军事改革,把军队分成若干专门的兵种,大大加强了亚述的军事力量。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打败了乌拉尔图,使整个叙利亚地区归顺自己,在巴比伦扶植傀儡国王,随后将巴比伦与亚述合二为一,自己成了巴比伦之王。亚述帝国的真正创建者是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他两次打败以色列和乌拉尔图,埃及支持的叙利亚、腓尼基等地的起义也被他镇压。

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的继任者辛那赫里布,平息了由腓尼基人、犹太人和巴比伦尼亚的起义,并毁灭了古都巴比伦。公元前7世纪时的阿萨尔哈东统治时,亚述征服了埃及,孟斐斯城被阿萨尔哈东很容易地攻下了,号称上下埃及之王和埃塞俄比亚之王,让埃及人每年进贡180公斤黄金和9吨白银。不久,埃及重新独立。阿萨尔哈东还重建了巴比伦城,以便争取巴比伦人。

如前所述,亚述军队所到之处,城镇被毁为废墟,财物被掠夺、居民或被杀戮,或被掳走,大片土地荒芜,许多地方赤地千里、人口锐减、生产衰退。这种野蛮的政策激起了被征服地区人民异常激烈的反抗。神庙祭司、奴隶主和工商业奴隶主集团也因为无法进行剥削而感到不满。

于是,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在公元前8世纪后期进行了改革。他不再对被征服地区烧光、杀光、抢光,而是将其居民从一个地方迁到另一个地方去。并且将不同地区、讲不同语言的居民混合起来居住,造成他们交往不便。但他准许带上部分财产并携带妻子儿女。同时把土地分给这些被迁居到不同地方居住的人进行独立经营,但土地不归他们所有,这些人也没有人身自由,产品的大部分要交给亚述奴隶主。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的改革使不同集团之间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和,亚述的军事力量得到加强,又征服了更多的地方。

亚述人对所有战败的国家进行残酷的压榨,不但被征服国家或地区的百姓要承担十分繁重的捐税,国王和贵族也受尽凌辱,整个东方都在亚述的残暴统治下呻吟。那些被征服国家的奴隶和下层平民及被奴役国家的贵族都盼望亚述帝国灭亡。

幅员辽阔、军力强大的亚述帝国是借助血腥掠夺、残酷镇压而建立起来的。亚述巴尼拔是亚述的最后一位著名国王。良好的教育使他成为一名博学多才的大政治家和外交家。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是他在皇宫中设立的。但这只是他的光明一面,他的另一面是他那先辈们的残忍。亚述巴尼拔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竟下令把敢于反抗亚述统治的地区的居民,无论老人、妇女、儿童都斩尽杀绝。

亚述的残暴激起了越来越猛烈的反抗浪潮。庞大的亚述帝国在亚述巴尼拔死后便迅速土崩瓦解了。埃及首先宣布独立,叙利亚和腓尼基也紧跟其后。巴比伦为争取独立,于公元前626年与米提人结成同盟反亚述。米提人公元前614年攻下亚述城,城中贵族都被杀死,城市被洗劫一空。巴比伦和米提联军公元前612年攻陷了尼尼微,同样将城市洗劫一空。最后一代亚述王为了不被生擒,跳入海中自尽。前605年赫美士战役,亚述残军被巴比伦和米提人的联军打败,亚述灭亡.
新建立的巴比伦帝国和过去已经不一样了,它不是阿莫里特人建立的,他是由蛮族的一支----加勒底人建立的,新巴比伦时期到来了,加勒底人出身的那波帕拉萨尔重修巴比伦城。
尼布甲尼撒二世重新建造的巴比伦城,为一个长达17.7公里的四方形城市。幼发拉底河从城中穿过:城内除了豪华的宫殿(包括传说中的世界史上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还建造了50座神殿(巴别通天塔为其中最重要的一座)。
公元前586年"巴比伦之囚"--尼布甲尼撒攻陷耶路撒冷,犹太王国的大部分人口(尤其是贵族和手工业者)被掳往巴比伦。
约公元前540年波斯帝国开国君主居鲁士率军入侵巴比伦。
两河的诸帝国宣告结束.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2178770.html?fr=qrl3

古代西亚是人类社会最早进入文明的地区。古代西亚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过相当重要的影响。

