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人对雷电现象有怎样的认识?

作者&投稿:苑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人对雷电现象是怎么认识的?~

大自然中的雷电现象,早就引起了我国先民们的关注和研究,并被记载下来,从而大大地丰富了人们对电的认识,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我国古代对电现象的认识,是从雷电现象开始的。随后,在建筑物上设置了许多避雷装置,既有传统建筑的艺术魅力,也是电学领域的一个创举。

古代对雷电形成的原因也有认识。在汉代以前的书籍中,就已对许多发生过的雷电现象进行了记载,并对其形成的原因及其本质进行了探讨,先后提出过多种不同的解释。
东汉时期的王充在《论衡•雷虚篇》中也用类似的观点来解释雷电的成因。他明确指出:夏天阳气占支配地位,阴气与它相争,于是便发生碰撞、摩擦、爆炸和激射,从而形成雷电。
王充还用具体的实例来说明雷电就是火,驳斥了当时盛行的雷电为“天公发怒”之说。特别是他能把对各种物质现象的观察联系起来思考,并作出概括,反驳谬论,反映了一个无神论者的思考和判断。
唐代以后,人们关于雷电现象的成因又有了新的认识。唐代的孔颖达在《左传•疏》中说:“电是雷光”。
对于雷电的巨大威力,宋代理学家朱熹的解释更有趣,他说雷电是“阴阳之气,闭结之极,忽然迸散出”。用现在的物理语言表示,这就是说当阴阳二气的能量积累达到一定的极限值时,这些能量便会在极短的时间内爆发,于是就见到了闪电,听到了雷声。
元末明初思想家刘伯温在其著作《刘文正公集》中说道:“雷何物也?曰雷者,天气之郁而激发也,阴气团于阳,必迫,迫极而迸,进而声为雷,光为电。”这段话基本上是对前人关于雷电成因所作出的一系列解释的归纳性总结。

大自然中的雷电现象,早就引起了我国先民们的关注和研究,并被记载下来,从而大大地丰富了人们对电的认识,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我国古代对电现象的认识,是从雷电现象开始的。随后,在建筑物上设置了许多避雷装置,既有传统建筑的艺术魅力,也是电学领域的一个创举。

雷公和电母是神话传说中的一对天神。他们两人司掌天庭雷电。传说雷公视力差,难辨黑白;夫人电母寸步不离,捧着镜子,先行探照,明辨是非善恶后,雷公才行雷。

电母和雷公成了天生的一对。雷公面目狰狞,电母相貌端雅。雷公手持槌楔,电母手持双镜。他们一旦做法,就乌云密布,狂风大作,飞沙走石。

雷公投下一个大响雷,就会“轰隆”一声震耳巨响,恶人便身首异处。

传说雷公住在雷泽,他龙首人身,有一个硕大无比的肚子,他常常拍自己的肚子来娱乐。每拍一下,就会发出“轰轰”的雷声。

雷神因为自己肚子的特别之处被黄帝看中了,于是就被抓来做成一面大鼓。但没有了雷神也不行,黄帝就找了雷神的一个亲戚来充当他的角色。

这个新雷神皮肤的颜色好像朱砂,眼光灼灼如闪电,身上的毛和角有3尺长,形状好像一只猕猴。于是在后来的传说中,雷公最突出的特征就是猴脸和尖嘴,俗称“雷公脸”。

在这个神话中,一方面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现象最原始的认识;另一方面表达了人们惩恶扬善的愿望。而我国古代学者对于电的认识,恰恰就是从雷电现象开始的。

我国古代对雷电的认识由来已久。远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卜辞中,就已经出现了“雷”字。“雷”字最上面一横表示天,最长的一竖表示雨,里面的小点也是雨;下面的“田”字表示田野,由于当时实行的是“井田制”,所以写成了“田”。而整个“雷”字则表示下雨时,在田野上空发出的雷声。在西周时期的青铜器上,也已经出现了“电”字,繁体“电”字的上面是个“雨”字,下面是个“电”字。整个“电”字不但表示了人们在田野上空所见到的强烈闪光的形状,而且还表示了只有在下雨时才能够看到这种闪光。

