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习俗作文不知道这么写,急需

作者&投稿:大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秋节的习俗作文500字怎么写~

  吃芋头

  中秋食芋头,则寓意辟邪消灾,并有表示不信邪之意。清乾隆《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剥鬼而食之,大有钟馗驱鬼的气概,可敬。


  吃田螺

  至于中秋食田螺,则在清咸丰年间的《顺德县志》有记:“八月望日,尚芋食螺。”民间认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据分析,螺肉营养丰富,而所含的维生素A又是眼睛视色素的重要物质。食田螺可明目,言之成理。但为什么一定要在中秋节特别热衷于食之吃。有人指出,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无小螺,因此,肉质特别肥美。是食口螺的最佳时节。如今在广州民间,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间,都有炒田螺的习惯。

  吃南瓜

中秋佳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了.
  赏月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 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吃月饼
  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其它中秋节的习俗
  中国地缘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建宁,中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县人过中秋,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姑.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这个习俗是源于月饼中藏有反元杀敌讯息的传说.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当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这固然与农事有关,但民间还有一则流传广泛的传说:1279年,蒙古贵族灭了南宋,建立元朝,对汉人进行了残酷的统治.马发据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惨遭屠杀.为了不忘胡人统治之苦,后人就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以此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中秋夜烧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还要用砖块砌成,约占塔高的1/4,然后再用瓦片叠砌而成,顶端留一个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点火燃烧,燃料有木、竹、谷壳等,火旺时泼松香粉,引焰助威,极为壮观.民间还有赛烧塔规例,谁把瓦塔烧得全座红透则胜,不及的或在燃烧过程倒塌的则负,胜的由主持人发给彩旗、奖金或奖品.据传烧塔也是元朝末年,汉族人民反抗残暴统治者,于中秋起义时举火为号的由来.
  江南一带的民间在中秋节人习俗也是多种多样.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桂浆”,取名自屈原《楚辞·少司命》“援北方闭兮酌桂浆”.桂浆,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妇女手巧,把诗中的咏物,变为桌上佳肴. 南京人合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
  明初南京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筑朝月楼,皆供人赏月,而以游玩月桥者为最.人们在明月高悬时,结伴同登望月楼、游玩月桥,以共睹玉兔为乐.“玩月桥”在夫子庙秦淮河南,桥旁为名妓马湘兰宅第,这夜,士子聚集桥头笙箫弹唱,追忆牛渚玩月,对月赋诗,故称此桥为玩月桥.明亡后,渐渐衰落,后人有诗去:“风流南曲已烟销,剩得西风长板桥,却忆玉人桥上坐,月明相对教吹箫”.长板桥,即原先的玩月桥. 近年来,南京夫子庙已重新修葺,恢复明清年间的一些亭阁,疏浚河道,待到中秋佳节时,就可结伴同来领略此地的玩月佳趣了.
  江苏省无锡县中秋夜要烧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有月宫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江西省吉安县在中秋节的傍晚,每个村都用稻草烧瓦罐.待瓦罐烧红后,再放醋进去.这时就会有香味飘满全村.新城县过中秋时,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悬挂通草灯,直至八月十七日止.
  安徽省婺源中秋节,儿童以砖瓦堆一中空宝塔.塔上挂以帐幔匾额等装饰品,又置一桌于塔前,陈设各种敬“塔神”的器具.夜间则内外都点上灯烛.绩溪中秋儿童打中秋炮.中秋炮是以稻草扎成发辫状,浸湿后再拿起来向石上打击,使发出巨响并有游火龙的风俗.火龙是以称草扎成的龙,身上插有香柱.游火龙时有锣鼓队同行,游遍各村后再送至河中.
  四川省人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打粑、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有的地方也点桔灯,悬于门口,以示庆祝.也有儿童在柚子上插满香,沿街舞动,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县中秋节祭土地神、扮演杂剧、声乐、文物,称为“看会”.
  在北方,山东省庆云县农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称为“青苗社”.诸城、临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坟祭祖.冠县、莱阳、广饶及邮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节宴请佃户.即墨中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山西省潞安则在中秋节宴请女婿.大同县则把月饼称为团圆饼,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  
  河北省万全县称中秋为“小元旦”,月光纸上绘有太阴星君及关帝夜阅春秋像.河间县人认为中秋雨为苦雨,若中秋节下雨,当地人则认为青菜必定味道不佳.
  陕西省西乡县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安排佳宴.不论贫富,必食西瓜.中秋有吹鼓手沿门吹鼓,讨赏钱.洛川县中秋节家长率学生带礼物为先生拜节,午饭多于校内聚餐.
