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只是一名宦官,为何有魏忠贤不死,大明不亡的说法?

作者&投稿:赏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何历史上会流传魏忠贤不死,明朝不会亡的说法?~

这个说法其实是后来的崇祯皇帝说的。
大家都知道魏忠贤是一个奸臣,当初要不是他,明朝也不会被搞得乌烟瘴气,百姓民不聊生,而当时的统治者最讨厌这样的人,所以在登基后不久,就下令将他斩杀了,但是他却后悔了。我们都知道魏忠贤是一名宦官,当时他利用自己的权利将朝廷的财力基本上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可以说是富可敌国,这样的人很贪婪,但是却将政治上的事情打理的井井有条,他将边防上边的关系处理的很好。我们都知道在明朝的时候,其实战争是很多的,朝廷经常会与周边的国家发生战争,但是因为魏忠贤当时还在,周边的国家的人并不敢有什么大作为。

魏忠贤虽然是一个宦官但却也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他知道什么才是对自己最好的。他贪财,他也知道这样做是不好的,君王始终有一天会盯上自己,所以他就尽可能的重用武臣,让一些能征善战的臣子们去与周边的国家的人打仗,虽然国家的百姓过的不是很好,但是他们还是能够免受战争的疾苦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要多亏了魏忠贤。

而崇祯皇帝在登基之后很快找到借口除掉了魏忠贤,而明朝也很快灭亡了,所以他十分后悔,觉得如果不是他这么冲动杀掉魏忠贤的话,国家也不可能会这么快灭亡。不过这些到底是不是崇祯皇帝说的话我们也不得而知,也许是后人说的呢。毕竟一传十,十传百,最后假的都会穿成真的了。不过魏忠贤如果真的还在世的话,明朝也许真的能够存活的长久一点也说不定。

我们都知道,在历史上无论是哪个朝代都是一样地,都会经历建立到发展再到衰败这样的一个阶段,明朝自然也不会例外了,在明朝后面的几代君王之中,许多皇帝不理朝政,最终由清朝将明朝取而代之。然而在历史上却一直有魏忠贤不死,大明王朝不会灭亡这样的说法呢?这不死违背了朝代发展的自然定律了吗?

我认为是过高地估计了魏忠贤的实力。
魏忠贤是明朝后期一位权倾朝野的宦官了,在他手里掌握着朝中的大权的时候,许多朝中的一品大臣和皇帝的子嗣们都依附于他。现在的一些历史学家都在说正是由于明朝后期魏忠贤掌握着国家的权力,这样才导致后金进贡的步伐有所延缓。但我认为不大可能,一个太监怎么能有这么大的本事呢?

相反魏忠贤反而是个祸根。
天启年间,后金进入飞速发展的时期,那个时候明王朝中魏忠贤正在对东林党进行进行挑战,一步步的培养自己的党羽。明朝也在魏忠贤的专权之下变得越来越腐朽,此时努尔哈赤正在一步步蚕食明王朝周边的领土,政权已经有了很大的规模。

崇祯皇帝在接手明朝政权的时候已经是千疮百孔,纵使他励精图治渴望恢复明朝的基业,复兴大明王朝,但漏洞已经很大了,很难补上了。而这个漏洞的来源很大一部分就是魏忠贤,间接上魏忠贤是导致了明朝灭亡的。

为何说魏忠贤不死明朝不亡,魏忠贤有这么大能力吗 ,其实原因显而易见



明朝的灭亡,跟奸臣魏忠贤当然有一定的关系,翻开史书,展现在眼前的三百六十年前并不是一个强大光辉的王朝。这个曾经把成吉思汗的子孙逐回漠北的庞大帝国在长达两百多年的统治中一直显得步履蹒跚。

而它的皇帝高度集权、文官控制武将、太监监军和锦衣卫制度更是为后世所诟病。在经历了神宗、光宗和嘉宗三朝的混乱之后,等到1627年崇祯皇帝继位的时候,内忧外患的明王朝已是风中纸鹞。在个当时时间是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封建王朝已经在一步步走向灭亡。 崇祯虽然“在位十七年,不逸声色,忧勤惕厉,殚心治理”,却最终留给后人“一个并非亡国之君的亡国悲剧”。


