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朝阿敏的问题

作者&投稿:凭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清朝阿敏的问题~

阿敏倒是与皇太极没有矛盾,永平之战金军失利也并非阿敏一人的错,永平之战中阿敏不是不救滦州,而是没法救,永平四城在关内,东临山海关西邻北京,皇太极占着永平四城是为了以后金军攻打山海关时作为内应的,当然明朝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崇祯帝任命孙承宗为统兵大将收复永平四城,那时金军主力已经随皇太极撤回盛京,皇太极留阿敏来守这四城正是看中了阿敏的英勇善战。而明朝的统兵大将孙承宗历任明朝辽东巡抚、辽东经略、蓟辽总督,长年与后金在关外作战,明末在关外最有名的四将中就有孙承宗,他熟知金军战法,所以崇祯帝才令他来收复永平四城,孙承宗调祖大寿入关为先锋,调集重兵围攻永平四城,你以为阿敏能守住么?阿敏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又面对明军的合围,他兵力有限,怎么去救滦州,阿敏弃城逃跑也是为后金保存实力,因为阿敏知道守必死,不守不但能为后金保留实力,自己还能活命,当然弃永平四城逃跑了。就算阿敏以前在英勇,面对明朝大军的合围而且统兵大将又是明末名将孙承宗,他怎可能守得住永平四城。

努尔哈赤生前,阿敏畏于伯父的威严,不敢流露异志,一旦堂弟皇太极继位,他便无所顾忌。有一次,他居然对皇太极说:“我与众贝勒共议你为汗,你即位后,让我出居外藩就行了。”阿敏的要求令皇太极颇感震惊。由于皇太极和众贝勒的一致反对,阿敏的谋划没有得逞。阿敏还在众贝勒中扬言:“我怕谁?他(指皇太极)能把我怎么样?”这些桀骜不逊的言语,矛头直指皇太极,其间还夹杂着对先汗的宿怨。出征朝鲜,欲行分裂。天聪元年(1627),阿敏奉命率师征朝鲜,直逼朝鲜王京,朝鲜国王被迫求和。阿敏往征朝鲜,真实的用意可能在于自立门户,所以当朝鲜国王接受和议条件后,他并不急于退兵,而是对随行的诸贝勒说:“你们愿意回去就自己回去,我是打定了主意要进朝鲜都城,我一向羡慕明朝皇帝与朝鲜国王居住的宫殿,无缘得见,现在既然来了,一定要进去看看。”他甚至打算在朝鲜屯居久住,不再归国。但他的意图遭到其他贝勒的一致反对,其中包括他的亲弟济尔哈朗。阿敏欲留不能,怒不可遏,纵兵掳掠三日而归。心怀异志,态度专横。阿敏生性卤莽,口无遮拦,常在大庭广众中散布怨言,诸如:“我何故生而为人?”“还不如山上的一棵树,或者坡上的一块石头”,“即使被人砍伐为柴,甚至被野兽浇上一泡尿,也比现在的处境强”。这些话不仅是牢骚,也是对皇太极的影射,说明阿敏心怀不满,态度跋扈。阿敏还向叔父贝和齐说,自己在梦中被努尔哈赤捶打,但是有黄蛇护身。这显然是在暗示自己是真命天子,包藏着篡夺汗位的野心。带兵出征,兵败弃城。天聪三年(1629)十月,皇太极亲统大军征明,攻克了山海关内的永平(河北卢龙)、滦州(河北滦县)、迁安、遵化四城。次年三月,皇太极派阿敏率军前往驻守。阿敏到永平不久,明兵反击,后金军队连战失利,损失惨重,阿敏惊慌失措,弃城而逃。逃跑前,他下令将城中汉族降官降民全部屠杀,财产洗掠一空阿敏平日妄自尊大、专横跋扈,积怨甚多,这次大败而归,受到举国上下的谴责。皇太极乘机利用此事,拔除了这个眼中钉。皇太极在精心罗织的16条罪状中,首先列出的一条大罪是:“(太祖在时)挑嗾其父,欲离兄汗。”其他重罪还有“自视为汗,欺凌在下诸贝勒”“丢弃永平,残杀降民”“使恶名扬于天下”等等。经议政王大臣会议,阿敏应当处斩。皇太极则下令免死,改为囚禁。3年后,有汉官以阿敏“自怨、自艾,悔不可及”为由,奏请皇太极效法周文王,赦免阿敏,让他戴罪立功。但皇太极没有接受。阿敏被囚,客观上为皇太极加强汗权扫清了道路。阿敏被囚10年后,死在狱中,终年55岁。他的命运,与其父简直如出一辙。