一、文字

古代西亚最大的文化成就之一是楔形文字的发明。早在乌鲁克文化期(公元前3500—前3100),苏美尔人就创造了图画式的文字。这种文字是建立在象形原则基础上的,一符一义。如(头),(太阳)(水)等。后来为了表现较复杂、抽象的概念,便把两个或三个象形字结合起来,创造了合体字,有的是根据意义来组合的(会意),有的是音与义的组合(形声)。还有一些字俨然是指事字,如在(头)的基础上,加上两画或三画就成了“口”字。除此以外,还有几种(引申)造字法,如“估努”(gunu)造字法,即在某一象形字的基础上附加一些平行画以创造新字的方法,如在基础上产生,在基础上产生。

苏美尔人用粘土制成的半干的泥板作为书写材料,主要用削成三角形尖头的芦苇杆、骨棒或木棒当笔。书写好后,任其自然风干,有的用火烘干。由于落笔处印痕较为深宽,提笔处较为细狭,形状很像木楔,故称之为楔形文字。楔形的象形字大概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

苏美尔语里同音字很多,这种语言现象在文字中的反映就是同音异义(亦异形)字的大量存在,这可谓是楔形文字的一大特点。另一特点是一字多义多音,如犁字除表示“犁”外,还有“耕耘”、“耕作者”的意思,这后二者显然是前者意义的引申。为了消除一字多义在文字使用上可能造成的混淆,人们发明了“限定符号”。这种符号本身不读音,它的功能只在于为读者(不是听者)提示它限定的字的意义。如前加限定符gis,表示该字此处为“犁”;如果前面加上lú,表示该字此处为“耕作者”。同音假借字也出现很早,但这类例子不多,常被引用的例子之一是ti“箭”。苏美尔语里的“箭”与“生命”同音,因此“生命”也用“箭”字来表示,不再造新字表示“生命”,是为同音假借。一字多义是以字(形)为出发点引申出相关的意义,而同音假借是以音为出发点把多义归于一字。这后者在文字的发展上无疑是一大飞跃。

早期的苏美尔文字都是表意字,或按西方人的说法是表词字。到了讲塞姆语的阿卡德人那里,苏美尔的表意字发生了质的变化:除一部分字兼作表意字外,所有的字都变成了音节符号。阿卡德人还给许多音节符号增添了新的音值。从此以后,楔形文字具备了可以准确或比较准确地表达语言的功能。

楔形文字后来为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亚述人所接受,并作了一些增补,使之能够记录所有复杂的语言。以后埃兰人、赫梯人、胡里特人、米丹尼人、乌拉尔图人都结合各自语言的需要,对这种文字略韪谋涠�右允褂谩9��岸��甏�衅冢�ㄐ挝淖殖闪送饨簧鲜褂玫奈淖痔逑怠k枘峄�嗽诖丛焖�堑淖帜肝淖质币膊捎昧诵ㄐ挝淖值囊徊糠忠蛩亍N谫だ锾厝撕凸挪ㄋ谷嘶勾丛炝擞眯ㄐ畏�攀樾吹淖帜浮?/FONT>

作为音节的楔形符号数目虽不到600个,但每个符号最少也有一两个字义,平均代表四五个音节,加以塞姆语语法规则复杂,学习起来困难很大。公元前75年,楔形文字最终退出历史舞台,逐渐被人遗忘了。19世纪初,德国学者格罗铁芬开始解读楔形文字,取得一定成就。19世纪中叶,楔形文字终被解读,诞生了亚述学。亚述学是研究两河流域及其附近地区使用楔形文字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历史和文化的学科。亚述学的诞生,打开了西亚历史上许多奥秘的大门。

二、文学

在西亚,两河流域的文学作品产生较早,对后世的影响也比较大。

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学最早源于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早在苏美尔时代便产生了神话传说、史诗、寓言等作品,它对后来整个西亚地区文学艺术的发展都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由于时代的局限,劳动人民口头创作流传下来的极少,大量的是经过祭司改编而成的带有宗教色彩的史诗和传说。最著名的是苏美尔的《吉尔伽美什史诗》,它是迄今所知的世界最早的史诗。这部史诗最初出现在乌鲁克时期,开始在民间口头流传,经过世代传颂、锤炼和加工,到巴比伦时代,最后编定成为一部完整的史诗。