  一些地方还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习俗.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外,还有香港的舞火龙、安徽的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晋江的烧塔仔、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传说之三——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中秋佳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了.
  赏月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 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吃月饼
  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其它中秋节的习俗
  中国地缘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建宁,中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县人过中秋,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姑.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这个习俗是源于月饼中藏有反元杀敌讯息的传说.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当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这固然与农事有关,但民间还有一则流传广泛的传说:1279年,蒙古贵族灭了南宋,建立元朝,对汉人进行了残酷的统治.马发据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惨遭屠杀.为了不忘胡人统治之苦,后人就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以此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中秋夜烧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还要用砖块砌成,约占塔高的1/4,然后再用瓦片叠砌而成,顶端留一个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点火燃烧,燃料有木、竹、谷壳等,火旺时泼松香粉,引焰助威,极为壮观.民间还有赛烧塔规例,谁把瓦塔烧得全座红透则胜,不及的或在燃烧过程倒塌的则负,胜的由主持人发给彩旗、奖金或奖品.据传烧塔也是元朝末年,汉族人民反抗残暴统治者,于中秋起义时举火为号的由来.
  江南一带的民间在中秋节人习俗也是多种多样.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桂浆”,取名自屈原《楚辞·少司命》“援北方闭兮酌桂浆”.桂浆,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妇女手巧,把诗中的咏物,变为桌上佳肴. 南京人合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
  明初南京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筑朝月楼,皆供人赏月,而以游玩月桥者为最.人们在明月高悬时,结伴同登望月楼、游玩月桥,以共睹玉兔为乐.“玩月桥”在夫子庙秦淮河南,桥旁为名妓马湘兰宅第,这夜,士子聚集桥头笙箫弹唱,追忆牛渚玩月,对月赋诗,故称此桥为玩月桥.明亡后,渐渐衰落,后人有诗去:“风流南曲已烟销,剩得西风长板桥,却忆玉人桥上坐,月明相对教吹箫”.长板桥,即原先的玩月桥. 近年来,南京夫子庙已重新修葺,恢复明清年间的一些亭阁,疏浚河道,待到中秋佳节时,就可结伴同来领略此地的玩月佳趣了.
  江苏省无锡县中秋夜要烧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有月宫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江西省吉安县在中秋节的傍晚,每个村都用稻草烧瓦罐.待瓦罐烧红后,再放醋进去.这时就会有香味飘满全村.新城县过中秋时,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悬挂通草灯,直至八月十七日止.
  安徽省婺源中秋节,儿童以砖瓦堆一中空宝塔.塔上挂以帐幔匾额等装饰品,又置一桌于塔前,陈设各种敬“塔神”的器具.夜间则内外都点上灯烛.绩溪中秋儿童打中秋炮.中秋炮是以稻草扎成发辫状,浸湿后再拿起来向石上打击,使发出巨响并游火龙的风俗.火龙是以称草扎成的龙,身上插有香柱.游火龙时有锣鼓队同行,游遍各村后再送至河中.
  四川省人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打粑、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有的地方也点桔灯,悬于门口,以示庆祝.也有儿童在柚子上插满香,沿街舞动,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县中秋节祭土地神、扮演杂剧、声乐、文物,称为“看会”.
  在北方,山东省庆云县农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称为“青苗社”.诸城、临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坟祭祖.冠县、莱阳、广饶及邮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节宴请佃户.即墨中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山西省潞安则在中秋节宴请女婿.大同县则把月饼称为团圆饼,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  
  河北省万全县称中秋为“小元旦”,月光纸上绘有太阴星君及关帝夜阅春秋像.河间县人认为中秋雨为苦雨,若中秋节下雨,当地人则认为青菜必定味道不佳.
  陕西省西乡县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安排佳宴.不论贫富,必食西瓜.中秋有吹鼓手沿门吹鼓,讨赏钱.洛川县中秋节家长率学生带礼物为先生拜节,午饭多于校内聚餐.
  一些地方还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习俗.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外,还有香港的舞火龙、安徽的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晋江的烧塔仔、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