阿敏生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父亲被囚时他侥幸免于一死,从此跟随伯父努尔哈赤南征北战。阿敏作战勇猛,战功卓著。   天命元年(1616),努尔哈赤称汗建国(大金国,史称后金),封阿敏为和硕贝勒,参与国政。在四大和硕贝勒中,依齿序阿敏位居第二,称二贝勒,地位仅次于努尔哈赤的第二子大贝勒代善。   阿敏战功卓著,地位很高。
对于父亲的死,耿耿于怀。
  努尔哈赤生前,阿敏畏于伯父的威严,不敢流露异志,一旦堂弟皇太极继位,他便无所顾忌。有一次,他居然对皇太极说:“我与众贝勒共议你为汗,你即位后,让我出居外藩就行了。”阿敏的要求令皇太极颇感震惊。由于皇太极和众贝勒的一致反对,阿敏的谋划没有得逞。阿敏还在众贝勒中扬言:“我怕谁?他(指皇太极)能把我怎么样?”这些桀骜不逊的言语,矛头直指皇太极,其间还夹杂着对先汗的宿怨。
出征朝鲜,欲行分裂。
  天聪元年(1627),阿敏奉命率师征朝鲜,直逼朝鲜王京,朝鲜国王被迫求和。阿敏往征朝鲜,真实的用意可能在于自立门户,所以当朝鲜国王接受和议条件后,他并不急于退兵,而是对随行的诸贝勒说:“你们愿意回去就自己回去,我是打定了主意要进朝鲜都城,我一向羡慕明朝皇帝与朝鲜国王居住的宫殿,无缘得见,现在既然来了,一定要进去看看。”他甚至打算在朝鲜屯居久住,不再归国。但他的意图遭到其他贝勒的一致反对,其中包括他的亲弟济尔哈朗。阿敏欲留不能,怒不可遏,纵兵掳掠三日而归。
心怀异志,态度专横。
  阿敏生性卤莽,口无遮拦,常在大庭广众中散布怨言,诸如:“我何故生而为人?”“还不如山上的一棵树,或者坡上的一块石头”,“即使被人砍伐为柴,甚至被野兽浇上一泡尿,也比现在的处境强”。这些话不仅是牢骚,也是对皇太极的影射,说明阿敏心怀不满,态度跋扈。阿敏还向叔父贝和齐说,自己在梦中被努尔哈赤捶打,但是有黄蛇护身。这显然是在暗示自己是真命天子,包藏着篡夺汗位的野心。
带兵出征,兵败弃城。
  天聪三年(1629)十月,皇太极亲统大军征明,攻克了山海关内的永平(河北卢龙)、滦州(河北滦县)、迁安、遵化四城。次年三月,皇太极派阿敏率军前往驻守。阿敏到永平不久,明兵反击,后金军队连战失利,损失惨重,阿敏惊慌失措,弃城而逃。逃跑前,他下令将城中汉族降官降民全部屠杀,财产洗掠一空。   阿敏平日妄自尊大、专横跋扈,积怨甚多,这次大败而归,受到举国上下的谴责。皇太极乘机利用此事,拔除了这个眼中钉。   皇太极在精心罗织的16条罪状中,首先列出的一条大罪是:“(太祖在时)挑嗾其父,欲离兄汗。”其他重罪还有“自视为汗,欺凌在下诸贝勒”“丢弃永平,残杀降民”“使恶名扬于天下”等等。   经议政王大臣会议,阿敏应当处斩。皇太极则下令免死,改为囚禁。3年后,有汉官以阿敏“自怨、自艾,悔不可及”为由,奏请皇太极效法周文王,赦免阿敏,让他戴罪立功。但皇太极没有接受。阿敏被囚,客观上为皇太极加强汗权扫清了道路。
双方矛盾逐步激化
  阿敏被囚10年后,死在狱中,终年55岁。他的命运,与其父简直如出一辙。   天聪元年征朝鲜,阿敏想久居朝鲜自立,济尔哈朗不赞同其意见,而是与其他贝勒一起坚持战前的决策,与朝鲜议和盟誓后罢兵回国。这年济尔哈朗28岁,在大是大非上已有独立的判断。   第二件,天聪四年,皇太极命阿敏率兵替代镇守永平的济尔哈朗,阿敏却节外生枝,请求与济尔哈朗同驻永平。皇太极以济尔哈朗“久驻当地,辛苦可念”为由而婉拒。为此,阿敏大为不满,对送行的诸贝勒说:“先汗(努尔哈赤)在时,曾命我弟与我同行,今上(皇太极)即位,乃不令与我同行。我到永平后,一定留他同驻。若他不从,我当用箭射他!”送行的贝勒赶忙予以制止,他却越说越气,最后干脆抬起胳膊大声说:“我自己杀我弟弟,谁能把我怎么样?”这一方面反映了阿敏的专横,另一方面也说明他对济尔哈朗早有不满。   阿敏获罪后,其名下的镶蓝旗转归济尔哈朗所有,济尔哈朗由此成为地位最高的八大和硕贝勒之一。他还继承了阿敏的庞大家产和人口。可见,阿敏的获罪,对济尔哈朗不仅没有伤害,反而成为最大的受益人。不久,济尔哈朗率领诸弟和子侄辈一同发誓:“我父、兄行为有罪,自遭报应。如果我们认为有罪的父、兄做得对而产生异心,一定不得好死!”这确实不是他希图自保的无奈之举,而是发自肺腑的誓言,印证了他一贯的态度。   与其父、兄的悲剧命运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济尔哈朗在皇太极执政的17年中从未受到过责罚,在政治上也是一帆风顺,这种情况在他的同辈兄弟中也不多见。这可能得益于他处事的精明和审慎,当然也可能是由于堂兄皇太极对他的信任。