《吉尔伽美什史诗》共包括12首史诗,每首诗大约300行左右,分别刻写在12块泥板上。史诗主要描写被神化了的乌鲁克王吉尔伽美什(1/3是神,1/3是人)的事迹。史诗叙述吉尔伽美什要乌鲁克居民修筑城墙。人民不堪繁重的劳役,祈求天神安努对他加以节制。安努洞察了这一切,就创造了一个野人恩吉与吉尔伽美什进行较量。两位英雄经过猛烈的决斗,不分胜负,最后言归于好,结为密友,并开始为乌鲁克人民消除祸害,建立了许多功勋。他们一直打死了害人的沙漠雄狮,又到黎巴嫩山上杀死了妖怪洪巴巴,解救了女神伊兰达。伊兰达恼羞成怒,请求天神安努派来牛怪杀死吉尔伽美什。牛怪来到乌鲁克,口喷烈火,残害人民,但又被吉尔伽美什和恩吉杀死,为民除害。英雄们的行为触怒了上天诸神,他们决意夺去吉尔伽美什的密友恩吉的生命,恩吉病了12天后死去。吉尔伽美什悲痛之余,决心去寻求长生不老之术,他历经艰险终于得到其祖先乌特那匹提(塞苏陀罗)的指点,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在海底采得返老还童的仙草。但不幸在归途中洗澡时,他放在岸边的仙草被一条蛇偷吃掉,吉尔伽美什无可奈何,毫无成果地返回了乌鲁克。吉尔伽美什不怕艰苦,为忠于友情而献身,得到后世的追念。

这部史诗虽然经过了祭司们的篡改,渗进了不少宗教迷信内容,但其中仍保留了英雄吉尔伽美什反抗神权的主题思想,客观上反映了远古时代人民在与大自然斗争中的坚毅不拔和英勇不屈的战斗精神。诗史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吉尔伽美什诗史》还第一次提到了对后世有深刻影响的洪水的传说。史诗叙述了塞苏陀罗一人根据梦中得到神的启示,事先造了一艘大船,带领全家和多种动物上了船,因而在洪水中得救,从此神赐他以永生。洪水故事可能与苏美尔地区当时经常遭受水灾的历史有关。它在整个西亚地区流传甚广,给后世许多民族的神话以深刻的影响。后来,犹太人对“洪水故事”略加改变,编成挪亚方舟的传说而记入《旧约·创世纪》中,流传至今,为世界各族人民知悉。

留传下来的苏美尔文学作品中还有一些是寓言,以动物为题材,旨在讽刺剥削阶级的恶劣品质,如以狗赴宴专找骨头的寓言讽刺了贪婪,以狡狼捕杀羊群分赃多得的寓言讽刺了狡诈。这些作品情趣幽默,寓意深刻。

在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学作品中,也有一些反映了当时社会矛盾的优秀作品,如古巴比伦时期的《咏受难的诚实的人的诗》,叙述一个诚实正直的人,对视是和国王十分虔诚和敬畏,尽量做了神和国王所乐意的许多事情后,仍然不断遭受痛苦的折磨。他喊到:“为什么到处都是邪恶的事物?”“我的困苦有增无已,我却无法求得正义!”最后他不得不对神的公正表示怀疑。他说:“我召唤我的神,但是他却不理睬我,我向我的女神祈求,但她却连头都不屑一抬”。这首哲理诗吐露了当时那些遭受苦难人产的心理,表现了对神和宗教信仰采取了怀疑的态度,显然也反映了当时日益加深的社会矛盾。

古巴比伦时期的另一篇散文作品《主人与奴隶的对话》描写主人与奴隶就12个问题进行了简短的对话。真实奴隶对主人的一切贪婪欲望都表示附和,主人每说出要作某事,奴隶表示赞同并说出理由,后来主人说不作某事,奴隶表示赞同并说出不作的理由。这些对话也隐约反映了当时存在的尖锐社会矛盾。在第7个对话中,主人说要搞暴动,奴隶表示赞成,说“如果你不暴动,你将何以为人?又有谁喂饱你的肚皮?”主人说不想暴动了,奴隶便说暴动有遭杀戳监禁之苦。从这时可以看出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在第9个对话中,主人说要祭神,后又说不愿做了,奴隶也表示赞成,然后却说:“当神有求于你的时候,你就可以让神象狗一样地跟在你的后面跑。”这里不仅提示了奴隶主和神之间相互利用的关系,也表明了奴隶对神的公然蔑视。在第12个对话中,主人感到绝望,不知如何是好了,奴隶却以高傲而带着嘲弄的口吻回答说:“最后折断你我的脖颈,把它们抛进河里,那就好了。”主人恼怒地说:“不,奴隶,我要杀你,让你先死。”奴隶则反问说:“我死,你还能活三天吗?”作品到此结束。作者描写奴隶从附和主人转向反抗,寓意是深刻的。