  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传说之三——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各地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佳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了。

  赏月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 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吃月饼

  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其它中秋节的习俗

  中国地缘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建宁,中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县人过中秋,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姑。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这个习俗是源于月饼中藏有反元杀敌讯息的传说。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当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这固然与农事有关,但民间还有一则流传广泛的传说:1279年,蒙古贵族灭了南宋,建立元朝,对汉人进行了残酷的统治。马发据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惨遭屠杀。为了不忘胡人统治之苦,后人就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以此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中秋夜烧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还要用砖块砌成,约占塔高的1/4,然后再用瓦片叠砌而成,顶端留一个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点火燃烧,燃料有木、竹、谷壳等,火旺时泼松香粉,引焰助威,极为壮观。民间还有赛烧塔规例,谁把瓦塔烧得全座红透则胜,不及的或在燃烧过程倒塌的则负,胜的由主持人发给彩旗、奖金或奖品。据传烧塔也是元朝末年,汉族人民反抗残暴统治者,于中秋起义时举火为号的由来。

  江南一带的民间在中秋节人习俗也是多种多样。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桂浆”,取名自屈原《楚辞•少司命》“援北方闭兮酌桂浆”。桂浆,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妇女手巧,把诗中的咏物,变为桌上佳肴。 南京人合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

  明初南京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筑朝月楼,皆供人赏月,而以游玩月桥者为最。人们在明月高悬时,结伴同登望月楼、游玩月桥,以共睹玉兔为乐。“玩月桥”在夫子庙秦淮河南,桥旁为名妓马湘兰宅第,这夜,士子聚集桥头笙箫弹唱,追忆牛渚玩月,对月赋诗,故称此桥为玩月桥。明亡后,渐渐衰落,后人有诗去:“风流南曲已烟销,剩得西风长板桥,却忆玉人桥上坐,月明相对教吹箫”。长板桥,即原先的玩月桥。 近年来,南京夫子庙已重新修葺,恢复明清年间的一些亭阁,疏浚河道,待到中秋佳节时,就可结伴同来领略此地的玩月佳趣了。

  江苏省无锡县中秋夜要烧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有月宫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江西省吉安县在中秋节的傍晚,每个村都用稻草烧瓦罐。待瓦罐烧红后,再放醋进去。这时就会有香味飘满全村。新城县过中秋时,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悬挂通草灯,直至八月十七日止。

  安徽省婺源中秋节,儿童以砖瓦堆一中空宝塔。塔上挂以帐幔匾额等装饰品,又置一桌于塔前,陈设各种敬“塔神”的器具。夜间则内外都点上灯烛。绩溪中秋儿童打中秋炮。中秋炮是以稻草扎成发辫状,浸湿后再拿起来向石上打击,使发出巨响并有游火龙的风俗。火龙是以称草扎成的龙,身上插有香柱。游火龙时有锣鼓队同行,游遍各村后再送至河中。

  四川省人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打粑、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有的地方也点桔灯,悬于门口,以示庆祝。也有儿童在柚子上插满香,沿街舞动,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县中秋节祭土地神、扮演杂剧、声乐、文物,称为“看会”。

  在北方,山东省庆云县农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称为“青苗社”。诸城、临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坟祭祖。冠县、莱阳、广饶及邮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节宴请佃户。即墨中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山西省潞安则在中秋节宴请女婿。大同县则把月饼称为团圆饼,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

  河北省万全县称中秋为“小元旦”,月光纸上绘有太阴星君及关帝夜阅春秋像。河间县人认为中秋雨为苦雨,若中秋节下雨,当地人则认为青菜必定味道不佳。

  陕西省西乡县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安排佳宴。不论贫富,必食西瓜。中秋有吹鼓手沿门吹鼓,讨赏钱。洛川县中秋节家长率学生带礼物为先生拜节,午饭多于校内聚餐。

  一些地方还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习俗。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外,还有香港的舞火龙、安徽的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晋江的烧塔仔、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

  中秋节诗词选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水调歌头》

  (宋)苏东坡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太常引》

  (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

  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台湾民谣:

  《中秋旅思》

  孤影看分雁,千金念弊貂;故乡秋忆月,异国夜惊潮。

  手未攀丹桂,以犹卷缘蕉;登楼悲作赋,西望海天遥。

  《月夜思乡》

  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

  何处关山家万里,夜来枨触客愁多。

  《煎熬》

  夜深沉,明月高挂天正中,寂无声;睡眼朦胧,

  恍若梦中;生卧徘徊以不宁,故国家园萦脑中;

  苦煎熬,归去成空,如焚王衷

各地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佳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了。
  赏月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 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吃月饼

  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其它中秋节的习俗

  中国地缘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建宁,中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县人过中秋,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姑。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这个习俗是源于月饼中藏有反元杀敌讯息的传说。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当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这固然与农事有关,但民间还有一则流传广泛的传说:1279年,蒙古贵族灭了南宋,建立元朝,对汉人进行了残酷的统治。马发据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惨遭屠杀。为了不忘胡人统治之苦,后人就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以此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中秋夜烧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还要用砖块砌成,约占塔高的1/4,然后再用瓦片叠砌而成,顶端留一个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点火燃烧,燃料有木、竹、谷壳等,火旺时泼松香粉,引焰助威,极为壮观。民间还有赛烧塔规例,谁把瓦塔烧得全座红透则胜,不及的或在燃烧过程倒塌的则负,胜的由主持人发给彩旗、奖金或奖品。据传烧塔也是元朝末年,汉族人民反抗残暴统治者,于中秋起义时举火为号的由来。

  江南一带的民间在中秋节人习俗也是多种多样。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桂浆”,取名自屈原《楚辞·少司命》“援北方闭兮酌桂浆”。桂浆,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妇女手巧,把诗中的咏物,变为桌上佳肴。 南京人合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