虽然这里的“电”字是专指闪电,但是它已经向我们传递了这样一个科技信息:古代的先民们不但用文字的形式,形象地描画了闪电,而且还明确表示了它的出现与下雨有关。

古代对雷电形成的原因也有认识。在汉代以前的书籍中,就已对许多发生过的雷电现象进行了记载,并对其形成的原因及其本质进行了探讨,先后提出过多种不同的解释。

东汉时期的王充在《论衡•雷虚篇》中也用类似的观点来解释雷电的成因。他明确指出:夏天阳气占支配地位,阴气与它相争,于是便发生碰撞、摩擦、爆炸和激射,从而形成雷电。

王充还用具体的实例来说明雷电就是火,驳斥了当时盛行的雷电为“天公发怒”之说。特别是他能把对各种物质现象的观察联系起来思考,并作出概括,反驳谬论,反映了一个无神论者的思考和判断。

唐代以后,人们关于雷电现象的成因又有了新的认识。唐代的孔颖达在《左传•疏》中说:“电是雷光”。

对于雷电的巨大威力,宋代理学家朱熹的解释更有趣,他说雷电是“阴阳之气,闭结之极,忽然迸散出”。用现在的物理语言表示,这就是说当阴阳二气的能量积累达到一定的极限值时,这些能量便会在极短的时间内爆发,于是就见到了闪电,听到了雷声。

元末明初思想家刘伯温在其著作《刘文正公集》中说道:“雷何物也?曰雷者,天气之郁而激发也,阴气团于阳,必迫,迫极而迸,进而声为雷,光为电。”这段话基本上是对前人关于雷电成因所作出的一系列解释的归纳性总结。

对雷击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我国古代的学者们也曾做过详细的记载,并提出了他们通过仔细观察后所得出的分析结果。

从南北朝中期开始,直至明末清初,这方面的记载屡见不鲜。例如490年编撰的《南齐书•五行志》中就有记载:“雷震会稽山阴恒山保林寺,刹上四破,电火烧塔下佛面,而窗户不弄也。”

用今天的电学知识来分析,落雷时,云层与地面之间放电,佛面一般涂有金粉,是一层导体,强大电流通过时将产生高温使其发热以致熔化。

木制的窗户其绝缘性能一般都比较好,尤其是刷过油漆的窗户,如不遭受雨淋,一般不会遭受雷击而能保持原样。

北宋时期科学家沈括对上述类似现象的记载更为详细,他在《梦溪笔谈•神奇》中,记述了内侍李舜举家的房屋在遭受暴雷雷击以后,房屋各处都保持原样,只有墙壁和窗纸都变黑了,屋内木架上放置的各种器皿,其中有镶银的漆器,银全部熔化流在地面上,而漆器却没有被烧焦。

有一把质地很坚硬的钢A,在A鞘中熔为钢水,但A鞘却保持原样。于是沈括就用佛家的“龙火”与“人火”来解释这一奇特现象。

这里所谓的“龙火”实指雷火,意思是说雷火因为有水而更“炽”。沈括通过雷电对金石和草木作用的不同效果,实际上已经描述了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区别。

明代也有此类记载。明代末期科学家方以智根据这些记载,得出了这样的结论:“雷火所及,金石销熔,而漆器不坏。”这比前人讲得就更加明确了。

尖端放电也是一种常见的电现象。古代兵器多为长矛、剑、戟,而矛、戟锋刃尖利,常常可导致尖端放电发生,因而这一现象多有记述。

早在汉代,人们就已经开始对尖端放电现象进行观察记录了。《汉书•西域传》记载,金属制成的长矛尖端,在一定条件下有放电现象。

这个记载至少证明:我国至迟在东代,就已经观察到雷雨过程中的尖端放电现象,这比西方要早1600多年。

我国早在战国时期就可能知道雷击是可以避免的,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其时已经出现了用大青石建造的“避雷室”。