三、天文学和数学

为了适应农业生产的需要,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对天象进行观察。历法则是在观察天文的基础上编制起来的。早在苏美尔阿卡德时代,两河流域的人们就在观察月亮运行规律的基础上编制了太阴历。他们把两次新月出现的期间作为一个月,这样每月就包括29或30天。他们又以12个月为1年(6个29天的月,6个30天的月),每年包括354天。这样每年就比太阳年(365日5时48分46秒)短11天多的时间,必须置闰月加以调整。最初置闰是凭经验进行的,有的年份加一个,有的年份加两个,在乌尔第三王朝时期还有过一年加了三个闰月的现象。古巴比伦时期,人们已能把恒星和五大行星区别开来,还观测出太阳在恒星背景上的视运动轨道——黄道。以后,巴比伦人又区分出黄道上的十二个星座,绘出黄道十二宫的图形。在亚述帝国和新巴比伦时期,人们又以七天为一周,分别以日、月、火、水、木、金、土七个星的神名作为星期日至星期六的七天名称。置闰的方法也在进步,到公元前六世纪后期,巴比伦人已先后有了八年三闰和二十七年十闰的规定。不过两河流域的天文知识中也杂有很多迷信的成分,这同当时科学水平的限度和祭司的逐渐垄断天文知识是有密切关系的。

天文学的发展必须有数学的基础。兴修水利、丈量土地、测量容积、修建城市和制造器皿等等也需要数学知识。因此,古巴比伦在数学方面得到很大的发展。巴比伦人曾采用十进位和六十进位的双重记数法。他们用六十进位法计算时间和圆周,例如将圆周分为360度,这个方法至今还在世界各国通用。他们还开始推行数字位置的原则,同一数字在数的联系中所占位置不同,其值亦不同。位置值原则使他们能用较少的数码来书写巨大的数目,这在数学上是一个重要的贡献。

巴比伦数学家不仅掌握了算术四则和分数的演算,而且是代数学的奠基者,他们能求出平方根与立方根,能解出有三个未知数的方程式。在巴比伦的碑石中曾发展过乘法表、平方表和立方表。在几何学方面,他们已能运用商高定理(勾2+股2=弦2)。为了计算不规则形状的田地面积,他们把它分成长方形、三角形、梯形等许多块,分别计算,然后得出总和。巴比伦人还推算出圆周率为3(埃及数学家求出派为3.16),并且在立体几何学上解决了像测量截顶角锥体体积等问题。

四、建筑和雕刻

公元前400年代中期,在苏美尔地区已出现了城市和神庙的建筑。塔庙是苏美尔建筑的基本形制,苏美尔各城邦都把塔庙作为城市建筑的中心。塔庙是用土砖筑成的供神殿堂,奠于层级的土台之上。到乌尔第三王朝时,代表当时建筑技术成就的建筑物是乌尔大塔庙,完成于公元前22世纪左右,遗址至今犹存地面。乌尔大塔庙由四级上塔组成,底层62.5米,宽43米。各层表面用烧砖,内层用生砖的土坯彻成,各级塔门都筑成园屋顶拱门。这种建筑技法日后成为两河流域建筑共有的特色,普遍用于神庙和宫殿建筑。乌尔大塔高的正面设有宏伟的梯道,可直达最上层的神殿。四级土塔表面砖色不同,最下层呈黑色,代表阴间,第二层呈红色,代表人间,第三层呈青色,代表天堂,最上层呈白色,代表太阳。各层地面都种有奇花异草。除了塔庙之外,还有王官、陵墓等建筑,王宫也建于高大的台基上。