明朝的灭亡固然是数十年腐败达于极点的政治措施所积累造成的,然而,崇祯本人多疑和刚愎的性格却分明是加剧明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因素。 崇祯和袁崇焕的性格冲突是导致皇太极反间计成功个原因。而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崇祯“用人不专,任而不信”的性格才是根本原因。也正是他的这种性格,使得风雨飘摇的明王朝最终走到就尽头。 


不过明熹宗天启皇帝一直很宠信魏忠贤,死时对魏给出了很高的认可,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魏具有犀利的全局掌控能力,这一点是崇祯不具备的。崇祯的能力可以应付一般的危机,但明末的危机过于重大,超过了崇祯的能力。而从历史表现分析,魏忠贤可以应付明末的多重危机。



明朝后期有点类似君主立宪制了,好几任皇帝不理朝政,都是让内阁和宦官机构管理,而崇祯上台后打破了这个格局,而且崇祯本人多疑,没有担当,喜欢甩锅,虽然勤政,但反而造成下面的人出工不出力,加之清洗魏党,把和魏忠贤有交集的官员全部弃之不用,让东林党上台把持朝政,间接废除了工商税,把税金压力转嫁农户,最后恶性循环。明末其实有好几次转机的机会,都是因为崇祯自己的个人原因而放弃的,比如和与后金和谈,对叛军未赶尽杀绝,不肯南迁,就是死要面子,但凡魏忠贤在,让他做决断,出了事甩锅给他便是,崇祯就是选择性障碍。做的几次选择都是错的。就治国敛财而言,崇祯不及魏忠贤。而且魏忠贤谋得是权和才不是国。论用人也比崇祯强上不少。

当时明朝国库穷的老鼠来了都得哭啊,,拖欠边关将士好几年的军饷了,武器铠甲更是残次品,当时东林党都是空谈而且个个富得流油,天启虽然不理朝政,但也知道这些文官都不可信所以就默认魏忠贤的所作所为了,魏忠贤虽然贪婪无度但也知道他的权势是皇帝给的魏忠贤权力再大他也是太监没有皇帝他什么都不是,大明要是没了他也跟着完蛋,所以也是拼了命的给朝廷捞银子就这么捞还欠着边关的军饷呢,而东林党却看不见这些东西只知道空谈,如果魏忠贤不死别的不说起码能压制这些东林党不敢太放肆,别的不说,就说关税吧,魏忠贤活着的时候是要收2成以上的,后来崇祯把魏忠贤杀了还裁撤了锦衣卫和东厂,这些税务收多少上报的时候这些文官是想写多少就写多少,皇上要是问起,他们有一大堆理由回复你,当时朝廷党争不断上下勾结就这么的崇祯成了聋子和瞎子在加上各地不是旱灾就是水灾各地农民起义关外还有建奴虎视眈眈,最终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崇祯自挂东南枝嗝屁了,明朝正式灭亡。

魏忠贤虽然只是一名宦官,但是权倾朝野,皇帝又偏心他,所以他的势力非常的大。




为什么有人说魏忠贤不死明朝不亡,这样的说法有道理吗?
但是冯梦龙在《燕都日记》中写得很清楚:“起复内臣曹化淳,密旨收葬魏忠贤遗骸。”“先有人伏内,通太监曹化淳弟曹二开门内应。”也就是说,曹化淳确实回乡了,但崇祯皇帝又把他叫来了。开门的并不是曹化淳本人,而是其弟弟“曹二”。不过这个书也有问题,比如说“化淳昔事忠贤”,这显然并非事实。再说...

魏忠贤是什么样的人?魏忠贤生平简介
此后魏忠贤一步步成为皇帝身边的红人,开始了他的掌权之路。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魏忠贤的生平,看看他是如何咸鱼翻身的。明朝末年时期,大太监魏忠贤的大名威震天下,他权倾朝野,专断国政,导致世人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直到崇祯帝即位,魏忠贤才被除掉。魏忠贤原本只是一个喜欢赌博,迷恋酒色的街头...

魏忠贤是个真太监还是假太监?
魏忠贤是真太监。魏忠贤少时家境贫穷,混迹于街头,不识字,但却懂得射箭与骑马,喜欢赌博,迷恋酒色, 魏忠贤经常和一群恶少年赌博,有次,他赌博大输后感到很苦恼,便恨而自宫,改姓名叫李进忠,因早与宫中太监熟识通融,谣传因此未净全身,仍有一粒睾丸。后来又改回原姓,得皇帝赐名为魏忠贤。魏...