南北朝时期刘宋朝的盛弘之在《荆州记》中对此作过描述:“湖阳县,春秋蓼国樊重只国也。重母畏雷,为母立石室以避之,悉以文石为阶砌,至今犹存。”

古代人其实并不知道绝缘避雷的道理。他们建造石室,仅以为大青石坚固,不易为雷所劈裂罢了。但它表明,当时我国已经能采用适当的措施来躲避雷击了。

在《汉书•五行志》中,记有“文帝七年六月癸酉,未央宫东阙灾”、“太初元年,柏梁台灾”等数十条这样的记录。在柏梁台遭雷击后重建时,有个方士向汉武帝提出在屋顶设“鸱尾”的防雷击方法。

“鸱尾”就是在屋脊上安装一些由铜铁所制,状如牛角一样的金属尖端刺向天空的装置。

经过长达数千年的变化,“鸱尾”已有多种外形。有变为龙形物以铁制龙舌或龙须,龙尾刺向天空的;也有呈鸟鹊或雄鸡状。虽然这些安装在屋脊上的装饰物的外形都不尽相同,但是它们都有几条铁制尖端物刺向天空,这就是它们共同的特点。

除了“鸱尾”外,在我国古代的许多建筑物上还设置有各种动物形状的瓦饰,尤其是那些昂首向上伸舌并涂有一层金属涂料的吻兽,实际上已经起到了避雷的作用。

例如,江苏省高淳县固城湖西北有一“保圣寺塔”,建于239年,总高31.5米。塔顶就有4米高的铁制古刹,是由覆钵、相轮、宝葫芦等几部分组成。该塔长期以来虽多次损坏,却未遭雷击,看来塔顶铁刹也起了避雷的作用。

在我国古代的许多高大殿宇的建筑群中,常有所谓的“雷公柱”之类的设置,而这些设置通常是采用一些容易导电的材料直达地下,这实际上就是最原始的“避雷针”。

明代初期朱元璋定鼎金陵之后,曾派大臣到北京去捣毁元帝的旧宫。参与此事的工部侍郎萧询后来写有《故宫遗事》一书,记录了他当时在北京的见闻。

据该书记载,他在北京万寿山顶的广寒殿旁曾亲眼见到了金章宗所立的“镇龙铁杆”。

金章宗在“广寒殿”避暑时,由于夏天多雷,就不能不考虑位于山顶建筑物的防雷问题。铁杆上端的“金葫芦”呈尖端状,铁杆又使金葫芦和大地相通;因而所谓的“镇龙”,实际就是“避雷”。

萧询所见到的就是为“广寒殿”免遭雷击而建造的“镇龙铁杆”,这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避雷针”。其建造时间要比富兰克林发明的避雷针早数百年。




古代没有避雷针,房屋建筑多是木结构,那一般如何避雷?
他们通过自然界的一些现象发现,有的物品自带绝缘体质。比如说干燥的木头或者是石头之类的东西。当然,在古代并没有“绝缘体”这个概念,人们只是懵懂地察觉到,这些东西在遇到雷电的时候,不会受到雷电电击。人们领悟到,只要在修造房屋建筑的时候,使用雷电不能通过的材料,就会起到防雷的作用。这么多的...

为什么雷电会有电流?
《字汇》有「雷从回,电从申。阴阳以回薄而成雷,以申泄而为电」。在古籍论衡(Lun Heng,约公元一世纪,即东汉时期)一书中曾有关于静电的记载,当琥珀或玳瑁经摩擦后 便能吸引轻小物体,也记述了以丝绸摩擦起电的现象,但古代中国对于电并没有太多了解。 西元前600年左右,希腊的哲学家泰利斯(Thales 640-546B.C...