  明初南京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筑朝月楼,皆供人赏月,而以游玩月桥者为最。人们在明月高悬时,结伴同登望月楼、游玩月桥,以共睹玉兔为乐。“玩月桥”在夫子庙秦淮河南,桥旁为名妓马湘兰宅第,这夜,士子聚集桥头笙箫弹唱,追忆牛渚玩月,对月赋诗,故称此桥为玩月桥。明亡后,渐渐衰落,后人有诗去:“风流南曲已烟销,剩得西风长板桥,却忆玉人桥上坐,月明相对教吹箫”。长板桥,即原先的玩月桥。 近年来,南京夫子庙已重新修葺,恢复明清年间的一些亭阁,疏浚河道,待到中秋佳节时,就可结伴同来领略此地的玩月佳趣了。

  江苏省无锡县中秋夜要烧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有月宫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江西省吉安县在中秋节的傍晚,每个村都用稻草烧瓦罐。待瓦罐烧红后,再放醋进去。这时就会有香味飘满全村。新城县过中秋时,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悬挂通草灯,直至八月十七日止。

  安徽省婺源中秋节,儿童以砖瓦堆一中空宝塔。塔上挂以帐幔匾额等装饰品,又置一桌于塔前,陈设各种敬“塔神”的器具。夜间则内外都点上灯烛。绩溪中秋儿童打中秋炮。中秋炮是以稻草扎成发辫状,浸湿后再拿起来向石上打击,使发出巨响并有游火龙的风俗。火龙是以称草扎成的龙,身上插有香柱。游火龙时有锣鼓队同行,游遍各村后再送至河中。

  四川省人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打粑、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有的地方也点桔灯,悬于门口,以示庆祝。也有儿童在柚子上插满香,沿街舞动,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县中秋节祭土地神、扮演杂剧、声乐、文物,称为“看会”。

  在北方,山东省庆云县农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称为“青苗社”。诸城、临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坟祭祖。冠县、莱阳、广饶及邮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节宴请佃户。即墨中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山西省潞安则在中秋节宴请女婿。大同县则把月饼称为团圆饼,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  

  河北省万全县称中秋为“小元旦”,月光纸上绘有太阴星君及关帝夜阅春秋像。河间县人认为中秋雨为苦雨,若中秋节下雨,当地人则认为青菜必定味道不佳。

  陕西省西乡县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安排佳宴。不论贫富,必食西瓜。中秋有吹鼓手沿门吹鼓,讨赏钱。洛川县中秋节家长率学生带礼物为先生拜节,午饭多于校内聚餐。

  一些地方还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习俗。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外,还有香港的舞火龙、安徽的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晋江的烧塔仔、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

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传说之三——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各地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佳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了。

  赏月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 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吃月饼

  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其它中秋节的习俗

  中国地缘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建宁,中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县人过中秋,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姑。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这个习俗是源于月饼中藏有反元杀敌讯息的传说。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当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这固然与农事有关,但民间还有一则流传广泛的传说:1279年,蒙古贵族灭了南宋,建立元朝,对汉人进行了残酷的统治。马发据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惨遭屠杀。为了不忘胡人统治之苦,后人就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以此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中秋夜烧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还要用砖块砌成,约占塔高的1/4,然后再用瓦片叠砌而成,顶端留一个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点火燃烧,燃料有木、竹、谷壳等,火旺时泼松香粉,引焰助威,极为壮观。民间还有赛烧塔规例,谁把瓦塔烧得全座红透则胜,不及的或在燃烧过程倒塌的则负,胜的由主持人发给彩旗、奖金或奖品。据传烧塔也是元朝末年,汉族人民反抗残暴统治者,于中秋起义时举火为号的由来。

  江南一带的民间在中秋节人习俗也是多种多样。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桂浆”,取名自屈原《楚辞•少司命》“援北方闭兮酌桂浆”。桂浆,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妇女手巧,把诗中的咏物,变为桌上佳肴。 南京人合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

  明初南京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筑朝月楼,皆供人赏月,而以游玩月桥者为最。人们在明月高悬时,结伴同登望月楼、游玩月桥,以共睹玉兔为乐。“玩月桥”在夫子庙秦淮河南,桥旁为名妓马湘兰宅第,这夜,士子聚集桥头笙箫弹唱,追忆牛渚玩月,对月赋诗,故称此桥为玩月桥。明亡后,渐渐衰落,后人有诗去:“风流南曲已烟销,剩得西风长板桥,却忆玉人桥上坐,月明相对教吹箫”。长板桥,即原先的玩月桥。 近年来,南京夫子庙已重新修葺,恢复明清年间的一些亭阁,疏浚河道,待到中秋佳节时,就可结伴同来领略此地的玩月佳趣了。

  江苏省无锡县中秋夜要烧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有月宫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江西省吉安县在中秋节的傍晚,每个村都用稻草烧瓦罐。待瓦罐烧红后,再放醋进去。这时就会有香味飘满全村。新城县过中秋时,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悬挂通草灯,直至八月十七日止。

  安徽省婺源中秋节,儿童以砖瓦堆一中空宝塔。塔上挂以帐幔匾额等装饰品,又置一桌于塔前,陈设各种敬“塔神”的器具。夜间则内外都点上灯烛。绩溪中秋儿童打中秋炮。中秋炮是以稻草扎成发辫状,浸湿后再拿起来向石上打击,使发出巨响并有游火龙的风俗。火龙是以称草扎成的龙,身上插有香柱。游火龙时有锣鼓队同行,游遍各村后再送至河中。