站在当时的角度想,后金时中央集权的历史趋势出现了倒退情况。后金有八旗议会,四大贝勒轮流坐庄到皇太极为大汗不久,阿敏是四大贝勒之一 又是镶蓝旗旗主。而一把手的皇太极只控制两黄旗,后金是按战功确定牛录,一牛录三百人,当时的两黄旗是努尔哈赤时期的两白旗 两旗加起来三十多牛录 而镶蓝旗一个旗就三十多牛录 虽然两白旗 也就是努尔哈赤时期的两黄旗牛录最多 但多铎他们太小,所以都不把他们放眼里,因为上述原因 阿敏习惯了与皇太极平起平坐 并且他的兵马确实就是他的兵马 他肯定怕损失自己的兵马。 努尔哈赤在位时,守的住的守,守不住的屠城杀人拿东西走人,这位贝勒一定是游牧民族的思维,不像皇太极 多尔衮那么先进。 上面说过,后金权力不是很集中,那么一定有斗争 可能是他故意不出手相救。还有一个原因,阿敏是努尔哈赤的侄子 也就是舒尔哈齐的儿子 舒尔哈齐当时也是一字并肩王 起兵之初努尔哈赤是建州都督 舒尔哈齐是副都督 后来想单干 带着儿子和兵马要走 被他哥带兵拦了回来 要杀跟舒尔哈齐走的阿敏和阿敏的兄弟(济尔哈朗还小,没卷进去) 由于贝勒们的求情没杀阿敏 但其他人都杀了 舒尔哈齐被关起来 不久死了 父亲、兄弟被杀 他肯定记住了 阿敏就表露过他的仇恨

清代的爵位有三个系统;宗室爵位、异姓功臣爵位和蒙古爵位。

(一)宗室爵位共分十二级,只授予爱新觉罗的子孙们,分别是

1和硕亲王(年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以下爵位依次减半)Ho?o i Cin Wang