古代没有电,我们的古人是因为什么造了“电”字?
古人认为天地阴阳两极彼此碰撞后产生,在《左传》里有记载,电就是雷光,其光为电,其声为雷。因为自然现象很神奇,古人对无法解释现象都会给予一些神话性,所以雷电在我们古人眼里就是天神,还是专门惩罚恶人才有之神。雷公电母就是最好例子,古人对雷电觉着是一起伴随出现,有雷必有电,所以他们就把...

下雪天打雷是什么征兆 下雪打雷老人古人说法是什么
下雪天打雷是什么征兆:冬季打雷是出现暴雪的先兆。古人将节气中惊蛰的雷归为春雷,因此正月里出现的雷被归为“冬雷”。下雪打雷老人古人说法是什么:科学解释:雷电是对流云中的放电现象。在冬季,有时高空暖湿空气势力较强,当北方有较强冷空气南下时,暖湿空气被迫抬升,对流加剧,就会形成“雷打雪”...

中国古代对电现象的认识我国古代对电的认识,是从雷电及摩擦起电现象开始...
(1)云与大气摩擦使云带上电荷,这是云与大气之间的电荷发生转移,属摩擦起电现象;(2)佛面是导体,放电时有电流流过而烧坏,窗户是绝缘体,放电时没有电流流过从而烧不坏;(3)大意是:人们梳头时,头发随梳子飘起,头发变得蓬松,同时看到光和响声.故答案为:(1)电;荷摩擦起电;(2)...

闪电的速度是多少?
闪电本身是一种放电现象,也就是说闪电的速度是其中电子运动的速度,可能速度极快(最多每秒数公里到数百公里),但是远比光速(每秒30万公里)慢的。因为它们都是通过变化的电磁场来进行传播的,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就是光速,可见光是电磁波的一种。但电子在导体中的运动速度一般都大大低于光速,因为有物质...

立冬打雷民间有什么说法
他们认为,冬雷的发生,是由于朝廷为政不仁、法度失常,于是出现天塌地陷,盗贼横行的现象。所以古时民间有谚语,“春雷不发冬雷不藏,兵起国伤”“春正月雷,民不炊,为丧为疫”。雷电的形成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即空气中要有充足的水汽,要有使暖湿空气上升的动力,空气要能产生剧烈的上下对流运动。

雷电是如何形成的?可以用来发电吗?
古时候雷电在人们眼中是一种超自然的现象,因为那个时候的人并不了解雷电,更不知道雷电是怎样形成的。所以古人对雷电是特别害怕的,不过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慢慢的对雷电也是有了认知。关于雷电的研究,其实最著名的应该就是美国富兰克林的风筝试验,通过这个试验让人们知道了雷电到底是怎样形成的。根据研究...

在甲骨文中就有代表“电”的文字,古人对“电”是如何理解的?
古人探索自然的精神无疑是令人钦佩的。古代电与现代电有本质上的区别。电在古代是指闪电。在现代人的意识中,电主要代表电。两者不能混淆。古代的电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释。闪电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可以想象古人害怕闪电。虽然古代没有今天意义上的电,但古人通过小电字对闪电的自然现象进行了...

