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商鞅立杆与信赏必罚的事吗?

作者&投稿:昌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是商鞅立杆与信赏必罚?~

商鞅是战国中期卫国人,姓公孙,名鞅。秦孝公时被封在商地,所以历史上称他为商鞅。
公元前361年,秦国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为了把国家治理好,下决心发奋图强,网罗天下人才,就发布了一道命令,只要能想办法使秦国富强起来,不管他是秦国人还是别的国家的人,就封他做大官。
秦孝公的这一号召,吸引了不少有才干的人,在卫国并未得到重用的商鞅到了秦国,通过宠臣景监见到了秦孝公。商鞅初次见到秦孝公,尽管他侃侃而谈,谈了好久,却得不到赏识。后来商鞅不断的进说,才逐渐使秦孝公相信商鞅的学说,任他为左庶长,责成商鞅制定变法的命令。命令制定好以后尚未公布,商鞅怕老百姓对新法不相信,就叫人在国都的南门外竖立了3丈长的一根木头,布告老百姓说:有谁能把这根木头移到北门去,就赏给他10两金子。一时间,城南门聚集了很多人,大家议论纷纷。老百姓大概不相信钱会这么好赚,所以没有一个人来搬。
商鞅见无人敢搬,又说:“能够搬移的,奖给他50两金子。”这时人群中有一个人大概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把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马上赏给这个人50两金子,以表示不欺骗老百姓,取信于民。在取得群众的信任之后,商鞅便把新法公布了。
这则故事,一直被后世传为佳话,唐代著名文学家刘禹锡还以此为题材作诗颂扬过商鞅。商鞅的以奖励农耕、富国强兵为基本政策的变法所以会取得成效,与他主张立法要公平,强调“信赏必罚”,取信于民,很有关系。
在这方面,还有一件事值得一提。商鞅取消贵族“刑不上大夫”的特权,不论平民、贵族,有功则赏,有罪则罚。当时很多人都不相信。有一次,秦国的太子极力反对新法,犯了法,人们都拭目以待,看商鞅怎么办。商鞅对秦孝公说:“国家的法令,人人都要遵守,如果上头的人不遵守而不受到处罚的话,下面的人对朝廷的人就不信任了。太子犯法,他的师傅应当受罚。”于是,商鞅坚持“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即拿太子的师傅公子虔和公孙贾开刀,一个割掉了鼻子,一个在脸上刺字。在那种情况下,已是很不容易了,正因为商鞅动了真格,一些贵族、大臣都不敢反对新法了。因此,在他颁布变法措施后,“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1,为了显示国府说话算话了。
2,为变法铺路。
3,我商鞅要在秦国做官了。
4,有一个对自己比较好的故事流传。

商鞅是战国中期卫国人,姓公孙,名鞅。秦孝公时被封在商地,所以历史上称他为商鞅。

公元前361年,秦国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为了把国家治理好,下决心发奋图强,网罗天下人才,就发布了一道命令,只要能想办法使秦国富强起来,不管他是秦国人还是别的国家的人,就封他做大官。

秦孝公的这一号召,吸引了不少有才干的人,在卫国并未得到重用的商鞅到了秦国,通过宠臣景监见到了秦孝公。商鞅初次见到秦孝公,尽管他侃侃而谈,谈了好久,却得不到赏识。后来商鞅不断的进说,才逐渐使秦孝公相信商鞅的学说,任他为左庶长,责成商鞅制定变法的命令。命令制定好以后尚未公布,商鞅怕老百姓对新法不相信,就叫人在国都的南门外竖立了3丈长的一根木头,布告老百姓说:有谁能把这根木头移到北门去,就赏给他10两金子。一时间,城南门聚集了很多人,大家议论纷纷。老百姓大概不相信钱会这么好赚,所以没有一个人来搬。

商鞅见无人敢搬,又说:“能够搬移的,奖给他50两金子。”这时人群中有一个人大概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把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马上赏给这个人50两金子,以表示不欺骗老百姓,取信于民。在取得群众的信任之后,商鞅便把新法公布了。

这则故事,一直被后世传为佳话,唐代著名文学家刘禹锡还以此为题材作诗颂扬过商鞅。商鞅的以奖励农耕、富国强兵为基本政策的变法所以会取得成效,与他主张立法要公平,强调“信赏必罚”,取信于民,很有关系。

在这方面,还有一件事值得一提。商鞅取消贵族“刑不上大夫”的特权,不论平民、贵族,有功则赏,有罪则罚。当时很多人都不相信。有一次,秦国的太子极力反对新法,犯了法,人们都拭目以待,看商鞅怎么办。商鞅对秦孝公说:“国家的法令,人人都要遵守,如果上头的人不遵守而不受到处罚的话,下面的人对朝廷的人就不信任了。太子犯法,他的师傅应当受罚。”于是,商鞅坚持“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即拿太子的师傅公子虔和公孙贾开刀,一个割掉了鼻子,一个在脸上刺字。在那种情况下,已是很不容易了,正因为商鞅动了真格,一些贵族、大臣都不敢反对新法了。因此,在他颁布变法措施后,“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秦孝公任用公孙鞅变法