历史上有名的宦官魏忠贤是如何把持朝政的?
魏忠贤是明朝末年的宦官,当时在位的是皇帝朱由校,魏忠贤敢自称“九千岁”,民间更是传言“只知有忠贤,不知有皇上”。接下来分析一下当时的情况。一、取得朱由校的信任 魏忠贤因为输光了钱财无法生活不得已才狠心进宫,由于天生就会巴结奉承,进宫后千方百计的接近朱由校,搭上了朱由校的奶娘客氏...

魏忠贤简介
魏忠贤简介 魏忠贤(1568年——1627年12月11日),别称魏四,原名李进忠。由才人王氏复姓,出任秉笔太监后,改名忠贤,表字完吾。明朝末期宦官。北直隶肃宁(今河北沧州肃宁县)人。魏忠贤,中国明朝末期宦官,原名李进忠,北直隶肃宁(今属河北滦南)人。出身于市井无赖,父母为街头杂耍艺人...

明朝宦官魏忠贤能一步步登上权利巅峰,他的贵人是谁
魏忠贤(1568年-1627年),明朝末期著名的宦官。曾出任司礼监秉笔太监,极受皇帝宠信,号称“九千岁”。在位期间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于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魏忠贤并不是他的本名,他一生中曾改过三个名字。他本名原叫魏四,因其在家排行老四。魏四年少时家境贫穷,整天混迹于街头...

魏忠贤,一个男人事业得志与覆灭
万历时入宫为宦官,后乃复姓,赐名忠贤。 魏忠贤是个官场异数。 作为河间肃宁(今河北省肃宁县)一户贫困人家的子弟,魏忠贤既不是富二代,也不是官二代。他甚至不识字,酷爱赌博,年轻时候为了逃避赌债经常东躲西藏。品行不好,基本上算是一个市井无赖。这样的一个人,究竟靠什么手段爬上高位,成为大明官场呼风唤雨的...

宦官魏忠贤是哪里人士?你知道吗?
自宫后改姓名叫李进忠,由才人王氏复姓,出任秉笔太监后,改回原姓,皇帝赐名为魏忠贤。明熹宗时期,出任司礼秉笔太监,极受宠信,被称为“九千九百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天启七年(1627)秋八月,朱由校驾崩,信王朱由检即位。朱由检素来熟知魏忠贤的...

魏忠贤是忠臣还是奸臣 魏忠贤的死和明朝有关系吗
自明代以来,宦官势力空前强大,前有明英宗、明宪宗时期的王振、汪直,后有明武宗、明熹宗时期的刘瑾、魏忠贤,他们个个都是当时朝堂内外红得发紫的人物。如若单拎出来,谁也说不准这四人究竟谁的权势更大。虽说比权势不好说,但比胆子大,魏忠贤称第二,恐怕没人敢称第一!魏忠贤作为四大宦官中最晚...

魏忠贤历史评价
魏忠贤少时家境贫穷,混迹于街头,不识字,但却懂得射箭与骑马,喜欢赌博,迷恋酒色,魏忠贤经常和一群恶少年赌博,有次,他赌博大输后感到很苦恼,便恨而自宫,改姓名叫李进忠,因早与宫中太监熟识通融,谣传因此未净全身,仍有一粒睾丸。后来又改回原姓,得皇帝赐名为魏忠贤。魏忠贤自万历年间被选入宫,隶属于太监孙暹,...

忻府区15068091620: 魏姓为什么没有魏忠贤 -
丰咐西罗: 各个姓氏的名人都没有坏人 魏忠贤(1568年-1627年12月11日),字完吾,北直隶肃宁(今河北沧州肃宁县)人,汉族,原名李进忠.由才人王氏复姓,出任秉笔太监后,改名魏忠贤.明朝末期宦官.明熹宗时期,出任司礼秉笔太监,极受宠信,被称为“九千九百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朱由检继位后,打击惩治阉党,治魏忠贤十大罪,命逮捕法办,自缢而亡,其余党亦被肃清.