2多罗郡王Doro i Giyūn Wang

3多罗贝勒Doro i Beile

4固山贝子(以上四种为高级爵位,贝子是当朝皇子的最低封爵,亲王郡王补服为前后胸加两肩共四团龙,贝勒为前后两团正蟒,贝子为两团行蟒)Gūsa i Beise

5奉恩镇国公Kesi be Tuwakiyara Gurun be Dalire Gung

6奉恩辅国公Kesi be Tuwakiyara Gurun de Aisilara Gung

7不入八分镇国公Jakūn Ubu de Dosimbuhakū Gurun be Dalire Gung

8不入八分辅国公Jakūn Ubu de Dosimbuhakū Gurun de Aisilara Gung

(公爵以上为超品,补服均为正蟒方补。所谓“入八分”是八种标帜,表示其显赫的身分。如朱轮、紫缰、背壶、紫垫、宝石、双眼、皮条、太监。其中皮条是指车上有皮鞭可驱散挡路的人,背壶是指车上可带暖壶,护眼指双眼雉翎,不入八分不用在京当差,也不必在京里住)

9镇国将军(相当于一品武官,补服为麒麟)Gurun be Dalire Janggin

10辅国将军(相当于二品武官,补服为狮子)Gurun de Aisilara Janggin

11奉国将军(相当于三品武官,补服为豹子)Gurun be Tuwakiyara Janggin

[ 转自铁血社区 ]
12奉恩将军(相当于四品武官,补服为老虎)Kesi be Tuwakiyara Janggin

(上面四等爵位每一种又细分为三等,如一等镇国将军、二等镇国将军、三等镇国将军,仅俸银和禄米有差别)

固伦公主:居京师则俸银400两,禄米400斛;下嫁外藩则俸银1000两,俸锻30匹;Gurun i Gungju

和硕公主:居住京师则俸银300两,禄米300斛;下嫁外藩则俸银400两,俸锻15匹;Ho?o i Gungju

郡主:居住京师则俸银160两,禄米160斛;下嫁外藩则俸银160两,俸锻12匹;Ho?o i Gege

县主:居住京师则俸银110两,禄米110斛;下嫁外藩则俸银110两,俸锻10匹;Doro i Gege

郡君:居住京师则俸银60两,禄米60斛;下嫁外藩则俸银60两,俸锻8匹;Beile i Jui Doro i Gege

县君:居住京师则俸银50两,禄米50斛;下嫁外藩则俸银50两,俸锻6匹;Gūsa i Gege

乡君:居住京师则俸银40两,禄米40斛;下嫁外藩则俸银40两,俸锻5匹;Gung ni Jui Gege

六品格格:居住京师则俸银30两,禄米30斛;下嫁外藩则俸银30两,俸锻3匹。

固伦公主额驸:居住京师则俸银300两,禄米300斛;外藩则俸银300两,俸锻10匹;

和硕公主额驸:居住京师则俸银250两,禄米250斛;外藩则俸银255两,俸锻9匹;

主额驸:居住京师则俸银100两,禄米100斛;外藩则俸银100两,俸锻8匹;

县主额驸:居住京师则俸银60两,禄米60斛;外藩则俸银60两,俸锻6匹;

郡君额驸:居住京师则俸银50两,禄米50斛;外藩则俸银50两,俸锻5匹;

县君额驸:居住京师则俸银40两,禄米40斛;外藩则俸银40两,俸锻4匹。

宗室封爵一般每传一代 就要自动降低一级,如亲王死了 其子降爵位为郡王 其孙降为贝勒等等 低于奉恩将军的 称作闲散宗室 视四品官待遇 但因开国军功或特别受宠等原因授封的王爷们则可以世袭罔替,世代保有王爷的爵位 称作铁帽子王 有清一代 共有12家铁帽子王 分别是礼、睿、豫、郑、庄、肃、怡、恭、醇、庆10个亲王和顺承、克勤两个郡王。
另外,福康安本非宗室却授封贝子,死后追封郡王。 其子德麟,袭贝勒,递降至未入八分公,世袭罔替,这是清朝历史上唯一的特例。

(二)异姓功臣9等爵位:

公爵Gung

侯爵Heo

伯爵(以上超品)Be

子爵(正一品) Jingkini Hafan

男爵(正二品)Ashan i Hafan

轻车都尉(正三品,以上爵位俱分三等,如一等公、二等公、三等公)Adaha Hafan

骑都尉(正四品)Baitalabure Hafan

云骑尉(正五品)Tuwa?ara Hafan

恩骑尉(正七品)Kesingge Hafan

世爵俸禄为:一等公岁支俸银700两,二等公685两,三等公660两,一等侯又一云骑尉635两,一等侯610两,二等侯585两,三等侯560两,一等伯又一云骑尉535两,一等伯510两,二等伯485两,三等伯460两,一等子又一云骑尉435两,一等子410两,二等子385两,三等子360两,一等男又一云骑尉335两,一等男310两,二等男285两,三等男260两,一等轻车都尉又一云骑尉235两,一等轻车都尉210两,二等轻车都尉185两,三等轻车都尉160两,骑都尉又一云骑尉135两,骑都尉110两,云骑尉85两,恩骑尉45两。还有不列等的闲散公255两,闲散侯230两,伯品级官205两,子品级官180两,男品级官155两,轻车都尉品级官130两,骑都尉品级官105两,云骑尉品级官80两。凡在京八旗世爵,每俸银1两,兼支给米1斛。
例如 和珅原袭三等轻车都尉,后晋爵至一等忠襄公,曾国藩授封一等毅勇侯,李鸿章授封一等肃毅伯,左宗棠授封一等恪靖伯,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赐号骠勇巴图鲁,授封一等男爵。

清代的公爵、侯爵、伯爵均分三等,地位都是在一品之上。雍正以前,爵位没有名字,雍正之后 开始赐予封号 公爵封号最多四个字 整个清朝只有四人 且全都是在乾隆年间,分别是:

一等诚嘉毅勇公 姓富察氏 名明瑞 字筠亭 满洲镶黄旗 属乾隆皇后富察氏外戚集团

一等诚谋英勇公 姓章佳氏 名阿桂 字广庭 满洲正蓝旗人 后改隶正白旗 其父大学士阿克敦 阿桂是乾隆末年的领班军机大臣 与和珅关系不睦 但都是乾隆宠幸之臣

一等嘉勇忠锐公 姓富察氏 名福康安 字瑶林 满洲镶黄旗人,大学士傅恒的儿子 傅恒是乾隆帝皇后的弟弟 封一等忠勇公 保和殿大学士(此为三殿三阁大学士最高等级 傅恒死后 无人再得此大学士级别 原为第二的文华殿大学士就相当于最高的大学士) 傅恒有四子:福灵安、福隆安、福康安、福长安。福灵安仅获云骑尉世职,当过总兵、副都统。福隆安是乾隆女儿和嘉公主的丈夫,傅恒死后,他承袭一等忠勇公。福长安在乾隆死后,与和珅一起获罪,嘉庆帝让他监督和珅自尽,但并未杀他,后来任正黄旗满洲副都统。福康安最得乾隆帝宠幸,屡立战功,金川平,论功,封福康安三等嘉勇男,后晋封嘉勇侯,台湾林爽文为乱,命福康安为将军平叛,进一等嘉勇公 平廓尔喀,加赐福康安一等轻车都尉,安南国内乱,命福康安去广西,途中病,命御医往视,加封嘉勇忠锐公。平苗人起义,进封贝子。后病死军中,追封郡王,其子德麟,袭贝勒,递降至未入八分公,世袭罔替。

一等武毅谋勇公 姓吴雅氏 名兆惠 字和甫 满洲正黄旗人,孝恭仁皇后族孙。

(三)蒙古爵位:
廷授予蒙古封建主王公爵位,任命为札萨克(旗长)。札萨克世袭,根据清廷的规定和法令处理旗务,并接受清廷的监督。札萨克之下设协理台吉、管旗章京、梅伦、笔帖式等僚属,协理旗务。旗内的土地和属民由札萨克支配,旗下设佐,为基本军事单位,每佐设佐领一人,辖旗丁一百五十人,在旗札萨克领导下,审理丁册,征收税课,排解纠纷,传递信件及征发人丁。佐领之下设骁骑校、领催,协助位领办理军政事务。每六佐复设一参领统辖。在佐之下,每十户设一什长,为最低一级行政单位的管理人。清统治者为了不使旗札萨克享有独立权力,订出会盟制度,在旗之上设盟,合数旗而成。盟不是实质性的管理单位,只是一种实行监督的组织,一般不设办理盟务的衙门。只是在盟内各旗会盟时“简军实、阅边防、理讼狱、审丁册”。盟设正副盟长各一。每3年会盟一次,各盟均有固定的会盟地。盟长由理藩院于盟内各旗札萨克中选人赛清帝任命兼摄。盟长的主要任务是充当会盟的召集人,不能直接干预各旗内部事务,也无权擅自发布政令,只是对各旗札萨克起监督作用,并充当旗札萨克与清政府的中间人。蒙古旧有的部,只在名义上保存下来,不具有任何行政职能。封爵为:

1亲王

2郡王

3贝勒

4贝子

5镇国公

6辅国公

7札萨克台吉

8一等台吉(塔布囊)

9二等台吉(塔布囊)

10三等台吉(塔布囊)

11四等台吉(塔布囊)

12固伦额驸

13和硕额驸

14郡主额驸

15县主额驸

16郡君额驸

17县君额驸

外蒙古四部:土谢图汗,赛音诺颜,车臣汗,扎萨克图汗,下辖旗八十六个,计:土谢图汗部20旗,属汗阿林盟;三音诺颜部22旗,厄鲁特2旗,属齐齐尔巴克盟;车臣汗部23旗,属克鲁伦巴尔和屯盟;札萨克图汗部18旗及辉特部1旗,属札克必拉色钦比都哩雅诺尔盟。

青海蒙古共置西蒙古和硕特、绰罗斯、辉特、土尔扈特等部28旗、喀尔喀部及诺门罕1旗,为1盟,由西宁办事大臣兼任盟长。

土尔扈特部编旗设盟:在今新疆巴音格楞蒙古族自治州境内的旧土尔扈特部4旗,为南路乌纳思索珠克图盟;今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境内的3旗,为北烙乌纳恩索珠克盟;今乌苏县境内的2旗,为东路乌讷恩素珠克盟;今博尔塔拉蒙古族自治州境内的1旗,为西路乌讷恩素珠克盟。此外,新土尔扈特2旗,为青塞特奇勒图盟;和硕特3旗,为巴图塞特奇勒图盟。

在西套蒙古地区也建立了旗制。阿拉善地区和硕特蒙古,于康熙年间建立札萨克旗;额济纳地区亦建立了札萨克旗,皆不设盟。乾隆年间,杜尔伯特三策凌率部南附清朝后,于1754年(乾隆十九年),建左翼1旗,辉特1旗,为赛因济雅哈图左翼盟;又建右翼3旗,辉特1旗,为赛因济雅哈图右翼盟。

封爵有汗,王、贝勒、贝子、公。无塔布囊,有台吉。


阿敏拥兵自重,虽说他和皇太极曾经在统一战线,但是毕竟不是亲兄弟,而且阿敏的阿玛舒尔哈齐是皇太极阿玛努尔哈赤的亲兄弟,却死在努尔哈赤的手上,身为儿子的阿敏怎么会不记恨努尔哈赤,怎么会不记恨皇太极,所以多多少少还是有抱负的成分吧,但是他最不应该的就是迫害多尔衮,他或许自己也万万没有想到,他心中乳臭未干的十四弟会是多么厉害的大英雄,他也因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终生监禁

当皇帝的只能是一个人,四大贝勒之间的矛盾积压已久,爆发只是迟早得的事,立功是为了争皇位。阿敏不救还有一个客观原因就是明军主将是孙承宗,他是明末第一名将,当时一日一城,四日之内收复关内四城是创纪录的。阿敏他就是救了也救不下来。


清朝努尔哈赤时期,八旗旗主都有谁,分别统领
正黄旗主和镶黄旗主努尔哈赤,正红旗主和镶红旗主代善,正白旗主皇太极,镶白旗主杜度,正蓝旗主莽古尔泰,镶蓝旗主阿敏。1. 努尔哈赤,清朝的奠基者,后金开国之君。他通满语和汉语,喜欢阅读《三国演义》。二十五岁时起兵统一女真各部。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后金,...

清朝为何不给皇族分封土地
努尔哈赤时期的这场动乱,对于后来清朝影响极大,以至于皇太极建立清朝时,就已经明确规定,无论是皇子、贝勒,都要居住在都城内,由皇帝赏赐宅院居住。即便是搬迁,也要带着家眷,一同前往。可是,想要执行这项政令并不容易。皇太极推行这项政令后,便有皇族贝勒公开违抗。舒尔哈齐的长子阿敏就是之一。清朝...