  四川省人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打粑、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有的地方也点桔灯,悬于门口,以示庆祝。也有儿童在柚子上插满香,沿街舞动,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县中秋节祭土地神、扮演杂剧、声乐、文物,称为“看会”。

  在北方,山东省庆云县农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称为“青苗社”。诸城、临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坟祭祖。冠县、莱阳、广饶及邮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节宴请佃户。即墨中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山西省潞安则在中秋节宴请女婿。大同县则把月饼称为团圆饼,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

  河北省万全县称中秋为“小元旦”,月光纸上绘有太阴星君及关帝夜阅春秋像。河间县人认为中秋雨为苦雨,若中秋节下雨,当地人则认为青菜必定味道不佳。

  陕西省西乡县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安排佳宴。不论贫富,必食西瓜。中秋有吹鼓手沿门吹鼓,讨赏钱。洛川县中秋节家长率学生带礼物为先生拜节,午饭多于校内聚餐。

  一些地方还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习俗。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外,还有香港的舞火龙、安徽的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晋江的烧塔仔、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

  中秋节诗词选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水调歌头》

  (宋)苏东坡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太常引》

  (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

  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台湾民谣:

  《中秋旅思》

  孤影看分雁,千金念弊貂;故乡秋忆月,异国夜惊潮。

  手未攀丹桂,以犹卷缘蕉;登楼悲作赋,西望海天遥。

  《月夜思乡》

  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

  何处关山家万里,夜来枨触客愁多。

  《煎熬》

  夜深沉,明月高挂天正中,寂无声;睡眼朦胧,

  恍若梦中;生卧徘徊以不宁,故国家园萦脑中;

  苦煎熬,归去成空,如焚王衷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关于节日起源有很多种说法,也有很多关于这天的传说和传统。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四大传统节日。“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为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 中秋节从2008年起被国务院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地质工业之光:李四光
2009年09月09日 16:19经济观察报【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0条

李四光

1953年底,毛邀请了李四光到中南海菊香书屋。周恩来先分析了我国石油生产的形势,除在玉门开采的少量石油外,国家不得不用不太宽裕的外汇进口石油。毛此时接话说:“一切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如果确确实实缺少天然石油,就需要考虑走发展人造石油或从油母页岩中提取石油的道路。”

“主席、总理,我认为我国天然石油的前景是很好的”,李四光并不同意中国贫油。他概括说,有利的生油条件是:有比较广阔的低洼地区,曾长期以浅海或面积较大的湖水所淹没;低洼地区的周围曾经有大量的生物繁殖,在水中也要有极大量的微生物繁殖;要有适当的气候;要有陆地上经常输入大量的泥、沙到浅海或大湖里。

李四光对毛泽东等人说:“只要具备了这些条件,不管是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不管是海相、陆相,都可以形成石油。”他还具体提出,关键的问题是要抓紧做好全国范围的石油地质勘查工作,找几个希望大、面积广的可能含油区,作为勘探开发基地。

随后,中央政府就李四光的建议作出了两项重大决定:由陈云副总理具体组织推动进行全国范围内的找油工作,改变偏于“西北一隅”(以玉门为中心)的局面;地质部和中国科学院参与全国找油工作,并规定地质部从1955年起负责全国的石油天然气普查工作,李四光任石油普查委员会主任。



李四光原名李仲揆,1889年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一个贫寒人家,自幼就读于其父李卓侯执教的私塾,14岁那年告别父母,独自一人来到武昌报考高等小学堂。

1904年7月,16岁的李四光被当时清政府选送到日本学习。他在填写护照时,误在姓名一栏里填了年龄“十四”,因无钱再买一张表格,他抬头看见墙上的题字“光被四表”,遂将“十”字改成“李”字,后面加了一个“光”字。

在日本,学习造船机械的李四光接受了革命思想,成为同盟会中年龄最小的会员。孙中山赞赏李四光的志向说,“年纪这样小就要革命,很好,有志气。”还送给他八个字:努力向学,蔚为国用。

1910年,李四光从日本学成归国。武昌起义后,他被委任为湖北省军政府理财部参议,后又当选为湖北实业部部长。但不久袁世凯上台,革命党人受到排挤,李四光再次离开祖国,到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师从地质大家包尔顿,从此走上地质科学研究道路。

1918年底至1920年初,国内地质学的创始人之一丁文江随梁启超一行七人赴欧洲考察,同时作为民间团体和政府顾问列席巴黎和会。此间,丁文江正与北大校长蔡元培商议振兴国内地质学研究,却一直苦于北大该专业师资的薄弱。

为此,丁专程去英国找到当时正在伯明翰大学攻读地质学的李四光,希望他学成后回国教书。1918年,李四光获得硕士学位决意回国效力。不久,他便接到了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发来的聘书。