秦国走向富强吗

战国初年,周王室的统治已经名存实亡了,主宰天下的战国七雄不断地进行兼并战争,都想统一天下。如何加强实力呢?出路只有一条,就是改革。当时各国纷纷进行改革,秦国也是其中之一。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他决心改变秦国的落后形象。当时有个卫国人公孙鞅,欲展才学,他见到孝公的求贤令后,就投秦一试。秦孝公见公孙鞅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便封他为左庶长,统令变法事宜。

公孙鞅的变法措施很快获得了秦孝公的首肯。公元前356年,公孙鞅的变法令正式公布了。新法一公布,就遭到了旧贵族势力的强烈反对,因为他们的许多特权都被剥夺了。大臣甘龙、杜执公开与公孙鞅论战,其他反对派也到处攻击新法。公孙鞅面对贵族们的挑战毫不退缩,他命人把反对派统统抓起来,在渭水河边一次就砍了700多颗人头,血水把河水都染红了。这样一来,再也没人敢公开跳出来反对新法了。

秦孝公任用公孙鞅变法,不过20来年的时间,秦国就从一个荒蛮之邦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富强的国家。老百姓男耕女织,粮食布帛渐渐多了,社会秩序也好得多,出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升平局面。

公元前340年,公孙鞅率军攻占了魏国的都城安邑,为了表彰公孙鞅的功绩,秦孝公将商邑一带的15座城池封给了他,称他为商侯。因此,以后人们也管公孙鞅叫商鞅。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不慎患重病,不治而亡,其子秦惠文王继位。秦惠文王为报商鞅当年给他定罪的仇,下令以“谋反”罪逮捕商鞅,并以“车裂”刑法处死了商鞅。




立木为信与烽火戏诸侯对比
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五十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来将木头扛到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而在:“立木为信”的地方,早在400年以前,却曾经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

商鞅立木取信主要内容20字?
指说到做到,言而有信。商鞅叫人在 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命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的,就赏十两 金。”正在大伙儿议论纷纷的时候,人群中有一个人跑出来,说:“我来试试。”他说着,真的把木头扛起来就走,一直搬到北门。 商鞅立刻派人传出话来,赏给扛木头的人五...

商鞅南门立木“立木取信”一事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立木取信”商鞅立木建信是战国时期发生在秦国的一个事件。当时商鞅变法推出新法令,生怕民众不信任,放了一根木头在城墙南门,贴出告示如有人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十金,众人皆不信。直到将赏金提升至五十金,才有一壮士将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如约赏给了他五十金。商鞅想以此建立政策权威并取信于民...

商鞅变法时,为取信于民,采用的方法是什么
商鞅变法时,为取信于民,采用的方法是“立木赏金“。商鞅变法开始推行革新时,为了取信于民,他派人在城中竖立一木,并告知:“谁人能将之搬到城门,便赏赐十金。”秦民无人敢信,后加至五十金,于是有人扛起木头搬到城门,果然获赏五十金,从此宣示与开展孝公变法,史称“徙木立信”。用来比喻言...

立木为信的故事
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

立木取信?
此举取得了商鞅对民众的信心,终于商鞅公布了变法的法令。”要说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课本上的标准答案一定是这样: 为政者要说到做到,取信于民,法律和政策才能得到很好地贯彻。穗积陈重给出不同的答案: 法之威力,其根基乃社会价值,“信赏必罚”这般,不过乃令人信服其威力之方法而已。如徙...

商鞅立木建信的经过
商鞅见没有人来搬木头,于是,把奖金提升到五十金。我滴个乖乖,这五十金要是到手立马飞升“万元户”啊!果然,有位壮士经不住金钱的诱惑,将木头搬到北门!商鞅也如约赏给他五十金!商鞅这一招“金钱的诱惑”不仅成功的取得了民众的信心,也为变法新法令成功铺路!这次事情史称“商鞅立木建信”!当...

商鞅立木取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

商鞅立木建信的介绍
商鞅立木建信是战国时期发生在秦国的一个事件。当时商鞅变法推出新法令,生怕民众不信任,放了一根木头在城墙南门,贴出告示如有人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十金,众人皆不信。直到将赏金提升至五十金,才有一壮士将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如约赏给了他五十金。商鞅想以此建立政策权威并取信于民,也称鞅徙...