清朝为什么把镶黄旗排为八旗之首呢?
2.镶黄旗。3.正红旗。4.镶红旗。5.镶蓝旗。6.正蓝旗。7.正白旗。8.镶白旗。当时,正黄旗、镶黄旗的旗主,都是太祖本人;两红旗,旗主皆为礼烈亲王代善,代善在太祖长子褚英被杀后,实际上成为门长,故而他的两个旗排在第二位;镶蓝旗的旗主阿敏,是舒尔哈齐的儿子,太祖的侄子,排在第三位;...

八旗的旗主太威风,权势到底有多大,为何官员升官后最怕见旗主呢?_百度...
关于为何官员升官后最怕见旗主这个问题的原因很很简单,那就是这些旗主的权势非常大,甚至能左右某些官员的官位。他们担心自己万一得罪了某个旗主,连官位都很难保住。八旗起源提到八旗旗主的时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清朝奠基人努尔哈赤。他当初通过整顿编制的方式,直接将牛录额真、甲喇额真...

八旗的旗主姓什么
八旗的旗主姓氏分别为:正黄旗旗主姓爱新觉罗氏,镶黄旗旗主姓爱新觉罗氏,正白旗旗主姓钮祜禄氏,镶白旗旗主姓钮祜禄氏,正红旗旗主姓努尔哈赤,镶红旗旗主姓代善,正蓝旗旗主姓莽古尔泰,镶蓝旗旗主姓阿敏。八旗制度是清朝时期的一种军事、政治组织制度,起源于满族人的狩猎组织。清朝的八旗制度分为正黄、镶...

为什么清朝皇帝必须掌握八旗的上三旗呢?
明万历十一年(1583),努尔哈赤在以父祖遗甲十三副起兵,于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将地盘逐渐壮大。但事业到了一定规模,接班人问题开始摆上议事日程。首先是背景复杂,不服气的人多。在当时的后金,除了长子褚英,还有“四贝勒”即努尔哈赤的四个子侄:次子代善、侄子阿敏、五子莽古尔泰、...

满清八旗崛起东北之时,对于近在咫尺的朝鲜是什么态度?
但是这次却不像阿敏进攻朝鲜半岛一样,皇太极并没有善罢甘休,八旗军直接攻破了江华岛,朝鲜王室的家眷被清军俘虏。困守孤城、孤立无援之下,李倧被迫投降。这次的城下之盟得更为彻底:李氏政权断绝与明朝的一切交往,承认清朝皇帝为君,李氏政权为清朝属国,每年向清朝进攻大量物品。同时,国王之子的大臣...

清朝八旗制度,是怎么从立国之本变成社会蛀虫的?
随着人口的繁衍,到了清朝后期,仅仅在京城有着数十万的八旗子弟,他们不做工,不种地,不经商,不读书,终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当然,这其中大部分人的生活很窘迫,祖辈们积攒下来的家业被变卖殆尽,许多人往往只是守着一座空宅,连吃饭都成问题。这可真应了那一句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满清八旗是谁掌控的?旗主又是如何更迭的?
我们知道,清朝时期,满清统治者分为八旗,而关于皇帝选妃、子弟成婚等事情,基本上也都是在八旗内部挑选合适的人,用来保持所谓的血统纯正。但是看多了八旗,却还是有些问题弄不明白,八旗到底是什么,各自的掌控者又是谁呢?如果说八旗相当于八个大家族的话,那八旗的旗主又是如何代代更迭的呢?满洲八旗的旗主都由爱新觉罗...

写清朝历史的事迹
尽管有了规定,他们是否诚心拥戴则大成问题,不过是不得已而为之。当时在诸贝勒中以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四大贝勒的权势最大,其中大贝勒代善与大妃纳喇氏(阿巴亥)有暧昧关系,这种欺君蔑父的行为,使他在诸王中威信大降,而且父汗生前已废除了他的继承权。二贝勒阿敏,是努尔哈赤的侄子,...