回国后,李四光开始担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系主任,主讲岩石和高等岩石学,边教书,边进行科研工作。1928年又到南京担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后当选为中国地质学会会长。他带领学生和研究人员常年奔波野外,跋山涉水,足迹遍布国内山川,并先后数次赴欧美讲学、参加学术会议和考察地质构造。

1949年秋,新中国成立在即,正在国外的李四光被邀请回国任政协委员。得到这个消息后,他立即做好了回国准备。这时,伦敦的一位朋友打来电话,告知国民党政府驻英大使接到密令,要他公开发表声明拒绝接受政协委员职务,否则就要被扣留。

此时,李四光只身离开伦敦来到法国。两周后,李的夫人许淑彬接到李四光来信,说他已到了瑞士与德国交界的巴塞尔。夫妇二人在巴塞尔买了从意大利开往香港的船票,于1949年12月启程秘密回国。



回到中国的李四光不久便被委以重任,担任了新政府首任地质部部长,后来还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全国科联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1953年,新中国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但国内“工业血液”石油却十分短缺,而“中国贫油论”、“东北贫油论”是当时国内外流行的观点。

上世纪20年代,美孚石油公司的克拉普和菲尔乐曾花了300万美元在陕北打了七口井,无功而返。斯坦福大学的布莱克威尔德教授曾在我国进行地质调查,1922年他在 《美国矿冶工作师学会会报》发文说,中国是一个贫油的国家。国内许多论著也随声附和这种观点。

“要进行建设,石油是不可缺少的,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没有石油都转不动啊!”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说,中央政府迫切希望对国家的石油储备心中有底,以便制定合理的中国能源政策。

1955年1月,地质部召开了第一次石油普查工作会议。在研究分析了已有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李四光着重组织研究了8个地区情况,确定先以准噶尔盆地、吐鲁番盆地、柴达木盆地、鄂尔多斯[16.41 -0.49% 股吧 研报]与六盘山、四川盆地和华北平原6个地区为重点,成立了5个石油普查大队,同时组织力量于1955年下半年开展松辽平原、广西百色盆地、滇中地区地质踏勘工作。

经过3年全国石油普查后,李四光主持决定加强东部地区找油工作,并独创性地提出 “到新华夏构造体系的坳陷带找油”的方针。

而这些坳陷带,主要部分是华北平原与东北平原,而其东则是中国的渤海、黄海和东海。很快,地质部调动部属物探局人马,实行战略大转移,从华北入手,到东北地区,再到渤海地区。

1957年秋,地质部党组将西部的石油普查力量调往上述3个地区进行会战。

由于东部的华北和松辽两大平原普遍为第四纪所覆盖,地表地质工作困难,李四光采纳了苏联物探专家建议,要求在地质工作之前先开展综合地球物理调查,并于1956年初组织了中匈合作地震队(即地质测探队,在鄂尔多斯地区工作),于1957年调到东北地区开展找油工作。

李四光的“物探先行”的决策,在日后的找油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958年7月9日至11月1日,松辽石油勘探局的钻井队首先在盆地东北斜坡地区,即安达县任民镇以东14km处钻了第一口基准井——松基1井,井深1879m,钻穿了白垩系地层,到达盆地基底的古老岩层上,但却一无所获。

同年8月,钻井队又在盆地东南部的隆起区构造打了松基2井,遇到了一套致密的下白垩系地层,仅见到了少量的油气显示。

或许是前面两次的无功而返,让接下来松基3井井位的确定,出现了多种意见和争论。有人主张把松基3井定在西部泰康 (现杜尔波特蒙古族自治县)附近的隆起上;也有人主张把井位定在西南部的开通地区,这种说法的理由是急需了解深部地层。

1958年9月,石油部和地质部组织松辽勘探的有关技术人员联合召开会议,经过反复论证分析,李四光最终同意松基3井井位定在大同镇高台子隆起上。石油部的主要官员也赞成找油大的方向是对的,但建议要定下井位还需进一步收集资料。

为此,松辽石油勘探局从地质部长春物探大队拿到了最新地震剖面图,经分析对比,证实了(含油气)地质构造的存在。于是,他们于9月下旬再次向石油部呈报了松基3井井位的补充依据。

10月份,松辽石油勘探局基准井研究大队队长钟其权等人,到黑龙江明水县长春物探大队驻地了解大同镇地区新的地震成果。地震队在现场提交了大同镇高台子地区的地震构造图,图中清楚地表明高台子构造的确是一个大型隆起带上的局部圈闭。

根据这一新的资料,钟其权等人对原定松基3井井位做了小的移动,定在高台子与小西屯之间,随后又到现场进行踏勘,在井位处立下了木桩为据。

时任石油工业部副部长康世恩特别强调,第三口基准井对松辽盆地的突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指出:重力、磁力、地震资料都是第二性的,要找出油来还要靠打井,“要真正看看地下是什么东西。”

1959年的大年初四,地质部、石油部的部长们聚集在地质部副部长何长工家开会。时任石油部副部长的康世恩对何长工说:“现在看来松辽很有希望,我们准备在这个地区大干一场!”石油部长余秋里则手指着松辽盆地地质图做了一个斩钉截铁的手势:“我们打算用3年的时间攻下松辽!”