忻府区15068091620: 明朝大宦官魏忠贤真的是十恶不赦的坏人吗 为什么很多史料证明魏忠贤于国有功? -
丰咐西罗: 魏忠贤的存在只是帝党对于文人势力存在的一种制衡,是为了防止一面势力过大,这就是他存在的价值,后来崇祯皇帝废了他,使得文人势力大增,其实也是一方面那些文臣怂恿崇祯皇帝去杀害魏忠贤的

忻府区15068091620: 魏忠贤为什么不反抗明朝太监魏忠贤权力高 -
丰咐西罗: 因为他是太监,中国自古儒家当道,士族大族是不会承认太监当皇帝的.没有士族的支持政权很难建立.在舆论上也不能立足.

忻府区15068091620: 中国最有权利的太监是谁? -
丰咐西罗: 最有权力,魏忠贤,9999岁,比万岁低一阶,可以想想他的嚣张.现在已经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太监了.

忻府区15068091620: 魏忠贤权势这么大,为什么这么容易就被年轻的崇祯干掉? -
丰咐西罗: 因为太监的权势是由皇帝给予的,如果没有皇帝,太监也就不算什么,太监就是皇帝的家奴.就像宰相门前七品官一样,本来一个家丁而已,无权无势,但是借助宰相的威信,其他官员不得不对他们礼敬有加,深怕他们在宰相耳边嚼舌根,坏了大好前程.真正让人害怕的是皇帝这个位置.想要拿掉太监,不就是皇帝一句话的事情么.

忻府区15068091620: 明朝崇祯皇帝朱由检, 为何不放过太监魏忠贤?
丰咐西罗: 我简单介绍一下魏忠贤,魏忠贤是中国古代著名奸臣之一,要说为什么朱由检不放过他原因很简单:你的权力太大了,打过了我皇帝的权力,所以我要保护自己的权利不让你威胁到我,而魏忠贤当时势力确实太大了,满朝文武都叫魏忠贤爷爷,魏忠贤被整后想过东山再起,当然朱由检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做人要做绝,就直接不给她留后路斩草除根.最后魏忠贤畏罪上吊.要想知道故事的详细内容建议你去看《明朝那些事》最后两本. 望采纳,谢谢

忻府区15068091620: 魏忠贤不死明朝不灭是真的吗 魏忠贤为什么不反抗 -
丰咐西罗: 明代对于宦官的控制还是很严格的,没有出现像唐朝那样的宦官专权严重的现象.来魏忠贤权力虽然大,但还是必须依靠皇帝的权力的,所以只要皇帝不自信任他了,他就无计可施了. 比如,他控制锦衣卫,锦衣卫是皇帝的亲卫,如果皇帝要锦衣卫杀魏忠贤的话,锦衣卫一定会执行的. 另外,崇祯皇帝利用刚上台的时候魏忠贤对他还不太防备的机会,做了充分的准备,加上魏忠贤的倒行逆施也引zd起了公愤,所以他的行动才会十分顺利.

忻府区15068091620: 魏忠贤到底是真太监还是假太监 魏忠贤最后怎么死的 -
丰咐西罗: 魏忠贤自宫之前,只生有一个女儿.谁知年过半百,竟一下子有了无数子侄儿孙,而且个个声名显赫.满朝文武,几乎全部投入魏家门下. 其他的都是干儿子! 电视里的东西基本都是假的!

忻府区15068091620: 为什么明朝官宦作乱 -
丰咐西罗: 明太祖本来限制宦官干涉朝政,有过严令.建文帝也遵守了但朱棣造反做上皇帝,太监的功劳很大,所以朱棣重用宦官.宦官可以读书,可以当官,并且还能派往全国各地做监督,监军,税官.有皇帝撑腰,能不牛吗?发...

忻府区15068091620: 明朝宦官魏忠贤,虽然历史上评价他是一个大奸臣,可是他也替国家做了很多好事,如减免苛捐杂税,制衡东林 -
丰咐西罗: 魏忠贤这个人,由于他和控制舆论的文官集团的矛盾,他的坏处被无限放大了.其实,魏忠贤在事关国家民族存亡的大事上,还是很讲原则的. 下面 百度上的 可以参考(1)皇太极猛攻锦州时,袁崇焕与监军纪用一起下令不许出战,任凭赵率...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