松山区19682979336: 为什么皇太极能被推选为黄帝为什么是推选,虽然阿敏的身份不能上位,
裴侦阿可: 代善掌管两红旗,而且战功卓著,确实是皇太极最大的对手.但是他也有劣势. 第一,代善本人野心不大,没有那么强的进攻性,他缺乏竞争汗位(这时还不是皇位)的内在动力,这让他的支持者也没那么起劲.代善得以善终也是这个原因. 第二,代善据说与努尔哈赤的小老婆勾勾搭搭,撞倒了老汗王的醋坛子,早早失去了信任,从而退出竞争.不知道是皇太极陷害的还是代善出于保护自己的目的自污,反正我是不相信代善会做出这种事来.

松山区19682979336: 清朝的八旗分别由谁统领?正黄白蓝红旗,和镶黄白蓝红旗有什么不同?八旗的统领者有这样的背景?皇太极统领那一支? -
裴侦阿可: 正黄旗——图海 镶黄旗——努尔哈赤 正白旗——多尔衮 镶白旗——褚英 正蓝旗——莽古尔泰 镶蓝旗——阿敏 正红旗——代善 镶红旗——代善 一、正黄,镶黄和正白旗列为上三旗,上三旗内无王,都归皇帝所亲统,其余是下五旗,由诸王,贝...

松山区19682979336: 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第八子,为什么叫他四贝勒?
裴侦阿可: 努尔哈赤即位,设立了四个贝勒:二子代善为大贝勒,侄儿阿敏为二贝勒,五子莽古尔泰为三贝勒,八子皇太极为四贝勒. 因为是“设立”的,所以和长幼顺序无关. 这就和王局长在家是老三,在单位却是第一副局长是一个道理.

松山区19682979336: 请教清朝八旗制度的来源、构成和演变
裴侦阿可: 八旗:清朝的八旗分为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其中满洲八旗,蒙古八旗的主体是骑兵,他们的普通士兵分为三个等级,马兵,战兵和守兵,军饷依次降低.普通...

松山区19682979336: 清代的嫁皇姑的制度?清代王室的女子嫁给边疆少数民族的酋长其实这
裴侦阿可: 满族皇室的婚嫁,在努尔哈赤建元天命前后,主要是在女真族内部进行.到1593年打... 如阿敏曾在朝鲜掠得一美女,被皇太极纳入宫中.崇德五宫中的贵妃、淑妃也是据此...

松山区19682979336: 皇太极和努尔哈赤为什么是死对头? -
裴侦阿可: 皇太极是努尔哈赤十六个儿子当中的第八个儿子,在八大贝勒中排名第四,又被称为四贝勒.皇太极既精通满文,又粗通汉语、汉文.这在当时的女真青少年当中,皇太极可以说是佼佼者.不仅如此,皇太极从7岁开始,就管理家务,他父亲把...

松山区19682979336: 《明朝那些事儿》哪些地方不符合史实?
裴侦阿可: 《明朝那些事儿》哪些地方不符合史实?《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说过类似的话,说... 清朝修《明史》,出于政治原因,对明末的孙承宗、袁崇焕二人吹捧得非常厉害,究...

松山区19682979336: 清朝时的努尔哈赤死时是不是有位妃子陪葬?是不是代善的母亲?褚英和
裴侦阿可: 其实大妃阿巴亥不是殉葬死的而是皇太极和代善 阿敏 瞢古而太四大贝勒假传圣旨逼死的,因为当时努尔哈赤死的时候只有阿巴亥在旁边,皇太极怕多尔衮继位所以才逼死了大妃阿巴亥

松山区19682979336: 清朝的第一任皇帝叫什么名字请完整的说出来?
裴侦阿可: 清朝的第一任皇帝清朝的开国皇帝.满洲酋长努尔哈赤的第八子.二十二岁登后金汗,在位十七年,他完善后金的政治制度,为清王朝的统治政权的确立打下了基础.出生...

松山区19682979336: 阿巴亥的死是不是努尔哈赤的意思?还是皇太极与萨哈廉阿敏等人捏造的,究竟怎么回事? -
裴侦阿可: 阿巴亥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大妃,乌拉那拉氏.其父乌拉贝勒满泰.阿巴亥嫁给努尔哈赤时年仅12岁,在清太祖孝慈皇后去世后,被立为大妃.阿巴亥在努尔哈赤晚年最为得宠,生育3子,分别是:第十二子阿济格、第十四子多尔衮、第十五子...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