《史记》中商鞅立木建信如何翻译啊
译文: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还没公布,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在国都集市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有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十两银子。百姓对此感到奇怪,不敢去搬。又说“能搬木头的人赏五十两银子”有一个人搬了木头,就给了他五十两银子,用来表明没有欺骗(百姓)。最后颁布了...

都匀市18629255288: 商鞅立木为信说的是个什么故事?
驷炎生血: 商鞅立木为信说的是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还没公布,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在国都集市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说有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十两银子.百姓对此感到奇怪,不敢去搬.商鞅知道老百姓还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赏金提到五十两.没有想到赏金越高,看热闹的人越觉得不近情理,仍旧没人敢去扛.正在大伙儿议论纷纷的时候,人群中有一个人跑出来,说:“我来试试.”他说着,真的把木头扛起来就走,一直搬到北门.商鞅立刻派人传出话来,赏给他五十两银子.这件事立即传了开去,轰动了秦国.老百姓说:“左庶长的命令不含糊.” 商鞅知道,他的命令已经起了作用,就把他起草的新法令公布了出去.秦国自从商鞅变法以后,农业生产发展了,军事力量也强大了.

都匀市18629255288: 诚信商鞅什么? -
驷炎生血: 诚信:商鞅立木为信. 简介: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起草了一个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就先叫人在 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命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的,就赏十两金子.”不一会...

都匀市18629255288: 商鞅南门立木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说说理由 -
驷炎生血: “立木取信”:商鞅在南门立木悬赏扛木者,从而取得老百姓对朝廷的信任,便于新法的施行.孝公十三年(前356年)和十九年(前350年)商鞅先后两次实行变法,变法内容为“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开始推行革新时,为了取信于民,他派人在城中竖立一木,并告知:“谁人能将之搬到城门,便赏赐十金.”秦民无人敢信,后加至五十金,于是有人扛起木头搬到城门,果然获赏五十金,从此宣示与开展孝公变法,史称“徙木立信”.北宋王安石,在一首称赞商鞅的诗中以“一言为重百金轻”,来比喻言出必行的重要.

都匀市18629255288: 求关于诚信的故事 -
驷炎生血: 朋友,你好, 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 商鞅起草了一个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就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命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的,就赏十两黄金.” 不一会,南门口围了...

都匀市18629255288: 商鞅为什么要在都城南门竖一根木头,并设奖励 -
驷炎生血: 商鞅变法时为了取信于民, 就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 下命令说: “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就赏十两金子. ”但没人去做.商鞅知道老百姓还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赏金提到五十两.这时人群中有一个人说:“我来试试. ”他说着,真的把木头扛起来就走, 一直搬到北门. 商鞅立刻派人赏给扛木头的人五十两黄金.这件事立即传了开去,一下子轰动了秦国上下.后来,商鞅变法得到了群众的信任.

都匀市18629255288: 立木取信
驷炎生血: 立木取信,源自商鞅为了变法采取的南门立木. 公元前361年,秦国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决心发愤图强,首先搜罗人才.他下了一道命令,说:“不论是秦国人或者外来的客人,谁要是能想办法使秦国富强起来的,就封他做官.” 秦孝公这...

都匀市18629255288: 商鞅南门立木一事为什么会引起轰动. -
驷炎生血: 立木取信,取信于人民. 这个消息立刻在全城引起了轰动.人们纷纷涌向南门,拥在大木柱的四周.大家七嘴八...商鞅“立木取信”一事在全国上下引起了很大的震动.1、商鞅对秦孝公说:“一个国家要富强,必须注意农业,奖励将士;要打算把国家治好,必须有赏有罚.有赏有罚,朝廷有了威信,一切改革也就容易进行了.”2、在古代为的是讲究诚信,也就是古代人所说的人无信不立.人在其位,官员说话和命令必须执行,所以说这做法简洁实用.

都匀市18629255288: 小象商鞅立木故事500字 -
驷炎生血: 公元前361年,秦国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决心发愤图强,首先搜罗人才.他下了一道命令,说:“不论是秦国人或者外来的客人,谁要是能想办法使秦国富强起来的,就封他做官.” 秦孝公这样一号召,果然吸引了不少有才干的人.有一个...

都匀市18629255288: 商鞅为什么要在南门立木 -
驷炎生血: 商鞅南门立木,是想让大家都知道他商鞅言出必行.他所说的话一定会实现.这有利于他以后的变法实施.使百姓都相信他,支持他的变法.

都匀市18629255288: 是立木取信还是立木设愚 -
驷炎生血: 中国古代有个立木取信的故事,说的是战国时秦国公孙鞅在变法前怕百姓不信任,于是在国都的集市南门立下一根长三丈的木杆,下令说有百姓能把木头搬移到北门去就赏给二百两银子.百姓们感到此事很古怪,没人敢动手去搬移木头.公孙鞅...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