在雕刻艺术方面,苏美尔阿卡德时期的雕刻作品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古朴风格。如著名的《鹫碑》(图见前),是拉格什王战胜温玛城的纪念碑,这块石碑以浮雕表现拉格什王率领步兵前进,刻划出拉格什士兵队列整齐,士气高昂的情景,古朴之中亦富于生气。另一雕刻杰作是《纳拉木辛的胜利石柱》,为纪念阿卡德王纳拉木辛率大军战胜山地部落而作。整个浮雕以国王为中心,以向上的步伐表现出胜利者的威武雄姿。但就总体来说,苏美尔阿卡德时期的雕刻艺术,在表现人物技法方面,还比较单调、刻板,留传下来的雕刻作品多显得粗陋,千篇一律。

古巴比伦王国时期的《汉谟拉比法典》石柱柱头浮雕,表现汉谟拉比虔诚地站在端坐的太阳神沙马什面前,接受王权标的场面(图见前)。雕刻艺术手法熟练,线条刚劲、朴实,配以刻工精细的碑文,成为古巴比伦最重要的一件艺术文物。

属于公元前8世纪的科尔萨巴德的亚述王宫,是萨尔贡二世时修建的。它是亚述诸王宫中得到比较充分发掘的一座,王宫建筑在城中央的砖铺的高大平台上,象是一座堡垒,高14米,占地约130立方米。全部王宫建筑拥有210间厅堂和30个院庭,砖彻为主。王宫大门十分雄伟壮丽,在两座白色高大方塔之间是一个包铜拱形大门。拱门顶部饰在琉璃砖和壁画,门口两边有成对排列整齐的石雕:人面狮身、鹫翼、牛脚怪兽大雕像。这是王宫的守护神,高约3.4米,雕刻十分精细,神态庄严,两眼炯炯有神,为西亚雕刻艺术之珍品。除上述装饰物外,王宫建筑物大部分没有外部装饰。有艺术装饰的主要是王宫内部厅堂。这里饰以着色的浮雕、壁画和彩色琉璃砖、特别是著名的亚述浮雕,这种浮雕刻在巨大的石板上,镶于庭院屋宇墙壁这下,多表现为国王出征、狩猎和宫庭日常生活等题材。这些浮雕中刻画人物的技法比较呆板、拘谨,唯动物表现十分生动。

新巴比伦时代,建筑艺术发展到最高水平。以巴比伦城、神庙和王宫为代表,标志着这一时期建筑的突出成就。巴比伦城和王宫建得更加壮丽。这一时期最有名的建筑是王宫里的“空中花园”。公元前3世纪初的巴比伦历史家贝鲁苏斯说:“他(指尼布甲尼撒)在宫中建立起巍峨的石台,他精心地在这里重现山区景色,在层层高台上种植各种树木,使其外观完美,建成所谓空中花园,因为他的妻子生长于米底,对山区环境饶有深情。”由于两河流域缺石材,建筑多用砖、土为材料,不能象埃及的金字塔和神庙那样耐久。只是凭着近代的考古发掘,人们对古代两河流域的建筑才有了比较具体的了解。

另外,新巴比伦时期的浮雕艺术以彩色琉璃砖镶成的图案最为壮观。例如,巴比伦城的伊丝塔尔城门上和塔楼墙上,琉璃砖镶嵌着白色野牛、金黄色的蛇首龙浮雕,共575处。牛在巴比伦宗教里是天神阿塔的形象:蛇首龙与中国龙的形象完全不同,它是蛇首兽身,前肢为狮足,后肢为鹰爪,是巴比伦主神马尔都克的象征。整个浮雕画面黄白相间,充分表现了王宫的那种威严肃穆气氛。100年后,希罗巴多德来巴比伦游历时曾称赞说:“它的壮丽超过了世界上的任何城市。”此外,巴比伦城的“游行大道”两边墙面也饰以五色琉璃的雄狮图案,也颇为壮观。琉璃砖的发明可追溯到古巴比伦时期,到新巴比伦时达到全盛,普遍用于装饰王宫、神殿、陵墓墙面和门面,兼有形象华丽、威严之特色。深受人们的喜爱。琉璃砖工艺在波斯和阿拉伯时期仍继续流传,后从中亚传入中国,与中国的传统工艺结合起来,更有创新。例如,具有中国传统文化风格的“九龙壁”,可称是琉璃砖传入中国后的杰作。

波斯帝国的建筑在吸取两河流域和埃及的后果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建筑物一般都筑在高大的石台基上。居鲁士的墓就是建在六层石台基上的一座石屋。波斯王宫(图见前)也都建在高大的石台基上。王宫的台基和墙壁上常用石浮雕作为装饰,也有以琉璃砖镶成的图案作墙壁的装饰的。波斯王宫中的殿堂往往有许多高大的石柱。从这些王宫的遗址还可以看出当时建筑的宏伟和劳动人民的智慧。