古代没有电,古人却创造了“电”字,那电究竟从何而来?
闪电是什么,现在很多人都知道其实闪电就是云与云之间、云与地之间,以及云体内部产生的放电现象。和现代人说“电”,他们很可能会想到电能,充电宝,美女放电。而你和中国古代人说电,他们很可能以为你是神仙。在我国的过去,人们都是充满了对大自然的敬畏,比如我们流传的神话中,就有雷公...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18824753144: 中国古代对电现象的认识我国古代对电的认识,是从雷电及摩擦起电现象开始的.早在3000多年以前的殷商时期,甲骨文中就有了“雷”、“电”的形声字.西... -
化郑耳聋:[答案] (1)云与大气摩擦使云带上电荷,这是云与大气之间的电荷发生转移,属摩擦起电现象;(2)佛面是导体,放电时有电流流过而烧坏,窗户是绝缘体,放电时没有电流流过从而烧不坏;(3)大意是:人们梳头时,头发随梳子...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18824753144: 1、中国古代对电现象的认识 -
化郑耳聋: 2.导体、绝缘体.3.静电,摩擦生电.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18824753144: 中国古代对电现象的认识我国古代对电的认识,是从雷电及摩擦起电现象开始的.早在3000多年以前的殷商时期 -
化郑耳聋: (1)云与大气摩擦使云带上电荷,这是云与大气之间的电荷发生转移,属摩擦起电现象; (2)佛面是导体,放电时有电流流过而烧坏,窗户是绝缘体,放电时没有电流流过从而烧不坏; (3)大意是:人们梳头时,头发随梳子飘起,头发变得蓬松,同时看到光和响声. 故答案为: (1)电;荷摩擦起电; (2)导体;绝缘体; (3)“随梳”是因为梳子与头发摩擦,两者带上异种电荷而相互吸引;“解结”是因为头发带上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有光、有咤声”是因为积累的电荷发生的放电现象.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18824753144: 古人对雷电有认识吗?我没猜错的话是有的,要不,咋有“雷”字呀?请大师来说说.谢谢! -
化郑耳聋: 《庄子》(东周)云:“阴阳分争故为电,阳阴交争故为雷,阴阳错行,天地大骇,于是有雷、有霆.” 从中可以看出,至少可以追溯至周朝吧!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18824753144: 古代人们如何解释打雷的正确性 -
化郑耳聋: 好像是天地交合之象;天地生灵出了混沌之中就有或是盘古变化而成意外,都是天地初开,天与地交合而成. 以此雷在中国古代,又代表造化,创造与毁灭. 又云,天雷的最纯正的,代表正,要是地面上有什么及其污秽之物就会落下来毁灭了.恩!恩!!好像就是这样!!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18824753144: 冬至打雷老古人说法 -
化郑耳聋: 古人觉得冬天打雷是非常罕见的形象,要是发生了,那么就预示着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这是因为在古人看来雷电的属性是阳性,只有在夏季阳气旺盛的时节才会出现. 而冬天为万物归藏的季节,万物因温度下降,阳气都藏而不露,很难有雷电...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18824753144: 你知道古人是如何防雷的吗 -
化郑耳聋: 古人眼中的雷电 公元前,中国发明了汉字“电”,现在我们简写为“电”.繁体字的“电”是带雨了哦.所以,我们的“电”字,在古代其实是专指的“雷电”.那个时候,人们对天上的雷电充满了疑惑和恐惧,甚至把雷电比作神和上帝的化身.比如我国古代雷电的神话人物“雷公”和“电母”(如图),还有《山海经》中的雷神、《封神演义》中的雷震子.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18824753144: 关于电现象的论文 -
化郑耳聋: 自然界中有许多的电想象,我们小组主要是研究水中各种生物的电想象,次要的介绍了天然的电想象.我们小组在分工上主要是自己所选择的,资料是由大家各找一些,之后进行整理归纳,从而完成了这次调查,困难是有很多,但是办法总是比...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18824753144: 古代人怎样预测天气? -
化郑耳聋: 夏代前期东夷石刻连云港将军崖岩画中有与社石有关的正南北线,由此可以推断二分二至.利用天象、物候进行农事活动. 商代很重视天气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当时用 甲骨文表述风、云、虹、雨、雪、雷等天气现象,还利用占卜来预求天气信...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18824753144: 古代没有电这种东西 怎么会有'电'这个字
化郑耳聋:在中国,古人认为电的现象是阴气与阳气相激而生成的,《说文解字》有“电,阴阳激耀也,从雨从申”.《字汇》有“雷从回,电从申.阴阳以回薄而成雷,以申泄而为电”.在古籍论衡(Lun Heng,约公元一世纪,即东汉时期)一书中曾有关于静电的记载,当琥珀或玳瑁经摩擦后,便能吸引轻小物体,也记述了以丝绸摩擦起电的现象,但古代中国对于电并没有太多了解资料: http://wenwen.sogou.com/z/q782560896.htm 哈哈 doglp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