4月11日,松基3井由松辽石油勘探局32118钻井队开钻。9月7日开始下提捞筒抽汲,8日在捞出的水中发现有油气味和油花。以后几天,随着捞出液量的增多,开始见到较多的原油。

这一情况使井队和试油组的专家们大为欣喜,大家想先了解一下这口井的出油能力,决定暂停捞水,转而准备采取深层捞油求产能的措施。康世恩当日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去电:只准捞水不准捞油,一定要捞个水落油出。

9月26日上午,液面恢复到井口并开始外溢原油,经测试原油日产量13.02吨。

经过多年的努力,地质部和石油部终于在国庆10周年前突破一个大型油气田——大庆油田。

从1976年原油年产量突破5000万吨后的27年中,大庆油田产量一直维持高产。



学术界曾对“李四光发现石油”有些许争议,但中国地质科学院院士赵文津几年前在一篇长文中提出李四光在发现大庆油田的过程中的五点重大作用:向党和国家领导人正式阐述了中国地下有很丰富的油藏,驳斥了“中国贫油论”;具体组织推动进行全国范围内的找油工作,改变了找油工作偏于 “西北一隅”的局面;具体主持从1955年开始的全国石油天然气普查,在找油方面发挥了作用;地质部按照李四光关于 “到新华夏构造体系的坳陷带找油”的指示,到东部地区找油,并开展工作;重视地震勘探的重要性,将在鄂尔多斯组建的中匈合作地震队,转入到东北地区找油。

事实上,李四光的作用也在国家领导人口中得到了高度评价。1964年12月,周恩来在第三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大庆油田是根据我国地质专家独创的石油地质理论进行勘探而发现的”。而这一独创,正是李运用新华夏构造体系理论指导找油。

发现大庆油田之后,李四光指挥石油队伍南下,沿新华夏系沉降带向华北、江汉和北部湾推进,相继发现了胜利、大港和江汉等油田。此间,李四光亲自选定华北、江汉平原的突破点和关键井位并打出高产油流。

李四光还十分注重和经常指导大西北、苏北乃至西藏等地的找油工作,派出柴达木石油调查队伍并发现了冷湖油田;他力主在塔里木盆地寻找古生代油田,皆取得重大突破,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国当时石油资源匮乏的问题。

在陆地上指挥发现多个大油田的李四光,断言中国的“海上石油远景在东海”。

而此后中国海洋地质工作者20多年的调研,也用事实证明了李的断言。据测算,我国近海大陆架上,渤海北部湾、珠江口、莺琼、南黄海、东海共六大沉积盆地,经勘探石油资源量在90~180亿吨之间,这六大盆地中东海盆地最大,不仅石油资源丰富,天然气也居六大盆地之首,达3.5亿立方米。一经开采,这将是世界最大的油气田之一。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李四光一直关心着铀矿地质的开展,多次听取找铀队伍汇报、指导工作。根据其独创的地质力学理论,李四光对找铀前景持乐观态度,并指出:“一是要找富集带,二是要便于开采。……在我国主要是在几个东西带上。”

循着李四光的思路,覃慕陶、吴磊伯等经过艰苦工作,找到了“211”特大型铀矿床。到“二五”末,我国已发现一系列铀矿床,铀产量已能保证我国核工业发展需要。

李四光晚年还极大地关注地震研究。他经常分析大量的观察资料,还多次带兵深入实地考察地震的预兆。逝世的前一天,他还恳切地对医生说:“只要再给我半年时间,地震预报的探索工作就会看到结果的。”

1971年4月29日凌晨,李四光的动脉瘤破裂,被送往北京医院抢救,不治,享年82岁


关于中秋节的作文600字
作文如下:中秋节是农历的八月十五,又被称为月夕,月节,传统风俗有:祭月,赏月,拜月,观潮,燃灯,猜谜,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为什么要有这个中秋节呢?因为中秋节的神话传说是嫦娥奔月,后羿常在月下摆酒席,而嫦娥奔月的那天正是八月十五,所以,这天又被称为中秋节。相传月宫里有一个人...

中秋风俗作文500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秋风俗作文500字2 中秋节,每到这个节日我们就可以与家人共赏...

中秋节四年级作文
也讲了中秋的一些习俗是从哪里来的等等我所不知的知识。 这就是我们家过的中秋,我们过得很开心也非常有意义! 中秋节四年级作文11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最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 在中秋节这一天,妈妈总会做又大又圆的月饼给全家人吃。当然,今年也不例外,我站在一旁,看着妈妈那娴熟的手法,不一会儿...