同其他世界文明古国一样,上古西亚的文化对后世产生了许多影响。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西亚人民在当代世界上一定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字数太多了,发网址吧: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6775082.html?si=3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3462850.html?si=2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0092699.html?si=1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4351581.html?si=4

我来补充一下相关历史地图
http://muxiang37.blog.163.com/prevAlbumsInUser.do?albumId=_fks_EdULSB9wGwgy5_Lck9BIAw==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6775082.html?si=3

网上下载


关于《世界古代史》第五章 古代西亚 的问题
(3)荷马史诗记载的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希腊史称作"荷马时代",因荷马史诗而得名。(4)古风时代是指公元前8~6世纪希腊地区在爱琴文明灭亡后重新普遍出现国家的时期,也就是城邦的时代。2、古希腊历史:(1)爱琴文化时代:公元前20—12世纪,爱琴文化包括克里特文化和迈锡尼文化。 重要事件:...

请简述古代西亚地区复杂更替的文明进程
约公元前4000年 苏美尔人定居美索不达米亚。根据考古资料,当时苏美尔人处在原始社会解体阶段。 公元前3200年 “东方的拉丁语”楔形文字在两河流域形成。两河流域缺乏木材和石料,但有取之不尽来自两河冲积平原上的粘性泥土,苏美尔人将之制成泥版,用芦苇做成的书写工具在上面刻字或画图,形成的...

请你列举一下古代西亚人在科学上取得的成就。(至少两项)
1、巴比伦人有丰富的代数知识,许多泥书板中载有一次和二次方程的问题,他们解二次方程的过程与今天的解法、公式法一致。此外,他们还讨论了某些三次方程和含多个未知量的线性方程组问题。2、古代巴比伦人是具有高度计算技巧的计算家,其计算程序是借助乘法表、倒数表、平方表、立方表等数表来实现的。

为什么古代西亚的文字叫“楔形文字”?
页”仅如我们现在的袖珍小字典一样。比如在亚述王宫中发现的小书仅仅长约6.5厘米,宽3.5厘米。各种泥版文书是古代西亚历史文化的珍贵记录,是历史工作者们刻意收集的史料。我们现在读到的关于古代西亚的历史,差不多都是根据楔形文字材料恢复起来的。以上就是古代西亚的文字叫“楔形文字”的原因。

关于古西亚文明的一道历史题求高人解答~!
关于古西亚文明的一道历史题求高人解答~! 50 一道已知题目但不知道答案的其摸考试题目,求高人解答。拜谢!题目如下:简述古代西亚频繁更迭的文化类型及其内在关系,说一说古代西亚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一道已知题目但不知道答案的其摸考试题目,求高人解答。拜谢!题目如下:简述古代西亚频繁更迭的文化类型及其...

西亚有哪一些文明古国
苏美尔人建立的城市国家(如阿卡德):古代西亚两河流域南部塞姆语系的阿卡德人奴隶制国家。约公元前 2371 年由萨尔贡一世所建 。萨尔贡一世在位期间(约前2371 ~ 约前2316 ),创建常备军,对外进行扩张。在东方征服埃兰的一些城邦,在西方一度征服幼发拉底河中游的马里和叙利亚古国埃布拉,打开通往地中海...

古代西亚的亚述、赫梯帝国、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是现在那些国家...
阿卡德人最强大的时候统一了巴比伦尼亚,还将势力范围延伸到了黎巴嫩.苏美尔人则一直是在城邦混战阶段,最强大的乌尔第三王朝的势力也没超越美索不达米亚 巴比伦城位于今天巴格达附近,古巴比伦帝国是阿摩利人建立的,势力范围主要还在美索不达米亚,新巴比伦帝国是迦勒底人建立的,势力范围直到埃及边境 ...

谁晓得古代西亚北非那带的国家?
【赫梯人】赫梯国发源于小亚细亚东部的高原山区,在哈利斯河(今名克泽尔河)上游一带。这里的原始居民称为哈梯人,他们既非闪米特人,也与古代其他民族没什么关系。约公元前2000年代,一支属于印欧人的涅西特人迁人此地,与当地的哈梯人逐渐同化,形成了赫梯人,他们说的赫梯语的主要成份是涅西特语。【...

古代西亚国家就指古巴比伦啊?那么两河流域具体指什么?能帮忙理一下它们...
古代西亚国家不一定指古巴比伦,古代是个很宽泛的概念,况且西亚不止巴比伦一个国家,仅巴比伦存在的时候就有亚述、埃什嫩、伊新、拉尔萨、马里等城邦。两河流域指的是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在今天伊拉克境内,是古巴比伦的主要领土范围。

西亚历史的古代西亚文明史 神话体系
苏美尔Sumer(阿卡德)系列: 安努(众神之首的第一大神,主宰一切。主神庙在乌鲁克Uruk)Enlil恩利勒(开天辟地创造世界,维持人间秩序的人间之神,苏美尔的民族神。主神庙在尼普尔Nippur。)恩基(又名埃阿,水神,智慧之神。性格复杂微妙,主宰地府。是埃利都的保护神。)Inanna伊南娜(月神,爱与生育之...

新龙县13523755691: 想知道关于古代西亚、非的各国历史 -
施垄十味: 古代西亚是人类社会最早进入文明的地区.古代西亚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过相当重要的影响. 一、文字 古代西亚最大的文化成就之一...

新龙县13523755691: 古代西亚国家发展的脉络,脉络是什么?
施垄十味: 古代两河流域历史发展的脉络公元前4000年代末,苏美尔人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公元前3000年代初,苏美尔城邦林立,争霸战争此起彼伏.公元前3000年代中后期,...

新龙县13523755691: 亚述国的产生发展灭亡经过?
施垄十味: 亚述 古国名. 亚述 古代西亚奴隶制国家.位于底格里斯河中游.公元前三千年代中叶,属于闪米特族的亚述人在此建立亚述尔城,后逐渐形成贵族专制的奴隶制城邦.公...

新龙县13523755691: 古西亚文明简介? -
施垄十味: 古代西亚是人类社会最早进入文明的地区.古代西亚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过相当重要的影响. 一、文字 古代西亚最大的文化成就之一是楔形文字的发明.早在乌鲁克文化期(公元前3500...

新龙县13523755691: 古时的亚述国是何时灭亡的?如题,另外,亚述国是在现在的哪一带?是
施垄十味: 古代西亚奴隶制国家.位于底格里斯河中游.公元前三千年代中叶,属于闪米特族的亚述人在此建立亚述尔城,后逐渐形成贵族专制的奴隶制城邦.公元前十九到前十八世...

新龙县13523755691: 中国,西亚,非洲,欧洲最早出现的人类文明是在是么时间?其名称是什?
施垄十味: 古中国,公元前2070年,四大发明;古巴比伦,公元前3500年,“泥板书”,《汉谟拉比法典》,以月亮的阴晴圆缺作为计时标准,把一年划分为12个月,共354天,并发明闰月,放置与太阳历相差的11天.把一小时分成60分,以7天为一星期.还会分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和解一元二次方程,发明了10进位法和16进位法.他们把圆分为360度,并知道π近似于3.甚至会计算不规则多边形的面积及一些锥体的体积.古埃及,公元前3200年,金字塔;古印度,公元前2300年,所谓阿拉伯数字实际上起源于印度,只是通过阿拉伯人传播到西方而已.公元前6世纪,在古代印度还产生了佛教.“种姓制度”.

新龙县13523755691: 古代西亚是哪个国家? -
施垄十味: 西亚是指阿拉伯半岛及波斯湾到地中海之间的区域,主要包括地中海的塞浦路斯、地中海东岸的以色列、叙利亚、约旦、黎巴嫩、阿富汗、巴勒斯坦,高加索山区诸国、伊朗高原以及阿拉伯半岛诸国.土耳其的国土跨越亚、欧两大洲,有时也会...

新龙县13523755691: 世界古代文明y有哪些? -
施垄十味: 我觉得我们世界上古史课上讲的比较全面. 英国史学泰斗汤因比认为共分为26个文明:希腊文明、叙利亚文明、伊朗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代中国文明、米诺斯文明、苏美尔文明、赫梯文明、巴比伦文明、埃及文明、安第四文明、墨西哥文...

新龙县13523755691: 谁晓得古代西亚北非那带的国家? -
施垄十味: http://baike.baidu.com/view/163776.htm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