中秋节作文800字优秀范文
中秋节作文800字优秀范文8篇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中秋节作文800字优秀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秋节作文800字优秀范文篇1 又迎来了中秋节,依我们这儿的习俗,我我们会买许多食品供拜月娘。...

秋节作文怎么写四百字左右
秋节作文怎么写四百字左右如下:月已圆,人欢聚,同举杯,共欢庆!家乡明月爱无限,他乡皓月也多情!齐欢唱,同颂今宵明月!歌传万里,祝福彼此频传!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到了。这天是中秋节,是一个万家团圆的日子。九月,秋高气爽,瓦蓝的天空一碧如洗,是那般明净,那般高远。秋风送爽,也卷起...

关于中秋节风俗的作文 500字
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建宁,中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县人过中秋,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姑。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这个习俗是源于月饼中藏有反元杀敌讯息的传说。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

中秋节作文600字初二
那么你有什么中秋节作文呢?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有关于中秋节作文600字初二,希望你喜欢。 #284226 中秋节作文600字初二1 大家都知道,中秋节是个团圆的日子,可是,今年的中秋,不像往年那么温馨了。因为...

过中秋节300字满分作文精选
  生活中一些难忘的经历就可以通过作文记录下来,中秋佳节将至,你知道该怎么写关于中秋节的文章吗?我收集并整理了“过中秋节300字满分作文精选”,相信您可以学习借鉴。 过中秋节300字满分作文精选(篇一)   又快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了,看着家里各式各样的月饼,我心想最近连连下雨,不知道能不能看到圆...

中秋节的习俗作文
成年人们常抢硬的。捧着手中的月饼,仰望夜空中的明月,依偎在家人身边,才明白月饼即月亮,月饼即乡愁,月饼即亲情。也有一些人因工作繁忙不能与亲人团圆,无法拥抱苦苦等候的父母,无法品尝那饱含情意的月饼。两地分隔,节日的氛围便淡了许多。但是人生旅途中,遭遇挫折时,家始终是最安全的港湾。

中秋节作文300字以上10篇优秀
吃着月饼,听妈妈念叨着:“不知你爸爸出差在外有没有吃月饼?”看着那圆圆的皎洁的月亮,我不由得想起了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诗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 秋节作文300字七 从古到今,中秋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每逢中秋,我们家总要叫上亲朋...

石台县18683673134: 中秋节的习俗作文300字怎么写 -
商初唯爱: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

石台县18683673134: 中秋节的习俗600字作文 -
商初唯爱: 中秋作文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在这天,人们坐在月亮下赏月光、吃月饼.这不,趁着今天是中秋节,我们一家也开始赏月光、吃月饼了. 我们全家人围站在阳台上,把大团圆月饼分成几块,分着吃.这时,我望向了远处的月亮.虽...

石台县18683673134: 中秋节习俗作文怎么写
商初唯爱: 关于中秋节习俗的作文: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国相传已久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在这一天,人们都要吃月饼,因为月饼象征着快乐、美满、和谐. 关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经过我上网调查,还有这样一段动人的传说.相传,七仙女(化名小...

石台县18683673134: 中秋节的习俗作文250字 -
商初唯爱: 早晨,我从床上起来,看了一下日历,啊!今天既然是中秋节.我马上吃完了早饭坐在电视前,兴奋地看着中秋的节目……晚上,我吃完饭,就和爸爸妈妈一块去阳台赏月.金灿灿的晚霞好迷人呀,有点像一只也来赏月的狼.我看着看着,这只...

石台县18683673134: 关于中秋的习俗,我想写点文章? -
商初唯爱: 中秋佳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了.赏月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

石台县18683673134: 关于中秋节习俗的作文 -
商初唯爱: 中秋节是中华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八月十五日是月圆之夜,也是赏月、吃月饼的日子.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美妙的传说呢! 传说,古代有一个叫后羿的人,他们那时天上有十个太阳,后羿看见生灵涂炭,于是下决心射日.他拉弓搭箭一口气射...

石台县18683673134: 中秋节风俗作文300字 -
商初唯爱: 今天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节又叫团圆节.在外乡的人们有时间都会赶回家和家人团聚. 吃过晚饭,我们就早早地来到阳台赏月.天空灰蒙蒙的,连月亮的影子也看不见,这时,妈妈正忙得不亦乐乎,终于把月饼、菱角和各种各样...

石台县18683673134: 中秋节来历和风俗作文
商初唯爱: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

石台县18683673134: 中国传统中秋节习俗作文
商初唯爱: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古时有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故称“月夕”或“祭月节”.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国传...

石台县18683673134: 中秋节的习俗作文6oo字 -
商初唯爱: 中秋节的习俗盼望已久的中秋佳节终于到了,人们兴高采烈,以各种节目形式来欢度这个传统节日.这天刚好是我叔叔的生日,大家一起在酒店里聚餐,庆祝生日,共度佳节.来到酒店门口,哗!那里人山人海,连泊车的位子都没有了,人们...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